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2-08-27 15:55:05 教案 投诉 投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7页第6题。

  (1)出示例图,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对。

  (3)师生共同归纳。

  2.完成第107页第7题。

  (1)自由读题,独立思考完成。

  (2)集体校对。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指名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5)。

  3.完成第107页第8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仔细观察,说说每组的规律。

  (3)独立试着往下写。

  (4)集体反馈并。

  4.完成第107页第9题。

  (1)引导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填的正确。

  (3)全班交流反馈。

  5.完成第107页思考题。

  (1)尝试独立解答,如有困难可请教你的同位或小组成员。

  (2)集体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个条件中的“2倍”在图上表示出来。

  6.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1)自由阅读文字介绍。

  (2)交流获得的信息。

  (3)补充介绍课前搜集的信息。

  (4)谈谈了解这些知识后的体会。

  7.作业(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连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买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②一只茶杯比一把牙刷贵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三、反馈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课来了好多客人老师,还来了一个小客人呢!猜猜他是谁?(放旺仔广告语)从它身上你看到了什么?(说到日期特写)旺仔牛奶上怎么会有年月日啊?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年月日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 观察年历,探求新知

  1、 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2、 (1)请大家拿出你带来的年历卡,你会看吗?那在年历卡上找一找你的生日,把它圈一圈。

  谁来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么找到的?

  3、 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年历卡,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一起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1) 你是怎么填表格的?

  (2)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统计,你还发现了什么?

  4、 游戏

  随便报一个月,要是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李老师报了月份后,喊了开始才能起立,不然你就犯规喽!

  7月 你怎么判断的?

  8月 怎么8月还是男生站起来

  4月 10月 2月

  5、 计算全年天数

  (1) 2月非常特殊。你知道今年2月有多少天吗?今年一年有多少天呢?你会算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交流总结方法

  三、 巩固练习

  1、 猜节日

  年月日不但可以用来记时,有时候人们还给它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在我们历史上有很多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猜一猜,下面这些是什么节日?

  国庆节 植树节 儿童节 教师节

  2、 修改日记

  (1) 三(4)班的`王心是个很认真的小朋友。他有个写日子的习惯。在学习年、月、日之前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一起来读读好吗?

  (2) 读了王心的日记你想说些什么?

  3、 整理食品

  (1) 年月日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真大。日记中要用到它,还有哪里也要用到呢?听听旺仔他又要说什么?

  (2) 这里还有些食品,大家来看看它们能不能顺利通过检查

  光明酸奶 牛肉干 巧克力蛋糕 喜之郎果冻

  20xx.3.10 20xx.3.25 20xx.3.1 20xx.9.1

  30天 1年 一个星期 半年

  四、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我们学校网站上有一些有关年月日的一些小故事和小知识,课后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五、 制作

  回去后做一张20xx年1月的月历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

  一、情境引入

  1.我们以前学过元、角、分的知识,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单价,并把它写下来吗?

  2.板书:6.11

  仔细观察这个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这是一种什么数呢

  3.这种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4.揭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小数的认识

  观察情境图板书:买文具

  让学生看买文具情境图,在小组里自由的说出每件文具的价格

  在班内汇报交流,让学生读出小数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

  你能说说小数的特征吗?

  A.认识小数点

  引导学生说小数特点,是补充:这个数中的点叫小数点。

  板书:小数点

  师介绍: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字如:3、5、15、25等数都叫整数,像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数0.50、1.06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B.认识小数的三个部分

  我们可以把小数分成三个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以小数点为界限,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右边的是小数部分。

  板书:1 . 06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再赌一赌“文具店”各商品的价格,师板书:0.50读作零点五零

  3.小数可以表示什么?在本课中,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A。我们知道了数学课本的价钱是6.11元,它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

  B。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C。班内交流:6.11元表示6元1角1分。

  生说想法,师小结: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

  D。让学生说出每件商品的'标价所表示的意义。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钢笔8.00元、水彩笔16.85元

  生独立思考后在书本上填出答案,然后在班内反馈。

  4.小数的写法

  A.师拿出10元2角5分,让学生说说一共是多少钱,让学生试着用小数表示出来。

  B。班内反馈:10元2角5分用小数表示是:10.25元。

  师小结:把10元写在小数点的左边,2角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一位,5分写在小数点右边第二位。

  C。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二页的“试一试“。生完成后在班内反馈。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小数的认识

  1 . 06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0.50读作:零点五零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要求: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1×3=12×9=24×5=

  30×4=27×3=15×5=

  二、新授

  1.出示例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要知道10箱牛奶够不够,只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牛奶,与三年级人数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那位同学能够说说计算10箱牛奶的算式呢?(12×10=)

  谁能来口算一下结果(120)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指名回答)

  这10箱牛奶够三年级的.同学喝吗?(指名回答,板书答句)

  2.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第30页)

  请大家在书上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汇报。

  谁能来说说口算的方法?

  3.想想做做1:集体练习

  4.20×40=30×40=

  小组讨论,独立计算

  小组汇报

  5.想想做做2

  三、巩固训练

  1.想想做做3、4、5、6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5

  教案内容: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的认识过程,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起经验

  谈话:星期天,小兰跟着妈妈去逛超市。超市里东西可真多啊,请大家注意这几种商品的标价:

  圆珠笔笔记本橡皮小刀

  1.2元3.5元0.5元0.8元

  这些数你们见过吗?谁来试着读一读。

  让会读的学生试读。

  谈话: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小数。(板书课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认识米做单位的一位小数。

  观察情境图,桌面长5分米,宽4分米。

  谈话:(出示米尺图)5分米,如果用米做单位是几分之几米?4分米呢?

  学生回答。

  讲解: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读作零点五。

  提问:4/10米可以怎样写?怎样读?(学生回答)

  1分米.2分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呢?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写。投影出示答案,共同校对,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3.认识元作单位的一位小数。

  (1)电脑出示:小兰在超市买了一些文具。

  铅笔学生尺圆珠笔笔记本

  3角7角1元2角3元5角

  提问:3角以元作单位用分数表示多少元?3/10元如果用小数表示你能写出来吗?你会读吗?7角改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你会写.读吗?

  :十分之几元可以写成零点几元。

  (2)谈话:那么1元2角怎样改写成小数呢?2角写成小数是多少?1元和0.2元合起来就写成1.2元,1.2读作一点二。

  提问:3元5角用小数表示怎样写?怎样读?

  :几元几角写成小数就是几点几元。

  (3)做“想想做做”第2题。

  在书上填写,把答案读给同桌听。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看图先写出分数,在写出小数,在小组里互相校正。

  :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4.认识整数和小数。

  (1)讲述: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0.4,1.2和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2)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第100页最后一段。

  (3)练习。

  A、说一说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0..84.2391

  指名口答。

  B、用----画出下面小数的整数部分,用~~~~画出小数的小数部分。

  0.745.2

  学生齐做,指名扮演。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4题。

  说给同桌听。

  2.做”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为什么0右边第一个点上填0.1?1右边第2个点上填1.2?

  各自完成填空,在小组里互相检查。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教学难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冉冉升起的国旗上有什么?(国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

  你们都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升国旗时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为什么你认识红领巾是三角形的呢?(因为红领巾有三个角)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角

  1.找出三角板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

  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腰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

  (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你能像老师这样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吗?学生在作业本上描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4)要求学生找出比较大的角,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三、反馈检测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板书:边是直直的)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感受小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再经历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过程,体验小数大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教材中先安排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让学生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引出三个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学生交流各自比较的方法和过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点和思路。教师要注重各种比较方法或策略的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地,学生大多数来自工薪阶层的家庭。学校从20xx年就加入到“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课改实验中。课改年级成立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课题实验小组,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验教师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对小数的意义、特征有所了解,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课

  1.活动一:判断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材第4页)

  师:三个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价钱怎么样?(复习小数的意义与读法)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呢?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他们小组交流

  师:把你想出的办法告诉小组的同伴,看看你们小组一共想出了几种办法。

  (3)请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说:“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说:“整数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

  在讨论过程中,只要学生的说法是对的,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请对方说出解决的方法。 (3)请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有的学生可能说:“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②也有的学生说:“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和尺子比,哪个便宜?”

  ③当学生说出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时,教师应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

  2.63元 2.36元 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3.活动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解决教材第4页的第1题。

  (2)把问题引申,先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小数,再进行小数大小比较。

  (3)试一试的第2题,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犯错的题,说一说原因;或者让学生每人自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师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收获?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生互相比划并说说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2.出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 )

  一枚1元硬币厚约3( )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

  课桌长约10( )

  3.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1。

  提问:这是沪杭铁路,它的全长是180( )?

  追问:为什么沪杭铁路的长度要用千米作单位?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5.教师出示教材第20页的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片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吗?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千米。

  二、交流共享

  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师: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课前的活动。(出示照片)

  我们学校的跑道从( )( )大约是100米,你怎么记住它的?

  明确:像这样的100米,我们走10次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

  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提问:1千米里面有几个100米吗?(10个)

  追问:走100米你花了多长时间?如果让你走1000米要多长时间?走1000米的感受和100米的一样吗?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提问:课前我们做过调查,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几圈是1千米?

  学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回答预测

  ①一圈200米,5圈是1千米。

  ②一圈250米,4圈是1千米。

  ③一圈400米,2圈半是1千米。

  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2.强化概念。

  引导思考:我们刚才感受到的1千米是个环形的,如果我们把1千米的跑道拉直,会有多长?想一想,从学校门口往南走到哪儿是1千米?向北?向东?向西呢?你可以选择一个熟悉的地方想象,现在脑海里想象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大约是100米,要走10个100米,该从学校门口走到哪儿?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从自己家到学校有1千米远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片并提问:小轿车、步行、动车、自行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学生练习并说说理由。

  追问:老师家离学校约有5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请简述理由。

  2.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样思考的。

  3.完成教材第21页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第(1)题组织学生直接计算,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再组织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

  教学过程:

  一、作品欣赏。

  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我国劳动人民就是运用他们创造出了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受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古代与现代艺人之手的部分代表做品。(板书:奇妙的剪纸)

  2、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

  3、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

  4、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是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2)小组讨论。

  学生的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或以颜色分类。

  (3)。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4)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

  2、研究方法。

  (1)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教师出示以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

  提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形?

  这样漂亮的`图案,你们知道是怎样剪成的吗?

  (3)谈话:大家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

  学生观察书上两种正方形剪纸的步骤,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具体做法。

  指名说说并演示两种方法如何折纸、剪纸。

  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剪法试着剪一剪。

  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教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2、独立创作。

  谈话:想想正方形纸还可以怎样折?你们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

  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创作,后交流各自的做法。教师对学生新颖的设计给予肯定和夸奖。

  3、提高阶段。

  让学生自学课本上63页用长方形纸剪纸的做法,并模仿剪一剪。

  提问:用长方形纸你还能剪出什么漂亮的图案?

  学生思考,独立动手剪一剪,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参与讨论交流。

  四、全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瞧,你们创作出了这么多的精美图案,真令人佩服!请选择一件你最为满意的作品,将它贴在白纸上,并写上你的名字,然后放到讲台上展示,让我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创作的乐趣吧!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重100千克的大米、 投影片若干张(或用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1、同学们学过哪些重量单位?具体描述一下1克与1千克有多重。(可以举例说明)

  2、填空。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1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 )里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一筐苹果约重20( )

  小兰体重约25( )

  一个鸡蛋约重50( )

  一辆大卡车能装货约8( )

  最后一题填单位,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用“吨”做单位,问问他是如何知道的,说不出也不用详问,教师导入新课。

  师说:卡车的载重量很大,上面一题用千克做单位不合适.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重量单位家族的一个新成员——吨。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4)提问: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物品.

  (7)出示书上例题的图片,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

  2、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 3吨=( )千克

  8000千克=( )吨

  (2)师强调: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是3个1000千克,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吨=3000千克.因为1000千克是1吨,8000千克里有8个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吨。

  (3)练习质疑

  ① 3吨=()千克 5000千克=()吨

  ② 一只大象体重6吨,是()千克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2、讨论:“每两个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这句话对吗?

  明确:“每相邻两个重量单位”与“每两个重量单位”的不同.使学生清楚的掌握重量单位间的基本进率关系式有两个,即: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扩展出的关系式有一个,即:1吨=1000000克。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9294页。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这样的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平均数》的教学,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会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场景。 谈话:这是三(1)班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比一比哪一队套得准。下面就请同学们给他们做裁判,好不好?

  2.收集整理数据。

  多媒体依次演示4个男生和5个女生套圈比赛情况,最后将每个选手卡通像与其套圈结果定格组合成一个画面。 要求学生根据男、女生套圈成绩,小组合作利用小方块完成统计图(每小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队成绩的统计,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队成绩的统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逛商店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逛商店。我们先到食品店去逛一逛。在逛的同时别忘了记一记你所看到的食品的价格。(课件播放视频)

  师:你记住了哪些食品的.价格?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回答,以此来复习小数的读法。)

  2、接下来我们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咦!这儿有三个文具店。这三个文具店分别叫“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 “豆豆文具店”,我们挨个进去瞧瞧。(课件3出示三幅图)

  (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对三家文具店的商品的价钱进行介绍。)

  二、探究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师:新学期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买一个铅笔盒,请同学们帮他拿拿主意,他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些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看法。

  (3)问: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师完成板书:4.9元<5.1元)

  2、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了不起。

  3、我们的好友笑笑也还准备到这三家店里买些学习用品,你猜猜她可能会买什么?应该到哪家去买?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提出问题。

  (可能会买尺子,彩笔,书包,橡皮)

  ①“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师板书:8.2元<8.5元)

  ②“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便宜?”

  板书: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4、小结:

  先观察这几组小数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元),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元)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角),以此类推。

  三、新知应用

  1、(第4页的第1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他们俩清点了自己的钱包,发现都还剩有很多钱。这是淘气剩下的,这是笑笑剩下的。(课件出示图片)

  说一说他们各自剩有几元钱?谁剩的钱多?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第4页的第2题)智慧老人看见同学们表现这么棒,也想来考考大家。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并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2)班内反馈时请学生分别说出答案和自己判断的过程,让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并补充不同的判断方法。重点处理3.50元和3.5元的大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的想法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数是相等的。

  3、(练一练第2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三个新开的百货商店。(课件出示第2题图)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然后读出各种商品的价格,并用几元几角几分进行口头表达。

  (2)解决“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3)如果要买牙刷,到哪个商店买便宜?如果买牙膏呢?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增添了许多智慧。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到几家商店看看,在商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这就叫“货比三家知好坏,价问三处知贵贱。”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目的:

  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让学生熟悉的掌握整十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小黑板出示

  14+5954-2316×5230×4

  168÷830×20xx×1050×80

  2.完成复习的第1题

  提问:13×30,你是怎么口算的?

  80×30,你又是怎么口算的?

  二、估算

  在黑板上写上算式。

  23×58

  师:如果要估算这个算式,你可以怎么进行口算?

  完成复习的第3题

  要让学生说明是怎么估算的,把多少看作几十,然后口算出积即可。

  三、笔算

  小黑板出示:

  43×2125×2356×7863×80

  并要求第一二小题进行验算。

  集体反馈时,要注意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特别是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书写格式。

  要注意强调,乘法的验算方法,可以调换两个乘法的位置即可。

  四、填表找规律

  完成复习的第3题

  集体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通过引导与板书,让学生初步发展,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也跟着扩大几倍。

  五、解决问题。

  通过条件与问题的分析,让学生感觉到图中的3个书架是个多余的条件,并没有用的。

  六、课堂作业。

  复习第2、4题。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通过观察、比较和猜想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同学们看,今天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要去森林公园玩。路上有座桥,上面写着:限重1吨。(出示课件)。看到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从而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吨”是什么?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小动物们能过桥吗?……

  2、了解学习起点

  师:关于“吨”的知识,同学们已经有哪些了解?指生回答。

  (根据几个班的教学实践,每班都有少数学生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有大货车、有的电梯上看到“吨”;还知道1吨等于1000千克……)(出示货车图)

  3、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对“吨”的知识有不少的了解,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吨与千克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吨的认识”

  [抓住孩子的“童心”,由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去森林公园玩的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确定教学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新授

  (一)亲身体验,建立“1吨”的概念

  师:“1吨”到底有多重呢?

  1、搬一搬

  (1)师提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

  (2)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从前往后传一轮,并说说感受。

  (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

  (3)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看他一次能搬几袋这样的大米。

  (学生站着,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

  (4)想象推算。

  让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感觉如何?

  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千克乘以100等于1000千克。

  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

  (1)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

  (2)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

  (3)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

  “老师,老师,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一位高个的男生喊道。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听课的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介绍用字母“T”来表示。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要用“吨”作单位?为什么?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吨做单位呢?1吨大约等于()头牛(500千克一头牛)一桶油100千克()桶水泥50千克()袋?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50桶水等)

  [“吨”对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通过让学生搬10千克的大米,抱一抱同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推算、估计、想象。并通过“大力士搬大米”、“全班同学加老师跳一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借助“100袋10千克的大米”、“40位同学的体重”等具体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吨”的概念表象。在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推理和想象帮助学生建立“吨”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如鲸的体重,大象的体重;厚街标志的雕塑,海月岩公园的石头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师: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被大家叫做“公路杀手”。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

  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5、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货车载重4()

  (2)明明体重35()

  (3)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

  (4)我国广东籍的举重运动员陈燮霞,在奥运会上以212()的总成绩打破奥运会记录并获得08年奥运会首面金牌。

  (5)虎门港码头停泊的一艘货轮能载重30()

  (二)吨的单位换算

  吨和千克的关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吨=1000千克,你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吗?(课件出示)

  (1)一只河马约重那3吨,想一想:3吨=()千克?5吨呢?你是怎么想的?

  (2)一只大象重约6000千克=()吨你怎么想?

  四、应用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利用“吨”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2、解决导入时主题画的问题

  (出示画面并出示每只动物的体重)

  小熊400千克

  小马300千克

  小牛500千克

  小鹿100千克

  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他们能一起过桥吗?谁来回答,限重1吨,他们不能一起桥。

  它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方法让他们过桥吗?

  3、课后延伸(数学日记)

  回家,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的方法?请写一篇数学日记。

  五、总结

  师:学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日记”能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六、教学板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2-24

数学三年级下册优秀教案08-28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06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02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3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3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02-24

三年级下册数学备课教案03-0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