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07-28 12:09:37 教案 投诉 投稿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够辨别两样物品数量是否一样多。

  2、对数学产生探索欲望。

  3、能够听懂老师简单的指令跟同伴交流合作进行操作。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辨别两样少量物品是否一样多。

  难点:会辨别两样少量物品是否一样多。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学具、胶棒。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一样多”

  师:小朋友们上午好,我今天好开心哦,有这么多客人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了,我们跟客人老师问好吧!(客人老师好!)哇,小朋友们真棒,我喜欢xxx,你们看坐得真好,喜欢xxx,坐得真精神。我今天还邀请了一些动物朋友来我们班,你们想知道是谁吗?(想!)一会等他们来了就知道了。

  (敲门声)

  师:哦,来客人了,我们一起打开门(模仿开门动作)是谁来了?(小猫)来了几只小猫啊?(一只)一只小猫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小猫玩了一会,肚子好饿哦,好,请他吃条鱼吧,我请小猫吃一条鱼,用数字“1”来表示,一只小猫吃一条鱼吃得好饱哦。咦,你们看,这是什么数字?(1)这是什么数字?(1)这个数字“1”和这个数字“1”是一样的,我们就说一只小猫和一条小鱼的数量一样多。

  (敲门声)

  师:又有动物朋友来了,一起打开门,看看是谁来了?(小白兔)来了几只小白兔啊?(2只)两只小白兔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小白兔也想吃东西呢,请他们吃胡萝卜吧。给这只小白兔一根,给这只小白兔一根。一只小白兔吃了一根胡萝卜,两只小白兔吃了几根胡萝卜?(2根)两只小白兔吃了两根胡萝卜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你们发现什么了吗?这个数字几?(2)这个数字几?(2)这个数字“2”和这个数字“2”是一样的',我们就说两只小白兔和两根胡萝卜的数量一样多。

  (敲门声)

  师:又有动物朋友来了哦?小朋友打开门,看看,谁来了?(小狗)来了几只小狗?(3只),三只小狗用数字“3”来表示。我们请小狗吃骨头吧,请他吃一根,请他吃一根,他也吃一根。小狗也吃饱了,三只小狗吃了几根骨头?(3根)三根骨头用数字“3”来表示,你们有什么发现呢?数字“3”和数字“3”是一样的,我们说三只小狗和三根骨头的数量一样多。

  小班数学教案《一样多》含PPT课件

  三、巩固认识

  师:哇,小朋友把动物朋友都喂得饱饱的,下面我来问问小朋友你喂谁吃东西了?你发现什么了?(xxx和xxx一样多)真棒!

  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是一样多的吧!走喽,小猫再见,小白兔再见,小狗再见!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正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初步尝试进行分类游戏。

  活动准备:

  红、蓝、绿色三色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项链、红色、绿色和蓝色呼啦圈。

  活动重点:

  正确区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难点:

  初步尝试进行分类游戏。

  活动过程:

  1、送礼物:

  ——“这里有许多漂亮的项链,快选一根戴起来!”

  看看、说说自己选的项链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幼儿选择,佩戴。

  2、找家:

  按颜色分类

  ——“我们戴着漂亮的项链,回家去吧,猜猜你住在哪间房间里?”

  (出示红、绿、蓝呼啦圈)引导幼儿发现项链的.颜色与呼啦圈颜色比较的关系。

  按图形分类(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三种图形)

  ——“现在回到你和项链形状一样的家里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对点数、匹配活动感兴趣。

  2.幼儿学习点数方法,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照指令做事。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点数的经验。

  物质准备:

  1.糖若干、糖罐一个。

  2.盘子三个。

  3.小袋、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幼儿兴趣

  (1)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你们猜盒子里是什么?(先晃动盒子发出声音让幼儿随意猜,然后让幼儿摸一摸,猜一猜到底是什么?)。

  师:这个东西呀,甜甜的,宝宝们最爱吃了。(糖果)

  (2)师:那我们就请他出来吧,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将糖果倒出放在盘子里)盘子里有多少糖果呀?(有许多糖果)

  (3)盘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糖果,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幼儿自由述说,每说到一样就从盘子里挑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小结:糖果有许多种,有软糖、硬糖,有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糖。

  二.分糖游戏

  (1)师:我们来玩分糖游戏,一组的男孩子挑选三块软糖放到盘子里,女孩子挑选两块硬硬的糖放到盘子里。

  二组的男孩挑选一块红色的糖放到盘子里,二组的女孩挑选四块圆形的糖放到盘子里。

  三组的男孩子挑选两块椭圆形的糖,放人盘子里,女孩选择四块绿色的糖放人盘子里。

  (2)教师提醒幼儿听清楚要求,按数量拿糖,引导幼儿正确点数的方法,拿一个数一个。

  小结:小朋友真棒,能够听清楚要求,按数量拿糖。

  三、按照圆点数量装糖

  1.装糖:盘子里有这么多的糖果,拿起来多不方便呀。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拿起来方便点呢?(袋子装)

  2.老师准备了一些小袋子,这些小袋子上面可都有秘密哦。(老师示范:先数数袋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请大夹子帮忙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

  3.现在请我们宝宝也拿着袋子去装糖果吧,先要看清楚袋子上有几个点点,再去装糖哦。记住要请你的大夹子帮忙。

  4.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袋子里的秘密,你请了几颗糖果宝宝。(我袋子上有三个点点,所以我请了三颗糖果……)

  四、加深难度,对应数字送糖

  1.送糖:糖果袋子要放人糖果盒中,这里有5个糖果盒,看看糖果盒子上面有什么啊?(数字l一5),你手里糖果袋子的点点有几个,你就把它送到数字几的房子里。

  如:糖果袋子的点点有5个,你就放人数字是5个糖果盒中。

  请幼儿根据数量与相应的数字进行匹配。

  五、品糖游戏:

  师:孩子们和糖果游戏和开心,现在,请我们宝宝每人拿一颗糖果,尝尝看它是什么味道的?吃过糖后要及时漱口或刷牙。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玩装糖、放糖果的游戏。

  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以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不够生动,没有完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讲课时间还需要控制,时间长孩子会没有耐心

  3、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孩子的常规培养要加强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4

  设计思路:

  刚入园的孩子什么都是新奇的,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小型跷跷板,大雪花积木,小的插塑……都玩得津津有味。怎样让孩子更深入了解大小,比较大小的不同和变化呢,我产生了设计这一活动的想法。以系列游戏的方式,先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大和小,再在操作比较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最后变大变小的游戏活动结束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能用“大”或“小”来描述物体,初步体验大小的相对性。

  2、能排除颜色干扰,按物体大小分类,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情境“大熊、小熊来做客”

  大小熊、大小茶杯、大小椅子各一个,娃娃家桌子一张。

  红气球一个。小红花贴纸若干。

  学具:大小标记、篮子8个,大小玩具汽车、大小书本、大小油画棒盒子、大小碟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大和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熊。“今天有客人来了,看看是谁?来打声招呼!”

  “两只熊比一比,哪只大,哪只小?”

  “谁来跟大熊握握手?”“谁来亲亲小熊?”

  “大椅子给谁坐,小椅子呢?”

  “大茶杯给谁,小茶杯呢?”

  2、按大小分类。

  “熊宝宝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礼物,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

  介绍大小玩具汽车、大小书本、大小油画棒盒子、大小碟子若干。

  老师做神秘状,咦,谁在哭,哦,原来它们觉得挤,请宝宝们把他们分开呢,怎么分呢?大球要放到这个篮子里,看,这儿有一个大的标记,谁来送一送!”

  “小球要那个篮子里,看,这儿有个小的标记,谁愿意来试试!”

  强调语言:大xx我送你回家,小xx我送你回家

  请几位幼儿操作后,其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3、玩气球

  出示气球,“这是什么颜色的气球?”(红气球)

  怎样使它变大呢?引发思考。(吹气、打气)

  (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气球变大变小。

  “如果你是一只气球,你会怎么变?”

  (请个别幼儿做气球,教师和幼儿共同为他“打气”,“放气”。)

  大家一起玩变大变小的游戏,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完成后,总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知识理解还是非常准确的。对整个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完成的,是知识的学习不感到乏味枯燥。对幼儿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有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来表见自己,因为担心幼儿混乱,集体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余幼儿的个别回答。整个课程让幼儿意犹未尽。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5

  设计意图:

  小班的幼儿对于颜色的认识较少。所以让幼儿准确的说出颜色也不太可能。所以我创设送礼物、送糖果回家、品尝糖果等情景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一系列的情景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感知认识颜色,给予幼儿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游戏盒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糖果按颜色(红、黄、蓝)分类,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2.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贴有不同颜色的三个盒子。

  2.实物糖果。(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包装)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师:“李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个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呢?”

  师:“我们来跟巧虎打个招呼吧!巧虎说小二班的'小朋友们真有礼貌,所以巧虎要送你们礼物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

  2.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师:“这个糖果是什么颜色的?穿黄色衣服的糖果我们叫它黄色糖果,除了红色糖果还有哪些糖果呢?”

  二、游戏,糖果找家

  1.游戏:糖果找家。

  (1)师“巧虎知道这有好多的小朋友,所以带来好多糖果呢!可是糖果太多了,巧虎看的头都晕了,我们一起来帮巧虎分分类吧!”

  出示三种不同颜色的家:“这是什么颜色?(红色),红颜色的家应该住什么颜色的糖果呢?”(红色糖果) 用同样方法认识黄色、蓝色的家。

  (2)请个别幼儿来示范送糖果回家。

  师:“现在我要请几位小朋友把这三个糖果送回家。”边送边告诉糖果“X色糖果,我送你回家”。

  2.幼儿操作。

  幼儿自由送糖果,老师检查。

  (1)师:“这儿还有好多糖果没回家呢,我们一起送它们回家吧。”边送边说“X色糖果,我送你回x家”。

  三、小结,品尝糖果

  将糖果发给幼儿,并让幼儿与边上同伴互说“我的糖果是X色”。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6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复习认识1―4的点卡。

  2、能按其数量从少到多给点卡排序并匹配实物。

  准备:

  1、贴绒卡片:1―4的点卡一套。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和实物图片10张。

  活动与指导:

  1、利用多种感官巩固对1、2、3、4各数的认识。

  (1)复习认识1―4,逐张出示点卡,问幼儿每张卡片上有几个圆点,让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

  (2)听声音举点卡。如:老师学几声鸟叫,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或看点卡做动作,如老师举起一个点卡,幼儿就拍几下手等等。

  2、幼儿操作活动。

  (1)将点卡按数量从少到多地排列。

  事先让幼儿思考:4张卡片,要按照圆点由少到多的顺序排队,怎么排?引导幼儿讨论,说出将最少的1的点卡放在最前面,比它多1的2的点卡跟在它的后面。3比2的点卡多1,排在2的后面,4的点卡比3的点卡多1,排在最后面。幼儿排好后,要求幼儿观察比较,说出自己发现了什么? (每一张点卡比前面的点卡多1个圆点)

  (2)幼儿对实物图片分类计数。让幼儿将实物图片摆在桌子的.另一边,观察并操作:实物卡片中哪些东西是相同的,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数一数,每一种东西有多少?

  (3)幼儿给点卡和实物卡片配对。让幼儿思考:点卡上的圆点是几,就和数量是几的东西交朋友,应该怎样做?指导幼儿在点卡下面摆上相应的数量的实物卡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2.认识圆形,初步掌握圆形的特征。

  3.能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圆形的物品。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教师提前在班级内的各个角落放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课件准备:“圆形专卖店”情景图片;“各种形状”组图;“去进货”组图;游戏背景音乐。

  纸面教具:《圆形专卖店》。

  材料准备:马克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圆形

  ——小老鼠皮皮新开了一家专卖店,里面卖的物品很特别,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皮皮的`专卖店里都有哪些物品?

  二,帮助幼儿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特征

  ——这个圆圆的图形就叫做圆形。

  ——圆形和其他形状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发放纸面教具巩固幼儿对圆形的认识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寻找正确的小汽车。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连一连。

  3.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四,播放游戏音乐玩游戏寻找圆形的物品

  ——恭喜小朋友们顺利地帮助皮皮完成了进货任务,现在请小朋友在班级内找一找,哪些物品是圆形的?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知道比5少的数有1、2、3、4。培养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

  2、学习制作比5少的点卡,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五种冰激凌(数量各位1—5)。

  学具:点卡,每张桌子一盒蜡笔;人手四张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准确点数5以内的数。

  1、夏天来了,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呢?

  2、出示5种冰激凌:这里有许多冰激凌,看看这些冰激凌都是什么口味的?(红——草莓,黄——香蕉,绿——西瓜,棕——巧克力,紫——葡萄)

  二、引导幼儿归类计数。

  每种冰激凌有几个呢?怎样才能数得更清楚?

  三、比较多少。

  你觉得哪种冰激凌多,那种冰激凌少呢?(引导幼儿运用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哪些冰激凌比葡萄冰激凌少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比5个葡萄冰激凌少的是......比5 少的'是.......)

  四、学习制作比5少的点卡。

  1、老师示范画比5少的圆点,画好后引导小朋友说出老师画了几个圆点?小朋友看,比5少的点卡有几个呢?引导幼儿说出1、2、3、4的点卡。

  2、分发幼儿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做比5少的点卡。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部分幼儿制作的点卡,集体验证。

  六、收拾用具。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9

  情况分析:

  分类教学是小班第二学期的教学重点,又是较复杂、较抽象的一项数概念。对小班幼儿来讲,更是如此。而小班幼儿形象思维直觉行动性思维较突出,运用自己动手操作、探索来理解这一概念,相对较容易。本次活动的整个过程都穿插了一定的情节,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在“表演”中动手操作,让幼儿在“表演”中探索分类。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讨论等活动,初步掌握分类的概念和方法;

  2、让幼儿体验与他人一起动手操作、一起讨论的乐趣。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分类的含义及方法。

  难点:区分物体的特征(颜色、形状、名称)

  三、活动准备:

  1、不同形状、颜色的图形卡片、动物作业卡片若干、水彩笔;

  2、小熊头饰一个,熊妈妈头饰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1)师戴上小熊头饰做小熊,手捧大量卡片,边讲边进教室:唉,这么多卡片,乱七八糟的,怎么办?作思考状,并请幼儿一起思考。“卡片全部混在一起,拿的时候多不方便啊!”让幼儿讨论“怎么办?”幼儿讨论完以后,教师小结,用一种办法:分类放好。

  (2)怎么分——“这么多卡片,放在这乱糟糟不行,怎么放呢?怎样放以后看上去才整齐,用起来也方便。

  2.幼儿操作活动(“大家都要帮助我,太好了!”)

  (1)教师分发卡片,引导幼儿先观察:“好好看一看,这些卡片到底是什么样的?”

  (2)在观察过卡片后,幼儿进行操作。摆弄卡片,经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找到分的方法。教师注意观察、随时注意指导,鼓励个别胆小幼儿,大胆去尝试,去操作;“这张卡片是什么颜色的,它和哪一张长得一样啊?……”

  3.讨论理解(在幼儿基本找到分的方法后,组织幼儿进行讨论理解)

  “太好了,我看到小朋友分的这么好,有的这样分,有的.那样分,真开心!”

  (1)先把自己分的方法告诉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幼儿轻声与人交谈、讲述,师巡回倾听

  (2)请个别幼儿讲述,大家一起听,并适当进行讨论、理解。

  幼:我把红的放在这,绿的分在一起放在那

  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她是按什么分的?

  师总结:把颜色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颜色分的

  幼:我把方形的放在一起,圆形放在一起

  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是按什么分的?

  师总结: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是按形状分的

  (3)师与幼儿一起总结

  分的时候,把相同的分在——起,可按不同的特征来分,如颜色、形状等。把相同特征的分在一起,并告知幼儿,这样分的活动叫分类活动。

  4、巩固操作

  熊妈妈拿着又一叠作业卡片来了,“小熊,你们把这些卡片分得真整齐,让我在来考考你们吧!你们也要把它们理整齐哦。”(熊妈妈带来的是动物作业卡片)

  妈妈走了,小熊与小朋友开始分卡片。

  (1)一起观察,看看卡片与刚才的卡片是不是一样的?这些卡片上有什么?我们来帮它们找个好朋友怎么样?但是,这些小动物喜欢和它一样的小动物做好朋友。

  (2)教师示范如何连线,让幼儿用手指跟着做。发水彩笔给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它叫什么名字啊?哦,它们的名字是一样的,我们该怎么连呢?”引导幼儿按名称分类

  五、结束活动

  妈妈回来了,表扬小熊和小朋友:“你们分得真好,按不同特征分好了卡片,分类的本领真大。”

  妈妈放好卡片,带小熊与幼儿一起出去做。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0

  新一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改版使用,与老教材的知识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在对"多与少"方面的教学内容上实质没有多大的变动,只是在教学"多与少"的相关问题时,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归类总结,其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数学思维。可这一来,不少学生在对"多与少"的理解时,却容易产生混淆(特别是高年级中的分数复合应用题,混淆就更严重了),现就此问题作以下一些探讨性分析。

  1.简单"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就开始给合"图文"对"多与少"问题开始进行相关的训练教学,当然,这类问题对这些小学生来说,也许会答得津津有味,但要真正理解其中数学量的含义,我想应该没有几个学生弄懂。比如: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小数"),虽然问法不同,含义不同,但在同一个题中都可以用同一个减法算式。

  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小东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东多几个?小东比小明少几个?其解答都是用同一个算式:8-5=3(个)。

  2.一般"多与少"的理解

  进入中年级后,"多与少"的教学内容就更进了一步,我认为在此阶段,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几方面的难度。第一、在数字上稍偏大,学生会列算式,但容易算错;第二、条件比原来要多了,也就是说不像低年级学习时的只有两个量,而现在出现了第三个量,运算过程也多出了一步;第三、给出的条件开始有了转弯,这种新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学生一时还不易掌握。例如:(1)甲有1200元钱,乙有8500元钱,甲比乙少多少元?乙比甲多多少元?(像这样只有两个量,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去小数,只是计算难度稍大一点)。(2)小红有70元钱,小华有85元钱,小西有80元钱,小红比小华少多少元?小华比小西多多少元?(此类给足条件的应用题,只要学生多加细心,找准了谁和谁比、问题也会迎刃而解)(3)甲有7个桔子,比丙少3个桔子,而丙比乙又多5个桔子,甲比乙多多少个?(给出的条件有了隐性条件存在,学生就容易产生思维上的混乱了。解答方法:首先求出丙的`7+3=10(个)、然后求出乙的10-5=5(个)、最后用甲的个数减去乙的个数7-5=2(个),因此,读懂题意是首要,找出乙的个数是关键)。

  3.复杂"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高年级的"多与少"教学,其复杂之处就在于分数应用题方面了,很多学生就会直接求出,如:甲比乙多几分之几?甲÷乙或甲-乙,这样的求法就不对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就是未能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喜欢数学。

  2、愿意上课大胆举手回答问题。

  3、能按照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裤子图片。

  2、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等若干套(3--5个为一套),排序底板若干。

  活动过程:

  1、裤子比一比。

  a、观察裤子。

  教师出示挂图中的4条裤子。

  教师:看,妈妈给宝宝买了什么?妈妈买了几条裤子?它们一样吗?哪儿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裤子,并说出它们长短不一样。

  b、比裤子。

  教师:哪条裤子长,哪条裤子短?

  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裤子两两比较,得出结果。

  2、裤子排一排。

  a、教师出示长短排序板。

  教师:妈妈让宝宝排一排裤子,你觉得哪条裤子放在前面?可以怎么排呢?

  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讲述自己的想法。

  b、鼓励幼儿自主地排裤子,然后说一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排的。

  c、教师和幼儿讨论长短排序的方法。

  沿着排序板上下面的一条线将裤子放整齐,可以用眼睛看,找出最长(最短)的裤子排号,再通过两两比较依次排序;也可以每次找出最长的裤子,发现长了再调整。

  3、给物体排排队。

  a、讨论活动规则。

  教师:小吸管、小木棍、硬卡纸条都来找小朋友帮它们排队啦!

  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总结:先找出物体中最长或最短的一个排好,在比剩下的物体,找出最长或最短的往下排,排好后说一说。

  b、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将材料在排序板上排整齐。

  教师鼓励幼儿参与多组操作活动。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2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幼儿感受最深的就是五颜六色的花朵,在春风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结合我们班的活动主题“春天真美丽”我们在主题墙上布置了许多不同颜色、名称、形状的花朵供幼儿欣赏,丰富幼儿对花朵的认识,结合这一主题,我们在区域活动中的“美工区”里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引导幼儿为花朵涂色、装饰桃树、制作桃花等,正体现了我们班的子课题“在区域游戏中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的理念,本次《春天的花》的数学活动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幼儿在巩固颜色的同时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和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分类,并能将同一种颜色的花朵“种”在相应颜色的花盆里。

  2、会按颜色标记和点子数贴相应颜色和数量的花,并对3以内相等数量的物体进行匹配。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熟悉常见的颜色并能按颜色进行分类活动。

  活动难点:

  会按标记在记录纸上贴相应颜色和数量的花。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大花朵,数量和幼儿人数相等;

  2、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盆各一个;

  3、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花朵,数量是幼儿人数的5倍;

  4、操作架;

  5、记录单,数量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看看:我看过的花。

  1、提出问题。

  师:春天到了,小草怎么样了?花儿呢?

  师:你都看过哪些颜色的花呀?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看见过的花。)

  2、展示“花朵”。

  师: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漂亮的花,(出示花朵)数一数有几朵?这三朵花有什么不同?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我先渗透了科学课的内容,让幼儿说说在春天都见过哪些花,然后出示三朵不同颜色的花,引导幼儿观察这三朵花的不同,能说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为下面的环节做准备。)

  二、按花朵颜色分类:花盆里的`花。

  1、讨论花朵种在哪里?

  师:花朵是长在哪里的呀?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三个花盆,看看这些花应该种在哪个花盆里呢?

  (引导幼儿根据花盆的颜色,说出将相同颜色的花摆放在对应颜色的花盆里。)

  2、我会摆花。

  师:小朋友的椅子下面也有一朵花,请你把它拿出来,看看是什么颜色的?

  师:请你们把手里的花种到花盆里吧,记住哦,一边种花一边说:×颜色的花种在×颜色的花盆里。

  (师幼共同检查花朵摆放的对不对,一边检查一边说:这里都是×颜色的花。)

  (评析:这一环节我以问题:花是长在哪里的啊?引导幼儿思考。在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再出示三个不同颜色的花盆,一个红色花盆,一个黄色花盆,一个蓝色花盆,再提出问题:那这些花分别应该种在哪个花盆里呢?再次引发幼儿思考,并鼓励个别幼儿尝试示范贴花,接着请所有的幼儿都拿出自己椅子下面的花,看清楚自己手里的花的颜色,再去贴花,使每位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培养幼儿能按颜色进行分类的能力。这一环节也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三、贴花朵,点物匹配。

  1、出示“贺卡”。

  叮铃铃~~

  师:喂,好的,小朋友们一定会愿意帮忙的,再见。

  师:刚刚春姑娘给老师打来了电话,她请小朋友帮忙做贺卡,你们愿意吗?

  师:好的,那我们来看看这张贺卡应该怎么做呢?

  (引导幼儿了解:根据记录单上的点子和颜色标记,贴几朵×颜色的花。)

  2、示范贴花。

  师:谁来试试?按照“贺卡”的要求贴花。

  3、幼儿贴花。

  师:那边还有许多贺卡呢,请你们每人去拿一张,然后坐到位子上看看你的贺卡上要求你怎么贴花。

  (请幼儿回到座位,观察讲述自己拿到的贺卡。)

  师:请你们按照“贺卡”的要求去贴花吧。

  4、展示“贺卡”。

  引导幼儿集体观察,纠正错误,体验活动的快乐。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让幼儿按标记操作记录纸,我首先以春姑娘的“电话”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出要求,引导幼儿观察“贺卡”的内容,让幼儿有产生完成“贺卡”的欲望,通过示范操作之后,再引导幼儿独立操作,最后通过集体验证的方式让幼儿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这样一步一步的将难点化易,让幼儿层层吸收。)

  活动反思:

  做为新教师的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活动中我的语速较快,重复了幼儿的回答,其实应该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教师再进行总结,提升幼儿的经验。在春姑娘打电话的情景创设这一环节中,感觉太突兀了,幼儿都没有反应过来,可以创设另一个情景,比如:春姑娘想请各种颜色的花参加“百花会”,春姑娘想请小朋友们帮她制作邀请函,邀请他们。教师再出示邀请函问幼儿:你觉得这张邀请函,春姑娘想邀请的是几朵什么颜色的花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操作,最后以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春姑娘顺利召开了“百花会”,结束本次活动。这样的情景创设会计较自然,幼儿容易接受。活动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操作活动中也不敢大胆尝试,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还需要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以后我会更加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并能发现特征。

  (2)两个相同的物体比大小。

  (3)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学习按大小进行分类。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准备:

  (1)小熊、纸箱子、橡皮泥、汽车、篮球、雨(样子一样,大小不一)各两个。

  (2)纸盒子(魔盒)一个。

  (3)小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第19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照物体的大小分类。

  难点:能准确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发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魔术师。

  教师:"今天,李老师想当一位魔术师,带着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去看看魔幻的世界,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幼儿:"想!"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变魔术。

  教师:"那好,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盒子"

  教师:"它呀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盒子,它能变出好多好东西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都能变出什么东西来呢?"

  幼儿:"想!"

  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跟老师一起变变看吧!"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一认,并发现特征。

  教师:"魔盒、魔盒。"

  师生:"变、变、变。"

  (一一出示物品)

  教师:"看,咱们变出了什么呀?"

  幼儿:"小熊、纸箱子、橡皮泥......"

  教师:"那么小朋友来看看它有几个(只)呀?"

  幼儿:"两个。"

  教师:"噢!两个,那它们两个长得一样吗?"(同一物品作比较)

  幼儿:"一样。"(伴随说出一些明显特征,比如:颜色等)

  教师:"那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啊!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还能告诉老师它们两个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吗?"

  幼儿:"能"

  教师:"好,现在李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老师指一指,好不好?"(幼儿举手,请一位幼儿上前)

  教师:"好,谢谢xxx小朋友,请回坐。"

  教师:"刚刚xxx告诉老师了,是它(大)它(小)。"(教师先举起大的一个物品,随后举起小的一个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发现特征。

  三、物品按大小分类

  教师:"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物品,也知道了它们哪个大哪个小是不是?

  幼儿:"是"

  教师:"可是老师把它们都放在了这个桌子上面,小朋友看看这样放着整齐不整齐呀?"

  幼儿:"不整齐。"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咱们把它们怎么放就变整齐了呀?"

  开动幼儿的脑筋,让幼儿思考。

  幼儿:"分开放。"

  教师:"唉!对了,小朋友真聪明。"

  教师:"现在小朋友看看老师拿的这是什么呀?"

  幼儿:"纸箱子。"(出示一大一小纸箱子)

  教师:"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咦!我看见它里面有一个东西,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呀?"

  幼儿自由猜想,再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噢!原来是一个字宝宝呀!"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个字宝宝在大的纸箱子里放着还是在小的纸箱子里放着?"

  幼儿:"在大纸箱子里。"

  教师:"所以这个字宝宝和这个纸箱子一样。"

  教师:"来,跟老师念:大、大、大。"

  幼儿:"大、大、大。"

  教师:"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大。"

  教师:"老师在这个小的纸箱子里也看见了一个字宝宝,小朋友猜猜在这个纸箱子里找到的`字宝宝念什么呀?"

  教师:"小、小、小。"

  幼儿:"小、小、小。"

  教师:"小朋友记住了没有?"

  幼儿:"记住了。"

  教师:"那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类。大的物品放进大的纸箱子,小的物品放进小的纸箱子,好不好?"

  幼儿:"好。"

  请幼儿上前自主操作,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小结

  教师:"看看,现在这个桌子上面变整齐了没有?"

  幼儿:"整齐了。"

  教师:"为什么它变整齐了呀?"

  师生:"因为小朋友把它们都分了类,所以它变整齐了。"

  教师:"谢谢小朋友。"

  幼儿:"不用谢。"

  教师:"今天,咱们上的这一课的题目叫做《大小分类》,因为小朋友把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开了并放进了大小不一样的箱子,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大小分类》。来,跟老师一起说--《大小分类》。"

  幼儿:"《大小分类》"

  教学延伸:

  教师:"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给书上的这些物品也分分类,好不好?"

  幼儿:"好"

  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会按食品的种类进行分类,并匹配相应的标记。

  2、能跟据点卡取出与之相等数量的食品。

  2、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玩具柜3个。教学挂图(一)中的食品标记图3张。

  2、自制的各种“食品”(包子、小饺子、汤圆)或教学挂图(一)中的实物卡片若干,贴有3以内点子的小盘子若干。

  经验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一起去购买食品时,引导幼儿观察超市中的食品是如何分类摆放的,并有意识地请幼儿按指定数量取同样多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说说看看:“我吃过的食品”。

  1、教师:大家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们都吃过哪些好吃的食品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吃过的食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针对性的出示一些食物。

  2、展示食品,说说食品的名称。

  教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过年的食品,我们来看看。

  教师:你们吃过这些食品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鼓励幼儿大声说出食品的名称,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很多食品名称。

  (二)给食品分类,布置食品店。

  师幼讨论:这些食品都放在了一起,好吗?

  教师: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怎么放?出示食品商店摆放的图片,比较怎样放好?

  教师:这么多食品可以开个食品店啦!这些食品怎么放可以很整齐呢?谁来试一试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幼儿讨论后再根据食品的品种,把相同的食品放在一个玩具桂里。

  2、我会放食品。

  鼓励幼儿一边拿一边说,如:XX和XX放一起。

  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食品摆放得对不对,一边检查一边说:这里都是XX。

  3、给食品配标记。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一)中的包子、饺子、汤圆三张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标记,可以表示哪种食品。

  教师:我们来认识这些标记吧,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标记,可以表示哪种食品。请把每张标记送到它所表示的食品处。

  请个别幼儿为食品配标记。

  (三)给“娃娃”买食物,练习点物匹配。

  1、观察小盘子。

  教师出示玩具娃娃(3—5个)和小盘子

  教师:“娃娃”也想吃食品了,我们帮“娃娃”买食物吧,想想买到的.食品放在哪里呢?

  2、教师出示标明点子的盘子。

  教师:盘子里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讨论并明确:盘子有几个点子,就取几个食品,要求取同样的食品。

  3、幼儿示范拿取食品。

  教师:谁来试试为“娃娃”买食品呢?

  请个别幼儿取盘子,先数点子,再按点子数目取相同数目的食品品尝。同时,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述,明确买食品的方法。

  4、幼儿买食品(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的操作卡)。

  教师:玩具娃娃还想买很多的东西,可是她不会买,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她给了一张她买东西的购物单,请我们小朋友按购物单上的要求要帮她们买东西。

  老师先示范操作:按购物单上的点子数目,圈出要买的物品的数量。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幼儿操作的过程,并予以指导。

  教师小结:你们都为“娃娃”买到他所需要的食品,“娃娃”谢谢你们了。

  活动延伸:

  在区角游戏中,提供1~4的点卡,鼓励幼儿根据点子卡上的数量自制食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2、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物品的排列规律。

  3、积极参加排序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位在:尝试将两种颜色的树叶有规律的进行交替排序。

  因为活动目标中既有认知、能力的要求,有对幼儿的态度、情感的发展尤为关注。因此本次活动以树叶为主要材料,通过设置给小树叶排队的情境,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准备:

  1、教具:森林场景创设、花园宝宝依古比古、演示板、红旗、音乐。

  2、学具:人手一份:4红4黄树叶共8个、帽子底版一块。

  设计理念:

  这一活动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教学法、交流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设计思路:

  结合小班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开展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情趣--给树叶排队,初步感知两种物体按规律排序的美--做帽子,尝试为树叶排队--戴帽子,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排队去森林,欣赏交替排序的枫树和银杏树带来的美。

  1、出示依古比古实物,相互问好。

  2、排队去森林,了解森林里树的颜色,欣赏枫树、银杏树交替排序的美。

  (评析:依古比古是幼儿最熟悉的动画片人物,通过与动画人物打招呼,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排队也是按照男孩女孩的顺序排列的,无形中给予幼儿排序的概念,同时在到达森林以后,对枫树和银杏树的欣赏,又一次感受到了间隔排序)

  (二)排树叶,了解交替排序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师:一阵大风吹来,把美丽的树叶都吹倒了地上,让我们一起和小树叶玩排队的游戏好吗?

  2、幼儿个别尝试排树叶。

  教师:可以怎么排呢?谁上来试试?

  教师小结:原来小树叶排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一片红树叶一片黄树叶这种方法间隔排队,另外一种是两片红树叶两片黄树叶间隔排队的。

  2、幼儿模仿。

  教师:小朋友,风儿把小树叶吹到了你们的盘子里了,请也用这两种方法排一排。

  (评析: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出给树叶排序这个环节,这样的设计使环节过渡自然,幼儿容易接受,通过请个别幼儿展示给树叶排队,总结出树叶排队的'两种方法,并在幼儿模仿的环节中让幼儿自由的选择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排序方法给树叶排队,感受两种颜色的树叶交替排序的规律)

  (三)做帽子,学习应用交替排序的方法(每人4红4黄共8片树叶)

  1、明确制作要求。

  教师:依古比古要开舞会啦,小花瓣要把我们宝宝打扮的更漂亮!

  出示三张操作卡,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观察。

  完成快的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评析:本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巩固两种颜色树叶按规律排序这个知识点,老师提供的三种材料具有层次性:第一种材料是老师已经贴好红黄红黄四片树叶,请幼儿接下去排序,第二种材料是老师已经贴好红红黄黄红红六片树叶,请幼儿接下去排序,第三种材料是空白的操作卡,幼儿可以任选一种进行方法进行排序,这三种材料的提供能很好的顺应孩子的发展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

  (四)戴帽子,体验活动的快乐。

  1、讲评。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给小树叶排队的?

  2、参加舞会。

  (评析:本环节是对幼儿的操作活动进行讲评,同时也是让幼儿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以及成功感)

  (五)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继续感知两种物体按规律交替排序。

  反思

  生活是丰富多彩、生动真实的,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教育材料,给孩子提供一个乐中学的空间。但是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这个知识点的结束。老师在区域中继续提供各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让幼儿不断地感知,动手操作,数数排排,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注重形成幼儿持续学习的意向。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因此幼儿的兴趣得以激发,各种潜能得以开发。)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形状》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2-23

幼儿园小班蒙氏数学教案12-01

小班数学教案:种花_小班数学教案07-0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5篇01-29

【精选】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4篇04-2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5篇11-27

精选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3篇04-05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09-22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23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