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时间:2022-06-29 21:59:50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精选11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日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精选11篇)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了解夏至节气时影子是最短的'这一特点。

  2. 了解影子长短、大小变化的规律。

  3.进行手影表演,锻炼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手电筒、手影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1. 介绍夏至节气知识

  据说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因为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在这一天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长度最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地球是个球形,表面是由弧度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造成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是最接近我们的时候,所以这一天太阳高度角最大,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也就最短。

  2. 做实验证明光照角度和影子长短、大小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观察过我们的影子吗?有什么发现?

  ——影子是我们的好伙伴,总是跟在我们身后,但它也很调皮,常常会变化自己的长短、大小,小朋友们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吗?

  (1)将铅笔竖在桌上,手电筒先从侧面照射,请小朋友们观察影子的长度,逐渐将手电筒太高,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光照角度越小影子越长,光照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将手电筒固定在桌上,向墙面照射,手在墙面和手电筒之间来回移动,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接近物体实际大小。

  3. 观看手影表演

  (1)——影子真是太调皮了!不过他却是我们的好伙伴,有这么一群人和影子的关系非常好,还能让影子来表演节目呢!

  (2)教师播放手影表演视频

  4.进行简单的手影表演

  (1)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哥哥姐姐们影子的表演,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呀?只要好好了解影子,你们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哦。

  (2)展示几个手影动作,请小朋友们练习

  (1)教师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手影表演一个故事,要注意动物的大小

  5.活动结束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了解夏至要吃面食的习俗。

  2. 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3. 发挥想象力,夏至面里有什么,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活动准备

  一碗面的简笔画,并打印,每人一张,彩笔、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夏至时新麦收获,各地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像是北京冷淘面、四川担担面、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江南地区还有麦粽、夏至饼。所谓夏至饼就是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其实夏至饼里并没有指定的馅料食材,只要是开胃消暑的,都可以加到饼里做馅料。

  2.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麦吗?它是长什么样的.呀?(教师出示图片)

  (2)——那我们平时吃的面食是像小麦这样硬硬的黄黄的吗?

  (3)——其实啊小麦首先被制成了又白又细的面粉才能被我们广泛使用。那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由面粉制成的吗?我们刚才在介绍夏至吃的面食时已经提到很多了,有小朋友能回忆一下吗?还有其他的吗?(面条,面皮,面饼,面包,蛋糕)

  3.夏至要吃夏至面

  (1)面条也是用小麦做成的,是我们夏至节气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也有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今天我们的面条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光吃面条有些单调,小朋友们来动动脑筋,想一想面条上可以加点什么菜呢?

  (2)请小朋友们把你能想到的菜画出来,剪下来,然后贴在这碗面里吧。

  (3)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面条简笔画。

  (4)小朋友们自由发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5)请完成图画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这些菜。

  (6)教师给予优秀作品的小朋友奖励。

  4.活动结束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节气的特点,知道为什么“夏至不过不热”。

  2.了解有哪些方法对抗炎热,了解扇子的不同种类。

  3.学习用彩纸和冰棒棍制作小扇子的方法,锻炼手部肌肉和协调能力,学会废物利用。

  活动准备

  1. 正方形彩纸、冰棒棍、双面胶

  2. 扇子制作教程视频

  活动过程

  夏至节气知识介绍: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是最接近我们的时候,这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可是为什么最热的时候在七八月份呢?原来我们感受到的气温不是太阳照射的'度,而是大地反射出的温度,夏至之前地表积累的热量还未达到最高,所以夏至这一天其实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反而是夏至过后,地表温度逐渐累积,再加上依旧长时间的日照,气温因此逐渐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1. 提问引导

  ——提问小朋友们是怎么过夏天的?

  ——有什么对抗炎热的好办法?

  ——需要借助什么?(如扇子,电扇,空调等)

  ——你们知道扇子有哪些种类吗?(教师展示图片:蒲扇、羽扇、折扇、团扇等)

  2. 自制小扇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把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扇子。

  (1) 教师展示小扇子教程视频。

  (2) 小朋友们看懂了吗?请几位小朋友来复述一下制作过程。

  (3) 教师分发彩纸,冰棒棍。

  (4) 小朋友们开始制作扇子,对于有困难的小朋友教师进行指导。

  (5) 在扇子的形状完成后,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扇子进行一些装饰。

  3.作品展示

  请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4.活动结束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了解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2. 了解面食的制作过程

  3.能自主完成用橡皮泥模仿面团做面食的活动,锻炼手部肌肉和控制力

  活动准备

  和面、揉面视频,简单的面食制作方法视频,橡皮泥

  活动过程

  1. 介绍夏至新麦收获,人们要在夏至这一天吃面食的传统习俗。

  2.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知道哪些食物是面食吗?

  ——那你们喜欢吃面食吗?喜欢吃哪一种面食呢?

  ——有的小朋友喜欢吃面条,有的喜欢吃面包,其实包子外层的皮、饺子皮它们都是面食呀,他们的形状是不是都不太一样啊?但其实它们都是面粉做成的,为什么面粉能有这么多形状呀,我们看看一看在大哥哥手里面粉是怎么一步步变身的吧。

  3. 教师播放和面、揉面的视频,并讲解

  ——请一位小朋友要复述一下面粉变成面团需要那些步骤?(要加水然后朝一个方向搅拌,最后用手把它揉成团)

  ——真棒,现在我们已经有面团了,就是我们的橡皮泥,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小手,把面团捏成你喜欢的面食的`形状吧。

  4. 幼儿自主动手捏橡皮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指导,并鼓励孩子做出如包子皮、饺子皮之类比较有难度的作品。

  5.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能做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6.活动结束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了解夏至节气麦子丰收。

  2. 能够区分大米、小米、小麦、大豆、高粱

  活动准备

  大米、小米、小麦、大豆、高粱各一小袋

  活动过程

  1. 介绍夏至节气知识

  《史记》记载:“夏至日,祭地。”在明清时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北京地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夏至时正值麦收,人们都希望能得一个好收成,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容易形成暴雨,若一直下暴雨就会形成洪涝灾害,影响收成。因此人们要祭祀祖先,以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可能是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 区分不同粮食

  (1)——小朋友们,夏至是收小麦的节气,你们知道小麦长什么样吗?我们平常吃的是小麦吗?

  (2)——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哪些粮食呢?

  (3)——今天老师带来了五种粮食,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他们。

  (4)教师展示四种粮食,请小朋友们说出他们的形态,特点

  3. 做游戏,分五谷

  视人数将小朋友们分成几组,在教室后部排队,在讲台上将几种谷物混合,分为与小组数目一样的几堆。游戏开始时,小朋友从教室后部跑到讲台前,依次找出大米、小米、小麦、黄豆、高粱各3颗,再跑回去交到下一个小朋友手中,下一个小朋友继续。看几组所用的时间,并检查最后小朋友手中的谷物是否符合规定。教师给符合规定且用时最短的一组小朋友奖励。

  4.活动结束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天的气温、天气、动植物的生活、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变化。

  2、有细致地观察与比较能力,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用品进行分类。

  3、知道夏季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并体验夏天给人们特有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夏天调查表:请幼儿画出自己找到的夏天。

  2、请幼儿收集各种夏天使用的物品或图片。

  3、请幼儿连续做一个月的气温观察记录,并画出曲线图。

  4、幼儿用书:《夏天的秘密》、《夏季的星空》。

  活动过程:

  1、幼儿寻找夏天的变化。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你出去找一找,看看哪里能找到夏天?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的变化来发现夏天的特点。教师: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发夏天到了的?你还知道夏季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喜欢夏天嘛?说说理由。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学习分类的方法。教师:我们夏季都会用到一些什么特别的东西呢?请幼儿介绍并展示幼儿收集的物品。教师:夏季有这么多特别的东西,我们将它们这样分类呢?

  3、结合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应该注意的事项。教师:这是小朋友做的气象记录,你发现最近的气温又什么变化?教师:气温越来越高,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教师提醒幼儿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在室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等。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

  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

  活动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幼儿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出示课件)

  传(chuán)统(tǒnɡ)贴(tiē)窗花大街(jiē)小巷(xiànɡ)祭(jì)扫(sǎo)赛龙舟(zhōu)艾(ài)香满堂(tánɡ)

  乞(qǐ)巧(qiǎo)牛郎(lánɡ)织女月饼(bǐnɡ)赏(shǎnɡ)菊(jú)转(zhuǎn)眼团(tuán)圆热(rè)闹(nao)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出示练习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守岁、贴对联、拜年……)

  出示: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示: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团圆)

  3.拓展: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出示: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示: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中秋节)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六、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贴对联扫墓大街小巷龙舟团圆艾草转眼热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舟: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快、乐”两个生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节日的快乐,体会作为一名新时代儿童的光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正确书写左窄右宽字和独体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渲染,感受气氛。

  课前:和学生一起听唱《快乐的节日》

  1、大家知道这首歌歌名叫什么吗?

  2、这是什么节日呀?你们都做了什么觉得这么快乐?

  3、介绍“六一儿童节”,并揭题“快乐的节日”,读一读,强调“快乐的”。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自学诗歌。

  大家想学会这支歌吗?那就先自学一下歌词吧。

  1、浏览诗歌,标出诗歌有几节。

  2、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二)合作学习。

  1、生字登山比赛

  (1)、形式:四人小组学生字

  每组发3套生字卡片

  第一套;标有拼音的词语

  第二套:没有拼音的词语

  第三套:单个生字卡片(背后标有拼音)

  (2)、方法:由小组长进行组织,凭读的情况进行奖励。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词语大放送。

  小组同学给每个生字组词,看谁组的多。

  (三)交流汇报。

  过渡:刚才看小朋友们读得那么认真,合作得那么愉快,现在谁愿意来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1、认读生字词。

  (1)、感知生字。

  出示生字: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

  (2)、读准字音。

  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呢?

  (3)、识记生字。

  说说哪个生字最难记,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4)、词语擂台赛。

  给“祝、国、理、度”组词,看哪个小组组的多。

  (5)、巩固新词.

  齐读生词,选一个说一句话。可以说书上的句子,也可以说自己的句子。

  2、朗读课文。

  过渡:小朋友们的识字能力真不错,这些生字宝宝藏在诗歌里,你能读正确吗?

  三、指导写字,感悟快乐。

  小朋友要过快乐的`节日了,你们准备怎样度过呢?会邀请谁参加呢?

  1、学习课文最后一节,点名读,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准“啊、哇”的字音。

  2、齐读最后一小节。问:“快乐的时光”指什么?(六·一儿童节)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少年儿童尽情地唱啊、跳啊,和老师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这一节更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3、指导写快乐。

  4、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和小节读一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四、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我们朝气蓬勃,我们聪明可爱。我们读书悦耳动听,我们写字工整漂亮。我们是光荣的新时代儿童。羊羊家族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作业超市去逛逛吧,你喜欢哪样作业就选那样,也可以多选。

  五、体验快乐,结束新课。

  看到大家花朵般的笑脸,我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大花园里,到处盛开着美丽,到处洋溢着快乐。在这里,老师提前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送给大家一首小诗。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让我们自由地歌唱、快乐地舞蹈吧。课件播放《快乐的节日》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歌曲学习,抒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过程与方法:增强情感体验、注重实践创造

  3、知识与能力:

  能学会演唱《快乐的节日》,积极创编舞蹈语汇,真实的感受节日喜悦。

  教材分析:

  《快乐的节日》初刊于《歌曲》1954年第四期。歌词以“小鸟”“风儿”“花园”“草地”等富于形象性的语言,以及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新中国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活泼的旋律刻画了孩子们天真浪漫的性格,抒发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全曲四二拍,宫调式。由主歌与副歌两大部分构成。主歌部分(1——23)小节,分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13)小节节奏明快,给人以行进的感觉;第二乐段(14——23)小节,开始处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和内含三拍子的运用,以及旋律线条的起伏,使音乐既有舞蹈的韵律感,又有诗歌的抒情性。副歌部分(24——35)小节,欢快的节奏和短促跳跃的.音节,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

  教学设想:

  力求突出音乐课程最重要的理念,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来具体探索、理解和体现。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学会演唱〈〈快乐的节日〉〉。

  教学难点:

  跨小节切分音和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音乐课件、卡片、节奏条

  教学过程:

  一、欢迎大家乘坐音乐列车。(音乐组织教学)

  二、吹响列车音乐。(口风琴联奏练习与展示)

  三、熟悉列车节奏并思考节奏特点。(欢快活泼的,还是缓慢平稳的?)

  四、节奏对比练习与创编(节奏型卡片与节奏条)

  五、 小结大家的音乐感受。(通过刚才的节奏练习,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我们这趟音乐列车的节奏特点是欢快活泼的。那么请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继续前行吧。)

  六、导入新课教学。

  七、新歌学唱

  1)初步聆听、感受音乐。

  2)有感情的读歌词。感受歌词的形象美。

  3)教师弹琴范唱歌曲。

  4)轻声跟音乐唱一唱。

  5跟琴学学唱唱。教师引导纠正。

  6)跟着伴奏唱一唱。

  7)观看舞蹈形式表现的快乐的节日,跟着音乐动一动,编一编。演一演。

  8)鼓励大家编排六一庆祝会的节目单。

  八、教师小结课堂,师生再见。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曲调歌唱。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文中描写的是一群少先队员在“六一”节去郊游时的景象和他们快乐的心情。能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并有实现未来理想的愿望。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录音机、录音带

  3.生字卡片

  一、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当中有几个节日呀?你们最喜欢哪个节日?“六一”节我们是最快乐的,所以在“节日”前加上“快乐的”几个字。齐读课题。

  2.欣赏歌曲《快乐的节日》。

  3.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歌呢?想学唱就必须先记住歌词。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歌词。

  二、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朗读课文,相机纠正

  四、逐段学习,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一组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图听朗读。

  2.学习别人朗读的有点,自己读课文。

  3.学生就课文内容质疑答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我们像春天一样”?)

  4.齐读第一段

  5.学唱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二自然段,互相纠正字音。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什么叫“流淌”?)

  3.学唱第二自然段,边唱边做动作,体会快乐的心情。

  (三)分别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学唱第三、第四自然段。

  五、把整首歌连起来唱一遍

  六、朗读全文

  七、指导背诵

  八、认读生字

  让生当小老师上讲台讲解自己是怎么记住生字的,一人讲一个字。师相机纠正、总结。生齐认读生字。

  九、指导写字

  1. 巩固读音。采用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读。

  2. 观察分析:在这里,可以把巩固字形和发现书写规律结合起来进行。

  同结构的字:左右结构:吹、地、快、师

  左窄右宽的`字:同上

  以竖中线为中心的字:老、乐

  3.重点讲解:

  “老”字第二横要写长,撇也要写长且直;“地”字右边的“也”,横折钩要尽量往右上方斜,竖要写高写长,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钩”要直向上方。“师”字第二撇是竖撇,一定要先“竖”后“撇”。

  4.描仿练习。

  5.临写2-4遍。

【夏至节日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冬至节日教育教案(精选6篇)11-18

中国的节日教案08-30

夏至祝福短信12-10

夏至养生短信06-21

夏至问候短信01-24

2021小班重阳节节日教育的教案范文(通用7篇)09-30

夏至祝福朋友的语句12-11

【推荐】夏至祝福短信12-10

【精】夏至祝福短信12-10

【荐】夏至祝福短信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