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

时间:2023-12-26 07:31:20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1

  《这么慢,那么美》这本书我很早之间就开始读,最近才终于读完,之所以读这么慢倒不是因为情节无趣,而是书中讲述的慢节奏让人不由自主的想把阅读节奏变慢,每读完一章都需要细细回味,才能发现,原来我们天天忙于生活,却忘记了去享受生活。

  在快节奏的大环境下,我们大部分人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学习、吃饭、睡觉,忙碌的生活虽然让人感觉充实,但却毫无幸福可言。读到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什么是幸福?恋人觉得不离不弃是幸福;商人觉得事业成功是幸福;病人觉得身体健康是幸福。其实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不同,对幸福的追求也是不同的,而我觉得知足常乐才是幸福。

  六月的天开始热起来,让人更是容易着急烦躁,尤其是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我总想抱怨,想把火气发给身边的人。但是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反思自己,其实并不是生活不美好,而是浮躁的心态让我感觉不幸福。在青银工作三年以来,我的领导对我既严格又照顾,同事们像老师又像朋友一样指导和帮助我,父母身体健康,我拥有着很多别人羡慕的东西,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就像这本书里所说:“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看尽沿路风景。”书中北欧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是我所羡慕的,对生活不急不缓,对家庭相依相伴,对金钱不多不少,只有这种心态才能追求和享受到幸福的生活。我需要学习书中北欧人的心态,无论是在未来的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学着把心态慢下来。对待工作认真严谨,对待司乘耐心热情,对待父母孝顺恭敬,将生活化繁为简,慢慢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就是我理想的生活方式。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所有细节。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2

  北欧人的幸福感,借罗敷的《这么慢,那么美》这本书,缓缓呈现在我面前。 此书作者罗敷是华裔女作家,在瑞典生活了十年。说实话,之前我对北欧了解不多,只知道瑞典的宜家家居以简约实用闻名,读此书才知北欧五国是指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我用两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心中满是感慨。不只掩卷之际,阅读过程中也时时和作者共鸣,遇到喜欢的段落就“分享书签”。这里就总结一下我的感受和对北欧的新认识吧。

  01美好生活的基准

  《这么慢,那么美》这本书,以慢博快,以简博繁,有舍方得。作者提出了六个美好生活的基准,我很认同,它们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能为人着想的善良;有可持续花钱的习惯;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恰到好处的节俭。

  正如书中所讲,慢一点才能发现生活的全部细节。我读这本书的过程,有种进入乌托邦的感觉。社会福利太好,贫富差距很小,几乎每个人可以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瑞典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废除了高考制度,更看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年轻人如果一时找不到兴趣所向,可以出去打工,旅行增长知识,而后一旦发现自己的爱好,无论二十几岁还是六十几岁,都可重新进入大学学习。真正应了那样一句话:人生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开始。

  02阅读和运动

  阅读和在大自然中运动构成了北欧人的主要业余生活。

  阅读已经成为北欧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在任何闲暇时间,无论在飞机上、火车上、轮船上,还是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在弥漫着咖啡气息的咖啡馆,人们都在读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统计,北欧人均读书量为一年24本,相当于一个月2本。读到这里我想到在美国的小外孙们。前几天女儿发来信息,说外孙读书如“吃书”,熄灯后爸妈必须到他的房间“搜缴”手电,以免小朋友在被窝里偷偷看书。外孙女代表学校参加学区的阅读比赛,本来小组分工,一个人读一本就行,她把其他同学的书也读完了。看来,他们已经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了。相比之下,如今中国人年均读书量只有0.7本。如此巨大的差距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

  瑞典中小学生每天有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书里说,整个国家都是孩子们的游乐场,这让他们拥有很多无法形容的快乐回忆,也会让他们的`未来有更多无可估量的美好。

  03生活不慌不忙,慢而乐之

  虽然国情和社会环境的不同,我们无法复制北欧人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理念,相信这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现在经常说“活在当下”,我认为首先内心要真正安静下来,才能真正“活在当下”。这个“当下”,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一个念头,也可以只是安安静静地呆着。只有人的心静下来,才能慢慢增强对自己的关注。

  以我们老年人为例,我们应该时常关注自己,学会“慢生活”。近来看到著名作家王蒙的打油诗《慢生活》,就很有意思。想起汪曾祺也讲过自己熬豆汁儿的心得:只能用小火慢慢熬,火一大,豆汁儿一翻大泡就“澥”了。是啊,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将人生这碗汤熬得又甜又香呢?

  我经常自我审视,我做事偏急,往往掌握不好火候,现在正努力放慢脚步,时刻提醒自己:慢些,慢些,再慢些。梁实秋曾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闲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

  我每天看手机的时间很短,总觉得转来转去的帖子很没意思,不如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开年以来我继续坚持和“老太太读诗群”的几个朋友一起每周学唐诗。有时为了掌握一首唐诗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意,要在“搜韵”上查阅资料,然后做ppt课件。如此一来,精神就能专注很多。

  除此之外,我坚持读书、写心得。今年我读过的书有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拍卖行里的奇遇》《月光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杨苡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等。再有时间,我就看看好片子。最近看的纪录片和电影有《书店与菜市场》《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国内和国外版本我各看一遍)。虽然人上了岁数,记忆里大不如前,但我相信花在读书、观影上的时间都有回报,正如三毛所说,“读书多了,自然会有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可以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年迈的我前些年匆匆忙忙,经常忘记停下来好好看看世界,听听内心的声音,现在终于可以静下心来,让生活更好地继续。苏轼诗云:“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人生变好,从慢下来开始。不慌不忙,慢而乐之。我也愿与老年朋友共勉。

  最后以书中几段原文来结束本文

  1.温馨的家庭、谈得来的朋友、以兴趣为前提的工作,健康的皮肤和身材、自信的笑容、智慧的谈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是大多数北欧人对生活的理解。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背后,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自律、毅力和习惯的积累。所以,当我们讲极简的时候,不仅是家居的极简、饮食的极简、交往的极简,更是精神的极简、生活风格的极简。

  2.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桌旁阅读的自己,再加上咖啡的气息和低低流淌的音乐,完美。

  3.三个半,每天晚上十点半睡觉,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每天早上读半小时书。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3

  公正与信义:知足常乐的源泉走出去社交,是北欧人生活的理念之一。而书和书中的知识,就是最好的媒介。大街小巷林立的咖啡馆正是最好的证明。北欧人每家都有咖啡机,除了最简单的滴漏式、液压式,还有高端的,现磨咖啡,可以煮出各式花哨咖啡诸如卡布奇诺、拿铁等。所以你要说喝咖啡,家里一杯咖啡足矣,却为何还要巴巴地跑到咖啡馆去消遣?因为那里就像我们从前的茶馆一样,是一个社交的世界。

  而对于北欧人来说,最典型的社交,却是“一个人的社交”。此意何解?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习惯。即便不与人交往,沉浸在阅读里的时光,那是沉寂的时间之中另一段生命繁华投下的光阴。St i k!”,意思就是“排好你的队”。是的,凡事都要St i k!FIKA!享受慢生活“在香水的味道中睡去,从咖啡的香味中醒来”一切的计划,都彰显在预约中。可以这样说,在北欧没有预约,简直什么事都办不成,甚至连门都进不去。有计划的预约为何如此重要?因为其核心是自由!

  所有的有条不紊和慢而有序都蕴含在计划之中。一个目标清晰的计划,扩展了生活尤其精神世界无限的深度和宽度。瑞典孩子从小就在老师那里学会了计划带来的好处,凡经过计划的事,总是比较容易实现。按计划去实现每一件事、每一个目标,完全是一个极具隐私的个人享受过程。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只有你自己清楚你在做什么、你要做什么的时候,心才会得到宁静。

  所以瑞典人可以容忍下属乱穿衣混搭去上班,却不能容忍不在计划内的贸然拜访。你永远无权决定别人的.生活,过好你自己的生活就好!学习是自己的事。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如果一生把自己只拴在一份工作上直至退休,错过丰富多彩的许多人生体验,未免可惜。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定义生命的宽度。换工作只是人的漫长一生中许多行为中的一次,这努力中间蕴含着有目标地不断提升自我、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我的过程、放纵自己去探知生命的无限价值、享受多元化的一生,才是北欧人“爱折腾”的真正迷人之处!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不断地自我充电与独立懂得承担责任有能力为自己负责,就必须以终生孜孜不倦的学习为前提有时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看似简单,其实是何等难的一件事。尊重与倾听:爱的前提做人要懂尊重别人,他不喜欢的场面,别人也不喜欢。翻译的话只是翻译的,自己理解的才是自己的凡事顺其自然,过犹不及。“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节制!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中为用”,中,代表着平和与平衡;用,是一种修行。在中国原始哲学里,中庸是一种凡事节制的境界。在这一点上,北欧人虽然不曾青史留名提出这样智慧的生活奥义,但无论从精神到行为,恰如璞玉,浑然天成,深得其精髓。

  瑞典语里有一个生活在瑞典不得不知的词,叫“Lagom”,亦即凡事有度,适合,温和,恰到好处。吃饭要Lagom,穿衣要Lagom,和人谈话要Lagom,为人处事要Lagom,对自己更要Lagom。而这种Lagom的人生态度,则最早源于北欧人宗教信仰里的感恩与给予的生命救赎情怀。如果行事无度,必然受损招祸。小则祸害自己,大则殃及世人无辜。慢节奏不代表不认真不严谨,相反,如果整个国家的节奏都慢下来,人们的愉悦感和工作效率反而会提高,因为工作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永远给自己一个多元化的选择最好的生活在路上玛瑞亚:幸福是一种自然状态,当你不再苦苦追问什么是幸福的时候,你就真的幸福了。诚如凡做事必先要有兴趣,只有对生活随心顺意,保持兴趣,才会乐意奉献于生活,并享受其中钱不是押上所有时间来赚的,房子不是用来套牢一生的。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4

  刚开始看这部书,开始的第一章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中,描述的是每个人在公共领域的透明化,没有隐私可言的透明,还有对于“信誉”的重视。大家都知道,北欧诸国是以高福利为文明的国家,在第一章中,作者把福利制度为何得以试行的内因和外因都加以阐述。对待所有人都一样发自内心的尊重,是这章最迷人的地方。

  接下来“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人着想的善良”和“可持续的花钱习惯”、“恰到好处的节俭”这四个章节,对北欧的生活习惯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具体而深入的'阐释。同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资本论》,以及孔子的儒家来对照中国的古典文化,是否,对于经济快速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对经济的未来发展的迷思,北欧的现实状况,和中国提倡的儒家思想“节俭”、“宽容”、“尊重”相一致。重要的是,当所有的工作收入都差不多,物质和金钱不再成为人追求的桎梏,那么喜好就成为了坚持下去的动力。选择工作的前提是“喜欢”,创新和发展就不在话下,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当转行的压力在福利系统下化解,教育不再成为个人支出的大头,医疗也有福利制度买单,人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开始对自己的兴趣进行发掘和追求。“活到老,学到老。”是我国俗语,这句话的真实体现在北欧人身上,没事就去咖啡厅看书,随身携带书,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沉浸在阅读的世界。这么慢,那么美自律的生活,对物质追求的是刚刚好,对知识和精神方面追求的是完美,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幸福的诠释。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5

  最初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文章,节选自此书,并在文章的最后介绍了这本书,一位在瑞典生活了十年的中国女人描写的北欧国家生活的书。自从高中关注Vivibear作家blog里初见瑞典生活,再后来读Sophie's World 挪威小女孩,便对这现实中的童话世界——北欧五国,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冰岛,产生了极度的向往,北欧,真想成长生活在那里,就像童话一样,毕竟著名的安徒生童话就在丹麦诞生的啊!

  于是,毫无疑问,购买了这本书,一拆开便爱上了那浓浓的书香味道,还未看就已经爱上了这本书。

  作为一本休闲的书,再好不过了。最适合在一个悠闲的午后,一杯咖啡,慢慢享受这清闲悠哉游哉的时光。

  北欧是著名的幸福指数最高,生活节奏慢,高税收高福利。

  羡慕她的全民阅读,全民爱好阅读。羡慕她的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人与动物和谐共处随处可见各种可爱的野生动物。最最羡慕的是教育。人生很短暂,有时候一次错误的选择就把整个人生方向决定了,有时候自己还没有明白自己的理想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一个自己讨厌却不可自拔的工作生活,却都只能默默忍受,因为重来的`成本实在太大。所以,无比羡慕北欧,他们靠国家的巨大的力量给人民重新选择重来的机会。大学学了几年工作了几年突然发现了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有了新的理想,没关系,回到学校重新教育,工资继续发,重新开始新的职业。

  一个国家给她的人民提供的最好的就是那种安全感了吧!那种不拍人生走错,只要努力随时可以重新来过,就算四五十又怎样,依然可以像年轻人一样重新受教育重新开启人生。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6

  几年前去的北欧,我一直没有忘记瑞典、挪威、丹麦午后那微熏的风,似乎还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拂过我的脸颊。一切的美好总是难以忘怀的,北欧无疑是个美好的地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8全球幸福度报告》,北欧的芬兰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幸福已经成为了北欧国家的一个代名词。

  《这么慢,那么美》这本书就是一本描写北欧的书,是一位在北欧生活了十年的中国姑娘,用中国的眼睛来透析北欧人的幸福。我从小就是一个很东方的人,对西方的一切都有种骨子里的厌烦,但唯独对北欧有些情有独钟情难自已了。

  那里的生活是我向往的生活,我向往工作时用尽全力,但生活中却不会被打扰;我向往岁月可以慢到用一杯咖啡来捂热;我向往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都能和家人共度,我们可以有很多很多的时间一起去看世界;我向往生活可以回归到极简的状态,每天的作息时间都是三个半(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五点半起床,起床之后半个小时阅读);我向往可以一直成为自己的主人,主宰自己的生活,不用做孩奴房奴。

  这样的生活光是想一想都觉得美好,幸福仿佛已经从这些文字中满溢出来,关都关不住,那里的教育是我向往的'教育。如今的我似乎已经被孩子的教育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人在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个人在为孩子的前途努力。我用很多的时间来跟上现代教育的脚步,却要用更多的时间停下来自我反省和自我安慰。

  瑞典在20世纪60年代就废除了高考制度,更看重的是平时的知识积累,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人们只要愿意学习,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重回校园,重新出发,真正应了那样一句话:人生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开始。这样的教育制度一定能圆了我破碎的大学梦,一定能让我这颗想读博士学位的心而欢欣鼓舞。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整个国家都是孩子们的游乐场,这会让他们的童年有太多无法形容的快乐,也会让他们的未来有太多无可估量的美好。

  他们不必背着沉重的书包在各大培训机构中奔波,他们不必小小年纪就架起大大的眼镜,他们不必在书山题海中丧失趣味和灵性。那里的文明是我向往的文明,我是感受过北欧的文明的。读后感·车让行人、垃圾分类、排队礼让这些素养仿佛已融入了人们的骨血,举手投足都体现着优雅都诠释着素养。这些文明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阅读。

  北欧的人均读书量是24本,远远高于中国。阅读仿佛已经成为北欧人信手拈来的习惯。这样的习惯让北欧总有一种书卷气息,总能在嘈杂的现代文明中多了些许宁静。这里的人们更把环保当成了一种文明。对“废旧物品”的再利用,让一个国家高贵却不奢华。

  人们自觉的进行捐赠,并自发地组织集会,进行物品交换,那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会有“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喜悦。《这么慢,那么美》带我再一次来到了北欧,用最真诚的笔触带我感受了最真实的幸福,原来幸福是一种内心的宁静,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

  我有了一种强烈的期待,我想再回到那个美好的地方,带着这本书带着自己的心。我更想我们的祖国会在不久的将来,拥有更加美好的一切。我们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地,让每一个灵魂都能雀跃!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7

  说起北欧,可能大家会觉得有些遥远,但提到《安徒生童话》的美人鱼,估计是耳熟能详的,北欧包括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等,感觉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极寒之地,最近这几年火起来的北欧风格家居的淡雅,冷调就展现了北欧的风格。今天我要分享的就是由生活在北欧十年的罗敷所写的《这么慢,那么美》,在这个物欲横流,超速前进的现代社会里,这本书就是让人们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的启发者,是作者看到北欧人的生活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对人们的中肯的建议。

  在序言里作者就介绍到北欧是一个不急不躁、不崇拜美式快餐生活、节俭、全球贫富差距最小、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也许读者开始疑问,到底是什么使这个国家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变快、人心日益浮躁的世界洪流中能独树一帜?后面的几章便是一一揭晓的答案。

  首先,北欧是一个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高平等性和高均衡性的国家,包容、公平、公正和信义无一不在地渗透进北欧的方方面面。如龙应台所说“文明最核心的意义就是人的价值”,在北欧,人的价值得到了极大地尊重。女性和男性有着一样的机会,不论男女都有带薪产假,因此北欧盛行“奶爸”;北欧人喜好闲暇时间,每天的fika是北欧人工作、学习之余必须的must;北欧人选择工作都是依自己的兴趣,因为有强大的福利制度做支撑,即便是失业了也会有补助金,所以人们在极大的自由下,能让自己的天赋得到有效的发挥;很多人说福利制度是养活懒人的,其实不然,很多人都明白一旦自己做了懒人,日后福利制度崩塌后果很严重;北欧对待同性恋开放的态度也是基于对人的尊重的理念上的。

  其次,北欧人喜欢读书,电车上、火车上、飞机上、候机厅以及候车厅都能看到读书的人,在社交中读书的重要性就会体现出来,因为如果你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你就无法和一个北欧人愉快地聊天。也许他们有着冰冷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极其丰富的内心生活,他们喜欢读书、喝咖啡,每天闲暇时间,在咖啡馆和一本书的邂逅,是一天最美妙的事情。《感官回忆录》里对卡布奇诺的解释是:CAP-GRANDE-DECAF-SOY-NON-FAT-WET-CIN-CHOC,意为“大杯不含咖啡因的卡布奇诺,加脱脂牛奶,一半牛奶一半泡沫,撒上点肉桂粉与巧克力末。”咖啡是北欧的must。平日里,人们会参加各种各样的协会,也为平日里枯燥的生活添了一笔美丽的色彩。

  再次,北欧人“同居等同于结婚”,他们不注重一纸婚约的'婚姻,而是爱情,正是对婚姻和和爱情严肃的态度,使得北欧人更重视双方的独立。

  此外,北欧人爱学习,因为有强大的福利制度做支撑,北欧人一生会换好几个工作,他们会不断地提升自我、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我,因此在每换一份工作前,都会再度进校回炉。

  北欧人尊重每一个生命,因为他们认为“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只是选择了不同的形式存在。”一个小小的布偶娃娃都会成为老师教育孩子尊重生命的范本。有一个瑞典人说“其实我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我只是恰巧出生在了这个国家。我是一个地球人。就像一棵树,他并不知道生长在哪个国家,他只是长在地球上的一棵树。”这种广阔达观的生命观,使得每一个北欧人都热爱自然、崇尚自然而不是做任何伤害自然的事。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北欧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他们从孩子记事起就培养孩子的自制、独立、公平、求实、创新、亲近自然的意识。诺贝尔曾说“金钱这东西,只要能解决个人生活就够了,若是多了它会成为遏制人的祸害。有儿女的人,父母只要留给他们教育费用就行,如给予除教育以外的多余的财产,那就是鼓励懒惰,会使下一代不能发展个人独立的生活能力和聪明才干。”因此北欧人绝不会培养一个懒孩子。

  北欧人节俭是出了名的,他们会互赠孩子的旧衣物,而且很少有人穿戴名牌,舒服、特别的设计才是他们所注重的。最可贵的是北欧人不会兴建土木,兴建土木永远不是第一方案,如何在原有的废物上再利用才是城市规划者的重点。北欧对待建筑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何对待国家和文明留下的遗产,才是现代人最应该懂得的与旧事物相处之道。

  对待家庭北欧人的态度是坚决的,他们一到休假,绝对会和家人外出旅游,在下班的时候任何人都别想叫他们去加班,倘若你没有预约就去打扰北欧人,不好意思,他一定会让你离开的。他们早上九点上班下午五点就下班了,很多游客在北欧会看到不到五点就关门的商店,连东西都买不了,那是因为店主都回家在后院和家人烧烤去了。

  “度”,lagom,也是北欧人提倡的,和我们中国的中庸之道颇有几分相像,“自由自觉,享受人生”便是度最好的诠释。

  作者在后记中谈到北欧人的幸福精确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爱情—不离不弃;家庭—相伴相依;生活—不急不缓;工作—讲求效率;理想—不高不低;金钱—不多不少;亲情—不浓不淡;陪伴—不远不近;健康—如影相随。”这几个关键字恰如其分地对北欧人的生活态度做了总结,闹市中的兰铃花,在现代社会中,北欧的宁静、不急躁成了一束别致的光芒,奕奕闪烁为焦躁的人类讲述着一堂别开生面的人生大课堂。假如有机会,一定要去北欧转一转,真想看看那里的人如何生活,如何惬意地享受,体味什么才是真的生活之道。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8

  午后闲暇时间,随手翻阅,这本书使我久久不能挪眼。它详细的介绍了北欧的教育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深深的震撼了我,领悟到中国和北欧国家有很多不同。就拿学校教育来讲,创新教育从小就被注入小孩子的意识中。打个比方,北欧国家的老师,根据不同的主题,比如"牛奶从哪里来"先是组织孩子们去奶牛场参观,参观前农场主讲解奶牛的"饮食起居",之后孩子们被邀请到农场餐厅品尝奶制品,走时还有一个印着奶牛宝宝的小牛奶杯赠送。回来之后,老师们这才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有关奶牛的作品,体裁不限。

  一趟奶牛之旅,激发孩子们强烈的创作兴趣,从本真开始创作,这与和中国一样大多数国家的"老师黑板上画一头吃草的奶牛,学生作业本上画一头吃草的奶牛"的灌输式教育是如此不一样。模仿惯了,就难出创造的天才。北欧的小孩,从小被鼓励创造发明,孩子手工上自己设计的珠子手链和项链是妈妈骄傲戴着出席聚会最闪亮配饰。以至于诺贝尔奖项得主大多是北欧国家的'人。

  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是北欧国家的标志,但这并不代表国家会养懒人,一切都要靠北欧人民的信誉和自律,北欧人民讲究三个半:晚上十点半睡觉,早上五点半起床,半个小时看书。可见他们生活的规律。

  现在我们的国家是那么的不足,整日的快节奏使人错过了许多。北欧国家的慢节奏都可以这么美,难道我们不可以吗?取长补短一向是中国人的做事箴言,我们是时候行动了。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9

  世界愈繁,此心愈简。书名很美,随手翻阅,一场邂逅。幸福,是一种心态的选择。你所向往的生活,总有人每天在过,但这种生活的本质,却未必和你想象的一样。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所有细节。物质很重要,但仅仅是"够用"就可以了。北欧人的幸福感,更多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以及家庭的温暖、个人努力,而这些是我们可以学会,可以身体力行的,也是我们自古传统一直倡导的。

  本书描绘了作者北欧尤其是瑞典的所见所闻所思,读完后才知道北欧国家(五国)福利的.特点,与目前互联网上流传的对高福利国家认知:只关注了高福利,殊不知正真成就北欧国家高福利的是高度自律的北欧人以及北欧人深以为意的高税收政策。高福利并没有养懒人,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勤劳的工作和按时自觉地交税才能使他们自己享受到高福利所带的优质生活。

  在北欧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婚姻没有门当户对之说,这两种观点,并行存在又互为因果。北欧人眼中的门当户对讲究的是"两个人之间小宇宙的兴趣爱好、个人修养与性格上的合拍与否",而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家室背景,财力多寡。这一切都是因为平和心境,而这么难能可贵的平和心境就要归功于高税收所带的高福利。通过高税收有效的拉低了贫富差距,平衡了民众的收入。当个人收入不再成为奋斗与论输赢的目标之后,人的心境怎能不平和。

  平和的心境也造就了北欧人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及理念。不工作的时候,阅读和一切在大自然中的运动构成了他们的业余生活。阅读已经成为北欧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北欧人的人均读书量是一年24本,相当于一个月2本。

  印象深刻的一个节是:为了教育孩子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竟然每周会让一个大布偶充当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能行动的小朋友。然后教会其他小朋友如何跟其正常相处,如何去帮助他。从小就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每个以不同形态存在的生命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当你对现时的工作厌倦时,随时可以停下回到学校重新学习一门新的技艺,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完全没有任何顾虑。这在其他任何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为什么书名叫做<这么慢,那么美>?慢,是因为做事有计划,所以才能从容不迫;简,是因为内心有节制,所以才能泰然处之,而最后的美,是精神境界到了一定水平之后才能体会到的。简单生活更需要我们克制自我,完善自我。最后以书中两句原结束书评。

  1、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桌旁阅读的自己,再加上咖啡的气息和低低流淌的音乐,完美。

  2、三个半:每天晚上十点半睡觉、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每天(早上)读半小时书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10

  这本书是当时京东搞活动的时候凑单买的,放着有一年多的时间才看,整体看下来有一些新奇的东西,可以让人尝尝鲜,例如北欧国家对二手物品尤其是二手衣服的接受程度如此之高,同时也看到了极简主义的发源地的人民对于生活本质是如何探求的,想象一下自己就仿佛感受到在北欧的森林中深深的呼吸,看完这本书也对自己退休以后的生活有了更明确的想法;不足之处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本书在很多人眼里评价不是太高的原因,首先是作为一个在国外生活的作者,对国内国外的对比结论早早就下来了——北欧国家尤其是瑞典比中国更好,这也好,那也好,让人颇不舒服,且不说数典忘祖,但总感觉作者把该比较的比较完就好了,是非曲直交由读者下结论会更好;其次都到后半部分感到作者的`思路和素材有些黔驴技穷了,很多材料用了再用;最后感觉作者的思维和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很多篇幅的题目与该篇的主题貌似没有太大的关系。总体读下来,这本书能够及格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11

  花了近3个月时间看完这本书,为什么这么久,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及不自律。

  这本书说得是罗敷移居瑞典后,对这个国家及这个国家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赞美。

  在中国,一个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大致都无异。从出生开始基本由母亲在家抚养长大,参加九年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家庭会迫使孩子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补习班、写作外语班或是兴趣班,忙碌的在父母的规划下走进大学,读着父母选好的或自己不知因为何种原因选择的专业,度过了一边完成学业,却不能自律的疏于进取,一边焦虑着未来的道路,毕业后在社会苦苦挣扎,花费自己所有时间只为多挣钱补贴家里买房买车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走上自己走过的轨迹。一代代周而复始。

  这样的生活,我们真的对得起自己吗?

  现在讯息如此发达,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生活方式不断碰撞,很多国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国外有很多国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些社会发展先于我们的国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观念和精神。

  从《这么慢,那么美》中,我认识到的是目前社会体制已经相对完善的很多欧洲国家他们有一套非常优秀的体系,是我之前略知的优秀以外,让我意想不到的。

  瑞典,在男女平等、个人的自律、价值观、对工作的看法、阅读的习惯、对尊重的理解、教育等等的方面,都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素养和优雅。这个国家不仅仅看上去像个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像活在童话里,尊重、真诚、公平、正义,简直可以惭愧的说,没有孔子儒家思想上千年的熏陶,却将“仁义礼智信”贯穿得漂亮。

  说实话,在看这本书的'这段时期,是本人非常迷茫的时期。一年多前与自己本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脱轨,进入了一家家庭烘焙馆学习烘焙,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我又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上来。我迷茫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回到轨道是自己迷茫过程中觉得保守不出错的做法,可能是为了能有一份养活自己,又不被社会觉得低人一等的工作。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什么,我的消极已经不满足于和挚友交心的对话。也因为这个原因,我放下顾虑,重新联系以前和我聊得很好的一个朋友,内心中地位无可撼动的朋友,但或许以前些许事情都还在意,想象中最后的救命丹却是消逝的迷烟。所以一定程度上这本书,这里面所描述的生活方式给了我一点力量和思考。

  苦于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刚刚看完这本书的我也还没总结出个所以,我没法完整或稍带调理的说明这么书好在哪,瑞典是如何做到幸福地追求本质纯真的生活。我也没想好要摘抄那句话来概括。就用这空心的灵魂和空白的大脑结束读后感吧。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12

  读完此书就想写点什么,再次回味一番。我极其向往书本所描述的生活,本书的观点也是不能再赞同了。这本书不仅可以当作闲书去了解北欧人的生活和文化,还可以从社会的角度去学习北欧的社会制度发展和建设。

  此书有部分内容重叠,适合快速阅读,后记部分再一次总结文中的精华。全书共6个章节: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人着想的善良;可持续的花钱习惯;无需提醒的自觉;恰到好处的节俭。我们可以跟随远嫁瑞典的中国姑娘较全面的了解北欧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婚姻、育儿等认知及行为习惯,政府的管理制度、福利政策及政策制度设计的缘由运作机制,从而找到北欧人幸福生活的真谛。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如果一生把自己只拴在一份工作上直至退休,错过丰富多彩的许多人生体验,未免可惜。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定义生命的宽度。”看看我们的周围,有多少人和你说最近工作忙,等我空了……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它只是你年轻时期重要的'一部分,你现在需要它来支持你的生活、学习和家庭,但不能因为它而忘记了你的生活、学习和家庭。随着年龄增长走到退休,你会发现工作只是人生的过往。我们这一代人,不仅把眼前的工作看做生活的全部,也让自己的孩子把学习看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孩子们的童年、创造性、好奇心也被这沉重的学业埋葬,这样发育不完整的人生前半段人生如何支撑下一代与国际接轨、与全球竞争?我们应尽可能的规划好时间,平衡工作和生活、事业和家庭,感悟人生的乐趣,定义生命的宽度。

  “北欧有一句俗语叫:每一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意思有两层:你不是天生就什么都会;你不是从来都不会犯任何错误。”我们往往因为自己是成年人,遇到未知在众人面前难以启齿;因为自己是成年人,不允许自己犯错,也不允许身边其他的成年人犯错。这样的认知的确有些可怕,生活过于严肃,对自己高要求,也不容易原谅别人。其实,任何人对待同一件事情由于经验的不同、思维模式差异,都有可能用不同的方式处理,甚至得到不同的结果。也许,你眼里的错误也未必是错误,或许是另一种结果。多去尝试,不要怕错;多一些宽容,允许自己和别人犯错,也许创意和创新才会不断涌现。

  “你永远无权决定别人的生活,过好你自己的生活就好。”随着社会的发展,你会发现以前同样的评判标准会越来越不适用,人们会选择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读书笔记.就拿恋爱结婚来说,有的人会选择不婚生子、也有人会选择同居不婚,这在北欧非常常见,可以国内却还是有巨大的压力。我们会因为很多原因结婚,可有多少人真的是因为爱对方而愿意去和对方结婚?

  跑步、单车、阅读、健身……是许多北欧人的业余生活,归结起来他们的生活就是保证身体的健康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而我们更多的是泡吧、游戏、追剧、发朋友圈……归结起来就是乐。文化习俗不一样自然会有不一样的生活,倘若减少一些乐的活动,而增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那也会变得充实许多。

  “北欧人的幸福感,更多来源于简约、自然、宁静的心态,以及家庭的温暖、个人价值的努力和实现。北欧人幸福的核心,是简约的生活。而简约的生活的核心,则是真实。”纵观全书,北欧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可他们不会因为物质生活丰富而铺张浪费,而是过着节俭的生活,他们不主张生产更多的物质去创造财富,而是主张原有的物质流动起来、通过再次交换去创造财富。他们重新把自己看成自然界的产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尊重每一物种的生命,保持自然的平衡。每个人都活出自己的价值,而不是盲目攀比,这样反而内心越发平静。只有明白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你才会过得幸福。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13

  浮躁的人看书总有虎头蛇尾的现象,我就是个浮躁的人,这本书从20xx年看到了20xx年。

  《这么慢,那么美》,书名就让我对北欧无限的向往,浮躁的我很想去体会那种慢那种美。人性本自由,高福利下的社会是否能释放人性最多的自由?如果能,那么北欧人民就是最自由的民族。不疲于工作,做喜欢做的`事,节俭环保、顾家恋家。就像书中的后记,北欧人民诠释了幸福的精准度,简约、效率、真实。

  不过看完全书,我竟然对那种慢那种美一点都不羡慕,也许是全书把北欧写的太完美,无欲无求的完美,就像长着一副禁欲脸的帅哥,初看春心荡漾,久观则激情不再。

  没错,我就是充满激情欲求不满的兔子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14

  我看书以来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写书评,为此还专门下载豆瓣,注册帐号写书评。

  买这本书有些时间了,前段时间忙于应付各种考试,也没时间静下心来好好阅读一本书。当初在当当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我在图书排行榜的前列,想来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过段买下,收到货的第一感觉是纸质不好,相比同期买的其他书差别很多,最近开始读这本书。真真发现,排名什么的,都是不靠谱的,读者的评价才是最最真实的反馈,也请各位书友以后买书注意了。

  我们把问题聚焦到书的内容上面来,大致是讲一个中国女孩如何在瑞士生活十年最终成为一个无业的家庭主妇过程吧!书中对于瑞士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瑞士很好,瑞士文化也很有特色,这些我都不反对。

  让我决心要抛弃这本书的.原因大概是在夸北欧的时候,对中国的贬低吧!就那书中作者描述的一个小情节来说吧,作者回国探亲,感受了国内公交,火车的不准点,回到瑞士后看到在特定时刻就准点到达的车辆热泪而出的这个小片段真的让人没有有一点好感。

  并不是说自己有多爱国,到如此厚此薄彼的做法真的值得好好反思一下,试问,两个预测不到内容。作者是一个在北欧生活多年的中国人,在瑞典这个国家生活过,所以在描述北欧人的生活中,深入思考北欧人的生活习惯,福利制度等等的深层原因,追根溯源把“幸福”这个定义,更加完美的阐释。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15

  我是先看的《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感觉非常好,也写了几十条的想法。回头来找的这本书看,感觉和一《越简单,越美好》中有很多内容重合,《越简单,越美好》写的反而更加精简,更加能令人愿意加入探讨。

  或许是这两本书先后顺序的'缘故,故,建议后来者,先看《这么慢,那么美》后看《越简单,越美好:北欧的极简主义生活》!当有不同的收获。

  其实,按作者所言,北欧已经进入了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大道至简!国情不同,文化历史不同,风土人情不同,地理物产不同,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可比性,所以我们也不用去羡慕他们。

  如果你的生活条件允许,那么你完全可以去按照书中所写的那样去生活,即便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按照其中部分去尝试!

  但不要怨天尤人的去问:为什么中国就不能这样?想想我国建国时间,想想我国近代都经历了什么?经过国人不断的努力,我们在近几年才基本将全国范围内的温饱问题解决,不要认为我国的大城市已经赶超部分发达国家了,我们就是发达国家了,现在的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经济落后!

  所谓“船小好掉头,尾大不掉。”中国这艘超级航母想调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切需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还需要民众自发提升,互相影响,才能更快的进入良性发展!

【读《这么慢,那么美》有感】相关文章:

《这么慢,那么美》读后感(精选10篇)05-26

这么近,那么远散文10-06

这么近那么远散文10-06

这么近,那么远作文05-24

这么远,那么近作文10-06

这么近,那么远作文06-06

这么近那么远的情感美文10-06

用那么那么那么造句10-06

那么那么造句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