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列主义著作后有感

时间:2023-12-18 07:14:42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后有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后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后有感1

  马克思主义在其诞生以来的100多年里,以其强大的思想力量不断地改变着人类历史的面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制度曾经创造了比资本主义制度在相同时间里大得多的生产力,曾经地改变了落后民族国家一穷二白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依然生存着、发展着,继续探索着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即使在西方世界也仍然是一门“显学”,在精神生活领域发挥持续的日益强大的影响……显而易见,谁要否认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的精华,那他不是出于偏见,就是出于无知。

  从这本书的篇目来看,该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选择,确有独到之处。例如马克思的著作,选的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著作,选的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再如邓小平著作,选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的两篇代表作。该书详细介绍了这些文章和著作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和谐社会作为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和强烈的现实要求,更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和坚实的理论支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是和谐社会重要的哲学基础,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和可靠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主体观:明确了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与发展归宿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马克思说,“整个世界历史不过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更进一步讲,“‘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也就是说,历史活动不仅要以人为主体,同时还要以人为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正是对唯物辩证法这一基本原则的进一步展开。从系统观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三、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实现了和谐社会的思维创新和发展转型

  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正视矛盾的斗争性,更要重视矛盾的同一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已经不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与体制不断的改革完善而得到解决。至于说围绕它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更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可以采取和平的、渐进的、非对抗的方法去处理、去解决、去协调。当然社会上还会存在一些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通过斗争去解决,但这已经不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改变那种你死我活、顾此失彼、水火不容的唯斗争思维,在把握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斗争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矛盾双方的依存、融合,倡导“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兼容思维方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局面,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后有感2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这些都是科学的理论!

  第二、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是辨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 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而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

  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些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而马克思主义运用这些规律提出的阶级分析法,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等等都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四、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产生的`一般规律。

  所有这些,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马克思主义对人们研究它们提供了条件。

  第五、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按照马克思预见未来的一贯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不会是一种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不会是一种不需要也不能够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静止状态。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

  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我想,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上述五种其他哲学并不包含或不全面包含的真理性认识,才使我们越来越重视这门科学。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它,我们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争取最大限度的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读马列主义著作后有感】相关文章:

史铁生著作读后感10-05

中医经典著作读书心得04-06

读《我是90后》有感04-23

《灾后“重生”》的读有感10-06

李镇西著作《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05-29

爱的教育著作读后感02-11

读《匆匆》后感10-09

谈执著作文06-06

毛泽东著作读后感(精选9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