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2-04-11 16:49:20 教案 投诉 投稿

关于美术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美术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情趣,并运用绘画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2、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培养学生善待朋友,关心朋友,帮助朋友,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说和伙伴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的观察画面,找出不同的表现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难点:

  收集更多的表现友情的作品让学生欣赏、观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你有好朋友吗?你了解他吗?让一个学生说出另外一个学生的特征,让大家猜猜看是谁。

  2、回想一下我们小朋友经常在一起干什么?(捉迷藏、踢毽子、踢足球、摸鱼、画画、聊天等等)

  二、欣赏

  1、出示课件,欣赏书中的艺术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分析了课件上同学的脸型、五官、发型等特点。

  2、请学生选一幅自己最喜爱的.作品进行讲述,谈一谈自己对作品的认识,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因势利导,后面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来分析。(老师指导)

  4、让学生登台讲一讲自己和伙伴在一起最快乐的事情。

  5、找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好朋友有什么特点?

  (浓眉、大眼睛、高鼻梁、鹰钩鼻、卷发、樱桃嘴、大耳朵等等)

  三、探索、实践创新

  1、分组讨论:怎样把同学画像啊?

  (讨论、交流)

  2、集体讨论

  先说说伙伴有什么样的脸型?像什么形状?(可以举例子,比如我们班的............)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样的脸型的人?

  3、分析脸型

  4、展示绘画步骤

  5、欣赏中外作品(可以集体讨论)

  6、按课本上作业提示,画一幅和小伙伴在一起的作业。

  7、积极参与评价

  四、师生总结

  五、感想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过介绍各自“身边的伙伴”,说说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帮助,从而懂得善待朋友、珍惜友情、与人和睦相处。引导学生把与伙伴在一起的快乐情景,用画笔表现出来,鼓励他们大胆释放他们的情感。

美术教案 篇2

  第1课色彩的明度渐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色彩知识系统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学会原色和间色及调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做尝试性的色彩游戏,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什么是明度渐变,山此让学生体验明度渐变可产生的纵深感及节奏美。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知识,并能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创作图案画。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3.体验明度渐变有序排列的图案所产生的纵深感与节奏美,培养学生色彩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色彩明度渐变的知识。

  2.掌握明度渐变的调色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范画、毛笔、水粉颜料

  生:课本、毛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练习、观察

  今天上课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工具?同学们喜欢用颜料作画吗?

  老师现在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是否忘记了色彩的调制方法。

  请从颜料盒中任意拿出一种颜色(除黑白灰),挤一些在调色盘里,然后把白色颜料拿在手里,多次与这种颜色调,每次加一点白色,用毛笔调匀,再依次练习,仔细看色彩用什么变化。(同桌两人一起调色练习,仔细观察色彩的变化)与平时调出的色彩有什么不同?(全部交流)

  这种色彩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色彩的明度渐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板书课题)

  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色彩的明暗基调是指一个色彩结构的明暗及其明度对比关系的特征。整体的色彩是暗的,还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按照孟谢尔色寺的明度色阶表,将色彩的明度划成十个等级,即存在10种

  明暗基调。即:低长调、低中凋、低短调、中长调、中间中调、中短调、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全长调。

  在高调中(亮色调):为了避免色弱感,可以在色彩排列上加强色相的对比节奏,这样可以增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欣赏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用色彩的明度渐变做为表现手法的`作品。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

  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

  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四.交流

  欣赏了这些优秀的渐变画,你知道加入什么色彩调配才能调出明度渐变的效果?

  师总结:只要逐渐加入黑或白,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形成渐变,成为有序排列的明度渐变图案。

  五.创作

  1.老师示范:

  教师用蓝色加白色、红色加黑色两种渐变作比较,结合学生调色小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具体示范,也可以让部分学生跟老师一同练习、示范。

  2.学生练习:

  要求:1.独立创作一幅色彩明度渐变的图案画。

  2.用水粉颜料色完成作业。

  六.评价

  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1.评出“最佳效果奖”。

  2.你能用自己的作品来说说明度渐变的特点吗?

  3.你的作品哪一部分表现得最好,哪一部分有待改善?

  七.延伸

  寻找色彩的明度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

美术教案 篇3

  课题:校园里的花

  课时:1课时

  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能运用大小不同的点、流畅富有变化的单线条来写生各种植物,并将点与线结合添加上背景使画面的构图更加完整。

  3.通过写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表现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否通过观察了解写生植物枝叶的生长规律、结构。叶片、花瓣的形状特征以及枝杈的前后穿插变化。

  2.在写生过程中能否画出花、枝、叶、杈的形态及前后穿插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在美术教室每一组的桌上摆上一盆植物,再准备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引导思考:是什么把我们的校园装点得如此美丽。培养学生能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二:

  观察自己组桌子上的植物,通过讨论说一说:植物的`枝叶是怎样生长的?叶片或花瓣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枝杈之间是如何穿插的。

  任何植物都有它的个性特征。有的茎干粗壮,有的很细弱,有的叶肥厚。教师引导学生讲述植物枝叶的结构,叶片和花瓣的形状特征。

  活动三:

  教师以讲台上的芦荟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师简单示范构图与如何写笔写生,着重于绘画的先后、各部分的枝叶、花瓣;根据特征进行添加与加工。画面的背景可以用点、线、面有规律的组合,或用一种花纹的重复组合。

  学生作业:对自己桌子上摆的植物进行写生。

  活动四:

  展示作品,讲评。

  展示一些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花卉作品,启发学生用纸和其他材料通过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成立体和半立体的花卉,美化教室。

  札记:

  孩子们对校园里常见的花还真是没怎么观察过,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认真地观察并表现了校园里的花,这才感叹道:“原来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花呀,原来这些花都这么美呀!”我借机告诉他们:“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学习刻纸画,认识单色刻纸画的特点,掌握用点、线、面组合丰富调子及使用刻刀操作的方法,并刻制一幅以游泳这题材的刻纸画。

  课前准备:1、表现游泳场面的图片。

  2、深颜色的卡纸、小刀、木刻刀。

  教学过程:

  第 一 节

  一、板书课题,请学生回忆游泳时的情景(人的活动内容、动态等),出示游泳场面的图片,以加深印象。

  二、阅读课文:,教师介绍绘画技法——刻纸法。

  指导学生观赏课本上的范画,说明刻纸的技法和使用刻刀的方法,指出用这种技法刻制的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以课本列举的步骤为依据,边讲边演示,从起稿、执刀、运刀到刻、撕、刮等刻纸技法的全过程。

  注意下刀的轻重,过轻时表层难以撕掉,过重时则会将纸刻穿。

  四、学生作业:

  本节要求完成草稿,先画出大的形体,然后作黑、白、灰的.处理。

  第 二 节

  一、 检查作业:

  查看学生绘画草图的黑、白、灰处理情况,再作辅导修改。

  二、复习刻纸画的制作方法。

  让学生先想清楚自己刻制的的先后过程,明确哪些地方该撕去,哪些地方用刻、刮的方法。

  三、 生作业:

  完成全画的刻制,教师辅导。

  四、 讲评:

  抓住刻纸画的特点和刻制方法,评价作业效果。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重点:

  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

  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

  教学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

  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欣赏引导

  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

  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

  三、进行绘画、制作

  1、听赏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欣赏国画《牧童》,观看美术片《牧童》,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

  2、启发学生给唐诗《咏鹅》或童谣《九九歌》配画,如引导学生描述情景,分析鹅和黄牛的线条、形状、神态等进行绘画和简单描述。

  3、补充:让学生欣赏一幅跳皮筋的活动场面的绘画,请学生看图编童谣或给童谣配画。使学生体会运用不同艺术形式创作、游戏及生活的快乐。

  四、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1、让学生选择一首童谣进行配画(古诗亦可)。

  2、对儿时场面的回忆、重塑,进行绘画创作。

  3、用手工制作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

  4、用舞蹈、歌曲、童谣表现儿时的快乐、纯真。

  五、教学:

  1、在歌唱、绘画、表演、创作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

  2、将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的童谣,绘画作品等存入挡案夹。

  六、教学思路拓展:

  1、欣赏表现童谣的舞蹈、结合律动展开教学。

  2、通过自制乐器,更加了解乐器的性能和用法。

美术教案 篇6

  洋洋八千兵马俑

  一、三维目标:

  1、了解秦代兵马俑的来源和基本艺术特征,产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学习观赏兵马俑中有代表性的塑像,尤其是通过对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身份的展现和衣饰、车马等的刻画。

  2、认识作为写实雕塑的秦佣与我们人类生死观念、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的密切关系。

  3、在对兵马俑的观察和探索中,初步掌握制作面具的手法,学习一些与兵马俑有关的简单的表演动作,并以此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感受的体验“秦”文化的博大。

  三、教学难点:

  秦兵马俑头像的的观察方法,及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准备:

  查找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卡纸、剪刀、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

  前言:本课是由美术切入的艺术课。通过对兵马俑艺术造型的欣赏和文化背景的探索,学生产生模仿、表演和创作的兴趣和愿望,

  在教学和创作实践中,学生将美术、观赏、表演融合为一体,获得艺术的综合能力。

  1、观察:

  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兵马俑”一词和教师预先准备好的'一组兵马俑图片,以及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兵马俑的知识和信息,对秦俑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关动作的模仿等。

  2、掌握:

  (1)、展示一系列有关兵马俑及其发掘地的照片和影视资料片段,使学生充分领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风采。

  (2)观察秦俑人物性格、动态及服饰的特点学会采用由宏观到微观,以点带面的基本表现方法。

  3、结合中国“古代画论”对秦俑的脸型极其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秦俑“人物”头像表现方法归纳):

  国:上(上额)下(下颌)同宽,五官紧凑。

  申:两端略窄,中间(颧骨较高)稍宽。

  根据脸型可分为: 用:上下同宽,面庞宽阔。

  甲:上宽下窄

  由:上窄下宽

  目:上下同宽,五官比例匀称。

  4、引导学生进行秦俑头像的“对号入座”游戏,在游戏中提高

  学生的观察能力。

  5、学生练习:

  (1)根据观察和理解对秦俑头像进行临摹。

  (2)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如用纸壳等材料制作兵马俑的面具,并可以自己的身体为媒介,创编关于兵马俑的多种动作雕塑和阵形进行表演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观察和理解能力。

  六、1、举行学生绘画作品的小画展

  2、师生共同参与表演的创编和彩排,并进行欣赏。

  教学小结:本课重在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把欣赏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创造能力、人物造型能力等集于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有深度的知识挖掘又能涉及广度的知识层面,同时又由于本课的特性,教师易于授课,把握重点,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既定的预期效果,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术教案 篇7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瓶盖排列、拼贴图形。

  2、能够将各种瓶盖组合起来做成1-3件玩具。

  3、对用废旧材料自制玩具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瓶盖进行联想并清楚制作方法。

  2、启发、引导学生对各种瓶盖进行大胆设计构思,创作出有趣的玩具。

  教具学具:各种瓶盖,纸张,剪刀等手工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小朋友,我们今天要把一些废旧物品变成可爱的小玩具,它就是是瓶盖。先看看你们都收集到怎样的瓶盖了?(组织学生将瓶盖摆放在桌盖上)

  2、新授:

  (1)请你们介绍一下收集到的瓶盖,说说它是大的还是小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瓶盖的.颜色、纹理、材质等)

  小结:虽然有这么多种,但我们发现大多数瓶盖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2)师:除了瓶盖,你还在我们身边发现了什么圆形的东西?

  (如风扇、太阳、花、水壶、小人、动物的头等)

  (3)思考:这些圆形的物体或物体的部分和我们带来的瓶盖有什么关系?

  (可以用瓶盖把这些物体做出来)

  (4)联想游戏:请同桌的小朋友把你们的瓶盖放在一起,看一看,想一想,它象什么?也可以叠在一起来,拼在一起看,一边玩一边说,比一比谁说得最多。(请学生说说想到的)

  3、发展阶段:

  (1)(师出示范作)老师很高兴你们能想出这么多能用瓶盖做出的玩具,我也想到了一个,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师演示制作过程(以小虫为例)

  (3)除了制作,还需要一些材料装饰,请看看课本17页的作品,今天你要用瓶盖来做什么?还要用哪些材料?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讲评

  五、收拾与整理

  六、拓展:除了课上做的这些,你还能用瓶盖做什么?(师出示钟)

  请你回去想一想,做出更特别的玩具来。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油菜花的主要特征。

  2、学习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春天油菜花金灿灿的美景。

  活动准备

  1、图片:油菜花

  2、画纸,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油菜花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种花吗?知道叫什么名字吗?

  二、展开

  1、观察油菜花的外形。

  (1)观察花的外形

  --仔细看看它有几个花瓣?花瓣是什么形状的?

  --油菜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油菜花是怎么排列在肢干上的?像什么?

  (2)你还见过什么花?油菜花和那些花一样吗?

  (幼儿结合已有经验讲述。)

  教师小结:油菜花是金黄色的,有四个花瓣,花瓣是椭圆形的。

  (3)观察枝干及菜叶。

  --油菜花的枝干是一根还是有很多根?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油菜花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怎样排列生长在枝干上的?

  幼儿观察后回答。

  2、幼儿绘画。

  教师:今天我们就把油菜花画出来,大家一起欣赏好不好?

  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幼儿画好后可以再添画一些别的景物。

  3、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

  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三、结束

  教师小结,表扬绘画有创意的幼儿。

  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喷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 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学习喷画的方法。

  i.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大班美术:金灿灿的油菜花

美术教案 篇9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春、夏、秋、冬时风的不同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风来时的情景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说说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

  2、如何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不同的风。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

  师出示三面小旗,用电吹风机吹动小旗,组织学生观察旗有什么变化。

  2、 新授:

  (1)旗在风的吹动下向什么方向飘动?一样吗?

  师:这就是风,它可以让一些东西动起来,你观察过风吹来时,有什么情景会出现吗?

  (2)师:不同季节时风的脾气和样子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界中景物的`变化看到、听到风的样子,如树叶变黄下雪等。

  (3)引导学生回忆不同季节的风给人的不同感受。

  (4)看书中学生作品,在不同的风中,人们的感觉会不同,有快乐、紧张、害怕等。

  3、作业:结合自己的想象与感受,画一幅非常有趣的关于风来了的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以我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小构图的样式。人物形象要注重表现在风中的感觉,暗示春、夏、秋、冬来了,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服饰、画面色彩等表现。

  四、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第十七课 会转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 应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一个会转动的简易玩具。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研究、发现玩具会转的原理。

  2、鼓励学生制作出有创意的会转的玩具。

  教具学具:纸盒、吸管、小瓶盖等材料及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授新课:

  1、导入:

  看书中的作品图片,相互讨论: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转动?

  2、新授:

  师介绍风车及陀螺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看一看,找一找:在你带来的材料中,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风车和陀螺?其它的材料又能做出什么会转的玩具?

  作业要求:请用你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会转动的小玩具,并用画、剪贴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装饰。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将自己做到的玩具进行实验,比比谁的玩具转得久,转得快,转得稳。

  五、拓展:回家去寻找更多会转的玩具,请家长一起研究玩具会转的原因。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教案02-21

美术的教案11-08

美术教案(经典)08-08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精选]08-16

美术教案模板08-01

儿童美术教案07-28

关于美术的教案06-21

中班美术教案06-12

小班美术教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