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

时间:2022-10-18 08:17:03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范文(精选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范文(精选6篇)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1

  教学内容:

  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

  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

  教学难点:

  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

  听唱法、以词带曲法、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纸茶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音乐问好!(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

  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

  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

  二、情景导入:

  1、展示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班级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的乐趣。(上节课我们在〈〈林中的鸟声〉〉内容学习中,感受了人们与自然界的动物们和谐发展的愉快的心情。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乐特点。)

  2、教师提问: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

  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班级学生上前模仿采茶。

  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班级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教材简析:

  《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

  2、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

  3、再听歌曲:班级学生心里默唱。

  4、学习歌曲的旋律:

  (1)教师教唱一遍歌谱,班级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

  (2)班级学生齐唱旋律。

  5、按节奏读歌词,班级学生添加歌词演唱。

  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1、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班级学生试唱。

  2、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

  3、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

  4、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班级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

  2、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

  3、师生随录音边唱边表演。

  六、下课礼式:

  师生音乐再见!

  课后反思:

  歌曲旋律欢快、明朗,班级学生学唱时积极性高,加上学习歌曲时,我把采茶的舞蹈动作加在歌曲学习中,让班级学生在欢快的舞蹈中体会少先队员采茶的心情及掌握好歌曲的节奏、情绪等。歌曲表现少先队员热爱采茶的感情,班级学生唱的.还好,就是前面的五度的跳跃,班级学生唱的不准。可能是因为班级学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以后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加强音准方面、节奏的唱法的训练。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使用江南采茶文化来导入课题,帮助班级学生了解江南的音乐文化。由于初来二校任教音乐课对班级学生素质不是很了解,为了更快的适应环境,我需要不断地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中不断的进步。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2

  教材分析

  《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旋律流畅,具有江南音乐的特点。第一乐段为典型的起、乘、转、合四个乐句。第一乐句开始的五度大跳的旋律,一下子把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情绪展现在我们面前。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节奏模仿。第三乐句分成两个小的分句。节奏发生了变化,附点音符和八分休止附的运用,为歌曲增添了欢快的情绪。第四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虽然最后一个音结束在主音上,但由于只结束在一个八分音符的短音上,并没有使人感到结束,而另一个八分休止附则为进入第二乐段做了呼吸的准备。第二乐段连续用了八个XX的节奏,沿用了歌曲开始的音乐动机6633旋律活泼、跳跃,配以“采蚴”的衬词,形象地表现了少先队员的动作和欢快的心情。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旋律既有变化又保持了整个歌曲的统一。最后两小节中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别具特色,声断气连,寄托了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感情。

  教学时,在知识技能、技巧方面:唱准大跳音程,连音,声断气连结尾处。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在音乐与相关文化方面方面: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采茶歌》,为下面要学习的《少先队员采茶歌》做铺垫。

  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方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着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执鞭,女的拿扇,做为模拟各种采茶的用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歌曲的体裁多为小调。

  在情感体验方面:感受江南采茶歌曲特点,引领学生集体参与,创编采茶动作,感受音乐美感和学习的乐趣。

  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歌唱基本技能、技巧的掌握和理解、表达歌曲内容,歌唱时的声音渲染等,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需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过程、方法目标:采用聆听法、感受、体验法、肢体语言法、歌唱法、创编法等运用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能感受江南音乐优美、婉转的特点。同时了解江南美丽的景色和特定的水乡文化。

  教学难点重点

  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唱准大跳音程,连音,声断气连结尾处。

  3、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

  一、教师带领学生跟着《采茶歌》音乐作动作进教室。

  1、提问:你所知道的茶的品名?特点?

  2、介绍《采茶歌》特点:《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方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着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执鞭,女的拿扇,做为模拟各种采茶的用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歌曲的体裁多为小调。

  二、学习歌曲《少先队员采茶歌》。

  1、初步聆听歌曲。

  问:心情是怎样的?从歌曲旋律中找找能够增加快乐气氛的地方?

  2、再赏。

  歌曲一开始的五度音程。具有弹跳感。一下子把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情绪展现在我们面前。

  附点、八分休止符、连续的八个,都是歌曲的情绪更加快乐。

  3、做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动一动

  4、哼唱歌曲旋律。

  5、唱歌词。

  注意第二、三小节圆滑线的唱法。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形成对比。重点解决3、6、12小节尾音初。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最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演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三、情感体验。

  1、找学生有表情有动作的歌唱示范。

  2、全体学生做动作歌唱。

  四、音乐文化视野拓展。

  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

  2、广西民歌《采茶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采茶歌》为导入点,带领学生做着菜茶的动作进教室,引领学生了解江南音乐与相关文化,为学习《少先队员采茶歌》做好了铺垫,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效果不错。

  在备课时,我所注意到的一些知识点和歌唱技能上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领下完成,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最后一句歌词“我们少先队员把小树种在祖国的土地上”成为了教学难点,学生对“员把小树种在祖国的”这几个字的歌唱时的长短总是掌握不准确,最后,我灵机一动,用图谱的形式,我们少先队员把小树种在祖国的土地上

  很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每个字音的长短,这样,学生很快唱准了。

  因为本课的信息量很大,所以最后时间上有点紧张,音乐文化视野拓展部分,没有完成,以后要注意时间的设计和对教材的深刻再挖掘,尽量不出现没有想到的情况发生。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3

  我班有部分幼儿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

  说教材

  《采茶》是大班下学期的韵律活动,这4曲子分为四个乐句,讲述了春光明媚,采茶姑娘高高兴兴走到茶园,忙着采茶的欢快场面。音乐节奏欢快,每一句都以长音结尾,让幼儿比较容易地区分乐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茶香飘逸的时期,苏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晓。前两天还组织了幼儿到东山茶庄去亲自尝试了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为了能进一步深化这次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表达幼儿的内心体验,我选择了这个教材,让幼儿将生活化的动作向着细腻化的表达。

  说目标

  《纲要》明确地强调,丰富幼儿的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我班有部分幼儿信心不足不愿意表演给别人看,特别是韵律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趋向模仿教师的示范,创新意识不强。所以结合《纲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启发幼儿创编不同节奏、方位及幅度的采茶动作,根据图谱组成一只完整的舞蹈。

  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采茶的活动录象资料

  采茶课件一个

  茶园情景布置

  摄象机一个

  活动过程:本节课的主要步骤分为四个。

  1、看采茶活动的录象资料,讲述自己是怎么采茶的,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

  2、听音乐,了解音乐的性质。

  3、看图谱创编动作。

  4、拍摄录象自由表演。

  观看录象,讲述生活经验,重点学习采茶动作。

  1.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电视里是谁呀?在干什么?那你们都是怎么采茶的?请你用动作试一试。

  (这个录象资料是小朋友在采茶时拍摄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影象后会非常高兴,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儿会说“我是两只手同时采摘的”有的说“我是左右手交替采的,一根一根放……艺术允许幼儿自由参与,自由发挥,容许参与者将自身内在信息与外在信息广泛交流,这种开放性特点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而广泛的天地。

  2.学习采茶动作,将动作细腻化,体现教师的引导功能。教师除了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之外,传播性内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将镜头定格在采茶姑娘的手部动作上,让幼儿观察她们是那两个手指动的,向什么方向动的,怎么动的?可以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的方法来学习基本动作。特别致意”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接受力强的还可以提示他们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协调性差的就将手关节动起来就行了。

  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性质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名字就叫《采茶》想听吗?让幼儿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完整的感知。

  3.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根据幼儿的回答总结:听了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园里非常热闹,有的托起茶篓,幼儿忙着采茶,有的寻找茶叶忙碌得很。通过提问总结将抽象的音乐,情景化、具体化,有利于幼儿有内容有动作可表达,而不是空洞的,将音乐于生活经验相结合,儿发展规律中的”建构性“原则。

  仔细听曲子的节拍,并用基本动作打拍,

  在幼儿创编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采茶的动作打拍,将基本动作的训练渗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节奏、速度与音乐相吻合,根据把握的程度来限制练习的遍数。

  4、区分乐句,了解节奏谱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我把抽象的音乐、节奏用具体的画面来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难度,又有利于表述,提问:

  |1、听一听,看一看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说有四句。

  2、根据节奏谱打拍(让幼儿在复习动作的过程中熟悉图谱的作用、变化)

  3、谁来说说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冒一个芽?有的地方会冒两个芽?(根据音乐幼儿会说快慢不同)总结:原来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样的。

  出示图谱,创编舞蹈动作,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提问:

  1今天我们要编个采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么动作表示,(让幼儿根据冒芽数量的变化,结合音乐来感受到乐曲旋律的变化,引导到动作、情绪上的不同。请小朋友自己根据音乐动一动,并且个别幼儿示范,体现幼幼互动的原则。最后总结,节奏快的地方采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范围要小些,否则来不及。

  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采摘画面,认识图标,创编有序的动作。

  1、请你们看看学一学这些阿姨是怎么擦小哈的,为什么这样采,通过画面的不同,激发幼儿在不同方位创编动作。有的会说在采矮一些的茶树时要蹲一些的弯着腰,在高好的地方还要踮着脚,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来,幼儿长的少需要挑开数值找一找,有的还戴了草帽,幼儿在卷衣袖……根据幼儿说的'形象出示图标,让幼儿了解图标的含义,将幼儿的认识转换成长时间的保留没,广泛了创编的素材,缩小了动作同化趋向模仿的可能性。

  2、幼儿知道舞蹈的创编步骤,一师幼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

  幼儿自由选择图标并表演,用摄象机拍摄。能力弱的可以编一二句,然后几个人组合,幼幼互动体现合作的快乐。

  请部分幼儿讲解自己是怎么排列图标的,并表演,带领大家一起跳。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肯定和接纳他们的独特审美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快乐。)

  播放录象将幼儿的情绪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时不愿意表现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优美的表演以后,增强了信心,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节奏上的把握,同伴间太挤等。

  为了让活动的激情继续,在教学手段上就要带给幼儿一种新鲜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后提供一个场景、道具等让幼儿在情景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了孩子的表演欲望,而且通过场景有机的布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4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这首歌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经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过,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含四个乐句,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第二部分,前8小节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

  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音乐风格的特点以及方言对形成歌曲风格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播放江南风景

  与生交流:“同学们知道这是哪的风景吗?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这就是我国江南一带的风景。从这段录象上我们可以看到,江南的水特别多,因此,江南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被称为“水乡”,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

  2、师生问好交流

  二、欣赏《采茶舞曲》

  1、导入:

  ①聆听越剧

  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江南水乡的.风景,你觉得那里的风景怎么样啊?(美)江南水乡不仅风景美,那里的音乐也非常地美。那今天啊,田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

  了一段江南地区的戏曲,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播放〈十八相送〉)

  ②简介越剧师:“你知道我们刚才所听到的这段戏曲是什么剧种啊?对,我们所听到的那段戏曲是流行于我国江南地区的—越剧。那你觉得这段越剧给你的感受怎样的?(生自由说)

  越剧给我们的感觉的确是柔美、流畅、婉转动听的。

  ③聆听分辨

  师:“好多地方的民歌都采用了戏曲的音调,下面我就要考考同学们,请听下面两首歌曲,你能分辨出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吗?

  a讨论

  师:“你觉得是哪一首歌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采茶舞曲)同学们都觉得是吗?恩,同学们的分辨能力很强啊!那你为什么觉得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呢?(引导学生分析出《采茶舞曲》给我们的感觉和越剧一样,都是那么的柔美、流畅、婉转动听的,所以是《采茶舞曲》采用了越剧的音调。)

  b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具有越剧风格的〈采茶舞曲〉。

  2、二次聆听

  ①感受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情景画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从歌曲中你仿佛都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②说说看到的画面,并学做采茶动作,了解简单的茶文化以及歌曲表现的内容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很多同学都看到了茶农采茶的劳动场景。那同学们,你能模仿一下茶农采茶的动作吗?谁能来做一下?我们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时,要把动作美观一些,夸张一些,请同学们来看田老师来做一下(师做:手心朝上,大拇指和中指采,翻一下手腕表示把采下的茶放到竹筐里)你能跟我一起做吗?(师带着生做上下左右采),同学们的采的可真认真啊!快把你采的茶叶放下吧。刚才我们一起模仿了茶农采茶的动作,茶农采下茶,经过加工、制作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喝的茶了。说到茶,我国可是茶的故乡。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技能目标: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

  3、情感目标: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难点:

  1、茶道表演。

  2、方言的念唱。

  教具:

  1、教室的布置(茶座式)。

  2、茶具。

  3、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

  A、上课前,我先考考大家,请大家分析一下所播放的电影片段的片名是什么?片中人物在做什么?

  (播放电影《刘三姐》姑娘们茶山采茶对歌片段)

  B、很好,“茶山”、“采茶”、“茶歌”都离不了一个“茶”字,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

  (切入标题)

  A、《刘三姐》

  采茶、对歌

  了解各地名茶及相关茶文化

  第一环节――道茶

  (5分钟)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在外国人眼里,China与Tea(茶)是同义的。说到中国人与茶的渊源,我们不得不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几千年前“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尝百草”,无意品出了茶的妙趣。从此,中国人与喝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A、下面咱们来瞧瞧咱北京人爱喝的是什么茶?

  (播放《门前情思大碗茶》)

  师简介北京大碗茶及风土人情,并引出下面的问题。

  B、我国各地又有哪些名茶呢?

  老师总结并将代表性的名茶列举,如安溪的铁观音、武夷山的大红袍、黄山毛尖等并顺带解说“大红袍”的来历与特点。

  A、大碗茶

  学生对风土人情的描述

  B、学生列举

  第二环节――品茶

  (10分钟)

  A、看来大家平日里还积累了不少的有关茶的知识,不知道你们看过茶道表演吗?

  B、谁能说一说茶道表演一般有几道工序?并有哪些要求?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乌龙茶――黄金桂,也是我们福州的特产之一,待会,就请我们班的茶道小专家为大家表演好不好!

  老师介绍茶具及乌龙茶冲泡步骤:

  一、备器候用二、倾茶三、浇水洁具

  四、投茶五、洗茶六、冲泡

  七、斟茶八、品茶九、斟二杯茶。

  乌龙茶的冲、泡、饮很讲究技巧。又称“工夫茶”

  A、有

  B、二十二道工序;

  动作较优雅、高贵

  学生进行茶道表演

  献茶给后排老师品尝

  感受茶艺表演的`魅力

  第三环节――咏茶

  (30分种)

  品味了这么酣醇的茶水,我们是不是该饮“茶”思源,感受一下采茶的乐趣呢?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提出问题

  A、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该是一幅怎么的图景?(概况性的解说)

  B、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劳动者最直接的一种表露方式就是唱山歌。采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我们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

  C、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茶歌具有地域性,这首《采茶舞曲》是如何体现的?

  D、是用哪一带方言演唱?与我国何种戏曲种类唱腔相似?

  E、歌词内容分几部分?分别为什么?

  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的,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们福建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也可谓是茶乡了。我们知道了方言对歌曲风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用福建的方言来替代它,这首茶歌的风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F、歌曲风格是否因着方言演唱而改变呢?

  好,那我们还是用原汁原味的江浙一带的方言来演唱本曲。

  A、西湖景美、人秀、茶香、

  B、旋律性强、

  赞美生活。

  C、用方言演唱,戏曲唱腔,音调富于浓郁江南特点。

  D、江浙一带方言。

  E、歌曲内容分两部分,前四句歌词旨赞美江南秀美,茶乡新气象。后六句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

  学生试用福州、闽南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半部分。

  F、是

  导出民歌的起源及茶歌的内容。

  引出各地民歌所具有的地域性及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

  提高演唱兴趣,巩固前面所提知识点。

  小结

  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是“国饮”。今天,我们通过道茶、品茶、咏茶,这个三个步骤,不仅了解了丰富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我们的标题所说“茶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甜美香浓。

  下课仪式:

  后记

  歌曲《采茶舞曲》若单纯作为歌曲教唱,会略单调,我因加入了茶文化知识介绍,茶道表演,及采茶歌录像片段,并科学进行引导,使整堂课内容变得丰满起来了,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真正让学生体味到课改教学给学习带来乐趣。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从中体味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及茶歌与劳动的密切关系。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6

  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2、了解《采茶舞曲》与越剧及浙江的民歌之间的关系。

  3、结合介绍“采茶舞”,通过律动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完全融入歌曲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春。这首歌原为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后来,根据这首歌又创作了歌舞曲《采茶舞曲》,因而得以广泛传唱。

  《采茶舞曲》揉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歌曲的前四句歌词(第1—16小节),旨在赞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这一部分的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歌曲后面的六句歌词(第17—36小节)先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而后则表现采茶姑娘的心情。因此,从音乐上看,先用跳动活泼、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它的句幅较小,而动作感很强。随后,将句幅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的兴奋、幸福心情。

  教学过程: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杭州,并分析图片建筑的特点,引出主题——水乡。

  2、用几幅茶山采茶图引出《采茶舞曲》

  3、聆听《采茶舞曲》,听歌曲演唱了解歌词大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及方言特点。

  4、通过刚才对采茶图的欣赏,再次欣赏《采茶舞曲》并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歌曲的旋律颇为婉转细腻。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学唱《采茶舞曲》。在演唱的准确性及流畅性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在学唱初期可适当地放慢一些速度?

  7、分组讨论:学生讨论“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要求,应该怎样安排它的力度层次呢?”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演唱并选择一两种大家满意的处理意见。

  8、歌曲处理:为把握歌曲的风格,要注意旋律中连音与顿音的细致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解决这类技能问题时切勿陷入纯技能的专业训练之中。相反,要在表现音乐情感、刻画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例如:比较“春天呀满山新茶吐芬芳”一句,有无顿音?其情感表现与艺术效果有何不同?比较后,引导学生在追求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及美的艺术效果的基础上去唱好连音与顿音?

  用方言演唱,对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来说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尽量模仿录音去唱。当然,对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不必勉强。

【《少先队员采茶歌》教案】相关文章:

《采菱》教案06-27

《采山》教案02-02

《诗经·采薇》教案01-04

采果子中班教案09-30

诗经·采薇教案02-27

《采山》教案 7篇02-04

《采菱》教案7篇03-17

《采松果》教案(精选12篇)04-30

《采山》教案(精选5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