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

时间:2022-12-24 12:00:14 秀雯 教案 投诉 投稿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三顾茅庐》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通用10篇)

  《三顾茅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主要板书:

  7、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诚心诚意

  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接答:《三顾茅庐》,已板书好课题)

  师:三顾茅庐这则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

  (板书:诚心诚意)

  教学板块之一

  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

  附:引导要点:

  生一: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

  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刘备的语言,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对贤才的渴求。

  生:学生练读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

  角色读,评读

  齐读

  生二: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

  (引导学生读读,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从而领悟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认真,恭恭敬敬,体会他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求贤若渴的品质。)

  分析:

  你能找出一些关键词吗?(生找,师划)

  这些词反映了刘备什么样的心情?

  生答

  师:你们能读好这些话吗?请练几遍

  生:练读

  师:指名读

  评读,

  让学生体验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内心。

  师:还有那些描写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赏识

  教学板块之二

  师:请看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出示:(生读)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师: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教学板快之三

  诸葛亮真的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真的很有能耐吗?谁来说说见面以后诸葛亮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华?

  见面之后,刘备如鱼得水。

  生: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生

  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

  再读刘备的话

  学生练读

  指名读

  评

  齐读

  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我们一起来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生:学生交流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书上的',也可能是课外的)

  生: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句话特别吗?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

  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那就是(生接:雄才大略)

  师: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

  (生交流)

  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

  评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生接一些成语)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示:一首诗

  教学板块之三

  迁移练习

  师:隆中美不美?

  生: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生:学生默读研究

  交流

  (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读,读出美感

  师: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出示:课后练习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师: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生:学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点: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学生习作。

  《三顾茅庐》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二、导学重、难点:

  重点: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难点:感知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突破措施:

  1.留给学生充足背诵时间,通过多种方式检查。

  2.小组通过读课文,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意见。

  四、导学准备:

  《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故事的课件

  五、导学过程:

  1.预习学案

  (1)通过课前阅读《三国演义》,回忆其中的有名人物性格:

  如刘备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飞__________________、关羽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说一说:本剧都介绍过哪些故事?(可列举五例)

  2.导学案

  (1)课件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课件:三国演义中几个典型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你们都看过吗?生答。谁还能列举出三国演义中的几个故事?生答。刚才我们看到一个名叫三顾茅庐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看一看三顾茅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示课题:三顾茅庐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①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故事主要涉及到哪几个人,是什么样的关系,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总结。

  ③自学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明确自学要求:记住字音;认清字形;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④检查自学效果。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名读,齐读;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⑤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①同桌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感受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②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段落,为什么?

  刘备用“鱼”和“水”来比喻他和诸葛亮的关系,反映了什么?

  通过本文,你知道刘备和诸葛亮各是怎样的'人吗?

  ③师生交流

  张飞与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相同吗?这样写表现了什么?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含义?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一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恭恭敬敬”这些词语表现了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快步”一词突出了刘备怎样的心情?

  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加以点拨,指导朗读,进行理解。

  (4)总结提高

  课文写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文章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

  (5)理解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六、课堂检测:

  1.读一读,画出汉字的正确读音。

  时辰(chen chéng) 晌(shǎng xiǎng)午 策(cè chè)略

  没有见着 (zhe zháo zhuó) 山冈 (gāng gǎng)

  茅塞(sāi sài sè)顿开

  2.我会填

  三( )茅庐 青翠欲( ) ( )( )起伏

  秀丽( )人 群雄( )争 茅塞( )开

  3.想想《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 )得( )——如鱼得水 ( )进曹营——一言不发

  ( )之心——路人皆知 ( )穿针——大眼瞪小眼

  ( )借荆州——想借不想还 ( )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 )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 )打(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七、课外拓展:

  认真读课文里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第二课时

  一、课堂检测

  按原文填空

  诸葛亮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的策略。刘备听了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

  文中直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的句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主题丛书阅读

  1. 自读主题学习丛书《携情走千古》之“三国群英荟”中的《桃园三结义》、《张飞认输》、《过五关,斩六将》。

  2.交流阅读收获。

  3.我读丛书过程中又学到了《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4. 我积累了如下好词佳句。

  三、拓展作业

  读下面的话,说说每句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四、板书设计:

  8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

  刘备 尊重人才 诸葛亮

  (生气 下马步行 轻轻地 恭敬)

  《三顾茅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顺本文字音。

  2.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3.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4.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了解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进入情境。

  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电视剧演的很精彩,但其实,《三国演义》的原著写的更精彩,尤其是对智诸葛亮的描写。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和诸葛亮出山有关的《三顾茅庐》。

  二、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三国演义》介绍

  1.“演义”即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演义”还是特定的文体。

  2.《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1)纵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33回)

  主要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第二部分(34—85回)

  主要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的局面。

  第三部分(86—120回)

  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2)横向看,《三国演义》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斗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战争史;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堪称是一部谋略百科,有相当的认识意义和借鉴价值。

  以浓墨重彩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3.《三国演义》主题: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其中既有对明君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迷惘。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和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四、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查找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熟悉课文。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识记并抄写生字,标音。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

  这首诗是写谁的呢?——诸葛亮

  二、整体感知

  1.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明确:刘备、诸葛亮、张飞

  2.这篇小说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四个: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探究刘备的人物形象

  1.圈画出文中与刘备相关的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刘备的.形象特点。

  明确: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3.文中哪些事件或语句体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明确:

  (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

  (4)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5)斥责张飞

  4.文中对张飞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衬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特点。

  5.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刘备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四、拓展

  1.关于刘备你知道哪些信息?

  (1)时间表

  160年,出生于涿县

  184年,桃园三结义,同其弟征伐黄巾

  194年,升任徐州牧

  195年,吕布投靠刘备

  196年,投靠曹操

  200年,投靠袁绍

  207年,投靠刘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208年,赤壁之战联合孙权大败曹操

  209年,任荊州牧,与孙权联姻

  214年,入成都,领益州牧

  215年,刘、孙分占荆州

  219年,进位汉中王

  221年,即帝位

  222年,兴兵伐吴

  223年,殁于白帝城

  (2)字玄德,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刘胜玄孙,身高7尺5寸(汉尺),双手下垂可以超过自己的膝盖,眼睛能看见自己的大耳。

  2.关于刘备有哪些主要情节?

  桃源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刘备摔阿斗、白帝城托孤、葭萌关收马超、伐林送徐庶、计夺天荡山、伐吴殒命

  3.刘备有哪些性格特点?

  喜欢结交英雄豪杰,胸有大志而锋芒不露,机智善变,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宽仁爱民。

  五、作业

  阅读与刘备有关的重要情节。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施耐庵

  刘备

  ↓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交流阅读心得。

  二、探究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1.圈画出文中与诸葛亮相关的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诸葛亮的形象特点。

  明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3.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

  4.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一句话有什么深意?

  明确: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

  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

  5.课文中刘备的哪些带有比喻修辞的语言表现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明确:

  (1)我得到到诸葛先生,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6.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7.作者用了哪些方法体现诸葛亮的特点?

  明确: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

  三、拓展

  1.关于诸葛亮你知道哪些信息?

  (1)时间表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出山辅刘备。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227年,上出师表,初出祈山。

  228年,街亭失守,斩马谡。

  232年,发明木牛流马。

  234年,病逝五丈原。

  (2)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瓢瓢然有神仙之概。

  常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2.关于诸葛亮有哪些主要情节?

  隆中对策、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巧布八阵图、七擒孟获、舌战群儒、智激孙权、智激周瑜、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智算华容道、遗计杀魏延、骂死王朗、造木流牛马、五丈原禳星、死诸葛走生仲达、挥泪斩马谡

  3.诸葛亮有哪些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才能过人。

  忠心耿耿、感恩图报。

  法纪严明、严于律己。

  四、作业

  1.阅读与诸葛亮有关的重要情节。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施耐庵

  诸葛亮

  ↓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描写

  《三顾茅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

  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2)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3)想一想,谁对谁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8、在隆重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说说策略的内容。

  9、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10、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1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雄才大略)

  (3)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道哪些胜仗?

  (4)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5)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写话: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三顾茅庐》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 —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对黑暗腐败的封建政治很不满,痛恨暴君、暴政,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向往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

  二、故事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于是专程去拜访,便有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本文讲述的是刘备协同关羽、张飞第三次拜见诸葛亮的故事。

  三、理解词义

  1、犹然:仍然。

  2、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3、冠玉: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4、纶巾: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5、鹤氅: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6、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7、屏人促席: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

  8、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衰败。

  9、用武之地: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10、存恤:爱惜,体恤。

  11、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12、避席: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四、问题解疑

  1、关羽和刘备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关羽劝说刘备不要再去拜访诸葛亮了,刘备坚决的态度表现了他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实意。

  2、如何理解“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一举动,表现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谦恭和诚意。

  3、作者多次写到刘备对诸葛亮的谦恭态度,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写出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诚心和态度,另一方面从侧面交代了诸葛亮的“不俗”。

  4、诸葛亮为什么称刘备为“俗客”?

  诸葛亮故意称刘备为“俗客”,是为了再次对刘备进行考验。

  5、“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诸葛亮用“美玉”比喻司马德操和徐元直,用“顽石”来比喻自己,表现了他谦逊的品德。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哪些策略?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为刘备指出了三条策略:一是曹操势力大,不可与之抗争;二是团结孙权,作为后援;三是夺取荆、益二州,见机行事,成就大业。

  7、刘备“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协助自己的诚恳态度和真心实意。

  8、如何理解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

  诸葛亮对弟弟的嘱咐,包含着对日后的打算,也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品格。

  五、课文主题

  本文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有卓越才能的旷世奇才。

  《三顾茅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迨”“拜谒”“疏懒”等字词的音形义,了解作者及《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体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教学难点

  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作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等。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发生的背景是,建安十二年(207年)冬至十三年(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卧龙岗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

  2.知识链接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拜谒(yè) 今番(fān) 叱(chì) 侥幸(jiǎo) 岂可相强(qiǎng) 纶巾(guān)

  鹤氅(chǎng) 汉室末胄(zhòu) 愧赧(nǎn) 谬(miù) 倾颓(tuí)

  窃命(qiè) 沔水(miǎn) 殆(dài) 民殷(yīn) 存恤(xù)

  箪食壶浆(dān) 鄙贱(bǐ)

  阻塞(sè) 强盛(qiáng) 王冠(guān)

  塞满(sāi) 勉强(qiǎng) 冠军(guàn)

  塞外(sài)

  (2)词语释义

  拜谒:拜访谒见。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屏:使回避。促:靠近。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经世:治理天下。

  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

  四、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茅庐在哪里,里面住着谁?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样?

  答案示例:“三顾茅庐”是三次拜访茅庐的意思,“顾”的意思是拜访。刘备三顾茅庐,茅庐在隆中,里面住着诸葛孔明。刘备三次拜访孔明,是为请他出山相助处境困难的自己,其根本目的是兴复汉室,建功立业。刘备先拜访了孔明两次都未能得见,第三次终于请到了孔明出山。

  2.课文分成哪几个部分?试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①):写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

  第二部分(②③):写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

  第三部分(④):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二)研读分析

  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描写张飞的?张飞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本文写张飞对表现刘备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通过语言、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用张飞的粗暴和急躁来衬托刘备求贤的真诚和谦恭。

  2.根据文中的人物描写,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

  答案示例: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关羽:稳重、顾全大局。张飞: 鲁莽、直爽。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简练传神的语言鲜明地刻画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物。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刘备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那文中另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画出来的呢?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刘备三顾茅庐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案示例:起因:刘备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拜访两次都没有见着。

  经过:刘备第三次去拜访,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家又等了几个时辰才同诸葛亮见上面,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刘备茅塞顿开。

  结果:刘备有了诸葛亮,如鱼得水。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刘张飞这结义三兄弟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部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写作手法中进一步领略三国英豪们的风采。

  三、合作探究

  1.突破重难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答案示例:从刘备的动作(下马步行、等候、徐步而入等)、神态(拱立阶下),语言(其时刘备已年过40,孔明才27,刘备却称孔明为“大贤”并称“拜见”)可以看出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诚心诚意”。

  (2)第③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示例:肖像、语言描写。表现了诸葛亮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的特点。

  (3)第③段中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

  答案示例: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可成。成三足鼎立之势。

  2.写法探究

  试分析本文鲜明的对比的运用。

  答案示例:①文中写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截然不同的态度,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张飞嚷着要用绳子捆来,刘备生气责备。这一对比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②张飞与刘备是结拜兄弟,诸葛亮是一位与刘备素未谋面的草民,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③刘备“拱立阶下”、等了“半晌”“犹然侍立”,刘备是当时汉献帝的叔父,是皇叔,是皇亲国戚,而诸葛亮是一介草民;当时刘备47岁,诸葛亮只有27岁,一个是长辈,一个是晚辈。就这样,刘备“拱立阶下”、等了“半晌”,从而刻画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的人物形象。

  4、拓展延伸

  【经典诵读】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赏析】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五、课堂小结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古训:尊重人才。只因刘备有了这样的优良特征,才能收获孔明的结草衔环以报,才能建立起一方霸业。我们今后要学习人物的优良品质,也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

  六、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三顾茅庐》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要点:

  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

  (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读后检查: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A、课文记叙了刘备( ),( )请( )出山,( )的`故事。

  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

  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A、指名回答。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

  3、学习汇报: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

  (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4、齐读上述几句话。

  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

  (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

  (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

  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

  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

  (1)大将军

  (2)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

  (1)读书人

  (2)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

  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

  (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

  (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现在有趣。

  提问:

  (1)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

  (2)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课文几处写到张飞呢?请把课文写张飞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或诚心)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分角色朗读:刘备、张飞、诸葛亮、作者

  表演:刘备、张飞、诸葛亮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诚恳、有毅力、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

  七、作业:

  刘备与诸葛亮边喝茶边谈些什么?把它写出来。

  《三顾茅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品味精练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

  【学习重点】

  学会抓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2、故事背景。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倥偬( )殷馗( )寰宇( )杖藜( )

  篡逆( )斡旋( )悒怏( )荏苒( )

  揲蓍( )鹤氅( )愧赧( )蹉跎( )

  箪食壶浆( )

  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拜谒:⑵存恤:⑶如雷贯耳:⑷经世奇才:

  ⑸愧赧:⑹箪食壶浆:⑺思贤若渴:⑻顿开茅塞:

  5、默读文章,并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做简要概括。

  【课内探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刘皇叔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经千年传唱,已成佳话。为何“三顾茅庐”成为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想要深入了解,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朗读课文,预习质疑

  经过一节课的自主预习,“课前预习”里的题目你已经完成了哪些?心中又对文章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

  三、品读人物,小组合作

  探究:本文篇幅不长,但人物个性却十分鲜明,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四、精彩段落硏读,解说“隆中对”

  精读:“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诸葛亮所吟的四句诗的理解。

  2、为什么作者安排通过刘备的视线写诸葛亮的相貌?

  3、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内容被后人称作“隆中对”,请你说说,“隆中对”是如何帮助刘备分析天下大势的,“隆中对”的内容有何作用。

  4、课文写刘备听完了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五、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

  1、小说人物的出场,有的“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有的“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有的“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诸葛亮的出场属于哪一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第三、四段用诗句作结,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六、拓展交流,“三顾茅庐”故事经久不衰之秘

  交流讨论:为什么“三顾茅庐”的故事历经千年传唱且经久不衰?

  《三顾茅庐》教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教学重点:

  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三、教学难点:

  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

  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

  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茅庐诸葛亮茅塞顿开捆来尊重卧龙恭恭敬敬秀丽宜人吩咐讨论,群雄纷争分析半晌时辰辅助潺潺策略疏疏朗朗下榻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

  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

  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

  四、过渡: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1节。

  过渡: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没见着,他没有就此罢休,这第三次,他们见到诸葛亮了吗?

  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

  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

  齐读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

  (2)交流:a、齐读

  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

  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

  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

  2、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2、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

  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同榻一起)(关系亲密)

  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说说理解!

  四、总结:到此为止,我们已经知道刘备终于成功地请出了诸葛亮,也从中领略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刘备的求贤若渴,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回去,同学们可以把我们这个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三顾茅庐》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

  宜:与“宣”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放录音范读全文。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诸葛亮真有这样的雄才大略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4、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等)

  5、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建立统一祖国的大业。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忆起这件往事,还感激万分,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1、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

  1、诸葛亮对刘备的三顾茅庐可以说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为什么呢?

  2、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3、组织交流: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学习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 谈话。

  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

  2、 揭题。

  3、 质疑。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同学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 交流反馈:课文到底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3、 教师小结。

  4、 教学复姓。

  5、 介绍古人名号中的“字”。

  三、 细读课文,推敲重点

  1、 同学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2、 小组交流,互学互促。

  3、 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呵斥”、“大声呵斥”、“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昌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俺的诚意。你怕冷,自身回支吧!”

  “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俺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来理解刘备在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

  1)、 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 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 写话训练。

  四、 小结过渡。

  五、 课外延伸,拓宽文路(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并深情朗读)

  “臣本布衣,躬耕干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自由朗读。

  2、这段短文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

  六、 总结全文,引向课外。

  1、发散:除了《三国演义》外,你还知道哪些名著?

  2、总结。

  和板书: 三顾茅庐

  (恳请) (辅佐)

  刘备 ────→ 诸葛亮 ────→

【《三顾茅庐》教案】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教案02-20

三顾茅庐教案09-12

《三顾茅庐》教案三篇04-06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4篇04-06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3篇04-08

《三顾茅庐》教案8篇04-10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三篇04-11

【精选】《三顾茅庐》教案四篇10-30

《三顾茅庐》教案模板九篇04-25

【必备】《三顾茅庐》教案四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