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奇人之《泥人张》导学案一等奖

时间:2022-11-24 08:32:21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俗世奇人之《泥人张》导学案一等奖

俗世奇人之《泥人张》导学案一等奖1

  【学习目标】

  1、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2、品味语言特点,方言的运用和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学习重难点】

  波澜起伏的情节语言品味

  【轻松预习】

  一、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xxxx),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自读,把握文章情节、人物、语言。

  1、引导性提示——想一想,“泥人张”、“杨七”、“杨八”各自“奇”在哪里?

  2、能力锻炼——他们各自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试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二、精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语言,文中有一些传神的字句,要引导学生品味其韵味。

  1、动手找自己欣赏的语句与大家共同赏析。

  2、品味下面的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

  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教师引导分析、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归纳小结。

  三、再读课文——思辩研讨

  1、提问:“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手艺人的能耐全在手上”揣摩这些话,看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持怎样的态度?你认为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按作者的观点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吗?围绕这一话题,分小组展开讨论或辩论。

  学生讨论、交流。

  建议:

  在作者看来,人有手艺就可以生存,手上有绝活就可以不求人、不靠人。但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自己的本领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共同探求,共同发展。

  四、拓展训练

  1.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讲一讲,让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可以结合本地的风俗民情,互相交流。

  六、小结

  主要以两位手艺人(泥人张、好嘴杨巴)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七、布置作业

  写一写你周围的“俗世奇人

  提示:你周围有绝活的人,比如能一笔画出一个圆的数学老师,能生动模仿各种声音的同学等,写一篇人物速写。要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绝处。

  这是一道学以致用的题目,有一定难度。首先要模仿得到位,而要避免生硬机械的模仿。因此,首先应使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其次,要把握文章只写一事的叙事手法;第三,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注意选择,力求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展开描写。

  相关链接

  一、关于《俗世奇人》(冯骥才)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俗世奇人》序)

  二、关于泥人张

  天津泥人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享有很大声誉。使天津泥人大放异彩、成为民族艺术奇葩的,是“泥人张”的彩塑,它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天津“泥人张”艺术的创始人是张长林。

  张长林(1826—1906),字明山,后以字行。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抟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写神,达到神形兼具的境地。“泥人张”彩塑用色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泥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外国人早就以重金购买,“置诸博物馆中,供观赏。”在历届展览会上它都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作品。日本芦屋市的一座中国近代艺术馆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建立了陈列专室,展出彩塑作品58件。近年来“泥人张”彩塑积极地推动国际间文化艺术的友好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桥梁。

  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是近代民间发展起来的著名工艺美术流派,这支数代相传的艺术之花,扎根于古代泥塑艺术的传统土壤中,再经大胆创新,遂成为今日津门艺林一绝。

俗世奇人之《泥人张》导学案一等奖2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0课

  二、设计思想

  《泥人张》是一篇自读课文,抓住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赏析精彩句子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护。

  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几个字词:阔绰撂怵抠戳(蛮)横

  2、赏析几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4、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文章的关键。

  2、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护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2、了解我国民间艺人——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及过人的智慧,激发创作欲望。

  四、教学重点

  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六、教学准备

  1、查找一些民间奇人的故事。

  2、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3、幻灯片若干张。

  七、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请同学展示搜集到的'民间奇人的故事说一说。(学生活动,师适时点评)

  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俗世奇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板书课题)

  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

  (二)、自由朗读,

  1、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注音。放声朗读。

  2、出示投影,检查字词。

  给几个字注音:阔绰撂怵抠戳(蛮)横

  3、指名朗读,师纠正。

  (三)再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问题设计:

  1、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文章主要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

  2、那么,下面我们带着一个问题“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板书:海张五泥人张)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四)巧妙的情节安排

  问题设计:

  1、首先是面对“海张五”的侮辱,“泥人张”漠不作声,他会怎么样呢?一般人会怎样呢?

  2、只见他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飞快的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但海张五并不服,道一句“贱卖都没人要”。故事并没有结束,“泥人张”又会怎样呢?没想到第二天街市上一排排地摆着泥人“海张五”,还旁批“贱卖”,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泥人张”的智慧。

  提问:你对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看法?(故事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

  [生动、吸引人,悬念迭出,一波三折,待看到结尾时,不得不使人眼前一亮,脱口称绝]

  (五)、分析“泥人张”奇人之“奇”,把握人物形象

  1、把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认为奇人“泥人张”“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技艺高超、有智慧、有个性]

  (1)找出文中描写泥人张技艺高超的句子读一读。并分析这些句子在描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两者的有机结合,突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文中除了描写泥人张的高超的技艺外,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什么地方?

  (他的智慧,从他与海张五的较量上,他的“奇特”还表现在他的沉稳,干练,镇定自若,面对无端侮辱,他后发制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予以还击,一招致胜。(个性内敛、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让人们在佩服他手艺的同时,更佩服他的智慧。)

  (3)文中对海张五的描写也十分精彩,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外貌、语言)从文中找出描写海张五的句子,分析一下他的形象?

  (爱摆臭架子,且蛮横无理,故意挑衅,粗俗,完全一个活脱脱的地痞形象。)

  (六)、品味文章的语言

  1、的语言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A、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天津风味),幽默传神。

  (架式挺牛、撂高的、怵、赛、砍过去等汲取了方言中的精华。)

  B、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能否改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

  (原句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仁中人,如果换成“泥人张技艺高超,众人不能相比”就过于平淡,缺乏表现力,运用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的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土上全找回来了。你怎样理解这句中“不停的找乐子”中的“找”?试着将它换成“寻”字,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找”体现出无端挑衅,无赖的丑台态;“寻”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找”字还与后面的句子中的“找”字相得益彰,还体现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

  归纳:赏析句子的方法一般从:修辞的角度、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具有地方色彩……入手。

  3、学习赏析上面句子的方法自主赏析

  (1)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

  (抓住“戳”字)

  (2)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抓住“抠”、瞅“来分析)

  4、补充:

  A、胖女人发怒了,短短的脖子猛然伸长了,陷在肉里的小眼睛居然瞪了出来,叉着腰,跺着脚,唾沫星子乱飞。

  (抓住“短短“、”瞪“、“叉”、“跺”等词语)

  B、何满子是奶奶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从修辞、地方色彩等角度)

  (七)、探究课文

  1、文中的“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感悟)

  2、文中天庆馆里的伙计,对泥人张的到来无动于衷,对“海张五”则是巴结权贵,谄媚之极。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仔细揣摩这句话,讨论作者对待手艺和手艺人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观点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能行得通吗?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主张”自食其力“求生存的人生态度,钦佩、赞赏之情溢于言表。手艺人不搞歪们邪道,靠劳动吃饭行道正,站得直。

  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真才实学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沟通。)

  (八)、课堂小结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值得人深思的是该如何保护这些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点什么?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九)、作业

  《泥人张》这篇短文情节性较,具有浓厚的戏剧性,请同学们把它编写成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

【俗世奇人之《泥人张》导学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俗世奇人》教案01-22

《俗世奇人》经典语录01-15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08-20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03-16

俗世奇人读书笔记04-16

《俗世奇人》教案15篇03-01

《俗世奇人》教案(15篇)04-01

《俗世奇人》语文教案05-29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9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