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3-01-05 09:18:19 教案 投诉 投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同学的数感,培养同学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同学认知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身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俺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同学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考虑:

  (1)同学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同学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同学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5根小棒,5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数数从1~5,从5~1

  2、比较大小

  3○44○25○12○3

  3、看图回答

  ○○△△□△□○□△☆△

  一共有()△。

  从右边数,☆排第()。

  从左边起,第5个是()。

  二、探究新知

  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交流展示。

  (3)探讨分的方法

  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444

  132231

  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

  (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

  (6)练习数字4的组成。

  2、学习5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

  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

  5555

  1423324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

  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

  三、巩固运用

  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课后小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4

  9加几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教材选取了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的有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来谈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会自主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节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并用课件呈现小猴买桃的情境图,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集中起来,成功地将学生引入课堂,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让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讨论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续学习的.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将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复习铺垫

  先引入口算题进行复习:第一关9+()=10;第二关都是10加几的练习,帮助学生回忆10加几就是十几;第三关9+1+几的口算接着我会提问学生: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计算9加几的内容做出铺垫。

  【本环节通过复习10加几、9+1加几的算式让学生体会到10加几就是十几,算十加几很快。为下面教学9加几奠定了知识基础。】

  2、引导设计问题,探索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体会凑十的过程。

  首先我会出示图片并以小故事的方式引入:有一天,小猴带了好多桃子来看大家,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师:盒子里有几个?(9个),盒子外面有几个?(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索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如何计算9加几,我并不是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们观看课件自己探索,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桃?”的问题,寻找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小组汇报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学生摆弄学具,在操作中体会、理解凑十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自己能够接受数学上的优化,也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而我在此对学生的各种方法不做优劣评价,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并问学生喜欢哪种方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选择。】

  3、据现实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设计问题。

  我先出示“试一试”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借助“排第几?”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

  教学准备:“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言。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数怎么写呢?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谁能教教大家?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个4,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

  第4题是饭前准备筷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渗透按群计数。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几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几个?

  四、: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要求:使学生从不同的两种思考行式逐步记住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重点:在分与合中从不同角度学习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中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生手指游戏1—10,边说边动。

  2、出示:5个胡萝卜,两只白兔的'图片

  生边看图边数出是多少。

  二、新知:

  创设情景一、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分萝卜)

  1、要把5个胡萝卜,分给2个小白兔,可以怎样分?

  2、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师引导:5可以分成3和2,2和3合起来是5

  3、把自己分的说给同桌听听。

  4、汇报

  创设情景二、7个气球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生边说边动手分,汇报发现规律

  师板书:123456

  654321

  三、练习

  1、六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应该怎样摆?

  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2、里填几。

  2441327312

  3、猜一猜。

  (1)有5个围棋,左手拿2个,右手拿( )个

  (2)有6个围棋子,左手拿( )个,右手拿( );7个哪?

  4、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能把物体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检查两份合起来是不是原来的整体。

  四、作业

  书23页第2、3题

  五、板书

  分与合 1 2 34

  5 7

  2 3 6 5 4 3

  3 2

  4 1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分小棒,学生边分边说,对数的分与合掌握的较好。在训练中,启发学生可以按顺序分,以免漏掉。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

  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 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 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

  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师生齐板:

  6、7的分与合。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

  第一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教学过程:

  a)创设情境,b)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学生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本领,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满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学生的,你们有信心吗?

  c)认真观察,d)小组讨论,e)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学生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学生在相互启迪中自我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己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1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第二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2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空,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34○93○35○810○1

  B:2>□6>□6=□□=8□<9

  (学生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课时:2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第9――-10页,完成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3

  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4

  第三单元

  课时:1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开火车)

  9-6 2+5 4+6 10-4 9-8

  10-6 10-9 7-7 1+9 5+3

  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7 9 10 9 8

  3□ 4□ 6□ 3□ □5

  3.猜一猜。

  出示图片: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教师评价: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说明:

  第1题的口算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2题数的组成知识,是本节课填未知加数的依据,教师在这里做了重点复习,为下面要进行的新课做好了准备。第3题安排的是猜一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

  专家评析:

  填未知加数是所在章节的难点知识,因此,准备练习的设计从口算到数的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等)

  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学生汇报:1.盒子里原来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2.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是几枝笔?3.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就是10枝笔吗?)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题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谁会写小括号?(学生汇报,全班书空)已经放的7枝笔和还要放的枝数合起来是10枝,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 )=10)这个算式怎么读?(学生汇报:7加几等于10)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教学小旗图。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 )=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 )=5 4+( )=7

  2+( )=8 6+( )=10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在7+()=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接着再通过问题提示让学生增画小旗,并在6+()=8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专家评析:

  铅笔图的教学,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大胆尝试。教学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动口、动脑,形成多向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又通过语言表达,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第一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又安排了画图填数、直接填未知加数等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渐进原则。]

  拍手游戏

  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实践运用

  1.谈话: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提早就准备好了蛋糕和水壶。

  7+( )=10 5+( )=9

  7加几等于10?5加几等于9?(汇报)

  2.带上蛋糕和水壶,请同学们按票乘车(出示汽车图)。

  票面上的括号里填几(车票卡片),你就乘坐几号车。(学生活动)

  3.森林公园到了,这里的花儿太漂亮了,可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叶子。请同学们给每朵花再选一片叶子,使两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

  以春游活动为主线设计练习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花朵配叶子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题目,通过这个游戏既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专家评析:

  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开放性强,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专家评析: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如猜一猜和填7+()=10时就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

  3.注重习题的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课中,准备练习、例题以及练习题的解题方法都注重了开放性。尤其是花朵配叶子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较好体现了《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0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习】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 经历整理加法表的活动,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2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率。

  2、 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熟练计算20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在加法表中找规律。

  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教学活动设计 修订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和以前一样,系统的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整理成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先在小组内把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2的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9等。

  通过再次引导整理加法表时,引导学生明确整理的依据和标准,并给出部分例子做参考,降低教学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学生会发现:

  第一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1。

  师:想一想第二行的算式呢?

  ?第二行两个数相加都是12。往下写8+4、7+5……

  师:你还有那些发现?

  师:你明白同学们说的意思了吗?请和同桌合作,一起仿照上面同学的发现开始整理,完成课本P87的表格吧!(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学生的合作。 )

  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再次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我们再来仔细看看从中我们都发现了哪些规律?

  设计意图:表中算式的排列有明显的规律,也有隐含的规律,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梳理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算式,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找到了很多藏起来的秘密,请和更多的朋友分享你的发现和快乐。

  板书设计 做个加法表

  把加法表填完整。

  作业设计 做个加法表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2

  设计说明

  11~20各数的写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会数、读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设计本节课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数位的概念。

  数位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时,应把看一看、拨一拨、想一想、写一写结合。先让学生在自己确定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之后,再在计数器上拨数,最后利用数位表写数。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在教学写数时,教师没有必要把11~20各数的写法都教给学生,在教学了一两个数的写法后,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其他的数,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20根小棒 0~20的.数字卡片 数位表

  学生准备 计数器 20根小棒 0~20的数字卡片 数位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在商店里经常会看到许多数,你能读出下面这些物品的价格吗?

  12元     18元    20元

  2、我要买一支12元的钢笔,我应该怎样付钱才能使售货员不用找钱?(用小棒代替钱摆一摆)

  怎样摆才能使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12呢?(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摆2根小棒)

  3、这里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且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设计意图:把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读数,为教学写数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认识计数器。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写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计数器)

  (1)介绍计数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数器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生观察后,互相说一说)

  师:从右边起,第一档为“个位”,第二档为“十位”。

  (2)不看计数器,让学生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起第一档是什么位?第二档是什么位?

  (3)结合计数器讲解写数方法。

  写数的时候,如果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2、学写11。

  (1)请同学们摆出11根小棒,并回答: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师随学生回答,将1捆小棒移到十位上,1根小棒移到个位上)

  (2)这个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同样的一颗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3)提问:计数器的十位上拨几,个位上拨几?(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1)

  (4)填一填。(课件出示)

  十位上的1表示1个(  ),个位上的1表示1个(  )。

  (5)写数。

  提问:有1个十要在十位上写几?有1个一要在个位上写几?这个数是多少?(11)

  3、学生摆小棒试着写17。

  (1)提问:请你先摆好数位表,然后在数位表的上面摆出17根小棒。

  (2)说出17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在哪一位上写几。7个一呢?

  (3)请同学们把它写在数位表上。

  (4)活动:让三名学生一组合作,一名学生摆小棒,一名学生拨计数器,另一名学生在数位表上记录数据。

  4、学生独立探究20的写法。

  (1)学生独立试写。

  (2)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写法:个位上不写“0”行不行?为什么?(擦掉0就看不出是20了,0起到占位作用)

  设计意图:教师具体讲解怎样写出一个数,让学生了解写数的方法,并逐步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学习中,掌握正确写数的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比大小P17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说一说: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

  3、写一写: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师:老师把猴子和水果很有顺序的.排列起来,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他们的数量(多媒体演示)

  师:猴和桃比?谁多谁少?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吗?(猴和桃一样多请多名学生说)

  2.师:猴和桃一样多,也就是3和3相等,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3=3(板书)

  请学生读一读3=3“=”书空

  3.教学“3>2”“3<4”过程同上

  师:除了猴与桃,猴和香蕉,猴和梨比,还可以比什么?梨和香蕉比:

  请学生用谁比谁多或少这句话说一说,如果用符号表示呢?出示4>2,学生认读。

  4.梨和桃比:过程同上

  5.P17的图:有5只兔子和4个胡萝卜,一只兔子吃一个胡萝卜,够不够?

  三、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先用谁比谁多(少)说一句话,然后用几比几大(小)说一句话。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2.完成21页第5题。同上

  3.完成22页第6题:先用几比几大说一说,然后说一说每个符号的意思:如:>前面应该填大的数,后面填小的数。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开放作业:用学具<,>,=,以及数字进行比大小。

  师: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四、完成课时特训。

  板书设计:

  3=33>23<4

  4>22<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辨别“左”、“右”。

  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反动作游戏感知相对性。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

  2.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左手。

  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左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探索新知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个别汇报。

  (2)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师: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能帮助她。

  学生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左、右。

  师:对!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板书笔记】:

  左、右

  在 的左边

  在 的左边

  【教学反思】:

  “左、右”的教学内容是排在“上、下、前、后”之后。对于左、右,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在描述上学生很容易将左右混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动,以游戏形式融入教学环节中,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感悟左右的相对性。在教学巩固环节,发现少数学生对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没把握好,需要让学生亲自到楼梯上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才可能掌握得更好。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1) 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2) 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 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七、 六、教学后记: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05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2-0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05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教案03-22

小学一年级冀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4-03

一年级上册数学左右教案07-0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7-14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3-2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22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