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参者》读后感

时间:2022-06-16 23:43:20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新参者》读后感(通用10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参者》读后感(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参者》读后感(通用10篇)

  《新参者》读后感 篇1

  新参者对于我们中文来说是一个晦涩的词汇,基于日语习惯翻译的词,大概的意思是新来的人的意思,加贺作为刚来到本事件发生的地区,通过调查案件的方式同本地居民逐渐熟络,同时帮他们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生活小难题,非常的温馨。

  东野真是没有驾驭不了的体裁,这种温情系推理小说真是构思巧妙。

  本书东野设置的以加贺为隐藏主角,多主线的方式来进行故事的推进,是一种很棒的安排,刚开始看的时候将重点放在了观察谁是罪犯上,却忽视了东野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虽然线索看似非常多,却发现都是加贺自己的小趣味,帮助其他人互相了解,将几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一展现,也不忘了安插东野式的小段子调剂气氛,对婆媳矛盾吐槽的那一段更是让人心领神会。

  所谓新参者的指导,便是指如何快速的融入当地的'环境。在东野的书籍中,日本普通的民众普遍对警察有很强的戒备心里,尤其是刑警涉及到杀人案件之时,几乎所有人都讳莫如深。加贺作为这样一个身份介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一边通过推理摸索案件,一边帮助居民解决难题。这或许才是东野所要表达的思想吧。

  看东野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对自身思路的反思。书籍就如一面镜子,对书籍的认同感来源于自身的形象。一本温暖的小说硬生生的让自己看成了悬疑恐怖小说,想起《曾国藩》中提到的,“积劳积忧过重,气血亏损,日后望少从奇险处着想。”怎么一转眼又忘了呢?

  还是要以享受的心态来欣赏小说,不要附加太多其他的任务和意义了。

  《新参者》读后感 篇2

  最开始了解东野圭吾大概是五年前看的那本《白夜行》,书中一桩桩的谋杀案让人脊背发凉,到最后谜底揭晓,其中家庭的冷漠、社会的扭曲所导致的男女主人性的扭曲又引人深思,童年图书馆中的剪纸竟成两人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

  此后陆续看了不少东野圭吾的其他作品,小说中奇妙的作案动机和手法也大多能使我眼前一亮。《圣女的救赎》里谋划多年、因爱犯案的模范妻子,《放学后》里因为青春期一种难以明道的感情而帮好友谋划了一场精妙密室杀人案的中学少女。但总归觉得缺少了什么,直到我看到《新参者》,离异母子、私生女、丈夫出轨的夫妻、私奔的女儿、闹矛盾的婆媳,生活中看似难以协调的关系,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他们的温情。那时我才明白,东野圭吾的小说多得是让人脊背发冷,却少了份让人热泪盈眶的感觉。而东野圭吾系列小说的主角加贺恭一郎也已从《毕业》、《恶意》等作品里那个模糊的身影成长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警官。“加贺先生,原来您不是在调查案件啊。”“当然在调查啊,但刑警的工作不止这些。有人会因案件而留下心灵创伤,他们也是受害者。刑警的职责就是寻找能够拯救受害者的线索。”

  与那些性格独特、爱好异于常人的侦探形象相比,加贺恭一郎普普通通,无甚出彩之处,甚至同是东野圭吾笔下的汤川学业余侦探,较他也多了一分渊博。但在这本《新参者》里,他的温情成为了属于他自己的`标签,在这里他不仅仅是一名优秀的警官,也是一位出色的心理治疗师,在抽丝剥茧的探案过程中为生者甚至包括犯人带去心灵上的慰藉。这一个个小故事中令人眼睛发红的日常温情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本书写的不是事,是人,是人内心最深处的感情。

  《新参者》读后感 篇3

  东野圭吾的书也读过不少了,看过的大都是情节与案件连接得十分紧密,描述中会隐藏一些细节,而《新参者》与它们都不一样。

  这个案子看似很普通,是写一位独居的中年女子晚上在家遇害的事,但要破获它却不简单。警官走访了这条街上的所有店铺,了解了各个店铺里的人情世故,家庭琐事。按照写悬疑小说的常理,这些都会与案件有关,不然写了又有什么用呢?看到最后,发现这些与之没有丝毫关系,这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在于描述这满满的人情味。大概是为了留个悬念,与案件有关的唯一一家民间艺术品店最后才被找到。

  其实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一定要看它的深层含义,就像别人给你一颗糖,你必须要剥开糖纸。表层含义或真或假,一般很容易被发现,但这就如同敌人放的烟雾弹,我们需要识破它,并且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作战中来。我们有一些学科也这样,你只是达到了了解、识记的层次还不够,更要学会去理解、运用。

  做一件事并不是单纯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这些会比从结果中得到的满足感与虚荣心更为珍贵。就算结果不尽人意,但如果你收获的东西对你很有益处,那你才是真正地赢了。

  功成名就并不是一个人的终极目标,如果一个人在自己的事业上大有成功,但在家中与家人相处不好,不懂得人情味,那也算不上是成功。我们身边的亲人总是吵吵闹闹的,但又有谁是真的较真呢?提到家人相处,就不得不提到“婆媳关系”了,这种关系通常很难处理,婆媳之间不是亲母女,会有许多分歧,但只要处理得当了,就皆大欢喜了。况且,这家里要没有了这对“活宝”还真不行呢。

  有时候我们真得反思一下自己了,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嫉妒心就大得不得了了,好奇心能害死猫,这嫉妒心能害死人。说白了都是“长大”惹的祸,想想在孩提时代,人们哪有这么自私自利,长大了一个个都成“老狐狸”了。

  “新参者”意为新到来、新加入的人,可它不仅仅是一个书名,还有很多的奥秘我们从未发现。

  《新参者》读后感 篇4

  畅销君在这本书里,集中的展示了他讲故事的能力。所有故事围绕一桩谋杀案展开,但是没有从一开头就把笔墨重点放在对谋杀案直接调查上。而是围绕着一条商店街上各个店铺里的家长里短展开。

  每家有每家的`矛盾,不过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很谋杀案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加贺刑警作为“新参者”在这条街上不停旁侧敲击,抽丝剥茧的理清纷乱如麻的各条线索,最终破案。

  加贺的很多调查,都对最终破案没有帮助,反而是更像个解决家长里短矛盾的居委会大妈。帮助家庭化解了矛盾,或者是在家庭矛盾中,看到了温馨的一面。

  作为侦探小说,破案的线索,动机和推理部分,都没有太多亮眼的地方。东野圭吾的写法,总是让人耳目一新,这本虽然也是侦探小说,但是谋杀案在故事里的比例,可以说微乎其微。在大部分章节里,这桩谋杀案都只作为一个背景般的故事存在。

  小说情节非常紧凑,几乎可以算是本小故事集了。人物众多,很多人跟主线关系也不大。全书的篇幅几乎都是在叙事和对话,没有过多的场景和心理描写。

  总的来说,是一本偏治愈,轻松向的侦探小说。

  《新参者》读后感 篇5

  可能是因为上周把恶意又重新读了一遍,人性本恶的理论带入到这里,所以第一章被害人遭遇令我对未来以及社会的黑暗充满了迷茫与害怕,但作者的巧妙也在这里,通过讲人形町街道上几家店发生的小故事一点点温暖我,这些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也后诉我不用担心将来,人与人之间是靠情联系的,人性本善,这本书不是推理,是在讲生活与爱。

  回顾自己身边的亲情,友情,爱情,我们往往会因为他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可能是一个眼神就对感情产生了怀疑,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他们做的是否是站在他们角度下做的.最好的选择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他们都在悄悄为我做着看不到的温情,说不清讲不出。就像我,每天也在为他们悄悄做着。

  《新参者》读后感 篇6

  这本书一共有九章,第一章说出了案件的发生,第九章说的是找到凶手的过程,而中间的七章却写了平常的家庭中一些"美丽"的误解:出轨的料理老板、被错认为儿媳的店员、钟表店以及西饼店的故事,最后还有受害者本人和朋友之间的一些小插曲。

  作者把中间的"家常事"当做了重点,把案情放到了末端。当然,案件本身也并不复杂:岸田为了替自己的儿子还债,不得已吞并了公司的大量财产,怕峰子小姐查出来,所以就杀害了峰子小姐。或许,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明明是一本推理小说,中间掺杂了那么多的琐事,却又不会让人感觉突兀。不仅如此,作者还把矛盾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父爱与犯罪。明明是两种近乎相对的.事物,让作者结合起来之后,既不会让人产生对犯罪的厌恶,也不会产生对岸田近乎溺爱的父爱进行指责的念头,反而有了一种淡淡的凄凉的感觉。

  然而,作者的高明还不局限于此。

  就去上面所说,第一章描述案情,第九章写的逮捕案犯的过程,而中间的七章写的看似与案件毫无关联,但却又和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每个故事都是由案发现场中的一个事物引起的,并且互相之间还有着紧密的联系,层层递进,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向了真相,让读者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走向真相。

  这是我看过的第五本东野圭吾的小说(前四本是《恶意》、《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圣女的救赎》),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我才发现了这几本书的共同之处:书中都有一个破解案情的天才人物,作为全书的主导人物。有时,我甚至还怀疑这个"关键人物"会不会就是作者本人。这么一想,我反而更想见一见东野圭吾了。

  "我不是什么人物,对这条街来说,我只是一个新参者"我觉得作者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新参者》读后感 篇7

  很精彩,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过太多细节方面的东西,我太粗了,目前还只是个看故事的人,捕捉不到这些细节,从而推断一丝答案。不过看到最后,结果已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应该是加贺所说的,我们要做不仅仅是要捉住凶手,更要去彻底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原因,从而去引导好,杜绝类似的案件再发生,追寻真相的过程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段段温暖的故事,东野先生呈现给我的不仅是推理的精彩过程,更多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父母家人朋友,大部分时候都是爱你关心你,不要因为一些矛盾不快,让你完全逃避这些爱意和关心,生活还在继续,是不是要去沟通理解,解决这些不快和矛盾呢。眼睛看到的一部分,不一定都是真实的,要去了解全部的完整的,才去做判断。

  父母已老去,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才看到父母的'不易和爱,很少父母会从儿女身上索求,更多的是给予,这就是爱,为人儿女,即便给不了父母大富大贵,也至少能给予时间去陪伴吧。

  翻到几年前的照片,那时的他都已经非常非常憔悴,你却一点都没有察觉到,前年想到带他去医院做检查,而又忙于找工作,也没坚持必须带他去,还因为在他那住,看到他对她的语气不好而生他气,发脾气说以后不过去他那边了,他在原地像个无措的小孩看你离去。过年听到她说他住院的电话,还是晚期,完全接受不了。在医院担心他接受不了,而不告知他实况,一直跟他说没事没事,医生告知最多还有半年,也在不断地麻痹自己。最后害怕没按时回去工作而让他对病情起疑担心,不利于他配合治疗,而他也一直催促你回去工作,说自己没事没事。也准备回去辞掉工作,完全回去陪伴他一段时间,而哥姐都劝你不要,回去上班那段时间一直浑浑噩噩的,每天下班都打电话跟他聊聊,希望能缓解没能陪着照顾他的遗憾。一周后的早上接到哥的电话,完全接受不了他居然就这样走了。他已不在,好好珍惜陪伴她,不要让她一个人太孤独。

  看书每次都怕看到有关任何父亲的文字,每次看到都想起他被搬进棺材,放进墓地,一层一层泥土慢慢地盖着棺材,这层泥土,隔的是阴阳。

  每次最后都是胡言乱语一通,真是个糟人。

  《新参者》读后感 篇8

  “我心底有一簇迎着烈日而开的花,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滚烫的馨香淹没过稻草人的胸膛,草扎的精神,从此万寿无疆。”

  读《新参者》这本书的时候,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这句话。也许是天边的惊雷扰乱了我的心神,也许是这本书的温暖将我带离了方寸之地。十里长街,炊烟从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飘来,再融进天空之中,成为这人间吐出来的一口气,温暖了风雪,融化了冰川。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觉得这不是一本刑侦小说,倒更像是一幅画卷,形形色色的人在此相遇,将这条街道的传奇书写下去——对,就是文字画出来的'人物画卷。仙贝店的女孩菜穗,一直梦想着当美容师,也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梦想迈开步子;瓷器店的媳妇和婆婆一直摩擦不断,却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对方的关心;高级料理店的老板娘明知丈夫出轨,却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连与之争吵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不就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吗?

  甜甜圈因为中间有洞而成为甜甜圈,人因为不完美而显得真实,故事因为有遗憾而直击人心,这本书也一样。它是刑侦题材,也就注定了无法拥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过分疼宠儿子的父亲,因为想减轻儿子生活上的压力,从而与发现了公司账目不对的母亲,碰撞在一起,终究发生一起惨案。

  东野圭吾的书我看过不少了,多数偏向于阴沉压抑类的,很少有像这样温暖人心的。我想,他的其他作品可以用长夜破晓去形容,茫茫黑夜中突然有一丝曙光从云层中射下来,自此,光明到来。而这本书却与其大相径庭,它更像点点繁星,在黑夜中照人前行。

  就像枯木是春枝最好的养分一样,秋朝也是最后一个见过夏夜的人。我想这位母亲哪怕是死,只要是为了她的孩子,也是乐意的。这也许就是万千母亲的影射吧。但她却也有她自己的独立人格,为了她的梦想从未间断过努力,她想参与社会,想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减少过对亲人的爱。我想她的确活成了多数人想要活成的样子。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偏生被人杀害了。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另一种讽刺呢?但无论如何,没有一个人会枉死,这天地之间总会有一双眼睛,至少一双,会看见一切真实。

  《新参者》读后感 篇9

  在这个充实的寒假里,我阅读了许许多多的好书,其中最让我难忘的一本书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东野圭吾所写的《新参者》。

  作家东野奎吾写的.书真好看!东野奎吾,听名字就知道是个日本人。他还写过许许多多非常出名的书。比如:《嫌疑人X的献身》等等。

  《新参者》这本书讲了一名刑警——加贺恭一郎破案的故事。他,说真的有许多特点,我不说你都数不过来呢。我就说三个最有特色的吧:

  一、着装。作为一名警察,穿一身便装可不行。但加贺呢?总是一身便装穿在身。原来他办案的原则就是不让对方紧张。所以他才专门穿了便装查案。只有在危急时刻他才会暴露出自己是警察的真实身份。

  二、思维方式。不得不说他破案可真厉害啊!可是他总是说自己还想知道这个案子的更多的秘密。比如说他会思考:上下班时为什么左侧的人们不脱外衣而右侧的人们却会脱掉?为什么会有人在日本甜点“人形烧”里面放芥末?这些不起眼的问题往往可以帮助他对案件做进一步的调查。

  三、他特别喜欢喝咖啡。每当办案有了一点进展的时候,他总会去一家咖啡厅或西饼店喝一杯咖啡。这时,是放松,也是他继续对案件进行思考的时间。

  《新参者》这本书具体讲的是一个45岁叫三井峰子女士被杀的故事。杀人案发生后,加贺恭一郎走访了仙贝店、料亭、陶瓷器店、钟表店、西饼店、峰子女士最好的朋友多美子小姐的家,以及保洁公司和民间艺术品店。他用他那充满智慧的头脑最终成功地破了案。原来凶手就是保洁公司的一名员工啊!这名员工因为欠了峰子女士的钱,但又还不了,最终才想到了这个恐怖的杀人计划。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啊!也请大家记住,如果欠债了,是一定要还的呦!

  《新参者》读后感 篇10

  新参者——日语意为新加入,刚来到的人。一位四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在自己的家里被人勒死,案发时间在晚上6点与8点之间,她刚刚般到这里不久,她是一位新参者。

  一位新来的警察开始对案件进行侦察。对于这个新的环境,他也是一名新参者。他针对每一个嫌疑人展开了调查。首先是一位保险员,他在案发前去过死者家。据保险员的口供,他是5点左右去的死者家,然后接着去了街仙贝店,店里的奶奶刚出院正需要保险员为她办理医疗补贴。他取完奶奶的诊断报告便回了公司,把资料交给了女同事,大约6点40离开公司。但是女同事却说保险员离开公司的时间是6点10分左右。两人所说的时间相差半个小时的空白。这样一来仙贝店的奶奶和孙女就成了保险员重要的时间证人,可她们给警察的时间范围却很大5点半至6点半。根据保险员与女同事口供的半小时之差,他完全有了作案的时间,然后再去仙贝店。

  第二个嫌疑人,某料亭店的老板。最近老板总让店里的一个打杂的小伙计帮他去买人形烧,总是七个有馅的,三个没馅的。在死者的房间发现了没有吃完的人形烧。人形烧包装盒上留有三个人的指纹,一个是人形烧店员的,一个是死者的,还有一个警察怀疑是凶手的。后来警察进一步仔细明查,发现其中有一个人形烧是芥茉馅的,可是那家店里根本就没有芥茉馅的人形烧,并且这个芥茉馅的人形烧明显与其它的不是同一天的。其实这两个人都不是凶手。是什么原因把嫌疑指向了他们呢?——是承诺。保险员确实是5点左右去的死者家,当时死者还请他吃人形烧,说是朋友送的。也确实是6点10分离开的公司,因为他6点前就拿到了仙贝店奶奶的诊断报告。那天他早已和仙贝店的儿子约好了见面。奶奶的病是胆囊癌,为了不让母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儿子让医生先后开了两份诊断报告。他把真正那份的交给了保险员,为了让奶奶放心,也为了不给那位好心的医生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他希望保险员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接下来为了更真实,保险员必须到奶奶那里取回假的报告。所以6点10分离开公司,他是去了仙贝店,从而他没有了作案的时间。为了信守承诺,他没有把事实告诉任何人,哪怕是警察。

  那个料亭店打杂的伙计,他答应不把经常帮老板买人形烧的事告诉任何人。只是他并不知道老板娘已经知道老板经常私会情人的事。当她知道人形烧与命案有关时,他也曾怀疑过老板。在案发后老板怕事情复杂化便把情人介绍给小伙计认识。原来老板的情人恰巧与死者住在同一个公寓,并且关系还不错,那天老板的情人把人形烧送给了死者。而那个带有芥茉的人形烧是老板娘前一天买的,是她把芥茉放进去的,然后第二天趁小伙计不注意,偷偷把其中的一个掉了包,她说她只是想惩罚一下自己的老公。所以死者家中人形烧包装盒上第三个人的指纹是老板娘的。好了,有关故事的情节我就写到这吧,因为这只是开头,如果按我这个人的罗嗦劲,那要写的太多太多了。如果对我以上写的还算有兴趣,你不防读一下吧!保证你不失此行。“行动”的“行”。

  不是读后感吗?那就说说我的感受吧!东野圭吾的小说我也算读过一些了,每一本都很棒。这本与其它的不同就是,在你读这本书时,一边跟着警察的节奏破案,一边跟作者进入了人间生活百态中的一些小小的角落。在这些角落里有真实的人性,真实的情感,还有真实的事物本能的真实的发展过程。让我一点也不着急赶快找到案件的凶手,而是更愿意多停留在那些生活中。作者对每个嫌疑人和证人都加入了一些故事情节。这样小说读起来就更饱满一些。这些故事和人物各自独立,也相互有自然相连的关系。读起来很有意思。真的很佩服作者。大师就是大师。情节与逻辑真的是无懈可击。我喜欢!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并不只有案件的本身会让人思考。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新参者》读后感】相关文章:

东野圭吾新参者读后感03-27

东野圭吾著作新参者读后感08-19

军训参训心得04-16

延参法师经典语录01-01

参淡泊禅_700字01-21

参画展后感_作文09-06

全民参保工作总结01-07

有志者者事竟成作文800字10-15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作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