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教案

时间:2022-09-07 09:05:15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错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错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错过》教案

《错过》教案1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走近作者: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师稍作补充。

  三、联系旧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1.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2.师生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速读课文,思考划分层次,交流明确:

  引论:1--2段

  本论:3--6段

  结论:7--15段

  4.提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内容)

  5.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

  6.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

  四、精要段落研读,品味其哲理:

  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提示:“错过”能否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

  (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学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14段的比喻句。

  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过错”;“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

  反复诵读找出的语句,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五、探究活动:

  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六、结合实际,体验人生:

  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学生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树立起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错过的品质,获取人生的体验。)

  七、梳理巩固: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错过》教案2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

  2.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3.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教学重难点

  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和语言的哲理性。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

  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感性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次教师加以理论上的指导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以此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有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1。)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要求:记住作者及作品。

  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2。)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2.了解本文的写作内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4.比较和其他文体的异同。

  三、合作学习

  1.找出不理解的语句,小组内交流。

  2.说说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同位交流。

  四、反馈交流

  (出示课件3。)

  1.给加点字注音。

  (见《新课标作业设计》“积累运用”部分。)

  2.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3.找出文章中富含哲理的语句。

  明确:(此题开放性强,只要学生能够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皆可。)

  教师可从以下几句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4.本文与我们学过的其他文章有什么不同?

  明确:(本文是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它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特点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

  (文章开头摆出“错过”现象,从中提出问题,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许多“错过”,怎样正确对待“错过”。在分析问题时,充满着辩证的色彩,对具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很有说服力。结尾总结全文,深化论述的中心。)

  五、梳理巩固

  学生交流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拓展训练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理解”部分。

  (如有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迁移延伸”部分。

《错过》教案3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解文章中心,启示人们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教学重点、难点1、思路清晰,结构严谨。2、语言鲜明、生动、含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谈在生活中自己错过的一些事以及自己是如何对待的,引入课文中作者的观点。作者简介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明确:全文共15段组成,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第三部分(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三、学习第一部分思考:提出问题部分,作者摆出哪些事实?明确: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四、学习第二部分思考: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明确: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小结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错过》教案4

  教学目标:

  1. 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2. 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名言欣赏 结合实际 导入新课

  1、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请结合字典谈谈“错过”和“过错”的含义。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2、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错过呢?相信作家刘心武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二、走近作者——刘心武

  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我们知道,作家对于人生会有比常人高出一筹的认识和理解,阅读他们优秀的作品,就好似在倾听他们的真诚道白,会让我们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三、检查预习

  1贻误 2 斑斓 3颟顸 4 渊薮

  5情愫 6 驾驭 7 咀嚼 8 憬悟

  四、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想

  1.介绍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叙事。

  2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给文章划分层次?

  并说一说段意。

  3.有没有完美的人生,意识到错过有何意义吗?

  意识到错过可以使我们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反只意识不到就意味着灵魂堕人颟顸的渊薮。(读文章)

  情境创设 4.李刚的妈妈在商场促销时看中一条围巾。就是有点贵,她打算等等,那知道被别人买走了,她很后悔,现有三种情况。1过十天商场还会组织这批货搞活动,2这种样式的围巾不会再有,3听商场员工说其实活动明天还会进行,围巾库存几条。

  请结合课文中对待不同类型的错过,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可以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对待不同类型的错过,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

  (课件)

  板书(悟)———(追)——(掌握)。

  读7—11小节(7,8男生读 9,10女生读,11齐读)

  小结:在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冷静而成熟地驾驭。在对待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细细咀嚼苦果,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悟)仅醒悟了还不行还要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多半还可以化错过为掌握。(追)

  五.精读品味。

  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语句推荐给大家,简要说说理由。

  例如:

  1第六节 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经纬线”比喻“抓住”与“错过”在人生旅程中是纵横交错的,是屡见不鲜的。 “存活”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

  1. 14节:作者把人生比喻成“奔驰的列车”,那么把“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人生有一些错过不要紧,但不要错过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辩一辩.

  第十五段的含义“在人生的终点上,含笑地说……”会让人回忆起保尔曾讲过类似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着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时,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保尔他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是因为他没有错过人生最大的追求——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学生读这段紧承上段“预定的到站”,进一步阐述“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把那些“不是多么不得了”的错过比做“碧绿的叶子”,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做“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衬托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路上的价值。,人生就是由错过与不错过构成经纬线,万无一失不可能特会使你的人生显得平淡,无一把握则会是你的人生毫无意义。

  六. 讨论感悟:

  1、读12,13小节 “错过”既然是“有所失”为何不仅“要习惯它”还“要品味它”。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

  人生充满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但错过自有意义,当你错过的是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就可以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和把握力”,当你错过的是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这种由悟——追——掌握的过程值得回味,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板书:错过多 习惯 品味

  2、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讨论、交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说说课文学习后的收获。(多角度,多层次)七、总结:送你一句话

  轻轻地告诉你,错过的背后也有一种美丽

  错过了黄昏的彩霞,不要错过清晨的朝露;错过了花开的灿烂 ,不要错过凄美的花谢;错过了偶然的邂逅 ,别错过今生的缘份。

  八.布置作业: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错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以“错过”为题,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九.板书设计 错过

  刘心武

  错过多 悟——追——掌握 习惯

  品味

  把握关键机会 含笑到达终点

《错过》教案5

  (一)名言欣赏 结合实际 导入新课

  1、 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走近作者——刘心武

  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2、师稍作补充。

  (三)联系旧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

  1、 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可以议论;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2、师生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速读课文,思考划分层次,交流明确:

  引论:1——2段

  本论:3——6段

  结论:7——15段

  5、提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内容)

  6、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

  7、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

  板:第2、5段:事实论证

  第7、8段和第9、10段:对比论证

  第14、15段:比喻论证。

  (四)、精要段落研读,品味其哲理。

  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提示:“错过”能否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

  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

  (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学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

  如:第14段的比喻句。

  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过错”;“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

  反复诵读找出的语句,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五)、探究活动。

  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六)、结合实际,体验人生。

  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学生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树立起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错过”的品质,获取人生的体验。)

  (七)、梳理巩固。

  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八)、练习设计

  在你的记忆中,哪些“错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以“错过”为题,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

《错过》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能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情感目标: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要学会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要学会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人生有许多的错过,我们该如何面对,今天我们走进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他对待错过又是怎样的人生体悟。(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注音生字词

  狂澜 (lán) 渊薮(sǒu) 憬(ǐng)悟 贻(í)误

  斑斓 (lán) 驾驭(ù) 情愫(sù) 惆(chóu)怅(chàng)

  侥(iǎ)幸 颟(ān)顸(hān) 滞(zhì)涩 咀(ǔ)嚼(ué)

  2、合作朗读

  老师朗读1-2段;

  两个学生分别朗读3-13段;

  全班朗读14-15段;

  朗读要求:

  (1) 读准生字词;

  (2) 注意语速、语调;

  (3) 思考:作者认为该如何对待错过?

  3、具体论述怎样对待“错过”,这也是我们急需想知道的,请你找到对待错过的语句。

  生读文本,明确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能含笑地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

  生答:习惯、品味;把握人生的最关键的;……

  三、吟诵涵咏,合作探究

  (一)品析关键词——习惯

  品读1——6段,说说为什么要去习惯“错过”?

  出示文句:

  (1) 是的,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

  (2)那样大大的贻误……总算起来,真是不少!

  (1) 人生的路啊,为什么,为什么总是充满了这样多的错过?

  (2) 然而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

  (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

  (2)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引导朗读,探究答案:

  明确:因为大小错过不少;错过是人生的常态;是人生的经纬线。

  (二)品读“品味”

  1、引导学生读第7-13自然段思考:品味错过的方式有哪些?

  出示关键文句:

  (1)没有意识到错过,……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2)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1)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遇到,……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2)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1)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

  (2)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探究明确:要意识到错过的存在,不同的错过用不同的品味方式,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使错过转化为掌握 。

  2、品读以上句子,你能发现这些句子在句式上、语言上(人称的使用上)的特点吗?这样的特点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思索后明确:

  (1)整散句结合。整句结构均匀、铿锵有力;散句表达灵活,清新隽永。 于句式的变换中,看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

  (2)运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像是与读者道出涓涓细流般的告诫。

  (三)吟诵涵咏,体会——把握人生最关键的

  1、试赏析以下句子:

  (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定的到站。

  生答: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2)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生答: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2、这样生动隽永而富有哲理的话语,确实耐人寻味。放在的最后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生答:总结全文,深化主旨,使论证更具严谨性。

  四、回味总结,细数感悟

  我们细细分析,不过难发现,我们对待错过的态度决定这我们人生的成败。随着作者的含蓄隽永的文笔中,我们懂得了要习惯错过的存在,要在品味咀嚼中升华成一种憬悟,进而把握住最关键的最美好的机遇、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习惯——品味——把握,这是符合人们一般的认知规律的,这种认知规律是逐层在深入。

  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说说你的人生中有哪些错过?你又是如何面对的呢?学了本文,是不是对你面对错过时,有不一样的人生领悟了呢?

  五、诗歌赏析,心灵回音

  在作者心目中错过是一种美丽,因为意识到错过可以使我们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来看一首小诗,相信心灵在激荡之余,定会产生回音。请仿写

《错过》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解文章中心,启示学生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把握住作者充满哲理的体验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含笑对待生活。

  3、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4、了解随笔(杂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游玩赏景,可以埋首苦读,可以享受亲情,可以勤奋工作……有的机会抓住了,有的机会就错过了。同学们,你们有过错过吗?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作家是如何看待错过的。(板书课题)

  作者介绍: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错过》写于1995年春。

  二、朗读课文,感受“错过”

  1、自由读文,正音,解词

  贻(yí)误 斑斓(lán) 颟顸(mān hān) 渊薮 (su) 惆怅(chóu chàng)

  驾驭(yù) 咀嚼(jǔ jué) 侥(jio)幸 滞(zhì)涩 情愫(sù)、

  颟顸:糊涂而又马虎。

  渊薮: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颟顸的渊薮→糊涂和马虎集中的地方→糊涂虫)

  错过:失去时机或对象。

  过错:过失、错误。(意识到错过却不加以补救,这样的错过就是错误)

  2、用一句话说说你自己的“错过”

  可用文中的词句来个点评。

  三、梳理课文,认识“错过”

  1、默读,圈画,用文中的话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错过”

  第4-6小节、第7-13小节,第14-15小节各一句

  明确:错过是人生的常态-对“错过”的认识;习惯、品味-对待;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警示。

  师小结课文脉络,完成板书:课文开头的第1-3小节是引出“错过”这个话题。

  2、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写课文浓缩文。

  对课文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和概括,将较长的课文压缩成短文,这就是浓缩文。浓缩文是一种很好的把握文意的办法。

  可自己另写,也可采用选词选句进行重组。

  3、出示教师做的浓缩文,练读。

  人生之路,充满了错过。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就应感到欣慰。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可以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绝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练读:劝慰你错失良机的同学(即-就是;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也可以转化为得);祖父语重心长地与你谈心……

  四、品析课文,把握“错过”

  1、“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默读课文第7-13小节,画一画,议一议:品味“错过”,作者有哪些“得”?

  交流,明确:正反对比说理

  ①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②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

  ③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教师小结:作者将意识到错过与没意识错过、意识到错过积极驾驭与意识到错过行动迟滞相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错过”。“因为”、“与其……不如……”等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句子结构更紧密,突出了正确对待“错过”的意义。

  过渡:诗意与哲理的结合

  2、品味一个生动、含蓄的`哲理句

  出示: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读一读,抓住加点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抓“预定的到站”,联系“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这一句中还有哪些比喻?)。

  明确:比喻说理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教师小结:“预定的到站”是人生的阶段性目标,指的是那些对人生起着关键作用的目标,我们一定不能错过。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五、运用积累,表达“错过”

  1、默读课文第8-11小节,在适当的地方补充一个事实材料,使得这个层次的内容更有说服力。

  这个事实材料,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他人的错过的经历。

  老师补充事实材料:

  一念之差,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亚历山大·弗莱明错过了实验本身的目标,注意到培养皿中长出了青绿色霉菌,立刻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了青霉素这种惠利万世的抗菌素。

  小结:摆事实,讲道理,是阐述观点的最有效方法。

  过渡:长文浓缩为短文,咀嚼短文可以酿出诗意和哲理,下面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提炼对“错过”的认识。

  2、 说一说、写一写有关“错过”的名言佳句:

  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泰戈尔

  人生如列车,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刘心武

  聪明的人因错过而收获智慧,愚蠢的人因错过而收获懊恼。 ——梁昌辉

  六、作业

  1、摘录文中的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哲理句。

  2、摘录其他作家作品中关于“错过”这个话题的经典语句。

  板书:引出

  认识 对比说理

  对待 比喻说理

  警示 事实说理

《错过》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

  2、品味形象含蓄的语言

  3、学习面对错过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形象含蓄语句的理解

  一、导入

  1、当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泰戈尔

  2、文体:文艺性政论文,也称杂文,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感知

  1、指名朗读,根据思路梳理文章内容,可用原文的话概括

  2、提出问题(1-2):大小错过真不少

  分析问题:(3—6)人生为什么充满了许多错过:人生常态

  解决问题:(7-15)怎样看待错过:习惯、品味

  三、品读感悟

  1、提出错过,文章举了生活中的哪两件事?

  2、模仿“从……到……”句式说说你生活中的错过

  3、对于这一人生常态,作者用一句耐人寻味的句子总结,品味:

  “没错过……”理解“经纬线”“斑斓多味”

  4、错过是一种失去,如果你很好地对待,那么这个失会转化为得,怎样看待错过会使失化为得呢?

  5、面对错过,人们也会有消极的反应,你认为生活中哪些思想言行是面对错过的消极反应,作者怎么认为:、没有意识到错过——灵魂颟顸,、意识到了没有行动——错过即过错

  采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6、是否可以坦然面对所有的错过,错过的都不要紧?

  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7、体味: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比喻:美景奇景比喻人生过程中的许许多多机遇,预定的车站比喻关键的机会,关键的转折点

  三、总结

  1、用简要的话补全下列文字

  大小错过真不少,不要为此空烦恼。

  因为得失本一家,错过就是真生活。

  有的机遇会再现,要化错过为掌握。

  (有的错过不再来,要细咀嚼这苦果。)

  人生错过无限多,要能习惯与品味。

  小的错过不要紧(只要大站不错过)

  2、论证方法:讲道理,对比论证

  四、拓展延伸

  1、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但本文却是雄辩胜于事实。我们就来“让事实说话。根据文章内容的理解,阐述你的看法

  补充:

  (1)苏轼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的`色彩。在他人生最得意之时,一不小心,他就错过了最美好的仕途生活,走进了人生的低谷,然而,他却没有选择放弃,放弃心中的信念,在一块巴掌大的天地中人生点滴况味,终于在山与水之间发现,原来平淡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味道。他看淡了,看开了,悟出了“归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更高的人生境界。

  (2)徐本禹,这个让所有国人湿润眼睛的年轻人,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只身来到贫困的农村做义教,用自己娇嫩的肩膀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顶住了贫穷。用他的行动灼痛了我们的眼睛,他错过了繁华的都市,错过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然而,他没有错过心中那种神圣的季节,没有错过孩子的眼光。虽错过城市的风景,他却给山区带去了希望、光明。

  2、仿写

  梅花错过了与春天的温馨约会后,毅然选择在凛冽的寒风中开放,于是就有了在冰天雪地里一株灿然开放的梅花的孤高身影。导航灯错过了与白天的相聚时光,依然选择在黑夜中释放它的光芒,于是就有了在狂风暴雨的黑夜里蓦然出现的一方光亮。

  结语:错过,一切是过去,卢梭的《忏悔录》记录着一切错过,已记录着他迷惘中的醒悟。错过,一切是过去,顾炎武的《日知录》记录着一切的过错,已记录着他心灵的光彩。我们或许错过了流星划过时的许愿,或许错过了浪花打在礁石时的祝福,或许错过了聆听只说一遍的故事,但是一个人生只走一回,我们错过的一切是过去,这世上有无数流星。无数浪花,只要我们细细咀嚼错过,我们错过的不会是每一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有思,善莫大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错过》教案9

  教学目标:

  1、 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式。

  2、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3、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高中时,我家离学校比较远,因此我是一名住宿的学生,平时在家的时间的较少,只有在周末才能和家人相聚,可我周末却很少待在家里,现在想来当时真错过了享受亲人对我关爱,父母也应我而失去了许多表达爱的机会。相信同学们也都曾错过某些东西,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错过呢?相信作家刘心武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我们知道,作家对于人生会有比常人高出一筹的认识和理解,阅读他们优秀的作品,就好似在倾听他们的真诚道白,会让我们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

  3.正音

  贻(y )误 斑斓(l n) 颟顸(m nh n) 渊薮 (s u) 惆怅(ch uch ng)

  驾驭(y ) 咀嚼(j ju ) 憬悟 侥(ji o)幸 滞(zh )涩 情愫(s )

  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

  4.分析课文:

  一、边读边想:

  1、错过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是有机会再相遇还是一去不复返,机不在来呢?要求学生讲清理由,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苏教《错过》教案3》。

  2、你知道能意识到错过有何意义吗?

  意识到错过可以使我们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没有意识不到错过就意味着灵魂堕人颟顸的渊薮。

  3、对待不同类型的错过,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

  在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冷静而成熟地驾驭。在对待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细细咀嚼苦果,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悟)仅醒悟了还不行还要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多半还可以化错过为掌握。(追)

  板书(悟)———(追)——(掌握)。

  读7—11小节(7,8男生读 9,10女生读,11齐读)

  总结:在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冷静而成熟地驾驭。在对待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细细咀嚼苦果,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有时虽然错过但可以奋起直追,多半可以化错过为掌握。

  二、讨论感悟:

  读12、13小节,思考“错过”既然是“有所失”为何不仅“要习惯它”还“要品味它”。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

  人生充满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但错过自有意义,当你错过的是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时就可以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使灵魂具备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和把握力”;当你错过的是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的错过时这种由悟——追——掌握的.过程值得回味,所以必须品味错过。板书:错过多 习惯品位

  三、精读分析。

  读14、15两小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把人生比喻成“奔驰的列车”,那么把“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预定的到站”又比喻成什么呢?

  “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人生有一些错过不要紧,但不要错过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2、“在人生的终点上,含笑地说……”会让你回忆起哪篇小说的主人公曾讲过类似的话?

  保尔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着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时,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保尔他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是因为他没有错过人生最大的追求——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3、鲜花还需绿叶的点缀才显娇艳,最后一段中鲜花﹑绿叶各有所指,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绿叶指小的错过,鲜花指人生道路上的收获,这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人生就是由错过与不错过构成经纬线,万无一失不可能特会使你的人生显得平淡,无一把握则会是你的人生毫无意义。

  学生朗读全文。

  总结:

  最后我用一句名言来概括全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错过月亮和星星。”

  四、布置作业: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悟——追

  错过多 习惯品味

  把握关键机会 含笑到达终点

《错过》教案10

  一、教学策略

  1.教与学的方法灵活多样

  利用“创设情境法”引出“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2.化单调为有趣

  通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和生动丰富的教学方式(看、听、做、说),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产生乐学、爱学、主动去学的愿望,使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生动。

  3.学生的个体与整体发展

  通过自我展示等激励手段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使用ie“历史”和“收藏夹”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书本和互相协作完成任务驱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利用因特网探索新世界的兴趣;培养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使用ie“历史”和“收藏夹”的功能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投影)同学们还认识这个网址吗?http://www.baidu.com(word文档中)

  你用它做过什么?(下载音乐、游戏,搜索自己的名字,查阅资料等)(评价语言:是吗?真不错/你真厉害/你可以做我们班的网络搜索高手了……)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用百度来查找学习资料,休闲资料。

  (3分钟)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百度的另外一个网站,和大家一起分享。http://maps.baidu.com(word文档中),m、a、p,map中文翻译是什么意思?那么你们猜猜看这个网站是用来做什么的?(评:同学们英语知识掌握的很好噢)

  那它到底是不是用来搜索地图的呢?老师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筋探索,自己动手试试看。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说你对这个网站了解了多少?

  可以找地图……。

  那你们有没有去过什么地方?现在老师来采访一下。

  是吗?你真厉害。一个人就去过了,那你能带大家去看看吗?请你给大家演示一下。其它同学要保持安静,听仔细。(评:谢谢你,真的很厉害哦)

  这么精彩的网页我们当然不能错过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精彩网页不容错过》。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春游,从我们西湖小学到“万松书院”去游一游。(5分钟探索,1分钟回答)

  (二)教学过程(3分钟)

  1.我们在ie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请大家一起说www.baidu.com,效果如图1。

  2.从西湖小学到万松书院去春游,首先当然是要找到出发地,哪里啊?

  那么哪位同学勇敢地上来给大家找找我们的学校。

  在搜索栏内输入关键词“杭州市西湖小学”,效果如图2。

  3.鼠标左键单击效果图2右上角的“从这里出发”,效果如图3。

  4.在图3中输入“万松书院”,效果如图4,先点击“确定”,再点击“公交换乘”或者“驾车路线”;(万松书院有个典故,同学们可以到百度上去查阅看看)

  5.最终效果如图5。

  我们认识了从西湖小学到万松书院的两条不同路径,分别是公交路线和自驾车路线。如果同学们想以后游玩杭城的景点,可以尝试用这个网址来搜索。可是问题也来了,时间久了,很可能会忘记这么好的一个网址,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电脑记住?

  (三)教学实践

  学生尝试用各种办法让电脑记住这个网址。(翻阅书本和互相协助完成)(3分钟)

  设置主页或收藏夹

  是的,ie浏览器就有这么一个功能,它可以把网址存储在电脑当中。哪位同学上来再操作一遍如何收藏网址?(很勇敢,也很聪明哦,能即学即勇了)

  好,现在请同学们也用这个网址从西湖小学到杭城的某个景点观光,景点自己选。但事先一定要把这个网址给收藏好,不要忘记,请千万记住路自己经过的路线,不然就回不来了。并且要保持车内安静和整洁。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已经到达目的地的'同学请举手,还没有到的同学请保持安静。我们听听看已经到的同学到哪里去过了?是坐公交车还是自己驾车的?为什么他们先到,你们还在路上?(黑屏,让其余学生无法操作)(这位同学很驾车技术很熟练,对路况也很熟悉。谢谢你)

  汇报成果。(10分钟)

  我们要记住经过的路线,其实电脑同样会记住刚才已经走过的路了。请同学们找找看ie浏览器里面有没有刚才我们用过的地址?

  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等待后如果还未果,提醒书本p19页有介绍的)学生查阅书本和互相协作完成任务。(5分钟)

  对,非常聪明。ie不仅能记住今天用过的网址,还能记住几天甚至几周前用过的网址。(教师打开历史纪录)但是这个可能会设计到个人隐私,所以同学们请不要轻易察看别人的历史纪录。哪位同学上来再操作一遍如何打开“历史纪录”?(谢谢你,你真棒)

  我们部分同学的车子比较慢,还没有到。那这样,没有到的同学继续前进,已经到的同学可以挑战一下自己,到杭城以外的地方去看看风景,把整个地图都熟悉一下,有没有问题?(5分钟)

  (四)小结

  新课我们就学到这里,我想听听同学们今天的收获:

  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可以用这个网站做什么?

  师小结:我们xx班的同学们真不错,个个都很聪明。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百度的另外一个网站──“百度地图搜索”,而且还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收藏夹”和“历史”功能。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电脑的神奇和有趣,同时我们还借助电脑杭城的很多风景点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神游。其实,只要我们懂得电脑技术,更好地运用电脑,就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服务!(3分钟)

《错过》教案11

  教学目的

  1、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解文章中心,启示人们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2、语言鲜明、生动、含蓄。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让学生谈在生活中自己错过的一些事以及自己是如何对待的,引入课文中作者的观点。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 ),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共15段组成,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摆出事实:大小错过真不少。

  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第三部分(第7~13段),解决问题,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第四部分(第14~15段),.总结全文,强调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终点站。

  三、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提出问题部分,作者摆出哪些事实?

  明确:

  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四、学习第二部分

  思考: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明确:

  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小结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犹豫、斑斓、颟顸、渊薮、情愫、侥幸、惆怅

  二、学习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是从几个层次来具体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7~8段):"意识到错过"与"没有意识到错过"正反对比,强调突出"意识到错过"的意义。

  第二层(第9~11段):具体阐述如何正确对待"错过"。第9段分析如何正确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第10段分析如何对待机不再来的"错过"。这两段也形成了正反对比,强调对不同的"错过",要用不同的方法对待。第11段,用设问句开头;用两个"立刻"强调速度要快;批评那种意识和行动迟缓的现象。

  第三层(第12~13段):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这一层是对第三部分的小结。

  三、学习第四部分

  思考:课文第14~15段,运用通俗的比喻讲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4段,把人生比作"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第15段,作者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四、探究活动

  1、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明确:

  1、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过错;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过错。

  2、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可能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讨论、交流。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五、小结

  这是一篇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文章辩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错过》教案12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说出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

  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二、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四、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

  (2)收集整理作者刘心武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

  2、教学过程设想:

  自评: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本文语言鲜明、生动、含蓄,富有哲理性,运用“示例法”,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深层含义及语句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学法设想:

  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

  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自由讨论、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具准备:多媒体

  6、教学过程:

  第一、导入:

  1、创设情境:ppt1

  动人的诗歌回响在大地,

  我错过了聆听。

  美丽的风景呈现在眼前,

  我错过了欣赏。

  匆匆的时间溜过身边,

  我错过了把握。

  水月的痕迹已渐显模糊

  我到底错过了什么。

  自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体验、感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堂学习情境中来,本环节就是使学生进入回忆错过的情境中,为文本的学习铺路搭桥,也为后面的拓展学习,练笔服务。

  2、真情告白ppt2

  回顾往昔的岁月,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人生最难忘的“错过”,以及当时你对这次错过有怎样的体验?

  通过回忆“错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有了对错过的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进入课文学习,为下文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做铺垫。

  过渡语: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千万不要让错过变成过错。

  出示课题

  自评: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错过”与“过错”两个概念有所混淆,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资源进行生成“千万不要让错过变成过错”,引起学生的注意,为下文学生辩证的对待错过作铺垫。

  第二、走近作者——刘心武ppt3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师稍作补充。

  3、联系旧知,介绍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1)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可以叙事。

  (2)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结构清晰。全文结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

  第三、解读错过PPT4

  (1)联系所学的议论文知识理清文章结构并列出提纲。

  (2)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自己怎样的人生体验呢?请找出作者的人生体验。

  组织学生演板、修改

  自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艺性政论文,设计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文体知识,通过列提纲的形式,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强化人人参与的意识,使语文课堂成为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课堂。

  阅读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也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列出文章提纲,并由小组自告奋勇地上黑板列提纲,这一系列的过程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价值观得到了提升。也实现了真正的自主合作学习。

  (3)教师出示自己所列提纲PPT5

  文章结构人生体验

  提出问题人生路上充满了错过

  人生的错过真不少

  分析问题错过是人生常态

  为什么有许多错过呢

  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

  解决问题意识错过引以,正确对待错过,追悟错过、习惯、品味错过

  总结全文,展望人生

  自评:有的人认为,语文的答案是没有标准的,所以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经常是给以模棱两可的评价,可是我认为,应该给学生以明确地回答,这样可以使学生学有所依,加快学生的成长速度。因此本环节就是让学生提高语言组能力,完善思维的过程,为今后的列提纲,为今后的一论文写作服务。

  第四、品位错过PPT6

  过渡语:一篇好的文章犹如一个美人,好的结构则是她的优美身段,那么优美的语言则是她善睐的明眸。好的语言需要品味,本文语言生动含蓄,有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来仔细品味其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示例:(1)、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的闪动着变换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点拨:朗读句子,找出你读不懂的地方

  预测目标:“美景、奇景”、“预定的到站”学生有可能读不懂

  讲解:“美景、奇景”:小的错过

  “预定的到站”: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组织语言: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学法探究:如何来品位语言的深刻含义?

  明确归纳:找出文章中所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之处,联系语境加以理解,品味出语句的深刻含义,然后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法实践:根据学法完成示例(2)

  示例(2)、“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校对:错过在人生道路上有其特定的价值,人生因为错过才使收获更加可贵。

  1、指导学生根据学法,修改课前批注

  2、交流批注

  3、交流质疑

  4、同学评价

  5、明确归纳

  自评: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学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示例法”这一教学方法,就是为广大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但很多教师只是将示例进行简单的呈现,那么这样的示例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个木偶,起不了引导作用,为了避免这样的“木偶”状态的出现,我经常运用示例来点拨对学生,尤其是对句子含义的解读,我常采取以下步骤:示例、朗读句子,找出你读不懂的地方、提示、讲解、学生组织语言、学法探究、归纳、学法实践。通过实践再感悟学法、再修改课前所做的预习,从而巩固学法。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使学生学有所法、学有所依、学有所得,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这一围度。

  全文小结: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蕴涵的哲理

  校对:本文辨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了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终点”。

  再一次明确全文主旨,以引出下文的“经典劝勉”教学步骤

  第五、经典劝勉PPT7

  过渡语:课上大家都谈了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错过及自己对错过的体验,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想必大家对人生的错过有了新的感受。那么请仿写或选用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来劝慰某个同学或者勉励自己。

  同学赠语:

  请仿写或选用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来劝慰某个同学或者勉励自己,让同学或自己不要因为“错过”而遗憾,更不要在“过错”中消沉。

  也请被劝勉的同学记住这句话,并谈谈被劝勉后的感受。

  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教师赠语:当你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教师总结:

  有失就有得,愿大家能在生活中意识到错过,咀嚼错过,解悟错过,然后得到灵魂的升腾,最后祝愿大家从错过中走向成功。

  自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教师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所以我特意设置者以教学环节,以此来激励学生,走出错过的遗憾,吸取错过中的“营养”,获得灵魂的升腾。

  作业:结合课前导入的诗歌及自己对错过的新感悟,续写诗歌。PPT8

  诗歌续写的原始答案(以备课后点评使用)

  已不再重要。

  前方是那希望的地平线。

  正等着我们勾画。

  更美丽的风景,

  等待着我们去创造。

  错过了的东西,

  已在历史的长河里消沉。

  人生错过了一百米并不要紧,

  就怕你没有勇气去走下一个旅程

  自评:这一作业设计首先是为了与课前的导入呼应,从而实现课堂的首尾呼应,也强化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错过的感悟,其次,是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使导入成为美丽的引子,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最后,新大纲要求:“学生的写作需要占有真实地、丰富的材料”,因此教师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通过本节课,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过程,运用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兴趣,收集生活中的材料,为学生的写作准备了许多感性的材料,将这些感性材料写成诗歌,可以锻炼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上面有诗歌的前半部分,运用了仿写的形式来降低写作的难度,打消了学生对诗歌写作的畏惧感。

  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错过的感悟不深,且在课中有很多生成资源,对“错过”与“过错”两个概念有所混淆,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浪费很多美丽的资源,于是我及时调整,再进行第二轮实验,结果效果较上一轮要好了很多,学生对“错过”与“过错”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了更一步深刻的理解。

  与文本对话,教学过程中,强调过程与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所强调的新理念,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学生交流对错过的回忆之后,我感受到学生对错过有无限的遗憾,但却没有意识错过,更没有对错过进行品味,也没有从追悟错过中去总结教训,引以为戒,从错过中走向成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抓住学生的遗憾,让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求答案,将遗憾释怀。欣慰的是,在通过本文学习之后,学生能辨证的看待错过,对错过有了新的感悟,认识到错过是我们斑斓人生的多彩见证,人生需要“错过”,但不应该让“错过”变成“过错”,而是应该从“错过”中走向成功。因此,我认为本节课可以提高学生对人生的感悟,提升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本文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的同时,我还注重从过程与方法中着手,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如何运用质疑的方法去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我认为学生的反馈和追问,常常能够发掘出隐藏的文本资源,“生成”始料不及的新课程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对学生生发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在认为必要的时候临时改变教学预设,也许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那才是真正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中去了。这样的教学行为一旦形成常规,我们的课堂面貌就会发生深刻变化,积久成习,有助于新的课堂文化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最后,有一个质疑领悟语句的深层含义的环节,学生就文本的一些语句质疑,生成了很多有关对人生的思考问题,我面对同学们的质疑既欣喜又惭愧,欣喜的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比我想象要深,因为这篇杂文要联系自己的错过经历,而学生对错过感受不深,所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感悟,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惭愧的是我对学生的研究还不够,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大胆的对学生进行放飞,培养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解读,同时要做好对学生知识结构的研究工作,让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一切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错过》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阳光,也有风雨。

  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学习字词

  (三)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声读文,思考:

  一.提出问题:

  开头两段的段意?

  二.分析问题:

  第三至六段的总领句?

  三.解决问题:怎样正确对待“错过”的两个关键词?

  四.总结全文:

  归纳中心?

  2.小组探究交流

  3.集体研讨

  (板书设计)

  一.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

  二.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三.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四.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四)感悟探究,精读揣摩

  1.重点探究第14﹑15段:重在品味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学法指导: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

  2.自选探究其他语段:

  找出你想推荐给大家的文中精彩语句,简要说说推荐的理由。

  小组探究交流,集体研讨

  (五)课文小结,反馈拓展

  1.回忆自己或他人“错过”的事情,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2.从你的记忆库中挑选出正确对待“错过”,抓住机遇的名言﹑成语﹑格言﹑熟语等。

《错过》教案14

  一、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把握文章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2、理解"错过"产生的原因,体会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3、品味本文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获取人生的体验。

  二、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三、学习难点:

  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四、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能正确而流利地朗读课文。(2)收集整理作者刘心武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3)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交流自身"错过"的经历,谈自己的体验。

  2、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杂文。教学中,要结合议论文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分析作者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了解文艺性政论文的特点。安排学生合作探讨语言的哲理性,并结合自身对"错过"的体验,与作者的体验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哲理语言的理解。

  3、学法设想:熟读课文,从感情上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对人生中"错过"的认识和态度。学习方法上,采取整体感知,重点研读、联系生活、自由讨论的模式进行。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具准备:投影仪、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名言欣赏 结合实际 导入新课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走近作者--刘心武1、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2、师稍作补充。

  (三)联系旧知,熟悉课文,理清结构。1、介绍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知识: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作为文艺性政论文学习,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2、师生讨论文章的结构,明确并板书: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3、速读课文,思考划分层次,交流明确:引论:1--2段本论:3--6段结论:7--15段5、提问: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内容)6、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借助原文中相关语句)7、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顾学过的论证方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板:第2、5段:事实论证第7、8段和第9、10段:对比论证第14、15段:比喻论证。

  (四)、精要段落研读,品味其哲理。1、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提示:"错过"能否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2、找出文中富含哲理的语句,诵读品味。(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学生能找出句子,并言之有理即可)。如:第14段的比喻句。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过错";"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追求。反复诵读找出的语句,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

  (五)、探究活动。文章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并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不求统一答案)

  (六)、结合实际,体验人生。从文章来看,"错过"可以转化为"掌握",也几近于"过错"。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学习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学生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树立起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错过"的品质,获取人生的体验。)

  (七)、梳理巩固。这是一篇教育意义很强的文艺性议论文,即杂文。学习本文,不仅要了解文章内容,分析篇章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面对人生中接踵而至的"错过",在"错过"中,体会人生的真谛,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八)、练习设计在你的记忆中,哪些"错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以"错过"为题,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写下来,附: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大小错过之多把握关键机会 分析问题:产生错过原因 含笑到达终点 解决问题:怎样对待错过。

《错过》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结合自己“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并能产生新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3

  三.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探究讨论点拨法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有一名人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必然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2、联系实际畅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经过“错过”吗?(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及作者)

  明确: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对待错过。

  二、简介作者:

  刘心武,当代作家,四川成都人。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之一。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就秦可卿等专题进行系列讲座,对民间红学的蓬勃起到推动作用。刘心武对编辑,创作上,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开伤痕文学先声,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奖,并由此取得在文坛上的地位。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三、学情检查:

  1、给加点字注音,并注意字形。

  贻误(yí)憬悟(jǐng)渊薮(sǒu)斑斓(lán)颟顸(mānhān)

  咀嚼(jǔjué)情愫(sù)滞涩(zhì)惆怅(chóuchàng)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绝对不会出差错。(万无一失)

  (2)、比喻生活的灿烂多彩,意味深远。(斑斓多味)

  (3)、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一念之差)

  (4)、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失之交臂)

  (5)、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力挽狂澜)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1).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第1段,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第2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所举事例,一为购物,二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2).分析问题: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3)三.解决问题:论述怎样正确对待“错过”(习惯﹑品味)

  (4)总结全文: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不能错过

  2、作者如何论述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

  第3段是一个疑问句,第4段是个反问句,在文中紧相连用,后句以反问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内心存在的没有"错过"的希望,语意明确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的问题。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第6段,是对第二部分的小结,"没错过"与"错过"是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的见证人,有了它们,生活才会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胁后生存下来。第6段不仅小结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合作交流:

  1、文章开头用对话的口吻,说过去一年,又错过许多,并在第2自然段用一个长句举例说明“错过”的事真不少,那么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人生总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的常态”,人有“错过”,不值得大惊小怪。

  2、作者在文中分析了哪几种“错过”?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正确对待“错过”?

  两种:一种是暂时的错过,还有机会再次相遇;一种是永远的错过,时不复返,机不再来。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即对待错过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一味的懊悔和失望,要能从错过中汲取教训,为今后的人生积累经验。

  六、明辨是非:请判断下面的例子,哪个是“错过”,哪个是“过错”,为什么?

  例一:在考试时,有一位同学因为害怕考试不过关,心想:就抄抄书吧,反正老师发现不了。于是拿出了参考书,可当他正抄得津津有味时,没想到却被老师发现了,受到学校公开批评。

  例二:曾经有一个英语短文翻译的比赛,我英语很好,然而汉语作文不太好,几经犹豫,我仍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稿件投出去。然而,班里一位和我水平差不多的同学投稿并得了奖,我后悔莫及。

  3、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错过?试结合阅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1)是否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如何对待错过。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2)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七、合作探究:

  文中说“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乎过错”句中的“错过”与“过错”是逆序词,它们的意思是不同的,请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有没有“错过”转化为“过错”或“掌握”的情况,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试说给大家听听。

  八、赏析品味:

  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品评。

  要求:1、想一想你所品评的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找出你所品评段落中用的较为准确、精炼、生动的字、词、句进行评价、分析。

  3、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品评的段落,使大家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观点。

  (1)、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生活。

  “抓住”“溜走”两两对照,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没错过”与“错过”的常见性。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来进一步说明“没错过”与“错过”的屡见不鲜,并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

  (2)、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3)、把“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错过”比作“碧绿的叶片”,把那些最关键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获”比作“七彩鲜花”。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格外明艳”。作者在赞颂“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作者在赞扬"七彩鲜花"的时候,没有忘记"碧绿的叶片"的映衬作用,从而肯定了"错过"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

  (作者的这段话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描写保尔柯察金在墓碑前的心理活动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目’碌碌羌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此时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抓住人生的机遇努力向自已的人生车站奋进。)

  九、各抒己见:

  小东在上初二以前,一直担任班干部。升入初二以后,班上进行班干部竞选,小东听说初二学习很紧张,当班干部影响学习,于是没有参加报名。事后,他看到班干部们工作得很顺心,学习也没有受到影响,面对这次“错过”,他很后悔。如果你是小东的好朋友,你打算怎样开导他呢?

  十、小结:

  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错过,曾使我们深深的懊悔;错过,曾带给我们沮丧。可是人生怎会万无一失,错过也是人生的常态。错过,让我们在懊悔中醒悟;错过,让我们在沮丧中奋起。错过之后我们不再错过,我们珍惜现在,我们创造未来,作家刘心武说过:“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的格外明艳”。

【《错过》教案】相关文章: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短篇散文12-01

错过,就是错过了作文(精选47篇)07-04

错过的作文03-26

错过的句子03-07

再错过作文04-10

错过的经典语录12-01

不要错过作文06-04

错过优秀作文03-02

感谢,错过的机会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