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

时间:2022-10-06 07:30:04 读后感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

  阅读,是人生的引导,帮我们找到智慧的源泉。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欢迎阅读!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一

  一直认为自己能看懂孩子的画,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以前看孩子的画,最多能看到表面的意思,他画的是什么,画的好不好,我没来没想过他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画这个。这本书让我初步了解了儿童内心的世界。

  沃尔夫冈·格吕齐格尔在《孩子们的涂鸦、素描和绘画》这本书中,对成人们的一些表现进行了分析。很多成年人面对孩子的乱写乱画表现得“惊慌失措”。他们会对孩子的画进行更正、指责和劝导,有时候也会亲自示范什么是“正确”的画。他们根本不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每次都不想看到真正的孩子的画。正如我所接触一些家长,当他们看到孩子画出让人无法理解的画时总是表现的非常失望。我也想到自己在以前的美术培训班对孩子的画所做的一些指导,他们画不出来时我总是替他们着急,帮他们画几笔,现在才明白,原来这种举动阻碍了孩子对自己内心想法的表达。

  格吕齐格尔还提到了,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与此相反,他们允许孩子“自由发展艺术”,但他们也很少关心孩子们的心理成长。或许他们不是不关心,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关心。专家的建议便是要成人亲自画画。通过自己画画,成年人可以明白,儿童画的美及其意义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的美是不同的。儿童画的美表达了他们的健康、生命力、强健、柔软、内在以及生动。这一点与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发展紧密相关,而这种发展是一个有生活能力的、完整的人的前提。

  面对孩子的涂鸦时期和涂鸦成果,家长们可能会疑惑,涂鸦的意义何在?能不能给孩子一些指导让他直接跳过这个阶段?看过这本书之后,家长们可能才会明白涂鸦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

  涂鸦是所有绘画语言的基础。绘画语言的发展类似于口语,有自己的规律,内部逻辑极其严密。赛茨认为,人类的“原始冲动”的表达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方式是文字表达;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即将内心经历可视化。

  苏黎世创造性培养处绘画工作室及培训事务负责人贝蒂娜·埃格尔将绘画发展过程中涂鸦的意义比做语言发展过程中口齿不清的说话阶段,并认为涂鸦的阶段是绝对必需的。

  格吕齐格尔把涂鸦形象地比做“奶牙”,我们对它们呵护备至,因为它们是我们长好全副牙齿的前提。其实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涂鸦中已经产生了儿童日后画画的基本形状,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会产生第一张像样的儿童画。

  我们在大约1岁半的儿童那里会发现涂鸦的原型。这会发展成无造型的基本形状,借助于这个基础,孩子们以后画画就会得心应手。

  儿童画与儿童的心理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形成。

  有人认为,人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并不同步。前者是一个戏剧性的、可见的、清晰的过程,而后者是一个缓慢发展的内在心理过程,即脱离的过程和个性形成的过程。“脱离过程”是指儿童从与母亲的亲密无间的关系中逐渐独立出来;“个性形成过程”是指内心的发展,通过这种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儿童独特的个性。这是两个互补的发展过程。第二个过程也被称为“破茧而出”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始于“共生阶段”,后来才逐渐过渡为心理的发展过程。

  马丁·道纳斯认为,婴儿实际开始心理发展过程的时间要更早。比如,能够更早地感知环境和环境的变化,能够更早地与外界互动,能够更早地和母亲拉开距离并完成“破茧而出”的过程。

  巴赫曼从艺术创造的层面上研究了画画儿童“破茧而出”的过程。她发现,孩子们第一次涂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表达很多内容了,有时候是表达当时的身心状态,有时候是对过去的回忆——出生之前、婴儿时期,或者幼儿时期的回忆。埃格尔也有类似的观察结果。她认为,对于2—4岁的儿童来说,回忆过去在他们的表达内容中占有重要位置。

  孩子在画画时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内心需要。他画出来的内容与实际事物并不相符,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己头脑中的印象来绘画。现在课堂上我们也经常看到类似这种情况的宝宝,他边说边画,有时会激动的大叫一声或干脆站起来画,但看看他画的内容,又实在无法与他自己所描述的联系起来。好多成年人甚至会觉得孩子是在胡言乱语。这种以想象为基础进行的绘画常常会发生“骤变”,一个物体本来表现的.很好了,孩子突然会用笔触把之前的成果全部涂掉,再继续下一个物体的塑造,我们可能为孩子感到可惜,但是当我们明白了他们这样做的真正原因后,我们便可以释怀了,不去干涉他,在一旁默默的祝福就行了。

  对儿童绘画语言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在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形状,而是孩子们在涂鸦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那些形状。孩子们不是在临摹,而是在创造,其创造的内容要远远大于其模仿的内容。孩子们画画的出发点并不是他们看到了什么,而是他们如何看待“外面的世界”。孩子曾经在画中出现的事物那里经历过哪些事情,对他们的创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将意义赋予所画的对象,而且这个意义是按照自己的经历来赋予的,孩子们对现实进行“翻译”,而不是“复制”。他们只画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的那部分事物,并试着通过画画这个手段将周围的环境形象化。

  理解了这些理论知识之后,面对孩子们表现出的种种现象和家长的疑惑,我便可以轻松的去解读和应对。孩子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冲突,诉说自己的特殊需要,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用心去领悟,我们便会理解孩子那小小的但却非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二

  一直以为,孩子画画是有天赋的,有些孩子画得好,有些孩子却画不好。我把这种现象肤浅地归因为多元智能所表达的各有所长。

  其实,孩子的画从某个方面看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更多包含的是孩子的喜怒哀乐。孩子们只是通过他们的画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感受。四岁的侄子度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小班学习生活,进步颇大。寒假里侄子还带回了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一项绘画作业——给一幅小蜗牛涂色。侄子开始涂色的.时候,很急躁。不是把纸涂破了,就是涂出轮廓线之外。从涂色就可以看出,他做这件事情很没有耐心。该怎么办呢?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分析,可能是这张涂色纸太多,也有可能是他还没有掌握好涂色的方法,所以导致涂色时不自信也不够有耐心。后来,准备给他降低难度。去书店买了描轮廓涂色的书。这本书轮廓线是挖空的,孩子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沿着有力的边框描好轮廓,在里面涂色。

  买来后,侄子对涂色还是不怎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示范给他看,先描好轮廓线后再涂色,作品色彩鲜明,值得一看。当侄子看着我们的作品后也想跃跃一试时才给他准备好工具。手把手地教他从小范围开始涂色,朝着同一个方向可以使色彩更均匀。他慢慢地尝试着,先从小处着手,慢慢地看他的作品一点点成型。终于第一幅作品诞生了,他很是欣喜。接着再引导他看看哪里涂得最棒!棒在什么地方。再看看哪里还有些欠缺。渐渐地,他也很会评价自己的作品,会评价意味着会改进。一口气又涂了两幅作品,当然还不是非常令人满意,但是看着他的进步也着实让人高兴。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懂得欣赏自己的作品,懂得耐心地把这件事情做完。而这也缘于给他进行了降低难度的合理化处理。使他尽快掌握了涂色的方法并重新建立了涂色的自信。

  具备了基本的涂色方法后,给他足够的信心也是很重要的,另外环境的布置也不容忽视,环境布置首先需要安静,其次最好能创设大家都在学习工作的氛围,重点是要让他觉得能静得下来。可是,会涂小幅的画并不意味着能耐心地完成大幅画作。重新将小蜗牛的轮廓要涂色时,前面一部分涂得很安静,质量也不错。可是没一会儿,他告诉我们说:“我的手好累哦。”这是向我们表达他想歇歇的信号,绝不能让他半途而废。“是的,完成这幅画是会比较累,可是看看你前面涂得多棒啊,再坚持坚持,就能把整幅作品完成了。你这样涂一半可不好看。”他想想有道理,换了只手,继续涂起来。在我们的不断支持鼓励下,终于涂好了。和他的第一次作品相比,已经有了十足地进步。把两幅图放在一起,他自己都能点评得十分到位。让他自己看到进步的成果也是很宝贵的。这是他努力的结果,也是他证明自己有耐心的有力说明。有效地方法就能培养一个孩子的耐心,我们都很欣慰。

  其实孩子是最不会说谎的,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怎么面对这份真实。是简单的下结论,这孩子真没耐心,没有画画天赋;还是从他真实的语言中读懂背后的原因,并帮助他战胜自己。这都取决于大人是否用心看待孩子成长的过程!

【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读后感】相关文章:

时间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爱10-05

《我们的画》教学设计04-13

西游记告诉我们的道理12-16

告诉我们人生哲理的故事范文12-30

《我们的画》教学设计12篇04-13

蚂蚁告诉我们读后感10-05

告诉孩子你真棒读后感04-29

我们还是孩子作文05-15

其实我们都是孩子04-13

我们还是孩子作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