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读书笔记

时间:2024-04-24 10:35:00 林惜 读书笔记 投诉 投稿

《雷雨》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2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雨》读书笔记2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雷雨》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20篇)

  《雷雨》读书笔记 1

  我与《雷雨》相识,媒人是电视台播出的话剧。时值春节,一边在各屋跑来跑去感受节日气氛,一边随意地给正吸引着大部分家庭成员的电视屏幕送去几瞥的我,左耳充斥着鞭炮声,右耳不时地捕捉到这样的语句——“在这间屋子里……”。我从不知关于《雷雨》任何细节和信息,所以当时以为这只不过是一部有着无聊透顶的情节还稍稍充斥着一丝恐怖气氛的剧本。然而当我实在无所事事也坐下来观看这部由众明星出演的话剧时,我才发现自己错了,这也开启了“我‘读’《雷雨》”之路的大门。

  其实仔细想来,在电视上主要用耳朵“读”的那遍是完全没有读懂。年少的我对于任何有关爱情的事物都不用家长提醒地有所排斥,而《雷雨》的第四幕,也就是最后一幕,更因此让我似懂非懂。我只依稀记得演员夸张的语气和动作,场景的单调和乏味,还有句中人物的痛苦生活,其他的内容是完全没有印象的。就这样,初“读”《雷雨》就这样谢幕了。

  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又为什么想到捧起《雷雨》的原作好好读上一遍了,只记得这一看就怎么也放不下。不过其实最初的只用眼睛“读”的那几遍还是没能让我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说我从没想过“闹鬼”这个情节是什么意思,还有我曾一度认为“大少爷”这个可怜的人物为什么不能得其所爱。虽然我还沾沾自喜地认为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但是我还是只把它当作一个故事,完全没有理解作者写此书的用意。相比之下,巴金的《家》理解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不知是不是由于读《家》时已经长大的缘故,仅读一次就大致明白作者的用意,而《雷雨》可让我费了不少“心血”。

  闲话少说,这就进入了最后一段的路程——真正的用心去读。不是说之前没用心,而是即使用心读也因为缺乏背景知识而根本读不懂。而之后越看越顺到能背出其中不少句子的几次,我是真的对其有所感了。至此,我才想要将《雷雨》的大意以我自己的理解,用我自己的方式概括一下。其实情节很简单,不过是讲述了周家及其身边的两代人之间的故事。关于更多的细节,这个很难说。因为对于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之后的见解就只能算是个人的愚见了。

  就先从主人公入手吧。这个问题其实很难说。初读雷雨时,我一直认为主人公是周萍,因为他有才华,又是纠缠了很久的感情戏的男主人公,还把他视作得不到幸福也得不到施展空间的大英雄。当然这种相反不免显得有些幼稚可笑,而我现在则认为每个人都是故事的主角。周萍是这样一个人,或许他和周朴园一样,爱上了本永远不可能属于他的仆人;或许他比父亲更甚地与自己的“后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感情;或许他没有承担起家中完整的职责,没有做出榜样反而在家中时时显得无精打采,但他的本性从不是恶的。或者说,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周萍为何与繁漪产生感情?是因为他在缺失双亲的爱的情况下终于有了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母亲”,当然两人的感情会日益加深。周萍为何爱四凤到如此地步?就是因为在这个家中,他既要充当孝顺的儿子,又要充当辜负感情的“前男友”,还要承担作为兄长的责任,而自己从没有过依靠,被压抑得太久。而这时,开朗活泼、勤劳大方的四凤就像他前行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能听他诉说自己的苦恼,能理解他渴望自由的心灵,能无所顾忌地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情,于是二人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周萍又是为何精神萎靡?这是最容易解释的,每个人在压力面前都有想退缩的念头,而在重重压力之下无法脱身的他当然不例外。由此可见,周萍的种种做法,我们都能一一找出原因。

  本剧真实的主人公是周朴园。或许他不是戏份最多的,或许他不是个性最鲜明的,整部戏的所有人员都和他有某种关联。由此,就涉及到了本剧的构思和主旨。作者是想通过写周朴园和他身边的人之间的一些事情,来影射到所有当时的有权有势的富商家族的领导者。周朴园或许不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他在商海乘风破浪、运筹帷幄,但他是个普通的父亲、普通的丈夫、普通的男人。他实际上有三个儿子,但每一个都是他的心病:周萍无法变得刚强起来,自己也只能为止提供经济的支持而非精神的沟通和鼓励,同时,还要眼看着他爱上四凤,重蹈自己当年的覆辙而无能为力;鲁大海属于从小就没再见过,终于相见却是以敌人的身份;周冲也是令人不放心的一个,思想太过单纯天真,而且无法很好地进行亲子间的交流——这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而说起他的丈夫职责,只能说他只有一个妻子,就是繁漪。或许因为商业或名誉上的原因,这两个十分不和的人成了一对,周朴园于是只有以忙碌和工作需要为借口,做一些看似“荒谬”的事情。一旦他拥有了以上两条烦恼,他怎不是个普通的在家里受双方面压力的男人?在外,他面临着更多的困扰:为了企业的利益,要狠下心来做任何事情,包括牺牲工人的生命;为了企业的声誉,要“敢于”采取任何手段,束缚任何人,包括妻子和儿女;为了所谓的“忠义”,甚至不得不放弃一些作为人最基本的感情,包括爱情。所以,作者从周朴园的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状——每个人都生活在网中,看不清生活,看不清世界。

  至于巴金所说自己在《家中》“没有给读者指出一条明确的路”就草草收尾,曹禺就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就他自己多次在多处提到,曹禺最喜欢的是繁漪这个人物,意在表明他欣赏这样敢于反抗的人,并且提倡这种特立独行不受压迫的精神,这已然是为读者指明的道路了。至于鲁大海,我原本也是很欣赏的,但后来才明白了他行事鲁莽的方式,对于那个时代也是很不适合的,而曹禺恰恰通过“逃跑”这样一个结局反映出:盲目的抗争其实没有什么效果,不会改变任何人和事,反倒是最终可能伤了自己。其实世上的事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乱世的事更是这样。

  我读《雷雨》,只是因为自己能与文学大师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交谈而欣慰。我也看过很多当时那个年代的影视作品,也都明白它们想表达的又是什么,与其说是一种希冀,一种祈求,不如说是一种内心深处感情的触发罢了。

  《雷雨》读书笔记 2

  曹禺设置戏剧冲突的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两代人,分别来自两个对立的阶级,由于多次命运的巧合纠缠在了一起,复杂感情的纠葛使他们那本已伤痕累累的心雪上加霜,在命运的无情摆布和感情的残酷玩弄下,他们已无还击之力,死的死,疯的疯,逃的逃,两个家庭在一天之内毁于一旦。这就是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读完之后,莫说剧中人物,连我们都痛苦万分,彻底绝望了。

  “雷雨”,这个名字取得太妙了。“雷雨”,贯穿于字里行间,贯穿于环境描写之中,贯穿于人物性格、人物感情之中,贯穿于故事情节之中,贯穿于结构形式之中。正如一些专家指出,《雷雨》故事情节的发展具有夏日雷雨的特征:开始时乌云密布,空气闷热难当,随后,空气的气氛渐趋紧张,时不时伴随电闪雷鸣,随后,大雨骤至,雷电轰鸣,整个宇宙都发怒了。再看繁漪那充满愤怒与压抑,最终走向变态极端的感情,周萍那极度悔恨、惧怕与希望并存,罪恶感与歉然同在的感情,鲁侍萍那饱受折磨仍逃脱不了命运残忍玩弄的内心,哪一样不是“雷雨”特征的`典型写照。对制度的批判,对罪恶的揭露,对人物的同情与无奈,爱恨交加的复杂感情,都化作了两个字:雷雨。

  虽然四幕长剧的时间跨度仅仅是一天,但我却觉得像是过了一年还不止。一天之内,人物的感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情节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实在叫人能以想象,但我们不得不相信它是真实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矛盾网、仇恨网,作者正是通过把各种复杂的矛盾糅合在一起,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周朴园被迫或自愿抛弃了已生下两个儿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周朴园偶遇鲁侍萍,矛盾一触即发。工人鲁大海为争取工人的权益与自己并不认识的亲生父亲发生矛盾,被自己同父同母的哥哥周萍痛打,周萍由于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了不自然的关系而悔恨不已,决定痛改前非,却摆脱不了失去精神依托的繁漪的纠缠、威胁,与此同时,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在周家当侍女的四凤,恰巧,繁漪的儿子周冲——一个善良、真诚的少年也对四凤情有独钟。

  四凤面临母亲和周萍的抉择,周萍把人交给了四凤,却受到繁漪的牵制,周冲面临母亲和哥哥双方面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交错在一起,终于在周朴园暴露身世之谜后酿成了惨剧。这惨剧是偶然的,太多的巧合,天命,但又是必然的,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扭曲、摧残必定造成这悲惨的结局。作者的高超之处在于,他让矛盾相互交织,无处不在,让人分不清谁是谁,谁爱谁,谁恨谁,但一切又是那么的鲜明,让人的心都能感受到。

  ……繁漪是“雷雨”性格的人物,也是剧中人性扭曲的人物。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主要体现在繁漪身上。周冲在剧中是最无辜、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人物。他年仅十七岁,天真烂漫,虽出生在阔家庭,但没有丝毫强权思想、等级观念,他追求平等,追求自由,待人真诚,对下人四凤真心相爱。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青年,在封建家庭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白白地毁灭了。周冲的死是最不应该发生的,所以周冲的死是对腐朽的封建制度最有力的控诉。

  《雷雨》读书笔记 3

  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后的相遇是《雷雨》第二幕的一场戏,这场戏是《雷雨》最重要的一场戏:从内容上看,《雷雨》的所有内容都是由这一场戏生发扩展出去的;从结构的角度看,第一幕戏是这场戏的交待,而第三幕和第四幕的戏则是这场戏的发展。这场戏的情感冲突是在周朴园和侍萍之间展开的,惊心动魄的“雷雨”也是由这场戏酝酿的,没有这场戏,《雷雨》的戏剧冲突和情节主题变没有办法展开,所以把握了解周朴园与侍萍思想性格的关键在于对他们三十年后相遇情节的理解。因此,他们三十年后相遇情节是《雷雨》只能够最值得研究的一场戏。

  周朴园和侍萍带着近三十年的不同人生经历,带着近三十年的不同人生感受,带着近三十年的不曾变化的阶级观念和不能忘记的爱情记忆,在三十年后相遇。他们之间的对话,表现了各自的阶级观念,《雷雨》三十年后的相遇情节也是由他们的阶级矛盾意识展开的。

  (一)阶级矛盾下周朴园的选择和内心潜藏着的爱

  周朴园和侍萍的再次相遇,是因为侍萍想找她女儿四凤回家而意外地在周朴园的家相见的。为什么说周朴园阶级矛盾下的选择呢?《雷雨》中描述,周朴园保留着侍萍当年屋室原来的样子;周朴园特意把使用过的大柜搬来并一直放在被保留侍萍居室内;周朴园一直把侍萍的照片放在居室的镜台上;周朴园还保留着侍萍当年生产不开窗的习惯。那么周朴园既然把侍萍抛弃了为什么还要留有侍萍的习惯呢?为什么不从侍萍的影子中走出来呢?这一切都源于周朴园在阶级矛盾意识下的`选择。

  周朴园与侍萍是真的相爱的,那周朴园为什么抛弃视屏呢?看似矛盾的背后,其实暗藏玄机。

  周朴园抛弃侍萍,去了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他的思想也会变得复杂,他树立起阶级意识、创造家业意识,可他为什么会改变呢?周朴园和侍萍恋爱时,虽然是“阔公馆”的大少爷,但那时周朴园是没有家庭门第阶级意识的,他像梅侍萍一样单纯,像周冲一样浪漫。他是本着人的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单纯、天真,自然和美好恋爱的,当时他还有反抗意识,知道去争取幸福,那是因为他还没有成长,还没有清楚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旦他步入社会角色,那他的思想自然会复杂化,自然会有“门当户对”的阶级思想,那么他的爱情悲剧就是发生在阶级矛盾意识的萌芽上,究其根源还是在于个人角度的选择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不得已而为之。

  周朴园阶级矛盾下的选择也表现在对自我婚姻的选择。从《雷雨》中我们会发现周朴园在梅侍萍之后的两次婚姻都是不幸福的,繁漪是周朴园的第二任妻子,但繁漪并没有在周朴园那里得到她所渴望的爱,因而才把爱转向周朴园的儿子周萍。四凤说“听说老爷一向是讨厌女人家的”,他对繁漪性冷淡,长时间不与繁漪住在一起,这些都是周朴园在阶级矛盾意识下作出的选择,他选择了把自己的爱留在过去,然而过去爱已经过去,已经无法挽回也无法重现,所以他只好选择将全身心投入到事业上,来求得心灵上的平衡。

  周朴园还是爱侍萍的,只是默默的爱着。两个人相遇后,周朴园深情地回顾这三十年前的爱情,在听了梅侍萍的“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会老到连你都不认识了”之后,他诧异地说:“你,侍萍?”这种惊诧表现了他内心对侍萍的思念和爱恋。那为什么他不去想认呢?其实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周朴园强烈的阶级观念,驱使他维持他周家“阔公馆”的家业,那么就必须注重社会形象,从而要拒绝在人们面前与侍萍相认,他阶级观念选择的这一举动,致使他只能将对侍萍的爱放在心里,从而酿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二)阶级矛盾下侍萍的选择和内心潜藏着的爱

  强烈阶级观念的侍萍的选择主要来源于“阔公馆”阶级人物的'不可信,他对女儿说:“你不懂,你不知道这世界太——人的心太——。(叹口气)”。这里有多少难以言说的内容呢?相遇后侍萍没有选择欣喜继续抱有幻想,而是指责周朴园说:“过年三十的晚上,我生下你的第二个儿子才三天,你为了赶紧要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却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大门”。她强烈的选择要求要把女儿从周家带走也是因为她有着被阔家大少爷抛弃的悲剧爱情和悲剧人生经历,她担心自己的女儿也会重复她的命运,一切源于她强烈的阶级观念。虽然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侍萍对周朴园还有爱恋可言,可深厚的阶级观念压抑了她的内心,从而使他们的爱情走向绝谷。

  《雷雨》周朴园与侍萍三十年后的相遇情节,最后仍以分手而告终,这也使我们感觉到,在他们的内心,爱情和阶级性冲突的“雷雨”还会继续下去的。其实,他们内心深处的“雷雨”也是当时几乎所有人的人生体验的象征。

  人是既有美好又有阶级性的。人的美好人性的东西就是人的纯真,善良,美好的品性,阶级性是由人的社会地位生发而来的劣性。选择人性的美好的东西就得放弃社会性利益;而选择社会性利益也得必须以放弃美好的人性为代价。正是对这两者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结果的衡量就常常使很多人在两者的冲突矛盾中选择阶级性而放弃了人性。

  《雷雨》周朴园与梅侍萍作出的种种人生选择,证明了在人性与阶级性矛盾冲突中,选择又不仅仅是在个人内心中,选择还必然带来不可料想的灾难性后果。

  《雷雨》读书笔记 4

  曹禺在一九三四年发表四幕剧《雷雨》,剧本反映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四幕剧《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它写的主要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周家,同时又写了直接受到掠夺和侮辱的鲁家。《雷雨》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剧本的这种强烈的悲剧性不只深刻地暴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而且引导观众和读者不得不追溯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这正是《雷雨》这一名剧深刻的思想意义之所在。剧中的人物不多,但作家对主要人物形象都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和富有性格特征的对话,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绘,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每一个人物都显示了他的作为社会人的丰富内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运激动着人们的心弦。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都市里,资产阶级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周朴园正是他们中间的代表。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例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处理罢工的手段等等,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鲁贵是一个不识羞耻、趋炎附势的奴才,在他和周朴园这两个人物身上,作家所投射的憎恨是极为鲜明的。性格更为复杂和矛盾的一个人物是繁漪,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显示了曹禺优异的艺术才能。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家曾说:“在《雷雨》里的八个人物,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作者用力刻划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作家曾说:“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为着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乘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吧。”强调形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同情象繁漪这样人物的内心苦闷,当然都是应该的,但说她的一切是“值得赞美的”,她的心灵是美丽的,则表现了作家在着重控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对于人的摧残和损害的同时,对这些人自身的弱点缺乏批判,并且给予了过多的同情。对繁漪是如此,对周萍也是如此,象周萍这样一个具有苍白空虚的懦弱性格、一切都打着他那个家庭出身的烙印的人,作者在他的结局的处理上,显然表现了不应有的同情。周冲的年纪尚小,他生活在飘渺的憧憬和梦幻里,对现实缺乏深切的理解。这个年青人最后的惨死,不仅揭露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同一切美好愿望的对立,同时还暴露了这个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除了精神上、物质上都依附于周家的鲁贵以外,鲁家其余的三个人物都是属于社会下层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鲁妈和自己的女儿四凤的几乎相同的经历,深刻地说明了在那个社会里这些平凡善良的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虽然鲁妈对有钱人怀着仇恨和警惕,但仍旧无法阻止女儿走上她所恐惧的道路。四凤对社会现实是无知的,鲁妈和四凤是那样纯朴,容易受骗,因而她们母女的遭遇与繁漪、周萍不同,就更强烈地引起了人们的同情。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写得还不够丰满,但作家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家社会理想的形象。他粗犷,有力,最后《雷雨》中的那些人都毁灭了,他却走向自己应该走的道路。鲁大海的出现给作品的阴郁气氛带来了明朗与希望。

  由于作家主观上对产生这些悲剧的社会历史根源当时还缺乏科学的理解,把悲剧的原因解释为“自然的法则”,认为“宇宙正象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这种思想认识影响了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广程度,并且带来一些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弱点。在《雷雨》的“序幕”和“尾声”未删之前,这种影响更为明显。例如以性爱与血缘的伦常纠葛来展开戏剧情节的处理,不只有艺术上使人感到塑造的刀痕,甚至如作者所说“有些太象戏了”,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作家对支配人类悲剧的力量的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但由于遭遇对他所写的生活非常熟悉,爱憎分明,剧中人物的真实刻划,读者或观众仍然可以从中看到这一悲剧的深刻的社会根源。《雷雨》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成功地概括了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前后三十年的腐朽堕落的历史。

  《雷雨》读书笔记 5

  初读《雷雨》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当我一口气读完并合上最后一页时,仰头却发现天上的星星也在对我惨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读《雷雨》时,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了,而是曹禺用细腻的手法塑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对于这些形象的描述可谓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多一分则胖,少一分则瘦,真是恰到好处。

  一、周冲

  周冲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天真的他甚至认为连爱也是无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爱的人——四凤永远在一起,当这一要求被拒绝之后,他又幻想和四凤一起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

  我觉得周冲从头到脚都是无辜的,他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最后连死也是无端端的,但是,周冲的出现,毕竟给灰暗的故事色调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繁漪

  繁漪不是个平凡的人,她有着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礼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艰难。

  繁漪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绝望,她时常抑制着自己。她是一个受过一点儿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对诗文有一定的爱好,但也有一贯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这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像火一样热烈,恨起人来又像火一样把人烧毁,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静的,就像秋天的落叶轻轻落在你身旁。

  繁漪也许是《雷雨》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欢繁漪。她是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人,她接受了封建礼教,也勇于反抗封建礼教,但是由于封建礼教的思想在当时的中国还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出彻底的反抗,所以她就在接受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挣扎,特别在“吃药”和处理与周萍的爱恨关系上。

  我觉得用水来形容繁漪最合适不过了,繁漪,柔弱又坚强,像水一样,水至柔,柔肠百结,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独的,虽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后就无所谓水,因为水已没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执著得用一生来敲打石,可力尽了终生,也只能穿出一线小洞,最终也无力改变石;繁漪是可怜的,因为冰冷的水永远不会给繁漪带来爱的温暖;繁漪还是悲壮的,水滴石后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终究要凤凰涅磐。

  三、周萍和周朴园

  这是两个相似的人物,周朴园专横、自是、倔强,和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一样,在家里和下属面前都格外威严,不惜一切地剥削工人。周萍和他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的自私和自以为是,他们毫不迟疑地接受封建礼教,只不过周萍总有着昏暗的眼神,闪烁着迟疑和矛盾。他总是悔恨自己的错误,当一个新的冲动来了,他的热情与欲望就会像水一样淹没他。他那星星的理智,不过是卷在漩涡上的一段枯枝,这样,一个大错就跟着一个大错发生。他痛苦,悔恨,他羡慕一切没有顾忌而敢做坏事的人,他又羡慕一切能干一番“事业”并依循着上层人的“道德”做模范家长、模范公民的人。他佩服他的父亲,在他眼里,父亲除了有点冷酷和倔强外,是一个无暇的.男子,但冷酷和倔强是他最喜欢的,因为这都是他自己没有的,他是一个软弱的人。

  作者运笔的又一好处是安排了周萍父子相似的境遇,虽然对周朴园着墨不多,同样可知周朴园的卑劣之处,并由周朴园的行径揭露了资本家的罪恶本质。

  四、鲁贵和鲁大海

  虽然是父子,也许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缘故,二人性格截然不同。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而中国的工人阶级受着多重压迫,反抗得就异常激烈。他的性格更是倔强的,他满蓄着精力,年轻的激情和热情就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反抗精神被彻底地展现出来。

  而鲁贵,十分“懂事”,尤其是礼节。他又有点驮背,似乎永远都应该欠着身子向主人答应着“是”。他恪守着“下人”的规矩,眼里还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但这贪婪和周朴园的贪婪绝不相同,周朴园的贪婪是张着狮子般的血盆大口对工人进行残酷的剥削,而鲁贵的贪婪只能是市井小人的见钱眼开。

  五、鲁四凤

  同周冲一样,四凤是个很纯洁的孩子,可与周冲最大的不同是:四凤没有接受过教育,她不可能接受新思潮的冲击。她不会反抗,不会站出来和封建礼教反抗,因此而只能具有劳动人民的朴素的美德:善良、勤劳。

  总之,四凤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却又逆来顺受,听从别人对自己的命运的安排。

  六、鲁侍萍

  最后才谈到侍萍,侍萍的确让我不知怎么去评价,侍萍也是个封建礼教下的牺牲品,她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又有太多的偶然。

  应该说侍萍是个有骨子的人,有一定的反抗意识,但是她又对周萍有所依托,所以她的反抗不会彻底,在对待周冲和四凤的问题上,她又主动妥协,用一味地退却和忍让来成全别人,牺牲自己。

  这就是《雷雨》中的全部人物,每个人都着实重重地涂了一笔灰暗的色调,于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八个人都露出了煞白的面孔。

  《雷雨》读书笔记 6

  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他的一生并不是顺利的,平坦的。这也让我更加深信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才使他产生了伟大的作品,诉说的渴望出自生活中所承受的苦难。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蘩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我曾经也大概地看过人艺的话剧《雷雨》。从那时到现在,我一直都惊叹于曹禺大师对戏剧的掌握。他巧妙地将一个大家庭几十年的恩怨情愁浓缩到一天来表现,浓缩到四幕,两个场景来表现。集中的地点和时间所表现的东西却并不单薄,有畸形的爱,突破束缚的勇气,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坚信和宿命的痛苦。围绕着八个人物,我看到的是整个社会。同时,我也生动地看到戏剧这种文学题材的特点。这部剧作为一个经典,的确是值得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阅读的。

  曹禺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混乱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觉得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我很能理解,作者在创作时候并没有一种明确的主题,而是处于本能地一种倾诉,跟着自己的感觉去表现一个世界。

  无疑的,我看到了一个罪恶的社会,一个危机四伏的黑暗的社会。但是这也更多的是对世界的一种感觉,不仅仅存在于某个历史某个时期,这也正是我在这个时代去读的时候,还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现的那个家庭,那个社会给我一种无路可逃的感觉。周萍、四凤、周冲,还有蘩漪似乎一直都处于一种想要逃离这一切的状态里,他们想要离开,想要摆脱,想要征服。但是他们的痛苦却始终没有出路,反反复复地挣扎,甚至死成为了唯一的解脱。是的,那个社会,那样的生活没有给他们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雾般不能真实地抵达。探索真理的路上他们已经不能忍受,我想这也正是一种无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为自己作品集写后记的时候说:“今天看来,必然有很多缺点和谬误”,然后他谈到没有写一个无产阶级人物,没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却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会跨越时代,跨越阶级。

  从周鲁两家的冲突上,表现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冲突。侍萍和四风是旧中国两代劳动妇女的典型。但是同样她们有很强的局限性,以至于很多时候是她们的软弱造成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这也是一个时代赋予妇女的不幸,世界没有告诉她们:她们是可以反抗的。侍萍忍辱负重,遭遇那么多不幸,却只认为那是自己造的孽,甘心在心里承受所有痛苦。我想,或许她应该让自己心理负担的少一点,而不必把社会造成的悲剧由自己独自承担。

  我想,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宿命论思想,很多东西归于命运。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好,也没有影响作品的深刻性。我当然不会认为世界上存在什么天命的因果报应。但是社会和家庭给予一群人的悲哀,却正是这样才被展现地淋漓尽致。他们的确可以在黑夜里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光明,但是那对于他们已经太难了。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但他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蘩漪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在一个受伤甚至近乎于变态的女人身上,我隐约看到了她同年青人一样纯真的爱。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蘩漪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丈夫前妻生的大少爷,在无人可爱中寻找自己唯一的爱人;这是错误的爱,痛苦的爱,却也是深刻的爱。她是一个被爱折磨却没有出路的人。如果对于一个人来说,爱都成了奢侈的事情,那么她的幸福也就遭到了置疑。或许这也是她对丈夫、对自己不尊重的一种变态了的报复。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人们的性格已经被扭曲。

  让我想起一句话:爱和怜悯都是罪。

  《雷雨》读书笔记 7

  因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缘故,重读了曹禺先生的剧本《雷雨》。这是一段不轻松的阅读过程。剧本并不长,人物也不多。慢慢的展开剧本,沉进去,慢慢的读。80年前,旧上海,那一个郁热的夏天,一幢老宅子,两代人在冥冥间遭遇了命运的雷雨。一瞬间的痛快淋漓,释放尘封二十年的恩怨,开启半生不绝忏悔。

  掩卷沉思,有很多感慨,似有所悟,却又说不出更多的新东西来。

  喜欢《雷雨》的人,多半喜欢谈论那几个老一辈的主要人物:雷雨的化身——周繁漪,罪恶的始作俑者——周朴园,矛盾中的母亲——鲁侍萍。她们占据了大部分的舞台,吸引了人们大部分的注意。尤其是周繁漪,这个让人欲爱不能,欲恨不忍的女人,是很多学生喜欢讨论的中心人物。

  我一遍一遍的读,一遍一遍的感慨。在那些主要人物的光彩背后,我开始越来越多的注意到两个年轻人:四凤、周冲。我越来越多的去感慨这两个年轻人的命运,感慨他们那一场如梦的青春。

  看完剧本,我常常会想到一句话:性格即命运。在这场悲剧中,懦弱使周萍选择了自杀,隐忍使鲁侍萍成了一个沉默的精神病人,爆发使周繁漪成了一个狂躁的精神病人,顽强(不得不承认这是周朴园的特点)使周朴园成为这场劫难之后唯一的精神正常者。两个年轻人,两个对未来充满梦想的年轻人(虽然他们梦想的.方向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是拥有梦想的年轻人)——四凤和周冲,双双倒在那个雷雨之夜。是偶然?是必然?

  在围绕着周公馆的所有纷扰之中,似乎只有那个年轻的周冲是在世俗之外的,他天真,明朗,阳光,不谙世事,没有周朴园的心机,没有周萍的犹疑,没有周繁漪的决绝,有时候,看着剧本我真的会奇怪,周公馆那么一所阴森的大宅子怎么会走出周冲这样的阳光少年来?!舞台提示语中是这样形容他的:“他身体很小,却有着很大的心,也有着一切孩子似的空想。他年青,才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真的,这是一个生活在梦想中的孩子。梦境是美好的,可一旦梦醒了,就是该走的时候了。

  周冲正是在迷迷糊糊的梦境之中被歇斯底里的母亲唤醒的。那一瞬间,周冲突然发现,母亲不再是母亲,父亲不再是父亲,兄长不再是兄长,情人不再是情人。梦醒后无路可走的周冲冲进了雷雨之中。也许死亡是他最安详的、最永恒梦境。

  曾经有人把周冲称之为《雷雨》中的“仲夏夜之梦”。甜蜜、温馨而短暂,最终被夏夜的雷雨席卷得无影无踪。

  读《雷雨》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周朴园和鲁侍萍二十年后的相认,也不是一切真相大白时的爆发,而是周冲对四凤的那段表白:

  “有时我就忘了现在,(梦幻地)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

  “对了,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真干净,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没有……(头微仰,好像眼前就是那么一个所在,忽然)你说好么?”

  那样一颗纯净的心灵,无遮掩的奉献在四凤面前,却无法吸引四凤那被世俗迷惑的双眼。四凤感觉不到,我却依稀听到那颗水晶心破裂的声音。

  但是,我没法责怪四凤。我没法站在道德先生的角度去指责这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我总觉得不能简单地说她世俗或者势利。

  鲁四凤,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健康,诚恳,爱笑。她知道自己笑起来是很好看的。母亲不在身边,跟着一个酒鬼、赌棍、势利眼的父亲鲁贵在周公馆做女佣。不可否认,鲁贵带她进周公馆,打的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如意算盘。事情也真的就这么发生了。尽管四凤以为一切都是悄无声息的,可到底有哪件事逃过了鲁贵那双精明的醉眼呢?四凤不懂什么女性解放、人权主义、劳工剥削等等大道理,她只想踏踏实实的获得自己的幸福。我们的道学先生们啊,站在这个孩子长的角度为她设计一个将来吧,有比得到少爷的爱而一劳永逸的解脱自己的更好的办法吗?尤其是这个少爷看起来又那么真诚,那么依恋她的时候,她还有其他的选择吗?她错了吗?她就错到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鲁贵需要女儿去攀龙附凤。

  周萍需要一颗真诚的心给他摆脱不伦之恋的力量。

  四凤需要从灰姑娘的故事中得到自己人生最大的肯定。

  于是,带着少女粉色的梦想,四凤执着的走上了母亲的老路。

  悲剧,就此不可挽回。

  错过了周冲那水晶般纯净的心灵是四凤的遗憾,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我们都看到了周萍凝视四凤的双眸中有太多爱情以外的东西,只有她看不到。

  实际一点吧。鲁迅当年很尖刻也很残忍的为我们指出,娜拉走后怎样,不外乎回来或是堕落。从梦想的天堂坠落到现实的地面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吧。如果四凤幸运的躲开了那场雷雨,在不知道兄妹相恋真相的前提下和周萍成功出走,她真的会得到幸福吗?历史总会出现惊人的巧合。这场四凤投入全身心的爱情不过是周萍摆脱后母畸恋的一根救命稻草。除去身份的差距,这是一场感情投入完全不对等的爱情。当摆脱周繁漪的威胁,当生存的经济危机摆在眼前,我们无法不为四凤的明天叹气。

  鲁侍萍用二十年的苦难,半生的沉默等待来为自己年轻的梦想买单。

  鲁四凤用生命为青春的梦想画上句号。

  雷雨之夜,周公馆明亮的灯光下,一切都扭曲了。被真相惊得无路可走的四凤冲向沉沉黑夜。死亡张开双翼收容了这个年轻人,也一同带走了年轻的梦想家——周冲。

  走吧,现实已经没有他们的存身之处。

  留下那一场如梦的青春。

  《雷雨》读书笔记 8

  最难上的课文就是戏剧,这不,到学期末了,我才来上必修四第一单元。每次读《窦娥冤》,心里涌起的是震撼和钦佩,读《雷雨》,心里涌起的却是惊恐和疑惑。

  据说曹禺写成这经典不朽名作《雷雨》时只二十三岁,我猜,正是年轻气盛才这么大胆狂热地构思了这样的故事吧?太巧合了:周朴园和梅侍萍的第二次相逢,下一代重复着上一代的情感故事,周朴园这样一个在社会上打拼成功的人却拥有一个如此不堪的家庭!作者是要突出“命运悲剧”的主题吗?可这悲剧太沉重了,四个年青人,当场死了三个,只剩一个莽撞无智的鲁大海。鲁侍萍和繁漪都疯呆,年轻人意外的情感纠葛变故瞬间粉碎了周朴园几十年辛苦打拼建立起的王国。周朴园能掌控事业、掌控社会,唯独不能掌控家庭生活?尤其是情感生活?这是因为事业、社会是物质的,有智慧驾驭的规律,而情感没有吗?这就是周朴园的命运悲剧?

  很多年前,我听说了《雷雨》这部话剧,可由于对小说的偏爱,我没有去看它。后来,我学了这篇话剧。虽然很短,人物关系很复杂,但是却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

  四凤无疑是不幸的。以她的身份地位,却与主人家的少爷相爱,这在当时是不允许的。而周萍又曾与继母繁漪混乱,而繁漪也不会轻易就放过抛弃了自己的周萍。另外她还要面对来自周冲的追求,而无法做出不伤害到他的决定。最后她更是从自己母亲口中得知了自己与周萍竟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更何况她的腹中已怀有周萍的孩子。而结局留给她的是触电而死,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是幸还是不幸?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对她来说好的结局,比起要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自各方的各种压力,她的未来定是一条遍布荆棘的道路,更有甚者,无路可走。周萍是大少爷出生,而且是没有毅力的懦弱男人,我并不认为他有能力脱离家庭给四凤幸福。

  鲁侍萍是悲惨的。既然她曾为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那么她投入的感情应该不会是假的,可是最后只可落得个带着刚出生三天的小儿子被赶出家门的下场。之后的她应该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恨着周朴园的吧。而当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周家帮佣的时候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反而觉得是命运的安排,觉得是自己欠他们周家的,这里有很浓的封建思想,以及下等人一直处于下位的自觉。在她知道自己的女儿与自己的儿子相爱时,真的会很惊讶吧,更多的是后悔吧。当然少不了的是心痛,不能与儿子相认,又被自己的'两个孩子苦苦哀求。大儿子周萍与而儿子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她也没有办法调和,那是两个阶级的矛盾,而她只是没有地位的穷人。她是那个时代的最下层妇女的典型代表。

  周朴园在里面算是一个反面人物吧,很多人说他虚伪,面对三十年没有见的侍萍,第一句就是问她来干什么,更是希望用钱让四凤离开,并要求她保证不会与儿子相认。他还特意对侍萍说屋子里的摆设仍如当年那般,为的是怀念她。但是我觉得怀念应该是真的。因为,若他当年没有对侍萍有真感情的话,他完全能没有必要把一切都维持原样。而且若他爱上自己的妻子的话,那么繁漪便不会与周萍混乱。更何况他还命家里的佣人叫周萍的母亲为大夫人。我觉得这么多年他应该也是没有忘记过侍萍的。尽管当年他的行为很懦弱,但是那是社会当时的大环境决定的,那时的他只是没有权利的少爷,一切自然是全听命于父母的,这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愚孝,不应该被过分责难。

  有很多人喜欢繁漪,说她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等等,我觉得这些标签贴得太亮丽了!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像冰心、丁玲、林徽因等,那是继往开来以建设一个新时代为己任的,繁漪和她们相比,一颗露珠与一颗星星的差别!就是《氓》中的女子,刘兰芝,繁漪也是不配和她们相比的!繁漪没有思想,只有一个意识——自己是个女性,她依赖周朴园的物质,她奢求周萍的性,对周萍的爱情?那是借口!即使是林黛玉和贾宝玉,那也有共同的志趣和追求,繁漪和周萍仅仅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而已,繁漪至少比周萍大五岁,她十八岁嫁给周朴园时,周萍还是个孩子,犯人伦的事她都敢做,封建女性不敢,资产阶级新女性更不齿。

  再说繁漪的反抗:一次喝药,一次周朴园叫看病,这种连鸡毛蒜皮都算不上的家庭小事,只能叫任性瞎胡闹而已,喝药的事,喝与不喝自己能早早处理,怎能被周朴园发现没喝?被人看做有病医生被请到了家里却不看,这是反的那门子抗?何况,连这些事都要周朴园操心,繁漪的低能弱智可见一斑!说句不恭敬的话,站在佛洛依德的角度,繁漪这是在周朴园面前弄性子卖乖。而后两次所谓的反抗那更是类似神经病的做法,加速了周朴园的覆灭而已。

  可以说,周朴园的悲剧是婚姻的悲剧,繁漪是个无知无能无德的女人,她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儿时代、社会的因素,罪恶和黑暗集于她一身。这种女人迟早会毁灭周朴园。她是作者构筑故事大厦的一根大梁,缺了她故事无法构筑,塑造了她,她却一点儿不具备典型意义。

  另外,周朴园的形象过于脸谱化,“叫警察杀了矿上三十个工人”,“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他在周公馆的存在好像跟鲁侍萍差不多,三十年前的故事,三十年后的今天。而且像他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家长作风的人居然对三十多岁了的周萍婚事不闻不问。

  《雷雨》是一场人生的大悲剧,是命运对人的残忍作弄。无疑这个剧本是成功的。人物形象很丰满,故事曲折,在冲突处理上把人物各自的特色很好地表现出来。可以说《雷雨》真的是一部才华横溢的作品.

  《雷雨》读书笔记 9

  “就算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眉头仍聚满密云。故事的结局,正像一个巨大的雷,赤裸裸地打在头上,沉重,却又是意料之中。”

  最近又重新把曹禺的著作——《雷雨》读了一遍。对于《雷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雷雨》讲述了一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生在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更是作者对于旧社会制度的无情的批判。

  故事出现的人物不算多,实际上故事就是意义上发生在一家人身上。而特别之处就是故事写的是小圈子的故事,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它的本阿身不仅仅是个家庭的伦理悲剧,更是一个引起人深思的话题。情节虽则高潮迭起,但我觉得发生在每个人物身上的故事虽则意外却又那么深藏暗涌,会发觉结局不言而喻。无论从周朴园的无情自大与他念旧习惯的鲜明对比,从繁漪在封建礼教下的挣脱与妥协,从侍萍的命运的崎岖,从周萍和四凤的不幸混乱,还是从鲁大海的鲁莽与强烈反抗,似乎都或虚或有地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大爆发,那么震撼,那么惊慌,那么咄咄逼人。

  在《雷雨》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便是周冲,我欣赏他的纯真,欣赏他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爱情的勇敢……如果他生活在当今的社会,我相信,他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学者。

  但是,我并不很喜欢周萍这个人物,我觉得他不像周冲那样勇敢,他是一个不敢面对现实的人,当他知道四凤是他的妹妹时,他选择了吞枪自尽。当然,也许这也是最好的结局吧!

  《雷雨》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了24小时里面,雷雨的天气更加重了故事的氛围。整个故事也在雷雨中结束,同时也象征了一个家庭的崩溃,更预示着封建资产阶级的灭亡!

  故事中各个人物都是一部鲜活的剧集。我比较对故事中的三个女人感兴趣。当年很多女人的命运都与当时社会的男女价值观、思想观念息息相关,甚至决定了其一生的命运。在侍萍、繁漪、四凤三个人的身上有三种不一样的体会。四凤,一开始便预示着死亡的结局。本是一个可爱的女孩,有着美满的家庭,更预见了自己的爱情,在当时看来,已是一个女孩最圆满的结局。但她偏偏活得那样令人心酸与难过,而最终的死亡又那么可惜与哀怨。而另一方面,四凤又是有活力,勇敢的,正是这样,她深深地吸引着周萍和周冲,更加成为周萍的依赖,与他形成了一个性格上的互补。我愈发觉得四凤真是一个无辜的角色。侍萍,也是一个悲剧的.象征。从她被周朴园抛弃带着大海离开的那一瞬开始,命运对她就是如此的不公。正是她与周朴园这段悲剧爱情的发生,牵引出接下来的一连串悲剧。很难想像一个未婚女人在那么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封建压迫下与一个和自己身份地位悬殊的人恋爱并未婚生子所需要的 勇气。年轻的她是一个热烈追求幸福的女人,她忍受世人的蔑视,忍受鲁贵的责难,坚强地活下来。在她重遇周朴园的一刻,她的内心又会有怎样的迸发呢?她是否预见着一场暗涌的发生?再说说繁漪。听说这是曹禺先生觉得塑造得最好的角色。我也觉得她是一个可怜的角色。首先,她与周朴园就是一个悲剧。其次,与周萍的混乱到最后被抛弃,活在深度的妒忌与仇恨之中,她要反抗,却又被压制着,她一直都在忍受。也许三个女人的命运更多的不是她们故事的本身,而更多的是我对现今女性的思考。对比之下,现代的女性可以不再受传统封建的约束,起码大多不用。故事中的三个女人的命运,是否引起了你我的思考。

  我庆幸生活在一个和平,没有等级之分的社会。

  现在的我们,也许没有周朴园的富有,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更没有多大的权力。但我们却比周萍,四凤幸运。因为只要我们做的事不违反道德法律,我们就能追求我们自己的梦想。我们不会受到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束缚,我们可以尽情燃烧我们的青春,在属于我们的世界中驰骋!

  但是,《雷雨》又何尝不反映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呢?虽然,现在已经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尤其是物质生活,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任我们挑选。但是,物质生活不断充实的今天,似乎对于精神生活,我们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我们不再有封建制度的家庭,但我们现在仍然有那些家长忙着赚钱而忽视子女的家庭。很多的电视中,那些富家子弟虽然表面风光,但内心却缺乏关爱,于是他们总是做一些叛逆的事去吸引别人的目光。虽然这只是电视,但是也反映了现实生活。试想,如果周朴园能多一点对家庭的关爱,也许结局就不会这么悲惨。

  同样的,如果周朴园当时没有因为富贵而抛弃鲁侍萍,那么也许现在周朴园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现在的社会也越来越物质化,有些女生便打出了“非豪门不嫁”的口号。在电视节目中,当一位男生问那位女嘉宾愿不愿意和他骑着自行车去兜风?女嘉宾的回答却是“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听到这话,多么令人伤心。自然,这一番话也使人们深思……现在很多年轻人要结婚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家里有没有房子,如果家里没有房子,那么结婚对象就要重新考虑!也许吧,在现实生活中,爱情终究敌不过现实!

  不过,生活总是美好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否认真爱的存在!

  封建制度已经不复存在,我们要为我们现在的自由而欢呼!

  也许故事结局那些如晴天霹雳的死亡令人心寒,但或许那是对他们的一种在时间的解脱。一段令人唏嘘的悲剧就此结束。是死亡,为他们的悲剧画上了句号。或许,死了的从此拥有了,而没有死去的却仿佛失去了一切。

  这是一场看得见的暗涌。是这场雷雨,为各自的灵魂带来了释然。

  《雷雨》读书笔记 10

  曹禺的《雷雨》不仅是中国话剧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有力控诉。此剧创作于1934年,正值中国社会经历巨大变革的时期。曹禺,这位年仅23岁的剧作家,以锐利的笔触、深沉的情感,将封建家庭内部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思想的交替之际,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而新的思潮则开始悄然萌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成为了舞台的中心。这个家庭里,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思想观念,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

  周朴园,这位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是封建家庭的典型代表。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实际上却充满了虚伪与自私。他对家庭的冷漠,对子女的忽视,都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封建家长的冷酷与无情。而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少年周冲。周冲纯真、善良,对爱情充满了憧憬与向往。然而,在这样的家庭里,他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蘩漪则是一个被家庭逼疯、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她的遭遇,是对封建家庭残酷现实的有力控诉。而周萍,她对过去的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家庭。她的选择,是对封建家庭束缚的反抗与挣脱。

  此外,剧中还有意外归来的鲁侍萍、单纯着爱与被爱的鲁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等人物。他们各自的故事,都与这个封建家庭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部话剧的丰富内涵。

  值得一提的是,《雷雨》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的同时,还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它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腐朽与顽固,同时也展示了新思想、新力量在封建社会中的挣扎与成长。这样的主题,使得《雷雨》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家庭悲剧的话剧,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杰作。

  在剧情的高潮部分,短短一天之内,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中,一下子死了三个,疯了两个。这样的结局,既是对封建家庭残酷现实的极致展现,也是对封建思想的有力控诉。这样的结局,让人在震撼之余,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读完《雷雨》,我深感震撼与心酸。曹禺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情感,将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他也通过这部话剧,呼吁人们勇敢地反抗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总之,《雷雨》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更是对封建社会的一次深刻反思。它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封建思想的危害与腐朽,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新时代、追求新生活。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细品味、深入思考。

  《雷雨》读书笔记 11

  暑假期间趁着闲暇读了曹禺先生的《雷雨》,以前在语文课本上曾经选过其中的一个片段,选的是鲁侍萍来周宅寻找四凤的时候,遇上了曾经抛弃的自己的情人周朴园,彼时周朴园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有着雄厚的产业,是他负了侍萍,却没有一点对侍萍的愧疚,甚至质问她来周公馆干什么。当时只是读了其中的那部分片段,对这部话剧的了解还不甚深,如今又将整体重读一遍,只觉给我的内心带来巨大的波涛。

  戏剧中最让我同情的是四凤:她懵懂无知,却最终成为周繁漪报复周萍的牺牲品,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片赤诚,她是如此单纯,将自己的一颗心都付与周萍,然而对于周萍来说,这片赤诚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回报?纵然我相信周萍是真的爱着四凤,但是却总感觉有一种遭人利用的感觉,他与自己的继母私通的时候,只觉得繁漪是自己最爱的人,全然不顾自己的父亲,当他遇见了四凤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一丝不妥,总觉得是有些虚伪的,他把四凤当成是一块遮羞布,来掩盖自己曾经做过的龌龊之事。不管怎么说,他终究是配不上四凤的,纵然他是周家大少爷又如何,纵然四凤是个下人又如何,四凤的心灵比他要干净多了。当最后所有的丑恶被揭露的时候,四凤采取了最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或许越是单纯的人,就越是容易走上极端,那晚的雷声,就像是一把利刃,狠狠的插在周萍身上,也插在所有人心上,仿佛是对这丑恶最极端的厌恶。

  最让我觉得无奈的是侍萍:她原本就经历了不为人知的痛苦,她尽着一个母亲最大的努力,保护自己的女儿,然而世事终究是无常,谁曾想鲁贵是那么一个贪财势力的小人,偏偏就将自己的女儿送进了周公馆,偏偏又与大少爷相爱,偏偏又与大少爷有了孩子,这种乱亲是她这个母亲所不能容忍的,可是她终究是个母亲,她不想孩子们受伤害,她宁愿他们不知道真相,就这样苟且下去,至少他们能幸福,可是谁又曾想,当她准备悄悄解决这件事的时候,周繁漪和周朴园同时出现,将所有的真相都抖露出来,她来不及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在场所有人中,除了四凤和周萍,最痛苦的莫过于她,她在承担着自己痛苦的同时,又承担着两个孩子的痛苦,这也就为后文侍萍的疯癫埋下了伏笔。正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假使她坚决不同意四凤跟周萍在一起,或许就没有周繁漪的报复,也就不会有后面的真相的出现,但是这样做却是违背常理的,她不是一个狠心的母亲,她曾经也是大家闺秀,温柔善良,面对四凤的以命相逼,她又如何能狠下这颗心来,她逼了自己,却终究下不去手去逼四凤,以是这悲剧性的结尾却又似在情理之中。

  最让我厌恶的莫过于周朴园:他虚伪、道貌岸然,用鲁大海的话说,他如今的光鲜亮丽不知道是多少工人的血汗堆起来的;他专制,在那个死气沉沉的家里,他不允许任何人反抗他,对繁漪是如此,对周萍、周冲也是如此,他自己板起面孔教训孩子们,却抱怨孩子们不跟他亲近;他无情,当年狠心抛弃侍萍,多年后回首再见,不但没有一丝愧疚,甚至喝问侍萍为何来到周公馆,他以为侍萍是来闹事情来了,纵然做错了的是他自己,他却仍然那么理直气壮,直叫人恨的牙痒。在整部戏剧里,所有的事情起因于周朴园,结束于周朴园,整个悲剧的结果就是由他一手造成的,然而他作恶多端,最终却只有他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身体康健,头脑清醒的活着,繁漪疯了,侍萍疯了,四凤、周冲、周萍相继而死,却只有他还好好的活着,这个结尾让人有些意外,却又蕴含深意,或许所有人都不记得曾经发生了什么,所有人的意识中已经无法留存当初的丑恶,但是还有周朴园,还有他还清清楚楚的记得,记得这后果是由他一手造成的,老年的他无儿无女,妻子疯癫,身边再无一人陪伴,而留他一人反反复复的想起自己所造的孽,午夜梦回时反反复复的愧疚和谴责自己,或许这正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让我最惋惜的,是周冲:他是那样一个明媚的少年,他的心中有着诗意一般的远方,他对这世界抱着无比美丽的幻想,他对四凤亦是,他渴望同四凤去追逐他的理想,他已明白爱,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爱寄托于何人。他是那样的单纯,在他的眼中,周朴园是严父,是爱他的;繁漪是慈母,更是那个关心爱护他的,视他为宝的母亲,他以为世界都是美好的,是如诗一般的,可是这一切在真相揭穿之时,轰然崩塌。他意识到,他的父亲,是那样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他意识到,他的母亲居然把他当工具一样来阻止四凤和周萍的爱情;他意识到,四凤爱的原来是周萍;他也意识到,自己爱的也绝非四凤,他只是为爱而爱。这一连串的打击如何让他承受的住,而他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死亡,他的死,最令人痛惜,却又在情理之中,就像是一切抱着幻想而活的人,被现实的残酷所撕碎,仿佛上帝对迷失的人们所下的诅咒。

  最让我厌烦的,却是繁漪,这一点让我颇感意外,因为曹禺先生说,他对繁漪是最下了心血的,是最抱有期望的,曹禺先生对繁漪的评价,可谓是相当高了,可我偏偏不喜欢,或许作为女性来看,繁漪的境界太小,她性格中最鲜明的一点就是敢爱敢恨,爱的时候轰轰烈烈,失去的时候就彻底毁灭,或许有人说这是一种率性,但在我看来却不够大气。爱应当是无私的,不应该是自私的,就算被抛弃了又怎样,转身离开就是,何必为那不值得的爱搭上自己的性命,天下之大,难道还无处安放这一颗赤诚之心吗?但是想想,又或许是我的眼光太狭隘,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繁漪就如深陷泥沼的人,周朴园的专横和压迫,周家的阴沉,都使得她失去了活力,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唯一的亮光,唯一的一个让她活过来了的人——周萍,她就会像行将溺水的人一样,死死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东西,所以她必须死死抓住周萍这根稻草,哪怕,只是一根稻草。

  不得不说,曹禺不愧是戏剧大家,他说,他希望观众能够带着一种悲悯的感情,去俯视这生活在陆地上的人,我不得不说,他的确做到了,他为这部戏注入了一种独特的美丽,让人想要反复的去品味,反复的去推凿,而这也正是他希望的,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雷雨》读书笔记 12

  《雷雨》是现代著名戏剧大师曹禺的经典之作,自从问世以来,久演不衰,而且还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以及各种剧种的戏曲。就连大导演张艺谋也根据《雷雨》的故事,拍了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周润发、巩俐、周杰伦、刘烨等大腕倾情加盟,虽然票房不太理想,但是那华丽的服饰,宏大的场面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就听说临汾眉户剧团也改编演出了大型现代戏《雷雨》,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观看,幸喜今晚在稷山四馆一中心演出这个剧目。四馆离我们的学校距离不超过1000米,也正好今晚没有自习课,于是决定前去观看,再不能错失良机。

  在去观看演出之前,为了熟悉内容,特意从网上调取了《雷雨》的原著进行阅读,脑海里对于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这几日秋雨连绵,天气潮湿阴冷,可是观众仍然络绎不绝,热情丝毫没减。这正是:冒雨看《雷雨》,戏迷挡不住。

  《雷雨》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繁漪感到被压抑的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受过一定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然而缺乏反抗勇气的周萍怯懦、自私,想摆脱与继母的这种不伦关系,又爱上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婢女四凤,而繁漪的儿子周冲也爱上了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非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大幕徐徐拉开,那富丽堂皇的建筑,雕花镂刻的门窗,陈设豪华的客厅,立刻将观众带入了二十年代一个资本家的家庭。我在台下认真地观看,不放过其中任何一个细节不时拿起手机,拍摄精彩的镜头和唱段,心里和原著进行着比较。原著是话剧剧本,因此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改编后的眉户剧,需要唱念结合,所以摒弃了许多繁琐的对话,甚至是情节方面的内容,比如德国大夫给繁漪看病,繁漪和鲁侍萍的见面会谈,周冲到鲁贵家去看望四凤等等。这样去繁存精,使矛盾更集中,人物形象更突出。

  据报刊网络报道,临汾眉户剧团曾在香港演出《雷雨》,获得了空前的反响和极高的赞誉。为什么演出能取得成功?结合我今晚的观看,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舞台设备的设计合理而精致,美轮美奂,对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布景采用实物加二幕再加电光投影背景相结合的方式,层次感十分丰富,增加了立体效果。周公馆内,舞台前摆放着仿古沙发、茶几、立柜等,舞台后面是宽大的教堂式的门窗,上面镶着彩色玻璃。二幕的位置是高大的树木和哥特式的建筑,在它们的空隙处,隐约看见乌云密布的天空,电光闪闪,大雨如注。整个场景给人一种窒息压抑的感觉,很好的表达了周公馆好似一座阴森幽闭的人间牢狱的主题。灯光设计以深蓝和暗黄为主,同样是为周公馆内的黑暗和罪恶以及鲁侍萍家的贫困服务。鲁侍萍家的可以活动的隔墙窗户,忽而平直,忽而横斜,就像是影视剧中的镜头转换,让观众对窗户两边的周萍和四凤神态动作,有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欣赏,体现了这对青年男女对爱情的痴迷与渴望,而他们之间,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另外在繁漪或四凤在雨中奔跑时,使用了干冰喷发的白色烟雾,更能表现出人物的凄凉境况和悲惨遭遇。

  二是改编后的剧本情节集中,矛盾尖锐,高潮迭起。原著中一开始就是十年后的教堂医院,通过一对小姊弟的观察和对话,引出了年迈颓废的周朴园到医院看望与自己发生纠葛的两个老疯女人的情节,采用倒叙的回忆展开了故事,结尾又回到了教堂医院。而改编后直接进入故事,简洁明快。全剧如果是一条跳动不止的心电图,有几处可算是波动剧烈起伏的节点。第一处是周朴园让繁漪喝药,繁漪坚决不喝时,周朴园先是让二儿子周冲去劝说,没有成功后,又让周萍跪下劝说继母喝药,最后繁漪痛苦不堪,发出了“曾是床上寄情客,却成脚下劝母人”的呼喊。第二处是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客厅相认,这是全剧唱段比较集中的一场戏,二人三十年后见面,鲁侍萍是“三十年一场噩梦终未醒,冤家路窄又相逢”,“一腔苦水似浪涌”,含悲诉说周无情;周朴园却假惺惺地说着自己“曾凝目河水自省再三”“生日闭门谢客回忆当年”,继续欺骗着侍萍。第三处是在侍萍家,周萍与四凤深夜幽会,繁漪在身后如鬼跟随,周鲁二人难舍难分,繁漪在旁切齿痛恨。三人唱出了“为什么老天棒打鸳鸯散”“为什么比翼双飞折翅断”“为什么抛却旧情觅新欢”的呐喊,将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处是周公馆内,繁漪向周朴园揭发了周萍和四凤的恋情,周朴园道出了道出了二人同母异父的身世,一霎时众人皆惊,四凤羞愤难当,跑到雨中被漏电的电线击中,与前来相救的周冲双双毙命,周萍追到目睹此景,万念俱灰,开枪自杀,三人倒卧一处。繁漪侍萍见恋人儿女皆亡,难以承受打击,霎时疯癫。随后赶来的周朴园顿时觉得天旋地转,瘫倒在地,老泪纵横……此时的心电图飞速地跳跃,攀至最高峰,又猛地跌到最低谷,渐渐趋于平静,化作一条直线……每个高潮的节点,都配合着音响灯光,抓住了观众的视听感官,令人看之震撼,闻之揪心。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剧是以悲剧为主,但是有一处情节,却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得到了阵阵欢笑声。那就是当鲁大海大吵大闹之时,周朴园问鲁贵:这就是你调教出来的孩子吗?鲁贵回答说:还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的野种?周朴园又气又尴尬。这好比是乌云中的一缕阳光,苦海中的一块礁石。

  三是音乐设计优美,唱词编写生动。眉户戏由山陕民歌发展而来,其曲调委婉动听,清新流畅,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被戏曲专家称之为北方的黄梅戏。该剧的音乐设计结合眉户剧的自身特点与人物的性格特点,无论是伴奏还是演员的唱腔,都运用得挥洒自如,恰如其分。时而像秋风呜咽,如泣如诉;时而像泉水叮咚,欢快流畅;时而像雷霆万钧,大气磅礴。唱词用诗一样的语言,如:繁漪的.“行行悲泪入夜雨,层层黑云压天低”,周朴园的.“萦夜追悔常哀叹,祭日无处化纸钱”等;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繁漪的“整云鬓,急开门,喜相逢,哀又生”和“心欲碎,梦已去,肠若断,命将熄,”等;运用衬托对比等手法,如鲁侍萍的“朱门内你张灯结彩娶新欢,荒野里我脚下无路泪结冰”等。它们表达了人物丰富细腻的情感,充满了节奏感与韵律美。

  四是演员阵容强大。潘国梁老师、许爱英老师和赵梅老师,分别扮演了周朴园、鲁侍萍和繁漪,他们都是国家一级演员,前两位还是梅花奖获得者。三位的联袂出演,犹如给这出戏镶嵌了几颗明珠,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潘老师饰演的周朴园,讲话拖着长调,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演活了一个在外剥削工人、草菅人命、唯利是图,对内独断专行、冷酷无情、道貌岸然的资本家形象。他玩弄侍萍的感情,狠心地将她抛弃;他厌倦冷落繁漪,使她年轻火热的心孤独寂寞,与前夫之子造成不伦之恋;他粗暴责骂工人鲁大海,剥削阶级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许老师饰演的鲁侍萍,除夕夜被赶出门,含悲愤,忍屈辱,受艰辛,饱受旁人的风言风语,抚养儿女成人,谁知自己造的孽,又在女儿身上轮回。她恨天恨命,却是命如黄连天无情。一番血泪控诉,最后一句拖腔,如钢丝穿空,高亢激昂,使感情的宣泄达到了巅峰。赵老师用富有穿透力的嗓音和丰富的肢体语言,逼真地演出了繁漪性格扭曲,心灵失控,满腹幽怨无处诉,一腔烈火遭冰浇。她在周朴园周萍父子两代人之间,扮演了弃妇和怨妇的角色,对前者心如死灰,对后者死水微澜,如干柴烈火。可是周萍移情别恋,使她“残香仍在孤衾中,却将孤影伴残灯”。最后她怨愤似火山喷发,亲手“借雷霆倾天裂地”,毁灭了这个令她难以呼吸、生不如死的家庭,自己也同归于尽……其他扮演周萍的国家二级演员贾福林,四凤的扮演者许丽君等,也都有不俗的表演,用他们的青春,向剧中注入了生气和活力。自始至终,观众的掌声不时地响彻整个大厅。

  演出结束,观众陆续走出剧院,议论纷纷。看过《雷雨》原著的,为精彩的演出而喝彩;没有看过原著的,为人物的命运而唏嘘不已。我是两者都有,这部戏曲艺术精品,一定能唱遍三晋大地,唱红大江南北!

  《雷雨》读书笔记 13

  勤于学习才能乐于施教。每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的时候,内心总是会忍不住记录内心的启发和感想,那些从著作中所冥思震撼人心的话语,那些从著作中所触摸感动灵魂的文字,我们都能传递出来。

  在封建权威的笼罩下,人们如同跌在沼泽里的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泽里。掌权者也失掉了可贵的本真。周朴园生活在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断层中。年轻时,他曾经试过跳出封建的束缚,追逐自由,真心地对待所爱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饱受摧残的侍萍便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没有权力去爱她所爱,恨她所恨,而是将一切罪责都担在了自己身上,这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又是一位对封建权威的臣服者。

  其实我一直在想,鲁四凤——这个兴许会终生获得幸福的女人,这个在爱情与道义的挣扎中活脱出来的女人,如果不是意外,不是命运的捉弄,她会不会在余生重得快活呢。也许会吧,带着母亲临终的祝福,与周萍私奔海角,从此脱离家族地位的一切捆绑和束缚。但是更也许不会吧,因为她双手紧紧挽着的.是一个背负罪责,终生处于悔恨和惶恐中的男人,他们可以背离家族的往生,可以亡命天涯追寻他们想要的幸福。然而无论足迹印留在多远的彼处,他们的精神里却始终会残留另一个的女人身影,如那夜雷鸣的雨后,她恶毒地诅咒着他们,那种低低的呜鸣声竟如此深入心底,窃窃回荡。四凤在整部剧里就是一个矛盾中的人物,活得叫人怜悯,死得叫人哀叹。但是对于她的生死,我们还总是不置可否地推断着诸多也许或假设,毕竟那都是作者笔下的命运,任何人的介入都会破坏笔者的初衷。

  周萍的.死到并不算意外,或者说是我完全料想之中“该死”的角色,这个男人的一生应该算是极其卑微潦倒的了,他总是在是非之中摇摆,不能忘却前世与继母的失足情网,也不能割舍后世对鲁四凤的爱恋纠缠,他活得过于矫情,淡薄了尊严,丢弃了理想,湮灭了自由,结余的那些生命就只独守着一个“情”字不了而已。我以为,爱他就好比施舍同情,但是在于他的评价我只能说懦弱得几近使人唾弃。

  曹禺曾经在《雷雨》的序言中评价过他自己笔下的人物,但得到其大加赞赏的却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便是同样惨遭不幸的二少爷周冲。相比而言,我到认为周冲是个极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他先是对四凤的求爱失败;又在争执中委命于父亲的呵斥,认识到独权的威严终究是不可动摇的;之后他又抱着近似菩萨的善心去探望困顿中的四凤,却被鲁大海视为不速之客辱骂出门;结尾他又被周繁漪无情地拉出来,眼见了残酷的事实,最终被亲生母亲手丢弃在暴风雷雨之中。一件件打碎他梦想的事情接踵而来,现实生活留给他的只有悲痛——剩下的是一种掉到黑洞中不可重生的绝望。周冲是无辜的,他只是一个被社会矛盾、家庭仇恨无故吞噬了的受害者,一个在梦想与现实中游离屈尊的年轻人。他最终还是死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令人悲怜不忍,心痛不已。

  在这里我唯一想说的一个还活着的人就是整部《雷雨》的灵魂——周繁漪。她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也是他认为最“雷雨的”角色。在我看来,周繁漪并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但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到不失是半边天空的一个鲜明代表——为了爱情而活,却又被爱摧残了身心,绝望了人世。我能够给予她的更多的是同情,更或者说是仁爱。周繁漪是鲜活的、真实的,她生命的一半已经沉沦,但是在感情崩溃的边缘却忽地惧怕起了死亡,露出对现实的无尽渴望和激情,于是她本能地抓牢身边最后的一棵救命草,不顾一切地疯狂地向上攀爬,但却不料,她所有的希望最终还是土崩瓦解在一个懦弱卑微的男人手里。然而更可悲的是,周繁漪最终没有获得死亡超脱的权利,她将终生带着遗恨和罪责感孤守在爱人和儿子的墓冢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雷雨》里这几个在死亡边缘徘徊的角色,其实都有着对生命的无限渴望和追求,只是他们在命运的冲突里偏离了原有的轨道,最终,泪水和痛苦是免不了交织相濡的。但是,关于那些爱与恨的矛盾纠缠,也许会因为这些死亡而被我们释然吧。

  人与人的交往就好比一只刺猬,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来自卫的。或生或死,或矛盾或统一,总有一些关系,一些感情,始终纠结不清的。

  《雷雨》读书笔记 14

  《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成功地表现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芈的艺术形式完仝中国化,成为中国新文苧中一种独恃的艺术样式。剧本的高超艺术,主要表现在周朴园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是他与妻子繁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这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周朴园是一个狠毒凶残的资本家,作者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他血淋淋的发迹史。只要能弄钱,他什么都做得出来。周朴园更是一个专制冷酷的封建家长,在家中,他的话就是法律,为了贯彻他的意志,不惜牺牲任何人的幸福。他与繁漪的关系,表面上是一种夫妻关系,实际上却完全是一种主仆关系,他需要繁漪做的,只是为孩子们树立一个“服从的榜样”。在“第一幕”他强迫繁漪喝药的一场戏中,繁漪拒绝了他的要求,他先是让小儿子周冲端着药去劝,看着周冲含泪的眼睛,繁漪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留到晚上再喝。可他仍不肯让步,又命令大儿子周萍去劝,并且要跪着劝,直到繁漪认输方才罢手。在他的眼中,根本没有繁漪独立的人格和起码的尊严,他关心的也不是妻子的健康,而只是自己的意志。

  周朴园与前妻侍萍的关系,更充分暴露了他伪善的本质,年轻时他诱骗了侍萍,当他以为侍萍已经投河自尽后,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不仅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周萍”,保留了侍萍生周萍时的房间模样,甚至她关闭窗户的习惯,而且还一直把侍萍当做“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要为她修一座墓。但是,当他日思暮想的侍萍以女佣母亲的身份出现在他面前时,竟马上翻脸不认人。

  但曹禺并没有把周朴园作为一个阶级的典型,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塑造的。他对繁漪的冷酷,是因为他始终无法得到她的爱;他与鲁大海的冲突,则是当时社会上日益激烈的劳资矛盾的反映。当侍萍再次出现在周家的客厅时,他怀着忏悔的心情,命令周萍前来与自己的生母相认。

  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她文弱,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也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和力量在她心里翻腾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像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会像一团火,把人烧毁。”繁漪来到周家18年,不但没有得到丈夫平等的爱,反而在精神上受到长期的摧残。她知道丈夫年轻时的荒唐事,知道周萍是丈夫与女佣的“私生子”,也眼睁睁地看着丈夫为纪念这个儿子的生母所保留的房间。这种压抑的家庭环境和不平等的待遇”使她产生了强烈的反抗心理。她怀着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怀着对周家的报复,疯狂地缠着大少爷周萍。而当她发现周萍喜新厌旧,想摆脱她转而去追求四凤时,她更不惜追到鲁家,在鲁大海将要发现周萍的关键时刻,关上窗户,断了周萍的后路,把他暴露在鲁大海面前,想借鲁大海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终于导致了四凤触电身亡,周萍也开枪自杀。繁漪形象的成功,主要就在于作者深刻地表现了她矛盾复杂的“雷雨式”的性格。她对周朴园表面上是屈从的,但内心里却充满了仇恨和反抗。她违反人伦,追求周萍,与其说是爱的爆发,不如说是恨的宣泄。

  侍萍是无锡周公馆女佣梅妈的女儿,被周朴园诱骗,与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一周萍和鲁大海。30年前的一个除夕,她生下第二个儿子才三天,周朴园为了娶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赶走了侍萍。那天晚上,侍萍带着刚出生的儿子跳了河,但她被人救起,并且又嫁了两次人,还生了个女儿四凤。这个性格刚强而受尽侮辱和迫害的女人,一直在努力摆脱命运的安排,由于她自己的母亲是佣人,自己才如此命苦,被人玩弄后抛弃,因此,她一直不准自己的女儿再蹈自己的覆辙,没想到丈夫鲁贵又把女儿送进了公馆做使女。为了把女儿找回来,没想到自己又踏进了周家的大门。命运更捉弄人的是,她的女儿又同样地与公馆里的大少爷不清不白,而这位大少爷竟是周萍一一四凤同母异父的哥哥!

  《雷雨》在结构上十分讲究,四幕戏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之内,地点也集中在周鲁两家的范围内,出场的八个主要人物全都有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雷雨》读书笔记 15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瑰宝,由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先生于1934年创作完成。这部话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深刻揭示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通过周家和鲁家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情仇,曹禺先生成功地展现了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同时也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

  在阅读《雷雨》的过程中,我深受震撼。这部话剧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悲剧的展现,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话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生动鲜活,他们的命运与选择,无不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冲突。

  周朴园,这个看似威严、实则虚伪的资本家,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权力和财富,却忽视了对人性的关怀与尊重。他的冷漠与自私,导致了家庭的破裂与亲情的淡漠。他的存在,无疑是那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缩影,他们为了追求利益,不惜牺牲一切,包括亲情和爱情。

  蘩漪,这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女性,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挣扎。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却被周朴园的冷漠与专制所束缚。她的命运,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与无奈。她们被社会所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只能默默承受生活的苦难。

  周萍和周冲,这对兄弟的命运同样令人感慨。周萍在家庭的束缚与爱情的纠葛中挣扎,最终走向了毁灭;而周冲,这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青年,却在现实的残酷面前显得无能为力。他们的命运,是对那个时代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的深刻揭示。

  鲁侍萍和鲁四凤,这对母女的命运同样令人心痛。她们为了生活而苦苦挣扎,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她们的存在,无疑是对那个时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雷雨》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感纠葛深刻。每一个角色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与情感而斗争,但最终都陷入了无法逃脱的命运之中。这种命运的无奈与沉重,让我深感震撼。

  除了人物命运的揭示,曹禺先生还通过《雷雨》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话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欲望与追求,他们为了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伤害他人。这种对人性的剖析,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雷雨》还通过对话与情节的安排,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功底。曹禺先生的语言生动有力,情节紧凑引人入胜,使得整部话剧充满了紧张与悬念。这种文学魅力,让我对曹禺先生的才华深感敬佩。

  在阅读《雷雨》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与人性问题。我认为,《雷雨》所揭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脆弱,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雷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它让我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应该关注人性的本质与需求,尊重他人的感受与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总之,《雷雨》是一部深刻揭示社会现象与人性的优秀话剧作品。它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与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我相信,《雷雨》将会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历史文献与文化遗产。

  在阅读《雷雨》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曹禺先生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他通过这部作品,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融入到每一个角色与情节之中,使得整部话剧充满了生命力与感染力。这种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也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此外,《雷雨》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思考。它让我认识到,人生充满了复杂与矛盾,我们需要学会面对并处理这些矛盾与冲突。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与感受,理解并包容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最后,我想说,《雷雨》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话剧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与人性思考的经典之作。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阅读、去品味、去思考。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雷雨》将会继续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通过《雷雨》这部话剧,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力量与价值。它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与文化,更能够让我们在思考与感悟中不断成长与进步。因此,我将继续热爱文学、阅读文学、创作文学,用文学的力量去丰富自己的人生与内心世界。

  《雷雨》读书笔记 16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瑰宝,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这部话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这个家庭中,周朴园是封建家长专制统治的代表,周冲则代表了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一代。全剧集中展开了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家庭矛盾冲突,同时以周萍和鲁侍萍的爱情纠葛、周萍和鲁四凤之间的血缘纠葛为主线,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将三十年前的旧事和三十年后的现实融为一体。通过这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的纠葛,作者为我们展示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

  在这部作品中,曹禺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剧中的人物,无论是周朴园的专制与虚伪,还是蘩漪的压抑与反抗,都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物画卷。尤其是蘩漪这个角色,她的形象饱满而复杂,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又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她的命运,既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普遍命运。

  在《雷雨》中,我还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无论是周朴园的冷酷与自私,还是周冲的纯真与善良,都反映了人性的多面性。这些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冲突,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也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雷雨》的语言艺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禺的台词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富有诗意和哲理。这些台词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增强了剧作的艺术感染力。

  在阅读《雷雨》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了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使得许多人生活在痛苦和压抑之中。而《雷雨》正是通过展现这些人物的命运,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同时,剧中也蕴含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也体现在那些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人物身上。

  我认为,《雷雨》所展现的.家庭矛盾和社会问题,不仅是那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当今社会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例如,家庭中的权力关系、亲情与爱情的纠葛、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通过阅读和思考《雷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此外,《雷雨》也给了我一些关于人性和情感的启示。它让我认识到,人性是复杂而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在追求这些欲望和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雷雨》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都可以激发人们的勇气和决心,让我们为了所爱的人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的作品。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得到了关于旧社会和家庭问题的启示,也获得了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深刻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并努力将它们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这部作品虽然已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但其魅力与深度依旧不减。每一次阅读,都能让我有新的体会和感悟。我相信,《雷雨》将会继续在中国话剧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并继续影响和启发着后世的读者和观众。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去阅读和研究曹禺的其他作品,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剧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汲取《雷雨》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追求的人。

  《雷雨》读书笔记 17

  《雷雨》这部话剧,由曹禺先生创作于1934年,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之作。它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腐朽、罪恶和资产阶级的伪善、冷酷与残忍,同时揭示了深刻的命运问题。初读这部作品,我便被其深沉的悲剧色彩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深深吸引。

  话剧的开场,便是一幕雷雨交加的夜晚,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悲剧。周公馆内的家庭矛盾在雷雨之夜激化,各种秘密和罪行逐一揭露,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这部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复杂性和多面性,他们的命运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残酷的社会画卷。

  周朴园是这部话剧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既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父亲。他对已故的前妻蘩漪的怀念,反映出他内心深处的柔情,但这种柔情在现实的利益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对蘩漪的儿子周萍的冷漠和苛刻,更是暴露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不负责任。他的性格和行为,无疑是封建家庭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物,他的悲剧命运也是这个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

  蘩漪则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她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被封建家庭和冷酷的现实所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对周萍的爱情,既是她内心渴望自由的表现,也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然而,她的反抗最终只能换来更大的悲剧,她的命运令人扼腕叹息。

  周萍和周冲,这对兄弟的命运也充满了悲剧色彩。周萍在爱情和道德之间挣扎,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而周冲,一个纯真善良的青年,却因为爱上了自己的母亲而陷入痛苦的深渊。他们的命运,无疑是对封建家庭和资产阶级社会的一种深刻讽刺。

  鲁侍萍和鲁四凤母女,则是这部话剧中的另一组重要人物。她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苦难,却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她们的命运,既是社会底层的缩影,也是对人性的一种赞美。

  在这部话剧中,曹禺先生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深刻的情节安排,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社会现实。他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封建家庭和资产阶级社会的深刻批判,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读完《雷雨》,我深感震撼。这部话剧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矛盾的艺术作品。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也让我思考了命运和选择的问题。在这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命运,又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认为,《雷雨》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它告诉我们,封建家庭和资产阶级社会是腐朽和罪恶的,它们会束缚人的思想,剥夺人的幸福,甚至会毁灭人的生命。而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则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面对命运和选择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同时,《雷雨》也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问题。虽然我们已经摆脱了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的束缚,但现代社会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探索,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总之,《雷雨》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矛盾的艺术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也让我们思考了命运和选择的问题。我相信,这部话剧将永远留在中国话剧史上,成为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在结束这篇读书笔记之前,我想再次强调《雷雨》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它以其深沉的悲剧色彩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它不仅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更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瑰宝。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雷雨》将继续影响和启迪着更多的人们,成为一部永恒的文学经典。

  最后,我想说的是,阅读《雷雨》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让我们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这部作品,就一定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雷雨》读书笔记 18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一部经典话剧作品,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腐朽、罪恶和资产阶级的伪善与冷酷,展现了旧制度的必然崩溃。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更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在《雷雨》中,曹禺先生巧妙地运用了紧凑的戏剧结构和个性化的语言,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周朴园是封建家庭的代表,他的专制、伪善和冷酷,使得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种压抑和窒息的氛围中。周冲则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青年,他对蘩漪的爱恋和对未来的憧憬,都体现出了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然而,他的单纯和善良最终却成为了悲剧的牺牲品。

  蘩漪是剧中最具复杂性的人物之一。她身上既有旧时代女性的柔弱和顺从,又有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她与周萍的私情,既是她对封建礼教的挑战,也是她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然而,这种私情最终却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她的疯狂和绝望,不仅是对周朴园家庭的控诉,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无声呐喊。

  周萍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挣扎的人物。他既对蘩漪有着深厚的感情,又无法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他的软弱和妥协,使得他最终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他的死,既是对自己过去的悔恨和忏悔,也是对封建家庭的控诉和批判。

  除了这些主要人物外,鲁侍萍、鲁四凤、鲁大海等人物也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与主要人物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这个家庭的悲剧。

  在阅读《雷雨》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曹禺先生对人性、家庭和社会的深刻洞察。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他也通过人物的命运和选择,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雷雨》所揭示的封建家庭的腐朽和罪恶,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在那个时代,封建礼教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得人们无法真正追求自由和幸福。而资产阶级的伪善和冷酷,则使得社会更加不公和不平等。这种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和残酷,不仅导致了无数人的悲剧命运,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雷雨》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每个人物都面临着自己的选择和困境。他们的命运和选择,既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也受到自身性格和情感的驱动。这让我意识到,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它既有善良和美好的一面,也有自私和丑恶的一面。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的种种问题。

  此外,《雷雨》还让我感受到了话剧艺术的魅力。曹禺先生通过精湛的戏剧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将这部作品打造成了一部经典之作。他运用紧凑的戏剧结构和个性化的语言,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和感染力。这种话剧艺术的魅力,让我对话剧这种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经典话剧作品。它不仅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它也让我感受到了话剧艺术的魅力,让我对话剧这种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相信,《雷雨》将会继续影响和启迪着更多的人们,成为中国话剧艺术的一部不朽之作。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关注和研究《雷雨》这部作品,进一步探讨它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内涵。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话剧等艺术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雷雨》这部作品,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的种种问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感谢曹禺先生为我们创作了这样一部经典之作。他的才华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这份遗产,传承和发扬话剧艺术的精神,为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雷雨》读书笔记 19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巅峰之作,其深沉的内涵、饱满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使其在中国话剧史上占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这部话剧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它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文学领域,更是对当时社会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雷雨》,我深深被剧中人物的命运所打动,同时也对曹禺笔下所描绘的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部话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这个家庭内部的复杂关系、人物的内心矛盾以及社会的压迫,共同构成了这部话剧的深刻内涵。

  剧中的周朴园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家长形象,他对家庭的绝对控制和对子女的严厉管教,反映出封建家长制度的残酷和无情。他的妻子繁漪则是一个受到封建伦理束缚的女性,她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而周萍和鲁侍萍这两个年轻人,则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青年一代,他们试图反抗封建伦理的束缚,但最终仍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在剧情的发展中,曹禺巧妙地运用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作为剧情发展的催化剂。雷雨的到来,使得剧中人物的内心矛盾得以激化,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在雷雨之中,剧中人物的.命运走向了悲剧的终结,这种以自然现象象征社会现实的手法,使得整部话剧充满了象征和隐喻的意味。

  此外,《雷雨》的艺术手法也值得称道。曹禺在剧中运用了丰富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塑造手段,使得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描绘,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立体鲜活。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语言的艺术,使得剧中的对话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能够深刻反映社会的现实和矛盾。

  在人物塑造上,曹禺对每一个角色都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周朴园的专横、繁漪的软弱、周萍的叛逆、鲁侍萍的坚韧,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都通过他们的行为和对话得以充分展现。同时,曹禺还注重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他们不仅仅是平面的角色,而是具有复杂情感和思想深度的个体。

  在剧情结构上,《雷雨》也展现出了曹禺的精湛技艺。整个剧情紧凑而富有节奏感,每一个情节都紧密相连,共同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同时,曹禺还巧妙地运用了悬念和反转等手法,使得剧情充满了惊喜和意外,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

  除了艺术手法和人物塑造外,《雷雨》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它通过对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的描写,展现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和压迫,同时也揭示了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和复杂。这部话剧不仅仅是对一个家庭的悲剧描写,更是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读完《雷雨》,我深感震撼和感动。这部话剧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我。它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人性和命运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那个充满封建色彩的时代,但《雷雨》所揭示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它提醒我们要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勇于面对和解决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同时,《雷雨》也启示我们,面对命运的安排和社会的压迫,我们不能选择逃避或屈服,而应该勇敢地面对并寻求改变。正如剧中的鲁侍萍和周萍一样,他们虽然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但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总之,《雷雨》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话剧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雷雨》将继续影响和启迪着更多的人们,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

  《雷雨》读书笔记 20

  读完曹禺的《雷雨》加上看了电影版的,感触真的很深,首先是一个剧本,篇幅相对较小,比较适合我,剧情发展得真的扣人心弦,深刻的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各个阶层的中国人物都有,每一个人物都一定的社会体现,是曹禺的经历,更反映了中国当时社会的人民的扭曲,压抑,斗争,觉醒,反抗,无奈,各种各样的性格和对于命运的表现,每一个人物性格是如此的鲜明,命运的终结是相似的,都充满了时代的悲哀,三个无辜年轻人的牺牲,死者是悲惨的,但生者绝不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将永远生活在无边无尽的痛苦中,永远无法解脱,这种痛苦不能说是周朴园一个人的错,当我们感到无奈时,只能是怪这个畸形的社会,社会啊,因为下层人们的无奈只能归咎于你了。

  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很出彩,他们都是牺牲品。

  雷雨从开始似乎就注定了这个是一个悲剧。然而悲剧的造成者便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元锡公馆的大少爷——周朴园。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倘若那个男的有情有义,大不了两人私奔,背离父母,远走高飞作对苦命鸳鸯,然而刺骨始终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朴园这个风流少爷虽被她的青春美丽与温柔打动,但他那颗只懂爱自己的心又怎会与她厮守一生?他为了自己的前途最终放弃了侍萍。孤苦无依的侍萍带着患病的二儿子伤心的离开,原一味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知造化弄人,命运又将他们牵扯在一起。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上演了,简直就是一团糟,最终导致了同母异父的兄妹相爱。身为他们的母亲,侍萍只能接受命运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命运,似乎一切该终结了,偏偏当年的风流少年周朴园在误会下道出了他们是同母异父的兄妹。这件事害死了3个人……

  在封建权威的笼罩下,人们如同跌在沼泽里的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死亡的沼泽里。掌权者也失掉了可贵的本真。周朴园生活在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断层中。年轻时,他曾经试过跳出封建的束缚,追逐自由,真心地对待所爱的侍萍,然而他的懦弱使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背叛了侍萍,饱受摧残的侍萍便是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她没有权力去爱她所爱,恨她所恨,而是将一切罪责都担在了自己身上,这既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又是一位对封建权威的臣服者。

  气氛沉重得有些透不过气来,人似乎在受着情感的捉弄,这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的心情,本应主宰自己,却发现自己时常被环境所主宰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周府的豪宅,侍萍的陋室,极端的痛苦与爱情在一天中强烈的碰撞。随着阵阵雷雨滚滚而来,抑郁,绝望,充斥在空气中,一幕幕就如暴风雨中的波涛,恶狠狠的撞向人们,人们无处可逃。

  故事开始于20年代一个夏天,气候闷热逼人,室外没有阳光,天空昏暗,暴风雨即将来临,结束于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最后四凤在知道她和周萍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噩耗后冲出了雨夜,一心爱着她的周冲只是一个单纯的孩子,全为自己喜欢的人,结果双双死在了雷电下,周萍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阴鸷的繁漪疯狂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

  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没有压迫的现代和文明的社会里,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所爱的人,不会因为门地这种封建社会的丑陋的桎梏制度而失去自己爱的人,更不会因为自己的错而连累下一代也遭受失去爱人的苦,更不会爱上自己的亲人这种伦理悲剧,社会在发展,人民们的封建思想逐渐退去,但像雷雨这种经典之作还是要看一下学习一下,感受一下上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的社会现状,更了解自己的祖国,更能使我们这些问世的花朵更珍惜自己现在的优越环境,先不要说为国家的发展了,就是为了自己的自由,也要感恩,这不是现在教育所强调的吗,教育我们要感恩。

  每一句台词,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以上两段的评论有点深奥不是原创,申明一下。最后我想说一下我在里面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繁漪,这个人物如果放在现在,虽然也会被人诟病,但这确实是一个敢爱敢恨追求自由,不理会世俗眼光的真女子,她性格最鲜明,最有反抗性的一个人物。追求自由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读这个剧本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了,所以从现在起要加油为自己,不然就浪费了社会给的良好环境。

【《雷雨》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雷雨读书笔记03-07

《雷雨》读书笔记08-29

雷雨读书笔记(精选18篇)03-08

中学生《雷雨》读书笔记10-06

雷雨02-17

雷雨夜10-06

雷雨的作文10-05

雷雨的日记09-19

雷雨的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