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5-27 18:10:46 教案 投诉 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科学教案模板五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开展调查,并对各种现象进行解释。

  (2)初步运用图画、图表、书面报告等形式,交流调查研究活动的方案和结果。

  (3)能初步运用实验方法,说明水污染的危害。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乡水资源缺乏,及有限的水资源已被污染的情况。

  (2)知道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鱼在污水中的表现,体验水污染对生命的.危害。

  (2)通过查阅资料,感受水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人体健康所造成有破坏和影响。

  (3)经历考察家乡水的过程,积极提出保护水源,减少污染的建议。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学校附近一些水资源的图片资料。准备一些污水。

  2.学生准备:自带一些洗涤用品。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说说周围的水资源情况:

  (1)在你家或我们学校附近,你观察到的这些水资源,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或者说你对这些水有想说些什么?

  (2)学生回答。

  2.提出研究性的问题:

  (1)教师根据回答列出几个小专题:

  A.家乡水资源状况;

  B.污水对动物的影响;

  C.污水给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D.水污染的原因。

  3.4人小组选择研究课题并制定研究计划:

  (1)根据以上的几个问题,选择一个,4人小组共同研究。要求先制定研究计划。

  4.外出考察: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外出考察并完成考察报告。

  5.整理阶段。

  课后把自己考察的情况,做认真的分析,可以查阅一些书籍等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写出自己的研究性报告。报告中可以包括考察情况分析、各种建议等。

  6.完成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各组将研究报告贴在班级黑板报中。

  (三)课后延伸:

  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考察项目,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完善自己的研究报告。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反思和修改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

  按照已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用实验结果推测自然界的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洪水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关注有关洪水带来的灾害,及人们采取什么措施预防等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

  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石的土、有植物生长的土、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分别扎大孔、小孔)、水、接水容器。

  教师演示:有关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黄河水的图片或录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已经制定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看看,我们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

  1、小组交流展示实验方案。

  2、全班讨论,评价、修改或完善实验方案。

  3、思考:在实验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

  三、探索侵蚀的实验

  1、实验前的准备: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教师特别要提醒注意实验中的公平性、操作的规范性;准备实验装置。

  2、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要求用容器接住“径流”,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中的现象。

  3、小组交流:实验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全班交流汇报。

  5、小结:土地被侵蚀的程度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四、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进行了探索侵蚀的实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自然界中什么地方的土地最容易发生侵蚀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河水”、“水土流失”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2、土地在被侵蚀的过程中地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等相关图片和录象。

  3、思考:侵蚀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害?

  学生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

  事物都有双面性,侵蚀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一下,并找找有关资料。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科学教案 篇4

  《科学课》三下《冷与热》单元

  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中心小学 郑维庆在市科学新课程调研活动中执教

  教材说明

  教材共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冷热不同的水。

  这个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进行本单元学习的。活动分3层:1.用一壶热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用触摸等方法感受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差异,并结合生活经验,想出怎样倒更为合理。例如:使用玻璃杯应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先倒热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软塑料杯时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否则杯子容易变形。这里还需要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交流平时触摸更冷或更热的水时的感觉。2.按手触摸的感觉给热水分类:温水;不烫手的热水;烫手的热水;不能触摸、一碰就烫伤皮肤的热水。3.记录、整理发生烫伤的场合。这个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整理,不必强求和教材一致。

  活动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教材是以提出一个新话题的'方式转入这个活动的,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分两层:1.从观察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开始,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这里只找不同而不需解决为什么。2.观察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沉,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事实,并尝试着做出解释。

  活动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这个活动仍以观察实验的形式进行。首先提出观察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然后以实验展开,用气球皮蒙住装满冷水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学生们会收集到在热水中气球皮鼓,冷水中气球皮凹的事实。教材中天平称试管的插图,是解决实验中水的重量是否变化的提示。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变化而是体积发生了变化。水的体积变大是热水上浮的原因。这一活动还指向了下一个活动目标:对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本课时活动内容较多,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增加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每组4只塑料杯、水槽、开水壶、冷水、小塑料袋、扎好的有水的冷热试管、天平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今天比较热,而冬天比较冷,我们这单元开始学习冷与热,大家很熟悉水,就来研究冷水与热水吧!

  2.用触摸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请几位同学摸摸冷热两杯水,说说触摸的感觉。

  。加点冷水后,热水温度会怎样?

  ·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并把四杯水排成从冷到热一对整齐的队伍。

  ·描述触摸四杯水的感受,联系教材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P60页,看看我们平时你什么时候烫到过。

  3.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研究吗?

  ·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说明要求

  ·把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4.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什么?

  ·交流观察结果并进行解释。

  5、延伸活动,

  玩一个有趣的玩具,会撒尿的小陶俑,课外想想是什么原理呢?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

  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顺势抛出一个问题,以回忆学生的生活经历,发现摩擦的普遍存在。)

  2 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费力呢?

  3 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把矩形框子放在条形木板上,用测力计轻轻向右边拉,矩形框就变形为平行四边形,上面的木块倾向右边,而下面的`木块还在原来的位置并没有滑动。这就说明有一种阻力在阻碍下面的木块向右滑动,这就是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向右拉动让它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起来,这个矩形框就受到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它是阻碍矩形框向右运动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矩形框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拿起一个物体,它没有掉下来,就是受到了我手对它向上的摩擦力。(搓搓双手)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

  4 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实物演示:让这两块木块这样相对滑动,在两块木块间就有摩擦力产生,这个摩擦力是阻碍两块木块发生相对滑动的。上面的短木块向右滑动,就会受到下面的长木块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下面的长木块向左滑动,就会受到上面的短木块对它向右的摩擦力。

  (板书接触面摩擦产生)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具有理性思想的内容,如果不把教材内容放到生活与实践中去,那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无土之木”、“无源之水”。根据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我这样处理教材:在学生对摩擦力“一知半解”的基础上,通过亲自体验和运用感官观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这样将学生的已知与新知建立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感受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法印象深刻而又简捷方便,便于教师对概念的阐述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明白摩擦力是一种阻力。领悟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接触,二是运动。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针对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利用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看见摩擦力所产生的阻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通过这几个小活动,将摩擦力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动产生的现象中,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二)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演示并讲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间接测量的。用测力计拉着文具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文具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文具袋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桌面对文具袋的摩擦力也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拉力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尽量让文具袋不快不慢按一样的速度前进,要用手把测力计稍抬起,以免运动时测力计底板与桌面产生摩擦而增大了文具袋的摩擦力。)

  播放测量摩擦力大小的录像。

  (板书大 小)

  2 演示:在同一斜面上放上同一块木块(一面光滑,另一面粗糙),第一次实验木块下滑而第二次实验却没有下滑。为什么呢?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在矩形框下面的木块上加上一个重物后匀速直线拉动它,比较和没加重物拉动时的变形有什么不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3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怎样用它们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这里有两个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分别来研究。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呢?

  4 出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记录表。小组轻声讨论实验方法,并把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分别填在表中。

  学生演示并汇报实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学生分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动相同重物时,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板书光滑 粗糙)

  5 刚才我们只拉着一个空文具袋,这个摩擦力已经记录下来了,现在再装上文具,看看摩擦力有什么变化?

  出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学习方法同上)

  (板书轻 重)

  6 播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动画。

  我们已经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了。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用手指轻轻一推透明胶圈,移动距离很小,换种运动方式变滑动为滚动,移动距离增大。

  (设计意图: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喜欢鲜明的形象活动,他们爱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更爱自己做实验。通过录像和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从而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结构性的材料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为最终解决问题服务。在活动前制定周密的计划,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科学记录也是我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比实验使得他们对于实验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 利用摩擦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出示自行车刹车装置、拔河、滑雪、拉琴等12幅图片,你能从这些事例中说出人们是在减小摩擦,还是利用摩擦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例子呢?

  作业:观察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并记录下来,写一篇观察报告。

  2 总结: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们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有时又会给我们造成困难和危险。我们可以针对摩擦力的特性采取有效的办法消除它所带来的危害。

  揭示听话玩具小人谜底。

  (设计意图:《科学》的宗旨: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其核心策略是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利用课件针对生活中的实例判断说理摩擦力的运用情况,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科学来自生活,教学要走出课堂,向生活空间拓展,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体现科学的价值。)

  五、板书

  接触面摩擦

  产生↙ ↗轻重

  摩擦力的秘密→ 大 小

  ↘ 光滑 粗糙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9

科学教案07-20

(经典)科学教案08-01

科学教案04-06

必备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模板03-27

科学教案(集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