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时间:2022-07-22 09:55:29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通用2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通用20篇)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

  《故事中的数学》这本书是谈祥柏教授写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但每个故事中都有关于数学的知识。这一个又一个的趣味故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数学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这本书中,每一个生动的故事,都讲述着一个关于数学的道理。这些趣味数学,题材广泛,妙趣横生,并且与智力训练巧妙结合,深受我的喜爱。其中几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很多我不理解的.数字道理。比如,书中有一个故事叫“神奇的1001”,说1001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数。任意一个3位数乘以1001,你简直算都不用算,只要一眨眼睛,结果就出来了。其办法是:只要把那个3位数“克隆”一下接在原始的后面,使之变成6位数学就行了。例如:357*1001=357357,606*1001=606606。非常有趣吧!

  看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我本来就很喜欢数学,读完这本书以后,使我产生了研究数学的巨大兴趣,让我倍受鼓舞。

  我想说,这本书,虽然表面上是在写故事,但它实际上在写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仔细琢磨,确实如此。

  请大家都来看看这本《故事中的数学》吧!让我们一起去体验数学的奥秘!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2

  寒假,数学王老师向我们推荐《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系列,由于我十分漫不经心,所以大致选了一本就买了。

  所谓的《故事中的数学》一书,我觉得应该有很多故事,故事中有或者夹藏着一些数学道理。等书来了,果不其然与我想象不相上下,只是公式一般比较简明易懂。

  书中主要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里有很多小部,每个小部的意义各不相同。

  我读了此书后十分惊叹,惊叹作者的智谋与创新,此书用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来将数学引入,提高了人们看书的.兴趣与乐趣。

  书中还自编了很多小故事以讲述各种数学定理,例如:本书开头的几篇小故事,故事虽短小但言简意赅,深刻地讲述了很多计算方式与众多题型,真是一举两得呀!

  阅读完此书,我不禁感叹,“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些烦琐的令人头晕的公式竟然可以用小故事来讲述,即引人入胜又方便人们记忆,可见作者用心良苦。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3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故事中的数学》,我一听就好奇了,没想到故事中也有数学。就比如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他是和地球的`时间,纬度有关,可有意思了,我来讲给你们听吧。

  故事要从小百灵和傻小子读的书开始。小百灵看傻小子那么爱看《80天环游地球》,就考了他一道行程问题。小百灵又问,如果一个人沿着北纬60°绕地球一周,几天可以回来,傻小子脑袋都不动一下脱口而出,80天!小百灵说那可就错了,每个地方相差15°,就相差一小时。傻小子说:在地球上,凡经度相差15°的两个地方,在时间上就要相差一小时,事实上,东经180°和西经180°是重合的,汇合于太平洋的中部,于是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商定了一条“日期变更线”,凡是航海的人,如果从东往西的话,经过这条线时就必须跳过一天;如果是从西往东,就要把一天计算两次。他们从这里想到了《80天环游地球》里的“漏洞”,如果他是从东往西走的,那么他应该是用了81天,从西往东就应该用了79天。

  所以,在数学上,也一定要紧贴实际,不可以数学的思想一直想。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4

  暑假里,我阅读了由谈祥柏教授编著的《故事中的数学》,明白了原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在小说中、在成语中、在俗语中、在童话中、在寓言中、在计谋中……

  《八戒数宝》:小说中的数学有许多学问,只要一步一步的'去钻研,就一定会找到答案。

  《搬家》:笑话中的数学是带些趣味的,看了之后不仅能学到一些知识,还放松了心情。

  《一字千金》:数学同时也在成语里,也能学到成语,还能学到数学,真是“一举两得”

  《打官司》:童话中的数学能把人带入一个个美丽的童话中,然后还能轻松地学到数学知识。好棒!

  这就是本书的读后感!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5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数学吗?因为数学有吸引力,所以我一直被它深深吸引。

  今天学习了一个新知识,就是——加减的简单算法。学了简单的加减运算后,我的.计算速度快多了,学计算也更容易了。举个例子吧!例如:367 498=?我就想这样想:我把498加为500,然后用367 500,发现我多加了2,于是和减去2,得到865。还有796 295?我觉得可以:796可以算800加,295可以算300。一个多加4,一个多加5,所以公式变成800 300-4-5=1091。看,多方便啊!

  学完加法的简单算法,再学减法的简单算法就容易多了。比如:483-299,呵呵,稍微动一下头,就有办法了。我就拿299当300来减,因为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加1,就是483-300 ^ 1=184,就容易计算多了。但是,我可以警告你:在计算和减法中最好不要动被减数的念头,否则会有麻烦!

  现在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快速计算结果,数学真的让我回味无穷!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6

  今天,我在《小学生数学报》上看到这样一道题: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件、7件、14件货物。最后算帐时,乙付给丁14元,那么丙付给丁多少元?

  我看了题目后,感到这道题很简单嘛!便决定不看“分析与解”,自己先来做一做。于是,我三下五除二地做好了,但是,发现比“分析与解”里的答案少了几元。这下没折了,只有看看“分析与解”了:

  四个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买同样的货物,当每人分得的货物应一样多。实际上丁分得的最少,少多少?只要把甲、乙、丙三人多分的货物平均分成4份,即可发现分配时,丁少得(3+7+14)÷4=6(件)。丁少得货物的钱应由乙、丙付给。乙比4人平均分得的货物多7-6=1(件),他退给丁14元,说明1件货物货物售价14元,丁还少5件货物的钱,应由丙付,所以丙应给丁 14×5=70(元)。

  看完之后,我真是惭愧极了,没想到是原来如此。看来,我们身边应该还有许多没被发现的数学,那就由我们—祖国的花朵,去探索和发现。事不宜迟,现在就要开始行动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7

  在寒假里,我和姥姥一起去买书。我们买了一本数学书,名字叫《怎样学好小学数学》。

  这本书可好了,里面有“基础和拓展”、“训练测试卷”。不要看这小小的两项,里面的内容可真不少呢!

  内容有“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小数的乘法”、“观察物体”、“小数的除法”、“游戏公平”、“认识方程”……训练测试篇里汇集了第一单元到第七单元测试AB卷至期末综合测试……

  其中有一道有趣的题是这样的:题目是《象棋游戏》,问谁先走棋最公平,我想来想去,问了很多人都没答出来。最后我一看答案,啊?!是用抛硬币来决定谁先走的`方法来解决,真是出乎意料的答案。

  我还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游戏公平,比如篮球比赛开场时的争球,就不能你说给谁就给谁,也不能按照个人意愿将球给一方,而是由裁判将球在球场中央抛起,然后由两队各出一人争球,谁先争到球,球就落到了那一方,比赛就会正式开始。

  我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公平,那么就会引起争吵;争吵就会引起战争;战争就会导致毁灭;最后有可能连国家也会没有了。

  所以世界上没有公平是绝对不可能的,这种题型给了我很大启示。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8

  曾经听一位奥数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数学如鱼网;解决问题就像捉鱼,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有网一样;所以,“学数学”和“学好数学”的区别在于你是有鱼还是有网。

  数学这门课很有思想,很有逻辑,所以总给人错觉。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很有趣,每一个图形都是相互依存的,但也各有千秋。例如一个圆。计算圆面积的公式是s=r2。因为半径不同,我们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比如“一个半径9 cm的披萨和一个半径6 cm的披萨等于一个半径15 cm的披萨”,在命题上,这个题目首先混淆了大家,给人错觉,巧妙地运用了圆的面积公式,给人一个错误的`平衡。

  其实9 cm半径6 cm的披萨不等于15 cm半径的披萨,因为9 cm半径6 cm的披萨面积是s=r2=92 62=117,而15 cm半径的披萨面积是s=r2=152=225,所以9 cm半径6 cm的披萨

  数学就像一座山峰,直冲云霄。刚开始爬山的时候,我们觉得很放松,但是爬得越高,山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害怕。那时候只有真正热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所以站在数学巅峰的人,从心底热爱数学。

  记住,站在山顶脚下的人是看不到山顶的。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9

  “叮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我们快马加鞭地冲进教室,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回到了自我的座位上,因为这节课要进行一次数学考试,教室里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

  试卷发下来了,我们顾不上写名字,先迫不及待地看了看题,教室里有了小小的骚动。“糟了,这道题我没复习上。”“我的妈呀,这也太难了吧。”“哈,太简单了,小菜一碟。”……

  “开始答题。”教师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连平时有名的说话大王何龙也闭上了嘴,瞧,他正认真地伏案疾书呢!教室里响起了一片写字的沙沙声,就像战场上的冲锋号。就这样,一场激烈的`纸上战争开始了。进攻一,第一大题,填空。哈哈,太简单了,我三下五除二把这道题攻下了。二题,三题,很顺利嘛,看来这次我必须会得高分了。第四题,糟糕,卡壳了,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我的脑门渗出了汗珠,握着笔的手不停地抖着,我绞尽脑汁苦苦思索,仔细地回忆教师的讲解。唉,谁让我上课没好好听呢?真是报应啊!唉,还是做下一题吧。

  试卷交上去了,看到有些同学兴奋得脸上都泛起了红晕,可我怎样也高兴不起来。可是,“忘羊补牢,为时不晚。”下次考试,我必须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0

  这学期我们要换一位数学教师,是夏教师。据我对他的了解我觉得这是一位严厉的好教师。

  这位教师给我们上过两次课,一次数学公开展示课和一次心理课,仅仅这两次接触,我对他产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严厉,他长得高高的,瘦瘦的,不像别的教师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他上的那节数学课令我印象深刻,在那节课上,班上往日上课时的窃窃私语声不见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这位教师身上,专心致志的听着他的每一句话,他还用了一个简短的小句型概括了当天数学课上所学的'知识,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感受,之后,他一喊下课,清脆悦耳的下课铃也就打响了,同学们这才回过神来。

  从夏教师给家长的信息里,我就觉得这位教师应当很有职责心,还没开学就通知家长,好让我们做好准备,开学就要考试,他还创立了一个QQ群,这也许是为了更快地了解我们吧!我必须要开始好好努力了。这是一位多么认真、有职责心的教师啊!

  说句心里话,我也有一点紧张和害怕,我那拖拉、马虎的坏毛病也要彻底改一改。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1

  今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关于流水行船的思考题,我不是很懂,就让妈妈给我讲了讲,可是我还没有听懂,妈妈突然给我说:“别做了,你去玩一会儿吧,下午我带你去划船。”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下午,妈妈带我来到湖边划船,湖边坐着几位叔叔在等待顾客的到来。我问叔叔:“租一条船多少钱?”叔叔告诉我,一条船100元。妈妈付了钱后,叔叔拿来救生衣让我们穿上,我们就开始划船了。

  我和妈妈顺着水流的方向开始划,船划的`特别快,毫不费力。妈妈趁机问我:“顺水速度等于什么呢?”我突然明白了,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然后,我和妈妈又逆水划了一次,船划得比较慢,而且很费力气。妈妈又问我:“逆水速度等于什么呢?”我回答:“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最后,妈妈说:“我们顺水划了一次,又逆水划了一次,是不是相当于从甲到乙,又从乙返回?”我说:“是的。”“那水流速度应该怎么求呢?”我抢着回答:“(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流速度。”妈妈夸我太棒了!

  看来,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要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2

  我们班有一个小数学专家。她是班上数学学科的代表,——罗青云!

  罗青云很喜欢数学,加上先天条件,很快就成了数学老师眼中的宠儿,肚子里的蛔虫。只要你打开她那本精致好看的满是红印的作业本,你就会觉得她数学有多好。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了“路障”。

  正在这时,罗青云走过来问我,‘怎么了?谁欺负你了?还是遇到了“路障”?"

  由于罗青云是我的好朋友,我把一切都告诉了她。她听完,拍了拍胸口,很自信的`对我说:“没事,我在你不用担心!”

  罗青云仔细分析了题目,告诉我解决问题的方法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太大意了,没有看清题目,不知道怎么做。后来她给我讲了其他几种解题方法,我也没觉得数学不再难了。

  还有一次,数学老师让我们考。看着密密麻麻的试题,越写越烦。看看罗青云。她已经在查了。我不能让她超过我。我继续努力。

  过了几天,分数出来了。她是稳100%,我比她少6分!这一刻,我忍不住尊敬她!

  罗青云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专家!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3

  你在思考题中可能看见这样一道题目:给你一个在镜子里的钟表,要你得出实际上的时间。它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很费劲,还很容易搞错。首先要倒着标出1~12,然后看镜子里的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对应哪一个数字,最后再想它对应真实的时间是多少,但是几分几秒最容易搞错。

  我发现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镜子里钟表的时间是5:00,那么实际是7:00。如果镜子里钟表的时间是4:35,那么实际是7:25。如果镜子里钟表的时间是7:44:28,那么实际是4:15:32。你们发现了吗? 5:00 7:00=12:00,4:35 7:25=12:00,7:44:28 4:15:32=12:00。镜子里的时间和实际的时间的和是12时,也就是说12时减镜子里的时间等于实际的时间。为了计算简便,如果镜子里的时间到分,就可以用11:60-镜子里的时间。如果镜子里的时间到秒,就可以用11:59:60-镜子里的'时间。假设镜子里的时间是8:32,那么实际上的时间是11:60-8:32的数,60-32=28,11-8=3,实际时间是3:28。还可以在验算一遍,8:32 3:28=12:00。

  数学真是奇妙。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4

  晚上,爸爸找了一道题让我算。题目是这样的:“有10个教室,每个教室又有6盏灯,现在关掉了5个教室的灯,还有几盏灯?”我听了后,心里暗暗开心,这种题目对于我来说小菜一碟,我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还不好办!用6乘以10再减去6乘以5,不就算出还有30盏灯吗?”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我爸爸笑着摇了摇头,我有点不服,生气地问道“难道不是30盏灯吗?”

  爸爸说:“你错了,问题问的是有几盏灯,并不是问亮着几盏灯,你怎么能减呢?”我听了恍然大悟,又仔细思考了一遍,“哦,原来正确的解法是6乘以10等于60盏灯!”这时,我也想到了一道智力题,便去考爸爸:“一个渔翁去钓鱼,钓了6条没头的,9条没尾的,8条半截的,问一共钓了几条鱼?”爸爸听完后,就开始算了起来,可是怎么算也算不出来,我得意洋洋地解释说:“ 6条没头的,就把‘ 6 ’的上部分去掉,成为‘ 0 ’,9条没尾的',就去掉‘ 9 ’的下半部分,成为‘ 0 ’,8条半截的,不管去掉‘ 8 ’上下任意一个部分,还是得‘ 0 ’,所以就是一条也没钓着。”

  爸爸听完,哈哈大笑,连声说:“有趣、有趣。”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5

  “哎呀,今天我们班借书。”我匆匆离开座位。“啪!”一本数学《课课通》被我碰掉在地。数学也有《课课通》?会有些什么内容呢?也像语文一样有那么多的词语意思吗?不可能!还是……来了兴致的我翻开了它,这条题目怎么看不懂?该怎么解呢?

  刚想把书放回同学的位置上,耳边响起了妈妈的话语:“你呀,什么都好,就是不爱动脑筋。”我一定要解开这道题,让妈妈对我刮目相看。看她再说我不爱动脑筋,哼!一个半径9厘米和一个半径6厘米的`比萨饼合起来与一个半径15厘米比萨饼是不是一样大?哎呀,原来这么简单,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我怎么就糊涂了。还以为是什么大难题呢?我暗暗得意。这当然是一样大了,我胸有成竹地翻开答案。啊?不是。怎么会不是呢?我瞪大了双眼傻楞住了。难道答案印错了?别,等等……半径9厘米和6厘米比萨饼面积是s=9的平方乘以∏+6的平方乘以∏=117乘以∏,半径15厘米的面积是s=15的平方乘以∏=225乘以∏,所以这两个答案风马牛不相及嘛,真的好粗心。怪不得老师总说我有一个朋友叫“粗心”。

  看来,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肯动脑筋,还要谨慎思考,不粗心才行啊!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6

  我是一个不爱数学,讨厌数学的女孩,但一堂数学课改变了我。

  一天,那个看起来很凶的数学老师走进了补习班,满脸不高兴的,刚走进教师就看水批评我们,说我们昨天的家庭作业做德乱七八糟,全班只有一个100分。大家听了,都不由自主的脸红了。过了一会,老师让我们猜猜这个得100分的同学是谁。同学们疑惑地眨着眼睛,晃着脑袋,叽叽喳喳地猜了。

  ”要我猜呀,这个100分肯定是A。”

  ”不对!应该是学习B,他的`数学最好”

  同学们一个说这个,一个说哪个,可老师一个劲地摇头。

  ”老师,你快说是谁吧?”顿时,教师里热闹起来,大家都想等不及似的,很想快快知道谜底。

  数学老师微笑着对我说;”这个100分会不会是你的呢?”

  还没等我回答,教室里就议论纷纷的。

  ”静一静”老师大声地说,”这个100分就是她,也许你们会很吃惊,但是当你们觉得她不可能办到的事,她越办得到。老师一边说,一边微笑着向我走来,眼睛里充满了信任。

  ”以后你会有更多的100分的,老师信任你!”

  ”恩。”我点了点头。这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从此,我发现我这个不爱数学。讨厌数学的女孩爱上了数学课!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7

  我对数学一直有很大的兴趣,为什么呢?因为它就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化,变来变去也是围绕着基础概念题。但并不是说我在数学上是没有遇到过挫折。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一道题目:乐乐在计算“3+□×8”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加法后算乘法了,得数是72。问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当时老师先给我们一点时间思考,我看了看题目,觉得不难,又看了看老师,觉得老师应该不会点到我。于是我就不认真思考了。谁知我的一举一动都被老师看在眼里。等时间到了,马老师第一个喊:“裴乐阳!”那声音就像炸雷一般。我紧张的.站起来,支支吾吾地回答。老师见我回答不上来,就语重心长的说:“下次要多认真思考呀!”虽然老师没有多说什么,但是身为数学课代表的我,心就像被寒冷的冰冻住了。

  回家后我仔细读题,认真思考,终于知道了答案和解题思路。第二天我把这些告诉了老师,老师还夸我是个好学生呢!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没有简单的事情,只有认真对待,多思考的才能有意想不到的快乐。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8

  “有种比数学!”这句牛气冲天的话,出自我班曾同学之口。偶尔说说也就罢了,这是他的口头禅。

  在我看来,曾同学的数学也不咋样啊?一次测试,选择题全班就一个全对的,不是他。“有种比数学!”这句自信满满的`话,曾同学对很多同学说过,是不是得罪了很多人?不知道,有心人可以调查一下。

  12月26日晚修(星期四),也就是毛爷爷诞辰的日子,曾同学第一次对着我咆哮:“有种比数学!”哟呵!好嚣张!我也不是吃素的,回怼道:“哎哟哟!我怎么没种了?我两次数学测试选择题全对,你对了吗?”我知道他选择题没全对,戳到他的痛处,他脸一下就红了。我早就看不惯他了,继续怼:“有种你跟我比政治、比语文啊!”

  曾同学是我班公认的小强,不会轻易服输的。他冷笑道:“可是我数学总分就比你高!”他一边说一边自嗨地鼓起了掌。

  我毫不留情:“骄兵必败!”

  客观来说,开口闭口“有种比数学!”也是一种自信,可我无法接受这种语气。曾同学,“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想必你也懂,我劝你还是谦虚一点的好。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19

  一向,我就害怕数学,似乎就只有这门学科,让我一筹莫展,一点自信心也没有,我知道要把数学搞通,一点也不能心存侥幸,也没有一蹴可几的偷吃不可以偷懒,正因为我就是拿它没辄,我对它的恐惧与日俱增,甚至到了憎恨的境界。

  只要当天有数学课,我就有很大的压力,极端不愿意这堂课的到来,果然老师滔滔不绝的把我最头大的算式和定理,毫不留情的抛掷出来,我的脑门金星直冒,接着我毫不犹豫的关上心门,开始神游,老师说的话是一阵风,一阵阵对我起不了作用,我的灵魂出窍到一个没有数学的地方。

  一节粉笔扎扎实实的砸在我的额头,老师歪头看我,知道我根本进不了状况,他耐着性子,把我叫到讲台,给了我一个题目,按部就班的把解题的步骤慢慢说给我听,说也奇怪,是羞愧吗?我专心的`听着,突然我竟然想笑了。

  原来,一点也不难,只要我的元神乖乖听课,老师教的方法一点也不难懂,认真听,认真练习,我干嘛这么鸵鸟。这没有我想像中的困难呀!

  这次的月考,我相信因为数学成绩的提升,我很有希望名列前茅哦!恐惧其实很莫名,回魂面对数学,让我走出恐惧的阴霾,让我快乐了起来。

  故事中的数学读后感 篇20

  一天,我和妈妈去买菜,来到菜市场先去买肉,妈妈买了2斤的肉,我算了一下,实在想不出,后来我回想起数学课上徐老师说的1斤=500克,那么2斤就是1000克了,妈妈也给我解释了一下,因为1斤就是500克,那么2斤不就是500克+500克吗,我明白了我们学过的克、千克。妈妈又去买了蔬菜,这回妈妈考了我一下,看看我会不会算了,她先买了30克的'茄子,又买了20克的青菜,就回头问我说“茄子比青菜重多少克啊?”,我一下子就算出来了,30-20=10(克),妈妈又问我:“那么两样蔬菜加起来一共是多少克啊?”我又一下子就算出来了:20+30=50(克),妈妈听了,笑了。

  妈妈又去买了烤鸭,哇!一只烤鸭就要36元,我看了一下重量,一只烤鸭1500克,这下我知道了,买东西是看单价是多少钱一斤,然后在看称出来的重量是多少,最后把单价乘以它的重量,得出的就是我们去买东西要付的钱。我又把今天买的所有的东西的重量加了起来,1000+20+30+1500=3000(克),我对妈妈说今天我们买了一共3000克的菜,妈妈夸我真棒!我学以致用,会用学过的克,千克来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