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

时间:2022-08-21 10:20:06 教案 投诉 投稿

大班语言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语言教案15篇

大班语言教案1

  活动目标:

  学会 g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活动准备:

  拼音、生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抽读6个单韵母卡片。

  2、接顺序读读8个声母卡片。

  二、学习"g、k、h"的音形及书写。

  (一)学习声母"g"

  1、学习"g"的音:

  (1)出示"g"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借助鸽子的"鸽"的音学习"g"的音,读的时候注意读得轻短些。

  (3)教师边范读边讲解发音方法:发音时,用手掌对着嘴,感觉不到气流冲出。

  (4)学生随读体会发音方法,可用手掌试一试。

  (5)开火车读,教师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学习"g"的形:

  (1)仔细观察图怎样记忆"g"的形?

  (2)编记忆小儿歌:9字加弯 g、g、g。

  3、书写字母"g":

  (1)认识基本笔画"竖左弯"。

  (2)观察书中"g"的笔顺和占格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教师范写"g":第一笔是什么?点什么格?教师写;第二笔是什么?占什么格?教师写;注意竖左弯要在第四线上边一点写弯,一定不要挨着第四条线。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对姿势合格的学生发合格小奖票。

大班语言教案2

  活动目标:

  1.明白如何向别人介绍自我。

  2.愿意在团体面前介绍自我,并初步了解班级的其他同伴。

  3.乐于和同伴、教师交往,体验作为团体生活中的一员的欢乐生活。

  重点难点:

  重难点:怎样自我介绍,与同伴交流,体验团体生活。

  活动准备:

  1.板书

  2.白纸、勾线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教学。

  2.教师自我介绍,与幼儿交朋友。

  a.教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一个新的团体。我是你们的教师,我们以后就要一齐学习、生活一学年。你们遇到什么困难能够来找我,期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好吗

  b.出示板书,向幼儿介绍自我的`工作、兴趣、爱好等。

  C.教师鼓励幼儿在团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d.师小结:自我介绍的时候声音要响亮,能够介绍自我的姓名、以前所在班级和此刻所在班级等。还有介绍自我的兴趣爱好,以便让大家更加了解自我。

  3.引导幼儿利用纸和笔制作自我的“名片”。

  4.幼儿分组与同伴相互介绍、相互了解。

  5.每组推荐一名幼儿在团体面前进行自我介绍。

  6.以儿歌“找朋友”的方式结束活动。

大班语言教案3

  大班语言活动:两只笨狗熊

  目标:

  1、学着分析主角特点和归纳主题。

  2、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

  准备:

  1、教学挂图、故事录音《两只笨狗熊》。

  2、实物“面包”一只、毛绒玩具雄两只(一大一小)。

  过程:

  1、出示毛绒玩具,语言导入:

  ——瞧,狗熊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黑,一个叫小黑。它们长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两只笨狗熊。一天,哥俩出去玩,会发生什么事呢?

  2、听故事,了解故事资料:

  (1)听故事录音:

  ——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干面包是怎样变化的?(演示实物面包,帮忙幼儿理解)

  (2)结合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幼儿学习对话,理解新词:(将故事中插问)

  ——大黑小黑捡到一块干面包,它们俩是怎样说的?

  狐狸分干面包时说了什么?两只笨狗熊又是怎样回答的?

  3、讨论理解,归纳主题:

  (1)设问讨论:

  ——为什么狐狸没有干面包反而吃得最多?

  大黑和小黑是怎样的孩子?狐狸呢?

  (2)归纳主题:两只笨狗熊不会互相谦让,才会受骗上当。

  (3)讨论友好相处的'方法:

  ——如果你们是大黑、小黑,会怎样做?

  (4)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小朋友想得方法可真棒呀?我们不能学两只笨狗熊,我们要做一个互相谦让的好孩子对吗?

大班语言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在图标的帮助下掌握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问答句式的结构特点。

  2.乐于倾听、交流关于春天的感受,丰富有关春天的经验。

  3.体验与同伴合作朗诵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标:问号3个,娃娃脸1个,跑、跳、飞的形象图各1个,小草、小花和小朋友的`笑脸若干。

  2.幼儿已观察过春天的景象和变化,有一些关于春天的经验感受。

  3.活动可以选择在幼儿园内有花有草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幼儿回答问题的语言尽可能完整,并从不同的角度来交流)

  二、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交流春天的感受,引发幼儿对春天产生更多的联想。

  1.教师逐个提出问题: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迟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讲述。

  3.教师注意启发幼儿仔细倾听并判断同伴讲的内容是否是春天特有的现象,以及讲得是否明白。

  三、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教师:春天这么美好,春天是怎么来的呢?

  2.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我说的春天是怎么来的?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第1段诗歌。

  5.教师:春天怎么来?(根据幼儿的回答,按诗歌的句式摆放好图标)6.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问号、草、跳动的形象等图标。

  7.教师:看着这些图,你们能不能模仿第1段诗歌的句式,说出第2段诗歌?

  8.教师请其他幼儿比较仿编的诗歌句式和第1段诗歌的句式是否相同,并补充完善仿编的内容。

  四、教师带领幼儿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诵诗歌。

  1.教师手指图标,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诗歌。

  2.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教师逐步地减少图标和退出朗诵。

  五、感受、体验诗歌问答句式的结构特点。

  1.教师手指图标:这首诗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讨论:我们应该怎么朗诵问句和回答的句子呢?

  3.集体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注意表现出问句及陈述句的不同。

  六、游戏“你问我答来朗诵”。

  1.教师提问,幼儿集体回答,共同朗诵诗歌(可以互换角色进行)

  2.分小组进行回答朗诵或分男孩和女孩朗诵诗歌。

大班语言教案5

  活动目标:

  1、看图学习儿歌,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以及儿歌每一句都重复的结构形式。

  2、通过提问的方式,学会分析诗歌,理解诗歌的结构,学习用动作表现重叠的动词词组。

  3、乐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喜欢的食物,与同伴一起分享快乐。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幼儿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我喜欢",引出诗歌《喜欢》

  教师:小朋友,你喜欢什么?你喜欢做什么?鼓励幼儿用"我喜欢"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诗歌《喜欢》

  2、幼儿阅读画面,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教师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鼓励幼儿说说:画面上有谁?他喜欢做什么?启发幼儿用"xx喜欢"说一句话。

  3、教师引导幼儿看图,倾听教师朗诵诗歌,并学习朗诵诗歌。

  教师:诗歌里有谁?他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带领幼儿一起完整的念儿歌23遍。

  4、引导幼儿围绕诗歌的重点学习,感知诗歌重复的结构和重叠的词语。

  教师:你觉得这首诗歌的诗句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每一句都有"喜欢在"、每一句后面四个字两两重复)重复的词组有什么用?你会做一做这个动作吗?

  带领幼儿读一读四个字的动词词语,再请小朋友用身体做做这个动作,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认识。

  启发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

  5、鼓励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把握动物的习性,尝试仿编诗歌。

  教师:除了这些动物外,你还知道那些动物?他们喜欢在哪里做什么?鼓励幼儿仿编诗歌,重点提醒幼儿用重叠的四字成语,表达动物或人物的动态。

  教师梳理幼儿仿编的内容,采用画图和书写汉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记录,最后带领幼儿朗诵仿编的新诗歌。

  教学反思:

  仿写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篇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阅读例文,当受到了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时,就会产生尝试写作的冲动。

  如我在教学《我喜欢》一文时,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所喜欢事物的独特感悟,感受到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欣赏作者的审美品位,体会文章语言的细腻精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喜欢什么?学生在例文所描绘的情景感染下,心中的喜欢呼之欲出,纷纷写出了自己心中强烈的喜爱之情,如:“我喜欢弹琴,我喜欢让我的指尖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飞舞。”“我喜欢在雪中漫步,我喜欢那宁静无声的银色世界。”“我喜欢春天,我喜欢在春风中凝视那微弱的小草,我喜欢静静的、轻轻地抚摸它那美丽而诱人的'脸蛋。”“我喜欢花,不论是活泼的迎春,艳压群芳的牡丹,清瘦的秋菊,还是孤傲的梅花,以至于不知名的野花,都让我陶醉。”“我喜欢看书,看着那些文字,我仿佛穿梭于时空之中,感受世间的冷暖人生。”“我喜欢迎春花,那美丽耀眼的金黄在不被绿叶的拥抱下展开。”“我喜欢秋天,我喜欢仰视那火焰一般的枫叶,露出红彤彤的笑脸,给深秋带来一丝温暖。”

  像这样的好词佳句充溢在每个学生的文笔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无限情趣。看到学生在欣赏着彼此的美文时,各个摩拳擦掌的兴奋劲儿,可以想象学生的写作欲望已强烈到了极点!因此,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育的时机,有效地借助文本,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学生的作文兴趣会很好地得到激发。

大班语言教案6

  活动目标:

  1、喜欢看图讲故事,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

  2、学习用恰当的词描述不同的表情和人物对话。

  3、能完整、连贯、清楚地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4幅,幼儿小组讲述图7幅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引入,引起幼儿看图讲述的兴趣。

  引入:一天,天气真好,小兔和小动物们约好了一起去森林里玩。走着走着,发生了一件事。

  二、出示前三幅图,教师引导幼儿整体观察。

  (一)以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学习动词:蹬、跳跃、蹦跳等

  提问:

  1、谁先来说说你看到些什么?

  2、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二)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图二、图三,根据小兔的神态变化,引导幼儿分析人物心理活动。

  1、小兔这时是什么表情?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

  2、为什么它过不去?这时它会在想什么呢?

  (三)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大胆猜想、表达,发散幼儿思维。

  师:看,小兔这时是什么表情?为什么它又这么高兴?

  师:谁来猜猜小兔想到了什么办法?

  (四)出示图四,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尝试描述角色的神情和对话。

  提问:

  1、小兔想到的是什么办法?看上去像什么?(直升飞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兔、长颈鹿、袋鼠它们现在是什么表情呢?猜猜看它们都会说些什么呢?

  三、引导幼儿完整连贯地讲述四幅图片。

  师:现在谁愿意先来试试完整连贯地讲讲这四幅图?

  四、幼儿分组连贯讲述,自编对话,同伴分享。

  师:刚才小朋友都观察的很仔细,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在小组里把这四幅图完整地说一说,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说的这个故事,好不好?说的时候欧老师有三个要求:

  (1)每个人都来轮流说,其他人要认真听。

  (2)说的.时候要大声、完整、连贯,让别人听明白。

  (3)说的时候还要用上刚才我们学的好听的词、小动物心理想的和它们的对话。

  五、集中交流分享故事。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吗?”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7

  活动目标:

  1.在想想、看看、编编的过程中,理解儿歌内容,学习用明快的节奏朗诵儿歌。

  2.理解并学念动词:荡、吐、滚、团、啄。

  3.结合生活经验联想、想象画圈方式,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小猴、青蛙、小鱼、刺猬、啄木鸟

  2.画好圆的背景图

  3.录音机

  4.动物进行曲、狮子说话声

  活动过程

  1.伴随动物进行曲入场,情景导入。

  今天,森林里要举行一场画圆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参加画圆比赛的`运动员会是谁呢?(幼儿可猜测)

  2.出示小猴、青蛙、小鱼、刺猬、啄木鸟图片。猜想动物画圆的动作和地点。

  请小朋友完整地说出哪些动物来参加画圆比赛。

  幼儿回答。

  请小朋友想想它们分别会用什么样的动作画圆?在什么地方画圆?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

  3.出示已画好圆的背景图,创编儿歌。

  (1)幼儿猜测分别是谁画的?

  (2)请幼儿将动物分别贴到相对应的背景图上。

  (3)根据图片让幼儿说出荡、跳、吐、滚、啄。(注意水面和水中)

  (4)教师编出猴子画圆。告诉幼儿编儿歌的句式和内容。第一句是谁画圆,第二句是怎么样画圆,第三句是在哪里画圆。边在纸上画上示意图。请小朋友把其他动物画圆的情况编成儿歌吧!

  (5)请幼儿为儿歌取名字。

  4.完整欣赏儿歌,学习用明快、夸张的语气语调朗诵儿歌。

  5.幼儿练习。

  (1)幼儿教师一起念。

  (2)老师念第一句,幼儿念第二句,一起念第三句。(或者男孩子女孩子)

  6.情景导入。分组选择图片创编儿歌,汇报儿歌。幼儿集体朗诵向森林之王汇报画圆比赛的情况。

  (“待会儿,森林之王要来,请小朋友分组选择一种动物,向森林之王汇报它的比赛情况。”)

  7.拓宽思路,想象其他各种画圆的方式。根据自己的想法创编儿歌。

  “如果让你参加画圆比赛,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画圆?”

  8.幼儿相互讨论与同伴交流。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9.小朋友积极动脑,想出了各种画圆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到户外进行画圆比赛吧!看看谁能想出与众不同的画圆方法。

  附儿歌:画圆

  小猴画圆,

  抓住树枝荡一圈,

  空中画个圆。

  青蛙画圆,

  扑通一声跳下水,

  水面画个圆。

  小鱼画圆,

  吐出水泡一串串,

  水里画个圆。

  刺猬画圆,

  团起身子滚一滚,

  草地上画个圆。

  啄木鸟画圆,

  抓住树干啄啄啄,

  树上画个圆。

大班语言教案8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学习按照儿歌的语言格式仿编儿歌。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出示摇篮,

  师:看,这是什么?

  你睡过吗?睡在里面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软软的、暖暖的,睡在里面真舒服啊)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摇篮》,我们一起看看吧

  2、欣赏课件,理解诗歌

  1)欣赏无声课件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完整欣赏诗歌(有声)

  师:这些画面里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你们听到哪些好听的话,能用诗歌里的话来说一说吗?

  3)观看课件,分段理解诗歌

  (1)蓝天是谁的摇篮?为什么是星星的摇篮?星星是怎样睡着的?

  (2)大海是谁的摇篮?为什么是鱼宝宝的摇篮?谁来摇鱼宝宝的?

  (3)花园又是谁的摇篮?为什么花是花园的宝宝呢?花宝宝又是怎么睡着的?

  (4)妈妈的手是谁的摇篮?宝宝是怎么睡着的?

  3、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师:诗歌中为什么白云、浪花、风、歌儿都要轻轻地呢?

  那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朗诵呢?

  (引导幼儿用轻轻地、好听的声音朗诵诗歌。)

  4、表演诗歌

  师:这么美的诗歌,如果配上动作更美,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5、发展想象,仿编诗歌

  师:小朋友,在自然中有许多像蓝天、大海、花园这样的摇篮,摇着她们的宝宝,请你们想一想,还有谁睡在什么样的'摇篮里呢?

  幼儿自由讨论仿编,要求幼儿用诗歌中的话说一说。

  6、结束

  宝宝们在摇篮里睡得真舒服呀,让我们轻轻悄悄地站起来,让他们美美的睡一觉吧。

  教学反思

  在我园的教研课上曾经把语言领域的诗歌活动提出来做过探讨,老师们都觉得古诗、散文、诗歌教学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主要是要理内容、体会意境,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仿编、创编。诗歌“摇篮”是我在我园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所以是自己实际操作过的,感悟和体会也比较多一些。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对自己语言的组织呀,提问的准确上性呀还是比较满意。觉得幼儿在我语言的引导下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思维也比较活跃,活动性也比较强,孩子比较感兴趣。只是在与幼儿互动时感觉自己对幼儿关注全体还不够,同一个幼儿请几次来回答问题的情况稍微多了一点;还有就是觉得自己的教育机智和临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调整,以期服务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一味地想从幼儿那里得到自己教学活动设计中想得到的答案,违背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应多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考虑,运用正确的教学理论,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化地发展幼儿。

大班语言教案9

  语言活动:春天

  活动目标:

  1、能用语言、动作大胆表达对春天美丽景色的感受,进一步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语言和意境的美,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初步学习仿编,知道仿编的方法,体验仿编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

  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大胆表达对春天的美丽景色的感受。

  活动难点:

  初步学习仿编,让幼儿体验仿编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已经与幼儿交流过对春天的感受。

  2、三本春天的大书。

  3、歌曲《春天在哪里?》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大胆描述春天的美丽景色,使幼儿进一步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春天有很多的秘密,你发现了哪些?(幼儿自由表达)

  2、逐本出示春天的书,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感受,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师:我也特别喜欢春天,所以就把春天里最美的景色写在三本书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彩色的书:(引导幼儿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春天多彩的景物)观看封面: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呢?(幼儿自由想象描述)观看内容:书中哪些内容是小朋友自己说出来的?哪些内容是小朋友们不知道的?(尝试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表达,为仿编打基础)师生共同有感情的朗诵第一段诗歌。教师提供帮助(图片、动作、声音、口型)出示会笑的'书: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呢?谁笑了?怎样笑的?

  师生共同有感情的朗诵第二段诗歌。

  引导幼儿讨论:这两本书中的页数有什么不同?第一本书每一页说了几句话?(一句)第二本书每一页说了几句话?(两句)(帮助孩子理解诗歌前两段的不同表达方式,为仿编打基础)出示会唱的书:为什么说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呢?谁在唱?怎样唱的?

  师生共同有感情的朗诵第三段诗歌。

  (2)引导幼儿完整观看春天的书并在教师图片、动作、声音、口型等形式的帮助下共同朗诵诗歌。

  (3)游戏:哪些图片不见了?(引导幼儿逐步脱离图片等完整朗诵诗歌)。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

  (1)师:春天还可以是什么样的书?小朋友可以用像诗歌里一样好听的话把美丽的春天编成书。

  (2)幼儿自由讨论,并模仿诗歌中的语言描述春天。鼓励幼儿大胆仿编诗歌。

  (3)交流与分享:请几名幼儿朗诵自己创编的诗歌。

  4、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鼓励幼儿今后继续把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用其他办法表达出来,并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10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大班语言的活动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猜猜中了解蓝狐狸长长名字的由来,感受故事的有趣。

  2、借助作品知道名字都有含义,并对名字的由来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课件、动物的名字符号卡片。

  经验准备:幼儿已初步了解自己名字的由来。

  【活动过程】

  一、由蓝狐狸引出故事

  1)师:瞧!这是谁?这只狐狸长得很特别哦!

  2)小结:长着一身蓝蓝的毛就是这只狐狸特别的地方,所以狐狸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狐狸”。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1、教师讲故事——蓝狐狸遇见波波蛙和红叶鼠。

  1)教师边讲故事边在操作板上出现符号“波波+蓝狐狸”、“红叶+波波+蓝狐狸”。

  2)师:现在蓝狐狸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教师继续讲故事——蓝狐狸遇见绿草蛇。

  1)师:瞧,这次蓝狐狸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猜一猜,小蛇会有什么好听的名字呢?(幼儿回答,并听小蛇说话的录音)

  2)现在蓝狐狸的名字长了吗?

  3、幼儿为蓝狐狸添名字。

  1)师:蓝狐狸后来还碰到了许多动物,瞧!它先遇到了谁,再遇到谁,最后遇到谁?

  2)师:这些动物也都有好听的名字,我们来猜一猜。

  3)幼儿商量,帮蓝狐狸添名字。

  4、教师继续讲故事——结尾。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

  三、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

  评价:

  1、教师注重教学环节中的情景性——始终在有趣而连贯的情景中穿行,使得活动一气呵成,前后呼应。让孩子们和听课老师在自然的情景中学有所得。

  2、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来自于生活的活动是幼儿所喜欢的。“我的名字”基本生活元素运用到活动中去。

  评价

  1.活动能从幼儿喜欢的图书着手,选择的内容是每个幼儿都有经验的,能充分引起幼儿的共鸣。

  2.能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名字的由来,尤其是图文夹字,更是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3.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使得每个幼儿能大胆想象,敢于表现,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每个幼儿的`关注。

  思考

  在“幼儿帮蓝狐狸还名字”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提要求时“还”的顺序没有强调,因此幼儿的回答各有不同。因此,思考一是在活动前教师能否明确要求,二是在很长很长名字形成过程中将“+”改成箭头的图示,由下至上形成叠加,在“还”的时候再一步一步退回,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正向与逆向的名字还法。

  有效性体现——

  1、充满了情趣性,让孩子在浓浓的趣味中,感受到了蓝狐狸名字不断变长的过程与趣味性。

  2、通过教具的有效使用让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在语言活动中同样都得到了展现。

  3、在孩子学习、理解和思维的过程,让教学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体现。

  再思考——

  教学目标中知道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进一步探索只在教学活动最后

  一个环节提及,整个教学的中心体现在加名字和还名字的过程,是否可以进行目标的修改,使其更为适切。

  目标中让幼儿“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对自己名字由来有探索兴趣”,但在活动中名字环节的导入有一些牵强。由于时间的限制,“名字”一环节的文章没有做透,有意有未尽的遗憾。

  2、教师注重活动环节的精致性。

  3、教师注重幼儿学习的层次性——两节活动教师注重教学的层层推进,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达到活动预期目标。

大班语言教案11

  老鼠娶新娘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环往复的有趣现象,大班语言故事教案。

  在故事趣味中

  2.自信的表达自己的长短处,真诚地欣赏同伴的长处

  活动准备:图书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设疑猜想

  1.请你听一段音乐,听听这个音乐好像在做什么事?(播放喜庆的音乐)

  2.你好象看见人们在干什么?

  3.请你看看,今天这段音乐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出示老鼠花轿的图片)

  4.讲述故事到老鼠村长很烦恼。(ppt)这里有6个人选(出示故事中的6个角色)老鼠村长说,要把女儿嫁给一个世界上最强的新郎,你觉得这6个人选里谁最强?咱们来帮老鼠村长一起选新郎吧?

  二、理解讨论,谁是最强大的人选

  1.师:你认为到底谁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当幼儿说出一个人后,老师马上就说一个比他厉害的。)

  2.你还认为这6个人中有最强的吗?他们有各自的长处,太阳会照,乌云会遮太阳,风会吹走乌云,墙会挡住风,老鼠会打洞,猫会抓老鼠。而猫白天最又怕太阳照(师边说边出示字卡:照、遮、吹、挡、打洞、抓)你认为有最强的新郎吗?

  3.你喜欢谁最强的地方?

  三、迁移内化

  1.每个人都有最强的地方,你有最强的地方吗?(鼓励幼儿大声说出来)

  2.我们每个人都有最强的地方,这6样既有最强的地方,也有不强的地方。你有没有稍稍不强的地方呢?(要听好别人说什么)

  3.你去找几个人组成一个朋友圈,仔细想想说说,你喜欢谁的长处?谁又喜欢你的`长处?大家互相帮助,你们就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团队哦!

  4.(幼儿自由找朋友)不要忘记哦,谁能帮你做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强的。

  5.找到的朋友手拉手坐到一起,一组一组来介绍一下。谁能帮你学到什么?你能帮他什么?(听仔细,他们可能比你强)

  6.你们马上要毕业了,这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看看能不能和你的朋友圈一起扬长补短合作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毕业典礼上展示出来呢?再想一想好吗?

  5.理解“扬长补短”、认字强的孩子来说一说。

  四、结束

  1.可是老鼠新娘找的到世界上最强的吗?那她该找谁呢?。为什么?欣赏故事(ppt)至结束。

  2.原来老鼠和老鼠最合适的。于是他们结婚了,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这世界上其实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故事

  在一个村庄的墙脚下,有一个老鼠村。村长有个女儿叫美叮当,美叮当很漂亮,小伙子都想娶她做新娘。可是,到底谁来做新郎?墙角头高台上,站着老鼠美叮当,美叮当抛绣球,接住绣球的就是新郎。高台下,村里的老鼠聚拢来,等接绣球做新郎。但是,美叮当的绣球刚抛下,突然,喵唔,窜出一只大黑猫,一爪打在高台上,美叮当跌下台,小老鼠阿朗接住她。一起逃走把身藏。老鼠们吓得吱吱叫,村长发誓要找女婿比猫强。

  太阳光照身上,黑猫悄悄躲开睡一旁。村长发现太阳比猫强。他问太阳:“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太阳说:“我的光会照,我是最强的新郎。”

  一片乌云飘过来,遮住了太阳。村长问乌云:“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乌云说:“我会遮太阳,我是最强的新郎。”

  一阵风吹来,吹散了乌云。村长问风:“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风说:“我会吹,我是最强的新郎。”

  村长被风吹着走,碰到前面一堵墙,挡住了风挡住了老村长。村长问墙:“你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墙说:“我会挡,我是最强的新郎。”

  突然,只听“咯吱咯吱”响,村长只见墙角破了一个洞。洞里钻出老鼠小阿郎。村长问:“难道你是世界上最强的新郎?”阿郎说:“我会打洞,我是最强的新郎。”

  村长迷糊了:“可是猫比你强,你怎么会是最强的新郎?”

  世界上没有最强的新郎,只有最合适的新郎。美叮当,想一想,还是找到阿郎做新郎。

  就在正月初三,村长女儿坐着草鞋的花轿,吹吹打打的嫁给阿郎。

  从此,年初老鼠娶新娘的传说,便流传下来。每到这一天,孩子总爱唱说:

  小白菜,地里黄,老鼠村,老村长,

  村长女儿美叮当,想找女婿比猫强。

  太阳最强嫁太阳,太阳不行嫁给云,

  云不行,嫁给风,风不行,嫁给墙,

  墙不行,想一想,还是嫁给老鼠郎。

大班语言教案12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如何使用动词,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

  2、增强幼儿在自由表达时的自信心。

  活动过程:

  一、指导语:

  "今天我们玩一个新游戏,叫做"动词碰碰车""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衣服,*必须是一个动词。"

  二、规则:

  1、当一个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幼儿不可以提醒他。

  2、不管其答案是对还是错,其他小朋友都不可以笑他。

  3、 在规定时间内能说出两个正确答案的幼儿,将得到老师的奖励。

  三、幼儿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智慧。

  答案有借衣服,穿衣服,传衣服,递衣服,晾衣服,量衣服,披衣服,捡衣服,剪衣服等。

  其中出现了两类不合适的答案。

  第一类:没有使用动词,而是其他的'词性,如形容词等。如长衣服,短衣服,红衣服,冷衣服等。老师每次遇到这种状况都会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开动脑筋,鼓励他们作出正确的回答。

  第二类:使用了不够文明的动词,如:踩衣服,甩衣服,撕衣服,烧衣服,抢衣服,偷衣服,扔衣服等。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小朋友:"这些动词用在这次的游戏中是可以的。但是老师希望你们在平时生活中千万不要作出这种举动。这样会成为不受欢迎的小朋友的。"但在所有的答案中也不乏几个比较出众的答案,如:画衣服。由于该幼儿的比较具有发散性思维,把老师所说的"衣服"不是停留在第一主体的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一个被动的层面上。

  四、在轮流将答案说出以后,进行精彩的抢答阶段。

  活动延伸:

  可以进行"副词串串烧";"量词大擂台"等听说类游戏,不断地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13

  活动资料:

  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完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资料,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资料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十分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齐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资料。

  教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我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资料。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那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那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教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忙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述人物的还是描述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

  从哪里明白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大班语言教案14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

  理解词语:商人、至于、究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读和理解老人前后的对话,从后面的对话证实结论的正确,是观察与推断的结果。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骆驼在沙漠上走的片断。师介绍:骆驼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运货,可离不开骆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骆驼的一篇课文。

  二、新课:

  1、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2、初读课文。(自由读)

  3、按自然段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商人此时的心情怎样?你现在就是这个商人,你会怎么做?会遇到那些困难呢?

  4、具体学习课文。

  (1)当商人问老人的时候,他们说了什么呢?同桌同学分角色读(1——7自然段)

  指名分角色读。

  如果你是商人,听了老人的话,心里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随机指导老人的话,与商人越来越紧张、急切的语气)

  (2)老人把骆驼的样子说得这样具体,又说不知道骆驼在哪,你这位商人会怎样想?

  指导朗读商人的话,读出生气、质问的语气。

  (3)老人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10自然段。

  老人说的是真的吗?他没看到骆驼,为什么对情况知道得这样清楚呢?谁能为在座的商人解释解释。

  (4)结果怎样,齐读第11自然段。

  5、小结。

  (1)学过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点拨。

 (一)检查复习。

  1.生字词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问:商人最后找到骆驼了吗?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引读第四段

  问:“果然”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问: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板书:左脚有点跛

  左驮蜜右驮米

  缺了一颗牙齿

  问:老人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

  引读“对话部分”

  问:在对话部分,哪几句是老人问的?哪几句是商人说的?

  指名分角色朗读

  问:如果在这部分内容中加上“商人问”、“老人说”好不好?

  指名分角色朗读(加上提示语)

  问:哪种写法好?为什么?

  师:(两人说话时,没有第三人,可省略提示语,在本课中省略提示语使文章语言简洁,对话紧凑,更能表达商人急切心情)

  问:从对话中看看商人说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着急—高兴—生气)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忿忿”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4.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有这些特点呢?

  读读、划划、议议

  问:老人说的话共有几句?哪几句是说老人怎么知道骆驼的特点的?

  板书:看见

  又看见

  还看见

  幻灯:出示一句

  (1)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问: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脚印右深左浅

  出示脚印图片

  观察、思考、讨论:

  为什么脚印深浅不同?与脚跛有什么关系?(可找同学做脚跛走路的动作,体会一下。)

  问:老人怎样从脚印深浅得出左脚跛的结论的`?

  板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

  问:这句话的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练习:加上“因为……所以……”说这句话。

  问:如果先说结果,后说原因该怎样说?

  幻灯:

  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幻灯:

  (2)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自学讨论:(方法同上句)

  板书:左有蜜右有米

  用“因为……所以……”说话

  填空: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那是因为__。

  幻灯:

  (3)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分组讨论:

  这句话写什么?哪些是老人看到的?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树叶的牙齿印

  出示树叶图片

  观察:图片上的牙齿印与一般的有什么不同?

  问:从这个现象中老人想到什么?说明什么?

  句式练习:(同上)

  小结:从这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老人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知道了骆驼的三个特点。

  问:后来,老人怎样指点商人的?

  师:老人前面说的是骆驼的特点,后面说这只骆驼往哪儿去了,在这两个问题之间作者用什么词把它们连接起来的?(至于)

  讨论:老人为什么让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如果根据漏落在地上的米和蜜、骆驼啃过的树叶能不能找到骆驼?为什么?(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找到骆驼的线索,但最可靠的条件是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理解“不紧不慢”,读出语气)

  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观察插图,叙述图意。

  (四)朗读全文。

  提问: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一、侦探小故事《盲女孩关在哪间屋》引入

  一位双目失明的少女在一个炎热的夏日被绑架了。家人交了赎金后,她在3天后平安回到家。少女告诉警察,绑架她的好像是一对年轻夫妇,她应该是被关在海边的小屋里:“在这间小屋里能听到海浪的声音,我好像被关在阁楼上。天气非常闷热,不过到了夜晚会有风吹进来。”

  警察在海边找到了两间简易小屋,一间朝南,一间朝北,主人都是一对年轻夫妇。不过这两间屋打扫得干干净净,找不出痕迹。

  后来警察根据一些情况,立即做出了判断。这些情况是:

  (1)两间小屋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只是阁楼的小窗一个朝北,一个朝南;

  (2)海岸面向海的方向是南面,北面对着丘陵;

  (3)少女被关的3天都是晴天,而且一点风也没有。

  那么,你知道少女被关在哪一间小屋里吗?

  二、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一个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四兄弟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这个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丢失的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丢失的骆驼》。(板书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丢失的骆驼是什么样子?找到了吗?怎么找到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尝试解决质疑的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并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四、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四兄弟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情况?

  (3)这些详细的情况四兄弟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四兄弟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四兄弟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大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二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三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四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四兄弟能指点骆驼主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四兄弟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四兄弟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 践方面来谈。)

  6、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丢骆驼人的心理变化。(课件出示丢失骆驼人心里变化的句子) 朗读时要读出语气的变化,表达丢骆驼人焦急、高兴、激动、猜忌的情感变化。

  7、本文对话较多,而且对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都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分角色朗读丢失骆驼人与四兄弟的对话,学习“说”的三种表达方式。(课件出示“说”的三种表达方式的句子)

  8、教师总结。

  四兄弟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所以我们看待问题要细致,角度要细致,要全面,要从客观出发。

  五、编排课本剧,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拓展练习: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骆驼主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对四兄弟会说些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的经历、亲身体验?如果有,试着举例说一说;如果没有,请你以后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大班语言教案15

  设计意图:

  当今的一种社会想象:独生子女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由大人包办的,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生活中,孩子没有遇到过困难,生活经验很少,遇到问题,总是问妈妈,基于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认识到:遇到问题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还要亲自去试一试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且,让幼儿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自己的答案要靠自己的行动来获得。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简单的复述故事,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知道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多动脑筋想一想,从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故事中人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课件),让幼儿猜是什么?(小马的出现),小马长大了,它要给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展开

  1、播放课件,幼儿看动画片故事(分段进行),故事讲至“小马连忙收住了脚,不知如何是好”暂停播放课件,让幼儿体会小马矛盾的心情。

  提问:

  (1)、故事中有谁?

  (2)、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3)、牛伯伯怎么对小马说的?

  (4)、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

  (5)、小马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6)、你如果是小马怎么做?(幼儿讨论)

  接着播放课件,故事讲至“没……没想过”,暂停播放课件。

  提问:

  (1)、老马怎么对小马说的?

  (2)、河水到底是深 还是浅?(幼儿讨论)

  接着播放课件,故事讲至“也不想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和浅的相对性。

  提问:

  (1)、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底怎么样?

  (2)、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都对?

  (3)、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小结:遇到任何问题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亲自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2、再次欣赏故事、拓展体验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的教案01-17

大班语言教案:《颠倒歌》_大班语言教案07-13

大班语言教案:小兔逃跑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我快乐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神奇的旅行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懒惰的蜗牛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借伞_大班语言教案07-06

大班语言教案:会动的房子_大班语言教案07-01

大班语言教案:青蛙卖泥塘_大班语言教案07-05

大班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_大班语言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