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案

时间:2023-01-05 18:44:59 教案 投诉 投稿

《捉迷藏》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捉迷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捉迷藏》教案15篇

《捉迷藏》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道几种常见水果的颜色及外形特征。

  2.尝试从整体到局部观察常见的水果,提高观察能力。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五棵自制大树(一面有水果的影子,一面有多种颜色底板纸),魔术盒2个、桔子若干。

  2.供幼儿操作用的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塑封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师:今天,水果乐园的阿姨请我们小朋友们去做客,开心吗?我们出发吧!(音乐中幼儿进入活动室)

  (二)水果宝宝找颜色

  1.出示透明苹果卡片,师幼共同给苹果宝宝找颜色。

  师:水果宝宝真调皮,它们把自己的'颜色都藏起来了。我们一起来帮它找一找。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师:这里还有很多水果宝宝,它们也把自己的颜色藏起来了,请小朋友们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帮它们找到颜色后并把它贴上去。

  3.交流分享,师小结。

  小结: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颜色,同一种水果也会有不同的颜色。

  (三)水果宝宝找影子

  1.个别幼儿尝试给水果宝宝找影子。

  师:水果宝宝不见了,树上只剩下了它们的影子,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是xx宝宝的影子?那我们把xx宝宝请出来和影子抱一抱。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师:树上还有许多水果宝宝藏起来了,请你们先看一看这些水果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想一想它会是哪一种水果?请小朋友去把它们找出来和它的影子抱一抱。

  3.交流分享,教师小结。

  (四)游戏“猜一猜、尝一尝”

  1.情境创设:水果乐园阿姨送水果。

  2.尝试用多种感官猜水果。

  3.幼儿品尝水果。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投放其它的水果到盒中,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如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来猜测。2.家园共育:家长可带领孩子去超市或水果店去认识一些不常见的水果,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水果的认识。

《捉迷藏》教案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能正确运用方位词:上下、里外说完整话。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应答。

  3、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快情感。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人手一份小动物的图片、兔子小盒子。

  经验准备:

  已学过游戏开火车。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巩固幼儿已知方位词上下。

  师:我们开着火车去旅行吧!

  二、出示幻灯,掌握方位词,学说完整句"XX在……上面"。

  1、出示幻灯一、二页。以小兔形象引入,激发幼儿兴趣.并点数.

  师:这是谁的家啊?好漂亮!原来是小兔的家,快跟小兔问声好吧!

  提问:看看有几只小动物来到小兔子家?

  2、出示幻灯第三页,第四页引导幼儿运用方位词学说完整话。

  师:小动物们真淘气,他们在去哪了?

  三、找一找师:小动物都来到小一班啦!我们快来找找吧!

  要求:要记住在哪里找到的什么小动物。

  四、游戏:捉迷藏。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捉迷藏吗?

  孩子藏,老师找。引导幼儿学说完整话。我藏在XX在……后面……

  五、到室外玩"捉迷藏"的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捉迷藏》教案3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学说短句:小动物藏在XX地方,训练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2、通过讲述,学习方位词,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

  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学习与人合作、交往。

  (三)人格目标

  鼓励幼儿胆在集体面前讲述,培养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制作一幅动物图片,画面内容为:象藏在小山后面,露出长长的鼻子;鸭子藏在水中,露出扁扁的'嘴巴;小兔子藏在草里,露出长长的耳朵;公鸡藏在房子后面,露出红红的鸡冠;长颈鹿藏在树后面,露出长长的脖子。

  (二)环境准备

  教师事先将各种立体小动物布置在活动室的各个地方。

  (三)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动物特征。

  2、玩捉迷藏游戏,体会不同的方位。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扮成花仙子,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我是森林里的花仙子。今天,我约了几个小动物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小动物们早就到了,小朋友快来和我一起找找小动物藏在哪里。”

  2、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找到小动物藏在哪里了吗你怎么知道它藏在那儿呢

  3、请幼儿仔细观察,依次找出5种动物,说出:XX小动物藏在XX地方,如:象藏在小山后面,并简单说出理由。(说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4、幼儿讲述正确后,教师操作图片,让动物从隐蔽处走出来。

  5、游戏:还有许多小动物藏在课室里的其他地方,请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花仙子”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

  6、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们跳舞,活动结束。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认识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艺术:通过练声和律动,学习各种动物的叫声与动作。

  五、生活中渗透生活中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环境中渗透环境中布置各种动物在森林里玩耍。

  七、家庭中渗透

  1、希望家长利用假日带幼儿去动物园认识各种动物。

  2、平时要求幼儿用完整语句表达意愿。

  附诗歌

  捉迷藏

  象藏在小山后面,露出长长的鼻子。

  鸭子藏在水中,露出扁扁的嘴巴。

  小兔子藏在草丛里,露出长长的耳朵。

  公鸡藏在房子后面,露出红红的鸡冠。

  长颈鹿藏在树后面,露出长长的脖子。

《捉迷藏》教案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感知图片中的动物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2.能大胆、连贯地讲述动物朋友躲藏的位置。

  3.体验和同伴一起玩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课件,花园、大树、草地等情境设置。

  2.幼儿经验准备:有玩捉迷藏、猜拳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提问唤起幼儿捉迷藏的.经验,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小结:原来,捉迷藏就是一个人蒙住眼睛,其他人躲起来,躲好后,去找他们。

  二、仔细观察小动物猜拳的画面,整体感知动物角色和明确游戏分工。

  1.仔细观察画面,整体感知动物角色,并大胆判断猜拳的输赢

  2.整体感知动物角色。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在玩捉迷藏呢?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3.判断猜拳输赢,明确游戏分工。

  提问:你看出来是谁输了吗?为什么?是不是这样呢?那我们来仔细地看看他们出的什么?是谁输了呢?

  三、观察图片,尝试寻找躲起来的小动物。

  1.师:“小狐狸把眼睛蒙好了,让其他小动物躲起来,小狐狸说:“快点夺起来,音乐停后我就要来找你们了哦!小狐狸邀请你们一起去找动物朋友呢。”

  2.提问:“小狐狸找到谁了?你们怎么知道的?它藏在哪里的?

  学习句式:小兔子躲在石头后面。

  提问:看,小狐狸又找到了谁?你是怎么知道的?小松鼠躲在哪里的?

  学习句式:小松鼠躲在树后面。

  3.提问:你们好厉害,要不要继续找?看,小狐狸来到了哪?这里躲着谁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习句式:小鸭子躲在花丛里。

  4.幼儿练习短句:--躲-(后)面。

  5.提问: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吗?还有谁没找到啊?我们一起找一找。你们找到小鹿了吗?他藏在哪了?我们来数数六个小动物都找到了吗?四、游戏《捉迷藏》。

  1.教师出示并介绍游戏环境。

  师:动物朋友说,你们太棒了,要和你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看看这是哪里啊?这里全是花,是漂亮的花园!这里是树林,这里是小屋,这里是草地。

  2.介绍游戏规则: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音乐开始小朋友们就藏起来,音乐停你们就要藏好,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不然就会被找到哦!(幼儿藏,教师找)。

  3.提问:你刚才藏在哪里了?

  4.小结:“捉迷藏”真好玩,现在我们一起去外面玩玩吧。

《捉迷藏》教案5

  教材简介:

  秋天的草地上,狗、老虎、河马、斑马、袋鼠、狮子、兔子……孩子们喜欢的动物朋友正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简洁而略带夸张的动物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每一种动物的典型特征。作者对绘本的很多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每次翻页都是让孩子来猜猜“谁藏起来了?”、 “谁转过身去了?”……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致的手工画令人赞叹。动物们轮流躲藏着、变换着各种不同姿态,让孩子们喜欢上这些可爱的动物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取了其中的9个动物,通过快乐的游戏,让孩子们不仅认识可爱的动物,并且在一次次的“捉迷藏”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记忆能力,对各种动物之间的不同特征也会有更多更深入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动物的不同之处,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清楚地表达。

  2、引导幼儿通过纵横序列初步感知方位,能说出动物的具体位置,培养幼儿空间概念。

  3、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序列。

  活动难点:

  利用纵横坐标感知空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秋天的草地)秋天的草地真漂亮!小动物们也排着队来了,瞧,来了几个动物?你能说说它们是谁吗? (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

  2、小动物排成几排?(2排),我们用数字来表示。

  3、小动物要和你们玩个“猜一猜”的游戏:请你说出一个动物和别的动物不一样的.地方,让别的小朋友猜猜它是谁?

  4、用例如“头上有花的小动物是谁?”这样的话来说。

  二、游戏一

  1、小动物要和小朋友做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

  2、小动物们躲起来了,小朋友闭上眼睛。哎,谁躲起来了?你怎么知道的?

  小朋友真厉害,都能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看出来。

  三、通过纵横序列认识房间号

  1、小动物们在草地上玩得真开心,现在它们还想到家里玩捉迷藏的游戏。

  2、(出示课件)看,小动物的家有几层?(三层)最高的是几楼?最低的是几楼?中间呢?(在白板上写出楼层号)看,一楼有几个房间?哪间是第一间?(老师写上房间号)

  3、我们把1楼的第一个房间叫做101,前面的1表示什么?后面的1表示什么?那1楼的第二个房间叫几零几?第三个房间呢?  2楼的第一个房间叫什么?第二个房间是几零几?第三个呢?谁能说出3楼的房间号?

  4、现在我们来做个“我说动物你说房间号”的游戏,反之,我说房间号,你说动物。

  四、游戏二

  1、现在,动物们要继续玩捉迷藏的游戏了。看,谁躲起来了?(河马)你是怎么知道的?河马的嘴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河马住在哪个房间?你能用“几零几的谁藏起来了”这样的话来说吗?

  2、一个动物藏起来你能找到,多藏几个你能找出来吗?

  3、这次是谁躲起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它们住在几零几房间?

  4、小朋友真厉害,都能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找出来。

  5、这次小动物是怎么躲的?它的身体怎么样了?(小猪转过身来了)哦,原来是让我们找转过身来的动物。几零几的小猪转过身来了?

  6、看,这次有几个动物转过身来了?(3个)它们是谁?谁能用“几零几的谁转过身来了”来说?老虎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你怎么知道是狮子?它是狮子爸爸还是妈妈?

  7、小朋友们眼睛真亮,都能找到躲起来的小动物。如果动物再多躲几个你还能找到吗?那躲几个你能找到?全都躲起来你能找到吗?

  8、(出示课件)几个躲起来了?你还知道它们是谁吗?河马在哪儿?犀牛呢?301会是谁?你还记得哪个动物的位置?

  五、幼儿操作

  1、这儿也有楼房,还有9个动物的图片,请你把动物送回它们的房间好吗?

  2、结合课件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都回到自己房间了吗?(检查操作结果)啊,小朋友真能干!小动物谢谢你们。

  六、结束

  今天我们和小动物玩了捉迷藏的游戏,老师的书上还有好多动物在玩捉迷藏呢,走,和老师一起去找找吧。

《捉迷藏》教案6

  活动目标

  1、会认读数字1和2,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初步学会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能形成另一个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各一张。

  2、趣味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1、2的实际意义

  1、教师根据画面自编《捉迷藏》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使幼儿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一头狮子。

  3、想一想,树上有1只松鼠,怎样才能变成2只松鼠?引导幼儿说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来就是2只松鼠。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2的含义。

  4、让幼儿在图中找出数量是1和2的其它动物(或其它物品),并用语言正确表述。

  5、说一说,树干上藏着的数字分别是什么?

  二、引导发现

  1、说出数字1和2分别象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由数字联想到许多物体的形象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创意。

  2、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数量1或2的物品。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捉迷藏》教案7

  目标

  1、感受诗歌中的有趣意境。

  2、学习仿编诗句:xx躲在xx里。

  准备

  1、故事磁带、挂图。

  2、红、黄、蓝、绿色标记若干。

  过程

  1、欣赏诗歌。

  ――你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调皮的太阳也喜欢玩,它会和谁一起玩呢?

  ――你觉得这首诗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

  2、看挂图再次欣赏。

  ――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太阳数数时,颜色们在做什么?

  ――哪几种颜色躲起来了?躲在哪里?太阳有没有找到它们?

  ――跟着录音,幼儿拿出颜色标记说:xx颜色躲在xx里。

  3、分组仿编诗句。

  ――幼儿仿编诗歌第二段。

  ――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帮助幼儿提炼诗句。

  附:捉迷藏

  黑夜用长长的.手帕

  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趁着他还在数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颜色们赶快找一个

  自己喜爱的地方,

  静悄悄的,躲在里面。

  绿色太多了,挤不下,

  有的躲在树叶里,

  有的躲在小草里。

  黄色躲在菊花里,

  白色躲在云朵里,

  蓝色躲在天空里,

  红色躲在玫瑰里。

  大家都躲好了,

  黑夜就把手帕解开。

  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

  就把他们全都给找出来啦。

《捉迷藏》教案8

  活动目标:

  在情景中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的讲述春天的变化,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花园里变了特别的漂亮,让我们去花园里走一走,看一看。

  (组织幼儿进入场景)

  2幼儿讲述花园的美景

  一、多媒体观看

  1听,花园里有什么声音?(呼噜声)

  会是谁在打呼噜呢?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叫醒小动物

  3小动物听见你们告诉它们春天美丽的事,它们醒过来,它们要和我们来做捉迷藏的游戏了,找找它们藏在了哪里?为什么会藏在这里?

  4寻找小动物,感受方位词

  二、游戏《捉迷藏》

  1小动物都藏在了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也来学学小动物,玩捉迷藏的游戏,看谁藏的最好。

  2游戏:捉迷藏

《捉迷藏》教案9

  活动目标:在情景中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的讲述春天的变化,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花园里变了特别的漂亮,让我们去花园里走一走,看一看。(组织幼儿进入场景)

  2、幼儿讲述花园的.美景

  二、多媒体观看

  1、听,花园里有什么声音?(呼噜声)会是谁在打呼噜呢?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叫醒小动物

  3、小动物听见你们告诉它们春天美丽的事,它们醒过来,它们要和我们来做捉迷藏的游戏了,找找它们藏在了哪里?为什么会藏在这里?

  4、寻找小动物,感受方位词

  三、游戏《捉迷藏》

  1、小动物都藏在了不一样的地方,我们也来学学小动物,玩捉迷藏的游戏,看谁藏的最好。

  2、游戏:捉迷藏3组织幼儿进入教室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流程清晰流畅,让幼儿用眼看、用嘴说、用肢体动作表现,以游戏的方式贯穿了活动的始终,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里。同时我还运用了启发提问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操作法及观察法等,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意境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到了玩中学、学中乐。

《捉迷藏》教案10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

  2、幼儿、家长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碟片、图书等资料。

  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 (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出示挂图2(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出示家长幼儿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

  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4、连线涂色游戏<找尾巴>,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图片,每人一盒彩笔。

  5、分组欣赏,共同。

  延伸活动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

  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

  活动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对孩子们来说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通过观察、表述、连线游戏、观看图书等方式,使幼儿更直观、生动地认识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

《捉迷藏》教案11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初步感知拟人的表现手法。?

  2.尝试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学习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3.引导幼儿细心倾听,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色彩美和趣味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丰富的玩“捉迷藏”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散文诗多媒体课件,教学图谱,绿、黄、红、蓝和白色的颜色标记各4张,太阳头饰1个,黑色手帕一条,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吗?捉迷藏的游戏是怎么玩的?(请个别幼儿简单介绍玩法)

  师:调皮的太阳也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出示太阳的图片)你们猜猜它会和谁一起玩、怎么玩这个游戏呢?(幼儿自由发言)

  二、结合课件完整欣赏并学习散文诗。

  (一)欣赏散文诗第一遍

  1.教师配乐念散文诗,幼儿倾听。

  师:刚才小朋友们想到了太阳的几个玩伴和它们可能会玩的方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2.欣赏后提问(幼儿回答时出示PPT相关图片)

  (1)散文诗的题目叫什么?

  (2)散文诗里太阳和谁在捉迷藏?(颜色们)有哪些颜色?(绿色、黄色、红色、蓝色、白色)

  3.初步感受散文诗的优美。

  提问:你们听了这首散文诗后,感到什么地方最有趣、最美?

  (二)欣赏散文诗第二遍

  1.配乐朗诵散文诗。

  师:这首散文诗很优美,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吧。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它们怎么玩的?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黑夜)用什么蒙的?(长长的手帕)黑夜用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说明是什么时候?(晚上)

  (2)太阳数数时,颜色们是怎样去躲的?(通过幼儿捉迷藏的亲身体验,帮助理解词语:静悄悄)

  (3)颜色们都躲到哪里去了?(教师在操作课件动画的同时引导幼儿说出: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菊花里,红色躲在枫叶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白色躲在云朵里。)

  重点引导幼儿想一想:颜色们为什么会躲在这些地方呢?(因为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帮助幼儿理解相同颜色的配对,为仿编作铺垫。

  (4)黑夜解开手帕,太阳睁开眼睛又是什么时候?(白天)太阳有没有找到颜色们?为什么?(白天光很亮,太阳能一下子就找到颜色们,而晚上光很暗,太阳就很难找到颜色们。)

  (边提问边让幼儿回忆散文诗的内容,同时使用动画,让幼儿能进一步感知散文诗的'意境。)

  (5)你们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你最喜欢哪一句话呢?

  (三)完整地欣赏学习,感受散文诗的优美。(配乐)

  1.师:这首散文诗把太阳和颜色们说成是小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还告诉我们白天和黑夜是不一样的,真是有趣。

  2.结合散文诗教学图谱,幼儿边看边念。

  师:让我们看着图谱,边看边轻轻地用好听的声音跟老师一起朗诵这首散文诗吧。

  三、学习仿编散文诗,拓展幼儿思维。

  1.尝试用“XX躲在XX里”的句式进行仿编。

  师:绿色除了躲在草丛里,还可以躲在哪里?(一起学说仿编句)

  师:黄色除了躲在菊花里,还可以躲在哪里?(一起学说仿编句)

  师:红色除了躲在枫叶里,还可以躲在哪里?(一起学说仿编句)

  师:蓝色除了躲在天空里,还可以躲在哪里?(一起学说仿编句)

  师:白色除了躲在云朵里,还可以躲在哪里?(一起学说仿编句)

  2.提问:除了这些颜色,还有哪些颜色也会玩捉迷藏?它们会躲在哪里呢?(紫色躲在葡萄里,橙色躲在橘子里,黑色躲在黑夜里……)

  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引导幼儿从周围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答案。

  四、创设游戏情境,集体配乐诗朗诵。

  师:小朋友们真棒,为许多颜色编了好听的诗句,接下来我们试一试分角色来朗诵表演这首散文诗吧。

  1.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扮演太阳,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分别扮演绿、黄、红、蓝、白色,配乐朗诵表演散文诗。

  2.师幼按角色朗诵表演《捉迷藏》。

  3.幼儿再次选择不同的颜色,继续进行朗诵表演。

  五、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捉迷藏》,老师再带你们到户外去玩一下捉迷藏的游戏,排好队一起走吧!

  附:散文诗:捉迷藏

  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趁它还在数着:一、二、三、四……颜色们赶紧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菊花里,红色躲在枫叶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白色躲在云朵里……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它们都找出来啦!

《捉迷藏》教案1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萌发爱护小金鱼的情感。

  2、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了解小金鱼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音乐、课件、小金鱼图片。

  活动过程

  一、入室。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进场。

  二、谈话导入。

  ——(出示金鱼图片)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小金鱼长什么样子的?它穿了什么颜色的衣服?”

  ——师:小金鱼真漂亮,花肚皮,红衣裳。今天,两条小金鱼出来玩了。它们玩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一、学习歌曲。

  1、播放音乐课件,请幼儿欣赏。

  2、学习歌词。

  ——师:小金鱼出来玩什么?(练游泳、捉迷藏)

  ——师:它们练游泳、捉迷藏时的心情怎么样?(高高兴兴练游泳,欢欢喜喜捉迷藏)

  3、学唱歌曲。

  ——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念歌词。

  ——教师请幼儿边拍手边念歌词。

  ——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演唱歌曲。

  ——教师跟幼儿一起唱歌曲,同时教师做动作。

  ——教师播放音乐,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

  二、开心游戏:“小金鱼捉迷藏”。

  ——教师将呼啦圈以任意形式摆放在地上。

  ——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儿歌《小金鱼捉迷藏》,歌曲唱完后,幼儿迅速跳进呼啦圈内,没有进入呼啦圈的'幼儿被淘汰,游戏继续。

  活动应变

  开心游戏也可以不用呼啦圈,捉迷藏时改为躲在椅子后面。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用彩色塑料袋包住纸球然后用绳子帮助做成金鱼身体,然后贴上眼睛,制作成金鱼。

  区角活动

  表演区:为幼儿提供小金鱼头饰,鼓励幼儿戴头饰表演儿歌。

  科学区:饲养小金鱼,供幼儿观察。

  环境创设

  用幼儿制作的小金鱼作为吊饰装饰活动室。

  家园同步

  1、鼓励幼儿大胆在家人和亲戚面前表演歌曲,提高自信心。

  2、请家长跟幼儿玩捉迷藏的小游戏,增加亲子互动。

  3、家里有养金鱼的幼儿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小金鱼的特征。

  随机教育

  日常引导幼儿定时喂养小金鱼,激发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捉迷藏》教案13

  动作建议:

  第[1]小节:双手交叉抱肩,一拍拍一下。

  第[2]小节:双手放在嘴边呈喇叭状,上下一拍一下。

  第[3]小节:双手做小鸡状,自上面下一拍啄一下。

  第[4]小节:双手交叉抱肩、一拍拍一下

  第[5]小节:双手弯肘,上下摆动一拍一下。

  第[6]小节:mu字双手放手上,ma字双手飞吻。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乐于在提述藏的游戏情境中用温柔、摇曳的方式歌唱,并有节奏的念出叽叽叽叽,MUMAMUMA

  2观察同伴外部特征,在捉迷藏游戏情境中尝试大声说出躲起来的`“美琪妈妈”是谁。

  3.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歌唱,体会集体边唱歌边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音乐、意味背景图、眼軍3个、美現妈妈面具2个。

  经验准备:孩子们已经互相熟悉并能叫出同伴的名字。

  活动过程:

  一、美琪妈妈,走出来

  出示图片,故事导人

  1.小鸡们,今天美琪妈妈要带小鸡们一起去玩躲猫猫,当听到音乐停的时候,我们就用自己的身体把自己躲起来戦!(教师引导幼儿做小鸡动作走。)

  2.哇!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大森林,小鸡们找个位置坐下来休息一下。

  二、美琪妈妈,捉迷藏

  (一)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

  1.PPT背景一:美丽森林

  (1)师:瞧谁来啦?美琪妈妈说刚才是小鸡们躲,这一次美琪妈妈来躲,你们还能找到么?我们先遮住小眼睛,当数到1、2、3的时候就睁开小眼睛,看看美琪妈妈躲到哪里去了!

  (2)师:这里找不到美琪妈妈怎么办呀?(根据幼几经验引导幼儿说出换一个地方)

  2.PPT背景二:小荷塘

  (1)师:这一次我们一起唱着歌去找美琪妈妈,说不定她听到歌声就出来了!(出示P2小池塘背景)

  (2)师:我们一起问问小鱼,你会怎么问?我们一起来问:“小鱼小鱼,我们的妈妈去哪儿了呢?”(PPT小鱼回答:你们的妈妈去小动物家里做客粒!)

  (二)重点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念白

  1.实物背景三:小猫、小青蛙、小鸡的家

  (1)师:我们先去哪个小动物家去找呀?(通过去三个小动物的家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念出叽叽叽叽,MUMAMUMA)。

  2.妈妈的信

  (1)师:我们听听美琪妈妈和我们说了什么?

  (2)师:孩子们,当你们唱完这首歌后请闭上小眼睛,然后猜猜谁躲起来了,猜对了,妈妈就出来咯!

  三、美琪妈妈,一起玩游戏《美琪妈妈躲起来》

  L.师:美琪妈妈说,你们那么厉害,这一次要请一个小朋友当美琪妈妈躲起来,你们还能猜到么?

  2.再次游戏,请两位小朋友当美琪妈妈躲起来,2位小朋友猜。

《捉迷藏》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观察,让幼儿学说短句:小动物藏在xx地方,训练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2、通过讲述,学习方位词,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情感目标

  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学习与人合作、交往。

  (三)人格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培养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制作一幅动物图片,画面内容为:大象藏在小山后面,露出长长的鼻子;鸭子藏在水中,露出扁扁的嘴巴;小兔子藏在草里,露出长长的耳朵;大公鸡藏在房子后面,露出红红的鸡冠;长颈鹿藏在大树后面,露出长长的脖子。

  (二)环境准备

  教师事先将各种立体小动物布置在活动室的各个地方。

  (三)知识经验准备

  1、了解动物特征。

  2、玩捉迷藏游戏,体会不同的方位。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扮成花仙子,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我是森林里的花仙子。今天,我约了几个小动物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小动物们早就到了,小朋友快来和我一起找找小动物藏在哪里。”

  2、请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找到小动物藏在哪里了吗?你怎么知道它藏在那儿呢?

  3、请幼儿仔细观察,依次找出5种动物,说出:xx小动物藏在xx地方,如:大象藏在小山后面,并简单说出理由。(说出动物的`主要特征)

  4、幼儿讲述正确后,教师操作图片,让动物从隐蔽处走出来。

  5、游戏:还有许多小动物藏在课室里的其他地方,请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并告诉“花仙子”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

  6、请小朋友和小动物们跳舞,活动结束。

  四、各领域渗透

  科学:认识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艺术:通过练声和律动,学习各种动物的叫声与动作。

  五、生活中渗透生活中要求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环境中渗透环境中布置各种动物在森林里玩耍。

  七、家庭中渗透

  1、希望家长利用假日带幼儿去动物园认识各种动物。

  2、平时要求幼儿用完整语句表达意愿。

  八、活动评价

  项目

  目标实现程度

  内容适合程度

  活动设计趣味程度

  幼儿的“三性”表现

《捉迷藏》教案15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要表现方法。

  2、初步学习用诗歌的结构大胆进行仿编活动。

  3、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仿编诗歌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捉迷藏》。

  2、不同颜色(绿色、黄色、白色、蓝色、红色)的卡片每人一张。

  3、在课前已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回忆游戏情节引出活动,初次欣赏诗歌。

  "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呀?(捉迷藏)是怎么玩的?玩的开心吗?

  "你们知道吗,太阳也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咦,它会和谁一起玩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儿童诗《捉迷藏》。"[本环节从幼儿的经验入手,让幼儿通过回忆自己玩"捉迷藏"的游戏经验来引发主题,设问:太阳和谁玩捉迷藏的游戏,引起了幼儿的好奇,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二、欣赏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

  1、欣赏第一段,了解第一段的内容。

  师:太阳和谁捉迷藏?(和颜色捉迷藏)师:太阳和颜色捉迷藏,是谁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太阳数数的时候,颜色们该怎么办?

  师:太阳和哪些颜色在捉迷藏呢?

  2、(播放课件第二段)理解诗歌第二段的内容。

  引导幼儿学说:X颜色躲在X里。

  师:太阳和哪些颜色在捉迷藏呀?(绿色、黄色、白色、兰色、红色。)师:把颜色卡片分别出示在黑板上。

  师:绿色躲在哪里呢?(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再次观看课件,进一步巩固这句话。

  师:黄色躲在哪里呢?同上师:白色躲在哪里呢?同上师:兰色躲在哪里呢?同上师:红色躲在哪里呢?同上

  3、(播放课件第三段),理解诗歌第三段的内容。

  师:颜色们都藏好后,太阳找到他们了吗?(观看课件)

  4、完整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分段逐步理解儿童诗的内容。在课件第二段的时候,我把课件设计成了能根据幼儿的回答来进行验证,并巩固相应的内容,学说:X颜色躲在X里,为后面的仿编活动做铺垫。]

  三、采用多种方式学习朗诵诗歌。

  "太阳和颜色们玩的非常开心,我们把这首好听的诗歌朗诵给他们听吧,相信他们会更开心的。"

  1、借助课件,边做动作边朗诵诗歌。

  2、师念第一句、幼儿跟念第二句,依次进行。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动作表演,为幼儿营造宽松的气氛,做到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同时采用多种形式朗诵诗歌,使幼儿能够在朗诵过程中不感到枯糙,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尝试仿编诗歌,体验成功的快乐。

  1、玩游戏"捉迷藏"。

  A、"颜色和太阳玩的真开心,我们也来做颜色和太阳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B、请幼儿选择一张喜欢的.颜色卡,来扮演颜色宝宝。教师扮演太阳,当太阳问到颜色宝宝时,颜色宝宝应该说X颜色躲在X里,要说的和别人不一样,如果说不出来就要被太阳抓住。

  2、请幼儿在自己拿到的颜色卡后面画上创编诗歌的内容。

  3、带领幼儿看着小图片,朗诵仿编的第二段诗歌。

  [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玩游戏和绘画来迁移幼儿的经验,进行仿编诗歌中的句式,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的思维活跃,扩展了他们想象的空间,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利用幼儿制作的小图片继续进行创编活动,进一步体验创编的快乐。

  2、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找找还有哪些颜色也在和太阳玩"捉迷藏"的游戏。

  附: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起来了。

  趁着它还在数着: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颜色们赶快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轻悄悄地,躲在里面。

  绿色太多了挤不下,有的躲在树叶里,有的躲在小草里。

  白色躲在云朵里,黄色躲在菊花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红色躲在玫瑰里。

  大家都躲好了,黑夜就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一下子就把它们全都找出来啦!

【《捉迷藏》教案】相关文章:

《捉迷藏》 教案03-16

捉迷藏教案03-14

《捉迷藏》教案06-25

昆虫捉迷藏教案06-21

中班教案捉迷藏06-26

捉迷藏的昆虫教案03-25

小鱼捉迷藏教案04-18

小兔捉迷藏教案01-05

捉迷藏幼儿教案07-14

中班语言《捉迷藏》教案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