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2-08-23 01:09:27 教案 投诉 投稿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目标

  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第二、三课时习作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

  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4.学生动笔。

  5.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

  2.同桌互查。

  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1.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是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逐句自读。

  3.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教师释疑。

  5.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1.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自读。

  3.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语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2. 比较句子,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3. 积累农业气象谚语;

  4. 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词语在表达语意轻重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感受,提高倾听、应对、表达等语言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引入

  师出示课件,讲述一个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选择、自主交流

  1. 请学生阅读口语交际的要求,说说口语交际的内容

  2. 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练说

  3. 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互相交流

  4. 小组内交流,推选一个代表到台上交流。

  5. 学生对上台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要求:语言准确、清楚、连贯,态度大方

  6.评出最佳发明家、最佳资料员

  三、自查,同桌再次互说

  1.生针对自己的说再次修正,并给同桌说,纠正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习作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

  (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

  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

  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一、读一读

  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这三组句子,每组里的两个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组里的第二个句子表达的语义更重一些,我们平时阅读文章与说话时,要注意这样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四、请生说说类似的例子。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说说谚语的意思

  二、交流自己知道的一条谚语的意思

  三、自己背、同桌背、集体背

  四、交流自己搜集的气象谚语

  展示台

  根据展示台的要求自己准备,利用课余时间交流、展示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意思,体会使者是怎样找准事情的关键,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读文识字,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自己试着用工具书解决)

  2学生自主识字,理解词语。

  3小组内交流识字、解词情况。

  提个醒:哪些生字易写错?如:“配”左边不能写成“西”。哪些生字易读错?如:“蕃”读“bō”,不读“fān”;“拴”读翘舌音。

  使命:派人办事的命令,多比喻重大责任。课文里指赞普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许配:由家长做主,跟某人订婚。课文里指唐朝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大家相互帮助正音。

  5同桌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通顺,不加字、不减字。

  6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皇帝向使臣们出了哪三个问题?分别在课文哪些段?

  三、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这篇课文讲了一位聪明的使者能抓住事情的关键,善于动脑筋,急中生智,圆满地解决了三个难题,促成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美好的姻缘。通过学习,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动脑筋,做个聪明的孩子。

  三、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四、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藏王使者的聪明才智使皇帝很惊讶,也很喜欢他。最后又出了一道难题:谁能在300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姑娘中认出谁是公主来?这7位使者都从未见过公主,要认出来谈何容易!那6位使者挑最漂亮的认,结果都认错了。藏王使者从一位老妇那里得知公主从小爱擦一种香水,经常引着飞蝶在头上飞。藏王使者根据老妇这一指点,从300个姑娘中认出了公主。

  皇帝只得同意将公主许配给藏王。藏王使者见了公主说:“你去西藏的时候,别的东西都不必带,只要带些五谷种子、锄犁和工匠就行,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西藏种植更多更好的庄稼。”

  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子、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的工匠。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辞别父母,离开长安以后,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荒漠的高原上,由于离亲人和家乡越来越远了,不由得思念起远在长安的父母来。她想起临别时母亲送给她一面宝镜时说的话:若怀念亲人时,可从宝镜里看到母亲。于是急忙取出“日月宝镜”,双手捧着照起来,不照则已,一看反倒吃了一惊。原来文成公主从镜子里看到的并不是母亲,而是自己满脸憔悴的愁容。她一生气,把宝镜摔在地上。没想到,宝镜一落地,立刻化成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日月山。它恰好挡去了一条东去河流的去路,河水不得不掉头回流。于是人们称这条河叫倒淌河。有人甚至说这河水就是文成公主的眼泪哩!这日月山和倒淌河就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青藏公路旁。

  五、作业

  把《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一、直接切入,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明确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结。而后指导朗读,提醒在朗读的时候特别关注一下这两个条件。

  师(小结):这句话在这个自然段的开头,是一个总起句,课文接下来就是具体介绍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凇的过程。

  二、读书交流,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

  总体感知:雾凇的形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读读第2自然段剩余的部分,边读边想。

  具体交流:你是从哪些词看出雾气很多的?要求学生从“涌向”“笼罩”“淹没”这些词语来体会。用同样的方法,说说从哪些词看出雾凇凝结十分缓慢?主要从“镀”“慢慢地”“一层又一层”以及“银线、银条、银松雪柳”这些词语谈具体看法。学生回答时相机点拨,作者用“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把这个缓慢的过程描写了出来。

  引导背诵:出示填空式的句段,引导学生背诵。

  三、口语训练,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

  师:雾凇的形成真是一大奇观。你会简单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分析案例得出此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有感隋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感悟雾凇的奇特美丽。(3)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短短20分钟,要完成这样三个教学目标,可能多了一些,难了一点。而且,教学内容的`确定没有从文本特点出发,贪多求全,从而导致生拉硬拽、读不熟练、说不到位的课堂效果。因此,课后议课时,我们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即“教什么”和“为什么教”。

  教什么?概括地讲,主要是教学生不懂的、发现不了的、意识不到的东西;教学生容易回生、出错的地方;教学习的方法、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打好基础,形成能力,学会学习。怎么教?这是教师需要特别在意的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即掌握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形成学习的能力等。

  所以,我们针对“教什么”和“怎么教”,谈了一些修改建议。第一,微型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单一、纯粹,要么引导感悟朗读,要么指导说话并内化,要么练习背诵积累,要能让学生一课一得;第二,微型课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简明、可操作,要提供一些抓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练习的过程中真切掌握学习方法,真正习得语文能力。据此,我们实行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其一,认真研读教学内容;其二,用心研究教学对象。

  我们发现,与课文第1、3自然段相比,第2自然段的内容显得说理性较强,只是理性地告诉雾凇形成过程的相关知识,不宜作为感悟雾凇奇观的内容。而且,从课后练习5看出,编者显然是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简要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这是一个近似于复述的练习,必须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完成。我们还发现,抓关键词感悟“雾气多、雾凇形成慢的特点”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也是简单易行的,因此不宜作为本文本自然段的训练点,不过,“抓关键词”却可以作为说话训练的一大抓手。

  在真正掌握详实的资料之后,我们把教学目标调整为: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抓住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要求说明白、说简洁、说得有条理。这样,目标单一,要求明确,训练点突出。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课堂果然呈现了不一样的精彩。请看教学中的几个教学片段(略去快速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以及总体感知雾凇的形成留下的印象:雾气很多、雾凇凝结十分缓慢):

  一、尝试练说,注意“抓要点”

  师:这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课文是这样介绍的(出示相关语段),请你认真读一读,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流经市区的时候,江面上就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你抓住了表示地点和水温的词语。如果你能关注表示时间的词,一定能说得更清楚。

  生: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从发电站排出的丰满水库里的水在4摄氏度左右,流经市区的时候,不结冰,变成了弥漫着的阵阵雾气。

  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丰满水库”里的水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流经市区的时候,江面上就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你抓住时间、地点、温度这些要点,把松花江上过于饱和的水汽是怎么来的说明白了。

  以上教学片段,因为有了“抓要点”这一真实可感的抓手,有了“抓要点”这一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就变得轻松、容易了。

  二、由悟到说,注意“有选择”

  (略去引导学生简单感悟“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雾气多”这一环节)

  师:“涌向、笼罩、淹没”这几个词语都是介绍雾气的多,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选择一两个词语把雾气多这个特点说明白吗?

  生: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慢慢涌向两岸,笼罩十里长堤,把树木也淹没了。

  师:你真会学习,抓住了时间和温度这样的要点。挑战一下,能否有选择地用一两个词把特点说明白。

  生: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就涌向两岸,把树木也淹没了。

  生:夜晚,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随风飘荡的雾气笼罩着十里长堤。

  师:真聪明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 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 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 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 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言:说 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 “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日:一天。时:时令 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 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 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 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读”,你知道了 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 交流。老师点拨。

  (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 地读一、两遍。书读得次数多,这就是“勤读”啊!

  (2) 苦渴无日——不要总是“苦渴无日”,要善于挤时间读书。

  (3) 冬者岁之余,夜者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里的. “冬者、夜者、阴雨者”就是董遇说的“三余”。这些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古时候,人们趁农闲的时间,一天中休息的时间来读书。)闲时读书,这也是“勤读”啊! 董遇建议我们用“三余”来读书,而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利用“三上”来写课文。他们“勤读”“勤写” 出示:余平生所作课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 读句、理解、简单讲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欧阳修有“三上”,同学们想想,你有没有“一余”“多余”可以用来 看书呢?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而要借用你的“余 日”或者片刻之时来读书。同时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这也需要你善于挤时间来读啊!这就是“勤读”,也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在古人勤读的名言中结束本课。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志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天山,引入课题

  1.师:在我国西北边疆,有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天山。它横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终年积雪。盛夏,茫茫戈壁滩上虽然暑气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天山山脉,去领略那奇异风光。

  2.师:(课件呈现)这就是咱们祖国的天山,这盆地,这谷地,这山林,是不是已经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就让我们翻开书本,去尽情地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初识天山美景,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把七月的天山最吸引你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充分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所得。

  (1)师: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把语句读正确,读流畅,并引导学生说说三个段落分别展示了哪三个不同的画面。

  ①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读时注意读准“白缎”的“缎”,“山涧”的“涧”,“俯视”的“俯”,读准多音字“饮”。)

  ②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读准“白皑皑”的“皑”,“马蹄”的“蹄”,“溅起”的“溅”,读准多音字“重”。)

  ③天山深处的景象。(读准“绵延”的“延”,“离鞍”的'“鞍”。)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意在通过学生的自读发现,扫除阅读阻碍,以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性了解。教师的随机检查,要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展示画面

  1.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天山,也看到了那一幅幅奇异的风光画。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说的?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2.学生默读课文,并在段落旁写上自己想说的一个词、一句话。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初步感受。

  3.交流、评价。

  4.引读。

  ①天山是那样的充满生机。我是从“……”读出来的。(学生接读)

  ②天山正是有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才会有秋天般的凉爽。我是从“……”发现的。(学生接读)

  ③天山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相映成趣。我是从“……”感受到的。(学生接读)

  ④天山真像一个巨大的春天花园啊!我是从“……”感受到的。(学生接读)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再读课文,并写上自己的点滴印象和感受,为研读课文、品读天山美景预做“热身”。)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细品美景

  1.师:是呀,天山是那样的生机勃勃。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1)学生潜心读文,边读边思。

  (2)交流品味。

  ①这一段话中作者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天山既是寂静的,又有着无限的生机。(从内容的把握上去评价)

  ②这一段话中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把雪峰比作白缎,把雪峰间的云影比作花朵,把雪水比作银链,把浪花比作白莲,多么形象,多么生动,我眼前的这些景物变得栩栩如生了,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写法的理解上去评价)

  ③这一段话中有许多好词,用得很巧妙,很准确。如“抛”这个词就直接写出了天山的凉爽;“飞泻”这个词写出了雪水直流而下的气势;“汇成”这个词又写出了溪流的湍急。(从用词造句的感悟上评价)

  ④这一段话作者写得很有条理,从高处的蓝天、雪峰写到低处的雪水和溪流;从远处的戈壁滩写到近处的饮马溪边。(从布局谋篇的发现上评价)

  2.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好,不但把课文读懂了,还有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理解,与天山来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相信大家同样能学好第3、第4两个自然段。现在各小组围绕下列要求展开学习:读一读,说一说,品一品。

  (1)学生按四人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教师巡回参与并指导。

  (2)分组展开交流;点评合作学习情况,作如下归纳。

  ①第3自然段:内容——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写法——比喻;用词造句——用“漏”而不用“照”;谋局布篇——从近到更近。

  ②第4自然段:内容——天山深处的野花;写法——比喻、排比、反问;用词造句——“柔嫩”、“柔美”、“矫健”、“精神”;谋局布篇——从更近到深处。

  (设计意图:在教材的处理上,把第2自然段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同时也品味了天山美景。而第3、第4两个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先前的学习方法得到运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略读课文的课型特点。)

  二、美读课文,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学生诵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展示读。师生评价。

  3.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①从重点词中感受。如“抛”、“飞泻”等词的准确性、形象性。

  ②从重点语句中感受。如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

  ③从段落、全文上感受。作者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从高到低,由远及近来写景。

  (设计意图:以读悟情,以读悟法,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情感目标的达成还得依靠朗读,表达方法的学习还得引导、渗透。这是真实的语文课堂。)

  三、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悟得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悼公所说话的意思。

  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9祁黄羊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不避仇

  内举祁午 不避亲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 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题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读生字“祁”,指导书写“祁”。齐读课题。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3、 检查预习情况:说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随机出示下列名称:春秋 晋国 悼公 祁午 解狐

  指导读好上述名称。

  二、自读课文,要求(投影出示):

  1、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

  2、朗读课文,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3、思考: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叙述了他的什么故事?

  三、检查。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前鼻音: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后鼻音:兴亡

  翘舌音:合适 召 慎重

  其它:中军尉 兴亡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祁黄羊 祁午

  多音字:解狐

  2、指导读通下列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内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后,指名逐段朗读课文,结合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预习时布置学生查字典):

  征伐 郑重 举荐 使者

  4、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祁黄羊的什么故事。

  板书:举荐人才

  四、指导书写生字。

  1、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祁 尉 慎

  上下结构:晋 荐 召

  半包围结构:选 适 避

  独体字:亡

  2、说这些字哪几个字比较容易写,哪几个字的什么地方要提醒注意。

  祁:左边是“礻”,而不是“衤”;右边是“阝”,而不是“卩”。

  选、适、避:“辶”的最后一笔要舒展,能托住里面的部分。

  慎:右边的“真”里面是三横,不能少横。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边描边说出笔画名称,记住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作业:完成习字册上的部分习字任务(字、词部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一、复习。

  1、 朗读字词,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晋悼公 人选 举荐 慎重 兴亡

  合适 召 慎重 解狐

  2、 读通重点句子。

  (1)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2)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3、听写下列词语:兴亡 慎重 举荐 当此重任

  二、理清脉落。

  1、默读课文,思考:祁黄羊向悼公举荐中军尉人选,推荐了哪两个人?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2、讨论,板书:

  因病辞职 外举解狐 内举祁午

  根据上述顺序,把课文分为三段。

  三、导读课文。

  第一段.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讨论、交流。

  3、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祁黄羊辞职的原因。

  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想想人物此时的思想感情。

  2、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悼公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悼公对祁黄羊的高度信任)

  指导朗读悼公的话。

  3、投影出示祁黄羊回答的话,指名朗读,说说自己人中体会到什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在“想了想”、“郑重”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指导朗读祁黄羊的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理解悼公所说的.话,指导朗读,注意悼公说话时的神态(在“深感意外”下面加着重号)。

  (2)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朗读,说说从祁黄羊的回答中,你能体会到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公私分明 心胸宽阔 不计前嫌)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小组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小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真是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不计前嫌的高尚之士。板书:不避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3遍。

  2、辨字组词。

  普( ) 荐( ) 伐( ) 悼( )

  晋( ) 存( ) 代( ) 掉( )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祁黄羊公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的精神。

  3、 归纳段落大意,按课文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加深对祁黄羊以私分明、处事公正、一心为国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新词。

  2、听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3、指名朗读第一至七自然段。

  二、导读课文第八至十二自然段。

  1、师读第八自然段。

  2、自由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3、当祁黄羊举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时,悼公说了什么话?神态怎样?

  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朗读。

  4、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讨论:祁黄羊为什么要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投影出示第十一自然段,在“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们仇人或亲人”的下面加横线。齐读,问:祁黄羊一心想的是什么?

  小结:由此可见,祁黄羊真是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心为公,不但外举不避仇,还能做到内举不避避亲。板书:不避亲

  5、既然这样,为什么祁黄羊不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而要先推荐解狐呢?你是从什么地方发现的?

  投影出示,对比分析: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提示:祁黄羊前后两次推荐,说话时的神态有没有不同?(在“想了想”、“郑重”下面加着重号)

  从中你能看出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吗?(祁黄着考虑的确实首先是真正能为国出力的能人)

  6、引读第六自然段。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九至十二自然段。

  三、 快速朗读课文(或默读),小小组合作讨论各段的段落大意,然后交流。

  四、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复述课文。

  1、理清顺序:

  因病辞职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2、学生试口述,同桌互述。

  3、指名口述。

  五、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说说祁黄羊是个什么样的人。

  六、作业:

  1、 写了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荐 慎重 才能 重任

  2、 照样子写词语。

  代替(“代”与“替”意思相近):

  安危(“安”与“危”意思相反):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国文字的美好,以及作者对校园的热爱、赞美。

  2.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其比喻句的新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时划分 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在这鸟语花香、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学习、嬉戏、快乐成长。那么,在你们看来,咱们的校园像什么呢?

  有人认为,校园就像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乐。(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哪位同学对交响乐有所了解,请说一说。再读课题。有疑问吗?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自主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大家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大家示范示范。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乐是由三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读体味

  1.带着你心中的疑问默读第一乐章蜂巢。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

  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

  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同学们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像一只甜蜜的蜂巢。

  2.如果说蜂巢是一段表现勤奋学习的乐曲,那么,刚才有同学提到的鸟岛、花瓣又是一首怎样乐曲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一个乐章重点读一读。

  (生交流)

  3.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实着幸福的乐章。

  “飞翔的、流动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美妙的语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咱们来体会体会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这么美的风姿、这么快乐的欢笑,谁能来读一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想)这么富有生机的场面,这么富有节奏美的语言,你喜欢吗?难怪作者说“下课了,校园是一个……一个生机勃勃的……”怎能不让我们喜欢呢?是啊!同学们,在这美丽的鸟岛,和同学们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4.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学习,课前你们提出的关于花瓣这一乐章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

  同学们,当你念到这几个词语,回想到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你们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教育和关爱,如果是你,会在信中给哪位老师写点什么呢?(抽生回答)同学们,听到你们这么多感人肺腑的话语,此时此刻,我觉得教师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你想读几遍就读几遍。(生自由读)一片片花瓣就是一封封来信,它牵系着老师和学生的心儿,此时此刻教师又会对学生深情地祝愿什么呢?

  同学们,你们觉得花瓣是一曲怎样的乐章呢?

  总结:回顾我们学习的整篇文章,不管是从题目,还是从三个章节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生自由回答,师趁机板书。)再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四、畅谈感受,升华主题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生活中、大自然时常都会响起一曲又一曲动听的交响乐,下去以后咱们仿照课文写一写吧。

  附:两个可参照仿写的句子。

  1.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

  2.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低飞;欢快的跃动,像鸟儿展翅的舞蹈,恬静的栖息。歌声,笑语,在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

  板书设计

  校园交响乐

  蜂巢——教室

  鸟岛——校园

  花瓣——信

  积累与运用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了解它的特征和作用。

  2、积累成语,恰当运用成语,培养遣词造句的能力。

  3、在自主阅读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4、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5、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习作兴趣,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词汇,正确、恰当地运用词语。

  课时划分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的两个句子:

  “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2、读一读这两组句子。

  3、找出反复使用的词语做上记号。

  4、再读这两组句子,体会排比句的作用。这些反复使用的词语,使句子读起来怎样?

  5、小结:用上排比句,我们的文章将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气势。

  6、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二、语海拾贝

  1、读一读成语,你有什么新发现?

  2、再读成语,不懂的成语通过查工具书理解。

  3、你还能说几个此类似的成语吗?

  三、开心一刻

  1、自由小声读短文。说说你为什么会笑。

  2、读了这则笑话,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汇报。

  4、小结: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固定不变的词组或短句。我们运用成语时,不能随意篡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四、自主阅读园地

  1、在前面的课文里,我们一同欣赏了动听的校园交响乐,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再去欣赏校园里同学们特别喜爱的球赛——足球赛。想知道比赛实况吗?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校园足球赛的实况解说》这篇文章吧。这是一场既精彩又惊心动魄的球赛。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阅读文章。

  3、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4、积累好词佳句,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背一背。

  第三课时

  五、口语交际:应聘班级服务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度过了愉快的寒假,又迎来了崭新的学期。我想大家一定忘不了前任班级服务员默默无闻的奉献。今天,我班要招聘新一届班级服务员,把我班建设成朝气蓬勃、温暖和谐的集体。

  2.模拟情景,教给方法。

  (1)出示招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通知。

  (2)教师表演应聘情景。(发言中渗透管理理念、施行纲要,展示才艺。)

  (3)请学生评价老师的表现。

  (4)小结:说——清楚;听——认真;态度——大方。

  3.拟清要求,激发兴趣。

  (1)你认为班级服务员要为大家做些什么?有哪些岗位?(作业收发员、卫生委员、文娱委员、班长等。)

  (2)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你有什么长处?你想应聘什么岗位?你想怎样为大家服务?你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3)教师:同学们,我听到了你们热情澎湃的心声,看到了你们自信期盼的眼神,我听到了你们在心中大声说:“给我一次机会!我也行!”

  4.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拟定发言思路,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自我评价。

  (2)在小组内交流,肯定伙伴的优点,善意地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5.集体汇报,交流评价。

  (1)请同学上台汇报。

  (2)关注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巧妙引导。

  (3)你最欣赏哪些同学的表现?为什么?(评价时不仅要关注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胆小但能表现的学生。)

  6.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快把理想的种子播进班集体的土壤,用你的信心、爱心、决心、责任心和进取心,带领我们的班集体驶向美好的明天吧!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六、习作百花园

  1.揭题。

  教师:在我们班级举行的“应聘班级服务员”的活动中,老师被你们多才多艺的风采所折服,被勇气可嘉的班级小主人所感动,为新奇富有创意的建议而喝彩……那一幕幕画面还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一声声诚挚的话语还在我们耳边回荡。这节课,请提起手中的笔,记录下那难忘的一幕吧!

  2.重拾记忆,筛选材料。

  (1)教师:这次活动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纳:神态上,有的落落大方,有的害羞;表达上,有的流利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提出的建议,有的富有创意,有的犀利务实;表演时,有的才艺令人叫绝……

  3.播放录像或展示照片,描写片段。

  (1)根据显示汇报的内容展示富有代表性的画面。

  (2)自由选择一个材料来写片段。

  (3)把自己写得好的地方用笔勾画出来,美美地读一读。

  (4)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习作片段,师生共同评价。(重点落实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的指导上,强调真情实感。)

  4.由段及篇,完成习作。

  提示:写“应聘班级服务员”的活动,既可以采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还可以像照相机那样,选取你认为最值得写的镜头组合在一起,还可以像应聘书那样写……总之,形式是多样的。

  5.修改完善。

  (1)同桌互相欣赏,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2)自我修改完善。

  (3)誊抄。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巩固延伸

  四、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作者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借助意象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正确读写“白桦、毛茸茸”等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1

  教学过程

  一、初识白桦

  1、导入音频。

  (1)音频播放加拿大儿童歌曲《白桦林好地方》,并出示歌词。

  ①师:侧耳倾听这首歌,你听出了什么?再看看歌词,你又明白了什么?

  ②学生交流。

  示例1:听到了一群孩子的欢声笑语,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欢腾和喜悦。

  示例2:听到了孩子们走向大自然的欢声笑语。

  (2)师小结:听着这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儿童歌曲,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水、山、森林、湖泊,仿佛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中。欢快活泼的旋律似乎是一队郊游的孩子们踏着鼓声走向白桦林,走进美妙的自然……

  (3)课件出示白桦图片。

  ①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树吗?看看图片,这种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②生交流。

  示例1:这是一种高大笔直的树,很美丽。

  示例2:无论是一棵白桦,还是成片的白桦林,都很美。它有着洁白的树干,碧绿的叶子,给人明朗的感觉。

  (4)师小结:白桦很美,有一个国家,就以它为国树。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白桦生性耐寒,树干银白,气质高雅。俄罗斯人民喜欢白桦的美丽、高洁。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苏联诗人叶赛宁,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他的诗歌语言朴实动人,多赞美家乡的风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叶赛宁一起仰望他家乡的那棵高洁的白桦。

  (2)板书课题:白桦。(生齐读课题)

  (3)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歌,继续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出示课件)

  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4)全班齐读。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1)课件出示简介。

  (2)生自由读。

  2、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停顿。

  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2)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桦”读第四声;“穗”读“suì”,不要读成了“shuì”或“huì”。

  (3)指导识记。

  ①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标注拼音的字的?

  ②生交流。

  示例1:利用形声字特点记住“桦、穗、绣、霞、潇、朦、胧”。

  示例2:说文解字记“茸”,理解字义。

  课件出示:

  茸,现多形容动植物细毛丛生的样子。(艹,指嫩芽)+(耳,聪的简写,表示机灵),茸字上下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机灵的嫩芽,机灵的鹿头上的芽状柔嫩器官。

  示例3:

  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一组字:

  绣(绣花)霞(霞光)

  锈(铁锈)假(假日)

  透(透过)暇(目不暇接)

  遐(遐想)

  ③书写“潇”字。

  a、视频出示“潇”字的书写笔顺。

  b、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练习书写。

  三、初触白桦

  1、释题。

  (1)师指名读诗题,引导:读了诗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2)预设:一棵茂盛的白桦;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桦;一片白桦林,碧绿的叶,洁白的干……

  (3)生齐读诗题,师引导生读出对白桦的感受。

  2、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全诗共有几节?(预设:4节)

  (3)同桌互读;小组分节比赛读,师相机正音;全班齐读。

  (4)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读着读着,整首诗描绘的画面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谁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②示例:《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

  3、练习朗读。生分成四人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手法在诗中的作用。

  2、联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解读明义

  1、导入新课。

  (1)师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白桦》。(板书课题:白桦)

  (2)师指名分节读诗。

  (3)师引导:诗歌以“白桦”为题,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白桦的?请大家试着从每个小节中找到答案,并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

  2、生自由默读全诗,试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3、学习全诗。

  (1)学习第1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1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导:诗的开篇,就让我们的目光停留在窗前的白桦上,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每日与白桦对视,与白桦低语。窗前的白桦,是诗人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朋友!

  ③师指名读。

  ④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的是怎样的白桦?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⑤生交流。

  示例1:枝条挂满白霜的白桦树,是那么圣洁!

  示例2:我仿佛看见一个沉思的诗人,伫立窗前,深情地看向白桦,眼里满是怜爱。

  ⑥师指导朗读。

  a、师:娓娓道来的诗句——“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这句诗藏着作者对白桦的深情;如见其貌的诗句——“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字里行间藏着对高洁的白桦的爱。

  b、师指名朗读。

  ⑦概括本小节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节诗主要写了什么?

  b、生交流。(预设:窗前的白桦;涂银霜;披雪花……)

  c、师小结:“披雪花”更具体地概括了本小节白桦的特点。(板书:披雪花)

  ⑧师引导想象画面,生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2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范读后引导:在听的过程中,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预设:白桦在雪中傲然挺立;白桦树的枝头沾满了雪,似乎是给树枝绣上了白色花边;一串串的树枝交错着,像花穗绽放,像是流苏舞动……

  ④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并评价。

  ⑤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

  b、生交流。(预设:雪中的白桦、白桦枝头、绽流苏……)

  c、师小结:“绽流苏”与上一节的“披雪花”对称,显得更和谐。(板书:绽流苏)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3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3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指名读,并评价。

  ③预设: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准确;读的.时候注意了“灿灿”“晶亮”这样的形容词。

  ④想象画面。

  a、师引导: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你会看到诗人眼中的白桦。

  b、生自由练习朗读;师指名朗读。

  ⑤引导理解。

  a、师引导: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白桦?(生交流)

  b、师讲解:白桦静中有动。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玉立”写出了它的挺拔,写出了它的高贵气质,写出了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出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使之前静静挺立的白桦展现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⑥概括主要内容,拟小标题。

  a、师引导:根据上两节的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定结构对称的小标题,谁来说一说?

  b、生交流。(相机板书:立金晖)

  ⑦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4)学习第4小节。

  ①课件出示第4小节,生自由读。

  ②师:你又读出怎样的白桦?(预设:朝霞中的白桦,身上披着彩霞,煞是好看!)

  ③指导朗读。

  a、师指名读,引导评价:他读出白桦的美了吗?你会怎样读?

  b、师指导:读的时候注意“白、银色”这样表示色彩的字词。(生自由读)

  ④引导理解。

  师述:最后一节诗中,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一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了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⑤拟小标题。

  a、师引导:这一小节诗写了朝霞中的白桦。谁能从下列短语中选择合适的小标题?(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朝霞中的白桦;白雪皑皑的树枝;沐朝霞;抹光华

  b、相机板书:沐朝霞。

  ⑥生想象画面,试着背诵这一小节。

  二、品读悟情

  1、师述:叶赛宁的这首诗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r自由读一读整首诗。

  r找出能表达作者对白桦不一样的情感的地方。

  3、生自由朗读全诗。

  4、生交流,师相机出示全诗。

  (1)师指名交流。(相机将课件中的重点词设置成不同的颜色)

  示例1:“银霜”和“雪花”写出了白桦的洁白;“涂”准确描绘出白桦树干上的一层洁白的表皮;“披”字把白桦拟人化了,字里行间藏着对一身洁白的、高洁的白桦的爱。

  示例2: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落的叶子上落满了松软的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白桦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如流苏一样好看。

  (2)师小结:这些美丽的诗句中藏着诗人对白桦的爱!

  5、体会意象,悟出真谛。

  (1)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对白桦有着这样深厚的情感?

  (2)生交流,师相机指导: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诗人对白桦的礼赞中,包含着对自然的爱,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炽烈情感!

  (3)师范读后指名读。

  (4)小组读;全班齐读。师指导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中所传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

  三、研读赏韵

  1、拓展阅读《悬崖边的树》。

  (1)师:《白桦》,是诗人叶赛宁的情感流露;白桦,是诗人叶赛宁情感流露的寄托。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仔细读读下面的小诗,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有没有读懂诗人的心?

  (2)课件出示《悬崖边的树》。

  (3)生自由朗读后,师指名读。

  (4)生交流读后感受。

  示例1:作者抓住了悬崖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树作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让人眼前一亮。

  示例2:诗中写了悬崖边的树虽然经历了风雨,但依然坚强。

  师小结:诗人选取生活中独特的自然意象,以表现人间的种种精神品质,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悬崖边的树的赞美,对不屈的精神、高远的理想的赞美。

  (5)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①课件出示《白桦》和《悬崖边的树》。

  ②师引导:这两首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③示例:两首诗都借助事物表达情感,这样的情感不虚假。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如果说,诗歌是一盏灯,那么诗中美好的情感就是这盏灯的光。生活就是一首诗,只要我们有有趣的心灵,有友善的眼神,有倾听的耳朵,有真挚的情感,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四、布置作业

  以自己喜欢的植物为题,写一首小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击溃、驯服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金钥匙的提示,学习对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通过质疑与解疑理解课文。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以及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提倡学生背诵这篇文章。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相应的音乐磁带。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看到春潮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录像播放大潮来时的景象。)

  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纠正)例如寒气凛凛、山涧、朝阳处、禁锢、喀嚓、驯服等词语都要让学生读准。

  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师总结: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江的景象)

  三、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

  1、自由读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没有质疑习惯的班级或学生要把此作为重点环节,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处,要求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已经有质疑习惯的班级和学生可以不用金钥匙提示的问题,而是提出自己更有独到性的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找到每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思路)。根据问题明确哪个自然段是重点段。

  四、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感情。

  1、默读1、2自然段,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总起句,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第一段)。从哪里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寒冷的威力在衰竭,雪水融化,冻结的瀑布开始活动,冰封的大江变酥、变软、变暗4句话的主要意思。(也可以用表格填写的形式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的意思。

  3、自己练读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读重一些,体会景物的变化。指名读,其他想象画面。

  4、小结:在山中,雪水一股股汇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终于有一天爆发了,那景象势不可挡。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春潮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说画出来的句子,教师标出来。指名读。问: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气势很大,不可阻挡。抓住哪些词语才能把春潮的.气势读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组评议,在评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中相关的词语(崩溃、禁锢、驯服)。

  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哪句好,好在哪里,然后把认为好的句子朗读出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②风从窗缝里吹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吹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②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8、自由朗读3、4自然段,体会这两段的不同语气,再全班交流一下(急促、气势很大――平缓、喜悦)。

  9、配乐朗诵3、4自然段。

  10、教师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基本含义: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像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引导学生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春潮由弱到强的气势。

  板书设计:

  春潮

  雪水融化――大江酥软――坚冰崩溃――奔腾汹涌――春水欢笑

  由弱到强、势不可挡

  教学后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会运用鲸、猪、腭、哺、滤、肚、肺、矮、判、胎“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并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弄明白鲸为什么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预习提纲

  二导入新课

  你们见过鲸吗?想了解鲸有哪些特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写鲸的课文。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听写10个生字。

  积累“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3.朗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一)、比一比,再组词。

  捕( ) 叛( ) 矮( ) 滤( )

  哺( ) 判( ) 短( ) 虑( )

  肺( ) 隔( ) 状( ) 行( )

  市( ) 融( ) 壮( ) 形( )

  ( 二)、我会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必须 必需

  1.鲸隔一定的时间( )呼吸一次。

  2.杏仁、榛子、橡栗是松鼠日常( )的食物。

  判断 判别

  1.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 )鲸的种类和大小。

  2.你能( )这头幼鲸是须鲸还是齿鲸吗?

  (三)、我会查字典。

  “判”,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判”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⑴ 分辨,断定;⑵分开 ;⑶ 判决,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决定。在“判别是非”中选第( )种解释,在“判案”中选第( )种解释,在“判若两人”中选第( )种解释。

  (四)、读一读。

  《鲸》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1.默读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很大?

  第一句:“…其实还有比象大…”(作比较)

  第二、三句:“…十六万斤…四万公斤…十七米长…”(列举数字)(举例子)

  第四句:“人站在它嘴里……”(假设)

  2.鲸是怎样进化的`?鲸分为哪两类?

  3.默读4—6自然段,填表

  习性

  特点

  说明方法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4.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段话。

  二、展示学习成果,交流成果。

  1.第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鲸很大?

  2.鲸是怎样进化的?鲸分为哪两类?

  3.读4—6自然段,填表。

  4.展示自己的习作《鲸的自述》

  三、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四、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五、达标测试

  1、听写词语

  ——————————————————————————

  2、读下面的句子,看是用哪种方法说明的。

  (1)最大的鲸约有三十二万斤重,最小的也有四五斤重。( )

  (2)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

  (4).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

  3、填空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鲸非常__,是__,有__类以及它的__,使用了__、__、__和__四种说明方法。

  3、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短文。

  ———————————————————————————————————————

  ———————————————————————————————————————

  板书设计:

  26.鲸

  形体特点--- -- 大

  进化过程------ 海洋

  须鲸 没有牙齿

  种类{

  齿鲸 有牙齿 生物进化 优胜劣汰

  进食方式

  呼吸用肺

  生活习性 睡觉特殊

  生长迅速

  教学反思:

  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顺应了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基本规律,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特点分析:

  课文以书信的形式,用散文诗般的语言,写出了山和海之间的互相景仰,告诉我们:应该多看别人的优点,这样才能成为朋友。

  体裁别致新颖,结构内容相似。两封信都传递出同样的意思。信的正文开头都是说对方的印象,然后写出对方在四种情况下的竟的,最后借燕子的飞过,流过的河水彼此赞美,全方位的关注对方,表达出内心的景仰。

  语言优美,描写手法多样。一是大量运用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二是用词华美,句式整齐。

  学习目标:

  1、认识“捎、屹”两个字,学会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真心实意的欣赏对方的优点,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朋友的第三层含义:互相景仰,猩猩相惜。

  教学难点:

  读句子,能根据句子内容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山给海写的信,你了解到什么?

  生回顾。(在山的心目中,海是温柔的、美丽的、神气的、神秘的。)

  二、研讨学习第二部分

  1、海接到山的书信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封信。思考: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词句。

  2、海接到山的来信,心情如何?学生交流,读出来。

  3、在海的心目中,山又是什么样的呢?

  (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为什么这样说?

  A、这时的'大山是很青春,很有活力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意气风发)

  师追问:“意气风发”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指什么?(大山青翠的样子)

  B、在海的心目中,大山是什么样的?

  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个勇士。

  指名读。师追问:你从哪个词感受到?

  (预设:风雨交加、巍然屹立、不屈不挠)

  师追问:巍然屹立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你从“不屈不挠”这个词又体会到什么?

  C、在海的心目中,大山还是什么样的?

  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个神奇的魔法师。

  D、在海的心目中,大山像是个英勇的武士。

  读一读,在夜幕降临时,大山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句子)

  自由读。

  学生交流。拿起书,读一读。

  3、为什么说大山外表看似安静,其实个性非常活泼?

  自由朗读第二封信的1、2自然段。在四人小组中探讨一下。

  4、海不仅看到,还常常听到别人对山的赞美。

  有谁夸,是怎么夸的?

  读一读。

  师将描写山的段落转换成陈述句表述,还有这么朋友都在赞美山,难怪海说“虽然……”(生接)

  “无话不谈”是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现在你们就是大海,你来表达你的愿望吧!

  三、拓展

  四人小组讨论:你认为山和海会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朋友

  板书设计:

  18山和海的书信

  山海

  意气风发温柔

  不屈不挠神气

  神勇美丽

  英勇神秘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千里马等词语在生活中的引申义

  2、积累和动物攸关的气象谚语

  重难点:

  1、 能够通过工具书、查阅资料等办法了解千里马等词语的其他含义。

  2、 2、能够抓住自己喜欢的动物的 特点来写写出动物让人觉得新奇有趣后印象深刻的内容。

  3、 课时划分: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1、 出示题目中的词语,让学生读读

  2、 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中都有动物的名称)

  3、 教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些词语的字面意思吗?

  4、 教师导读,其实这些词语还有其他的比喻义。例如:千里马就是比喻有才能的人。

  5、 引得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了解其他词语的.意思。

  6、 集体反馈。

  7、 补充练习:连一连

  孺子牛 比喻没有骨气,摇尾巴乞怜的人

  笑面虎 比喻在当地称王称霸、胡作非为的人

  地头蛇 比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的人

  丧家犬 比喻外表善良,实际是心狠手辣的人

  二、 语海拾贝

  1、 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第一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好“焦、雷、响”等字

  3、 大家一起读一读

  4、 教师:同学们,这些都是通过动物预报天气的谚语。读了这些句子,你知道哪些动物都有预报天气的本领吗?他们又是怎么预报的呢?

  5、 指名反馈

  6、 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气象谚语?引得学生反馈他们手机的资料。

  7、 再读句子,熟读成诵。

  三、 点击成语

  1、 教师出示成语“熟能生巧”。指导学生读一读

  2、 指名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熟读了就能找到窍门)

  3、 教师导读: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一个故事呢!生读故事,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

  4、 学生自读短文

  5、 指名反馈

  6、 教师: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受到 了什么启发呢?只要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四、 自主阅读园地

  1、 教师导读

  2、 指名反馈

  3、 教师:同学们,本文的作者不仅为我们介绍了可爱的绿毛龟,还流露了自己以及家人对绿毛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读书时读出感情

  4、 集体反馈,指导朗读有关的词句

  5、 教师小结: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他们都有的憨厚可掬,有的机灵活泼,有的姿态优雅,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他们吧

  五、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二、词语接龙,说含动物的的成语

  活动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同时进行竞赛,时间为一分钟。小组成员一个接一个说成语, 内说的与动物有关的参与最多的小组获胜。

  三、积累歇后语

  1、指名说一说收集到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

  2、教师出示常见的和动物有关的歇后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1)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 牛鼻子穿环------让人牵着走

  3) 老虎嘴边的胡须---------谁敢去摸

  4) 兔子不吃窝边草---------留情(青)

  5) 鲤鱼跳龙门--------高升

  6) 蛇头上的苍蝇------自来的食

  7) 马槽里伸个驴头------------多了一张嘴

  8) 羊群里跑出个骆驼-----抖什么威风

  9)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10) 鸡毛炒韭菜-----------乱七八糟

  11) 狗逮老鼠猫看家------反常

  12) 猪嘴里挖泥鳅--------死也挖不出来

  3、再读,积累歇后语

  四、 猜谜语

  学生出谜面,同学们互相猜一猜。

  五、 自由汇报

  六、 布置作业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语文园地一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启发学生走向大自然去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习作的要求是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我的发现”以对话的方式对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作了回顾和总结。日积月累选编了5句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宽带网是一项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单元字词,积累古诗名句。

  过程与方法:学会制定春游方案;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并具体生动的奥写下来;发现排比句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次语文园地的内容与以往差不多,口语交际与作文都与景物有关,学生已经写过多次,并不陌生。难点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多观察,细观察。古诗名句理解需要教师点播,宽带网重在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课下细致观察与课上指导交流相结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下按一定顺序观察校园一处景物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要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观察了校园。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美吗,最美的是什么。(自由发言)想把这些美用笔记录下来吗?

  二、读题:明要求。

  1、自读题目,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2、梳理:内容:

  (1)校园的一处景物

  (2)别处的景物

  (3)发生在校园的一件事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三、指导选材:

  1、典型***:写一处景物,选择最美的、自己观察得最仔细的。

  2、新颖: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

  四、指导写法: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怎样写具体:观察要细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语言优美。

  五、相互交流:

  1、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2、提出自己在思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拟定草稿。教师指导,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

  七、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有选择地听写。

  二、我的发现。

  1.分角色读对话。

  2.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3.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4.全班交流。

  5.摘抄。

  6.想一想: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诗句。

  2.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3.教师点评释译。

  4.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快。

  四、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口头介绍,或者借助投影仪口头介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 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字4个,会写字6个,理解“喧嚷、震撼”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4、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优美,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应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1、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师:在老师范读课文的时候,你可以打开书,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课文,也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作者所描写的情景,你们准备好了吗?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盈”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认真

  看老师板书。(板书:24、蝴蝶的家)——齐读课题

  二、读文感知,提炼重点。深化理解,体悟感情。

  师:同学们,蝴蝶的家在哪里呢?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的心情

  呢?请大家打开书,用你最喜欢的方式仔细的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汇报预设:

  (第一自然段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天是那样的低沉,云是那样的黑,雷、电、雨、风……

  难为蝴蝶吗?”)——出示课件

  1、理解“喧嚷”、“震撼”的意思,体会感情。

  ①同学们什么是喧嚷?什么地方是喧嚷的?这些地方怎么样?这里是谁在喧嚷呢?“雨点密集地喧嚷着”作者是把雨点当成什么了?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形象地说明了风雨交加的热闹场面。

  ②震撼:那么什么是震撼呢?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视频)看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心里怎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你感受到作者什么心情?(担心、着急)这种担心,着急更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2、体会蝴蝶的柔弱。

  过渡语:当轰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彻,当闪电咔嚓咔嚓地照亮漆黑的夜空,黑云在低沉的天空中翻着跟头,风又在疯狂地吹着哨子。这样糟糕的天气,你觉得蝴蝶能受得了吗?

  (1)学生汇报(预设“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出课件

  从这段话,你能体会到蝴蝶怎么样?——相机指导朗读

  (2)这样轻盈、纤巧、柔弱无助的蝴蝶,在风雨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自由说)

  翅膀会被雨点打湿

  会被风吹得不知去向

  彩粉会被雨水冲刷,失去原有的美丽

  沾上泥污,摔在地上,再也无法飞起来

  (3)是啊!这轻盈的.、素洁的蝴蝶,它们是多么的弱不禁风啊!同学们,说到这里,老师都无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你们心里着急吗?

  (4)(出课件)指导朗读(读出心急如焚的语气)

  3、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着急呢?

  学生汇报(预设:第三、四自然段)

  (1)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屋宇、麦田、松林、园中之花、老树干、桥下、树叶下面……)

  下雨的时候,蝴蝶真是躲在这里吗?(不是)师引读

  作者谈到了这么多地方,又说都没有见到蝴蝶,说明作者平时怎么样?

  (2)作者一个个猜想,又一次次否定,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真为蝴蝶(着急),这也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

  4、蝴蝶到底有没有家呢?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

  (1)学生汇报:(预设:一个女孩对我说:“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一定是这样的。”)

  (2)小女孩连用了三个“一定”,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孩子们对蝴蝶的家的想象是确信不疑的。)——引读第5自然段。

  三、点明主旨

  学到这里,你觉得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关爱生命)

  师生齐读“它们的家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表达对蝴蝶的祝愿。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思考和交流,在我们的探究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生畅谈感受。预设如下:

  (1)我感受到了作者很为雨天的蝴蝶着急的心情。

  (2)我也为蝴蝶着急,下雨的时候,它们要是没有地方避雨,多么危险呀!

  (3)没有找到蝴蝶的家,我感到有些失望。……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知道,你们也都有一颗关爱之心,也都有着自己美好的想法。课下,请同学们把你们美好的想法写下来。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蝴蝶都能找到美丽而香甜的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教案12-13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下册教案01-31

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1-06

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01-1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2-22

四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02-09

四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02-09

语文下册教案14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