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对的教案

时间:2023-01-08 09:39:04 教案 投诉 投稿

数对的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对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数对的教案

数对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感受说唱结合形式的歌曲结构。

  2.初步学唱歌曲《数高楼》,体验理解与学唱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伴奏等

  活动过程

  一、看看玩玩:弟弟妹妹来运动

  重点:感受旋律,并能根据旋律的节奏做出各种运动的动作

  1. 今天天气真好,看,草地上谁来了?

  2. 他们在干什么?我们也来跟他们一起玩一玩吧!

  二、说说唱唱:弟弟妹妹数高楼

  A 重点:熟悉旋律,学唱歌曲旋律部分

  1. 看看,这位小妹妹发现了什么?

  2. 请小弟弟和小妹妹和我一起来数高楼。(教师示范歌唱)

  3. 带领幼儿一同歌唱

  B重点:在说唱变化中体验节奏型变化的不同韵律。

  1. 启发联想。总结:“一层楼,住着谁?一只小猫喵。”

  2. 听听声音。总结:“二层楼,住着谁?两只小狗汪!汪!。”

  3. 看看图形。总结 “三层楼,住着谁?三只老鼠,吱吱吱。”

  4. 猜猜谜语。总结:“四层楼,住着谁?四只青蛙,呱呱呱呱。”

  5. 数数念念。总结:“五层楼,住着谁?五只小鸡,叽叽叽叽叽。”

  6. 完整练习A歌唱与B说唱。

  三、走走逛逛:弟弟妹妹看上海

  重点:了解上海著名的建筑。

  1. 我们的上海也很很多有名的高楼,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2. 以后我们也来把这些高楼编到歌词里面去唱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音乐数高楼教案篇二:幼儿园大班艺术领域:音乐活动——数高楼

  学习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和休止符的节奏,能边唱边与同伴开展“搭高楼"的游戏。(重点)

  2.能判断输赢,并大胆创编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搭高楼”及“哩哩哩,恰恰恰”的说唱节奏。(难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创编动作玩躲闪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玩模仿动作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习,学唱并用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

  1.教师与幼儿运用分句模唱的方式,学唱“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掌握附点及空拍节奏。

  2.教师完整示范,幼儿学唱此乐句,引导幼儿倾听并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

  二、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习完整演唱并表现搭高楼的方法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提问:歌曲中除了唱到哩哩哩、恰恰恰,还唱了什么?是怎样数高楼的?

  什么是层层叠叠?我们怎样用小手来表现层层叠叠的高楼?

  2.教师选择幼儿有代表性的搭高楼的方法,带领幼儿边学说念白部分边用动作表现,掌握歌词及节奏。

  3.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完整演唱歌曲边有节奏地做动作。

  根据幼儿演唱过程中的问题,重点引导幼儿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及边说念白边有节奏地表现搭高楼。

  三、掌握同伴合作搭高楼的方法,并边唱歌曲边开展游戏

  1.两名教师示范搭高楼的方法。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高楼的?什么时候拍伙伴的手?

  2.教师与一名幼儿互动尝试搭高楼的方法。

  强调规则:用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的手,拍到就赢了;没拍到时躲闪成功的小朋友就赢了。

  3.请两名幼儿示范游戏,同伴评价,再次明确游戏规则。

  4.幼儿两人一组,边说边有节奏地练习搭高楼的方法。

  5.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合作玩搭高楼的游戏。

  (1)幼儿坐在座位上玩游戏,教师重点评价演唱是否清晰及随音乐旋律有节奏地做动作、配合游戏的情况。

  (2)幼儿围成里外圈开展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交换游戏伙伴的方法:里圈的小朋友听到前奏时,边走边拍手按逆时针走到下一个同伴面前继续游戏。

  四、丰富游戏玩法,同伴合作边唱边玩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幼儿观察并伴唱。

  提问:我们的游戏有什么变化?

  小结:谁赢了谁就做带头人,创编新的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另外一名小朋友学他一起做。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唱词,并请个别幼儿分享、带领同伴练习创编的动作。

  3.幼儿边演唱歌曲边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师重点评价幼儿的演唱情况及两人游戏时分辨输赢创编动作的情况,提醒幼儿按节奏换游戏伙伴循环开展游戏。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音乐区随音乐伴奏边演唱边合作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活动评析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依据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的理念和《纲要》中“在音乐等艺术活动中,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然、真切地表现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等思想,本活动采用“歌唱活动从动作开始”的设计思路,将活动设计为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使幼儿既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又在无痕的学习中学会演唱。

  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

  本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玩中学,在游戏中享受演唱歌曲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获得新经验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采用“难点前置法”,巧妙地将“哩哩哩,恰恰恰”中的附点、休止符等节奏与发声练习相结合,引导幼儿边演唱边做动作,体验演唱的乐趣。其次,教师将歌曲《数高楼》中的念白部分设计为同伴“拍手躲闪”游戏,并在念白“层层叠叠是高楼”之后加入一段间奏12.435l111 |,为幼儿提供了演唱和判断输赢、创编动作的时间。由于演唱歌曲是开展游戏的需要,因此吸引着幼儿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中乐此不疲地演唱,使传统教唱的音乐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

  2.做中学,在创编动作中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美国教师约翰·马丁·费尔拉德提出:应该关注儿童的自然游戏中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发明自己的身体动作边游戏边唱歌,在动作中感知音乐的节奏,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迁移个人经验创编动作——分享、吸纳同伴动作——独立、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积累和丰富幼儿动作经验,使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教师既要敏锐捕捉幼儿富有个性和趣味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分享个体经验,并适时、适宜地给予提升,又要关注创编、表现有困难的幼儿,不断提升幼儿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

  3.合作中学,在同伴交往中体验游戏的愉悦

  音乐是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手段。活动中依据歌曲中我和弟弟的角色,设置两人搭高楼的游戏情境,以同伴游戏贯穿活动始终,使幼儿在交往中充分感受被邀请、回应的快乐和满足,在高密度的互动中增加幼儿互相观察、互相欣赏、共同合作的机会。

  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同伴游戏设置为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幼儿面对面玩游戏,以熟悉同伴交替伸手搭楼、正确判断输赢等基本游戏规则;第二个层次为双圆交换同伴玩游戏,队形的变换增强了同伴交往的广度和密度,体验到与不同伙伴开展游戏的乐趣;第三个层次为同伴模仿游戏,幼儿根据游戏结果快速确定创编者与模仿者的角色,赢者即兴创编动作,同伴则跟随模仿,使同伴间不断获得合作掌控游戏、创新不同动作的成功体验。

  附:游戏玩法

  教师采用幼儿创编的适宜动作,引导幼儿两人一组随音乐边唱边有节奏地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在念白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时,两人边念歌词边按节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压手背做搭高楼的动作;当念到“层层叠叠是高楼”的“楼”时,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为赢,如果没有拍到,快速躲闪成功的幼儿为赢。赢的幼儿要创编念白之后的“哩哩哩、恰恰恰”乐句的动作,输者进行模仿,同伴继续游戏。

数对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 通过活动,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概念。

  2.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

  3. 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十个小皮球、两个小筐、多媒体课件

  学具:五个笔筒、十五根铅笔、统计表三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曾经玩过投球游戏,今天咱们再来一场比赛,好吗?男队、女队各出三人,看哪队能赢。请两队各派一名记录员做好统计。其他同学做裁判。学生进行比赛。赛完后展示统计表进行比较。(游戏开始,老师事前制好统计表,分发给两个统计员,进行记录。比赛两次)

  二、巧设冲突,理解意义

  师:听说亮亮他们也在举行投球比赛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

  咦,怎么吵起来了?喔,原来他们在争执哪组投的成绩好呢。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两个统计表,从表中知道了什么?(人数不等及每人投中的个数)请大家帮着兔博士一起给评判一下吧。(最后定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公平,多者为胜。)

  师:怎样才能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幻灯单独出示第一组的统计表。)

  师:那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数7个,就是这组同学投球的“平均数” 。(板书)

  师:谁能求一下第二组投中球的平均数?

  师:为什么第一组是除以4,而第二组却除以5呢?

  师:现在比较一下,哪组获胜?

  生:第一组获胜。

  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求平均数的方法裁决出第一组获胜。看来平均数用处不小啊,这不,亮亮看到妈妈经常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买菜,就暗暗做了统计,想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服妈妈保护环境呢。出示统计表。

  师:请大家帮亮亮算一算,妈妈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上边三道题的解答过程,你知道怎样求平均数了吗?(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 用总数/份数=平均数)

  师:不过兔博士还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大家呢。出示“议一议”1.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生:不是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师:出示2.求出的 “3个”与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一样吗?

  不一样,求出的“3个”只是一个平均数,而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是一个实际的数,是实际丢了3个。

  四、动手操作,巩固验证

  师:看学得这么认真,兔博士决定来个小测验,记住,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呀。

  出示做一做。

  下面笔筒中放有根数不同的铅笔,如果要使每个笔筒中放的铅笔根数不同,每个笔筒放几根?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师:大家轻松一下,来一个拍球比赛怎么样?每组为一个队,由组长做好记录,发统计表。最后看哪组平均成绩好,哪组就获胜。比赛。最后表扬优胜小队。

  师:大头蛙有几个问题实在是弄不明白,谁能帮帮它?(判断题)

  1.河北省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厘米,a王刚是这个篮球队的队员,他身高185厘米,可能吗?b这个球队有没有身高超过厘米的队员?

  2.小明所在的三年级的平均体重是28千克,小明的体重一定是28千克吗?

  师:兔博士站又添新内容了,想去看看吗?

  出示:

  我国每人平均住房面积:城镇24平方米;农村28平方米。

  我国平均每人年收入为8800元。

  我国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每日为208升。

  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用电量为1081千瓦时。

  我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8米。

  我国女性平均身高为1.54米。

  看完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 调查自己家水费、电费平均每月要交多少元?

  2. 统计本小组成员假期读书情况,并计算出小组平均每人读书多少本。

  课前让学生亲历一个自己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复习统计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人数相等可以比总数”,为后面人数不等求“平均数”的情况埋下伏笔。

  由于人数不同,(再用比较总数的方法就不公平了)所以不能用比较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老师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大胆抛向学生,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自然而然地逼近了平均数,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平均数产生的.价值和必要。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感悟,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建立了平台,又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

  求完平均数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总量与份数是要一一对应的,加深学生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印象。

  在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充分印证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独立概括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训练学生的观察、概括的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平均数的意义,知道“3个”不是妈妈某一天丢弃塑料袋的真实个数,而是一个平均数。

  让学生再次明确平均数的意义。与实际数据加以区别。

  通过动手动脑再次验证、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根据认知规律,适当地加入学生熟悉的游戏作为教学资源,使学生能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平均数。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介于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设置兔博士站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平均数”在现实问题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适时对学生进行节水节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

  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 师:男生赢还是女生赢?你是怎么裁决的?

  生:男生赢,因为男生一共投进去8个,女生一共投进去了6个,所以男生赢了。

  师:女生服气吗?想不想再玩一次?(第二次两队各加2人参加比赛。)

  师:这次是哪队赢?你是怎么裁决的?

  生:这次男生一共投进了11个球,女生一共投进了12个球,所以是女生赢。(也有可能出现相平的情况)

  师:刚才你们是怎样比较出输赢的?

  生:看哪队一共投中了多少个球。看哪队投中的多。

  师:刚才两个裁判都用比投球总数的方法裁决出了胜利者,这种方法公平吗?

  生:公平。

  生1:第二组成绩好,因为他们投进球的总数多。(受前面评判方法的影响)

  生2:不公平,他们人还多呢。

  生3:第二组成绩好,因为他们组有投球冠军,刘杰一个人就投中9个呢。

  生4:一个人成绩好不代表全组人都好。

  生5: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就公平了。

  (学生若实在说不出来老师可参与进来。老师:同学们,大家听听老师的方法行不行,我们比较这两个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

  在求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时,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移多补少;2.计算

  生:从8里面拿出1给6,那么这四个数都是7了,所以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

  生:先求出投中的总数,再除以人数就求出来了:(8+7+6+7)÷4=7(个)

  生:(9+8+5+3+5)÷5=6(个)第二组投中球的平均数是6。

  生:第一组投进球的总数是4个人的总数,所以要除以4;第二组投进球的总数是5个人的总数,所以要除以5

  生:(1+3+2+3+2+6+4)÷7=3(个)

  师:能说说你怎么想的吗?

  生:先算出一周丢弃塑料袋的总个数,再用总个数除以天数,就是平均每天丢弃的塑料袋数。

  生:都是用总数/份数=平均数

  师:对,这就是我们求平均数的方法。板书。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认识:1.认为就是每天丢弃塑料袋的个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观察表格明确不是真实的数,从而认识平均数的特点。)2.认为不是每天实际的个数。

  会出现三种方法:1.移多补少;2.求平均数;3.把所有铅笔收到一起,再一根一根地分到笔筒里。

  生:(边演示边叙述)从多的里面拿出来放到少的里面去。每个竹筒放3根。

  生: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再一根一根的依次分到竹筒里。

  生:用刚学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做。(3+4+2+5+1)÷5=3(根)

数对的教案3

  教学理念:《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教材分析:

  1、《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

  2、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

  3、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能随音乐用自然的声音表演唱《数鸭子》。

  2、能按不同的节奏做出相应的体态动作(拍手、模仿小鸭、爷爷等)。

  3、能积极主动、自信有表情地参与表演,从中感受参与歌表演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认识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

  教学难点:用动作表现爷爷、和小朋友的神态与表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老爷爷、鸭子、头饰若干,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情激趣

  设计意图:创设环境,利用春景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

  1、随律动《春天在哪里》拍手进教室。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进来的时候一直在问“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春天就在这里。(出示春景图)

  2、寻找春天景色

  (1)师: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的季节。请小朋友看看这幅图画,他展现的是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色,哪位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生:小桥,小鸭子,小河,柳条??

  (2)师:这些构成了春天最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和黄老师一起去郊外寻找春天呢?

  生:想

  3、看谁学得像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答引出课题,学生养成聆听,跟钢琴用自然声音歌唱的习惯。

  (1)听一听

  师:有位小朋友叫明明离这里很远,去他家要乘坐两样交通工具,你们听,是什么?(师模仿火车、汽车的声音)

  生:火车、汽车。

  师:哪位小朋友能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

  (2)唱一唱(发音练习)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5313|555|

  火车火车开来了

  生:5-|5-|56|5–|

  呜呜呜呜呜

  师:火车到站了,请大家下车再转乘小公交车!

  5313|555-|

  汽车汽车开来了

  生:5-|5-|56|5–|

  滴滴滴滴滴

  二、情境唱游

  设计意图:熟悉歌曲节奏,在模仿中掌握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

  (一)认一认

  导入(师:我们来到明明的家了,明明正赶着一群鸭子到河边游泳呢,大鸭子、小鸭子为了欢迎你们的到来它们唱起了歌。)

  1、节奏引趣(出示节奏卡片)拍一拍,走一走。

  (1)|XXXXX|

  gagagagaga

  学生试着拍击节奏,说一说试一试该怎样将这里的叫声停下来?

  (2)|XXXXX|XXXXXO|

  gagagagagagagagagaga停

  2、认识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

  (师:鸭子们的歌声很动听它们想请你们随歌声伴舞,你们能做到吗?)

  (1)学生按节奏做各种鸭子的动作

  (师:从鸭子的歌声中我们知道了XXX,O这三种音符(节奏)555O

  3、生模仿小鸭子的叫声读出节奏,发挥想象,熟悉歌曲《数鸭子》的节奏型:

  |XXXXX|XXXXXO|

  gagagagagagagagagaga停

  (师:除了小鸭子,小朋友们平时还喜欢哪种小动物,能不能像小鸭子唱歌那样唱一唱?

  学生分小组模仿动物唱歌(小猫、小狗、小青蛙??)

  (二)念一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按节奏朗读的习惯,熟悉歌词。

  1、师:小朋友,你们看春景图,谁来说说明明的家门口都有些什么?生:大桥、小河、小鸭子。

  2、师:明明的家真美丽,门前有条小河,小河上有座桥,桥下游过一群小鸭子,明明看到这么美的景色,高兴地念起了歌谣。(课件: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3、师:明明念得真好听!你们也来试一试吧(出示课件,按节奏读歌词,做动作)

  4、师:下面我将歌谣分为三段,请每组念一句,看哪一组接得最好(学生分组做接龙游戏)

  (三)唱一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聆听和用自然的声音歌唱的习惯,唱准音符的时值。

  1、师:明明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你们听??(课件:明明唱歌)

  2、你们想不想跟她一起唱呀?(生跟唱第一、二乐句,师钢琴伴奏)

  3、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原来有这么多鸭子,明明想来数一数到底有几只?(听第三、四、五乐句)

  让我们一起帮明明再数一数

  4、师:小朋友们你们跟老师的琴声再唱一唱,和明明比一比谁唱得更好听。

  5、师:哎!你们听,好像有人在唱歌。原来明明看见我们在数鸭子,她也来帮忙,让我们和明明一起数鸭子吧!(出示课题,完整跟唱歌曲第一段)

  (四)演一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表演的习惯。

数对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能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初步感知相邻两数之间多1或少1的数量关系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点卡

  活动过程:

  1、数字接龙游戏导入

  师:我说1

  幼:我说2

  师:我说3

  幼:我说4 ……

  2、跳跳虎搬新家

  师:今天我们教室来了几个新朋友,大家猜一猜是谁呢?(跳跳虎)

  幼: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PPT

  师:大家看一看森林社区都住了哪些小动物呢?(青蛙、猴子、公鸡、大象)

  青蛙的门牌号比跳跳虎少1,青蛙住几号楼?

  大象的门牌号比跳跳虎多1,大象住几号楼?

  师:现在跳跳虎的邻居们说想住进森林社区,需要闯关,你们能帮帮跳跳虎吗?

  师播放PPT

  4、闯关第3关——相邻数(数字找邻居)

  师:刚才大家连闯两关真厉害,现在这些数字需要你们的帮助(出示1、2、3、4、5)

  数字2的邻居是谁和谁?

  幼:1、3

  (因为1在2的前面,比2多1,3在2的后面,比2多1)

  师小结:一个数与它前后邻居的关系,是相邻数关系,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所以2的相邻数是1和3。

  5、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那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

  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点卡游戏

  请找出比2多1的点卡

  请找出比2少1的点卡

  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6、活动评价

  幼儿说一说每个数字的相邻数,并说出数与数之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数对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投影仪、自制投影片、录音机、磁带、写有算式的26个大苹果、六棵智慧树、2张写有算式的楼梯图、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1张写有思考题的智慧王国图。

  学具:写有口算题和思考题的练习纸(每人一张);每组准备1块小黑板、1支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1.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一年级一班的小小玩具店正式开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都有哪些玩具,好吗?[教师出示标有价格的6种玩具:大赛车(40元)、小轿车(2元)、飞机(6元)、布娃娃(30元)、小狗熊(3元)、大花猫(20元)。]

  师:都有哪些玩具,价格是多少?(学生回答,要说明礼物是什么以及它的价格。)

  2.这些玩具都有自己的价格,你们要想得到它必须怎么办?(生:用钱买)在每个组的信封里还有一样东西,倒出来看看是什么?(生:人民币)

  师:数数看,有多少人民币?(学生合作数人民币,并报总数。)

  1组:35元2组:35元

  3组:29元4组:87元

  5组:64元6组:38元

  师:你们小组商量一下要买哪种玩具?

  3.你能根据玩具的价格和人民币的总数,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提出数学问题:)

  生1:我们组一共有35元,买一辆小轿车要用2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2:我们组一共有35元,买一只大花猫要用2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3:我们组一共有29元,买一架飞机要用6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4:我们组一共有87元,买一个布娃娃要用3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5:我们组一共有64元,买一辆大赛车要用40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生6:我们组一共有38元,买一只小狗熊要用3元,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再现学生生活中购玩具的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使学生在购物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数学问题。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4.要想解决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最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5.展示大家列的算式:请每组的代表把小黑板放在前面。

  1组:35-2=2组:35-20=

  3组:29-6=4组:87-30=

  5组:64-40= 6组:38-3=

  交流合作 学习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

  a.我们先来帮1组算一算。挂起1组的小黑板:35-2=

  b.那么35-2得多少,应该怎样口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c.请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可随机进行引导。

  (生:先不看十位,先看个位,5-2=3,再把3和30合起来,就是33。)

  d.你的这种方法很好,说得也很明白。(这时,教师再征求一下其他组的意见,如果都是用的这种方法,再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

  e.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地说一说。

  (先算5-2=3,再算3+30=33。)

  师:说得好不好?鼓励一下。你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说给同位听一听呢?

  f.先请一名中等生说,再请一名学困生说。

  g.教师根据出现的算法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结,教师板书口算过程(略)。

  h.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算出了这道题。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生:29-6=和38-3=

  同位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请一位同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订正。

  2.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a.过渡:我们再来看2组的这个题35-20=。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学习。)

  b.请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生1:先不看个位,先看十位,30-20=10,再用10加上个位的5就是15。

  c.师:你说得非常好,谁能比他说得更简单一些。

  生2:先算30-20=10,再算10+5=15。

  师:和他们方法一样的同学起立,进行表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征求学生不同的意见。)

  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了,让学生集体说,教师把刚才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略)

  d.拓展练习:

  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组的算式,有没有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

  生:87-30=和64-40=

  对桌合作一人一题说一说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指两名学生说,进行集体订正。

  e.知识应用:

  师:前两天,鹿老师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可是我只带了10元钱,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

  生:老师遇到的难题是:钱不够了,还需要带多少钱?

  师:谁能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呢?

  生:还需要带16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从书的价格26元里面去掉老师已经带的10元,就是还要带的钱数。我列的算式是:26-10=16,所以还需要带16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谢谢你,明天,我就再带上16元钱去买这本书。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对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师没有束缚学生的手脚,而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性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描述,并通过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相互补充,这一环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3.小结: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同位商量一下。

  生:第一组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第二组是两位数减整十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师: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课题三《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课题三《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同点和不同点?

  生1:都是减法,被减数都是两位数。

  生2: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如果减数是一位数,就从一位数里减去,然后再和整十数相加;如果减数是整十数,就从整十数里减去,然后再和一位数相加。(这一点如果学生找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师:在今后的口算中,大家只要掌握了规律,相信你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

  巩固反馈

  1.口算练习。(共两组)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两种评估形式。

  在做完第一组时,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比较上下两行算式的异同,这有利于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

  76-4= 57-3= 68-5= 99-6= 85-2=

  76-40= 57-30= 68-50= 99-60= 85-20=

  (二)

  99-50= 87-40= 98-5= 66-20= 36-3=

  76-2= 48-4= 77-60= 58-6= 89-20=

  2.综合练习:玩摘苹果的游戏。

  教师出示贴有大苹果的六棵智慧树(每棵树上贴有6个写有本课所学两种算式的苹果)。

  如图:

  并说明游戏要求:每个组的小黑板上贴有一个得数,是这个得数的苹果有6个。请小组同学合作根据自己的得数接力摘苹果,最后请听课教师评定。全对的小组可获得合作星。

  (学生按要求玩游戏。)

  2.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练习:玩爬楼梯夺智慧星的游戏。

  教师任选两组学生进行比赛,根据口令同时接力做题,先做完的小组拔智慧星。

  (先选出一名学生当主裁判,其余学生当副裁判,然后请参加比赛的两组同学作好准备,按要求进行比赛。最后由主裁判带着大家集体订正,评议。)

  4.思考性练习:去智慧王国做题。学生随音乐做小燕子飞的动作来到智慧王国。

  教师打开智慧大门出示思考题。

  想一想:下面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

  39-10>()

  95-()<55

  64-()=84-()

  (这一题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留给学生课下完成。)

  [巩固反馈阶段,教师设计的几组游戏性的练习题,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就自然地运用了所学知识,并把学生自评和互评融入其中,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课堂总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除法。

  2.师: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发言。

  3.结语: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教材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标明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情境图,由图中所提供的素材引出例题。在备课时,我感到这幅图设计的购物情境很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但是,这幅图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和教师操作。所以我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并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情境引入阶段:我为学生准备了标有价格的6种玩具。新课引入部分,我采用一年级一班小小玩具店开业这一引子,创设了买玩具的情境。当出示以上6种可爱的`玩具时,相信学生的眼睛都会亮起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很想玩这些玩具。这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钱。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人民币,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钱?(这里为每组学生准备的人民币有两种:10元的和1元的,总数都是两位数的。只准备以上两种人民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算法时,如遇到困难,就可以把人民币当作学具来摆一摆。)。然后让学生根据人民币的总数购买自己小组喜欢的玩具(每个小组只能购买一种)。在购买玩具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人民币的总数和所购买玩具的价格,试着提出数学问题。想买什么?买了以后还剩多少钱?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况且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人民币以及用数学的知识,能很快提出:还剩多少元钱?这个问题。这样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就会很自然地列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式。这样就出现了3个不同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和3个不同的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

  学习新知阶段:当把6个组的算式都展示出来时,先从中抽取1个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算式作为例题进行讨论。当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及合作交流掌握口算方法后,再让他们通过同位合作(一人一道)完成另外两道题。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评价的互动机会。然后再从中抽取一个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作为例题进行讨论,方法同前。这次为了增加学生的交流和评价机会,另外两道题可以让对桌合作完成,并进行评价。最后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两组算式的特点以及口算方法的不同。这时教师可随机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知识应用阶段: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以上两种口算方法后,我采用了谈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环节:前两天,老师拿着10元钱去逛书店,看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书,价格是26元,同学们知道我遇到什么难题了,怎么解决呢?这时学生就会用刚学的知识非常热情地帮助我解决难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真正地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这时教师再说几句感谢的话,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功感。

  巩固反馈阶段:我先设计了两组口算练习题,分别采取盖五星章和小花章的方式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还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我还把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融入其中,使评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然后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具有比赛性质的摘苹果和夺智慧星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并在最后让学生通过做律动(火车开了),到智慧王国进行了思考题的练习。这样不仅能体现练习的层次性,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课堂总结阶段:还是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数对的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过程,体验迁移推理的学习方法,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热爱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沟通算数知识与代数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去认真的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很多的知识。大家看,老师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这样的字母,你们知道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吗?(利用生活中的经验把学生带入数学。)

  课件出示:CCTV KFC NBA QQ (中国中央电视台 肯德基 美国男子篮球联赛 腾迅聊天工具)

  大家想想,用这些字母来代替这些名称有什么样的好处?

  (简单好记。渗透用字母表示的优越性)

  其实,这样的字母不仅仅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在数学的世界里也经常会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投影出示例1:(探秘)

  (1)观察第一组三角形中的数字,你有什么发现?

  (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三角形两底角的数字之和等于顶角上的数字)

  那么图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数字呢?(指名口答)

  问: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指名口答)

  (2)尝试练习:想一想、填一填(课件出示)

  ①2、4、6、c、10、12 c=( )

  ②b+ b + b=24 b=( )

  ③a×5=40 a=( )

  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不同的字母可以表示相同的数)。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都

  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问: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2、教学例2

  (1)a×b=b×( )

  a+b=( )+( )

  (课件出示)

  师:你怎么想到要填a,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我是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交换律来填的。

  师:如果用a、b、c来表示三个数,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其它运算定律吗?

  学生尝试写,后汇报展示。

  (2)你们认为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运算定律,你会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同桌之间先说一说运算定律是怎么样的,如何用字母表示出来,然后指名汇报。

  师:我们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你有什么体会?

  组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3)让学生看书45页的“你知道吗?”然后汇报字母还可以表示哪些计量单位。

  3.教学简写

  (1)师:观察6×X,你们发现了什么?(X和×长的很象),因为这个,在数学王国里曾经引发过一场风波:一天早朝上,乘号对国王说:“国王,我和X长的太象了,您得想个办法把我们区分开来呀。”国

  王下令:“+”“-”“÷”先行退朝,“×”号留下下议事。第二天,国王宣布了以下规定:(多媒体出示)

  ①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a×b=a.b=ab, 4×a=4.a =4a ②两个相同字母相乘时,可以写成以下形式:如:a×a=a.a=a2 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

  ③当数字1与字母相乘时,1也省略不写。如:1×m=m (2)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国王的规定: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组长组织,要求每个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记录员记录学习过程。

  4、阶段练习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2、小小审判官。

  ⑴6+a可以简写作6a。 ( )

  ⑵6×4可以简写作6.4 ( )

  ⑶x2与2 x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

  5、教学例3。

  今天我们跟字母成了好朋友,其实以前也和字母打过交道,比如计算公式。

  回顾:你们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吗?

  如果周长用字母C表示,面积用字母S表示,边长用字母a表示,你会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吗?

  C= S= 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吗?那能不能用字母它们呢?真自信。好!下面请大家写在练习本上。

  反馈:说说表示的是什么计算公式?师:你们能利用这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出示例题:你能利用公式计算下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吗?(黑板贴出正方形纸片)

  师:6㎝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师:你们能求出它的面积和周长吗?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来做,其余学生在下面练习)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做得怎么样?

  生1:我认为做得比较可以。

  生2:我认为他的面积单位应写成㎝2,不应写成㎝。

  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利用公式计算”就是要求我们在计算时先写出公式,然后把字母表示的数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三、轻松一刻,发展提高。

  (一)数青蛙

  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

  (课件):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只眼睛( )条腿;

  3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我们先试着读一读。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首儿歌吗?

  (二)练兵营

  填空

  1、用a、b、c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表示成( )。

  2、用字母a表示苹果的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那么 c=( ),b=( )。

  3、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a米。它的周长( )米。

  4、一辆汽车t小时行了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李师傅每小时加工40个零件,加工了a小时,一共加工了( )个。

  5、5x+4x=( )

  8y-y=( )

  7x+7x+6x=( )

  7a×a=( )

  15x+6x=( )

  5b+4b-9b=( )

  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2与( )相等。

  (1)a×2 (2)a+2 (3)a×a 2、2x一定( )x2。

  (1)大于

  (2)小于

  (3)等于

  (4)不能确定

  3、丁丁比昕昕小,丁丁今年a岁,昕昕今年b岁,2年后丁丁比昕昕小( )岁。

  (1)2 (2)b-a (3)a-b (4)b-a+2 4、当a=5、b=4时,ab+3的值是( )。

  (1)5+4+3=12 (2)54+3=57 (3)5×4+3=23

  四、走进名人屋

  最早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法国数学家韦达,韦达一生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作出很多重要贡献,成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很多古代的复杂问题。

  师:看了介绍你想对韦达说点什么吗?

  生1:韦达,我要对你说,你的智慧真是不可限量。

  生2:韦达真伟大,你发明的用字母表示数使人类生活和学习方便了许多,谢谢你!

  师:你们想不想像韦达一样将来做一个成功的人?

  师:那好,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成功秘诀,想不想知道。

  课件出示: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师:看了这个公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我知道了只要艰苦劳动,掌握了方法,少说空话,就能成功。

  师:说得真好,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刻苦努力,少说空话,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祝你们早日成功!

  五、课堂小结,质疑评价。

  阅读课本第44-46页。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今天的收获。谁来说说你收获些什么?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第49页练习十第1、2、3题

数对的教案7

  【目标预览】

  知识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数学思考:1、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解决问题: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计算; 难点:异号两数如何相加的法则。

  【情景设计】

  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进球个数与失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进球为“正”,失球为“负”。比如,进3个球记为正数:+3,失2个球记为负数:-2。它们的和为净胜球数:(+3)+(-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情况如下:

  (1)红队进了3个球,失了2个球,那么净胜球数是:(+3)+(-2)

  (2)蓝队进了1个球,失了1个球,那么净胜球数是:(+1)+(-1)

  这里,就需要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下面,我们利用数轴一起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规律。

  【探求新知】

  一个物体作左右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可以记作多少?向左运动5m呢?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利用数轴演示(如图1),把原点假设为运动起点。

  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是:5+3=8①

  利用数轴依次讨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算式的答案: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4)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5)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6)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7)如果物体第一分钟向右(或向左)运动5m,第二分钟原地不动,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呢?

  总结:依次可得

  (2)(-5)+(-3)=-8②

  (3)5+(-3)=2③

  (4)3+(-5)=-2④

  (5)5+(-5)=0⑤

  (6)(-5)+5=0⑥

  (7)5+0=5或(-5)+0=-5⑦

  观察上述7个算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范例精析】

  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2)(-4)+(-7);

  (3)(+4)+(-7);(4)(+9)+(-4);

  (5)(+4)+(-4);(6)(+9)+(-2);

  (7)(-9)+(+2);(8)(-9)+0;

  (9)0+(+2);(10)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3)+(-9) (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例3 足球循环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解:我们规定进球为“正”,失球为“负”。它们的和为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2;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2;

  蓝队共进1球,失1球,净胜球数为(+1)+(-1)=0;

  【一试身手】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2)(+2.7)+(-3); (3)(-1.1)+(-2.9);

  全班学生书面练,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总结陈词】

  1、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实战操练】

  1.计算:

  (1)(-10)+(+6);(2)(+12)+(-4);(3)(-5)+(-7);

  (4)(+6)+(+9);(5)67+(-73);(6)(-84)+(-59);

  (7)33+48;(8)(-56)+37.

  2.计算:

  (1)(-0.9)+(-2.7);(2)3.8+(-8.4);

  (3)(-0.5)+3;(4)3.29+1.78;

  (5)7+(-3.04);(6)(-2.9)+(-0.31);

  (7)(-9.18)+6.18;(8)4.23+(-6.77);(9)(-0.78)+0.

  3.计算: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 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 ______0.

  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2) a<0,b<0;

  (3)a>0,b<0,|a|>|b|;(4)a>0,b<0,|a|<|b|.

数对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种或多种颜色撕纸拓印的方法,表现周围环境中熟悉的小景,第九册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概括地表现物象的能力。

  3、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重点:

  在于取舍。

  教学难点:

  画面布局和色彩拓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小景拓印画若干幅。

  铅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的这幅和我们以前画的画相同吗?(不相同)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回答)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不知道)

  二、新授

  1、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书中是怎样来画这一幅画的?

  看了书本,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先撕出要表达的物体,贴到底版纸上,再在上面盖上一张纸,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拓印。

  2、说地真好,在做之前,我们想想准备画什么?可以在底版纸上用铅笔打稿,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近有远。

  3、在撕纸时要由近至远,由大到小,由外到里。撕纸时两手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心地撕出图案。

  4、摆放时先放大的,在放小的。

  5、最后,盖上白纸,用左手按住,右手涂色拓印。涂色时用力要均匀,边缘处要涂出痕来,多种颜色涂绘时要注意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交接。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示及讲评

数对的教案9

  活动设计:

  幼儿总是对动物世界的小动物们非常感兴趣,他们总喜欢模仿动物的声音、走路样子,谈论小动物的一切,也喜欢画一画小动物,因此我选择了当前幼儿园正在使用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班的一节活动“数脚”。

  这个故事不仅语言生动,内容有趣,而且故事中渗透了科学、语言、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整合性,十分适合在中班开展。本活动旨在通过欣赏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的相关知识,丰富他们对小动物脚的认知经验,产生进一步探究动物的兴趣。同时通过欣赏故事,丰富幼儿相关词汇,鼓励幼儿用动作和语言表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为了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始终保持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设计了白板课件,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愿意用语言、动作表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积累有关动物的脚的知识经验,产生了解动物的兴趣。

  3、理解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活动重点:

  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积累有关动物的脚的知识经验;理解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导入课题。

  “孩子们,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

  二、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我们刚才玩游戏,摸到了自己的头发、肩膀,还有自己的小脚。小动物们也有脚,也会走路,瞧!天气这么好,小动物们走到草地上来了,猜一猜会有谁呢?”(教师通过“拉幕”来制造悬念,激发幼儿的兴趣。)

  (一)幼儿欣赏故事前半部分。

  1、小鸡比脚。

  “这么多的小动物在一起,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它们吵什么呢?原来,它们在比谁的脚多,谁的脚少,谁的脚用处大。”

  “(讲述故事第一段)第一个小动物来数脚,猜猜它是谁?(教师用“探照灯”引出小鸡)它有几只脚?(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小鸡的下面出示数字,从资料库中拖出数字2)它是怎样走路的?(学习词语又轻又巧)我们也来学一学,小鸡走路又轻又巧的样子。”

  2、小兔、螳螂、螃蟹比脚。

  方法效果同上,(学习词语: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

  3、小蜈蚣比脚。

  师:“小动物们正说着,这时候谁来了?(利用飞入的方式导入小蜈蚣)”(二)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引起幼儿数蜈蚣脚的兴趣。

  “小蜈蚣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脚吗?小蜈蚣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只脚,怎么办呢?小动物们都来帮小蜈蚣数。”

  插入小鸡、小兔、螳螂、螃蟹的图片,继续讲述故事。

  “小动物们为什么都数不清蜈蚣的脚呢?”

  “小蜈蚣到底有多少只脚?我们来帮它数一数”(从资料库中拖出数字4和2,同时也让幼儿认识数字4和2连起来就是读42)

  (三)例出小鸡、小兔、螳螂、螃蟹、蜈蚣的脚的数量,巩固对小动物以及它们脚的数量的认识。

  “小动物们在一起数脚,比谁的脚少,比谁的脚多,那么到底谁的脚少,谁的脚多呢?我们来看看,小鸡有几只脚,请小朋友帮它找数字朋友,小鸡有2只脚,你就找数字朋友2送给它。(小兔、螳螂、螃蟹、蜈蚣的办法同上)”

  (四)再次完整地欣赏故事。

  “这个故事叫《数脚》,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边讲故事边表演)

  三、讨论:“谁的脚用处大?”,展示更多动物脚的图片,丰富幼儿经验。

  “谁的脚用处大?谁来说一说你的意见。大家说的很对,每个小动物的脚的用处都很大,每个小动物都离不开自己的脚。(播放图片,认识更多动物的脚)”

  “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动物都有脚,它们的脚长得不一样,用处也不一样,你们看。”(播放课件,展示更多动物的脚,丰富幼儿经验)

  四、拼图游戏:“小动物的脚”。

  “有些小动物正在伤心呢,因为它们少一只脚,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试,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脚。”(幼儿在白板上操作)

  五、律动"走路",结束活动。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小动物的脚长得不一样,脚的数量不一样,脚的用处不同,还有小动物走路的样子也不同,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小动物走路的样子,到外面去做游戏吧。”

  (播放音乐,让幼儿在游戏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一首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对身体的兴趣,进而扩展到小动物的脚,由此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利用拉幕功能,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出动物世界,让幼儿重点观察5个动物的脚,通过提问,幼儿能积极思考,用动作和语言表现自己对动物走路方式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词语“又轻又巧、蹦蹦跳跳、大摇大摆、横行霸道”,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

  然后设置一个悬念“蜈蚣有多少只脚”,利用白板放大功能,放大蜈蚣的脚,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得到很好锻炼,他们产生了解蜈蚣有多少只脚的兴趣,丰富对蜈蚣的认识。

  接着设置一个游戏环节,帮小动物找到数字朋友,小动物有几只脚就找数字几,利用白板多功能笔,让幼儿在白板上连线,孩子们热情高涨,乐于参与。

  接下来进行两个扩展活动,我出示了几张不同脚数目的图片,如:猫,章鱼,啄木鸟,鸭子等其他动物,向孩子们介绍了这些动物的脚的数量,以及脚的特殊作用,扩展幼儿经验。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拼图环节,让幼儿帮助小动物找到缺失的脚,完成拼图,幼儿自己在白板上操作,兴趣浓厚,每当他们完成一幅拼图,都为自己的成功而喝彩。

  最后,带着孩子们在音乐活动“走路”中,模仿小动物走路的样子,欢快走出教室。

  总之,在本次活动中发展了幼儿语言能力,丰富其词汇量;帮助幼儿积累了有关动物的脚的知识经验;提高他们数数能力;激发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兴趣,体验了一种自主学习的快乐,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数对的教案10

  一、课题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数鸭子》

  二、课时

  1课时

  三、课型

  新授唱歌课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爱护动物的情感。

  2、知识与技能

  教师引导低年级学生分辨×、×和0的分别、并且能正确的拍打出来

  3、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模仿和欣赏等方法,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低年级模仿教师的动作编排《数鸭子》的舞蹈动作

  五、教学重难点

  1、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

  2、低年级学生分辨×、×和0

  3、编排歌曲的舞蹈动作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钢,头饰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百花齐放又到了出游踏青的季节,今天你们跟着到老师一起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能遇到谁呢?小朋友站好队我们出发啦(展示郊外图片) 师:同学们快仔细听一听我们遇到了谁呢? 生回答(展示小狗狗图片)

  师:对,我们遇到了小狗狗,小狗狗非常可爱,我们继续出发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池塘边,池塘里白色的`身影是谁啊 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就是大白鹅(展示鹅的图片)

  我们继续出发,哎呀同学们快看一看向我们跑过来的黄色身影是谁呢? 生回答

  师:对,是鸭子,那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鸭子有什么特点啊(展示鸭子的图片) 总结学生说过的鸭子的特点

  师:刚才啊,老师遇到了一位赶鸭子的老爷爷,老爷爷说他年级比较大了忘记了今天他赶了多少只鸭子出来,想让同学们帮他数一数(展示图片)

  3、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它的名字叫《数鸭子》首先,我们看着视频听一听 (播放音乐视频)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我们先看看这几个调皮的音符 (展示音符×、×)

  提问:同学们来看一看这两个音符有什么区别呢? 师总结

  带领学生练习× ×(走、跑)

  师: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音符(展示休止符0) 练习× × 0 (走 跑 停) 带入歌曲的节奏拍打中

  4、学唱歌曲 教师边弹琴边教唱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注意音色,以及情绪) 教师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 跟着伴奏演唱

  5、拓展

  教师教授低年级学生《数鸭子》的舞蹈动作

  让学生上台表演,并带上头饰(再次激发学生的情绪)比较哪一组唱得跳的好

  6、总结

  今天,在快乐的气氛中,我们短暂的踏青结束了,同学们非常善良的帮老爷爷数好了他的鸭子数目,同时我们也在数鸭子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让我们把快乐继续传递到校园中每一个角落中,下课

  八、板书设计 《数鸭子》

  鸭子

  音符 ×、× 0 情绪 快乐

数对的教案11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百数时,下一个数是多少。

  小棒100根、铅笔100枝、橡皮100块、糖果100块、幸运星100颗、投影片。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

  生:我们认识过0到20这些数。

  师:谁能从0数到20

  生:0、1、2、3……20(拍着手)。

  师:谁能接着往后数?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1:21、22、23……30。

  生2:31、32、33……50。

  生3:51、52、53……70。

  教师示意一起数。(师生一起拍手接数:71、72、73……100、101、102……110,从七十数到一百,学生数的特别带劲儿,但数到100后学生开始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要经常数数呀?例如……

  那么你能猜出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吗?

  生1:30位。

  生2:28位。

  生3:32位。

  师:还有和他们猜得不一样的吗?

  生:31位。

  ……

  师: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开始数,有的边看边数,有的用手边点边数,还有的站起来数,非常投入)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生1:30位。

  生2:32位。

  生3:29位。

  生4:31位。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

  (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32位同学)

  师:今天有32位同学来上课,32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大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能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得和数得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二、探究新知

  (一)数数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每当假期到来,我们都会准备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

  生:我们组里有铅笔、橡皮、糖果、幸运星。

  师: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放在桌前。

  师: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是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出来10个。

  (学生从袋子里又数出了10个,放在桌上。)

  师:现在是多少个?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20个。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儿,20个是这么多。

  师: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有80个。

  (引导学生将话说完。)

  生1:我的糖大约有80个。

  生2:我的铅笔大约有200枝。

  生3:我的幸运星大约有70颗。

  生4:我的橡皮大约有90块。

  ……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

  (学生能数那么多奖品非常兴奋,非常认真地数着……有学生数完了。)

  师:谁来说说你数了多少?(学生抱着奖品举手回答,把自己数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1:我数的铅笔是98枝。

  生2:我数的星星是100颗。

  生3:我数的橡皮是98块。

  生4:我数的糖是100块。

  ……

  师:同学们数了那么多的奖品,大家数的.结果都不一样,老师想知道大家是怎样数的,谁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我记得刚才有同学数的是98块橡皮,你来数数好吗?(教师帮这位同学把橡皮拿到前面,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着他一起数,……结果是100块橡皮)

  师对数的学生说:你刚才数的是98块,现在大家数的是100,说明你刚才数错了,没关系,只要你以后都像刚才那样认真,边拿边数,拿得和数得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师把100块橡皮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100块橡皮就是这么多。

  师:还有哪些同学数的也是100块?

  (大部分举手。)

  师: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袋奖品都是100,这些同学数对了。请数得对的学生,对数得近似的学生给予适当鼓励和赞许!

  (二)发展活动(估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

  师:猜猜看,这些糖大约有多少块?

  生1:大约有40块。

  生2:大约有32块。

  生3:有18块吧。

  ……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一个一个地拿糖,学生数,数的结果是26块)

  师:原来是26块,刚才猜二十几块的都比较接近26,这些同学猜得比较接近。请同桌也这样猜一猜,数一数,看谁猜得准、数得对!

  (学生同桌两人做游戏。)

  ……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数一个大数时,可以10个10个地数,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

  三、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桌之间数小棒。一人分,一人数,发现数错的互相纠正。

  2.完成课本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同桌比赛,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谁愿意来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习题和同步练习册对应练习。

  1.用5、0和6三个数能组成哪些三位数?

  2.100以内个位数是6的有( )个,其中有个比30大、比40小的数是( )。

  【答案】 1.506 560 605 650 2.10 36

数对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体验并理解10个十是一百。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解决趣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体验并理解10个十是一百。

  教学过程:

  一、活动形式引入新课。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数出30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师提出蓝灵鼠的问题,咱们的好朋友蓝灵鼠想问大家:怎样做到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30根?(投影出示)。

  师:小朋友们快快开动脑筋想一想,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来回答蓝灵鼠的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只要无错误,教师不要否定。重点对将10根放在一起或捆起来的做法给予表扬,并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2个十,那么3捆是3个十。

  2.师出示一捆小棒,问:是多少根?(10根),那么10捆呢?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想,再回答,)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是100根。可指名一生来数,其余学生跟着一起数:1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10捆是10个十,也就是100。引出10个十是100。(板书)

  3.投影出示图片,或用背投摆出小棒:4捆2根。同时出示问题:()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给学生时间观察,再指名回答)。

  二、分小组竞赛的形式来巩固练习。

  将学生们按排分成三组,讲明规则:3组轮流答题,答对得5分,答错不加分。如果在答题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就扣分。

  1、1组选手答题:练习第一题第一幅图片及问题。

  2、2组选手答题:练习第一题第二幅图片及问题。

  3、3组选手答题:练习第二题第一小题。

  再从1组开始轮流答题,可适当增加书中没有的练习题。最后得出冠军给予表扬。

  三、小游戏。

  1、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师问6个十和2个一和起来是多少?生答62。

  2、全体学生同桌互相进行对口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趣味数学。

  出示情景图,学生动脑筋想怎么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出结果。

数对的教案1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51页例5。

  【教学过程】

  一、竞赛引入

  1.教师:老师这里有一组题,我们来比赛一下。男同学算左边3道,女同学算右边3道,看谁算得快。

  多媒体出示:298+9932+200135+97147+100867+98496+3002.

  学生在题单上独立计算后,校对得数。

  教师:现在我宣布女同学的计算速度最快!

  男生:我觉得不公平,女同学的三道题都是一个数加整百数,算起来当然快,如果我们算右边3道题,比她们还要快。

  教师:看来,大家都觉得用一个数加整百数计算更容易些。那么,左边3道题有没有办法也转化成加整百数,使计算更简便呢?下面我们把867+98作为例题进行学习。

  二、教学例5

  1?情境引入例5,并列出算式867+98。

  2.教师:观察867+98中的第2个加数98有什么特点?

  学生:98接近100。

  教师:这道题该怎样简便计算,请同学们分4人小组进行研究。

  3 .学生分组讨论并在答题板上写出计算过程。

  第1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说明:98接近100,我们把867+98看成867+100,这样很快就算出得数了。

  第2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967,967-2=965。说明:我们赞成把98看成100,但是100比98多了2,所以867+100以后要用得数减2才正确。

  第3组展示计算过程:867+98=867+100-2=967-2=965。说明:我们同意第2组的看法,但不同意他们的写法,既然98只是接近100,它并不能等于100,所以像第2组那样写成867+98=867+100是不对……

  4.教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现在请你选择,哪个组的算法和写法都合理。

  5.学生用手势选择第3组。

  6.教师:这里为什么要减2?学生:把加98看成加100,多加了2,所以要减2。

  7.教师用红笔强调“-2”。教师:一个数加接近整百的'数时,可以看成是一个数加整百数,但要注意多加了几就要再减几。

  8.学生简便计算298+99,135+97。

  [点评:一方面教学注意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迫切想探究计算方法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发现问题,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对的教案14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能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问题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验证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能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

  2.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3.关键: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 教学过程

  1.请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计算:(1)│-5│(-2); (2)(-) (3)0(-99.9)。

  五、新授

  1.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把它们按顺序依次相乘。

  例如:计算:1(-1)(-7)=-(-7)=-2(-7)=14;

  又如:(+2)[(-78)]=(+2)(-26)=-52.

  我们知道计算有理数的乘法,关键是确定积的符号。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 (2)234(-4)

  (3)2(-3)(-4)(4)(-2)(-3)(-4)(-5)。

  易得出:(1)、(3)式积为负,(2)、(4)式积为正,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关。

  教师问: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指出: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与正因数的个数无关,当负因数的个数为负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2.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数对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字。认识多音字“朝”。

  2、正确使用汉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到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记字、用字。张衡小时候是怎样观察和研究解课文星星的;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汉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训练

  教学用具:小黑板、课件、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有许许多多亮晶晶的星星,你们有谁数过星星吗?天上的星星数得清吗?在1900年以前,有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特别喜欢数星星,他从小热爱天文,长大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就是我国汉朝的`张衡(板书课题)。“数”是多音字,(用卡片让学生读“数学”、“数字”、“无数”、“数数”)“数星星”的“数”读shǔ,“数数”读shǔshù)。

  齐读课文题目

  二、探究新知: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每字的读音。

  2.学生轻声练读。依靠汉语拼音自己练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思考: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6个)

  (2)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数星星的故事)

  3.讨论。边读边想,自己练说,同桌互说

  (二)、学习生字。

  1.引导自学。找出翘舌音:珍、指、睡、朝、著

  平舌音:仔、钻、组

  注意“仔、朝、钻”是多音字指出本课的读音

  2、自学前4个生字:数、院、颗、闪。在书上画出由这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数星星、院子、一颗、一闪。

  2.检查。用卡片读生字和词语,指名个人读、齐读。分析、记忆字形,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偏旁和部件分析、记忆字形。查字组词。猜谜语记忆生字“碧”。

  3.指导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苦、乱”,看看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然后说一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描,在练写

  (3)、对照修改一下

  “珍”右侧的三撇竖着对齐

  “乱”右边是竖弯钩

  “汉”右边是“又”字

  “苦”上下结构,形声字,苦与什么相反?学习“同甘共苦”

  4、送字回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实践练习:

  1、写一写,比一比,看看谁写的好?

  2、读一读,比一比,口头组词

  迷()状()分()

  谜()壮()芬()

  四、小结:

  再看看课文,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生字?又书写了哪些生字?还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叫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他的故事。

  五、作业:

  熟读课文

  反思:

  1、学生对张衡了解不多,应多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2、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应加强阅读训练。

  3、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还较好,看来平时的训练还是有效果的。

【数对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的顺序》教案09-29

数花灯教案01-14

数儿歌教案01-15

《数豆豆》教案02-11

近似数教案02-27

《数的产生》教案04-05

《数蛤蟆》教案06-10

相邻的数教案06-17

《数的运算》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