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2-10-17 12:54:44 教案 投诉 投稿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桥教案模板集合10篇

桥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们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自觉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去。

  二、教学准备:

  1、上网寻找发生在动物界的感人故事。

  2、制作一个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这篇课文,我们被小小的蚂蚁深深地打动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蚂蚁身上看到了什么? 2师生接说:为了伙伴们的生存,外层蚂蚁至死也( ) ,肝胆俱裂也( ) 谱写了一曲( )。

  3、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生命桥”。

  4、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叫生命桥?把什么比作了生命桥?课题为什么家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所提问题自读课文。

  2、交流,“生命桥”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出示悬崖。)

  3、望着眼前又高又陡的悬崖,同学们此时你是怎么想的?羚羊们有没有束手就擒?(没有)它们是怎样做的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体会动物间的真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读这一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何问题提出来吗? (几分钟内,羚羊们为什么分成了两类?为什么老羚羊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走了出来,而其它羚羊不走出来呢?老羚羊会说些什么呢?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为什么比年轻羚羊低呢)

  (2)讨论交流。

  (3)短短的几分钟,羚羊们已经想好了逃生的决策,体现了它们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精神。多么另人感动的一幕,让我们一起带着敬佩之情来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老羚羊和小羚羊配合得很默契/

  (2)交流。 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理解“蹬”“笔直”。

桥教案 篇2

  一、Teachingaimsanddemands:

  1)canusesimpleEnglishgreetothers

  2)cansay“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

  3)CanreadthenewwordsaboutletterAa

  4)canspeakoutthesentencesofpart7

  二、Importantanddifficultpoints:

  Whatsthis?ItstheletterAa.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Hello!Hi!Slide

  三、TeachingSteps:

  Step1Greetings:Goodmorning/afternoon!Boysandgirlshowareyoutoday?……

  AskonestudenttostandupandsayHellotohimorher.andencouragehimorhertoanswer“hello!”

  Thenasksomeotherstudentstopracticethissentence.

  Step2:Calltheirnamesandsayhellotothem.HelloMingMingHello,DanDan.HelloFangFang

  Step3:PresentationShowthestudentssomepicturesaboutmorningandask,

  whatsthepicturesay?----Morning,Yes,itsmorningteachthenewword.

  Thenshowanotherpictureandthenteachthewordafternoonandthesamewaytothewordevening.

  Step4:Afterlearningtheshortsentences,wewilllearnanEnglishsong,teachthesongandpracticeingroupsorinpairs

  Step5:showamodelslide(thisisaslide,whatdoesitlike?Yes,itlikestheletterAa).

  WritetheletterAaontheblackboardandteachtheletterAaAistheslide,SlideontheAa.

  Step6teachthewordsabouttheletterAa:apeacealienthenpracticesometimes.

  Step7TeachthemhowtowriteletterAa

  Step8:Dosomeexercises

  1)Dotheexercisesonpage4ofthestudentsbook2)matchthem

  3)GoodmorningHello!Goodnight.Goodafternoon.Goodevening.

  Goodmorning.Hello!Goodnight.Goodafternoon!Goodevening.

桥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指名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大家大开眼界。

  (二)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

  3.四人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字的读音。

  (三)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大致结构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潜水桥、塑料桥)

  3.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潜水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齐来读一读)

  4.课文的哪些段写的是塑料桥?谁愿意来读一读。(请举手的同学一齐来读一读)

  5.再读全文:我们知道了潜水桥和塑料桥这两种神奇的桥,现在我们再来把全文读一遍。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你喜欢哪一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一读描写潜水桥的第14自然段。

  (2)思考:潜水桥有什么特点?(四人小组讨论)

  (3)兰兰在潜水桥里都看到了什么?(图文结合回答)

  2.学习课文第六至九自然段。

  (1)朗读第六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第六至九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了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呢?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一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轻巧、带着方便)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是科技的力量)

  (三)实践活动

  老师这里有一道难题,需要我们也来设计一座未来的.桥: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作客。小熊家住在河对面,河面上没有任何可以帮助过桥的东西,河边也没有船能载小猴子过河。请你帮助小猴设计一座桥让他顺利过河。

  要求:1设计好造桥用的材料;2设计好桥的式样;3向小组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桥。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复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识记、书写新的生字。

  1.读出生字词

  兰兰桥梁工程师一条波浪架在特别玻璃砖各种各样

  驶过来划过去采野花往前走打开很薄轻巧又平又稳

  2.指导书写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合作设计和建造一座桥,同时需要考虑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 状、结构等因素。

  2、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3、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

  难点:能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一座美观坚固的桥。 教学准备

  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胶水、双面胶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报纸)

  它薄不薄?(薄)

  你们可不要小看这张小小的报纸,今天我们就要利用它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比赛造一座桥呢!

  二、讲解设计要考虑问题

  1、明确任务

  师:各位桥梁设计师们,为了赢得比赛,我们先来认真地看看比赛规则: ①每组所用的材料为一张报纸。(当然,我们可以使用剪刀、尺子、双面胶等工 具。)

  ②所建的桥长为30厘米,宽为10厘米。不需要桥墩。(注意我们所造的桥长度 和宽度是有要求的,待会儿老师把你们的桥架在这两叠书上,然后在桥的`各个部 分放钩码来测定它的稳定性。)

  ③比赛将评出美观奖、省料奖和最佳作品奖。(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材料只有一张 报纸,这个省料奖看的就是哪组所用的透明胶或双面胶最少。最佳作品奖就是集 各个优点于一身。)

  2、交流怎样加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师:我们知道,一张纸不做任何改变,它的抗弯曲能力是很差的。谁能利用我们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说说,怎样改变这张纸的形状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如:把纸折成瓦楞形;可以把纸卷成粗细不同的圆管;把纸弯成拱形的。) 师:老师看出来了,大家都是想通过增加它的厚度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3、交流选择什么形状结构的桥

  (1)师:我们说,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那各式各样的桥会带给我们无限的灵感。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桥。(出示:直板桥、拱桥、钢索桥)

  (2)小组讨论

  师:现在,请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想选择什么形状结构的桥?为什么?注意要考虑到我们的材料只有一张报纸。

  (3)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选择什么形状结构的桥?为什么?

  三、画设计简图

  师:现在来画画你们的设计图,在作业本的19页,这里还要求我们写说明,这个说明写的就是你们小组是如何增强桥的稳定性?如你们使用了什么形状结构的桥,你们怎样改变纸的形状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

  四、动手制作

  1、师:你们的设计图都画好了吗?老师给你们1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你们的作品,并给你们的桥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时间一到,请各个小组将你们的作品放到讲台进行参展。老师把比赛规则也打在屏幕上了。现在请各个小组派代表上来领取报纸。

  2、学生分组合作做桥,教师巡回指导。

  五、全班汇报交流

  1、逐一测试承重能力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小组的作品,你们给这座桥取了什么名字?我们一起来测

  测它的稳定性。(放钩码)

  2、师:刚刚哪个小组设计的桥最稳?你们派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做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的?

  3、师:请我们一起来评一评,获得美观奖的小组为哪一组?

  老师看看,哪个小组所用的材料最省?

  六、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当了一回桥梁设计师。这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感 想吗?

  (设计和建造一座桥并不是那么容易,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材料的特、 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虽然这节课我们造的桥还不是很牢固。但是老师看到了大家的积极思考和团 结合作,这是我们科学课上难能可贵的。说不定,将来在我们班就会出现一位桥 梁专家呢!

桥教案 篇5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桥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学生是怎样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自主学习、理解语言文字,并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教学的基本目的。

  [教材分析]

  《皮巧根桥》是语文S版第七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了皮巧根在爷爷的帮助下,砍倒一棵大柳树,在一条小河上架起一座木桥,为过河的人们提供了便利,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的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麻桥为“皮巧根桥”。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引导点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启发。同学们见过什么桥?(生答:见过木制的小桥、坚固的石桥、混凝土桥、 桥、立交桥……)

  2、今天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与桥有关的,课题是《皮巧根桥》。(板书课题)这是一座什么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桥,在此基础上再引出课题,巧设悬念这是一座什么桥,为什么叫“皮巧根桥”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因为文字浅显而忽略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和对课文的初读而直奔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些学生的课文能读得比较熟练,但读得不正确。因此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初读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的第一步。)

  三、根据“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进一步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进一步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根据课后的“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去阅读,去交流解决,深刻地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同学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

  2、学生汇报。(1)皮巧根是怎样架桥的?(2)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阅读提示”提出的问题正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略读课文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突破重点和难点。因此,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四、自读课文,深入感悟

  1、围绕“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是怎样架桥的?在书上画一画。

  (2)、后来有了新桥,人们为什么还是喜欢叫“皮巧根桥”?

  2、和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3、集体交流。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生答:因为上学路远,跳过急水河比较近,可是要跳过急水河还有人掉进河里,发生危险,在河上架桥会很方便。)

  ①指名读一读课文第1至第8自然段。

  ②读了这些自然段的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答:课文中写第一个孩子想做救火英雄,第二个孩子想做打鱼英雄,第三个孩子想第一个飞到月球上去,他们都有好的想法,但都是空想,有些不切实际。)

  (2)、皮巧根是怎么做的?你画了些什么句子。

  ①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来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教师随机出示:

  A、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然后就动手砍柳树。

  B、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C、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D、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②教师根据学生读出的句子,概括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树架在河岸上——砍树枝——加栏杆。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在造桥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为什么后来有了新桥,人们还是寻样喜欢叫“皮巧根桥?”

  ①学生读14—15自然段

  ②指名汇报(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让学生带着问题,抓住重点句子去阅读思考,去合作讨论,去交流解决,去领悟表达,这样做。既是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需要,又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到阅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一、总结全文,鼓励练笔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生答:我感受到了皮巧根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他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了一座安全方便的桥,受到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他真了不起,我应该向他学习。)

  2、在生活中,像这样有爱心的人还有很多,你能以“爱心”为题,通过一两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良好品质——爱心吗?

  (学完了课文,总结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既丰富了文本解读的内涵,又激起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由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练笔写一写身边的好人好事,既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文章结构简单,语言朴实,字里行问蕴含着真诚的“爱心”,教师没有作讲解分析,只是作点拨引导,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理解感悟,受到教育和启发: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明确: “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研读与赏析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

  五、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行比较、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设计如下:比较篇目说明对象着眼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桥之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总—分—总举例子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七、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销魂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桥之美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桥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学谓语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结合起来

  2、通过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结构特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西湖春月之美,品味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以及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西湖图片

  俗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我国优美的名胜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来赞美它宋朝苏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中曾以古代美人西施比拟西湖:“水光潋滟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今天,我们学习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写的《西湖游记二则》中的《晚游六桥待月记》,看看作者是怎样独具慧眼,描绘西湖胜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2)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 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自学质疑:

  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勒:抑制相次:一个接一个恋:迷住去:离开歌吹:唱歌奏乐粉汗:年轻妇女的汗艳冶:美丽,妖艳设色:用颜色描画夕春:夕阳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受用:享用

  四、互动探究和交流展示翻译课文

  1、学生翻译,师生共同纠正

  五、互动探究、精讲点拨: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l)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

  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

  ③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

  ④按逻辑,本文应该在描写“西湖最盛”“为春”之后,应接着描写“西湖最盛”“为月”,但作者却先写了什么?

  ⑤本文有什么写作特色?

  六、课堂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知本文所描绘的由白堤断桥至苏堤六桥一带着日盛景,并显示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七、课外作业:课后认真观察校园的秋景,依照本文的方式,写一篇《校园秋景图》。

桥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 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 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资料。

  2、组织学生收看电影《飞夺卢定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3、齐读课文

  三、 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 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五、 学写生字。重点指导:滚

  六、 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 认读生字。

  2、 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 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 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 指导朗读第二节

  4、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作业1、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桥教案 篇10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

  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

  教具准备:

  1张幻灯片 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

  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名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

  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

  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

  2.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

  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

  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第二自然段。

  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指导第二自然段的背诵,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还会有哪些形状的狮子。

  3.把想象出的.狮子的形状用通顺的语言写出来。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指导学生识记重点生字。

  2.指导学生用“大概、甚至”造句。

  3.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推荐作业;

  预习第三课。

  教后记:

  1、导课时,让学生说说有关卢沟桥和七七事变的情况,谭硕同学讲得很多,由此可看出学生提前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好处,今后要多鼓励学生课前拓展预习。

  2、在学习赵州桥时,学生已经初步的研究认识了卢沟桥,这次学习重点抓住第二段。教学这一段时,我紧抓住形状“各不相同”一词,图文对照,让学生展开想象。首先让学生想像课文中描写的狮子的五种形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

【桥教案】相关文章:

《桥》教案04-04

《桥》的教案02-26

《奇妙的桥》教案04-08

关于桥的教案04-18

家乡的桥的教案01-06

桥教案模板08-24

桥的优秀教案08-26

《桥》优秀教案12-30

桥教案范文01-15

有关桥教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