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语文《木假山记》教案

时间:2022-06-20 15:24:18 教案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选修语文《木假山记》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选修语文《木假山记》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选修语文《木假山记》教案

  教学要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可以翻译重点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

  3、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

  4、赏析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可以翻译重点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人才得不到重视和珍惜的不满之情。

  3、理解文章借助木假山的形象所寄托的寓意。

  教学难点:

  赏析课文以小见大、以物喻人、托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与归纳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课文:

  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著有《嘉事祐集》。曾巩在《苏明允哀辞》中称他的文章“少或百字,多或千言,其指事推理,引物托喻,侈能使之约,远能见之近,大能使之微,小能使之著,烦能不乱,肆能不流。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木假山记》可以说是“远能见之近”“小能使之著”的典型。这篇文章从议论始,以议论终,这是宋人以论为记的特点,本文尤其典型。

  一、分析课文:

  1、请学生来朗读第一节。教师帮助学生疏通课文中的词语意思。

  2、第一节:由木之“幸”与“不幸”谈起,联系到写木假山。

  讨论:树木生长过程中会遭遇许多不幸都遭遇到哪些幸与不幸?

  明确:1)不幸—————“或蘖而殇,或拱而夭”“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相比之下,

  2)幸运———“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而成为了木假山,被“好事者取去”,得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远离险恶的环境。

  3)最大的不幸—————不被人们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了木柴,那又是“最幸者之中”的“不幸者”了。这样的不幸者,相比在生长过程中就遭遇不幸的树木,其不幸程度更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价值,却不被人们发现赏识。

  讨论:“何可胜数”一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样的意味?

  作者借借树木的不幸遭遇来表达对人才不被社会发现重视的一种不满之情。

  讨论:在文章中,作者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用意?

  作者借树木成长和演变为木假山的艰难漫长的过程,隐喻人生的曲折和坎坷;借木假山的幸与不幸隐喻人才的怀才不遇。

  3、第二段,面对自己家里所藏的木假山,作者以为它是极其幸运的。

  讨论:在作者家里的木假山它的遭遇怎么样?它的幸运在作者看来是什么原因?

  明确:“蘖而不殇”“拱而不天”“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为人所材”“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自己特别赏识这木假山,联想到社会现实,作者只能归结为“数”了,也只能看作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了。

  4、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家中那座木假山的“感”与“敬”。 “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一句,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由“爱”而“感”而“敬”的情感变化。作者爱这木假山不是因为它具有山的外形,不是外在美妙的形态,而是其内在的隐藏着的精神。那座木假山的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绝然没有丝毫逢迎依附的意思。这段描写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形象逼真,形态生动。写中峰“魁岸踞肆”,“魁岸”,形容山峰高大,“踞肆”则是拟人手法;写旁边两峰“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刻峭”,形容山峰的形态,“庄栗…‘凛乎不可犯”,就是拟人笔法,至于决“无阿附意”则是明显的拟人化笔法了,作者仿佛将这座木假山搬到了读者的眼前,难怪曾巩称赞苏洵的文章“远能见之近”。同时,对这座木假山姿态的描写,意味深长,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做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原来行文至此,作者将做人的道理寓含在对三座山峰的描写之中了,这怎不令人击节三叹呢。从一件小小的摆设之中得出为人处世的大道理,这大概就是曾巩称赞的“小能使之著”的理由吧。文章最后的感慨自然生发,增添了文章具有一唱三叹的情致。

  5、总结全文: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述与议论高度结合,使文章变得厚重,耐人寻味。文章先借助树木生长之难、发现木假山之难,形象地比喻了人才成长之艰难,含蓄地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重视人才的不满。然后借对家中木假山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做人应该具有的品德和气节。全文笔力雄健,感慨深沉,颇耐玩味。

  三、拓展与思考:

  1、比较第一、二两段文字的异同,说说为什么第二段很多内容在第一段已经写过却没有重复之感。

  第一段围绕“幸”与“不幸”,叙述木的生长过程和由木到木山的演变过程。第二段写“予家有三峰”的木假山,正是经历了上述演变过程,经受了多种磨难,成为苏家的珍爱物。这一段内容基本上是第一段的反复,但不是简单重复,字句有所改变、更换或节略,产生一种“回环”的美感。

  2、作者对木假山“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说说作者所“爱”所“感”所“敬”的分别是什么。

  “爱”字表现作者对木假山的喜爱,是爱木假山本身;“所感”的是由木假山联想到做人;“所敬”的是从木假山身上所看到的值得敬重的“意气端重”“服其旁之二峰”“无阿附意”等可贵的品格。

  《木假山记》原文和译文

  原文:

  木之生,或孽而殇①,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③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④,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⑤,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⑥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⑦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⑧,意气端重,若有以服⑨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⑩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译文:

  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有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形状好似山峰一样的,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的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的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

  《木假山记》赏析

  木之生,或孽而殇①,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③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④,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⑤,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⑥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⑦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⑧,意气端重,若有以服⑨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⑩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注】①孽(niè聂):树木的嫩芽;殇:未成年而死。②拱(gǒng巩):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斤:斧头。④汩(gǔ古)没:沉没。湍(tuān):急流。⑤濆(fén坟):水边高地。⑥野人:村野之人,农民。⑦数(shù术):指非人力所能及的偶然因素,即命运,气数。⑧魁岸:强壮高大的样子。踞肆:傲慢放肆,这里形容“中峰”神态高傲舒展。踞,同“倨”。⑨服:佩服,这里用为使动,使……有。⑩庄栗:庄重谨敬。

  [古文解读]

  这是一篇写木假山的记,作者先从木假山的形成过程写起。头段介绍树木生长成材很不容易,而且成材后还要遭受斧伐、风拔、水漂等无法预测的折磨。历经风化侵蚀而成的木假山,那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二段以复叠的手法来证明前段观点。三段渐显寓意,作者爱其家中所藏的三峰木假山,不只是因其似山可供人赏玩,更因其中峰意气端重,左右二峰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犹如他们苏氏父子的人格。

  本文在咏木假山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喟与思考。树木的坎坷遭遇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

  苏洵一生政治抱负未能得到施展,于是在文中托物寓意、咏物抒怀、借题发挥,以不幸中有大幸的木假山为喻,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而又不愿与世浮沉,力图自立的精神境界。文中对三峰的爱敬,乃作者自颂三苏父子的人格。

  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具象生动、寄慨遥深、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