初一下册语文教学教案

时间:2023-02-06 14:29:31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一下册语文教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一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下册语文教学教案

初一下册语文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引导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

  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插图,谈感受

  (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二、文学常识

  1、“说”如何理解?(划下注释一,齐读)

  2、作者简介(齐读)

  3、30秒识记常识。

  三、诵读课文

  1、欣赏录音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3、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四、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可以作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巩固重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

  五、研读探究

  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莲具有哪些品质特点值得作者喜爱?

  (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补充)

  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写莲,实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4、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诵读这几句。

  5、文章写的是莲,文中却多次提到菊花和牡丹,这是为什么?有何用意?(正衬,反衬)

  6、作者对爱菊和爱牡丹的人各持什么态度?(惋惜,墒)最后三句应该怎样来读?

  明确:“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7、请同学们自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8、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三句。

  六、教师小结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他志在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们也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周敦颐高洁傲岸的人格,学到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更应该学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写出的文章才会方香四溢。

初一下册语文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课前30秒图片(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污涩红绫怂恿怅然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语

  2、理解词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妄下断语:不经考虑地说出断定的话。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蜷伏在家门口,张婶拾了进来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相伴的小侣

  宠物,亲爱的同伴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不大注意它

  结局

  病死了

  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死亡

  对我的感着一缕的酸辛怅然,愤恨诅咒偷猫贼内疚,更难过

  影响

  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得原因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于“我”。“我”主管臆断,断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挽救的

  2、根据上表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3)、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5)、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抓捕什么似的。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读第17-29段)。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齐读第30、31段。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6、第二只猫丢失,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远不养猫。”试着联系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是舅舅送的,比第一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全家人都很喜欢它,然而不幸亡失。“我”感到“怅然,愤恨”,所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不是“我”抱来养的,是全家人都不喜欢的可怜的难看的忧郁的,懒惰的猫,然而由于作者对猫的误会,又亲自制造了猫的悲剧,所以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四、课堂小结:学了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那样会留下痛苦的回忆;冤枉了别人,如果对方难以辩解,那更会给自己留下痛苦。

  第二课时

  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二、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四、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业。

  板书猫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性情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

  地位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结局

  死亡

  丢失

  死亡

初一下册语文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能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研究目的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自然导入)

  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1、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根据页X,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并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勾画出画面。

  3、评价活动: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等。

  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过渡语:(由形象到意象)。

  介绍有关背景,为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感情。

  2、组织学生活动:

  ⑴小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⑵小组讨论。

  ⑶评价。明确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四、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

  1、过渡语、指导语。

  2、组织学习活动:

  ⑴教师出示一幅画面。要求:根据你对这首曲的理解,找出这幅画中与原曲意境相违背的地方,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⑵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乐朗读课文,体会悠远的意境。

  3、归纳总结。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非常讲究意境的.创设,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过精选典型的意象来达成目的,这首小令是这方面的典范。

  五、迁移拓展

  欣赏白朴的一首《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朗读。

  2、说说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

  3、请选择一句或几句,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4、搜集古诗词中有关描写“愁”的诗句,理解用具体的意象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六、课后学习

  完成作业。

  请选择两首小令中的一首,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初一下册语文教学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要了解鉴赏的剧种剧目。(估计应以京剧、豫剧、黄梅戏为多)

  2、组织学生观看戏曲片断,并简单介绍所看戏曲的剧种特点、剧种内容、欣赏要点等,以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3、划分小组,确定方向查找资料(如剧目、唱腔、角色、服饰、脸谱等)

  4、给学生两周的.准备时间,一周搜集、一周整合。老师将学生搜集的资料汇总分发给各组形成资料共享。

  三、活动形式:

  准备一场戏曲知识竞赛。

  四、活动过程:

  选两名学生当活动主持人负责设计整个活动过程(包括开场白、过渡语、总结等),

  聘请语文老师、音乐老师充当评委。

  竞赛题目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选答题、欣赏题等。

  五、作文训练。

  活动结束后,请同学就活动过程写出自已对戏曲的认识和感想。

【初一下册语文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下册教案01-31

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1-06

语文下册教学总结05-04

初一下册语文《老山界》教案范文04-30

《社戏》初一下册教案教学设计04-16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总结12-30

初一语文下册学习资料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