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后感

时间:2023-08-31 07:16:26 名著读后感 投诉 投稿

(优选)名著读后感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名著读后感3篇

名著读后感1

  多次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老人与海》是在1952年,由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 它一经问世,便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当时的文学界掀起了一阵“海明威热”。由于小说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 ,于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而写的。 小说讲述的是老渔夫富恩特斯捕鱼的故事。 书中写到老人曾经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捕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儿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 并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他的小船在海上被拖了三天,那条鱼才筋疲力尽,最激动的时刻到来了。“老人脚踩钓索, 把鱼叉举得很高,使出全身的力气,扎进了鱼身,鱼血溅了老人一身,溅了一船 ”,终于,他把鱼杀死了,把它系在了船头,他无法相信这条鱼竟有那么大,简直像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

  在归程中 ,马林鱼的血腥却引来了一波又一波鲨鱼的袭击, 老人奋起反抗, 刺死了一些,赶跑了一些,可是一 次又一次的袭击,还是让老人极度劳累了。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是大海,带给他希望;又是大海,让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在他眼中,大海是仁慈而又残酷的`。

  轻轻地合上《老人与海》 ,不禁思绪万千,我的心早已在字里行间随着主人公的心跳,飘到了那波涛汹涌的大海。飞到那片墨西哥湾暖流流经的海、那片美丽的海、那片仁慈而又残忍的海、那片水天相接的海、那片老人正在搏击的海?真想奔过去,与老人一道摇起船桨,共同搏击 。

  富恩特斯是海明威所崇尚的最完美的人 。 他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 ,是条“硬汉子”,在遇到巨大压力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

  虽然除了大马林鱼的骨架,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是,面对茫茫大海,老人收获了不寻常的阅历,收获了一段无可比拟的心旅历程:没有奋力一搏,怎么会知道最后的结果呢?

名著读后感2

  开始,我捧着《鲁滨逊漂流记》,心下泛着一丝抗拒,不为什么,只为它“名著”这个称号。静下来看,便慢慢发现它的与众不同。

  不同于《朝花夕拾》的锐利深奥,不同于《呼兰河传》的沉闷灰暗,这本书以船员亚历山大·赛尔扣克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加以想象,进行编排。通俗易懂又富有一定的真实性,且无处不洋溢着乐观。

  第一次航海的遭遇,面对海浪的恐惧、对亲人的思念,没有阻挡住这个热爱冒险不畏艰难的小伙子,他坚毅地在朋友都放弃时,坚持了第二次航海。

  第三次航海时,多灾多难的鲁滨逊又受到了上帝的惩罚。他遭到了土耳其海盗的袭击,沦为俘虏,被奴役数年,鲁滨逊终于伺机逃走。这般的惊险和羞辱,没能阻挡这个坚韧的小伙子,他热情不减,安稳十年,又忍不住航海。

  直到最后一次流落荒岛,它在这般孤独恶劣的地方生活二十多年,这些磨难让他睿智,却未曾磨去他所有棱角,它乐观积极,不自暴自弃,战胜了一切。

  这是一个坚韧、实干、乐观的人,却也逃不开时代的格局,他面不改色地商议贩卖黑奴,他有着殖民者拓疆的洋洋得意。但正因这些缺点,鲁滨逊不显得高大冰冷,而是愈发真实,更是深深烙在无数读者心里。而我,也并不例外。

  我十分钦佩鲁滨逊的敢于追求,也羡慕他能够那样肆意。而这些是我做不到的。

  我同样有着自己的.钟爱——漫画。我喜欢看漫画,画漫画。而这些正是大人们认为无用的。我选择了绘画,却在母亲的干扰下,与钟爱背道而驰。母亲为我选择了她认为更有用的素描,每每面对黑白的纸面,总会有些恍惚,仿佛看到了鲜艳的红色,黄色,紫色……仿佛眼前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漫画人物,回到现实,还是枯燥的石膏体。多少次想弃笔,却又为了看别人绘制漫画而放弃这个念头。

  回想最大胆的一次,便是反抗一贯认为严厉的母亲。毅然在比赛项目上选择了水彩人物。却因无任何基础,被抛在决赛之外。失败了,沮丧了,依然热爱,却不再敢追求,我胆怯了。

  如今,我懂得巧妙利用素描课的少许时间,还有下课后的一些时间,握起画笔,描绘我的梦。却没再在比赛报选时报过漫画,也许真的是因为抗打击能力差吧。

  我会学习鲁滨逊的乐观,学习他的勇敢。

  我合上书,带着无数的思绪和感慨,进入了梦乡,梦中,鲁滨逊划着木舟,给我留下了一个拼博,冒险的背影……

名著读后感3

  《骆驼祥子》(老舍)《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毁坏成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

【名著读后感】相关文章:

经典名著的名言02-04

经典名著的读后感09-20

名著的读后感09-20

经典名著读后感07-06

名著读后感06-10

《经典名著》读后感02-17

名著读后感精选02-07

经典的名著读后感03-07

名著读后感06-17

名著读后感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