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时间:2022-10-27 09:01:23 读书笔记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1

  第一章,将人生划分为三个部分:

  (1)人的自身;

  (2)人所能控制的财产;

  (3)人所展示于外的形象,也即他人的看法。

  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在于第一点,人自身内在的素质。拥有不同内在素质的人看待对于同一客观事物的角度与内涵就不同,由此人幸福与否关键在于主观意识。

  第二章,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是无聊和痛苦。痛苦是由于外在的匮乏所造成的;无聊是由于内在的空虚所造成的,因此无聊也一般是生活富裕、安定的人所面临的,因为他们不需要被生活匮乏所苦恼,但内在素质不丰富的人容易感到无聊,从而需要寻求外部刺激来排解无聊。人之一生都在追求闲暇时刻,只有在闲暇之时能够享受到自我意识与自由,而除闲暇之外,人的一生都在忙碌与劳作中度过,所以不要为了挣钱而放弃了闲暇,这是本末倒置。产生快乐的有三种生理能力:

  (1)满足机体带来产生的快乐,比如吃饱、休息;

  (2)发挥肌肉力量带来的快乐,比如运动;

  (3)施展感觉方面带来的快乐,包括阅读、观察、写作、学习、冥想等。而第三层次由感觉带来的快乐是最幸福与长久的。

  第三章,不要挥霍财产,学会储备财产,保护财产。

  第四章,对幸福至关重要的是平和心境与独立自主,要减低对待别人意见的敏感度,否则只能成为别人看法和意见的奴隶。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只有在他们的看法影响到他们对待我们的行为的时候,才会对我们产生直接影响。因为人是生活在群体社会之中,需要与其他人进行合作,而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决定了他们对待我们的态度,从而决定了他们是否会与我们展开合作。由此,在前述这个角度上,看重他人的看法本质上仍是从自我出发。所以,如果因为过分奴性地看重他人的看法,而放弃了自我则本末倒置。(我们喜爱比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只是因为人们的敬重给我们的好处。)

  第五章:

  (1)对待自己的态度,学会独处,享受独处,每一天都是独立的一生;勤于反省;知足常乐,不要有太多的欲望,人生的幸福在于没有痛苦,而不是获得享乐的机会;另外,不要追求太多、计划太多,事事常处于变化之中,并且想法也随着环境在改变,也就是说我们未雨绸缪的计划也许到未来并不会用上,而我们为此付出的损失可能过大。

  (2)对待他人的态度,人的.性格无法改变,学会容忍;对待朋友,不要太多迁就与热情,要保持一定的傲气与疏忽,与人交往的优势在于在任何方面都不需要对方,并且让他认识到这一点;注意到他人的缺点是认识我们自身不足的机会;与人交谈时,要学会沉默,不要诉说太多自己的东西,否则容易成为他人手中的利剑。

  (3)对待命运的态度,精明、时运和力量是人生中重要的因素,而运气是至关重要的;对人生不要太过执念,一切事物都存在不确定性,任何事物都没有永恒不变的理由,只有转化变化才是永恒的;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遵循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不要透支时间否则会尝到恶果;人之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苦与困难,对于人际关系中的琐碎烦恼,学会放宽心,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坎坷,当做锻炼的机会,并且对不幸的事物要有预判与防范,以减少不幸带来的损失与痛苦。

  第六章,童年时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是在意欲的驱动下去行事,所以儿童看待客观事物总是十分专注,心无旁骛;教育儿童,要让他们通过直观体验去感受这个世界,而不是直接告知其概念,并且要尽可能在小范围内给予他们准确清晰的认知,以此不断地拓宽,而避免以后需要纠正重新认知的过程。但与对青年人,更多是在意欲驱动下,所以追求与欲望也更多。而到了老年时期,认清了人生的幸福不过在于减少痛苦,而不是寻求欢愉,也更能拥有闲适与平静的心态。因为对于青年人来说未来是漫长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未来则是死亡。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2

  一直以来,我以为幸福是因为外在的环境,例如财富,名声,威望,名誉,读了《人生的智慧》,我才知道幸福来源于我们个体,个体的差异显示出幸福的度,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认知不一样,感受不一样,所谓财富等的一切只是一种媒介。我们从我们自己那里汲取的幸福远比从我们周遭所获得的要多更多。最高级的、最多样的、最持久的幸福是那些思想上的快乐。而思想上的快乐,主要源于思想的力量。来源于个体。

  需求越少,要求越低,幸福感指数越高。

  同时,有很多新的见解:书中写到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痛苦,要么选择庸俗和无聊,确始终只能选择其一。

  最后,金钱才是年老后唯一的需求,这一说法的确如此,我的父母都是80多岁,我们五兄妹给她们拿钱和买东西,相对拿钱她们更开心,读了《人生的智慧》很有体会,所以为了父母开心幸福,除了买东西可以多给她们钱。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3

  最近读了一位哲学家的书,作者叫叔本华。说起哲学家,脑袋里总是会充斥着各种繁奥晦涩的辩证道理,看名字有时候都会让人望而却步。所以叔本华的这本《人生的智慧》就显得那么的亲切了.......叔本华将自己这一辈子的哲思,用最直白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人应该怎么做才会幸福。

  痛苦和无聊是幸福的两大死敌,每当我们脱离其中的一个时,我们也就在接近另一个。而让这两大死敌减小影响的方式就是尽量地充实自己,让自己在面对痛苦的时候能看得通透,在面对无聊时有事可做。这样就不会在时间地流逝中慢慢地遗忘了自己真正的初心,徒增无数烦恼。

  我们出生到这世上的那一刻起,一直都是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相貌各异,性格迥异,财富地位,身体健康,个性品质都给我们画下了不同的人生。我们或许孤步独行,或许万众瞩目,无一例外,我们还是我们,我们最关注的还是自己。在这一生中,我们会感到忧虑,也会感到快乐,会为自己身上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也会为得到了什么而感到短暂的幸福。

  如果人感到空虚,借以身外之物来填补,或酒精,或感情,这些都只是海市蜃楼,等到下次填补空虚时,只会需要更多,久而久之,就会慢慢地麻木掉,形如行尸走肉一般。正确的解决方法就是充实自己,健康自己的身体,不断的了解自己,正所谓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我们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把少部分精力放在外面,尽可能充分利用我们既定的个性,符合这个方向,努力争取适合个性的发展,培养成业余爱好,持久地幸福下去。

  锻炼自己的身体自不必多说,一个轻松的身体给你带来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就像我之前的智齿蛀了,牙的神经暴露出来的那一晚上犹如在刀割火烧,一吸气,凉风就会顺着管道冲到我智齿的神经上,在那一刻我可能真正的才明白,当时在抗日年代的英雄们被拷打时,忍受了多少痛苦。第二天医院一上班我就拔掉了它,从此更加爱惜自己的牙齿。现在的工作大都是长期久坐,久而久之对于颈椎和腰都有造成负担,休息的时候多活动活动,放松放松才是正经的。

  而另一方面就是要正视自己,因为痛苦和虚无是伴随自己一生的,并没有什么幸福的终点,生活的环境可能就得取决于你的.态度。提高自己的获取感,为每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而开心愉悦,一辈子的时间很短,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情绪的变化,开心和悲伤都能创造出珍贵的记忆。

  每个人的际遇都是不一样的,从小到大的经历,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你,而你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行动,都在不断的塑造一个新的自我,就像“忒休斯之船”,反过来也正是这些经历影响着你的下一次的选择,如果想要摆脱现在的痛苦生活,就需要从中做出改变,不断地做出正向的反馈这样才会导致一个好的结果。不过不管好的还是坏的经历,这都是活在这个世界的证明,证明你存在过的烙印,因此不管怎么说都希望你可以保持一颗愉悦平和的心,坚定地走下去。(宋学昊)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4

  其实,我最开始并没有打算,长篇写书评,但是,一笔带过之后,感觉内心空落寂寥,有些惶恐,于是再一次点了评分,进入书评。

  从刚开始接触说起初读文章,感觉晦涩难懂,字里行间说的不知所云。或许是生命的阶段还不够经历的磨炼,或许生活的本念并非内心深处求证。所以面对一部生命交响曲的时候,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不过这并不是在我阅读是最大的感触,。

  在花一样的年纪,我曾听说过,富有才华,年轻激昂的诗人到后来因为茶米油盐而惶惶不可终日自杀身亡的事。。我曾经在怎么也是难以理解,为何后来的生活总是要给年轻的'梦想挖下一个坟墓的坑穴。渐渐的生活开始变质了,。内心深处的一股清凉也消失不见了,。我们都在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是我们最大的难题是,连自己的初心都不知道是什么,就去讲不要忘记它,再次看来它不过只是内心一片阳光下的阴凉。

  一个人显示出和他年龄段不符的神韵,那他就必定要遭受这个年龄段特定的痛苦。现实而又真切的回答,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背上命运的包裹去远走他乡。那怕天涯海角,路远马亡。

  年轻的时候合适作诗,年老的时候适合思想。而恰恰人在年轻的时候需要思想,需要哲学的基础来进行精神的奠基。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之一,而又是独立于众人之外的特定一人。

  所以,藏一份人情冷暖于心中,我要换一份生命的天地广阔。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5

  如果你热爱哲学,那你一定知道叔本华。叔本华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如果按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一定是觉得只有唯物主义才是对的,唯心主义是不太能信得过的。但西方哲学史上大部分著名的哲学家都是唯心论,如尼采和康德,甚至是中国古代先哲如朱熹,王阳明等都是唯心论。哲学是探讨人类自身的学科,人有主观能动性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所以人类的意志是哲学绕不开的话题。

  《人生智慧录》,肯定是探讨人生的智慧的书。这本书的开头就表明了态度:“个人幸福的主要因素,还有我们生存的模式,都取决于我们内在的品质。”正因为每个人的品质不同,导致每个人对同一情景的反应不同,能获得幸福的概率也就不同。某一情景对于乐观的人看来只不过是一次可笑的冲突,忧郁的人却能把它当成一幕悲剧,而恬淡的人则认为毫无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地位和财富不同,给予每个人不同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内在的幸福和快乐会相对地位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从小出身优越的富家子弟可能会患有严重的抑郁症,而从早到晚辛苦工作的农民可能有乐天知命的朴实的信念。歌德《西东集》:

  “贵贱高下,各式人等,无不说明,世人的至高幸运,只在于性格。”一种沉静而愉快的性情,对享有充分健全的体格感到欣喜,智力清晰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文,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地位和财富所能做成或取代的。我们内在的本质,独处时陪伴自我的“又我”,以及别人无法给予或取走的自身,很明显来得最为重要。

  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但一旦出生,我们就得按照这世间的规律行事。歌德曾无情地指出:“你来到世上的那天,太阳接受行星敬礼,你立刻而且永远地必须按照,你来到世间的规律才得成长。无可选择,你逃不开自己,预言家们都这样说过,时间和力量都无从打破,这一有待发展的生命的雏形。”叔本华认为,我们应该充分愉悦地享受这短暂的一生。我们力量所及及惟一能做到的事,就是尽力发挥我们个人的.品质,让我们从事的事业,能够用得上我们的才智,在能力的范围做到极致,避免其他的纷扰,因此,我们就得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行业和生活方式。古巴比伦有一句谚语,满室的黄金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内心的丰富需要我们按照自己内在的准则行事。

  身心健康是构成幸福的首要因素。身体与心理有紧密的联系,当身体不舒服时尤其想念身体健康的快乐;其次,要有一个愉快的性格;最后,要经常运动。亚里士多德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一次运动有时相当于一次心理健康咨询。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6

  三个因素决定人的命运具有根本差别。

  1.人的自身(个人属性):健康、力量、外貌、气质、品格、智力等。

  这是人是否能够获得幸福的关键,它能对人的幸福感产生最根本、最彻底、最直接的影响。

  最高级、最丰富多彩的,以及维持最久的乐趣就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寻求一种没有烦恼和痛苦的状态,追求平静和闲暇;一个人对同他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智力水平的平庸、思想的贫乏程度成正比。

  2.人拥有的身外之物:财物及其他占有物。

  3.人向他人所显示的样子(别人的看法):名誉、地位、名声。

  我们的快乐或忧伤,实际上不来自于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来自于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确保自己幸福的内在源泉畅通无阻的条件是闲暇和独处。

  虚荣和骄傲

  虚荣:把别人的看法看得比自己意识中的活动更为重要,把别人的看法当成了现实,把这种派生的、次要的东西看成了首要的事情。虚荣来自外在,让别人相信自己有某方面的突出价值。

  骄傲:自己拥有某方面突出的价值,因此骄傲是来自内在的,是一种直接的自我尊重。

  骄傲和虚荣都属于人的本性的愚蠢。

  名誉

  名誉和良心互为表里,即良心是名誉的内在呈现,而名誉则是良心的外在表达。

  名誉和名声不同,名誉会死亡,而名声不会。

  名誉包含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方面:从客观上来说,名誉是别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从主观上来说,名誉是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和顾及。

  ·若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你我之间,履行承诺和两性之间,他们对应的名誉关系为:

  公民名誉和公职名誉

  公民名誉范围最广,其前提在于我们必须无条件尊重每个人的权利。(适用于所有社会阶层,一旦失去难以恢复)

  公职名誉指人们对公职有所敬意,它要求担任公职的人也对其职位保持尊敬。

  女性名誉和男性名誉

  其他还有骑士名誉等

  幸福论

  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不是看他享受了多少欢愉,而是看他承受了多少痛苦。因为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都是肯定的。

  幸福的生活就是避免了诸多不幸的生活。

  获得幸福生活的方法:

  1.明确生活的目标——尽最大可能避免痛苦,而不是追求欢愉。

  2.降低对幸福的要求。(更好是好的敌人)

  过分地为生活做准备,其实都是极大的'愚蠢。

  1.人们未雨绸缪,却没有考虑这些计划实施所需要的时间。

  2.计划会遇到的阻碍是难以预料的。

  3.一个人未必有预言时代发展的智慧。

  4.自己也会被时间改变。

  态度

  对自己的态度

  宏观上来讲,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生命总体发展的大致脉络有所把握,并且有自己的计划。

  微观上来讲,我们每个人既要观照未来,也要对照过去,但人生最重要的是当下。

  珍惜当下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过深思熟虑的生活。

  对他人的态度(与人相处)

  1.学会宽恕(为了达到生存目的,避免各种人事纷争和吵闹)

  2.保持礼貌

  3.不要驳斥别人的看法(即使出于美德)

  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别人精神上的优势,因为大部分人都脱离不了主体的“我”,根本上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这一特性产生的结果就是人们总会把别人说的话和自己联系起来。

  对大多数人而言,一个人表现出聪明和思想,只会激起人们对他的憎恨和反感。

  对命运的态度

  人生无论以何种面目出现,构成人生的要素都是相同的。

  运气在人的一生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人生是一连串的外来事件和我们不断做出的决定相互作用的结果)。

  勇气于人,无比重要(不提倡过犹不及的勇气:冒失),但人不能只有勇气,还要有所畏惧。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智慧背囊读书笔记04-06

智慧背囊读书笔记范文04-06

宽容是一种人生智慧作文09-18

智慧人生哲理个性签名大全11-02

关于人生智慧的使人静下来的哲理文章09-28

智慧的作文03-13

人生哲理智慧小故事(通用24篇)06-22

《人生》读书笔记(精选25篇)08-12

有关智慧的名言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