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2-10-06 02:05:53 读书笔记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读书能不断地补充自我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教师也是要读书提升自己,下面给大家分享高中语文教师的读书笔记,欢迎借鉴!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

  暑假中,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

  再次接触生本教育,这个名词,当看了此书后明白了,“生本教育”他不是一种教育方法,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教育思想。“生本”即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根本。学习不外乎活动、思考和训练,这些决不能由教师取代。

  郭教授在书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绍到,他是通过以一个低年级成功的教育实验改革实验,作为引发思辨的源点,真实生动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似乎开创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像文秘杂烩网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随后,提出了“各个年级都行吗?”迫切疑问,继而通过大量的,真实的,鲜活的案例佐证这样的观点“只要保持生本状态,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习带有与他们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发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

  人在自然中,人的教育是自然界所有生物活动的一个部分。生本教育建议让学生忘我地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一个故事说,一位印第安老人,赚钱后买了一辆汽车,不懂得怎么开,只好雇了匹马来拉它。保守的教师,有些像印第安老人,不知道汽车自身原本是有动力的。生本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现在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能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2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而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其中第三乐正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在孟子看来,能够广集天下英才而进行教育,广教学生,从而便桃李满天下。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人才,相比是人生的快事了。当然,这只是作为一个教书先生的孟子来说的“三乐”,如果不是教书先生,也许“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便不成其乐了。然而,钱理群先生也是一名教书先生,而且是把教书看做其奋斗终生的事业。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教师,“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便也应是其中之义了。

  读完钱理群先生的《我的教师梦》,心中充满了感动,感动于他的教师梦,感动于他的屡战屡挫,屡挫屡战,感动于他对打工者子女的那份真诚,更感动于他在教育失真的状态下,大胆喊出的教育理想,以及他对学生的宽厚,博大的爱。现将自己的一些浅薄认识做几点简单总结。

  首先便是先生写他努力圆梦的过程,书中第一部分即名为“我的教师梦”,“奋斗几十年,为圆一个童年的梦”,先生说他自己在60年代有过一个梦:从贵州回南师附中当老师。然而却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没有资格,不要说调回南京没有可能,就是在贵州中专学校做班主任那都不能实现,于是他的南师附中的教师梦没有做成。在四十多年后,钱先生终于在北大退休之后,回南师附中当了一个多月的老师。先生说,他为圆这个梦,奋斗了几十年。一个人不懈努力几十年,为的就是圆心中一个梦,这样的奋斗人生,是多么令人感动啊!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心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梦,但事实上有几人能为之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几十年呢?相信我们每个人从站上讲台那一刻起,都做过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梦,但我们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坚持如一的做着教师梦呢?

  其次便是钱先生所表现出来的真诚沟通的品质,钱先生说,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智慧等等这些美好的人性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养和升华,以此来压抑人的内在的恶因子,那怎样做到弃恶扬善呢?那就是真诚沟通,通过与学生的真诚沟通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性格特点,也通过真诚的沟通来开导学生,引导其弃恶扬善,走向积极快乐,阳光向上的道路。先生在书中说:“成长的感觉,在外人看来,是一种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喜悦,但在中小学生自己看来,那是蛹虫化蝶的那种阵痛,新鸟破壳那种挣扎。所以还在成长过程中,有成长的快乐,同时有成长的烦恼,甚至痛苦和挣扎。这是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细心体察和充分理解的,只是它常常被忽略了。”中小学正是出于青少年的时期,心里不成熟,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师,就必须做一名学生的心灵导师,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就如钱先生书中所举之例,有一次他收到一封来自四川的信,心中表达了她对于北大的一种向往,先生就很热情地给她寄了一本他自己编的关于有关北大的书给她。于是她又给先生写信说:“我想在你的面前不需要伪装什么,今天我收到你寄来的书的时候我哭了,原来幸福时也可以流泪,而且这种感觉很美很美,没有想到你竟然还记得我,因为我们之间近似于陌生人。”先生立刻回信:“你的来信让我很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爱,不只是你我之间。我们应该用这样的爱对待周围所有的人,这里有一种心灵沟通。我们的社会太需要这样的沟通了。”作为一名功成名就的显学,都能如此平易近人的与学生交流,那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是不是都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呢?都能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呢?其实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以长者身份居高临下的,不说盛气凌人,和风细雨都在少数,春风化雨的教导更是难得一见。

  第三点便是钱先生说教师有的时候只是需要简简单单的扮演一个学生的倾听者的说法,但是他说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需要一颗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心。一名学生用书信向钱先生诉说自己在学校的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想到自杀,于是赶紧给她写信,安慰她,鼓励她,给她讲道理。先生看到了这个孩子的爱美之心,想到了她积极的一面,于是才给她安慰和鼓励,后来这个学生和钱先生书信往来愈来愈发频繁了,先生也成功挽救了这个女孩子。但是这件事引起了先生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频繁的来信?”孩子为什么要跟他说这么多的知心话呢?那是缺少有人倾听的缘故啊。由此想到,我们的教师有多少能做到倾听那个学生的心声呢?有时烦了,有时倦了,有时淡了。孩子们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不是有点啰嗦?甚至于有时候还觉得“聒噪”。听学生把事情讲完,把心理话说出来,就是尊重学生,也是作为老师有一颗理解学生的爱心的反映,同时也是一种耐心的体现。

  感触颇多,尚有一点,钱先生还提到,要文理融通,知识面的拓宽,同时意味着人的视野,胸襟和精神世界的扩大,就可以理解各种知识,他会说教师要成为一名杂家,一名老师,能抓住学生的,除了一颗爱心之外,若能有广博的知识,适当的展露一下所教学科外的知识,绝对是有益无害。

  《我的教师梦》一书中不仅有教师梦,还有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有对现实的抨击,有对理想的追求!对中国现行的教育事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一针见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仅提供一点己见,供诸君评论!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3

  爱就是就像云一样,在太阳出来之前布满天空。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你不能摸到‘爱’,人的温情可以灌注到每一样东西中去。——题记。

  喧嚣的夏夜,合上《成功教师的成功策略》,心灵却在此刻步入了宁静。它把我的思绪拉到了欢声笑语的课堂、干净的教室走廊、充满激情的红色跑道、弥漫着栀子花香味的校园……此刻我正享受着作为一个教师平凡却又炽热的幸福。

  我承认自己是一名教师,但是我却不敢妄言我是一名成功的教师。成功的教师衡量的标准很多。以前我一直认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就是所教学科成绩的名列前茅、就是一个教师赛课的无数奖状。读完《成功教师的成功策略》我发现,原来自己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在考虑问题,忽略了孩子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总是站着俯视自己的学生,却没有认认真真看看他们的脸庞。一场没有温情的教育注定是冷冰冰的。光环始终掩盖不了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到目前为止,我终于发现了在教育中我的缺陷——明白爱,却不知道如何去爱。

  还不曾工作之前,教育学上的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去爱孩子。那时充满了教育的热情,但我是真不明白什么是爱。工作一年后,渐渐的我所理解的爱就是对学生关心,对学生的真心付出。直到合上《成功教师的成功策略》才从真正理论意义上打开了我的思维。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去进行爱的教育呢?

  要进行爱的教育,老师自己要学会爱。老师要切实地以爱心、以爱的行动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学生心中播下爱的种子的最好方法就是老师我们自己身上充满爱,以爱教育爱,让学生的心灵永远处在阳光的温暖之中。

  首先我们要用爱去读懂学生。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足以说明我们在去读懂学生的时候,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而要用爱去读懂学生。具体而言可以有以下的方法。第一是用眼神去唤醒灵魂。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的喜怒哀乐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在你的眼神之中。我们常常听到你们就是我教过最差的一届。我们也常常唠叨自己学生样样不行,久而久之,结果就真的成了不行。当我们焦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从我们的眼神改变开始。我们能不能多一点充满理解的眼神、充满关心的眼神、充满鼓励的眼神。当我们的孩子们感受到了理解、关心、鼓励,我想孩子们在此时此刻也能感受到爱。第二是用爱的微笑牵动学生。作为班主任,我一直很担心在班级中没有威信,管理不好学生,于是我总是绷着脸上课,绷着脸给他们上班会课。效果的确是有,孩子们在这种严管下形成了良好的纪律和学习习惯。但是也有同学交流时跟我说:“老师,我上你的课好紧张,害怕你提问会抽到我”。我心里一惊,怎么会紧张呢?回答不上问题。我也不会责备他们啊。直到现在我才隐约发现,原来我的课堂是缺少了微笑,我牵动孩子的是严肃。不要怕微笑,我告诉自己微笑其实是获得学生信任的最快途径。牵动孩子的是微笑,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赢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提问、倾诉、交流的对象。第三是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曾经我因为对一个孩子说:“你的稿子自己写”。我并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不妥,但是后来学生跟我交流时说老师你偏心。现在想来这句话能不能换一种说法啦?换成:“你的稿子自己写,我相信你没问题的”。由一种命令式的话语转向一种鼓励式的话语。学生更加能接受了,孩子的态度也变得积极了。其实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是值得鼓励的,不要吝啬你的表扬,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

  其次是我们要用爱去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可见尊重对于孩子们来说意味着全部的力量。讲台从来就不是上尊下卑的界限,教室应该是一个充满尊重的大家庭。在尊重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的空间和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尊重学生呢?

  第一是转变我们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把学生看成一个个平等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对立或者管教的对象。多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先审视自己,问问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会怎么做。第二是要从内心真正去接纳学生。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思维、我们应该从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它看成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品质。还有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孩子不可能一致,或多或少都会有认知和身心方面的差异。其实每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可能我们应该通过我们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去弥补这种差异。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欣赏学生。我们应该充分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他们固然存在不足,但是我们应该保持欣赏的眼光。也许一句欣赏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都会成为孩子未来的奠基石。第三是我们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尊重孩子的机会,深入理解理解尊重的含义。尊重孩子的机会,特别是那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从根本上我们要好好去理解尊重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尊重孩子们的机会。学生的“不”不一定就是对你的否定,学生的顽皮也不一定就是与你为敌。真正理解尊重,尊重他们的心灵,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向前发展。我一直认为尊重学生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怀着积极、善意的期待,是老师灵魂深处对学生的关爱与负责的态度。

  第三是用爱去严格要求。严格是一个教师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严格才能让孩子们学会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严格不是针对某个学生,严格就应该是一视同仁,对每个学生都应该采取同一个标准。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公平性,也会增强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上的信度和效度。严格固然是好事,但是我觉得严格中还应该加上爱,以爱为出发点,准确的把握严格的尺度,绝对不可以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同学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超越法度。其实我所说的用爱去严格要求并不等于一味的宽容和溺爱学生。其实我觉得在这个过程还应该体现出一种爱的惩罚。惩罚不是目的,没有惩罚绝对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但是这里的惩罚应该是一种在职责范围内的专业行为,是融入爱在里面的。

  最后是用爱去鼓励学生。陶行知就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充分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未来总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找到自己的归属,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我们面对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孩子千万不要失望,更不能对他们讥讽或者不理不睬。那么怎么才能用爱的去鼓励学生呢?第一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把每一个孩子的放在心上,无论他的成绩多差,他的身上也都有值得去发现的优点。我们应该善于去发现学生身上的可贵之处。第二是要及时的鼓励。教师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及时的鼓励和奖赏能够让孩子们充满信心。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能够荡起学生心中的涟漪,产生一种持久的激励效应。第三是积极给予赞美。我们很多时候把鼓励当成是走过场,当成一种敷衍。这样的鼓励反而会适得其反,对于学生而言还不如没有。只有那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赞美,积极的赞美才能产生强大的激励效应。对于一个人而言,自信是很重要的,没有什么比老师的鼓励更能够建立起学生良好的心态,会让学生展示出美好的一面。

  爱是我们最基本的情感,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不能触摸到,但我们却能感受到。愿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以爱的名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帮助。以爱的名义去审视我们的教育,以爱的名义去搞好我们的教育事业。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4

  在入职前的假期,我有幸地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完这本书后,深刻感觉到要想做好“教书人”,首先要做好“读书人”。读书会给我们启迪,读书会让我们思索,读书会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若我们没有“活水源头”,怎么可能教出好学生来呢?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真的感觉好像遇到了一个知己,可以倾听、可以诉说;也好像遇到一位好教师,使我的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例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平时有很多疑惑,苏霍姆林斯基都告诉了我;不仅如此,他还告知我许多教学经验和管理办法,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成绩等等。他能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学生的建议推荐给我们,这是给我最大的'财富。

  书中提到应该特别重视德育教育,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更应该对学生有足够的尊重,这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在他的眼中,德育教育不能只是表面上的说教和口号式的文字,而应该是生活中的细节,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用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去感化后进生,用爱去鼓励学优生,让学生们去感受爱,让学生在教师的爱中发展和成长。

  书中最让我佩服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件事是他一生都在坚持写教育日记。其实我觉得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写教育日记,尤其是班主任。因为对教师而言,写教育日记就是对自己教育过程的一个思考和总结的一个过程,把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所触动的瞬间和片断变成文字,记录在案,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要学会观察学生,只有善于观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捕捉到细微的教育现象,将这些记录下来,也是对自己工作的审视和分析过程。我准备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把平时做的许多事情、想的许多东西写下来,我想那也将是我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成长的见证。

  总之,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收获的太多太多。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还会时常拿起这本书,反复研读,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都会有着很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让我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会永远激励我成为一名有爱心并富有智慧的教师!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5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这本书的作者帕克·帕尔默写的故事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书中讲述了数十位美国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鲜活的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现了超越职业恐惧和重拾教师心灵勇气的精神,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告诉我们,“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的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

  一、教学勇气的推崇

  帕克·帕尔默认为,教学勇气就是指教师有勇气以符合他们内心最推崇的价值的方式教学,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规范的方式教学,也不是以迎合学生的方式教学。教学勇气源自教学的内部景观,就是用真心去教学,就是使教学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学。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大树摇动另一大树,一个心灵唤醒另一个心灵”,帕尔默和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不谋而合。

  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自身完整和心灵的自由,但繁杂的教“规则”“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在现实教学活动中,虽然教师倾出一腔热血,热爱自己的教学,尽心尽职地工作,但学生和家长未必都能够尊重和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这也会加倍伤害教师脆弱的心灵,给他们泼上一盆冷水,让他们心灰意冷。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出于心灵的原因,再加上热衷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乐于帮助孩子学习等愿望而成为教师的。但是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遭受到这样那样的“恐惧”,使很多教师失去了这种心灵的力量,教学热情严重地受挫。我认为,唯有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真诚沟通,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才能释放心灵,战胜“恐惧”。我想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教师要始终保持心灵的开放,遇到问题冷静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观点是有效的、是对的,即使力不从心,也要能够坚持。这样,我们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学生,才能够鼓起教学的勇气,才能够获得教学的幸福感。

  二、教学相长的重建

  “教学于共同体中──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这是帕尔默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前一段时间教育界流行的观点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看起来很热闹、很主动,但没有章法,没有深入,讨论探究重在形式,浅尝辄止,甚至偏离学习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被放弃。再来看一看帕尔默这句话是不是对我们有所启发:“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环境中,有时产生不经思考的相对主义倾向当学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时,教师可能会放弃太多的领导权;当什么都以学生为标准,就很难再去正视个人或团体的无知和偏见了。”帕尔默指出,我们的教学经历了“学科中心说”“教师中心说”,乃至现今的“学生中心说”。他说:“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云开雾散的感觉,可谓一语道破禅机。那么什么是教学的主体呢?帕尔默认为,这个主体是由学生、教师以及作为沟通师生关系充当媒介工具的伟大的“第三事物”组成。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专注这一“伟大事物”,构建复杂互动的真正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没有单方面的.教学者,也没有单方面的接受者,更没有单方面的成长者。课堂不仅是学生的舞台,也是教师的舞台,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和谐、融洽,共同成长。这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古人云“教学相长”,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三、教学牧场的形成

  帕尔默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十分准确,他说:“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帕尔默在教师工作坊中,给大家出了这么一道填空题:“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们教得最好的时候,我们的独特身份认同所蕴含的隐喻和影像,从中发挥教师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许多教师回答这个问题时,为自己提出了许多成功的隐喻——教得好的状态就像一帘瀑布,一名爬山向导,一名园丁或一个天气系统。每个人的隐喻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优质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当我教得最好的时候,我就像牧羊犬”。读到这里,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时又很认同作者的这个隐喻,它很确切地描述出了一个实践真正共同体的空间影像。帕尔默解释道:“牧羊犬有四种重要的功能。它维持一个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间;它把羊群聚集在那个空间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来;它保护空间的边界并把危险的掠夺者阻拦在外;当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转移到另外一个可以得到它们需要的食物的空间。”教师在教室中的任务就相当于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务——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吃草”,让学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师永远不可能替代他们“吃草”,而当他们已经在那个地方能学到什么知识后,教师就一定要把他们转移到下一个“牧场”。这就是主动学习,这就是学会学习。

  总而言之,帕克·帕尔默的这本《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经典著作,真实地揭示和再现了当下我们教师所遭遇的现实窘境、痛苦和困惑。阅读了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帕尔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见,犹如深埋在沙坑里闪烁着光芒的美丽贝壳,等待着我们一点点地去捡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够帮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灵,找回曾经失落的真我,提醒内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学的激情!

【高中语文教师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04-08

高中语文教师学期总结05-27

高中语文教师的述职报告03-05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09-08

高中语文教师述职报告01-10

高中语文教师研修总结范文09-12

(精华)高中语文教师述职报告11-12

高中语文教师培训总结范文05-12

高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06-28

教师读书笔记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