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时间:2023-10-26 11:51:31 俊锦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精选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精选14篇)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让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乐学数学的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根据下面图式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师:你们可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摆图形的游戏吧!

  2、提出学习目标

  a、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b、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小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展示

  (1)例2 学生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师: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师: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2)例3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学生展示。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3)例4

  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学生说说线段图表示的意思,应怎么解决。

  三、拓展知识外延

  1、教材76、77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2、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练习十七的第1、2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7页例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

  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

  教学重点:

  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

  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

  教学准备:

  教材中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口算练习。

  6×75×67×43×5

  4×65×56×32×6

  7×23×77×72×4

  6×64×45×23×6

  2、回答。

  4个6可以说成6的()倍。

  3个5可以说成5的()倍。

  5个4可以说成()的()倍。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巩固倍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

  1、教学例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3)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根据教师指向的问题,先独立解决。

  设计意图:尝试着让学生自行解决,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

  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全班进行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画出线段图。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效果测评

  引导完成教材78页1~3。

  四、课堂:

  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本节课引入实际生活情境,把实际问题抽象为线段图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1.注重画图方法的指导,把实际问题抽象为几何图形。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线段的长度表示数量,以及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在指导画图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画一条线段来表示军棋的价钱,再连续画出4段与第一条线段同长的线段表示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线段图中需要用长度来表示数量,因此注意引导学生线段的长度关系要符合题意。培养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帮助理解题意。

  2.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本节课首先借助线段图让学生直观看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乘法的含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纸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学情检测卡。

  (1)指名汇报,并说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集体交流订正。

  2.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节课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巩固“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为学习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4

  教材分析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倍”的概念的教学内容,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并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1、教师的主观分析:对于初次接触“倍”的学生来说“倍”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此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决》后的一个学习内容,而学习理解“倍”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基础就是乘法,为此应将乘法作为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基础来展开教学,以旧引新,化难为简。

  3、学生认知障碍点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倍”这一新概念,在理解“倍”的时候思维迁移存在一定的难度。

  综上所述,本节课应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结合直观的方式构建新知,以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知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做的过程,体验“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自然地探究出并接受新的知识,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设置情境,复习旧知,引出新知。通过摆一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

  一、在本节课中结合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现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策略展开教学,通过实践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小学数学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基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学习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数学活动。

  通过摆小木棍的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学生对倍这个概念不仅认识了结果,而且借着直观教具,在做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倍,创造了倍,自然就理解了倍。还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的能力。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数学,以旧引新。在教学时让学生结合情境图形以旧知乘法作为学习基础来学习,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简的效果。

  4、让学生说,关注学生过程性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所摆图形描述倍的关系,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数学地思考,积累经验。

  培养了学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5、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在教学倍的概念时不急于引出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而是先进行概念的巩固,让学生在掌握了倍的概念后再去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新知识就会比较扎实。

  6、巧设凝问。

  在本次教学中,故意让学生手中的小木棍不够用,让问题自然产生,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兴趣,为探究新知解决问题而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7、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中,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引发思维碰撞,进而使得不同层次学生的新知得到不断更正与整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还须改进的一些地方。

  1、在第3个环节中,由于只让学生针对一个相同的例子来说“倍”的关系,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来了,那么有些学生就不去思考了,这样的锻炼面是狭窄的。

  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后来的练习中便暴露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再上一次,那么我想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让每位学生根据身边“倍”的现象来说说“倍”的关系。

  2、在摆一摆的活动中,由于有些学生对于正方形比较熟悉,所以不是很感兴趣,积极性不高。如果能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以发展。

  总结过后,针对问题自己在想想以后的改进措施:上课认真听讲,遇到不明白的要及时请教,多进行练习,举一反三等!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5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2、通过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

  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即生活,感受数学

  的乐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建立“倍”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调整或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咱们一起玩一会摆小棒的游戏吧!

  让学生根据要求摆小棒。由组长安排先让其中一个学生摆一个正方形,再要求第二个学生白的正方形个数相当于第一

  个同学摆的2个那么多。

  师:你用了多少根小棒:列算式计算一下。

  生:我用乘法计算得出4×2=8(根)。

  师: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两个正方形要用2个4根,也就是2个4根可以说成4的2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研究的

  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例3情境图)

  生1:我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要求象棋的价钱。

  生2:还知道了两种价钱之间的关系。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我们可以通过摆小棒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摆出8根小棒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就要摆出4个8根的小棒来表示,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生2:我们还可以画图来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军棋的价钱是8元,就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8元,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

  ,就要4段与之前相等的线段来表示4个8元,所以说象棋的价钱就是8×4=32(元)。

  只要学生讲解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表扬。

  师:想一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呢?在小组里举例证明一下,你的猜想对吗?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设计。

  1、摆一个正五边形用()根火柴,摆6个这样的正五边形用多少根火柴呢?

  2、莉莉的奶奶养了9只鸭,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莉莉的奶奶养了多少只鸡?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77-78页例题,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4、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5、引导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

  教学难点:

  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圆片、小棒。

  教学步骤:

  一、操作导入

  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

  (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

  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

  (2)第一行摆4个圆片。

  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

  谈话:生活中有好多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教学例题,出示挂图,问:看了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什么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动手画一画,或摆一摆。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5、进一步提问:刚才大家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这样看来,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6、学生列式并口答。

  7、组织学生讨论:这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能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后,思考:列式的时候是怎样思考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只小船可以坐几个人?一只大船呢?小朋友怎么说的?怎么求一只大船坐了多少人?

  3、做“想想做做”第3-5题。

  (1)学生独立做。

  (2)交流:数量关系分别根据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6和“练一练”,练习二第3-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找到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1、摆一摆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根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根?你是怎样想的?

  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让学生说一说:第二行摆了()个()根,第二行摆了()根。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2、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第10页的练一练第1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圆片画了()个(),一共画了()个。你是怎样算的?

  二、自主探究,教学新知。

  1、出示情景图

  (1)谈话:看着这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松树有多少棵?柏树有多少棵?......)

  (2)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可以怎样想呢?我们先来画一画。

  根据题意老师和学生一起画图。

  杨树

  松树

  (3)要求松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来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计算。

  (5)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要求松树有多少棵就是要求3个11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7)要求柏树有多少棵,你准备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后说说想的过程。

  2、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2)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要求白兔有几只,就是求()个()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4题。

  (1)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要求书包要多少钱,就是要求()个()是多少。

  2、练习二第5题。

  (1)改编题意:一辆面包车可以坐11人,一辆大客车坐的人数是面包车的4倍,我们班有55人,一辆大客车够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

  (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独立完成练习二第9题。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8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

  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六)配套资源

  百数表、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引入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找3的倍数

  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

  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全班交流、讨论

  ①发现问题

  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师:说说你们的发现?

  预设:只看个位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横着看:个位上的数0-9都有,竖着看:个位上的数也是0-9都有。

  ②分析问题

  师:同学们发现,在百数表中(课件出示),横着、竖着观察3的倍数,只看个位上的数,没有规律可循。横着、竖着看,看不出规律,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看?只看个位不行,我们还可以看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斜着看。

  师:大家认为除了横着、竖着看,我们还可以斜着看,现在请你斜着观察3的.倍数,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独立观察、发现。

  【设计意图:因为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根据探究2、5倍数的特征的经验,学生发现不了规律。在学生实在没人看出规律时,教师再提示学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接着重新去探索。】

  ③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发现和根据发现引发的猜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并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可以用计算器)

  小组合作交流后全班汇报。

  (3)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

  师:你们的发现和猜想是什么?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评价补充。

  引导小结:斜着观察发现,每一行数的个位与十位的和分别是3、6、9、12、15,它们都是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你们是怎么验证这个猜想呢?

  生汇报验证的过程。

  师:举什么样的例子既简单又有代表性?

  举的例子包含有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多举几个

  师:有没有同学发现反例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但是这个数却不是3的倍数。

  师:通过验证,你们得出的3的倍数特征是什么,谁再来说一说?

  归纳小结: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经过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探索,发现、猜想、验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积累数学探究的活动经验。】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圈出3的倍数。

  92 75 36 206 65 3051 779 99999

  111 49 165 5988 655 131 2222 7203

  (2)课本第10页“做一做”

  (3)小明拿了5个圆片,小军拿个6个圆片,用他们拿的圆片在数位表上摆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谁拿的圆片摆出的数一定不是3的倍数?

  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合作操作验证。

  4.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我们获得了什么新知识?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通过找数、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方法,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

  师: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只要看个位数?而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呢?请大家课下阅读第13页的“你知道吗”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10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从我们学校到中山公园可乘坐A、B两种车,A车大约每隔400米设有一个车站,B车大约每隔600米设有一个车站。天气越来越热了,我们少先队员开展送爱心活动,在这条线路上摆几个慰问点,为驾驶员、售票员送上毛巾擦擦汗、送上凉水解解渴。现在请你们小组商量一下,慰问点设在哪里可以同时慰问两条线路的司售人员,并且要说明你的理由。

  2、在这里,我们找A、B两车的车站就是运用了有关倍数的知识,那么,你是否知道同时有两个车站的这几个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出示课题:公倍数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公倍数?

  这一个是最小的,我们又称它为什么?

  补充课题:最小公倍数

  谁能再来说一说什么叫最小公倍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二、探究

  1、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在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请学生写在纸上,并贴到黑板上。

  2、四人一组合作解决1--2个问题,举例说明,组长笔录。可以翻书请教,在P69--P71。

  3、成果汇报:(由学生任选一种方法)

  (1)公倍数有多少个?

  (2)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

  ①枚举法:根据学生举例填写集合圈并说出各部分所表示的内容(参见下左图):

  ②分解质因数:如:12与30的最小公倍数(见上右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全部公有质因数与各自独有之因数的乘积。

  [12,30]=2×3×2×5=60

  从这两个分解质因数的'式子里你能看出12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几?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参见下左图。

  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各自独有质因数的乘积。

  短除法:如求:36和45的最小公倍数,参见上右图。

  讨论:与求最大公约数比较有什么异同之处?

  短除法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任选一种方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第一组必做,其它可任选,看谁做的又快又多又正确):

  16和20;65和130;4和15;18和24。

  得出两个特殊情况: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当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时,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4、总结:今天你们根据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学习,每个人的研究都非常成功,对于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三、回家作业布置(感兴趣的同学做)

  世纪大道是浦东新区最为壮观的轴线大道,它横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起于东方明珠电视塔,止于花木行政文化中心,全长4200米。请你当一位设计师,在大道的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香樟,在大道的另一旁每隔()米种一棵银杏,那么,每()米一棵香樟和一棵银杏正好面对面,这样的情况共有()组相对的树木。

  教学反思: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并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公倍数。

  2.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经历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3. 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学号吧,我叫到学号的同学请起立,看看谁的反应快。(课件出示:学号是4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是6的倍数的同学请起立)哪些同学站起来2次?请站起来两次的同学再次起立,依次报出你们的学号。

  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站起来两次?

  生:因为他们既是4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师: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公倍数的问题。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报数游戏,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

  (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 回忆学习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是怎样研究公因数的?

  生:先分别写出两个数的因数;从这些因数中找出相同的因数就是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因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游戏中4和6的公倍数问题。

  2. 自主探究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找出4和6的公倍数。

  3. 汇报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间互相讨论。(两个数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为什么?)

  4. 小结概念,课件演示集合图。

  12,24,36,……是4和6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12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公因数,这里让学生通过迁移的方法,很快地认识到这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师:请用你想到的方法找出6和8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方法有:

  ①列举法:先找倍数,再找公倍数,最后找出最小公倍数。

  例如:6 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8 的倍数:8,16,24,32,40,48,……

  6 和 8 公倍数:24,48,……6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24

  ②用集合图表示也很清楚。

  ③6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8 的倍数呢? 或者8 的倍数中有哪些是 6 的倍数呢?

  师: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通过观察,想一想:①两个数的公倍数和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练习:18和24 15和25

  三、课堂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3 和 6 2 和 8 5和 6 4 和 9 3和9 5和10

  交流你的发现:若两数互质,两数直接相乘求最小公倍数;若两数含有倍数的关系,较大数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独立作业:数学书71页2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生: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等等。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12

  教学内容:

  7--16页的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掌握一般方法,学会用常见的几种形式表达。

  2.经过多次的求解经历过程,在事实面前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因数是可数的,自然得出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大的因数自己;而倍数是无法写完全,也就是说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也是自己。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常用方法及常用的几种书写表达形式

  教学难点:

  完整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

  (一 )基础训练

  【口答】

  根据下面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4×9=36 25×40=100032×7=224

  【解答题】

  18的因数有哪些?10是哪些数的倍数?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教学:

  (1)你还能找出18的因数码?并说出你的找法(要板书)。

  (2)小比赛。看谁既快又能完整地把30和36所有因数找出来(基础练习)?

  (3)分享冠军经验(介绍方法)。

  (4)咱们再来一次寻找32和48的所有因数的比赛(基础练习)?

  (5)请你试着把18所有找出的因数表述出来。(如果学生能用常见的两种表达最好;如果不能需要教师的引导)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有可能是乱的):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6)通过眼看,自我感觉调整这些因数最好按序排列

  第一种习惯书面表达形式。18的因数有(按大小顺序):

  第二种集合图的书面表达形式。 18的因数

  (7)做基础练习第2题

  【小结】1.寻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2.教学

  (1)让学生自己尝试找

  (2)有没有发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3)如何表达?

  (4)找出3和5的倍数

  【小结】1.寻找的方法

  2.能否找全?

  (三) 巩固练习(10题)

  【基础练习】

  1.用尽快的速度找出30、36、32和48的所有因数?

  2.填空。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32的因数有 48的因数有

  3. 5的倍数有: 3的倍数

  【提高练习】

  1.分别写出17的因数和倍数,再写出28

  2.找因数和倍数相同吗?

  【拓展练习】数学小知识:了解完全数。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2—3题)

  课后反思:

  有的学生认为某个数的最小倍数是0倍,因此最小倍数是0。要向学生强调,小学阶段学倍数不涉及到0,因此,某个数的最小倍数应该是它的1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1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方式获得新知,这样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新课伊始,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境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2.结合运动会上两个班排出的队形图列出乘法算式来认识倍数与因数。使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本环节设计小组自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对倍数与因数的认识。学生通过阅读、质疑、交流,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3.在小组内交流判断谁是7的倍数,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方法,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百数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谁能说一说自己与爸爸的关系是什么?

  生1:父子关系。

  生2:父女关系。

  师:那么你们与老师又是什么关系呢?

  生:师生关系。

  师:能说老师是师生关系吗?

  生:不能。

  师小结:是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依存的。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些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的.数,它们就是倍数与因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生活,通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入,初步感知关系是相互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倍数与因数。

  (1)课件出示教材31页第一个问题。

  师:仔细观察两个班的队形,请你算一算两班各有多少人。

  (2)交流计算结果。

  9×4=36(人) 5×7=35(人)

  (3)回顾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你们说一说这两个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学生任选一题,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两个乘法算式里就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自学教材31页“认一认”,并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1页第二个问题)

  思考:①读了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②关于倍数与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在算式9×4=36中,36是9和4的倍数,9和4是36的因数。

  生2:在算式5×7=35中,35是5和7的倍数,5和7是35的因数。

  生3:倍数与因数指的是乘法算式中积和乘数之间的关系。

  生4: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时,只在非0自然数范围内研究。

  (4)质疑:在算式5×7=35中,能说5和7是因数,35是倍数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师指出:倍数与因数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叙述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 14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案】相关文章: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通用10篇)09-23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02-15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13篇03-03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教案08-25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教学设计04-15

五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案08-26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教案01-3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设计08-25

《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教案设计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