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购物教案

时间:2023-08-30 13:20:29 雪桃 教案 投诉 投稿

小熊购物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熊购物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熊购物教案(精选9篇)

  小熊购物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谁能用讲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至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应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他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又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4)教师介绍脱试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学中做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任选一题,做一做。

  (2)指名汇报。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3)说一说。结合刚才的练习,你得到什么结论?

  练习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先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图意,最后列试计算。

  (2)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完成试一试的第3题。

  小熊购物教案 2

  教学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语:(课件播放鞭炮声)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原来呀,是猪八戒的超市开张了,咱们一起去逛逛,好吗???

  2、(出示情境图)师:这是超市里的食品专柜,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如果要买两种东西,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评析]: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获取需要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

  1、小熊也来了,看看他要买什么?小熊:我要买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需要多少钱?(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

  师:买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需要多少钱呢?请每个同学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然后围成四人小组,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并认真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想的。

  小组活动后全班交流,(师相应板书)

  ①3×4=12(元),12+6=18(元)

  ②4×3=12(元),12+6=18(元)

  ③3+3+3+3+6=18(元)

  ④3×4 +6=18

  ⑤6+3×4=18

  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评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书出来,使每个人都知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复、确认、澄清他们的想法,比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算式,这些都是促进讨论深入开展的有效做法。

  2、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算式3×4+6,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记本的价钱,3×4是12元,再加上一瓶饮料价钱6元,所以得数是18元。

  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老师也来算一算,3×4得12,然后加6,可我忘了用谁加6了,怎么办呢?

  生:是先把12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记在哪里更好?

  生:就记在3×4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4+6

  =12+6

  =18(元)

  师:这就是脱式计算。

  [评析]在教学脱式计算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脱式计算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练习计算。学生是被动地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做,并没有产生对这种方式的需要,所以应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记下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帮助老师的成功感。

  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6+3×4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6+3×4 6+3×4 6+3×4

  =6+12 =12+6 =9×4

  =18(元) =18(元) =36(元)

  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如果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愿意站出来说服他?

  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诉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

  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生5:我们用3×4先算出的是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上一瓶饮料价钱6元,正好就是18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师:那你们再想想,第二种写法对不对?

  4、引导小结: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板书)。

  [评析]教师敢于暴露学生做题中两种不够成熟的思考方法,通过学生生成的资源,让他们在阐述和争辨中进行分析,明晰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方法,教师只在关键处给予引导,在情境中使学生再次理解了“减乘”的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再算加”的合理性。在此,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得到了较为和谐的统一。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得到发展。

  (二)探索“乘减”的运算顺序。

  1、师:大家看,又有谁来到了百货店?

  (课件播放小熊来到百货店及说的话)小熊:我有20元钱,想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师在黑板上贴出该问题)

  同桌两人,右边的同学当售货员,左边的同学拿出20元钱向售货员购买3包饼干,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怎样算出应找回多少钱。(最后集体交流,贴出“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小熊购物”学会了两步计算,有乘有加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有减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变式练习:同学们帮助小熊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食品,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小熊购物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第10页“小熊购物”及“试一试”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三、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准备:

  挂图,实物,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切入举偶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学中做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试一试

  (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认真观察,然后说说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2)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

  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这是一题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小熊购物”的情境叙述算式的意思。例如30—4×5可以这样叙述:小熊有30元钱,买4袋糖果应找回多少钱?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叙述算式的意图。)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熊购物教案 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纯地呈现乘加、乘减综合算式,机械地记忆运算顺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图示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直观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或者用直观图来说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为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分析、理解的过程,所以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直观地呈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结合问题情境说一说所列乘加综合算式的意思,再让学生根据算式的意思尝试计算,这样的安排,不必刻意强调运算顺序,学生就会根据题意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小熊购物(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买一些,你们想知道它买了哪些好吃的吗?不过小熊胖胖有个条件,就是它买完以后,你们要帮助它算一算应付多少钱。可以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胖胖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付多少元)

  (2)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

  师:要求胖胖应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呢?(学生汇报)

  胖胖应付多少元?

  请学生把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要求胖胖应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写一写吧。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小组内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师巡视指导)

  (2)组织学生交流。

  提问:你们有答案了吗?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有下列情形:

  第一种情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

  请学生说出图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并帮助学生把意思表达完整准确。

  第二种情形:图形与算式相结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请学生说说图意,再结合图形说一说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种情形:只列算式,没有图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请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来说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让画图有困难的学生参考教材,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画图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同时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也为更好地理解运算顺序打好基础。

  3.观察比较,认识乘加综合算式。

  (1)课件出示两位同学列出的综合算式:3×4+6和6+3×4。

  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的相同点是都有“3×4”,不同点是6的位置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2)提问:两个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淘气的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笑笑的呢?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得出:两个算式都是先求买面包的钱数,再加上买蛋糕的钱数,从而求出胖胖应付的钱数)

  (3)教师小结:淘气与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两个算式整合成一个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这两个综合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是相同的,只是先后出现加号与乘号的顺序不同。

  小熊购物教案 5

  教学内容:

  P12 ~ 13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法:

  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师生探究。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方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事先出示课题和主题图)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

  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喜欢去郊游吗?小动物们呀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去郊游!今天,小熊哥俩商量好了要去大龙潭。你们瞧!它们正在超市的食品专柜前,准备购买香甜可口的食品呢。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乘加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学习脱式的书写方法。

  1、猜想小熊胖胖的购买方案。

  师:“小朋友的眼睛可真亮,一下子就从图上发现了这么多的信息,那么你们能不能猜一猜小熊胖胖想买些什么东西呀?谁来猜?谁再来猜猜?恩,这些购物方案都很不错!但只有某某猜中了小熊的心思,小熊胖胖呀,就是想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贴示:我要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

  2、解决问题,交流算法。

  师:“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有关的信息,帮小熊胖胖算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一共该付多少钱呢?(板书:该付多少钱?)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找到需要的算法,请学生板演。)算完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算法。”

  3、联系主题图理解算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

  师:“咱们来看黑板上的同学列的算式,先看这一种分步的列式方法,谁能看出,他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这种列式方法(口算综合)是某某做的,某某,请你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的?先算出什么?(a.若学生先画横线则问:你画的这一横线表示什么?b.若学生没有画横线则说:老师给你画上横线表示你是先算这一步的。)(师画横线)再算什么?”

  4、探究分步式与综合式的关系,介绍脱式的书写方法。

  师:“咱们再看看,这种算式实际上是把这两个分步式怎么样了?哎!是把这两个分步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了。可是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在分步式当中有一个得数12,而这个综合式当中有没有12?咦!12哪去了?哦!被3×4代替了。在口算3×4+6时,得在脑子里记住3×4的积是12,才能算出得数是18,容易出错还不方便检查。所以,为了让大家清楚地看到运算顺序和计算过程,便于检查,聪明的数学家发明了脱式。在我们数学书12页上就有3×4+6的脱式写法,请大家先找到小淘气的这种算法,然后动笔帮小淘气填写空格,填完后仔细观察,书上脱式的书写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对!计算的时候不是把等号写在算式的右边,(擦掉板书:=18(元))而是另起一行,在比第一个数字3出一格的位置上写等号,(板书)先算哪一步,就要把得数写到这一步的下面。没有参加运算的数字和运算符号要位置不变地照抄下来,然后再另起一行算第二步12+6=18。计算结果有单位的别忘了写单位,该答的时候要答。”(全班齐答。)

  5、分析“乘在前,加在后”的算式与“加在前,乘在后”的算式的异同,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①若学生板书出6+3×4=18(元)则直接问。②若学生没有这种板书,则让学生通过看书学到这种算法。

  师:“6+3×4与3×4+6一样吗?观察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师:“你们想想6+3×4,能不能先算6+3的和再去×4?为什么呢?所以说,计算时,先确定运算顺序很重要,运算顺序错了就会造成严重错误。

  6、学生试用脱式计算6+3×4。

  a.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观察。

  b.引导学生评价:提建议或谈谈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在用脱式计算时注意了什么问题?

  7、总结算式名称和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再次观察6+3×4与3×4+6这两个综合算式,a.先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乘加混合算式。b.再观察他们的运算顺序,你又发现了什么?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在计算乘加混合算式时,我们就是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板书:先乘后加)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8、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二)探索乘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熟悉脱式的书写方法。

  1.引出问题。

  师:“刚才我们发现小熊胖胖最喜欢吃面包和饮料,而小熊乐乐呢?它呀!想了老半天,最后还是决定拿20元去买3包饼干,(板书:买3包饼干,)请你们帮它估计一下20元钱买3包饼干够吗?还会剩钱吗?你能不能算出售货员应找回多少钱呢?(板书:应找回多少元?)”

  2.解决问题,交流汇报。

  师:“请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算式以及发现。” (教师巡视,请学生板演。)

  师:“20-4×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师画横线)再算什么?能不能先算20-4?为什么?”

  师:“20-3×4与6+3×4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不同?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像20-3×4这样的算式叫做什么算式啊?像这样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混合算式,就叫做乘减混合运算。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法?后算什么法?(板书:先乘后减)”

  3、学生举例乘加混合算式,说出运算顺序。

  三、拓展练习

  1.第13页‘试一试’第2题

  师:“其实啊,小熊是一个谗嘴的'家伙,它想买的东西呀,可远远不止3包饼干,下面,大家看这些算式(板书第13页‘试一试’第2题的3个算式,学生逐一回答。),结合小熊购物图想一想,小熊还要买的东西是什么?”

  2. “猜心思”游戏。

  师:“看来同学们都挺了解小熊的,都猜出了小熊的想法。下面呀,我们要做一个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请每个同学根据小熊购物图,写一个综合算式,然后请你的同桌根据你写的算式,结合小熊购物图,猜一猜你想买什么?”

  师:“告诉老师,同桌猜出你的心思了吗?有的同学猜出来了,有的同学没猜出来的,那么没猜出来的请把你的算式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帮你猜猜吧!(教师把算式板书出来),请注意观察。谁能猜出某某想买什么?某某你说她猜得对不对?把你的心思再告诉大家一次吧。还有的同学,同桌没有猜出你的想法,课后咱们继续练习,好吗?”

  四、回顾反思,梳理总结。

  1、师:“这节课啊,咱们帮助小熊解决了那么多的问题,看!小熊正在高兴地向你致谢呢!”

  2、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加?什么样的情况下要先乘后减呢?”

  3、师:“看来呀,咱们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少!小熊出来了那么久,它也该回家了,在临走之前,它还有一句话要提醒大家。请注意听哟!‘小朋友,今后在计算乘加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加,在进行乘减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乘后减。’记住了吗?”

  小熊购物教案 6

  教学内容:P2 --4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规范,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题卡、ppt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3×4+6

  解法二:6+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18(元)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 3×4=12(元)20-12=8(元)答:应找回8元。

  b. 20-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4、5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18(元)答:该付18元。

  小熊购物教案 7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根据购物图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探索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顺序。在课堂中精讲多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指导学生练习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学生正确地进行两步式题的计算,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景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目。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格式。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自主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故事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周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壮壮相约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

  (出示情景图)

  二、快乐探索,学习新知。

  (1)通过看情景图,获取数学信息。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教师鼓励学生把所看到的说出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呢?(每种食品,数量不限)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到的问题,教师根据需要可挑选几个写下来,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兴趣会非常浓厚,积极性也很高。)

  (3)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应该付多少钱呢?请你帮他算一算。

  a、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b、小组内讨论交流。

  c、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分步算式解答:

  3×4=12(元)12+6=18(元)

  综合算式解答冒号:

  3×4+6或者6+3×4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若班里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师应先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然后给学生留思考问题的时间。

  (4)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结合上面的实际情景及运算,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就的喜悦。)

  (5)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的难点,师应多强调。

  三、巩固练习。

  解决课前(2)中提到的问题,生独立完成,师集体订正。

  四、小结。

  在两步混合运算中,有乘法也有减法,应该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答: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五、作业。

  练一练

  六、板书。

  小熊购物

  法一:3×4=12(元)12+6=18(元)

  法二:3×4+6 法三:6+3×4

  =12+6 =6+12

  =18(元) =18(元)

  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情景导入使数学更加生活化,更加有趣。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实际问题及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在这节课创设购买食品的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习探索知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体验到生活真有味,数学真有趣。

  2、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交流沟通,汇报展示,评价反思,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学生参与率高。

  不足之处:

  1、练习环节应进一步优化,应在此处多做思考。

  2、虽然对学生有生成性引导,但启发性语言欠佳。

  小熊购物教案 8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起始课《小熊购物》。课标对低年级数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其应用意识。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并且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材创设了“小熊购物”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解决有乘法又有加法或者减法的解题方法,通过教学的不同活动,使学生从活动中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针对本节课的课程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有乘法,又有加法或者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说学情

  经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同时,对于简单的一步应用题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有了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来理解混合运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多交流方法,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去购物这一情境来理解并掌握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并通过合作交流、同伴互助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出示10道口算题,其中包括2道连加、连减口算,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一是属于课前的常规训练,二是通过2道连加、连减题目的计算,为本节课“乘加”“乘减”问题的运算顺序做好铺垫。

  (二)导入

  小熊家附近新开了一家超市,今天我们就和小熊一起去购物,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通过一个情景的导入,吸引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新授

  (A)提出问题

  1、现在我们来到了超市里,介绍超市中都出售哪些物品?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根据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能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这部分可以由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可能提出加法、减法、乘法不同的问题,也有可能提出一步、两步甚至更多步的问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合理的,是结合本课的数学信息提出的问题,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同时,在这一环节中,当学生提出和本课的知识点有关的问题,也就是乘加或乘减问题是,老师就应当即把相应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为后来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B)解决问题

  乘加问题

  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乘加问题算理

  根据老师板书的问题,指名找学生完整读题。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同时找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算法说说自己是怎么想。

  (虽然以前学生接触过连加、连减或者加减混合的两步运算,但本节课作为两步运算应用题的起始课,要解决 “乘加”“乘减”两步运算应用问题却是学生第一次遇到的。所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说清楚,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针对学生所列的两种不同算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列式虽然不同,但是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并且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认识到以后在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答)

  2、介绍脱式的书写。

  强调“=”位置的书写,同时注意训练学生完整的进行讲题。同时提示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加上单位名称和答。

  (在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在计算综合算式时,要运用脱式计算的方法,同时老师要教给学生完整讲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

  3、巩固内化练习

  结合开课时学生提出的和本课知识点有关的问题,进行巩固内化练习。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选出一道有乘法,又有加法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在下面独立完成。

  (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上面所讲解的内容进行的内化练习,同时引出加法在前时的书写,这部分如果前面的讲解扎实,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很简单)

  4、观察算式,总结乘加问题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观察黑板前的算式,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从而总结出:在一个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5、小练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同样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乘加问题运算顺序的掌握)

  乘减问题

  1、结合问题,理解乘减问题算理

  出示有乘法,又有减法的应用题,让学生读题后,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同时注意脱式的书写。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前面的乘加问题的迁移,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在解决乘减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相对熟练了很多,也简单了很多。)

  2、总结乘减问题的运算顺序

  总结乘加、乘减问题的运算顺序

  观察黑板前的乘加、乘减问题,自己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C)新授小结

  学生在总结新授内容时,能够总结出两点来:一是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二是脱式书写;第三点以后遇到同样类型的应用题也可以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不一定能够总结出来,可以由老师加以补充。

  (小结的时候,让学生回忆新授部分的学习内容,自己尝试着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整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练习

  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题,

  第一题,计算题。

  这道题的设计:一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二是为了巩固脱式计算的书写,检查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第二题,改错题。

  设计了3道题,其中2道错误,1道正确。2道错题分别是运算顺序出错和脱式的书写出错,目的同样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掌握和脱式书写的掌握。

  第三题,计算题。

  在前面改错的基础上,自己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提醒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和准确的计算。

  第四题,应用题。

  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学生运算顺序和脱式书写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熊购物教案 9

  说教材

  小熊购物这一课实际上是孩子们初步接触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创设了“小熊购物”的情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并探究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解决有加减又有乘除的解题方法,通过教学的不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表内的.乘除法,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打是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理解混合运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交流方法加深算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至第13页“小熊购物”及“试一试”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运算顺序规定合理性,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景,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说教法学法

  根据二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思维比较直观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以小朋友们喜欢的小故事开头,引出小熊乐乐和好朋友胖胖的购物情景,展示商店里的食品,让孩子们观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并把自己当成商店的顾客进行选购提出数学问题,共同探讨!提高孩子们的数学兴趣!

  第二步引出小熊胖胖提出数学问题:小熊胖胖想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应付多少钱呢?让孩子们共同去探讨,孩子都会很容易的就想到分步计算:先算出4个面包的钱4×3=12(元)再算出一共的钱12+6=18(元)在这里让孩子说清楚每个算式的意思是很重要的,接下来根据12+6=18(元)这个算式提出问题:12是怎么来的?可以用4×3来代替12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4×3+6.让孩子自主探索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引导学生认识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第三步引出乐乐提出数学问题: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让孩子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方法。先分步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20—3×4,这里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综合算式,最后让孩子小结发现有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观察上面的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综合算式比分步计算简便一些鼓励孩子列综合算式解题!

【小熊购物教案】相关文章:

小熊购物教案09-15

小熊购物教学反思10-06

小熊过桥教案06-01

快乐的小熊教案06-24

“小熊请客”教案03-04

《小熊的生日》教案02-25

小熊请客教案03-17

《小熊砍树》教案04-02

《孤独的小熊》教案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