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屈原列传》有感

时间:2022-09-26 20:29:30 专题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屈原列传》有感

读《屈原列传》有感1

  历史的长河滚滚前进,冲刷着无数的灵魂,该留下的,永垂青史;不该留下的,永生不现……

读《屈原列传》有感

  听?是谁在低低吟唱?只见屈子披头散发,眼神充满了无助与无奈。他,这是怎么了?

  原来,楚怀王听信小人之言,疏远了屈子,“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后又遭顷襄王流放,这一代代国君可真是糊涂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屈原出生高贵,生辰吉祥而美好,先人赐予了尊贵非凡的名字,表现了屈原高度的自尊自爱。注重自我修养以及辅佐君王的责任感,时刻不忘振兴楚国,直至生命的终章!文中多次出现的芷草、秋兰等香草更是反映出他高洁的情怀,不同的情趣。他完善自我的目的在于引导君王,趁年轻奋发有为,避免老大徒伤悲。

  他终究还是错了……昏聩的君王,可恶奸诈的小人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屈原被流放在外,仍心系楚国,仍不忘振兴楚国。直到楚国灭亡的消息传来,他的心,也就跟着死了。

  他不愿苟活于世,他不愿自己被肮脏世俗所玷污,于是,他选择了死。

  他的死,不是懦弱,不是妥协,更不是逃避。他要以死明志,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他的死,是自洁,是自爱,是自保,是值得尊敬的,更是伟大的!

  屈原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缩影。怀王三次被秦所骗,一“任”一“疏”,反复无常,践踏人才。上有昏君,下有佞臣,楚国政治的'腐败黑暗可想而知。《离骚》正是屈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控诉!面对种种邪恶,屈原矢志如一,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德。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他抱着石头,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自杀了。这位伟大的历史巨人终于倒下了。他累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担心江中的鱼虾会吃屈原的身体,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时,包粽子扔入江中。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便由此而来。

  为了追求光和热,追求真理,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屈原虽与世长辞,但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读《屈原列传》有感2

  太史公大作《屈原列传》,实为写己,仔细想来,竟有几分异端。

  屈原是否为太史公杜撰之人,或为太史公杜撰其事。太史公说错几句话,惹皇帝不高兴,把生育权给剥夺了,而屈公也大相径庭,被别人说几句,怀王不高兴,一疏再疏。事实上,刘彻不喜欢司马迁,怀王也不喜欢屈原,而他们却以为上司不讨厌他。这就好比老师与学生,老师不敢当面整某学生的难堪,但若那人犯事,老师便会不失时机给他颜色,穿穿小鞋,而学生却好比摇尾巴的狗,主人碍于情面摸摸它,它就自认主人喜欢它。倘若刘彻真喜爱太史公,他会令他绝育吗?倘若怀王真器重屈原,会弄份几个月见不到一面的工作给他吗?你见过狗主人会因自己向狗不小心对自己大叫几声,就把它阉了吗?人情社会,别讲什么所谓王子犯法,与庶子同罪的废话。

  我想,当时,太史公可能因为觉得自己不能把自己写进自己写的史书中,看见同命之人,尽可能写得完美些,就当是在写自己吧!万万没想到,后来,太史公因绝育,被首推为忍辱负重的“超”男人,屈原因自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首选,现在,伟大的中国人又把关于屈原的节日“奉送”给韩国人,不知多年后,屈原投的江会不会是汉江,此为后话。

  情景回溯到屈原投江前,曾有渔甫劝他识时务,与时俱进,能随波就逐流吧!这不是嘲笑屈原吗?子兰、靳尚当权,屈原恨他们,相互作用,他们也讨厌屈原,屈原就是去给他们提鞋,还嫌他个头高呢!屈原只好说,世道黑暗,我要做高洁之人,我还是去喂鱼吧!这叫保洁呀?什么思想,就好比我现在要做个高洁的人,倘若忽然跳出个淫网站,我难道要在说大堆假大空后,便纵身撞向屏幕吗?

  渔甫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中国平民观众,别人的事,只要不牵涉自己的利益,就无所谓,纵使那人釆取何种非人的方式。屈原想投江,玩献身,他听完,竟不会拉住他或叫人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即便那人一时想不开,打着千万个自杀的幌子,你先拉住他,他总有想开之时,何必由着他呢?很多东西失去就意味着完结。

  不过,屈原死了也好,我们每年都有包子、粽子吃,纵使我们不知这是在纪念谁。

【读《屈原列传》有感】相关文章:

《屈原列传》教案10-07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10-07

读《屈原列传》有感01-07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04-28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精选5篇)07-11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精选13篇)12-05

《屈原列传》的读后感10-07

屈原列传读后感12-16

屈原列传读后感范文02-11

读《屈原》有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