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步应用题教案

时间:2022-04-02 16:20:37 教案 投诉 投稿

两步应用题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步应用题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步应用题教案

两步应用题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15页,例2及做一做 ,练习四8─10题。

  教学目的: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分数两步连乘应用题解答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先说说各式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 ╳

  2、指出下面含有分数的句子中,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数是甲数的 。(甲数)

  (2)乙数的 相当于甲数。(乙数)

  (3)大鸡只数的 等于小鸡的只数。(大鸡)

  (4)大鸡的只数相当于小鸡的 。(小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审题:

  全体默读,再指名读,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生边讨论边画出线段图。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华储蓄的钱数)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

  (又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表示小新储蓄的钱数)。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2)分析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分析:根据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再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又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求出谁的钱数?

  也可以多问题分析:要求小新储蓄多少元,就要知道谁的钱数?这个数量题目中告诉我们了吗?所以要先求出谁的钱数?再求出谁的钱数?

  (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出算式。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华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华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8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8╳ =15(元)

  怎么求小华的钱数?

  根据小新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求小新储蓄多少钱就是求15元的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板书:15╳ =10(元)

  把上面的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板书:18╳ ╳ =10(元)

  (4)检验写答: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2、做一做。

  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3、归纳:今天学习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据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弄清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8、9、10题。

  板书设计:

  例2: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小亮

  18元

  ?元

  ?元

  小华

  小新

  18╳ =15(元)

  15╳ =10(元)

  18╳ ╳ =10(元)

  答:小新储蓄了10元。

两步应用题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77页例2。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会分析解答此种应用题,并且进一步巩固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⒉ 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 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 铺垫孕伏

  准备题:商店有红气球8个,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有多少个?(学生读题后互相分析,独立解答。)

  解题思路:根据“花气球的个数是红气球的3倍”知道以红气球的个数为标准,花气球的个数有3个红气球那么多,所以求花气球多少个用乘法计算8×3=24(个)。

  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⒈ 教师描述情景

  10月1日是国庆节,商店用三种颜色的气球装点购物大厅,有黄色、红色、花色的。其中黄色的气球有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

  ⒉ 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⑴商店有黄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花气球多少个?(例2)

  ⑵商店有黄气球17个,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三种气球一共多少个?(此题以后再研究)

  ……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学习例2。

  (3) 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4) 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5) 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

  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

  方法1:根据“商店有黄气球17个”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出红气球有17—9=8(个),再根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就可以求出花气球有8×3=24(个)。

  方法2:要想求花气球多少个,根据“花气球是红气球的3倍”就必须知道红气球有多少个,红气球的个数未知,根据”商店有黄气球17个”和“红气球比黄气球少9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红气球的个数:17—9=8(个),再求花气球的个数:8×3=24(个)。

  ⑷教师小结:教师边口述题意,边用媒体依次显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重点说明这道题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课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3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例3,想一想,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十第1~4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这一类应用题里不同情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这一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四、教学难点:找准中间问题,进行有序思维。

  五、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根据出示的条件,提出问题。

  白兔有24只,黑兔有8只,?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问题,并让学生列式计算。

  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多少只?

  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2、根据线段图,让学生列式计算:

  (1)

  (2)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提问:题目中讲了哪几种果树?桃树有多少棵?梨树有多少棵?

  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与桃树和梨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树?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把线段图合并成:

  指出:这表示的就是桃树和梨树的总数。

  提问: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少20棵,应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把线段图画完整:

  提问:看线段图,根据果园里有桃树78棵和梨树有26棵这两个条件,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指名学生说出78、36和114各表示什么。

  提问:求出了桃树和梨树的.总数,第二步应该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来求苹果树有多少棵?怎样求?

  要求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写答句。再要求学生说说分析过程。

  2、讨论。

  (1)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20棵,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改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该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2)把例3的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苹果树的棵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的2倍,并出示改编的应用题,其中改变的条件用红笔写出。

  提问:这一问题第一步应该求什么?为什么?再怎样求苹果树的棵树?

  3、比较。

  提问:比较上面的三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略)。

  (通过三题的比较辨析,让学生从中找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的东西,即基本的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同时,同中导异,由于第三个条件不同,所以解答方法也有所不同。引导学生在认真审题、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来解答应用题。)

  三、巩固练习:

  1、P91练一练第1、2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先算什么?)

  2、做练习二十第3题。

  3、先补充条件,再解答:(随机安排)

  动物园里有8只大象,12只长颈鹿,,猴子有多少只?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应用题。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有时候可以根据题里的两个条件先求出一个问题,再根据求出的问题和另一个条件,求出题目的结果。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2、4题。

  板书设计:两步计算应用题

  (1)桃树和梨树的总数是多少棵?

  78+36=114(棵)

  (2)苹果树有多少棵?

  114-20=94(棵)

  答:苹果树有94棵。

两步应用题教案4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连续比较多、少或几倍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推理过程,并能正确解答,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学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对比练习

  1、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对比

  ⑴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下面两题。

  ①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数学得了多少分?

  ②小林语文得88分,数学比语文多得6分,英语比数学少得3分,英语得了多少分?

  ⑵提问:第①题怎么做的?第②题怎样做的?

  ⑶提问:为什么第①题只要一步,第②题要用两步算?

  2、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②提问;这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③第①题是怎样想的?第②题呢?第一步都是先求小汽车有多少辆,为什么第①题先用加法算,第②题要先用乘法算?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九第7题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第一步用减法,第二步用加法?

  2、练习十九第9题

  让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3、练习十九第12题

  让学生先讨论,再口答结果。

  四、全课总结

  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首先要先看条件去想能求的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想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正确地列出算式解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8、10、11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5

  教学内容: 两步应用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XXXX?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习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X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X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①16-3=13(盒)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习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②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③都用两步计算;④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①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习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习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XXXX?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①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③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④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咱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6.板书安排

  两步应用题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X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X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两步应用题教案6

  《两步计算应用题》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0页例1。

  教材分析

  本应用题是学生过去学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简单应用题的发展,即由原来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引申到求比两个数多(少)几(或几倍)的数。教材主要通过题组练习,让学生比较三道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该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乐于探究、善于合作,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纯粹的应用题教学有些反感,不太乐意为了解题而解题,喜欢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因此将应用题与别的活动课程进行整合,联系生活显得很有必要。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在其中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与物,例如“今天我当家”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班队活动。其中,四个计划的设计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难怪课后有的同学说:“我觉得这节课有点像数学课,又有点像班队课,还有点像思品课。”

  2、在开放中合作,在交流中收获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可以自由自在地交谈,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重组整合例题,对教材“二度开发”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之间,仿佛是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它要求教师从一个单纯的教材“组织者、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鼓励教师尽情释放智慧的源泉,在教材与标准之间驰骋创造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根据教学的需要,重组、整合了例题,对教材进行了“二度开发”。由于例1的内容较为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大胆地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补充教材,大胆地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过程(www.3edu.net)设计为“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和“小红”一起“邀请朋友”、“上街买菜”、“社区服务”、“购物”,在完成计划中自然无痕地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几倍)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掌握用综合法思路分析推理的过程,提高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你们想参加吗?小红也想参加,她想利用双休日当一回小主人。她把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说:“好啊!不过那要看看你有没有当小主人的能力?”于是他就考考小红了。

  出示:买青菜用了2元钱, 买白菜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答吗?为什么?是呀!缺了一个条件也就不知道买白菜的钱和买青菜的钱有什么关系了,那你猜猜爸爸会怎么说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买白菜比青菜多用3元钱;买白菜比青菜少用1元钱;买白菜的钱是青菜的2倍)

  二、提供材料,研讨新课

  师:小红也全部答对了,爸爸高兴地说:“那就让你来当家吧!”于是小红就制订了当家的一些计划,她的第一个计划是什么呢?

  1、出示:计划一:邀请朋友

  请3个同班好朋友,2个兴趣班好朋友,请小邻居的.人数比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少1个,请了( )小邻居。

  师:你们会算吗?说说看,为什么要先求3+2=5(人)?是啊,跟小邻居的人数有直接关系的是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

  (出示线段图,图略)

  师:在图上哪一段表示同班好朋友的人数?哪一段表示兴趣班好朋友的人数?同班好朋友和兴趣班好朋友的总数呢?所求的问题在哪儿?第二段怎会比第一段短一些呢?接下来怎么办?(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请好了小伙伴准备去买菜,妈妈和奶奶听说小红想当家,非常支持。

  练一练:奶奶给了10元钱,妈妈给了20元钱,爸爸给的钱比妈妈和奶奶给的总数少2元,爸爸给了( )元钱。

  同桌交流后回答。

  2、出示:计划二:上街买菜

  买青菜用了2元钱,买萝卜用了3元钱,买肉用的钱比买青菜和萝卜的总数多8元,买肉用了( )元钱。

  师:谁愿意说说?(生答师板书)小红也很快地算出来了,这时旁边一位正在买菜的老爷爷看见了,也想请她们帮帮忙。

  练一练:买茄子用了4元钱,买冬瓜用了2元钱,买鱼的钱比买前两样的总数多4元,买鱼用了多少钱?

  师:你们愿意帮忙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3、师:吃完午饭,小红决定去完成第三个计划,去小区刘奶奶家打扫卫生。小红多会安排呀!

  出示:计划三:社区服务

  2个同学洗衣服,1个同学扫地,擦窗的人数是洗衣服和扫地的总数的2倍,擦窗的有( )人。

  生答师板书。

  师:小红和小伙伴们把刘奶奶家打扫得干干净净,高高兴兴地往家走,正好遇上小区管理员张叔叔,原来啊,他正在发搞好家庭卫生的倡议书呢!

  练一练:第一次发了22份倡议书,第二次发了38份倡议书,第三次发的是前两次总数的3倍,第三次发了多少份倡议书?

  4、揭示课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比较三组算式

  师:你有什么发现?(相同点:都是先求总数,因为要求的问题都与总数有直接关系;不同点:因为所求的问题和总数的关系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就不同。)

  6、看书质疑(生完成例1)

  三、开放练习,拓展提高

  1、妈妈买了8个苹果,6个梨,9个香蕉,买的桔子比苹果和香蕉的总数多7个,买了多少桔子?

  (生自练,师巡视,注意收集学生的不同列式)师:谁愿意来说说?

  逐题出示:① 8+6=14(个) ② 8+6+9=23(个)

  14+7=21(个) 23+7=30(个)

  师: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如果算式是对的,那如何改题目呢?

  2、师:小红当了一天的小主人,有没有把所有的钱都用掉?她一共有多少元钱?用掉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些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自由发表看法。

  师:小红想把奶奶给的10元钱还掉,然后再捐给班级里的一名贫困学生10元,现在她还剩多少钱了?最后她还有一个计划

  3、出示:计划四:购物(图片)

  钢笔 饮料 铅笔 小画册 薯片 牙膏

  6元/支 3元/瓶 1元/支 4元/本 3元/袋 5元/支

  师:小红会买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帮小红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购物方案。(学生设计)

  师:如果要把所有的物品都买下,需要多少钱?钱够不够?如果不够,你会想出什么方法呢?(渗透打折、还价等思想)

  四、课堂总结

  师:这一天小红过得非常有意义,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她制定的四个计划,解决了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她的能力和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在轻松愉快中学会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观察,勤动脑,相信任何难题我们都不怕!

两步应用题教案7

  教学目标:

  1、加强一步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应用题思路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题的思路训练。

  教学难点:

  合理选择条件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同学们,想和王老师交朋友吗?谁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大家。(生介绍)你想了解老师的情况吗?想知道哪些呢?(生:想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请你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生猜,学生情绪高涨)老师今年到底多少岁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17岁,王老师今年多少岁?

  二、变化形式,针对练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涛同学今年10岁,王老师今年27岁,张老师今年多少岁?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本算一算,(老师装作若无其事)学生开始计算。

  很多学生开始议论,觉得题目有些问题,有的学生已经算好了(用10+27)

  师:为什么不能计算呢?缺少了一个怎样的条件?(生:缺少了一个与张老师年龄有联系的条件)谁愿意来补一个这样的条件?

  2、学生补条件(根据学生的提问,电脑逐步显示)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的x倍。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老师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老师的x倍。

  (根据学生补充的条件直接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大x岁。

  张老师的年龄比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小x岁。

  张老师的年龄是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x倍。

  (你有胆量试试吗?学生试做第(1)题)

  3、尝试解答

  4、交流想法

  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怎么想到要先求王涛和王老师年龄总和的?(学生相互说说)

  你还有其它想法吗?(求张老师今年几岁?张老师年龄与谁有联系?)

  比较两种思路。(小组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思路解答余下的两题。

  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路。

  比较刚才3题,解题方法上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都要先求王老师的年龄)

  5、加强比较

  6、为什么前面几题只需一步计算,而刚才的几题需两步计算呢?(小组讨论,突出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

  三、加强联系,综合练习

  1、出示题目,让学生选择条件做一做。

  华南实验学校三年级同学参加英语兴趣小组的有15人,参加科技兴趣小组的有20人,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的多少人?

  (1)电脑组的人数是英语组的3倍

  (2)科技组的人数比电脑组少25人

  (3)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和英语组的总数多10人

  (4)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2倍多5人

  (5)电脑组的人数比科技组的3倍少5人

  (6)文艺组的人数比英语组和科技组的总数少5人。

  2、学生说说思路

  3、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评:新课导入从学生与老师的谈话交流中生成数学问题,以学生熟悉的年龄问题展开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所要探索的问题。在展开阶段,能通过创设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来补条件,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多角度、多侧面的考虑问题。练习题的选材能充分联系学校、社会实际,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补条件、选条件,突出了应用题的思路训练,加强了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比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步应用题教案8

  教学内容:第81、82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初步培养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导:

  1、口头提问题练习

  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

  学生提问题,并列式解答。

  2、师:刚才同学们补了一个问题成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你能再补充一个相关的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

  3、思考:一道应用题至少需要几个相关的`条件?几个问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同学们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8朵,送给幼儿园20朵,还剩多少朵?

  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根据和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根据和,可以求出。

  汇报讨论结果,并让学生列式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思考:这道题和复习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今天学习的就是两步计算应用题。

  2、教师:

  提问: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我们是这样分析和解答的呢?

  再让学生看书,读一读书上的思考过程。

  3、教学“想一想”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

  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第一步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让学生比较与例1的异同点,以及解题方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作业:

  练习十八第三、四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理解用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区别。

  2、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会用方程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计算下列各题

  (1)甲数是278,乙数比甲数的6倍还多32 ,乙数是多少?

  (2)甲数是278,比乙数的6倍还多32,乙数是多少?(用两种方法计算)

  2、计算后讨论

  (1)这两题不同在哪里?

  (2)第2题用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的?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4

  (1)审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答:

  学生试着用两种方法(算术方法和方程)

  (3)讨论:你是怎样解答的?

  解法1:(1700-32)÷6

  =1668÷6

  =278(元)

  解法2:解:设人均收入X元,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6x+32=1700

  6x=1700-32

  6x=1668

  x=278

  (4)比较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用算术方法解时怎样思考?

  列方程解时又如何思考的?

  教师指出:两种解法的思路不同,象这样的逆向题一般用方程解比较方便。

  2、根据图意列方程

  (1)课本练一练第一题

  (2)第2题

  (3)说说与第三题的.相等关系。

  三、巩估练习

  1、王大叔承包的果园,有苹果树280棵,比梨树的3倍少20课,有梨树多少棵?

  (1)先说出相等关系再用方程解。

  (2)解题后讨论:

  你是根据怎样的相等关系列方程的?

  梨数的3倍-20棵=苹果树280棵

  能否列成3x-280=20这样的方程?那个方程比较容易理解?

  2、学生独立解答练一练的2、3两题。

  (1)要求先写出相等关系再用方程解。

  (2)你还会列出其他的方程吗?

  四、课堂总结

  1、学生讨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2、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必须先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所求的数为X,然后根据相等 关系列出方程。

两步应用题教案10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三)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幻灯片和幻灯。

  教学过程设计

  (一)做一做,说一说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98-48=50(米)学生乙48+45=93(米)

  50-45=5(米)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设疑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刚才这道题同学们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解答,很好!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一般只要求同学用一种方法解答,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方法的选择问题,就是选择比较简便的解答方法,怎样选择呢?下面请同学们研究两道题,请你分别选择一种简便方法进行解答。

  1.光明小学艺术小组做了96个风车,送给第一幼儿园16个,第二幼儿园38个,还剩多少个?

  2.妈妈给小红买了一双鞋25元,又买了一双袜子5元,给售货员50元,请你算一算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学生解答后,教师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及每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加深对两种算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教师要求同学全体动笔,列式计算解答。教师课堂巡视,尤其要照顾一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否也掌握了。最后请中、下等水平学生说一说解答过程。

  (三)巩固发展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学生完成后,进行订正,并请同学们叙述每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同时在比较中指出解法二为最简便解法。

  (四)比较沟通联系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五)试着做一做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

两步应用题教案11

  片段一:游戏激趣

  1、游戏:猜铅笔支数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6支红铅笔)

  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假如我告诉你,袋中现在有4支铅笔,那你知道了吗?

  生:知道,原来有10支铅笔。

  师:现在我把5支铅笔送给灾区小朋友,还剩多少支铅笔?

  生:还剩5支铅笔。

  师:同学们真聪明!

  2、游戏练习:拼一拼,算一算

  师:同学们今天都学得很认真!我们再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

  生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生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

  师:同学们真是越学越聪明了!

  [说明: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学得愉快,还使数学学得更容易些。]

  片段二:生活情景数学化

  1、看图编应用题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

  生:好!(兴致卓跃)

  (电脑显示情景)

  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

  生:皮球。

  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题吗?谁来编一编?

  (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2、看图编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是编题高手,现在老师来变魔术,把一部分的红色皮球变成了花皮球。你能根据图的意思编成另外一道应用题吗?

  (电脑显示情景,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

  生:商店里有6个红皮球和18个花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同学们越编越精彩。

  3、对应练习:

  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

  (电脑显示题目)

  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

  商店里有蓝书包40个,绿书包30个。卖出37个,还剩多少个?

  [说明:教学时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片段三:数学问题生活化

  乘车问题:

  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一起坐车回家好不好?

  生:好!

  (电脑显示坐车、上车、下车的情景)

  师:车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车?又上来了多少人?

  生:车上原有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来12人。

  师:那么,这时车上有多少人?你们会算这道题吗?

  生1:会。36-8=28(人)28+12=40(人)答:这时车上有40人。

  师:36-8=28(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1:36-8=28(人)表示下车后还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来的加在一起就是这时车上的人数。

  师: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生2:有,36+12=48(人)48-8=40(人)

  生3:还有,12-8=4(人)36+4=40(人)

  师:说得真精彩!

  [说明: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探究兴趣的同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

  教学反思

  一、以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南宋朱熹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

  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运用猜谜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在游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例如,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猜谜游戏好不好?。生:好!(教师出示一只装有铅笔的袋,从中拿出6支红铅笔)师:你能猜到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现在袋中有几支笔还没告诉我们,所以不能知道袋中原来有多少支铅笔。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想参与,人人想表现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拼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本人将课前的单人游戏转变为合作游戏。师:游戏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组都有一份资料,里面有多个条件和问题,看谁能拼出多道应用题,而且拼得又对又快。生1:学校里有40盒粉笔,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生2: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又买来30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生3:学校里有40盒粉笔,用去26盒,现在有多少盒粉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以游戏结束,使学生再次达到学习高潮。

  二、以“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本人使用电脑制作了课件模拟到商店买商品的情境,从进入画面开始,学生就像身临其景,很容易就进入学习状态,使他们立刻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购物好不好?生:好!(兴致雀跃)(电脑显示情景)师:商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这是什么?生:皮球。师:我们一起看电脑的演示,看看你会不会根据图的意思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谁来编一编?(学生编,教师整理板书)看着电脑一步步的演示,学生很快就编出一道应用题,生:商店24个皮球,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有利于学生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成应用题来解答;通过电脑演示情景,比起只是文字的呈现显然来得更生动、活泼、有趣多了;也是因为通过电脑演示情景使生活被悄悄的走进了数学课堂。

  又如,在例题教学完后的对应练习中,我选择了一道和购物有关的题目,这时就可以继续利用例题出现的情景来强化新知。师:商店里除了皮球外还有许多文具供大家购买,看看我们还可以买些什么。(电脑显示题目)生:我们还可以卖书包。……虽然情景是虚构出来的,但是,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性,使学生在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就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强了教学实效。

  三、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

  本人教学中设计了一道乘车问题练习。师:今天我们买了很多东西,

两步应用题教案12

  1、加减、连减应用题

  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国家足球队参加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13

  教学目的

  1.学生通过观察、探究、研讨等活动,初步认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结构,掌握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会分步列式解答。

  2.初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来自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理清数量间的关系,找出中间隐藏的条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两步应用题(一),每学生各准备一条红、黄、紫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10月1日是国庆节,校园里到处充满欢乐的气氛,同学们有的做彩旗,有的做纸花.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

  2.根据提供的信息,学生编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1)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即例1)

  (2)同学们做了黄花25朵,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三种花一共做了多少朵?(此题以后再研究)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学习例1.

  (1) 学生读题,读后回答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2) 独立试算,遇到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3)学生汇报交流,集体研讨辩论,学生可能会用彩色纸条(或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这道题,也可能用语言叙述.具体的思维过程可能是:

  方法一:根据黄花25朵和紫花18朵这两个条件,可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朵?25+18=43(朵).再根据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能求出做了多少朵红花? 43-3=40(朵).

  方法二: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根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这句话知道:做的红花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而题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必须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 25+18=43(朵).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 43-3=40(朵).

  (4)教师小结:教师边口述题意,边演示课件两步应用题(一)依次显示线段图,结合线段图重点说明这道题的分析解答方法,并揭示课题.

  使学生明确: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少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少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0(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教师板书课题)

  (5)小组互相说一说分析思路.

  三、改编例题,求异拓展(即教科书第76页的想一想).

  1.改编例题,合作解答.

  (1)把例1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该怎么解答?

  (2)把例1 第三个已知条件改成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总数的3倍,该怎么解答?

  (小组讨论分析思路,自己独立解答.)

  第(1)题的'解题思路: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多3朵,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多3朵,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比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多3朵.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46(朵).

  第(2)题的解题思路:做的红花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的3倍,就是说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总数的3倍,也就是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25朵和紫花的18朵的和的3倍.要想求红花多少朵,先求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用25+18=43(朵),再用433=129(朵).

  2.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师问:观察、思考、分析、比较例1与想一想中两题的异同,看能发现些什么?(学生充分讨论后悟出这三道应用题的结构及分析解答方法上的异同.)

  (它们都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且第一步都是先求黄花与紫花的总数,因为第三个已知条件所给出的数量关系都是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所以必须先求.也就是说根据题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确定解答这道题先求什么,要先求出来.再进行下一步解答.)

  (2)教师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四、动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题(教科书第76页做一做).

  (1)同学们跳绳.小华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华和小明跳的总数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

  (2)畜牧场养山羊120只,养奶羊410只.养绵羊的只数是山羊和奶羊总只数的4倍.养绵羊多少只?

  2.游戏:智力闯关【详见探究活动】.

  3.课外实践作业:观察和调查自己身边的一些事物,应用本节学到的本领编成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

  五、质疑问难,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及注意的问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14

  教学内容:课本第122页例4,练习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稍复杂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做课本P121页第11题。

  2.出示复习题:少年宫舞蹈队有23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合唱队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读题,弄清题意,用笔画出重要的词字。独立计算。教师画出线段图:

  二、新授:

  1.引入新课:刚才我们用算术的方法解答了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出示例4: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后,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出线段图:

  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量关系相同,都是合唱队人数是舞蹈队的3倍多15人。)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复习题中是知道舞蹈队的人数求合唱队的人数;例是知道合唱队的人数求舞蹈队的人数。)

  使学生明白:复习题和例题数量关系相同,只是未知数和一个已知数互换了位置。

  问:这道题如果用以前的`方法,应该怎样解答?(学生试做,教师提示:先要用合唱队的人数84人减去比舞蹈队的3倍多出的15人,求出舞蹈队3倍的人数,再除以3,就求出舞蹈队的人数。)

  除了这种方法外,你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出来吗?试试看。

  教师将图改为:

  让学生看图,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3x+15=84,解答并进行检验。

  问: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使学生明白这道题列方程解答比用算术方法解答容易。)

  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教师板书:84-3x=15,3x=84-15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个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再说一说哪种等量关系容易思考,便于列出方程,并向学生说明,课本的解法容易掌握。列成“84-3x=15”也可以。最好不要列成第三个方程,因为“84-15”实际上是按照算术方法先求3x等于多少,这种方法需要逆思考,比较难。

  三、巩固练习。

  1.P122页的“做一做”。

  A.做第1题。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改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4倍少8人”。让学生列出方程,然后与例4比较,使学生知道:这种用算术方法需要逆思考的应用题,不论是“几倍多几”还是“几倍少几”列方程解都比较容易。

  B.做第2题。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同桌互相检查,再集体订正。

  2.练习三十的1~4题。

  课后:

两步应用题教案15

  教学内容:

  第95、96页例4,“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部分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答这类应用题的两种方法,并会解答。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用分析法思路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

  (1)一本书140页,看完80页?

  (2)商店运赖100箱苹果,卖掉120箱?

  (3)一段布长15米,还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个水瓶,还剩多少个?

  2、:

  从上面可以看出,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求一个问题,根据一个问题,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条件,补上缺少的条件。

  3、出示

  商店有48台电冰箱,卖出35台,还剩多少台?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求的?

  二、教学新课

  1、导入:

  老师把第2个条件改为:第一天卖出15台,第二天卖出20台。

  (1)提问:你会计算吗?

  (2)学生读题,并找出条件和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

  (4)反馈时,学生讨论: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5)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7)同桌互相说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较,思考:

  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先求什么?

  2、课堂:

  第1种方法是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根据两个条件确定先算什么。第2种方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的,根据问题找到缺少的条件,确定必须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题时,既可以用第一种方法,也可以用第2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96页练一练

  (1)学生读题

  (2)学生画线段图

  (3)学生列式解答

  (4)说一说两种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页第3题

  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第97页第1、2题。

【两步应用题教案】相关文章:

《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08-25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09-18

分数应用题教案范文08-26

分数加减应用题教案09-04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教案12-26

《分数应用题复习》教案设计08-26

《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08-26

幼小衔接应用题教案(精选5篇)11-30

《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