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教案

时间:2023-01-15 17:20:22 教案 投诉 投稿

美猴王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猴王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猴王教案

美猴王教案1

  [课标要求]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2、分析、把握美猴王形象。

  3、理解文章详略的处理。美猴王

  4、揣摩文章通俗、生动、简洁的语言。

  5、理解作品的思想性。

  [学法点悟]

  1、通过自读、复述,理清情节。

  2、抓住美猴王的动作和语言,分析这一艺术形象。

  3、揣摩详略,把握主题。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猴王是如何出世的?它是如何赢得大家拥戴的?

  [疑难解析]

  质疑:《西游记》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本文在书中的地位怎样?

  解惑:《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一百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第13-100回),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质疑:作者写美猴王破仙石而出有何用意?

  解惑:石猴出世,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虽不是母体所生,却四肢俱全。起笔就显得它神异出众,也为后面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质疑: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有什么作用?

  解惑:作者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分别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四个方面,集中表现它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这样既照应了石猴的神异出众,又为下文写发现水帘洞作铺垫。

  质疑:作者是如何处理详略的?

  解惑:课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详写美猴成王,略写石猴出世。因为它之所以成王,被称为美猴王,是凭它高度的智慧,惊人的胆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发现水帘洞,才赢得众猴的信任和拥戴的。这一点最能表现主题,突出美猴王的性格,并能为全书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取得圆满结局打下基础,所以详写。而石猴从石中出世,只能说明它先天出众,来历不凡,不必多费笔墨。

  [语言揣摩]

  1、“忽见从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众猴只是欣赏瀑布,却不敢入,石猴却连声高呼“我进去”。初步表现它胆量与众不同。

  2、“它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这句话写石猴进入瀑布泉,只用了十六个字,就生动地刻画出了它的高强本领和勇敢精神。使用动词“蹲”、“纵”、“跳”,十分贴切,读者如闻猴声,如见猴形,生动形象,通俗、简洁、恰如其分。

  [研究课题]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请在课外研读这部书,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字词,熟练地朗读课文,理清情节,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欣赏精彩的语句。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义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迸裂 ( ) 瞑目( ) 窍( )

  石碣( ) 镌( )

  2、掌握下列形近字的字形。

  遂 开辟 石崖 瀑布 疲倦

  逐 怪癖 天涯 曝光 蜷缩

  3、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开辟:

  喜不自胜: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

  一、按情节发展调整顺序。

  ①、带领众猴,进入洞天。 ②、跳入瀑布,发现水源。

  ③、被拥为王,胜似神仙。 ④、破石而生,肢体皆全。

  正确的顺序是:

  二、神话和神话小说

  神话是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代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具有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经过后人不断加工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西游记》是吴承恩对传统题材加以改造,注入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再创作而成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

  三、问题探究

  1、小说创作讲究伏笔与照应,请从文中找出一例。

  [提示:第三段,发现瀑布后,众猴约定能找到水源而不伤身体的拜他为王,这为下文石猴被拥为王作伏笔。第四段结尾处,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与之照应。]

  2、有人说:“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请结合课文或小说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以孙悟空为例,他变化多端,武艺高强,具神性;他爱憎分明,有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胆量,具人性;他又有猴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具自然性。]

  3、第四段对石猴的动作、语言描写属正面描写,表现了它的什么特点?此段有无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石猴?如果有,请指出。

  [提示:第四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的过程时,先写它跳入泉里,进洞察看,再行出动,着意写它动作的伶俐,观察的细致,足见它艺高胆大,聪明细心。再写它向众猴报告洞内所见,赞美这是它们“安身之处”,提出大家都进去住,显得它热爱自由,不愿受拘束。后写石猴为王,群情悦服,从侧面表现了它本领过人,深孚众望。]

  四、欣赏评价

  1、本段使用了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手法,短句的排比写出了石猴的活泼、伶俐;对偶使句式整齐;引用使行文有文采又有趣。生动地反映了石猴的山间生活。请你仔细阅读第二段,从修辞、句式、内容等角度加以赏析。

  答:

  2、作者是如何抓住猴性,显示其特征的?

  答:

  五、拓展阅读

  悟空只好拜辞菩提祖师,驾起筋斗云,哪消一个时辰,便回到了花果山,举目看去,眼前是一片荒凉凄惨景象。他大吃一惊,急忙召唤他的猴子猴孙们。

  猴儿们从各个角落跑出来,向美猴王哭诉。原来猴王走后,有个混世魔王前来抢占水帘洞,还捉了许多小猴。美猴王大怒,问明方向,便去寻魔王报仇雪恨。

  悟空去到水帘洞前叫骂,混世魔王披挂出来迎战。悟空夺过混世魔王的大刀,把他砍成两段。好猴王,只见他拔下一把毫毛嚼碎喷去,立刻变成数百个小猴,杀进洞中,剿灭众小妖,救出被掠去的猴儿们。

  (选自《西游记》绘画本)

  [探究建议]

  1、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看他的言行,这个片段通过孙悟空的哪些行动表现了他爱憎分明,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特点?试析。

  2、画线句使我们想到了现代的生物技术“克隆”。作者的想象力多丰富啊!发挥你的想象,为这段故事补充一段细节描写。

美猴王教案2

  活动来源

  在活动中,幼儿对于心中的英雄人物——孙悟空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喜欢模仿孙悟空的动作,羡慕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顺风耳,希望自己也有孙悟空的金箍棒,于是开展了区域化学习活动“美猴王”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会进行细致地观察,用多种方法来表现猴子的特征;

  2、知道人多的地方会等一等,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资源

  各种操作材料,供幼儿探究使用。

  活动过程

  1、介绍本次

  活动的区域:

  Happy time的时间又到了,这次又增加了一个新游戏“火眼金睛”,小朋友要从复杂的`图片中找出猴子来,你会怎样找猴子?(引导幼儿按照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看谁找得多。

  2、提出活动规则:

  ⑴活动后保持桌面的整齐和干净;

  ⑵人多的地方知道等一等,或先选择其他的地方进行活动。

  3、幼儿进行活动:

  (附表格见后)

  教师观察发现:

  ⑴美工区中,虽然教师出示了几种不同猴子的制作示意图,但多数幼儿呈现的作品较单一,都选择了倒挂的撕贴猴子。

  ⑵幼儿对如何操作记录表缺乏经验,许多幼儿都不知如何下手。

  ⑶科学区中,幼儿对于课件中能动且有语音配音的猴子,这一全新的内容兴趣较浓,人数较多,有的幼儿因没有选择到此活动而变的有些不开心。

  ⑷益智区中《拼图》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很感兴趣。

  措施:

  ⑴动态的猴子比较可爱,

  幼儿虽有相关经验,但对于如何用撕贴的方法表达缺乏相关经验,需要通过绘画、描画的形式,并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辅助工具、材料,表现动态的猴子。

  ⑵在下次区域活动前,用5~10分钟的时间请幼儿提出记录时遇到的困难,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们想办法解决。

  ⑶增加幼儿活动的机会,以满足更多幼儿参与科学区、益智区的兴趣。

  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的需要,为幼儿提供VCD、录象《动物世界》,满足幼儿对猴子的兴趣。

美猴王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 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 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 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 戏。)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 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 乐第二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 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 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 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 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 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 闪、对打的时候对打。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 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 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 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 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找一个空地方站好。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 。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 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八、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 “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 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九、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回去我们可以玩一玩关于西游记的更多故事。

美猴王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细微的观察、分析、分辨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能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创造性的表演。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道具:耙子、行李、钵、禅杖;头饰(猴子;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唐僧)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播放课件)今天幼儿园里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是谁?(孙悟空)怎么会有两个悟空呢?我给小朋友讲个故事《真假美猴王》

  二、 看课件边讲故事边提问 ,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播放课件)提问:

  1.师父为什么赶走悟空?

  2.师父渴了,悟空回来后是怎么做的?

  3.真假悟空都请了谁来分辨他们?

  4.假悟空是什么变成的?

  5.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欣赏故事、学说角色对话,并启发幼儿用表情、动作创造性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1.引导幼儿分辨真假悟空,并用动作、表情加以表现

  提问:是谁分辨出了假悟空?

  假悟空是什么变的'?

  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情来表现它的狠毒?

  2.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1)悟空打死了强盗,师父会怎么批评他?

  (2)悟空端着水是怎么对师父说?师父是怎样回答?

  (3)师父不肯原谅悟空,悟空是怎么做的?

  (4)八戒和沙僧回来看到师父晕倒了是怎么问师父?师父会怎么回答的?

  (5)沙僧看到菩萨身旁的悟空,很生气,是怎么做的?菩萨又是怎么说的?

  (6)真悟空看到假悟空两人会怎样?

  (7)在如来佛祖面前假悟空怎么了,真悟空是怎么做的?

  四、引导幼儿用道具、语言、动作、表情表演故事。

  分配角色,讲解表演规则

  五、 结束活动

  老师戴上师傅的面具:徒儿们随师父继续去西天取经吧。在音乐伴奏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美猴王教案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2、引导幼儿扮演美猴王的角色,学习并练习投掷的基本方法。

  3、幼儿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目标物。

  活动重点:学习并练习投掷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能用正确的投掷方法击中目标物。

  活动准备:纸球若干、不同大小的怪兽3只

  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在音乐伴随下做热身操、进行队列训练。

  2、探索与学习:

  (1)自由尝试:猴子们你们看,今天大王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就是纸球。现在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纸球,找一块空地玩一玩,看看纸球能怎么玩。你们是怎么玩的?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2)学习方法:你们看,刚才XX的这个动作,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投掷。今天你们就跟大王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先学习正面投掷,看我:两脚前后开立(左脚在前)面对前方,右手拿东西向后向上放,上体稍向后屈,重心落在右脚上,右脚用力蹬地,同时右臂向前上方挥动,将物体掷出去。

  (3)练习动作:现在我们来练习投掷,我们分男女两组进行,比一比看谁投得远!注意:前面一组投出去、捡完纸球回来,下一组听到口令才能投球,一定要听口令、注意安全,不能打到别的猴子。第一排听口令,大王数到三就投出去,一、二、三!第二排准备……

  3、集体游戏:打怪兽

  (1)我的猴子们真棒,本领练好了!看,那边来了几只怪兽,我们一起去消灭它们!哪知猴子愿意先去探路?我们要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翻过小山,找到怪兽消灭它。注意:路上有一定的危险,过河时一定不能掉到河里,打怪兽时不能离得太近,小心受伤!我们有3条路,现在选择你喜欢的一条路,行动!

  (2)观察幼儿动作掌握情况,教师纠正动作,请个别幼儿示范标准动作:"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翻过小山,找到怪兽,瞄准目标,准备射击,打!"组织幼儿再次游戏。

  4、师幼交流:

  今天,我的猴子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真能干,给自己鼓鼓掌!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消灭怪兽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你害怕了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那我们以后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想办法解决。能做到吗?

  5、放松整理:

  轻音乐在音乐伴随下做放松运动,师幼共同整理场地。

美猴王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镌 瞑目 迸裂 麋鹿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倦神疲

  2、通读小说,掌握故事情节,理清石猴的来历和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3、结合小说对美猴王动作、语言的描写,把握“美猴王”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上学期期末考试有一道文学名著阅读题:《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参考答案特别提示“美猴王”若写“孙悟空”、“悟空”皆不得分!

  为什么会把“美猴王”写成“孙悟空”或“悟空”呢?

  可能没有看原著,特别是没有关注标题和一些细节。

  我们要多关注标题,标题对小说中的故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语言精练,每回标题都采用对偶句,非常精彩;对一些重要的情节的和细节要反复地阅读。有的同学喜欢看影视剧,尽管拍得不错,但不能替代原著阅读;

  那么“美猴王”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看题【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二、阅读课文第2段,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的词,说说写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根据记忆,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动词。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草木, 涧泉, 山花, 树果,与猿猴为伴,麋鹿为群,夜 石崖,朝 峰洞。

  大家在阅读中注意到了这些词没有,写出了石猴的哪些特点呢?

  “行走跳跃”“食”“饮”“采”“觅”写出了石猴与其他猴类一样,活泼好动。和其他孽类友好相处,和它们“为伴”“为群”“夜宿”“朝游”。这些动作都是他猴性十足的表现。

  石猴一出生“却会行走跳跃”,寻找食物,表现他“神”的特点。“与猿猴为伴,麋鹿为群”,表现出他机智的特点。

  这段话,语言结构整齐,词语使用恰当,而且写出了猴子的特点。这些描写实在太好了!

  (后文写众猴进洞后“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把“猴性玩劣”的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

  三、阅读课文第3段最后两句话,划出描写石猴动作的词和语言的句子,说说写出了石猴的哪些性格特点?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 跳 出一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这个动作和语言描写,初步表现出石猴的胆大超群,非同一般,带有“人”的特点(逞强、好胜);同时众猴的约定又为下文石猴拥戴为王埋下了伏笔。

  四、找出第4段前四句描写石猴动作的词语,说说石猴有哪些性格特点?

  好猴,你看他 目 身,将身一 ,径 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 ,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又上桥头再 ,却似人家住处一般,好个所在。 罢多时,跳过桥左右 ,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天”。

  “瞑”“蹲”“纵”“跳”四个动作显示出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后面还有两处类似的动作描写,但又各不相同,但始终不变的是他的猴性)

  这四“看”表现了石猴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能够识字,这是“人”的特点;无师自通,则又具有了“神”的特点。

  五、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石猴语言的句子,说说表现了“美猴王”的哪些特点?

  “我进去!我进去!”

  “大造化!大造化!”

  “没水,没水,……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这股水……福地……洞天……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为王?

  连续重复的语言显示了石猴的猴性,这些是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符合猴子的身份)

  这么个好所在,这么个“福地”“洞天”,石猴完全可以独自享用,但他立即跳出来告诉大家,建议众猴入洞居住,表现出他一心为大家着想!“省得受老天之气”,“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是《论语》中话语,难道石猴也曾读过《论语》?石猴竟能引用名言,语言生动而又幽默,简直是神来之笔,这也是既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石猴要求大家兑现诺言,拜他为王(非常机智)。(吴承恩科举失意,年近半百才才考取岁贡生,但饱读四书五经,已将不少经典名言化作了自己的语言)

  六、美猴王到底“美”在哪里呢?

  本文刻画了一个机智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

  正由于作者用词准确,语言生动,使人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入其境,如见其景。(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也就是大家喜欢阅读《西游记》的原因。)

  七、作业:片段写作

  请仔细观察班里的某一个同学,并模仿课文中的动作、语言描写,写一段话,表现出这个同学某一方面的特点。

  标杆作文示例:《同室兄弟》中的片断

  凯子是我们的寝室长,别看他总是嘻嘻哈哈,但他每到熄灯后便不许人讲话,哪怕你嘴巴啧啧两声都会被他抓住。寝室长还有一个怪癖,每每一回寝室就大肆地宣扬他一天内所获得的“非分之财”,譬如又找谁要了一块“德芙”巧克力,谁谁谁又请他撮了一顿呀……这种无聊的事情,他常常讲得唾沫横飞,直到发现寝室里的人所剩无几的时候,才极不情愿地闭上口,心里埋怨着没有知音,愤愤地离开。

  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作家作品简介;(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二)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三)三读课文,理清结构等。

美猴王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麋mí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瞑míng目:闭着眼。瞑,闭眼。

  遂suì:于是。

  迸bè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ìng:直接。

  镌juā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关于《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语言生动流利,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超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内容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1回至第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8回至第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13回到第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化险为夷,安达西天;第四,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三教学板块:大胆放手,弓1导参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四、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1、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灵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5)美在语言个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句话和前文“避暑”一词遥遥照应,显示着对自由的追求。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提示:这是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受众望的猴王。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石猴赤条条的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

  提示(1)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

  (2)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与延伸: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我设计一个具有浓厚现实色彩的虚拟情境,使用自由辩论的方式来分析美猴王形象,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所以我使用网络知识请同学们做网站,设计网页,立意是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又兼容并包,一举多得。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近一半学生对网络一无所知,但这种缺憾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憾,引导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式、集体讨论式完成问题探究过程。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

美猴王教案8

  动作建议:

  第2-4小节:双手握成大拇指状做神气摆动的动作:

  第5小节:做眺望状的造型

  第6-8小节同第2-4小节;第9小节同第5小节。)

  第11-12小节:双手向外划一个圈:

  第13-16小节:双手高举作尖尖山顶状的动作:

  第17-18小节:双手从上向外划圈:

  第19-20小节:双手做神气地拿武器状的动作:

  第21-22小节:有力的'抖动双手:

  第23小节:双手握拳做打斗状准备动作

  第24-26小节:作打斗动作:

  第27-28小节:边打斗嘴里边喊:“加油、吼嘿!”:

  第29小节:双手握拳做躲闪状准备动作

  第30-32小节:作躲闪动作:

  第33-34小节:边躲闪嘴里边喊:“加油、吼嘿!”:

  第35小节:两人双手对拍准备动作:

  第36-38小节:两人双手对拍:

  第39-42小节:两人边拍手边说:“我是真的美猴王”

  第43小节:自由创编美猴王变出不同造型的动作:

  第44-45Ax节:原地跑假装追赶状的动作:

  第46-47小节:真猴王高高举起金箍棒把假猴王打晕在地。

  游戏玩法:

  先商议好谁是“真猴王”,谁是“假猴王”,真假猴王打斗、变造型,在音乐结柬“金箍棒”后,真猴王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快速倒地做装死的动作造型。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对方舒服的力度。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2、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活动过程:

  1、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l)美猴王家住哪里7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7

  (2)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7金箍棒怎么拿7

  (3)美猴王有哪些本领7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7

  2、完整跟着教师边做动作边感知音乐。

  3、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l)教师哼唱,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2)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3)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4、教师和全体幼儿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5、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6、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7、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8、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9、幼儿交换角色,站在位置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10、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1)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2)集体尝试表觋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11、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12、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美猴王教案9

  ★教学目标

  1.自主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石猴源自何方?又如何成为猴王的?

  2.用默读、略读、精读、分角色读等各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进而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进而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

  ★教学准备

  1.学生学习准备: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代文不一样,课前学生要熟读课文,并在文中做预习记录。

  2.教师教学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

  (2)利用导课时的谈话交流,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依次渗透单元主题思想,为学生走入新课,热爱经典做好情感铺垫。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竞答,导入新课

  1.依次出示:

  (1)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哪本书里的人物?作者是谁?

  (2)《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出自谁写的哪部书?

  (3)梁山好汉是哪部书里描写的英雄人物?作者是谁?

  (4)《火焰山》《三打白骨精》是谁写的哪部书里的故事?你还知道这部书里其他的故事吗?

  2.学生竞答,教师评价鼓励,相机补充,重点简介《西游记》。

  3.播放《西游记》序幕部分

  师:同学们看,这是孙悟空(学生齐答),在今天咱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它叫–美猴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题目中那一个字是你想重点强调的呢?读再来读课题,读的真精神!

  5.从美猴王到孙悟空不只是名字的变换,这之间有许多故事呢,谁来说一说?

  过渡小结:是啊,这孙悟空的美好形象吸引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成为我们心目中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斩妖除魔、无所不能的大英雄,试问哪个看了《西游记》的孩子不想变成孙悟空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我们跟随石猴,跳进水帘洞,当一回美猴王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猴王形象

  1.请用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自由的读课文,注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可以轻声的与同学交流,也可以举手请教老师。

  (2)边读边思考:石猴是哪儿来的?又是如何变成猴王的?

  2.学生读书,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以上问题。

  3.小结:猴王的身世是个美丽的传说,寻找水帘洞的过程成为我们心中流动的风景,如此机灵活泼,敢作敢为的石猴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美感,下面就让我们潜心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探究经典中的美。

  三、精读课文,探究猴王之美。

  1.导学石猴出世

  (1)石猴是哪儿来的呢?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

  (2)你觉得哪句描写石猴特别生动?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读,你仿佛看到了猴子在干什么?

  ②再读,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运用短句,节奏明快)

  ③细细品读,谈感受,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④读“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排比句,读出什么感觉来了?(活泼、跳跃)教师可范读,想想着猴子的动作再来读这句话,感觉就不一样了。

  ⑤谁是他的亲戚朋友?

  出示“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从这一排比句中你又读出了石猴的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大胆谈各自的体会)

  ⑥出示“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问:还会对对子吗?(举几简单的例子)请同学们看着这句话对对子。“夜宿”对“朝游”(生齐说),“石崖之下”对“峰洞之中”

  ⑦合作朗读,分A、B组或者男生女生组,每人一小句,轮流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再谈谈你读出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对这段文字有什么感慨?

  ⑧经典名著原来就这样牢牢的抓住了我们的心,让我们把这种体会全部融入到我的朗读中,也可以加上动作,试着把自己变成那只石猴,感受它的活泼与自在。

  (3)石猴的生活之乐还在与xx,出示: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读一读,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学生理解石猴超越尘世的生活乐趣)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读我们了解了石猴的身世之美,生活之乐。继续读书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2.自主读书,探究作者是怎样写石猴变成美猴王的?

  (1)快速浏览课文2—5自然段,圈画重点词句体会石猴语言动作的特点及作者的写作特点。

  (2)读一读你画出的词句,石猴的语言动作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及时的在字里行间作上批注。

  (3)学生汇报画出的句子及体会,相机出示句子。

  ①连呼三声,忽见杂从中跳出一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你做了哪些批注?抓住“忽见,跳出、应声高叫”和语言,体会石猴的好表现和活泼勇敢。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合的板书。

  ②描写石猴语言的句子还有很多,请读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学生谈发现:说的话多用反复手法。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试着把石猴说的话改动一下,如:“都随我进来!进来!”改成“随我进来”“都随我进来吧” (去掉“都”字无法体现石猴心里装着所有同伴,不用反复手法,猴子的机灵活泼,叽叽喳喳,吵吵嚷嚷的情状表现的就不生动了)以此体会经典的魅力。

  ④请同学们继续汇报描写猴子动作的语句,反复品读,体会猴的机灵敏捷,活泼好动等。

  ⑤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心地纯真,乐于表现,勇于实践的石猴形象在我们心中越来越美,带上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描写猴子语言动作的语句,可以加上动作。

  ⑥回忆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的形象,请做一个评价吧(学生尽情的说,从语言动作到神态表情)说得好,我们虽然不想成为演员,但我们读书也要入情入境,有声有色,下面让我们把自己当成是文中的猴子,分角色去品味被作者锤炼的已达极致的猴语。(一生读石猴的话,做石猴的动作,其他同学读众猴的话,教师作过渡说白)谁还愿意再来试一试?(多找几组学生来读。)

  3.过渡: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敢于表现就会出众,敢于表现才会被发现,选石猴为王,众猴是有言在先的,读xx“哪一个有本事的拜他为王”所以石猴自由自在,独自为王,更是美上加美呀!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全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题目中你强调的那个“美”还在于什么“美”?(写法美)

  2教师总结延伸:同学们,《西游记》中像这样美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这样美得语言的珍珠也随处可见。课下,请同学们不要只满足于电视剧里的热闹,要潜心阅读经典书籍,不光读懂“写什么”,还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特别是令国人骄傲的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除《西游记》外还有学生齐说。毛主席曾经说过:不读一读四大名著,就不算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我相信随着年龄和阅读能力的增长,一些经典书籍会融入你的思想,塑造你完美的中国人形象。(下课)

  ★板书设计:

  美猴王

  身世之美,生活之乐,

  积极表现,勇于实践美!美(写得生动、精炼),

  自由自在,独自为王。

美猴王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及了解神话小说。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查找《西游记》和吴承恩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章回小说的新门类,它标志着孤独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也堪称浪漫主义的杰作。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主旨及意义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观看电影,孙悟空诞生的片段。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感受。孙悟空是怎样一只猴子?思考:为什么《西游记》要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

  2、初读课文前半部分。

  3、比较:通过看影片和读原著有何不同的感受?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小组讨论)读、说给同桌听,概括其特点与大家交流。

  四、反思文本,挖掘内涵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除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第二、第三段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五、总结

  六、作业(1、2二选一做,3、4为必做)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 玩耍 蹲身瞑目 镌 抓耳挠腮 石碣 顽劣 喜不自胜 天造地设 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 采花觅果 洗濯

  2、模仿第2、3段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育课上同学们玩乐的情景。(100字)

  3、在通读《西游记》的基础上制作5~10张读书卡片。

美猴王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语言整齐而活泼的优势,激发探究描写手法与语言魅力的热忱。

  重点难点

  1、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2、领会古典白话概括、整齐的优点,激发对书艺术特色的探究。

  说明

  本课重在以篇引书,学生对悟空从小即有所了解而且一般都颇感兴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预备孩子的年龄兴趣特征,教师以此为重点可顺势引发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西游记》诙谐活泼又不失古典的语言既可能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难点,但适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丰富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简介《西游记》引发读新课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2、请同学依次介绍。(注意选择大家可能不够了解的信息有条理的说明介绍。)

  (1)《西游记》故事渊源:唐僧。

  (2)成书大致历程与作者。

  (3)主旨及意义。

  3、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4、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择其要点分类概述。激发学生从小就积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内心的影响,使学生走近原著;有关资料的补充能训练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浏览目录首回初感书文异同

  1、根据学生介绍主旨时对孙悟空的评介,引入翻阅目录,思考《西游记》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的原因。

  2、初读首回前半部分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新感受。

  3、积极鼓励学生真实新体验。特别对删去诗词与后文的质疑应大加鼓励并留到课下探究。

  4、翻阅目录,了解全书大致格局及意义。

  5、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比较书、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别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如有更多疑问,对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6、引发学生了解读书要有全局意识,粗读不妨轻松随意,精读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听闻不能代替读原典名著的意义。

  (三)感受人物形象激发情节探究

  1、再读课文,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读、说给同桌听,概括为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3、引发人物性格与环境及时全书情节展开作用,点到为止,启发学生思考。

  4、通过扫读、跳读等圈划语句。

  5、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可能说到勇敢、勇于尝试实践、有见识、有领导才能等。)

  6、本课重点,通过圈划交流,感知小说人物与情节环境的关系,激发“英雄出少年“的情怀,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四)思考环境衬托感知语言魅力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2)(3)节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3、结合第1段说说“山石水”的作用。(明确既交待情节,又间接衬托猴王的不凡。)

  4、朗读(2)(3),感受写“猴”这一部分语言形式的魅力。(学生可发现在句式、引用、音韵等方面的特色。)

  5、顺势激发学生探究写法,语言特色的魅力,为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张本、感受古典白话独到韵味,与现代汉语更好沟通。

  (五)明确读书要求布置探究任务

  1、小结,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在通读书中制作10~20张阅读卡片。

  2、结合今天生发的疑问与P172页中的提示初步确定研究的小组与方向。

  3、翻到p172《西游记》读书报告,明确要求。

  4、课下分组讨论。激发读书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工作。

  思路点拨

  本课也可根据学生层次压缩前两个教学环节,在学生简介《西游记》作为古典神魔章回体小说精典的体裁与主旨之后,切入问题:孙悟空作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说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现的。在学生充分朗读思考讨论后,进一步引发“神化”环境的作用,并由读引“说”,在复述式的讲说评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说的特色。

  练习举隅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玩耍、蹲身、瞑目、镌、抓耳挠腮、石碣、顽劣、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拖男挈女、感之既久、采花觅果、洗濯。

  2、模仿第(3)节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幼儿园里小朋友玩乐的情景。

  3、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禽有禽?,兽有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俗语名句组织一段有意义的话,并说说引用俗语的好处。

  4、用第一、第二张卡片摘录《西游记》1~7回中你最欣赏的语句片断,并说明理由。

  5、将精彩语句保留,以讲故事的口吻将猴王出世出任说给父母或同学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教学反思

  《花果山拥立美猴王》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语法、词汇与现代文均有所差异,因此,在课前布置了学生透过查字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为课上学习清楚障碍,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资料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资料。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之后再读课文,读中感受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忙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如,“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可让学生边读边联系平时所感受的孙悟空的形象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想象后说一说,说后再读,这样,猴王形象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树立起来。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文中有一些难认的字,其中,许多字在本课尚未列入“会认”的范围,这些字,学生凭借拼音会读即可。在讲解难理解的句子时,不够详细,这是我以后注意的地方。

美猴王教案12

  教材分析

  《美猴王》是语文版课程规范试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本单元中,这篇文章具有典型的情节,有妇孺皆知的孙猴子鲜活的形象,语言通俗易懂,符合同学阅读心理需求,深受初中同学欢迎,是适合初中同学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优秀范文。

  《美猴王》这篇文章是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节选出来的。《西游记》共100回,小说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维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石猴从出世到称王的全过程。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本文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在写法上,脉络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艺术形象塑造胜利、语言通俗生动简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小说中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示手法,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简洁,生动的特点。

  能力目标: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提高同学的听、说、读、写、模仿、扮演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提高同学的文学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胜利塑造一个集“猴”、“神”、“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能找出课文中描写石猴动作、语言的语句,能具体分析哪些语句表示了猴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示了人的特点。

  难点: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设想

  1、教法设计

  ①设置情境、采用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指导

  ⑴、课前准备

  ①阅读《西游记》,搜寻与课文相关资料;通过预习扫清字词障碍,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梗概,准备复述。

  ②让同学分组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的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和外貌来描写,突出这位同学的性格特点。让同学在课前对其他组坚持神秘感,交上来让其他组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

  ⑵结合上课内容,让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

  3、教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①正确读出以下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绝 力疲神竭 喜不自胜

  ②教师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幻灯2),让同学一边听一边跟着唱,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并在音乐的余声中给同学介绍《西游记》的背景资料(幻灯3、4)。

  导语设计:

  大家听着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在了解了《西游记》的背景资料后,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宫、除魔降妖的身影一定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的第一回——《美猴王》。(板书:《美猴王》)

  三、整体感悟:

  1、让同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看谁说得简洁,说得生动。同学讲完后教师适当点评,并出示幻灯示例。(幻灯5)

  2、让同学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每段内容。

  让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后,分组讨论怎样按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划分层次。

  教师稍加点拨,鼓励不同意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出示幻灯明确。

  四、人物分析:

  1、导入: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精湛扮演,为我们再现了美猴王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艺术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

  ①“石猴出世”采用第一种方式:讲故事,选故事大王(幻灯6)。让同学分成四组合作与讨论后,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讲一讲“猴王出世”这一情节,选出这节课的“故事大王”。

  教师问:请大家找出与石猴出生有关的词语,再想一想通过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出生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生一起找出 “东胜神州”、“仙石”、“仙胎”、“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等词语,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石猴是天地生成。

  师问:这一情节中表示了石猴具有什么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从石猴出生这一情节中表示了美猴王“神”的特点。

  ②“山间生活”采用第二种方式:速背。让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这一段内容,然后分组派代表进行速背竞赛,看那一组背得好、背得快(幻灯7)。

  师问:石猴一出生就会做什么?

  师生一起找出“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这些词句。

  师问:这些词句描写表示了石猴什么特点?

  师生一起讨论后明确:表示了他“神”的特点;

  让同学找出石猴和山间的其他动物友好相处的词语:“为伴”、“为群”、“夜宿”、“朝游”。

  师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示了石猴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同学讨论后明确:这些动作描写都表示了美猴王作为“猴”这种动物的特点。

  ③“自荐探泉”用第三种方式:模仿配音。教师和同学一起模仿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石猴自荐探泉这一情节中李扬给孙悟空的配音,看谁是这节课的模仿秀(幻灯8)。

  教师引导同学从石猴的“跳”的动作和“我进去!我进去!”的语言中,讨论总结石猴“人”的特点:胆大超群,不同一般。

  ④“发现水帘洞被拥为王”用第四种方式:表情朗读。要求把群猴的顽劣、石猴的自信,勇于当王的果敢表示出来。(幻灯9)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找出描写石猴的动作和语言的词语,然后分析总结出这一局部石猴的特点。

  师生互动分析如下:

  在发现水帘洞时,作者通过对石猴“瞑”“蹲”“纵”“跳”四个动作的描写以及跳出水外后“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语言描写,表示了石猴的勇敢灵巧、身手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进了水帘洞后,作者紧扣猴子的特性,把顽劣的猴性写得形神毕肖。而石猴竟能引经据典(出自《论语·为政》。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这又写出了他既具有人又具有神的特点。

  到了被拥立为王后,正名为“美猴王”,受众猴礼拜,俨然一个独立的“猴类社会”,这又带有明显的人类社会属性,同时也表示了石猴的聪明能干,很有组织能力,显示了“人”特点。

  最后,引导同学把以上几个局部中石猴的个性特点以及所运用的表达方法总结出来。

  生讨论总结,师明确:石猴的个性特点是:聪明灵巧、身手超群、有胆有识。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示出来的。

  同时,引导同学通过分析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了解到要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特点,突出人物个性。

  3、问题探究: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师问:美猴王到底“美”在什么地方?请大家从身世、动作、言语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幻灯10)

  让同学分组讨论后,教师明确。(幻灯11)。

  五、拓展迁移:

  1、让同学用二百字左右描写本班一位同学,抓住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来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让同学不署名,交上来让教师和其他同学猜一猜,看谁写得最传神。(幻灯12)

  让同学分四组派代表出示自身的作品,读一读,再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游戏规则:猜中的请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猜不出来的'也鼓掌加以鼓励,我们罚他在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出一个节目。

  2、教师在适当点评之后,进一步引导同学要想通过语言描写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就必需注意语言的得体。语言的得体,就是说话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和场所。

  示例:以前,我的两位同学这样写道:

  ①课堂上,一位同学跳起来对老师说:“你连这个答案都不知道?你真笨!”

  ②住在农村的八十岁的老外婆一见到我就说:“Oh, my god! 宝贝,好久没和你比跳绳了!Let’s go!”

  以上两个例子就是没有注意在运用语言描写时,不只要考虑说话的场所,还要考虑说话者的身份。假如大家学会了正确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的方法,你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构造你们心目中的“猴王”!

  六、结语: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还是写美猴王少儿时期的生活,假如大家还想知道石猴称王以后像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故事,就请回去继续阅读《西游记》,而且孙悟空形象的国内外影视版本也很多(幻灯13),大家有兴趣可以在课外搜集整理,看谁了解得最多。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过,“读书使人空虚”、“读史使人睿智”、“读诗使人灵秀”,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开拓视野,用我们手中的生花妙笔,描画明天绚丽的蓝图!

  七、作业安排:(幻灯14)

  1、请以“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为题,大胆发挥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2、课外继续阅读《西游记》全文,探究其它人物如猪八戒、沙僧等艺术形象, 并将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记下来,与同学们共享。

  3、妙词锦句积累:让同学找出自身喜欢的句子和词语积累下来。(句子:3个,词:5个。)

  和:板书设计(幻灯15)

  美猴王

  性格特征

  猴王之美

  妙词锦句积累

  聪明灵巧

  身手超群

  有胆有识

  身世非凡

  勇敢超群

  言能服众

  示例:

  天造地设

  力倦神疲

  ……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示)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了大量由于教材篇幅所限无法容纳的学习内容,大大突破了保守教学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在学法指导上我重点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我做到了优化导课,优化同学的学习活动,让趣味贯穿课堂始终,把同学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些环节如表情朗读还有具体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时,耗时过多,这些环节可以放到单元语文活动课中去完成。

美猴王教案13

  童谣

  牵羊买羊

  牵羊买羊,

  一买买到清水塘,

  清水塘,晒太阳,

  再买买到砂子塘。

  老板哎!

  哎!

  买羊啵?

  买!

  买一羊,

  一羊有得角(guo)

  买二羊

  二羊有得脚(jo);

  买三羊

  三羊卖不脱;

  买四羊,

  四羊睡不着(xuo)。

  那买几羊呢?

  几羊几羊随你捉(zuo)!

  动作建议

  “牵羊买羊一一砂子塘”:双手伸出食指放胸前,左右撰动16次。

  “老板哎一一买”:双手放脸旁做呼喊状,左右交替4次。

  “买一羊”:左手置于胸前伸出食指表示“1”。

  一羊有得角”:双手伸出食指上举靠额头,做“羊角”状

  “买二羊”:左手置于胸前伸出食指、中指表示“2”。

  “二羊有得脚”:左手伸出食指向下指自己脚。

  “买三羊”:左手置于胸前伸出3根指头表示“3”

  “三羊卖不脱”:双手置于胸前,掌心朝外在胸前晃。

  买四羊”:左手置于胸前伸出4根手指头表示“4”。

  “四羊睡不着”:双手合十,放在左耳处,表示“睡觉”状。

  “那买几羊呢?”:双手推开,掌心朝上。

  “几羊几羊随你提”:双手在胸前击掌3次,“捉”字时,伸出左手食指指向前面。

  游戏玩法及说明

  游戏分为顾客相羊老板(小羊)两个角色。

  椅子圆圈,面朝圆C放置,幼儿站在梅子后,面向上。椅子中有一张不一样(色)的

  “牵羊买羊一太阳”幼儿双手伸出食指放胸前,做左右摆动的动作,并同画子外圆逆时针走动

  “再买买到砂子塘”:拍一下手后,快速核到离自已最近的特子坐好老板”:坐到不一样椅子的小朋友当顾客,快速站起来跟其他幼儿(小羊)对话,做双手放验旁呼喊的动作。

  “哎”“小羊”坐在椅子上与其呼应,做双手放验旁呼的动作。

  “买一羊ーー那买几羊呢?”:“顾客”、“小羊”一问一答并做重强的动作

  “几羊几羊随你捉”:“小羊”双手在胸前击掌3次,“捉”字时,伸出左手食指指向“顾客”,“顾客”走到羊群中间,“捉”字说完敲击大鼓。

  游戏说明:

  鼓声落,大屏幕上会显示数字。显示数字几就是提几羊,羊就要跑,从自己的座位后面出发沿着羊群外围跑一圈回到原位,顺客追。没有被提住就胜利了。如果被提了,小羊就要乖的眼着顾客回家。如果顾客不小心翻倒了自己的号码牌,那就没有资格捉羊。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积极与同伴呼应,正确面对输赢,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勇敢接受不同角色(顾客、小羊)挑战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2.借助观察模仿、游戏体验、自主反思等方法不断澄清找椅子游戏、圈上行进游戏、追逐游戏的玩法,尝试区分和理解“小羊”、“顾客”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对话及合乐快速反应完成不同任务。

  3.感受长沙民间童谣的韵律感和趣味,初步理解和感知音乐的结构,在童谣的提示下尝试随乐合拍边说边做“牵羊买羊”的动作。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学会“牽羊买羊”童谣和动作;有听说长沙话的经验。

  2.物质准备:课件;大鼓一面;音乐;圆形座位摆放。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复习童谣及动作,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一我是来自长沙清水塘的羊老板,你们都是我养的'小羊。快到赶集的日子了,我准备带你们到集市上去逛一逛。小羊们,我们在集市上会碰到很多顾客哦,有些顾客想买到一只他喜欢的羊,

  就会悄悄藏在羊里想方设法来考验你们。为了不让我的小羊被精明的顺客抓走,我想现在家里带你们练就一身本领,这样,就不会轻易的被顾客抓走了。

  2、带领幼儿合乐复习童谣及动作。

  3、再次合乐练习。

  (二)替换动作学习,初步感知找椅子游戏和圈上行进游戏的玩法。

  1、教师完整示范动作第一遍

  一跟之前的动作有什么不同?我在说哪句话的时候坐下来?

  2、教师再次示范动作第二遍,澄清找椅子的时间。

  3、教师带领幼儿原地练习找椅子动作。

  4、幼儿尝试合乐圈上行进找椅子。

  5、完整合乐进行圈上行进找椅子游戏,明确两个角色的对话。

  (三)游戏《牵羊买羊》

  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集体游戏一次

  小羊是不是按规则跑的?

  一一小羊怎样避免被捉?

  3、集体游戏第二次

  带上刚才我们想得办法,再来练习ー下

  4、集体游戏第三次

  5、游戏升级

  将数字变成算式,答案是几就抓几羊

  (四)结束

美猴王教案14

  活动目标

  1、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内容,了解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够细致观察、分析,分辨真假美猴王之间的细微差别,并乐于与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节。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提前观看有关《真假美猴王》的动画片。

  2、《真假美猴王》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真假美猴王的图片,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判断真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结合挂图讲述故事,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师根据需要可进行以下提问:

  (1)孙悟空回来之后他有什么变化?他做了什么事情?

  (2)沙和尚来到花果山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学一学沙和尚生气的样子)

  (3)真悟空回到花果山看到还有个猴王,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幼儿学一学悟空生气的动作、表情、及语言)

  (4)观音菩萨和托塔李天王用的什么办法来辨别真假美猴王的?他们分辨出来了吗?

  (5)如来佛是怎么说的?

  (6)观音菩萨最后说了什么?

  3、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

  (1)你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出谁是真假美猴王?

  (2)如果让你来判断谁是真假美猴王,你会用哪些方法?

  (3)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在阅读去中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④第18~23页的内容,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

  2、表演区中老师和幼儿共同进行表演游戏“真假美猴王”。

  3、指导幼儿完成幼儿学习资源④第17页内容,体验“找不同”游戏的快乐。

美猴王教案15

  设计意图

  神通广大的美猴王孙悟空是孩子们心中的英雄,金箍棒更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玩具,和金箍棒一起游戏是我们本节活动探索的核心。为此,我们设计了“造型金箍棒”、“百变金箍棒”、游戏“运西瓜”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尝试合作造型拼摆、个人探索玩法、集体游戏竞赛,从而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意识,使他们的各种动作在活动中得到协调发展。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增强幼儿集体游戏的兴趣。

  2、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

  3、启发幼儿通过个人、合作、拼摆等多种形式探索金箍棒的各种玩法。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金箍头饰每人一个;

  2、金箍棒数量与人数相同,预先在场地一端摆好几种造型,如:

  3、充气西瓜若干、筐子4个;

  4、电视剧或动画片《西游记》主题和片尾音乐、照相机、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

  (教师、幼儿头戴金箍分别扮“大圣”与“孩儿们”。教师在语调上要尽量模仿孙悟空。)

  师:孩儿们,花果山今天要举行“花样金箍棒表演”,我们一起参加吧!好!让我们操练起来.

  2、听音乐,做热身活动。

  (在孩子熟悉的主题曲伴奏下,结合武术与富有代表性的模仿孙悟空抓腮、瞭望、摘桃、腾挪、跳跃等动作的热身操,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兴趣。)

  二、探索金箍棒的各种玩法

  (一)“造型金箍棒”表演

  1、请幼儿观看金箍棒拼摆的几种造型,并自由探索各种走、跑、跳等玩法。

  师:大圣我会72变,我的金箍棒也很厉害,可以36变,孩儿们你们看!请幼儿说一说每一种造型像什么,利用这种造型我们可以怎样玩,比比谁想出的玩法最多。

  (孩子们自由地利用这些造型练直线曲线走跑、单双脚跳、跨步、平衡等动作,教师及时给以表扬、肯定,并提醒幼儿每种造型都尝试一下,并变换不同动作。)

  2、提出要求:请幼儿4人合作探索新的造型及玩法。

  师:请孩儿们4人一组,合作拼摆出新的造型,想出新玩法,一会儿展示给大家。

  3、引导幼儿尝试8人合作探索新的造型及玩法。

  师:孩儿们,你们可真聪明!创造出了那么多种新的造型,想一想,如果8位小朋友在一起合作,又能创造出什么新的造型吗?

  (预先摆好的几种金箍棒造型,在给孩子们初步感知的同时,也成为刺激幼儿自主设计的集散点,他们几个一组商量着摆出了米字形、8字形、田字形、小房子……而在玩的过程中,教师及时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新玩法,使孩子的各种动作都得到锻炼,也为下一环节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动机。)   4、简单讲评幼儿的活动,并将金箍棒奖励给幼儿。

  (二)“百变金箍棒”表演

  1、鼓励幼儿个人探索金箍棒的各种玩法,并为幼儿拍照。

  师:孩儿们,快到大圣这里来!(放低声调)金箍棒可以36变,想一想你的一根金箍棒可以变成什么呢?不过孩儿们在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伤到别人!咱们比比谁变出花样最多!

  (在自由探索前教师将要求交代清楚是十分有必要的,既是对孩子安全常识的教育,又能时时提醒孩子避免相互打闹干扰而影响活动进行。教师巡回拍照,既能及时发现记录下孩子有创意的表现,又能关注到所有孩子的活动情况。)

  2、教师引导幼儿两人或三人合作游戏。

  (幼儿和同伴一起,有的拉大锯,有的抬轿子,有的炒黄豆,有的搭山洞,玩得不亦乐乎)

  3、适时组织集体游戏“钻山洞”。

  (几名幼儿拼搭出由低到高的山洞,大家一起排队钻山洞,随着山洞高度逐渐变低,由钻变成了爬。)

  4、休息,观看刚拍摄的照片,互相介绍自己的玩法。

  (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再现自己与同伴的表演,孩子们感到很新鲜,注意力很快被集中,而且在休息的同时,也是在向他人学。)

  5、集体游戏:百变金箍棒。以儿歌形式,教师问,随机请幼儿逐个回答,根据回答集体表演相应的动作。

  师:金箍棒变变变,变成风火轮,转!转!转!

  金箍棒变变变,变成什么?幼:变成摩托车,(齐)呜!呜!呜!

  金箍棒变变变,变成什么?变成小飞机,飞!飞!飞!

  金箍棒变变变,变成什么?变成小白马,驾!驾!驾!

  (通过这种一问一答再模仿的形式,尤其是拟声词的运用,让孩子们感到很好玩,在教师的随机提问中孩子们的思维显得很活跃,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中发散性思维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得到发展。)

  三、竞赛游戏:运西瓜

  1、请幼儿帮忙往水帘洞运西瓜。

  师:大圣我为你们买来了西瓜作为奖励,不过咱们得先一起想个办法:怎样用金箍棒将西瓜运到前面的筐子里呢?要求:运送过程中只能用棒不能用手,中间西瓜不能掉落。

  2、启发幼儿探索运西瓜的方法。请个别幼儿展示。

  3、组织幼儿以分组比赛的形式运西瓜。

  4、再次启发幼儿换一种新的方式,比赛运送第二批西瓜。

  (孩子们想出了两个人一起用棒抬着西瓜,横向走或一前一后走的运送方式,平衡动作也得到了锻炼。此环节是前面探索环节的延续,不同的是合作难度有所增加,而且要求幼儿尽情游戏的同时遵守游戏规则,以增强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目的性。)

  四、放松活动。

  师:孩儿们,你们可真能干!我们一起回水帘洞吃西瓜喽!

  (在《白龙马》音乐的烘托下,教师带领幼儿边慢慢走动边用金箍棒轻轻敲敲腿和胳膊,最后兴高采烈地将西瓜筐运回水帘洞。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一、角色道具吸引幼儿,游戏贯穿引导有趣。

  玩枪弄棒可以说是男孩的最爱,但一般只会打打杀杀,女孩更是很少接触,而本节活动教师与幼儿始终以“孙悟空和孩儿们”的角色探索,通过环环相扣的情景,使一根“金箍棒”可以变换多种玩法,可以百变,可以拼摆,可以当作工具……幼儿在自由的玩耍中时时感受着新奇和快乐。

  二、时时探索,环环互动。

  整个活动体现了探索在前。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分层次引导幼儿探索金箍棒的各种玩法,教师随时做一个发现者,及时捕捉玩法独特的幼儿,让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示,组织幼儿体验同伴的玩法,以启发其他幼儿思考,唤起了幼儿的创造热情。在孩子手中,金箍棒好象真的具有神奇的魔力,会千变万化,每当想出一种新的创意,孩子都会迫不及待地表演给老师。

  三、动作发展与思维发展并进。

  健康活动以促进幼儿动作发展为主要目标。在孩子探索时主要以“跳、跑”为主,教师及时引导,如变成飞机、杠铃等来锻炼上肢动作,组织游戏“钻山洞”、“运西瓜”等,使走、跑、跳、钻、爬、抛接、平衡等各种动作都得到锻炼,促进幼儿身体协调发展。

  在健康活动中随时注重幼儿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本节活动的一大亮点。有个人,有合作,有集体,不同的形式,由易到难的要求,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创造欲,而且培养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意识。

  四、动静结合,组织有序。

  活动注重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而且设计自然巧妙,每一环节在自由探索尽情活动之后都安排了互相交流展示环节,其实这同时也是休息,特别是在幼儿探索玩“百变金箍棒”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讲评,很自然地将孩子集中过来。

  通过实施本次教学活动,感到教师对教具的收放自如是保证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特别是一些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教具。最初时,教师设计的环节是先个人探索金箍棒的玩法,再几个人合作拼摆,在施教中发现:一旦孩子们持有了自己的金箍棒后,往往都不太愿意放下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教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语言去督促他们,即使他们拼搭了造型也会很快将自己的金箍棒取回,这也许是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还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将教学的环节做以相应调整,即:先组织孩子们合作探索,通过鼓励、肯定他们,然后将金箍棒奖励给他们,孩子们不仅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奖品也会让他们更加兴奋、积极。

  反思实际执教,值得注意的是:

  1、在请幼儿做任何事情之前,教师一定要用简练、准确、符合孩子理解水平的语言,将要求明确提出,以保证活动组织活而不乱。

  2、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如:在孩子们比较兴奋时,可以用神秘的、小声的语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很快安静下来。

【美猴王教案】相关文章:

美猴王作文03-23

美猴王作文04-02

《美猴王》教学设计04-12

大班主题神通广大的美猴王教案03-12

美猴王作文15篇03-23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美猴王与孩儿们》09-29

《美猴王》教学设计7篇05-22

《美猴王》教学设计(7篇)05-22

美猴王读后感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