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5 08:04:03 教案 投诉 投稿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

  设计思路

  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xx”便是其中之一。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xx年和20xx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xx”。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解读月历,了解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流程设计上,我首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人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以此认识月历上的不同数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年、月、日),从而学会看月历。然后,我用问题“每个月有几天”激发幼儿的思维冲突,让他们自主探索、记录,促使他们关注“每月的天数并不相同”这一特征。接着,我通过引导幼儿寻找月历上的一些文字来进一 步了解月历蕴含的丰富信息。最 后,我出示了幼儿在园度过的一些 特殊日子的照片,让他们在月历上 找出是哪月哪天,回忆共同度过的 美好时光。与此同时,我又让幼儿 在月历上寻找自己最开心的日子, 分享快乐,进一步感受月历上的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扣住两点:

  一、梳理幼儿对于月历的'零星经验;

  二、解读年历的秘密,让幼儿 通过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来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解读月历,感受月历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了解数字在实 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与同伴分享 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利用20xx年和20xx年的挂 历在活动室一角创设“新年倒计r 时”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 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数数离新的 一年还有几天。

  2、台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记录用的笔、纸,展示板。

  3、20xx年12月份的月历(教师按标准月历放大制作)。

  4、-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有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在这张月历上,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3.这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分小组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能通过这么多数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几。)

  5.12月份有几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幼儿先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台历验证自己的想法。)

  (1)请你们边翻看台历,边记录每个月的天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记录结果展示在活动板上。

  (2)你通过记录发现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几个月的日子是一样多的?你是怎么记录的?(幼儿通过讲解,分享不同的记录方式。)

  6.游戏“大小月我知道”。

  一个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历你们能记住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时有四个指关节突出在拳背上,从食指开始,突出的关节部位代表大月,两指之间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数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着数。

  二、月历上的文字

  1.马上就要到20xx年了.20xx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号?这一天又叫什么?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么意思?(师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中国的新年叫什么?是哪一天?(教师出示汉字“春节”,幼儿在20xx年年历上寻找“春节”两字,讲出相应的日子是几月几号。)

  4.离中国新年还有几天?那时我们能干些什么?

  5.元宵节是哪一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6.小结:月历上不仅有数字还有文字,数字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哪一年几月几号、星期几,而文字则能告诉我们一些重大的节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乐时光

  1.20xx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教师出示一组反映大家快乐活动的照片。)

  2.师幼一起根据照片回忆活动,并在月历上寻找活动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应标记。

  3.-年中哪一天你最开心?请用笔在台历上圈出来。

  4.请幼儿介绍自己圈出的日子,讲讲开心的原因。

  活动反思

  亮点:该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时机把握恰当,将迎新年与时间教育、数教育和文字认识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幼儿使用月历的生活经验,也有利于幼儿加深对时间概念、节庆日的感知。活动内容和过程设计突出知识性与情感性、生活性的结合.留给幼儿较多的提问、探索和分享的空间。

  不足:该活动还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1.归纳提升幼儿对有关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寻找月历上的规律。

  2.在认识月历的环节中没有设计“一年有几个月”的问题.而是直接进入让幼儿统计每月天数和记大小月的活动,因此缺乏逻辑顺序,易造成幼儿认知上的不适应。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2

  设计意图

  在一次创游活动中,我班幼儿在飞飞超市里发现了购买物品与钱计算不清楚的问题,有的孩子说应该做一个清单,有的孩子说就应该把买的东西画下来,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提出:5-6岁幼儿已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为抓住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真”问题,并以此为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契机,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初步感受10以内钱币的换算。

  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购买计划,并能对购买商品统计分析。

  3.鼓励幼儿独立完成购买活动,体验换算钱币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运用不同的纸币+硬币的组合方式组合10元钱。

  2.10以内的减法运算。

  难点:

  1购买物品后找零的运算。

  2探索购买物品数量与钱的关系

  3尝试分类物品。

  活动准备

  1.超市图片、标有价格的物品。

  2.幼儿购买物品账单、个1元硬币、5元纸币、10元纸币若干、托盘若干

  活动过程

  1.开始导入

  (1)教师出示超市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地方?

  教师:这里是干嘛用的?

  教师: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呢?

  教师总结:原来这里是超市,我们需要用钱在里面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2.引导幼儿预估10元钱的价值,及对一般商品价钱预先断。

  教师:如果你有10块钱你会在超市里些什么?

  幼儿:我想买棒棒糖,铅笔,零食。

  教师:哦,原来你们有这么多想买的东西。熊老师很好奇你们想买的这些东西都需要多少钱呢?例如:棒棒糖多少钱呢?

  教师总结,我们喜欢的物品有的需要2元有的需要3元

  教师:小朋友们算一算,如果你买棒棒糖2元铅笔一元,够不够?有没有多的钱?可不可以继续购买?

  3.教师出示1元硬币及5元、10元纸币,引导幼儿自行组合出10元钱。

  (1)教师:今天熊老师给没个小朋友都带了1元硬币和5元及10元的纸币,熊老师很想知道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怎么取出10元钱呢?

  幼儿:可以取一个5元加5个硬币

  教师: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

  (2)教师总结孩子们对10元钱组合方式,为幼儿后期运用时做铺垫。

  4.引导幼儿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消费。

  教师:我们买这么多东西,怎么知道每个多少钱,用了多少,还剩多少呢?

  幼儿:我们可以用计算表来记录

  5.教师鼓励幼儿换算钱币独立购买,并记录自己钱币的使用情况。

  教师:我们在班上也开了一个超市,我们一起去买吧。

  (1)第一次购买

  教师:我们请每个小朋友去超市先买一样物品后回到你的位置用记录表记录你的钱币使用情况!

  幼儿操作,教师当售货员,引导幼儿购买物品时需要付钱。

  待幼儿回位置换算好后,教师提问

  教师:现在你们买了一样物品后还剩多少钱?

  教师:还可以继续购买吗?

  (2)第二次购买,引导幼儿换算好自己的钱币。

  教师:买了两样物品后,你们还剩多少钱

  教师:还可以继续购买吗?

  (3)第三次购买,引导幼儿将钱使用完

  教师:这次我们继续购物,这次你们要好好想想我把10块钱用完,可以买那些?

  6.统计物品与数量的关系

  (1)教师:现在我们用了10元钱买了许多的东西,请你们数一数,你用10元钱买了多少样东西?

  教师:为什么有的小朋友10块钱买的多,有的小朋友10块钱买的少?

  教师总结:原来我们买的物品贵,就数量就会少,物品便宜数量就会多!

  (2)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分类物品。

  教师:你有这么多东西你想怎么分类呢?

  幼儿:我是按价格分的2块的在一起,3块的在一起

  幼儿:我是种类型分,吃的放一起,用的放一起。

  教师总结:我们有很多的分类方式可按价格分,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种类分……

  7.分享购物体会,结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当了一次购物员,购买了许多的物品,请小朋友将你的购物心得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8.活动延伸:

  最后还有一个小小的任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和父母一同去逛商场,超市等地方详细看一看大人如何购物,如何使用人民币,也可以自己去购买,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告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对钱币的组合,现了10以内的部分加法,在随后的活动中我运用孩子们自己设计并使用的“计算表”来记录自己的活动,在购买活动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在每一次购买后引导幼儿总结自己之前购买的物品及剩余钱,为幼儿再次购买做预算,通过探索,“超市物品购买的”方式,体验了10以内减法的运算,同时也感受了数字带来了乐趣,最后以讨论的方式探索出购买物品数量与物品价格之前的关联,通过真实可见的物品鼓励幼儿做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活动符合《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要求,及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品质。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一、引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的、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运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兴趣的数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开展数学活动应更多的通过真实问题的情景产生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并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

  二、活动背景

  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在前些阶段,本班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对于数的组成和分解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幼儿学习并掌握数的组成和分解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能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在《和9做游戏》的数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分解和组成的经验,同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三、教学要求

  1、探索9的分合,培养幼儿科学的探究意识;

  2、引导幼儿用9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用适合幼儿的方式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9的分合。

  五、教学过程

  1、从操作中探索9的分合

  (1)师:"今天,老师准备了9个双色的圆片,并且还要和这9个圆片来做游戏呢!大家可要看仔细了。师幼齐唱歌曲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让我们的教室也象小花园一样的美丽呢?"

  幼儿:"想"

  师:"你们看,草地上有那么多的花瓣,我们听音乐去拾花瓣吧!"

  教师讲解拾花瓣和贴花瓣的要求:听音乐去拾花瓣,并且看看花瓣上面的'分合式,其中的方框中应该是数字几,就把花瓣贴在相应的花盘里。

  第一遍游戏:教师请女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黄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二遍游戏:教师请男孩子去拾花瓣,颜色是红色的,一次拾一个花瓣。集体检查,及时纠正。

  第三遍游戏,教师请全体孩子一起去拾花瓣,一次拾二个花瓣,集体检查并纠正。

  全体幼儿唱《我的小花园》结束。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进行很顺利,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材料丰富且易于操作;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也不急于告诉孩子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操作并作好记录。

  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幼儿背后,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去操作、尝试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活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深深的思考:。在孩子们操作的环节中,当我提示孩子们操作即将告一段落,准备进入下一环节的时候,有位孩子兴致正浓,表示还想玩,但我为了活动按时有序的进行,我用"商量"的语气告诉他:"等会儿再玩",活动结束后,他果然非认真的再操作,一直把9个圆片的结果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全都记录下来为止。我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在操作学习,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操作时间还是必要的,反之,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强加给孩子,同时也体现不出操作真正的意图。

  反思: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A、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B、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C、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D、最后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2、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教师提问,幼儿根据问题操作游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

  A、如果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

  B、如果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

  C、小朋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

  D、如果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朋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

  3、做买卖玩具的游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知识。

  A、指定9个小朋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B、老师鼓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醒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

  C、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不断地巡视,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兑换知识。

  4、游戏结束,小结游戏的情况。

  A、先请个别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

  B、老师小结游戏的情况,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C、结束语:今天我们做了买玩具的游戏,以后小朋友和家长去买东西的时候,就要动动脑筋算算帐了。我们学到的知识要会运用才是真的学会了。

  点评:

  1、人民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幼儿对它比较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加,幼儿有了独自购物的机会,应该了解一些人民币简单的兑换知识;因此选择这个内容适合幼儿发展的需要。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上的图案,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丰富了幼儿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教师注意让幼儿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而不是直接讲解灌输,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3、采用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并让每个幼儿亲自去操作游戏币,这样既能够让幼儿印象深刻,又便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4、教师设计的"买卖玩具"小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练习人民币兑换的情境和机会,能够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5

  一、活动名称:

  认识单数、双数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身体器官的单双数。

  三、活动准备:

  1、把幼儿分成四组,每组10张图片,每张图片上画着不同的图画,数量为1至10,每组1-10的数字卡片一套,每人笔一支。

  2、教师演示的图片一套。

  3、幼儿每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小物品,数量为1--10不等。

  4、教室里有意识的摆放不同数量的物品。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坐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也要找好朋友,请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二)基本部分:

  老师先把10张图片分别贴到磁板上,请几个小朋友分别给贴上相应的数字,再教小朋友用圈画的方法看看哪张图片上的小动物没找到好朋友,把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图画找出来,并按从小 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再把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通过观察问小朋友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幼儿先自由发言,最后老师讲解:1、3、5、7、9这几幅图片中都有一个没有找到朋友的,你看剩下一个多孤单呀,我们给这些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不能配成对的,这样的数字就叫单数。小朋友记住单数有哪些?(1、3、5、7、9)。2、4、6、8、10这几幅图片上的小动物都成双成对的,它们多高兴呀,我们也给这样的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都能成对,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双数。小朋友记住双数有哪些?(2、4、6、8、10)小朋友数东西时,两个两个数,这种方法数得很快,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哪些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你再告诉老师一遍好吗?

  操作练习

  (1) 发给每组一套图片,请小朋友给每张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并用圈画的方式分别找出单数、双数的图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 ,看哪组合作的好,完成的出色。

  (2) 老师还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些礼物也有单数、双数,请小朋友拿出数一数一共是多少?是单数还是双数?为什么?

  (3) 请小朋友把礼物收好,唱一首歌曲《我的身体》活动一下,找一找身体上的单数、双数,请小朋友看看自己和别的小朋友身上什么是双数、单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十个手指头是双数,并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知道的?

  (4)小朋友真聪明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现在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图画纸看看教室里什么东西是双数、什么东西是单数?记录下来,讲给老师听一 听,看谁记得最清楚,一看就知道单数或者双数。

  (三)结束部分:

  讲评幼儿的记录情况,并让幼儿回家把看到的双数和单数记录下来,来园告诉老师。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以游戏开始,在游戏中结尾,整个活动贯穿于一系列动静交替的游戏中,并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比较好的掌握了单双数,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更喜欢学习。

  2.整个活动条例还是比较清晰。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并运用了观察法,操作法,游戏发,归纳法,特别是操作法的运用,是突破教学重点的一个有效方法,幼儿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作,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

  3.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教具的运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基本能独立完成,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动脑筋探索,获得经验,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教学准备:

  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若干、制作课件、请家长多让幼儿见识一些带有明显特征的物品,了解图形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情景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闻到了什么香味?(一间食品超市、一间面包房、一家点心店),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美味食品吧!

  (二)扩散思维活动

  师:说一说你们手中拿的都是什么食品?什么形状?(互相说、个别说)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面包是什么形状的?展示几种食品,引导幼儿说出不同形状的图形特征。

  (三)想一想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物品?(幼儿互相争着说)

  (四)分类整理活动(出示多种形状的物品)

  师:咱们生活中有很多形状的物品,如果不小心把这些物品混在一起,那可怎么办?

  (引导幼儿区分整理物品,并提示幼儿用贴标签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劳动成果,并验收区分整理的物品对不对。)

  (五)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品,你还能说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吗?(个别幼儿回答)

  2、课件展示。

  师:图形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圆圆的皮球,还会变成什么?(课件演示圆形又变成了自行车的车轮,又变成了圆圆的小汽车,依次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的信封变成电话机,又变成了长方形的手机,三角形的风筝变成降落伞,又变成航模飞机。)引导幼儿想象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自身的特征变化一下就能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

  3、教师继续提问

  师:你还想在未来发明创造什么形状的物品,他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好处?

  随着疑问的设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力。

  (六)操作活动

  师:小朋友们,图形娃娃很喜欢和你们一起玩,现在请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吧!鼓励幼儿自由添画、拼贴、剪纸、捏泥,体验创作的乐趣。

  (七)结束活动

  展示幼儿作品,肯定幼儿的表现,在评价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八)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下课后,到区角把自己想象到的在未来会发明的物体画下来。

  教学反思:

  老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示活动,以层层递进的设问形式激发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在活动中,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围绕“有趣的图形”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亦能积极调动幼儿的兴趣,使之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只以一名引导者、支持者、参与活动,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从中体验到发散思维的乐趣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进行10以内的数数,初步感知数的守恒。

  2、以游戏的情景,感受圣诞节的快乐氛围。

  活动准备:

  圣诞树、圣诞礼物、任务卡、小动物等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圣诞节到了,你们有没有收到圣诞礼物啊。

  2、今天我给你们没人都准备了一个圣诞礼物,你们想要吗?

  二、基本部分:

  1、不过,老师准备的礼物是要你们动脑筋找的哦!

  2、张老师在你们的椅子下面都放好了任务卡片(点数),你要根据任务卡片去找礼物。

  3、我们来看看你找到的`是你不是你的礼物呢?(验证)

  4、节日里收到礼物真的很开心,快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礼物。

  5、你们找到礼物开心吗?不过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没有收到礼物,他们一定很伤心的,我们也给他们去准备一份礼物,好吗?

  6、我有一张爱心卡片(数字),根据爱心卡片请你把礼物放在袋子里,等一下我们去送给他们。给幼儿再次操作的机会。

  7、我们来看看你们装的对不对,如果不正确他们一定不开心的。(验证)

  三、结束部分:

  1、你们圣诞节都有礼物了,也给好朋友们准备了礼物。小动物们也很羡慕,看看是那些小动物呢?

  2、它们喜欢什么礼物呢?那是不是呢?有多少呢?

  3、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用了什么办法?看看我的方法和你们是不是一样呢?,(眼睛看,心里数;两个两个数;封闭式数)

  4、原来,小动物们的礼物虽然看上去排列方式不一样,大小也不一样,但是我们还可以用好多的方法都是可以数出来的。

  四、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能通过图片等方式,让幼儿区分中外节日的不同,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娱乐中学习,从学习中娱乐。不足之处是没有让幼儿亲手制作小礼物,而是自备小礼物互送。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8

  活动目标:

  1、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发展空间方位的知觉和判断力。

  2、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兴趣,能比较准确地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3、以客体为中心来正确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红圆点20张: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能算会写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每个人都有两只手,一只是左手,一只是右手,那么你们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吗?幼儿交流。

  3、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按指令举起相应方位的手并做出动作。

  如:教师:来,来,来,举起你的右手来。幼儿:我的右手举起来;

  来,来,来,举起你的左手来。幼儿:我的左手举起来;

  (教师看幼儿是否举对,纠正个别不对的)

  那我们的两只手是左手帮我们事情做得多,还是右手做得多,请幼儿说说你的右手都会做什么事情,你能表演一下是怎么做的吗?

  4、教师出示右手,手上贴有红圆点,提问:你知道老师手上有什么吗?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还是右手,请你举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师观察幼儿举手的情形,并在举对的孩子手背上贴上红)对于举错的幼儿,教师可以站在幼儿身旁,和幼儿同方向站,让幼儿对照,是不是举对了。师强调,幼儿按指令做动作:

  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我们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么老师还想考考你,你的身体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还有什么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脚、腿、肩、鼻孔、眉毛等)

  2 、提问:老师的左右脚、左右耳朵和你们一样吗?总结:我的和你们相反,你的左边我就是右边,你的'右边我的就是左边了。

  3、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跺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

  4、教师:有6只小动物看到我们玩的那么开心,也来凑热闹了。、看,谁来了。(出示六只小动物的图片。)

  提问:

  #、有几只小动物?最左边是谁?最右边是谁?谁的左边是谁?谁的右边是谁?

  三、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刚才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边都有人或东西,你们能说说你的左边右边有什么?或者你的左右边坐着谁?练说(用左右说一句话,如:我的左边有什么?或我的右边坐着谁?)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面向大家站,区分X的左边是X,X的右边是X?(让幼儿体会他们是面对我们站的,方向和我们相反)。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感知立体图形在空间的存在形式,正确点数立方体。

  2、体验数形关系,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活动准备:

  多媒体、30个立方体、若干积木、笔、调查表以及操作纸。

  活动过程:

  1、复习几何形体。

  教师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辨认,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告诉幼儿这些图形有一个

  2、学习数立方体。

  1)看图数立方体

  要求幼儿看清图形,正确点数正方体。"来;自。屈;老师;教。案;(小朋友之间进行校对;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校对。)

  2)幼儿操作活动

  把幼儿分成三组,用立体图形进行拼搭,要求幼儿说出“我用了几个立体图形拼搭了什么?”

  3)运用多媒体让幼儿正确点数立方体,学会将隐藏部分给找出来。

  通过此活动来提高小朋友学习的兴趣。

  3。延伸活动:数高楼

  运用调查表的形式让幼儿对小区内的高层楼房进行层次的统计,从中了解到我们的楼房也是通过一个个的立体图形而组成的.。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0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掌握交换规律将数量进行分合的方法。

  2、能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画册3练习、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组成

  1、游戏"对数":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如,教师说一个数字3,幼儿快速地说出一个对数,两个数合起来必须是5。

  2、组织小朋友利用游戏的形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组成

  l、(观看ppt)提问:秋天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果树上长出了许多的果子,有红的、有绿得,看第一棵树,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又长出了几个什么颜色的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

  2、引导小朋友讲述:第一棵果树上先长出了1个红苹果,又长出了5个绿苹果,一共长出了6个苹果。

  3、师:1和5合起来是6。

  4、(点击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果树上先长出了几个果子,又长出了几个果子,一共长出了几个果子?引导小朋友说出5和1起来是6。

  5、提问:这两个组成式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结:我们发现这两个组成式两个数字交换了位置,它们的总数不变。

  7、以同样的方式学习6的.其他组成。

  8、小结:6有5种组成,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三、学习6的分解

  1、提问:树上的果子都成熟了,看喜羊羊和美羊羊,各带了两个大篮筐来摘果子了。看树上有6个果子,喜羊羊先摘了几个苹果放到了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几个果子放到了第二个篮子里?

  2、引导幼儿讲述:树上一共有6个果子,喜羊羊摘了1个果子放到第一个篮子里,又摘了5个果子放到第二个篮子里。6可以分成为1和53、同法学习6的其它分解。

  3、小结:6有5种分解,其中有两对是可以交换的。

  四、练习6的分合。

  1、教师出示作业,介绍作业要求。

  2、幼儿做练习,教师指导评价。

  3、小结讲评:今天我们知道了6的5种组成方法和5种分解的方法,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和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吧。

  活动反思

  学习数的分解,可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学习数的分解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掌握起来不太容易。幼儿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知,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数的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以幼儿的操作探索为主,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6的分解方法,再辅助与教师的总结概括,使幼儿对6的分解有清晰的认识,最后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巩固,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但由于幼儿的操作、分析、概括能力有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完整的掌握6的所有分解方法,所以还需要在今后的自选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性的操作活动,学习将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愿意参与讨论活动,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二、活动准备:

  1、分别在两块黑板上布置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及它们的大盘子。

  2、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彩色纸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饮料、糖果、花生、方形面包片、豆腐干、干果。

  4、人手一套工具:两个小盘子、两个小量杯、纸条、线、尺、餐刀。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小熊宝宝,另外一个是小熊。贝贝,这一天熊妈妈买了一些各种口味的饼干,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吵着要吃到每种口味的饼干,这可难住了熊妈妈,怎么办呢?

  (二)、第一次尝试:二等分长方形

  1、请幼儿尝试将长方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

  师:现在请小朋友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把长方形的饼干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好吗?

  2、幼儿尝试操作,将长方形二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

  3、尝试操作后提问

  (1)师: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两份是一样大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操作课件边提问:原来长方形的饼干和现在分出来的一份饼干,谁大谁小?

  (2)小结:像这样把一件东西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做二等分,二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4、师:现在我们把二等分后的饼干分别送给小熊宝宝和小熊贝贝吧!(幼儿把分好的饼干分别放进宝宝和贝贝的大盘子)

  (三)、第二次尝试:二等分正方形、圆形、椭圆形

  1、熊妈妈这里还有许多各种形状的饼干要分给宝宝和贝贝,你们愿意再来帮熊妈妈分一分吗?记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宝宝和贝贝会不高兴的。

  2、幼儿自由选择图形进行二等分操作。

  3、幼儿将各种形状二等分后,贴到宝宝和贝贝的盘中。

  (四)、第三次尝试:实物二等分

  1、师:为了感谢小朋友,熊妈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有、面包、豆腐干、花生、糖果、饮料……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呢?

  2、师带领幼儿集体观察、交流:你分的是什么?使用什么方法来分的?(用了什么工具)分得对吗?为什么?有不同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为什么?

  (五)、师:现在让我们拿着自己二等分后的食物一起回教室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四、活动反思:

  在我园“园本教研”中,我有幸参加了“一课多研”活动,我把大班的“二等分”这一活动经过了“设计-教学-再设计-再教学”,其中自己也经历了不断的反思。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是通过活动、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关系的,教师设计的材料是否适宜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操作兴趣,探索效果也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

  紧扣活动目标,遵循数学知识内部的逻辑规律操作材料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幼儿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所以“操作材料应暗含幼儿通过操作能够达到适宜的教育目标的内容。”在第一次设计的二等分图形材料,请幼儿帮忙分窗纸,通过这样的操作,幼儿能将材料分成。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

  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

  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2.请幼儿翻到9格的格子图,玩追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方法同上,速度加快。

  3.玩格子转转转、棋子跳跳跳的游戏。

  规则:幼儿的格子不能转,等画面中的格子停下来后,重新移动棋子。

  四、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

  1.出示魔棒,介绍游戏规则:现在格子上所有的棋子都躲藏起来了,老师说出棋子躲藏的位置,请幼儿用魔棒在对应的格子上点出来,如果点对了,会显示出笑脸,点错了,会出现警报。

  2.幼儿玩棋子捉迷藏的游戏,反复进行几次。

  五、导入延伸活动:在12个格子上玩跳一跳的游戏。

  1.画面出示12个格子,老师同时出示大KV板,介绍规则:请6个小朋友来当棋子,电脑上调皮的棋子跳一跳,上来的6个小朋友快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12个格子上站好。

  2.邀请6个小朋友合作游戏一次。

  3.提出游戏要求:要想玩好这个游戏,需要我们大家仔细观察,共同合作,你帮我、我帮你。下课以后我们到操场上一块儿玩好吗?

  教学反思:

  《有趣的格子》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本活动以幼儿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体呈格子状为切入口,挖掘有关格子的教育意义。活动共创设了四个大环节,即“观察生活中的格子——认识八宫格,在八宫格上找棋子位置,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加大难度,出现九宫格,认识九宫格,举一反三幼儿和不断跳动的棋子来互动练习十二宫格,幼儿当棋子,团队配合,在地面大棋谱上抢位置”,从中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点,促进了幼儿的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接下来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材料准备、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四方面作反思。

  一、围绕主题,有序展开,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整个活动始终围绕棋子这个中心,通过“情境激趣、适时引导、自由探索、集体竞赛”这一主线进行展开教学,让幼儿在合作、探究中得到意志的锻炼。活动利用不同数量的棋子在不同格子上反复“跑来跑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整个教学安排、活动实施简而有序,教学调控灵活,有足够的思索与探究空间与时间,并能及时获取课堂反馈信息,适时调节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目标。

  二、从身边选择游戏材料,简而易懂

  我们用常见的瓶盖当棋子,取材简单且环保。八宫格、九宫格图片正反两面来使用,在简单练习中让幼儿掌握快速找到“棋子”具体位置的方法,培养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数学规律的愿望。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三、在竞赛游戏中,让幼儿加强练习

  大班幼儿获胜心理较强,针对幼儿年龄特征,让孩子在比赛中快速找到棋子的具体位置,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最后我安排了一些能充份展示幼儿的机智、体现幼儿合作的游戏,尽量让幼儿在玩中学,大大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四、不足之处

  1.在第四个环节(幼儿当棋子做游戏),这个环节需要团队配合,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再继续开展,剩下的时间不太充足,应注意调整。

  2.让幼儿完整描述的时间不够多。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很好,但是完整描述的能力有些欠缺,幼儿喜欢实际操作,不善表达,在活动中应该引导孩子多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3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4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2.积极探索,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观察、分析、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人手1份;分类卡槽人手1分;纸帽、塑料玩具(形状玩具、洪恩玩具、厨房玩具)、钮扣若干,分别摆放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内。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幼问好,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快快做的游戏,请大家听指令,看谁做得快!”教师发出指令,如,早上是爸爸送来的蹲下,不是爸爸送来的的小朋友举起双手;穿凉鞋的小朋友蹲下,没穿凉鞋的小朋友举起双手。幼儿听指令快速做出相应动作。

  小结:刚才老师和小朋友玩了“快快做”的游戏,所有的`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成两组做了不同的动作,第一次按照早上是否爸爸送来的分了组,第二次按照是否穿凉鞋的分了组。

  2、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

  师:“今天,还有一些娃娃也要跟我们做游戏,数数看有几个!(十个)他们各有特点,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排成两队,把有相同特点的分在一起,谁能来帮助他们呢?”教师邀请举手的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理由。

  小结:原来像XX小朋友这样把有相同特征的娃娃分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分类。

  (2)请幼儿操作学具,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他们的什么特征分的,如衣服样式、性别、动作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师:“请认真观察,这十个娃娃还有没有其他相同的特点呢?你们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呢?现在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十个娃娃,请你们也来分一分。”“请谁上来说说自己的分法呢?”

  小结:哇!原来我们可以找到娃娃这么多相同的特征,大家的观察力很不错哦!像你们这样,通过观察从多个角度找出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就是多角度分类。其实多角度分类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多的。

  4、分组活动

  师:“咦!老师发现区域里小朋友玩过的玩具、纽扣和折的帽子都乱了,你们可以用多角度分类把它们整理好吗?现在老师请大家找分成4组,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帮它们进行多角度分类,请你们商量要选择分的物品。”

  第一组:分纸帽。将纸帽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

  第二组:分塑料玩具。将玩具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第三组:分扣子。按扣子大小、形状、颜色、孔的数量分类。

  第四组:分厨房玩具。按颜色、用途分类。

  教师在每组邀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分类方法。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多角度分类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整理图书、房间、衣服等等时都能运用到,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环境更整洁!我们今天的活动要结束了,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学具收拾好。”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多角度分类。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其用简单的标记,记录每一次分类的方法。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

  一、活动背景:

  在对幼儿环形数数的前期观测中,我觉得平面环形数数对大班孩子来说,基本没有挑战性,难度不高。于是我尝试将平面环形数数调整为立体的环形数数,并且将数量增加到20以内,提高数数的难度。

  孩子在环形数数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忘了起点,多数或漏数。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于怎样找到环形物的起点,从而做到不多数、不漏数。为了找到这个起点,引导孩子运用多种方法来做标记。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环状排列物体的数数方法,巩固20以内的数数。

  2、能运用多种方法找到环状物的起点,不多数、不漏数。

  三、活动准备:

  1、透明纸杯人手1个(下有一圈红点,上有一圈绿点,数量都为10);

  2、记号笔、五角星、双面胶、塑料夹子、回形针等;

  3、小组记录表4张,玉米、桔子若干、有格子的小花伞一把、青花瓷碗大小若干只;

  4、生活中的环状物PPT;投影仪

  5、音乐《兔子舞》、操作活动的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生跳《兔子舞》进场。

  ——师:看!现在我们围成了一个什么形状?幼:围成了大圆圈。

  ——师:圆圈上有多少人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从老师这开始吧!师生共同点数圆圈上的人数,重点引导孩子发现老师已经数过了,不能再数了。

  2、好,请小朋友找一个空的地方坐下来吧。

  (评析:这一入场环节既活跃了气氛,又巧妙地蕴含了环形数数的几个基本特点:封闭状圆圈、老师作为起点,为接下来的活动作了较好的隐性铺垫。)

  (二)立体数数

  1、师:看着小朋友刚才跳起了圆圈舞,许多小圆点也想来跳舞,看,他们围着杯子跳起了舞。我们看看来了哪些颜色的小圆点?

  幼:红圆点、绿圆点——

  师:请你来数一数绿的小圆点有几个?然后把数字记录在有绿标记的纸上。

  2、幼儿操作:数杯口的`绿圆点。

  3、师:你数到了几个绿圆点?

  幼A:我数到了11个

  幼B:我数到了10个

  幼C:我数到了14个

  师:那请你来数给大家看看。

  ——师:那究竟谁数得正确呢?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数数看。

  ——师:先引导孩子观察老师从哪里开始数的,接着故意数错,让幼儿发现问题。

  幼A:这个圆点你已经数过了

  幼B:你刚才就是从这个圆点开始数的

  ——小结:在数圆圈上的点子时,我们要先找到第一个,也就是起点,起点数过了不能数了。

  (评析:这一环节通过老师的故意出错,把球抛给孩子,让孩子来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再帮助幼儿归纳总结,梳理经验:数环形物时要先找到起点,起点数过了不能多数。)

  ——师:除了刚才老师找明显的黑线做标记,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第一个呢?

  幼A:用手指捏住第一个圆点

  ——师:还有其他好方法吗?

  幼B:用记号笔划一条线

  幼C:在第一个圆点上写上1

  4、幼儿第二次操作

  ——师:现在老师请你用自己的好方法来验证一遍,刚才错的小朋友请你在旁边改正。

  ——师:小朋友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数圆圈上的绿点子,大家数出来都是几个?对,绿色的点子一圈一共有10个!

  (评析:第二次操作通过孩子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进行验证,不仅可以对刚才自己的操作纠错,还可以进一步正确地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环形数数。)

  5、比较红绿点的多少

  ——师:红色小圆点也围着杯子跳起了舞,你们猜猜看,红点和绿点比,谁多谁少?

  幼A:我觉得红多绿少

  ——师:有不同意见的吗?

  幼B:我觉得他们一样多

  幼C:我觉得绿多红少

  ——好,今天老师带来了回形针、即时贴、夹子等小工具,你可以请他们帮忙来数一数。

  ——讲评:你数到几个?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幼A:我是用即时贴贴在第一个圆点上面

  幼B:我用夹子夹住第一个圆点

  ——师:红点一共有几个?

  幼:10个!原来,红点和绿点一样多。

  ——小结:虽然两种圆点看起来不一样多,其实数量是一样多的。所以我们比较的时候不能光凭目测来判断,一定数一数验证。

  ——请你们把小杯子放到前面的筐里。围到老师的身边来。

  (评析:通过借助工具来进行第三次操作,再一次帮助幼儿建立了比较数量多少不能光凭目测来判断,一定通过数一数验证的科学态度。)

  (三)数生活中的物品——出示桔子、玉米、青花瓷碗、小伞。

  ——师: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桔子、玉米、青花瓷碗、小伞。请你来数一数玉米的一圈有多少粒?桔子的一圈会有多少瓣呢?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青花碗,你可以数碗里圈的花纹,也可以数外面的花纹。这把小伞,它可是有很多的格子,你们有信心数得清吗?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比较稳定,正是活动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本次活动,让幼儿自己探索活动的动作,方式比较开放。幼儿们在游戏中不但学到知识,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友情。这类游戏很受幼儿喜爱,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幼儿既掌握了基本动作,达到了锻炼效果,又发展了幼儿动作的想象力。

  体育活动对幼儿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幼儿体育活动的强度与密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很大的收获。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游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认真钻研教材,带给幼儿更多精彩的游戏。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4-27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用的数字》09-29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新车-出厂啦》09-29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6-27

大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指》09-22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6-30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4-28

大班数学教学反思10-01

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各种树》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