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3300字

时间:2024-03-01 20:25:56 泽彪 过年作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3300字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33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3300字

  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3300字 1

  又要过年了,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已经经历了52个春节。2025年的春节即将到来,望着家家户户阳台上挂起的腊肉香肠,走在大街上看见行色匆匆的人们大包小包的拧着年货,春节的气氛渐渐浓厚了。我也准备了许多的年货,这也勾起了我对春节的向往,也让我想起来许多的春节往事思潮起伏,难以平静。这几年,通过改革开放,国家强大了,人民富裕了,年货越来越丰富了。但是过年的气氛却没有小时后浓厚了,我更加怀念那时候的困难时期的过年,怀念我们走过的艰苦岁月。

  要过年了,我们弟兄4个都很期盼,可是苦了我的父母亲。

  人民公社的时候,都是靠生产队分粮食,自己的自留地里面产蔬菜。经济就靠自己家里养猪、养鸡,到集上去卖了,变成钱。买点其他的东西。年前父亲把我和弟弟叫上,把家里的鸡和鸭,背上,走五里山路,来到广兴场上售卖。卖了后,父亲去经营站买上几斤猪肉,一般都要买肥肉,不买瘦肉,这样油分大些。剩下的钱,父亲买上半斤水果糖,给我们弟兄一人一个后就收藏起来了,父亲说留到过年吃。回到家里。母亲把肉挂起,放在柴火灶面前,用煮饭的余火熏,到了大年三十的时候煮来吃。

  年前两天的时候,母亲开始做豆腐,母亲把挂在很高的房梁上面的那个袋子取下来,倒出黄豆,泡上水。我问母亲为啥把豆子挂那么高,她说,怕你们几弟兄偷来吃了,过年没有豆腐,没法过年。然后,用队里的大磨子推出豆腐来。磨子很大,需要两个人围着推。母亲走前面,我走后面,围着磨子不停地转圈,母亲一边推,一边加豆子。我体质差,推几圈下来我就晕了,母亲只有一个人吃力的推着巨大的磨盘,艰难的走着、走着。需要半天的功夫,一袋豆子才能磨完。完了后母亲用大锅煮豆腐,我就烧柴,母亲在灶前,点豆腐。煮好后用布包好成型。就这样辛苦做出来的豆腐,都要等到大年三十中午,母亲才做出来我们吃。母亲的`煎豆腐很好吃,现今餐馆里面的熊掌豆腐,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出母亲那样的味道。

  大年三十一早,母亲就起来了,开始煮腊肉,我就烧火。母亲用猪油煎豆腐,做成现今的麻婆豆腐。父亲和弟弟就去打扫院坝,父亲说过年了,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新年。好久没有吃过肉了,母亲在切肉的时候,趁她不注意,我和弟弟就去偷吃,很香很香。父亲就拿来红纸,笔墨,在院坝里摆上桌子,开始写春联。父亲只有小学文化,歪歪扭扭的写上几幅对联,将家里的门上都贴上对联,灶前也要贴、包括猪圈都要贴上红纸,保佑来年猪肥圈满。很有喜庆的味道。

  中午一家人围着在方桌前,我们很想吃肉了。父亲用筷子敲打我们的头,说不要慌,先给爷爷奶奶烧香、在神坎上放上一坨腊肉,点上香和纸钱。父亲说以前爷爷奶奶也很苦,给他们烧点钱,敬点肉去。我们照父亲的意思做,但是不懂里面的情意。长大了我们才知道这是敬祖。然后,在院坝里面点燃一串火炮,鞭炮然完后,父亲才让我们吃年饭。年饭都很讲究。吃饭的过程中,不能掉筷子。掉了,不吉利。如果哪个将筷子掉地上,要被父亲狠狠的骂一顿的。掉在地上的筷子,不能捡起来。只有等过年后才扫出去。我们大口吃肉,父亲就吃豆腐,母亲也让我们多吃点,不断的往我们碗里夹肉。父母都希望我们长大了好有出息。

  吃完午饭,母亲收拾完后,就去炒花生。同样母亲把挂在房梁上的花生拿出来,用河沙一起在大锅里面炒,我问母亲为啥要用河沙炒花生,母亲说,这样不容易炒糊,好吃些。即使花生炒好了,母亲也只给我们吃一点,说要留到初一才能吃。弟弟趁母亲不在意的时候,也去偷一点出来给我们每人吃几颗,那真是香啊。母亲发现我们贪吃,就给我们每人抓上一把花生,几个水果糖。四个口袋装的满满的。我们跑到队里的院坝里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家在一起吃很香。还相互分享,看哪家的花生好吃,哪家的糖果甜,吃完后,大家一起打三角板、斗牛儿、滚铁环。玩到天黑才回家,这一天父母都不管我们,也不做家务,我们就尽情的玩,开心得很。

  大年初一,母亲给我们准备了新衣服,都是母亲自己用手工缝的。有几年困难的时候,我们没有新衣服,年前母亲就把旧衣服洗出来,晒干,一样给我们穿。还记得,有一年天气很冷,洗了的衣服无法晾干,母亲就将衣服放在柴灶面前用火烤干,或者用农村取暖的烘笼烤干。好让我们初一穿的新一点。70年代有几年我们都没有新衣服穿,每年我基本只有做一次衣服,弟弟就穿我们的旧衣服,有的还补上疤给我们穿。新年了弟弟穿不上新衣服大年初一就哭了,母亲看在眼里痛在心头。母亲照样给我们几弟兄装好花生、分好水果糖。让我们出去玩。我们那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压岁钱,也没有如今的香肠和许多的水果。有糖有花生就算最大的幸福了。我们最高兴的就是大年初一与小伙伴们一起浩浩荡荡行走在去广兴乡场的山路上,大家一边走一边唱歌,半过多小时就到了街上。人很多啊,通往街上的山路上可以看到牵线子的人流向乡场上汇聚。古老狭小的街上到处都是人,大家脸上都挂满笑容。有时候街上还要舞狮子,官神庙里还要唱川戏,茶馆的人也爆满。街上卖小吃的很多,油果子(天鹅蛋)、麻花、油条满街串香。可惜我们兜里没有钱,看到油果子只有流口水啊。走累了,饿了,到下午一两点钟,我就疲惫的回家了。回家后,母亲给我做的汤圆,吃上一点,这个年也就差不多了。

  正月初二,是走人户,我们很想的就是去舅舅家,舅舅家里要富余点,去了,舅舅、舅母都很高兴,给我做好吃的。我们离舅舅家有三十里路,母亲带着我们,提上一把面,带上一坨腊肉,我们一早就出发,要走3个多小时才能到。那时我们也不知道辛苦,只想去舅舅家有好吃的。

  八十年代,家里的日子有点好过了,父亲基本上每年都要杀一只猪来过年,我们几弟兄都出来工作了,到了腊月,父亲就打电话,叫我们回家,要杀猪过年。父亲很早就请来杀猪匠,我们几弟兄一起把肥猪按住,杀猪匠一刀下去,红火滚烫的猪血喷涌而出。父亲很高兴,说以前我们很苦,包产到户了,我们的日子开始好了,以后我们年年都杀猪过年,让你们吃过够。母亲将辛苦一年养大的猪,煮给我们几个吃,高兴得很。还不断的数落我们当年,偷肉吃得情景。吃完午饭,父亲,把猪肉分成五份,四弟兄每家一份,父母留一份。真正的粮食猪啊,很香的肉,回到城里分一点给同事朋友吃,都说比饲料养的好吃得多。在村口,望着我们离去,父母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农村娃在那个时候的最大的企盼就是过年。小时候老盼过年,那是因为贪嘴。桌上的菜肴是丰盛的,喷香肥腻的腊肉奢侈地安慰着我们一直寡淡的胃肠。小时候老盼过年,那是因为我们有新衣服穿。手巧的母亲做出的衣服很合身,使得小伙伴们总是围着我们看,一个个那羡慕的眼神至今仍历历在目。小时候老盼过年,那是因为喜欢那时农村过年的氛围。人们的脸上都有笑容,山村里不时响起鞭炮声。农民辛苦一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释放出属于自己的欢乐。

  五十年多年过去了,父母都搬到城里居住了,但是每到春节,我们都要陪父母回到老家,在老宅住一晚上,在熟悉的田埂上走一走,看看故乡,会一会儿时的小伙伴,然后给老祖宗上坟,上香。母亲依然会在废弃的老宅里面做一顿年饭给我们吃,然后去乡里乡亲家里串串门,每当听到乡亲们夸耀父母能干、儿子都有出息的时候,父母亲的脸上那个灿烂啊。

  如今,我们早已远离了那曾经给我带来欢乐的家乡。可每当春节,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听到窗外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望着窗外腾空而起的缤纷的节日礼花所绽放出来的夺目的色彩,老家过年的景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我时常想起过年的水果糖、想起母亲辛苦给我们准备的花生,腊肉,还有那辛苦做出来的煎豆腐,想起母亲买来白布用颜料染成蓝色的布衣裳和那洗得发白还补上不少疤疤的衣裳。想起母亲的眼泪和父亲的无奈,也想起父母的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汗水,想起父母对未来那充满希望的劳动情景。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年365天,在外漂泊的游子奔波千里回到故乡,与家人欢聚一堂的日子,那就是过年。它是一种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盛典,过年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永不消失的情结,一个幸福的隐喻,是一棵春天抽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的树。过年,体现着浓浓的亲情,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过年的氛围更浓,情更真,谊更切。

  如今的过年不在简单的是腊肉很香肠的味道,过年更多的是品味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浓浓乡愁。

  过年了,过年了,让我们一起品味过年的味道,让我们一起回味故乡的味道吧!

  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3300字 2

  生日刚刚过,接踵而至的就是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灶君菩萨)上天的日子。

  站在台历面前,依稀记起小时候的过年。

  我八岁那年,祖父还健在,一到十二月时节,便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井然有序。还经常搬来楼梯爬上灶屋屋顶,检查一下烟囱,瓦片。说是怕挡住灶君菩萨出来,而影响灶君菩萨的心情云云。据说,灶君菩萨是天神派下来监管人家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他高踞在人家的灶台上,嗅人家里的饭香酒香菜香,然后上天汇报结果,天神便根据这个结果来决定次年的丰收状况。所以很多人每逢初一十五都点起香烛来祈拜。而最后一个月,即十二月二十三日,灶君菩萨就在晚上上天禀报,于是每年的那一天更是格外小心,还要有准备将灶君菩萨吃饱喝足,等他上天醉乎乎的,什么都说不清楚了。等他在大年三十回来时候,什么都忘了,又是新的一年。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祖父就在灶王爷的神位上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届报平安。然后着手家烧赤豆糯米饭,先盛一碗供奉灶王爷,到晚饭后摆上黄酒,麦饼,果盘。烧些纸糊金元宝,糙纸,嘴里虔诚默念: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说善事,下届保平安……那有节律的音调,极像和尚诵经,到现在还依稀记得。

  送过灶王爷,就是二十五的小年,小年时间家家户户开始准备食品杀猪宰羊,捕鱼,制作豆腐,米酒,煎炸麻花,地瓜条,米通小吃等等。那天起家里大人就立下三不准:小孩子不准说坏话,不准骂人,特别是不准摸人家的头,那头是年桔,十分的宝贵。

  接下来的四天,就是一家大小赶集的日子,购年货,购买新衣服,对联,年画,海鲜腊味等等,那几天小孩子就常常缠着大人,希望可以带自己去上街,买烟花鞭炮,买玩具,书报。

  好不容易盼到除夕,三十这一天,上午开始宰鸡杀鸭,年老的祖父又开始设案摆桌,端上猪头,大鱼,鸡,鸭,鹅,三鲜供奉祖先,天地诸神,庙宇菩萨等等,有必要还要挑着箩筐到祠堂里拜祭,又转到村口的宫庙里供奉。回来已经是下午时分了,就是挥笔写对联,贴门神利是,对联年画。沐浴更衣,燃放松子炮,以示除去旧岁。日落西山时分,就是一家人的团圆饭,格外的隆重,满台满桌的酒菜,大鱼大肉,一年之中就算这天最好了,由于中午没有吃饭,小孩子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了,纵然如此,也非得等长辈动筷之后才能动手吃饭,而吃饭时,眼睁睁望着大鸡腿,却不敢挑来啃,等长辈同意才迅速动手,不过不准打鸡头的主意,那是当家人的专利。饭碗一放下,祖父就开始发红包,压岁钱,我的压岁钱常常不过夜,一转眼就拆了买花炮,地鼠,流星炮,雪里红,转盘,杉炮,万花筒等等,然后邀伙伴们来到大广场里比赛,第一比衣服,鞋帽,看谁的新款流行时髦;第二比谁的花炮多,响,高;第三比谁的单车技术,纸牌搏斗技术,摔跤搏斗……

  比赛完后,已经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下一个节目将是特别精彩的看电影。村庄中间的小学旁边有个破旧的大礼堂,平时只是学生开会使用,到了过年就是临时的“电影院”,白天光线太强用来表演马戏游戏等等节目,晚上全是电影专场,记得那年最多人看的.就是《婉君》,那夜全场爆满,虚无席坐,后面来的连站的位置都没有,破墙上的窗户里还挤进七八个人头,相比本村历史票房冠军《妈妈再爱我一次》感人多了。

  最难忘的就是深夜的守岁,春节时间三天家家户户通宵达旦电灯,除夕夜,还要守住凌晨的十二点,不让时间过去,这样又表示多活一年。等到自己对着时针昏昏欲睡的时候,年果,茶点也吃得口干舌燥,新年文艺晚会也看不懂什么名堂,只是跟着大人在嘻嘻哈哈。深夜零点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就是最热闹的时候了:开门!

  在农村,除夕当晚,大门在天黑之前会紧紧关闭,等到零点时分,祖父就会搬出一串长长的鞭炮,拆下来绕在长竹枝上,然后架在墙上,用香烟火点着,“噼里啪啦——”伴随着浓烟,慢慢将长竹枝举起,一直提到外面直至鞭炮放完,此时,大门便不可以关,为的就是等到好运到来,财神爷到来……

  啪啦啪啦,噼里啪啦,哗哗——

  每每此时,全村同时就是响起震耳欲聋,此起彼伏的长长鞭炮声“开门”,相传,谁家的鞭炮越长,越响就表示今年越顺利。倘若一不小心断了火,也就要连同竹枝带鞭炮都要丢下河里去,狠狠吐几口口水,表示祛除衰气。

  就这样噼里啪啦的声音会一直延续到天亮,有些人的开门时间不同,所以基本后半夜都不用睡觉,鞭炮一响,接着就是有人路上走过,惊起狗吠狺狺,雄鸡喔喔……

  等天刚刚亮,家长就迫不及待大声喊:小伢子,起床了,看看有没有发财鞭炮捡啊?

  ——那声音拖得老长老长。后来才知道拾鞭炮本不是原来的意思,而是要养成好习惯,不睡懒觉,因为大年初一睡懒觉,会给水田的田腾塌陷。

  于是大家匆匆忙忙起来,又是新的一年。放眼望去,家家户户贴对联,奏喜乐,吃大吉,穿新衣,一派喜气洋洋……

  起床的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扫财神,就是将那些打过鞭炮的纸屑要往屋里扫,扫越多就表示越顺利,只能是扫鞭炮纸屑,其他的垃圾动也不能动,那是大忌。

  大年初一,百无禁忌,就是不能去人家家里吃饭,除此以外随便,有些地方吃素,我们村里不管这些,因为这一天是全年最高兴的一天。

  大年初二,走亲戚串门,在别人家吃喝玩乐玩两天,说不定还有几个红包带回来呢。

  大年初四,就是新年里最隆重的节日,这天早上举行接财神仪式,在厅里接两张大桌子,供上了祖先神位,财神像,点上大红烛,大香炉,桌上摆上九碗大鱼大肉,果品点心。祖父身穿礼服,点香,行礼叩拜,倒三杯茶后,三杯酒,随即放起了一串鞭炮,这样表示财神接到家里来了,要好好供奉才会显灵。

  初五后开始计划春耕作业。不过只是口头上计划,跟开会相似,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边喝茶吃特产,抽根土烟,谈谈新年计划之类。

  接下来就是小孩读书,哥哥姐姐出门工作的任务,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元宵节也很特殊,除了吃汤圆,猜灯谜外就是晚上有个特别的节目,夜游神。每个村子里,每家集资小部分经费,用于购买烟花炮竹,然后在正月十五当天每户抽出一个人,吃晚饭后集合起来,抬起已经准备好了的财神菩萨,前呼后拥,吹吹打打,敲锣打鼓周游邻村,多余的人则是跟在后面举火把。那个人家比较有钱的,看到游神队伍来了就会放起长长的鞭炮,烟花。游神队伍就会在他家门口停留一会,表示财神光临,吉星高照之意……

  过了这一天,过年就表示告一段落了。似乎还在半夜就听到立春雨水的口哨在呱啦啦叫个不停了,而且一声比一声重……

  以后就是背上重重的书包,老老实实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之乎者也加离离原上草。对窗外的小鸟啁鸣蜜蜂嗡嗡,桃花红梨花白只得在课间十分钟偷窥一下。

  如今过去好久了,许多年也没有回去过春节,也不知道那风俗变了么?还能找回那份童真吗?还有那聚在一起吃团圆年夜饭的感觉吗?

  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3300字 3

  许是过了不惑之年的缘故,自从移居到城里,就没有经历过一个像样的、有年味的春节!

  城里的春节是别样的,烟花飞得老高,氢气球飞得老高,小伙姑娘们穿得花花绿绿,簇拥在狭小的挤满汽车的街道上。商贩叫卖,顾客购物,讨价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夜幕降临,城里的房屋树木都披上霓虹彩灯,守着行色匆匆的路人,一天在街上穿梭的俊男靓女,早已关门闭户,吃过年夜饭,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春时钟的敲响,然后取出一大饼火炮或烟花,跑向小区空地,用火机引爆,噼里啪啦,让整栋高楼都为之颤抖,燃放的烟花喷薄而出,在苍茫的夜空画上一道美丽的弧线,放射出五颜六色的彩光。城里人过年,仿佛都是钱的事,只要有钱,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一应俱全,所以,城里人的春节,只是形式上的春节,不及故乡那充满浓浓年味的春节。

  故乡,自冬月开始,便有了年的味道。所有的农活此时已经忙得差不多了,母亲首先计算的,是如何筹钱为我们姊妹添置衣物。她计算好谷物豆类的用量,多余的部分,就让我们背上街卖掉,所添置的衣物,其实只是所买来的布料和鞋底。那时家底还算殷实,母亲自己有一台缝纫机,每到夜深人静,睡梦中便听到缝纫机嗡嗡地响个不停。而这一个月的我们,天天上坡捡柴,什么烟秆、包谷秆,大人们砍下晒干的小灌木,统统拖回家里。房檐下、猪圈旁,凡是能容纳的地方,都塞满了柴,足够一冬的取暖所用。父亲下班后看到我们捡来的柴,会很满足地笑笑,如果晚上母亲能炒上一小碟肉,父亲一定会沽一小碗酒,这个时候,会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因为父亲在酒过三巡后,定会满脸红光,定会夸我们勤劳,定会从他一月仅有的几十元钱的工资里抽几张崭新的块票塞进我们手里作表扬。那时的钱是相当为贵的,过后都会自觉交给母亲,捡柴不是为了得到父亲给的`钱的奖励,也不是想得到他的表扬,只是一项生活必须的工作罢。由于生活的拮据和压力,我们是很少看到父亲的笑容的。我们姊妹的勤劳得益于父亲的教育。他时常告诫我们:要空手出门,带柴归家。长大后,才明白当时父亲的这种朴实的教育,哪里只是拾柴那样简单呢!

  不管怎样,冬月结束,我们姊妹已穿上母亲为我们缝制的新衣新鞋。日子虽然穷着,但穷得有滋有味。

  腊月,是杀年猪的日子,几十户人家的大寨子,年猪要杀一个月才能结束。杀年猪,要请吃年猪饭,首先要预约一遍,确定能请到人吃饭后,才着手杀猪的准备。挖灶、挑水、借案桌、请杀猪师父,再找来几个身强力壮的人,一切就绪,满寨子的孩子闻风赶来,围观杀猪盛状。那时的猪,都是吃猪草长大的,养上一两年,三百来斤重,肥肉不多,却腿粗脚健,想捉它来杀,不是易事。往往杀猪的过程,就是一个漫长的追逐过程,从猪圈到房屋四周折腾一圈,年迈的杀猪匠气喘吁吁,坐在院子一角的石头上喘着粗气,脖颈上条条青筋绽出,眼睛睁得圆圆地盯着猪来回在院子里奔跑。这个时候,母亲会躲在屋里不敢出来,与母亲生活了两年的猪,仿佛是母亲养的宠物,她不忍看到这一群凶神恶煞的刽子手这样虐待她的宠物。但是年猪还是被捉住了,它不是跑进死胡同,就是跑得太累了,放弃了抵抗,任由五大三粗的人们把它拖进堂屋——案桌是摆放在堂屋的,神龛上点燃了一支红色蜡烛,旁边放几张钱纸,一瓶白酒。杀年猪,其时是一种普通的平常人家的祭祀活动。猪撕心裂肺的叫唤声伴着人们的欢笑声不相称地撞击得落掉叶片的柏杨树梢瑟瑟作响。这一刻,我不禁为猪怜悯起来!杀猪,接血一定是母亲的事,但母亲迟迟不肯出来,直到父亲大声叫骂,母亲才颤颤微微端来一个装着盐水的盆,分明看出,母亲刚才掉了不少泪。

  把猪按在了案板上,该杀猪师父出场了,他随手丢掉旱烟枪,从案板底下取出早就准备好的杀猪刀,一手抱着猪嘴,一手捏着杀猪刀,大声叫唤:“拿酒来!”旁的人从神龛上取下一瓶白酒,打开盖子,凑到嘴边,他深深地喝了一口,在杀猪刀上猛地一喷,算是祭刀了,然后拿着刀子在猪前夹缝前轻轻一比划,找准位置,一刀进去,鲜血便涌了出来。杀年猪是很有讲究的,如果一刀杀不死,会预示主人家有不好的兆头。终于,猪被杀死了,大家齐夸好刀法。师父笑得双眼眯成了一条缝。捉猪的人也放了手,便着手估计有多少斤,对比哪家的年猪大。母亲发言了,她絮絮叨叨地讲述这个猪在她手里有多乖,有多听话,有多肯吃,有多舍不得杀。父亲从神龛上取下几张钱纸,从杀口上粘了点血,在案板下点燃,口中念道:下辈子投胎记得投个富贵家!一屋子的哗然,吹气、烫猪,三下五除二,便把一个猪的肉成块分割,母亲的饭也做好了,年猪饭除了猪血煮白菜,就是炒肉,肉片很厚,巴掌大小。满寨子人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吃肉,一边商定明天杀哪家的年猪。

  在吃年猪饭的间隙里,推磨、打米、打糍粑、磕面,为正月间不用劳作作好准备。临近过年了,父亲带着我们,把家里家外清扫得干干净净。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扫除去年的“晦气”迎接新春,已成为故乡约定俗成的习俗。土墙和灶有垮掉的,找来粘土,抹得工工整整。

  贴对联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今年父亲很是重视,因为今年大姐同意嫁给了城关的一户姓刘人家,在过年前一天,姐夫从城里带来一张年画,很是好看,全家围着年画看了又看,满是欢喜。年画除了好看外,没有什么特别,姐夫最后指出右上角一朵花,暗含了一1988年的字样,我们看了都说是,父亲看了更是为找到一个聪明的女婿喜上眉梢。姐夫是在城里读过初中的人,很有学问,父亲取来笔墨,要他写一副对联,我为姐夫磨墨,他铺好纸,大概是从老师所讲的故事中听来一副对联,略一思索便写道: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家门。

  父亲在张贴时发现不对,问怎么会多一个字?姐夫说,这种对联就是要多一个字!父亲没有说什么,乐呵呵贴在了门上。后来长大,我才知道,父亲也是常为乡里写报道的,不可能不懂对联,不管怎样,图个快乐罢!

  年夜饭是极其讲究的,做好菜后就开始供饭。从中午十二点,就听到有人家放鞭炮,谁家都想抢个先头, 预示着来年庄稼比别人家好,子孙也比别人家勤快。声音此起彼伏,一直响到天黑。饭桌上的菜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没有蔬菜,母亲说吃蔬菜来年土里会长草,也不能泡汤,否则田坎土坎会被大水冲垮。吃好饭了,大人们便坐在一起拉家常,孩子们也满寨子奔跑游戏,欢乐了整个村庄。

  晚上十二点过,母亲就会安排一项特别的工作——抢银水!今年轮到我来做完成这件事情,母亲把我叫到身边,教我怎样抢银水。还没有到十二点,我就来到水井边作好准备。时间一到,赶紧烧香,烧纸,并大声叫道“龙王爷,我给你要银水来了,你保佑来年我家财源广进!说罢,便打起一担水往回赶,刚走出水井狭窄的小道,就听到堂哥说道:“年年都没有抢到,今年我该是第一了!”刚说完,便见到我吱呀吱呀的担着水从他身边走过,气得他半天说不上话来。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是不准谁叫谁起床的,所有的水都成为我昨晚抢来的银水,不准倒在外面。在母亲的安排下,我是第一个开门的,端端正正站在堂屋里,正声道:左手开门金鸡叫,右手开门紫鸡停。左边栽根摇钱树,右边装个聚宝盆。摇钱树,聚宝盆,早摇金子夜摇银。初一早上捡四两,初二早上捡半斤。初三初四不用捡,金银财宝滚进屋。口中念完,门已打开,做早餐供菩萨。早餐是很有讲究的,初一安排的是糖包粑粑,初二安排的是油炸粑,初三安排的是牛打滚,从初四开始,早餐可以随便,但逐一的接神供奉,一样不能少。

  于是走亲戚拜年,提着一份精心准备的礼品,逐一串访亲戚,一直到正月结束,开始农忙,春节才算结束!

【怀念儿时的过年作文3300字】相关文章:

怀念儿时的衣衫美文10-06

怀念儿时看书的日子10-06

忆儿时过年10-07

儿时的作文02-10

儿时的乐园作文05-12

儿时的照片作文10-07

儿时的我作文10-21

儿时的故事作文11-29

儿时的乐园作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