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

时间:2022-04-21 09:19:12 教案 投诉 投稿

项脊轩志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脊轩志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项脊轩志教案(通用7篇)

  项脊轩志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

  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项脊轩志教案 篇2

  目标:

  1、 积累文言字词

  2、 体味作者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作者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重点:

  体味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两课时

  一、介绍归有光:幼年丧母,仁途坎坷。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江苏昆山人。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嘉靖十九年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他的散文的特点是:

  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

  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

  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先批事略》、《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二、解题

  1、 “志”着重于记人,“记”着重于记事。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存疑)

  2、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命名的几种解释。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三、感知全文。

  1、 听读全文,注音,纠音,标出疑难点。

  项脊(jǐ) 尘泥渗漉(shènlù)

  修葺(qì) 垣墙周庭(yuán)

  旧时栏楯(shǔn) 偃(yǎn)仰啸歌

  冥然兀(wù)坐万籁(lài)无声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 逾(yú)庖而宴

  家有老妪(yù) 先大母婢也(bì)

  先妣(bǐ)呱呱而泣(gū)

  以手阖(hé)门 象笏(hù)

  令人长号(háo)不自禁(jīn) 余扃牖而居(jiōng yǒu)

  2、 本文着重于记事还是怀人?写了有关项脊轩的什么事、什么人?为什么写?怎么写?

  主要篇幅是怀人。写了已逝世的母亲、祖母、妻子。为什么写这些人物?

  一间书房与上述人有什么联系?文章是怎样把书房与这些人建立联系的?

  四、学习第一段。

  1、某生读第一段。其余同学疏解字词意义。

  2、对于字词的理解,学生质疑。教师补充。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室仅方丈

  又北向(倒装句)

  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

  垣墙周庭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珊珊可爱

  3、 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A、项脊轩的修葺经过。B、项脊轩环境幽雅。C、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D、项脊轩之喜。

  怎样的概括更能表达作者原意?

  综合:项脊轩经过修葺幽雅怡人。

  4、 为什么写这个?由文字表层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物到“我”。物皆着“我”色。要看到物内之“我”。

  物:项脊轩经过修葺幽雅怡人。

  我: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

  五、接下来,读下面的文段,梳解字词。(略)

  初步感知:作者写了什么事或物?表现了一个什么“我”?

  人(事、物):分家、母、大母、妻

  我:感怀(悲)

  怎样由书房之景转入写人?写这些人物由一个什么字来统领?为什么这些人物给作者一种“悲”感?

  六、作者是笔下的人物是怎样的?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的?请读出你认为能写出人物形象、或饱含作者情感的句子。学生自主思考,然后与旁边的同学交换意见,再派代表发言。

  项脊轩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明了作者身世对本文感情基调的影响;

  2、疏通字词,正音并学习重点字词意义。

  重点难点

  1、常用文言词语意义,用法

  2、对思想感情的理解。

  课型:新授。

  教法:朗读,讲解,提问,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

  二、作者介绍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曾在嘉定(现上海嘉定)讲学二十余年,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唐宋散文以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清代散文的主流则是桐城派。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将归有光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由此可见归有光文学地位之高。

  归有光是明代主要文学流派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文,推崇文从字顺的语言风格,针对复古派对前代散文的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唐宋派主要成就在散文方面,以归有光散文成就最高。

  归有光自幼苦读,9岁能文,可惜仕途不顺,35岁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8次!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活到老学到老),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悲哀可想而知)。归有光屡试不第的悲惨遭遇使得他在回忆书斋,回忆对自己期望值极高的亲人时,自然而然的带有一种悲凉的感情,这也是这篇文章“悲”的感情基调的来源,读文时须注意体会。

  三、正音,正义,解题

  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㈡题目解释: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㈢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及朗读节奏。要读出“悲”的感情,(设想我复读8年未中,然后回忆我的高中母校……)

  项脊轩志教案 篇4

  教学要求和目标

  一、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 体会课文以清淡朴素之笔抒发真挚情感的特色。

  三、 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竞、此、殆”等九个实词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四、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对故居亲人的眷恋

  二:把握课文“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自读法 读写结合法

  教具

  投影、投影胶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播放《妈妈再爱我一次》画面)

  文贵情真,真挚的情感,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过铁路时艰难的攀援,是晚自修过后妈妈递过来的那一杯热牛奶,是遇到困难时爸爸那热情的鼓励,是遇到委屈时爸爸妈妈理解的那份心情,今天,我们来学习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小品《项脊轩志》,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记叙日常琐事,抒发对亲人的真挚情感的。

  二、 解题:

  板书课题

  项脊轩志(居中)

  归有光 (居左)明代散文家(居左)

  请同学们看课文注释①,明确:1、作者有关知识 2、课题有关知识

  明确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代著名散文家,善于记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真挚生活感受,著有《震川文集》

  明确课题:“项脊轩“,书斋名,双重含义,一言其小,二是纪念远祖归道隆(曾在项脊轩居住过)。志——古代一种文体

  三、 整体感知(出示教学目标一、三)

  1、 结合注释,速读课文,完成p108,练习的1、2、3题

  明确: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体现这种情感的关键句子是哪一句?(投影)

  2、 正音正字(投影)

  栏楯(shǔn) 修葺(qì) 栖息(qī)扃牖(jiōng)

  先妣(bǐ) 老妪(yù) 阖门(hé) 象笏(hù)

  渗漉(shòn)冥然(míng) 异爨(cuàn)长号(háo)

  偃仰啸歌(yǎn xiào) 万籁有声(lài)

  呱呱而泣(gū) 婢女(bì)

  教师指导学生集体朗读生字词,并一一在课文中标出。

  3、 明确贯穿全文的感情:亦“喜”亦“悲”。体现这种情感的关键句子是哪一句: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板书)

  四、 研习课文重点段落,明确重点字词,体会“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情。

  1、 提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 项脊轩原貌如何?②作者在项脊轩中感受到哪些喜悦?

  明确问题①:

  项脊轩,原为小阁子,可概括为小、旧、漏、暗。对这样的书斋,作者倾注了眷恋之情。经维修改造,不漏、不暗,成了作者读书休息的好地方。

  明确以下字词:(投影)

  方丈 —— 一丈见方

  当 —— 挡

  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

  洞 —— 明亮(洞若观火)

  胜 —— 美

  顾视——回头看

  明确问题②:

  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板书),感受到的是环境美(板书)。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记》。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所记叙的读书画面,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哪个词语体现了这种静:“万籁有声”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声响”,与“万籁俱寂”相比,这是以动写静,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诗词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手法: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明确:(投影)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房间静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房间里静极了,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滴滴地走着”

  作者在这里以动写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白天小鸟啄食、静,夜晚、“明月”“半墙”烘托。“桂树”“班驳”描绘,表现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

  五、 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幽静的环境,快乐的读书生活,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这种可喜与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 作业:

  背诵课文1、2节

  第二课时

  明确:

  忆分家

  (投影) 多可悲 忆母亲

  忆祖母

  忆妻子

  1、 研习可悲之事之一

  投影:

  庭中通南北为一 —— 院中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墙往往而是——墙到处都是

  东犬西吠——东西犬吠

  凡再变矣——共变了三次

  而母立于兹——这里

  明确:作者抓住哪几个富有特征的细节,写了旧式大家庭的四分五裂?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分家、加院墙、开小门、给大家庭带来混乱,带来衰落,这是一悲。

  2、 可悲之事二

  明确以下字词:(投影)

  乳二世——名词用作动词

  室西连于中闺——室在西边与内室相连

  吾从板门外相为应答——相互一一应答

  思考:哪句话最感人?

  明确:“儿寒乎,欲食乎?” 作者幼年丧母,儿时往事已经记不清楚,借老奶妈之口,回忆母亲,真切感人。六个字,催人泪下,慈母口中语,句句见真情。指导学生认真体会和借鉴。

  3、 可悲之事三

  明确以下字词(投影):

  大母过余——到来

  何竟日默默在此——整日

  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

  明确:作者回忆祖母,仍以细节为主,写了三个动人的场面,先是一句话,既风趣,又爱怜,更隐含着夸奖;次写关门而去,喃喃自语,有忧虑,但更含希望,对孙子功名充满信心,自语没当孙子面讲,更见期望殷切,情真意切;接着写祖母持“象笏至”进一步显示了对小辈的期望和鼓励,平平常常的场面,平平常常的话语,平平常常的动作,就把祖母对孙子的疼爱、关心、期望和信心写得淋漓尽致。

  4、 可悲之事四

  齐读4、5、6节

  明确以下字词:

  扃牖——关闭窗户

  凡——共

  来归——出嫁

  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省亲

  明确:本部分主要是回忆妻子,同样是抓富于特征的日常生活琐事来写,写感情,可明写,也可暗写,如“珊珊可爱”“令人长号不自禁”,是明写,暗写如“某所,而母立于兹”,“亭亭如盖矣”,暗写耐人寻味,含而不露。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小结课文:

  本文通过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切怀恋,作者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表真感情,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日常习作训练中,我们要注意学习作者驾驭写作材料的技巧,写小事,写真事,抒真情,表真意。

  作业:

  完成作文题:

  一言一语总关情 ——谈《项脊轩志》的选材

  点点滴滴总关情 ——谈《项脊轩志》的感情线索

  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

  归有光 读书乐

  明代散文家 多可喜

  记日常琐事 环境美

  抒真挚情感

  忆分家

  多可悲 忆母亲

  忆祖母

  忆妻子

  项脊轩志教案 篇5

  【预习指导】

  独立研读文本《项脊轩志》。依据导学案要求,做好标记和勾画。

  【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落实重点文言词语及特殊文言句式。

  2、探究并学习本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围绕在身边的至爱亲情,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重点难点】

  1、探究本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的写作技巧。

  2、针对性的提升细节描写的阅读及写作能力。

  【情景导学】

  《项脊轩志》借项脊轩的兴废将记人、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文章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淡,悱恻动人。读之,如品佳酩,余香久在,回味无穷。

  一、作者及相关知识

  1、《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这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善于拮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2、作者:

  归有光,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他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之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代表作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归有光生平坎坷,历经幼年丧母、科场八次落第、青年丧妻、家道衰落和叔伯不睦的挫折,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不事雕琢取自天然的散文风格的形成,不妨碍他被人们称为“今之欧阳修”,成为明代伟大的散文家。

  二、朗读疏通课文,归纳知识点

  1、第1段

  2、第2段

  3、第3--4--5段

  三、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脉络。

  探究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艺术手法。

  2.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重点难点】

  1、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注意以传记的方式说理、用类比说理、用鲜明对比说理的特点。

  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义。

  【情景导学】

  结合现实,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交流探讨。

  【学习活动】

  一、深入学习理解《项脊轩志》

  1、本文围绕项脊轩写了几位亲人、哪些事件?

  2、作者是怎样写几位亲人的?在选材和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3、这几件事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4、总结:本文的思想内涵。

  一间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老屋却见证了作者家境的变迁,也记录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托了作者的绵绵哀思,读之令人心酸掉泪。联想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可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爱家庭、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我们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珍惜亲情,从感恩开始,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

  项脊轩志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体悟作者的感情;

  2、会借日常琐事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

  体悟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借日常琐事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延伸

  一、自主

  ㈠、回顾检测

  1、译。翻译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注意重点字的翻译)

  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说。回顾上节学过的内容,说出这篇文章都写到了哪些人和事。

  a、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情况以及作者在这里生活、读书的情趣;

  b、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

  c、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

  d、回忆妻子及婚后生活。

  ㈡、激情导入

  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今天就来细细品读这些事背后的浓

  浓深情。

  ㈢、自学感悟(解情)

  1、出示学习目标

  2、诵读思考。

  ①围绕这些人和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文中原话作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②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二、合作探究(品情)

  1、品读第一段,体会其“喜”。

  ①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表现“喜”的句子,并读出来。

  ②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鼓励多名学生有感情的诵读。

  ③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2、品读第三段,体会其“悲”。

  ①问题出示:本段的悲情有何变化?

  ②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三、巩固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悟情)

  从写作技法上思考这两段文字为什么会如此感人?

  2、写一写 (抒情)

  请同学们把自己生活中能够表达亲情的小事写下来。

  要求:五分钟时间,写80字左右,写完之后,小组内交流,推出最好的,与全班同学分享。

  3、回顾本节内容,以一首小诗《亲情之歌》作结

  亲情 是一支古老的藤,

  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 和对往事的缠绵。

  遒劲的枝蔓里,

  写满了思念、宽容和等待,

  凝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亲情 是一片深情的海,

  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

  和夏日里瑰丽的诗篇。

  博大的胸怀里,

  贮藏着憧憬、思念和眷恋,

  充满着欢乐、希冀和关怀。

  亲情 是一条金丝带,

  让心相拥,让爱汇集。

  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

  千年万年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

  4、作业布置

  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

  项脊轩志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⒈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和“唐宋派”

  ⒉介绍“项脊轩”

  “项脊轩”是作者的书斋名,“项脊”是作者九世祖道隆所居之所,作者把自己的书斋题为“项脊轩”既含有怀宗追远之意,又有表示书斋狭小之意。

  ⒊介绍文体“志”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质疑解难

  ⒉知识点归纳

  ⒊编写结构提纲

  明确:第一部分(1~4节):主体(18岁作)

  第二部分(5~6节):补记(35岁左右作)

  ⒋思考:贯穿本文的情感线索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承上启下

  四、具体分析

  ㈠析“可喜”

  ⒈作者写了哪些“可喜”之事?

  明确:变化之可喜(焕然一新)

  喜〈独处之可喜(悠然寂静)

  景色之可喜(姗姗可爱)

  ⒉作者是怎样描写项脊轩前后变化的?

  明确:

  狭小明亮

  破旧←-前―修葺-后-→幽雅

  阴暗安静

  ※本节既然是写“可喜”之事,为什么要写项脊轩的“旧”呢?

  明确:渲染衰败、阴冷的凄清氛围,为写“可喜”作反衬,说明作者对它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⒊这一节的景色描写极富诗情画意,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画面,并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渲染项脊轩的清幽境界?

  明确:①兰竹相映,月白风清,桂影斑驳,小鸟时鸣;

  ②表现了作者的幽静、恬适和鄙弃世俗、甘于清贫自守的情操;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特殊感情。

  ⒋齐读、小结

  紧扣题目,落笔即写项脊轩。作者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主客观互相融合,造成一种艺术的气氛与意境,但作者着意处并不在此,写“喜”是为了映带下文,更好的写“悲”。

  ㈡析“可悲”

  ⒈作者写了哪些“可悲”之事?主要运用什么写法?

  明确:诸父异爨

  母亲早逝

  悲〈祖母厚望〉细节(白描)

  妻逝无聊

  ⒉明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评归有光的文章:“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含而不露,以情动人,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感动读者,正是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特色。请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对哪些细节描写体会最深。

  明确:

  人物 细节描写 人物特点 作者感情

  诸父 东犬西吠…

  鸡栖与庭 兄弟隔膜

  天伦不再 家道败落

  无限感慨

  母亲 叩门扉曰 关怀爱抚 母爱难忘

  【“余泣”】

  祖母 阖门持笏 关怀怜

  爱期待 遗教难忘

  【“长号不自禁”】

  妻子 问古事∕学书 快乐真挚 恩爱难忘

  【“室坏不修”,“亭亭如盖”】

  ※穿插名家评价:

  “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林纾

  ⒊自由朗读,体会作者“欢愉惨恻”的情感。

  ⒋小结

  作者围绕项脊轩,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来追念母亲祖母妻子,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清梅曾亮评:“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五、归纳写作特色

  选取生活琐事,撷取典型细节,以小见大,表现人物风貌,寄托内心感情。

  六、全文归纳

  作者借平凡之景抒情,叙琐屑之事寄情,处处写轩,却处处意不在轩而在人,借轩写人,借轩抒情。明末清初黄宗羲《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评:“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项脊轩志教案(通用7篇)】相关文章:

龙脊梯田导游词7篇04-08

520日志05-31

六项精进优秀读后感(通用6篇)05-13

观《冯志远》有感03-28

中央八项规定全文07-27

托物言志的作文04-11

专心致志怎么造句12-13

六项技能培训总结04-15

安全教案防溺水教案(通用5篇)04-14

《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