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时间:2023-07-06 18:07:30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读傅雷家书有感(汇编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傅雷家书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傅雷家书有感(汇编11篇)

读傅雷家书有感1

  一代艺术巨匠,付诸一生的光阴,用高尚的灵魂为子女铺平人生的道路。傅雷的舐犊情深,为如何培养子女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舐犊情深,用无私的爱塑造国家栋梁。傅雷用严格的标准去培养傅聪,在信中,无处不渗透出他爱子教子的精神。傅聪远赴波兰留学,父亲化作一面“忠实的镜子”,给予儿子生活上、学习上真挚的忠告。他用另一种更加伟大的方式诠释了父爱,事无巨细的叮嘱后隐藏着不可抑制的思念。当儿子的生活趋于稳定时,他不忘在信中插入对儿子事业上的勉励及对艺术的不断追求。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力争做到最好,这就是傅雷对儿子的要求。当儿子远在英国成家立业后,尽管思念之情未曾断过,尽管自己的身体日趋衰老,但一切都无法阻挡对于游子谆谆不倦的教诲。

  舐犊情深,知识的传递遥隔千里。读完书发觉,这对父子更多时候是一对无话不谈的知己。“知子莫若父”,两人对于艺术、文学的共同热爱,让他们即使相隔遥远,心却紧紧相贴。在信中讨论音乐,交流旅游心得,邮寄书籍唱片……在这个过程中,父子俩的心灵得到了充实,精神得到了升华。傅雷对于知识永不停息的追求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傅聪,塑造出一位品德高尚的音乐家。

  舐犊情深,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傅雷的家庭受到了残酷的遭遇,但他的爱国之心不会改变。在给傅聪的`信中,傅雷为了让他不要忘记祖国,常会提及国内的社会形势。即使在病魔缠身的时候,傅雷也不忘告诫孩子,要不断进行“自我改造”,为国家作出贡献。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无疑也是他不断学习的结果。海外游子生活的艰辛无法想象,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父亲对国家的贡献,同时也激励了儿子,为了回报国家,为了回报社会,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用自己的力量建设祖国。

  轻轻合上书页,傅雷的身影浮现在眼前。“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父子俩的确是这样做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2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我们只求心里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这是我在读傅雷先生写给他儿子的第一则家信中最有感触的话。之前,爸爸也有给我讲过着重大的人生哲理,也告诉过我中庸之道,也许是之前有过一些知识的铺垫,也许是之前经历过很多的事情,再让我拿起这篇文章时颇有体会,在当读完时,更是感慨万分。

  也许现在没有机会再回头感悟回忆,但我还有机会去修改我的未来。傅雷先生写给他儿子的这则日记,让我体会到了父爱有多么浓厚,让我了解了真正去正视一个问题一个错误有多么的重要,就像课文中提到的一样“一个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跨越它,才不会被“回忆侵蚀”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了一步”“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一天”这是傅雷先生写给他儿子的第二则家信,我读出了喜悦、赞美、这里与人生。可能是我太小吧,有些句子只有字面的意思,之前感觉所有的矛盾都会来找我,很不想去解决它,更不知如何去处理它。在生活中我有事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自负,又有时会觉得心里卑微,总是走人生的极端,但是看到傅雷先生写的家信时,对,人生事事顺利啊!也许逃避的并不是问题而是时间,但是矛盾与问题是并存的,正如同信中说的“有矛盾是生机蓬勃的明证”是啊,人一生都是活在矛盾中的,只有解决了这个矛盾才会有另一个矛盾是你前进,才会勇敢的迈出一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迈出矛盾便是成长。

  《傅雷家书两则》总结起来教会我了四个字:荣辱不惊!

读傅雷家书有感3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从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被这段文字深深打动。傅雷对傅聪的爱是无言的,是深沉的,是质朴的。可转念一想,天下哪位父亲对子女的爱不是这样的呢?

  沉默,我想起了我的“傅雷”。不知为何,我与父亲之间好像总有一层隔阂。或许,是他工作太忙,陪伴我的时间太少。也或许,是我们都过于沉默。

  “别总是给我打电话,也多打打电话给父亲,他总是念叨你不给他打电话”电话那边传来了母亲不知讲过多少遍的话语。

  思绪回到儿时,我想起了父亲那严厉的面孔。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玩,回家晚了点,一进屋就看到父亲坐在沙发上黑着脸一声不吭,像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空气似乎凝固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父亲终于开口了,我默不作声,“下次再这么晚回来就别回来了。”听完,我低着头,灰溜溜地回到房间。从此,每当我犯了点错误,脑海中便浮现父亲那严肃的面孔,畏惧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母亲却说父亲老是念叨我,不禁感到一丝惊讶。我思忖许久,重新拨打电话,缓缓按下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电话号码。

  “喂?”电话那头传来一声低沉的男声,显得有丝疲倦。“父亲。”我轻声呼唤。“哎!我宝贝女儿终于给我打电话了!怎么样?最近在学校过得开心吗?生活还适应吗?身体还好吧”一连串的问题扑头盖脸而来,问得我措手不及,我疑惑之下竟一时语塞,这还是那个不苟言笑的父亲吗?

  电话内容早已忘却,只是记得父亲说的最后一句话:“多给父亲打电话!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就跟父亲妈妈说”听完,内心泛起丝丝酸意,原来父亲也在默默关怀着我,他不善言语,他和傅雷一样,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的。

  月假回家,晚上十一点,我肚子突然饿了,“咕噜”地放出信号。父亲突然冲我笑笑,便走进厨房,做起了面条。

  “来咯!天下第一美味!”父亲端来面条,放在我面前。我一刻也等不了了,狼吞虎咽起来。父亲也在一旁享用着,时不时往我碗里添加几块肉,我边吃边和父亲分享着学校里的趣事。客厅里传来此起彼伏的笑声,不知不觉间,我与父亲之间那层隔阂正在悄悄消失。

  在灯光的照耀下,突然我看见一丝细微的白发赫然飘在父亲的.头顶上,晃得我有些恍惚,我这才意识到这个男人,在我成长过程中他正在老去。

  猛然想起,他也曾是少年,也曾幻想仗剑执笔走天涯,利落的黑发衬着他的英气,他曾有着“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倜傥,他曾有着“手可摘星辰”的豪气。可是他有了我后,便不再羡慕江湖,毅然隐退。从此,为四方食事而忙碌,为前途理想而奔波。他的青丝终是抵不过岁月的侵扰,白了,疏了。

  我的内心泛起阵阵波澜,电话里头“有事就打电话给我”的那声叮嘱又响在耳畔,原来,每一位父亲都如“傅雷”一样,牵挂着孩子。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不禁潸然泪下。

读傅雷家书有感4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思考着突破重围的方案!450字作文那年,阿盼和天碧都读小学二年级,她们俩人情同手足,常常拉钩说“大家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哟。二、根据《鸟的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为了得到身心解放,我会在周末美美地干上一场游戏大战;可是玩了没多久,由于温度升高,冰块溶化了。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很难写出一些实用的感想。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读该书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点评: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读傅雷家书有感5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在傅雷眼里:家书抵万金!

  一个是翻译家父亲傅雷,一个是音乐家儿子傅聪,同样是严厉出身,后成为杰出的人物。

  那年,二十岁的傅聪赴波兰留学。在这一走,时光大钟就幽远了,就像信里所说的那样“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让身为父亲的傅雷似乎觉醒了在儿子童年时自为严父的形象,也开始了念写家书的漫漫长途。因为父子远隔,他最想对聪说:“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的拥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与热爱呢!”

  读了几页父与子的深情,我总觉得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像傅雷先生那样严格、那样细致、那样富有原则性,倾注那么多教育子女的父亲,却是世上不常有的,也不多见的。--“音乐会成绩未能完全满意,还是因为根基问题。”“你进来忙得如何?乐理开始没有?希望你把练琴时间抽一部分出来研究理论。”“另一点我要告诉你: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

  这本书里蕴含了满满的亲情,钻研的艺术,以及随处可见的真真教诲。其实,自家的生活也是如此,在严父慈母的传教下,乖乖女的我有时也很倔强。

  譬如这个暑假,暑假班父母早早的去报了名,东跑西跑,还不是让我在九年级的起跑线上不落跑吗?他们的唠唠叨叨“学习要上心啊!”“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切记戒骄戒躁,自信自强,坚持才是胜利!”或许已成耳旁风,或许确实牢记心头,因为每次自己听到这些,真是又害怕又警醒啊!但是,爸爸却巧妙地换了另一方式,把这些名言以及他的学习感受写在了我一张张剩余的草稿纸上。放学回家,总看到有张纸整整齐齐地搁在书桌上,上面的字群蚁排衙,真是令我佩服之极。桩桩事件,学习上的粗枝大叶,可让我碰了许多钉子,生活上就更不用说了。所以,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老爸总在我“落魄时”就提点而感慨,有些哭笑的风趣。

  确实,傅雷先生教子做人都非常严格,不落半点马虎,其实也是令人尊敬的那份恳诚,与学识的比重。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经历一次折磨,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这样才不冤枉。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如此一比较,现代父母的溺爱,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不时还有家庭中的口角争纷。虽然傅聪那时还有一定的封建传统性的教育,但傅雷夫妇的出发点是好的,传承了教育之本。两者即本质一样,成果却天差地别。可能前者是懒惰的,而后者是勤奋的,是成功的。正如傅聪所说“那时我和父亲之间已经像朋友一样了!后来出国几年,自信心也多一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自信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这是从中我学到的: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傅雷,我读到了他的恳诚;傅聪,我读到了勤奋;朱梅馥,我读到了善良;而我的父亲,我读到了用心良苦。

读傅雷家书有感6

  自古以来,父母都是最疼爱孩子的人,但是夫妇间总有着不一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傅雷夫妇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或许这就是《傅雷家书》能够畅销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译官,而他的儿子聪又在国外发展音乐,所以家书中的家教家风,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家书中浓浓的父爱与母爱,有时却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因为父亲总是在国家和聪的角度思考。一次,聪想要回国,作为父母,当然是希望漂泊海外的儿子能回家看看。可傅雷的回信中却有这么一句:“每年回国一次,在体力、时间、金钱方面都太浪费。希望多考虑。”夜色中他合上书,强压着心中的不忍与思念写下这句话的场景渐渐在我眼前浮现。

  这父爱是要有多强,才能到这种不顾自己,只顾外界和儿子的境界啊!

  聪的音乐天赋一点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会往往很成功。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寄来这么一句:“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必须深深的检讨自己的缺陷。”,以此来浇灭聪骄傲自大的小火苗。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希望,可成功却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对于聪刻苦的练习,傅雷却又常常劝说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需要让自己太辛苦了。”只是不知道,聪有没有把这句忠言听进耳朵里呢?

  母亲却又与父亲截然不同。“究竟派你在哪个团体里学习?与夏部长见过面了吗?楼伯伯那里去了没有?”母亲的信里,出现最多的就是问号了。既然傅雷承担了一个严师、严父的形象,那么母亲就当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袄”,不断的温暖着在异国的儿子。时不时穿插的几句告诫,让聪心里的警钟又一次被敲响。

  后来聪结婚之后,母亲又更加展现出了她的母爱:“记得有时候要放下工作,多陪陪妻子。”……

  相对于父亲的严厉来说,母亲的温暖能抚平聪心中因严厉而起的不满。也就是因傅雷夫妇的相辅相成,才让聪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几分烦恼吧。

读傅雷家书有感7

  楼适夷评价它为“这是-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纸家书百镒轻,傅雷先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其爱子傅聪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对于他对其爱子的教育,我要真心地赞叹一声,太伟大了。施蛰存先生曾说过“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格,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非常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于我而言,我对书中的先生认为如何做人的问题和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感触较深。

  傅雷先生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因此在书中第一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我十分赞成先生的这个观点。正是如此,不论做任何事情,做人就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头等大事。

  如果一个人他连最基本的礼义廉耻,尊重,道德都没有的话,那么我想这样的人还不具备能成功的能力。先生提出的:待人要谦虚,做人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民族和国家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等观点,这对于我们的成长是非常好的教育。我们现在的缺少的或者说是正在流失的宝贵品质,正是先生口中这些,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现在的素质化教育也正是提倡这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单单只在看中成绩这一-小方面了。

  先生还在一段家信中说道“人--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正是如此,人生便如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的这一辈子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起起落落,殊不知会遇到多少的挫折,困境,迷茫而无所适从的时候,但正是生活如死水一般时,我们仍不气馁,不放弃自我救赎,相信否极泰来,相信只要再坚持一点点就能上岸,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不被现实击垮,那么这样一个人才是强大的。苦难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我们唯一需要记取的,是能否配得上所受的这些苦难。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辛夷坞曾说过“日出之美便在于它脱胎于最深的黑暗。”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尝试在泥泞中抬脚,总好过深陷此中不愿自拔。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傅雷夫妇与爱子间的真诚情感流露的载体,它更是-部富有艺术性的作品。傅雷虽已去,但家书仍在,思想仍在,它带给我们的爱与精神和力量是永在的。

读傅雷家书有感8

  “我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我时时刻刻,随处给你敲响警钟,做一面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在演奏姿态方面。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

  这是傅雷曾在信中深情的话,傅雷确实做到了这些。读《傅雷家书》,我们不难发现,傅雷对儿子傅聪几乎投入了自己的全部情感。

  无论傅聪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儿子不在身边,他便把给儿子写信和读儿子的信当作很重要的事。他不顾工作劳累和身体的病痛,不间断地把自己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写给儿子,更从儿子的来信中捕捉他的喜怒哀乐,关注他在艺术生活中的心路历程。然后再将自己的感受写给儿子。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每次她来接我的时候,总会把最近看到的一些值得从中吸取教训的'新闻告诉我,还谈谈她的看法,再问问学校生活“课程跟得上吗?”“要多问问题哦!”“班上有没有什么趣事啊?”诸如此类。有时我嫌她烦,就有一句没一句的敷衍着,可我哪知道这是妈妈热切的关心啊!

  我喜欢这段话“人越有名,即使不骄傲,别人也会有骄傲之感,这也是常情,故我们自己更要谦和有礼。一个人有才也有另一个危机,就是容易自以为是的钻牛角尖,所以才气越高越要提防。艺术家特别需要冥思苦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

  这个严厉的父亲以极温柔体贴的话语告诉儿子,以不断提醒和要求儿子总结演奏中的得失成败,犹如在与知己谈心。今天,我们读傅雷家书仍有必要,因为傅雷对于我们如同一面镜子。在他面前,我们不仅可以学到怎样去做父亲,怎样理解父母,更重要的是,他也教会我们怎样做人。

读傅雷家书有感9

  傅雷先生,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教子有方的人,虽然他与儿子相隔甚远,但是他却不忘记劝告儿子,告诫儿子,勉励儿子,用自己的经历来教育儿子,说的话也是句句在理。

  父亲的信中没有宠溺的意味,只要对儿子的严格,时不时透露着一丝关心,但更多的是“心灵鸡汤”,他告诉儿子要坚强,要细心,要努力,要乐观,总是会对自己的儿子讲很多道理,就是让儿子不要轻言放弃任何事情。然而这一切都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与关怀,以及作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对孩子的`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一个严格的父亲,他虽然没有母亲那般温柔,但却给我们永恒的记忆,给我们知识与“力量,”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当中的种种不快,坚强地生活下去,永不放弃,他就像一座大山,高傲不羁,是我们坚硬的后盾,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自己的父亲。而且,在人生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磨难与挫折,但是,我们绝不能畏惧他们,而是要勇敢的面对它们,纵使它们有多么厉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应对,相信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所以,我们要坚强的面对生活,面对自己,从而超越自己,跟那个懦弱的自己说再见。

  人生的路蜿蜒曲折,努力走下去,奇迹必将出现。

读傅雷家书有感10

  当我最初翻开《傅雷家书》时,草草扫阅几眼,只觉枯燥无趣,乏味不堪,一时大失所望——它不具有同为八大推荐书目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情节起伏,扣人心弦,甚至触目皆是夹杂着洋文的絮叨,皆是近代的知识分子们让人觉得一时晦涩难懂的思想。

  哪知一行行啃下去,竟愈品愈清香。它看似难懂,难懂是因字里行间藏真理;它看似啰嗦,啰嗦是因事无巨细含浓情。一开始,我被其诸事俱涉的特点所吸引,本以为只会是些知识分子间学术交流云云,不想他们会在书信中谈及音乐——谈莫扎特,谈李斯特,论诗词,谈李太白谈苏东坡。甚至于贵妃鸡之类菜式的做法、讲究、均有提及。而国家形势之类的大事,亦可在书信中见得他们对其上心。世事如珠,被笔墨作线一串,便串着了满腔细腻的关切与温暖。这样不论事涉哪一方面,都绕之畅谈,难道不恰似一家人用罢晚餐后一齐谈天论地、无所不言么?哪怕十几年的分隔,使一切只得寄于家书,但那亲情的`味道,若细细品味,却是一分不减的。甚至乎含于字里行间,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作为心灵沟通的桥梁的家书,几时不抵万金。而渐读渐深,让我流连于书中间,更是无处不在的哲思—傅雷先生留给孩子的如斯丰富的精神财富,我竟可稍得一二,此乃何等的幸事呐!尤其是书中对理性和感性的看法,实在颇为高明。一个有才的人也有另一个危机,就是容易自以为是地钻牛角尖。所以才气越高越要提防,正是如此往往感受快的,不能沉浸的深,沉浸得久,而只有通过人的头脑运用分析,综合,对比等等的方法,把感受到的现象加以研究,抛开事物的虚假现象及其他种种非本质现象才可以找出事物的来龙去脉。由此可见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过多的感性会蒙蔽万物的真面目,过多的理性却又会叫生活少了几分味道,只有用理性过滤了感性,亦或在理性的棱角上包上感性,让两者得以平衡,才能了解万事本质,才能溯至上千个念头的根源,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自知自强。一封封尚含温暖的家书,藏了万千的关切,含了由衷的教导,忽而间,自云中,锦书来。

读傅雷家书有感11

  刚开始,老妈给我买回来了学校要求看的书,我首先看到的是《傅雷家书》看到题目就想:“家书?是家训,还是傅雷家的人写的信?”带着这种好奇心开始了我的书海旅程…

  打开书来,看到的是一封又一封的信,觉得,挺无聊的。便开始发起了牢骚,这老师是神经病啊,干吗让我们看别人写的信,这是隐私诶,老妈就说:“让你看,绝对是对你有好处的啊”“哦”不情愿的我嗯了一声

  看了几页,感觉还不错啊,虽说是一些信,可里边诉说的是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与思念“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这些都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虽说这里边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关心的话,但让我感到了父母那伟大的爱!这本书里的每一封信都记载了孩子的`努力与汗水,父母的思念与关爱!想想,自己也是一个这么幸福的孩子啊,不是么!爸爸妈妈每天叮嘱我这些那些,跑的远了,一天打10几个电话!父母每天对我们的唠叨就是爱啊,那是关心!不然,一个陌生人,又怎么会对你这么关心,这么着急呢?

  朋友们,不要在怪妈妈唠叨了,因为,那是妈妈对你的爱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那些故事,一个孩子能有父母的爱,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读傅雷家书有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好句12-13

傅雷家书的好句01-05

傅雷家书好句12-25

《傅雷家书》好句02-16

《傅雷家书》教案02-23

傅雷家书心得03-22

傅雷家书教案08-26

《傅雷家书》教案03-07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摘抄 傅雷家书摘抄笔记10-20

傅雷家书的读书体会傅雷家书的读书心得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