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的故事

时间:2022-05-11 17:26:14 学习总结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徐霞客的故事(通用10篇)

  故事是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徐霞客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徐霞客的故事(通用10篇)

  徐霞客的故事 篇1

  徐霞客本名徐弘祖,霞客是号。他家生活比较富裕,父亲喜欢读书游览,和东林人士有来往,不爱权势。他不要求徐霞客做官,只是鼓励徐霞客多读奇书。

  徐霞客的确像他父亲,读了许多奇书,上私塾时,常将历史、地理、传奇小说放在《论语》、《孟子》下方看,并且立誓要游览五岳(衡山、恒山、嵩山、泰山、华山)等名山大川。

  徐霞客还有一位慈祥贤慧的母亲。他十八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主持家务,还亲自纺纱、织布、种菜。她热情支持儿子的志向,说:“男子汉志在四方。游览名山大河,又能够看到世上的奇书,拜访有名的老师,是好事。怎样能让孩子像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马驹一样圈死呢!”

  徐霞客二十岁那年,他戴着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远游冠,首次出游,泛舟太湖。过了两年,他再次出游,这次走得很远,登泰山,拜孔林,游览孟母三迁的遗迹。此后,他的足迹,印遍了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福建,以至云南、贵州、四川等省的山山水水。

  直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他大部分时光都花在旅游考察上。他的壮游,前期是公元1606年至1636年,着重在探奇访胜,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后期在公元1536年以后比较有意识并系统地对名山大川的地理位置、形状、走向特征作考察、记载,留下许多古代地质、地貌、水文和珍稀植物的宝贵资料。

  徐霞客有顽强的毅力。在游览、考察中,他不怕苦,不怕险,不怕死。只要听说哪里有奇洞,哪里有险峰,他必须要去攀登。他出游时,能吃最粗劣的食物,甚至几天不吃饭;他不怕严寒酷暑,甚至睡在冰天雪地里;再险峻的山崖他都敢攀登,他带着一把坚硬的小铁镐,随时可在石壁上凿出脚磴来。他有时像猿猴,有时像游蛇,动作敏捷,脑筋灵活。朋友们叫他“地行仙人”。

  安徽黄山,奇峰耸立,泉流淙淙。天都峰、莲花峰尤其雄伟。一年秋天,徐霞客游黄山,文殊院和尚告诉他:“天都峰较近,但险峻,没有路;莲花峰有路,但很远。天都峰只能看看,爬莲花峰吧。”

  徐霞客说:“越险峻,越奇异,我就越要爬。就先爬天都峰。”于是,徐霞客向险峻的天都峰进发了。他在陡立的石壁和乱石中,双手抓住杂草和荆棘,一寸一寸移步往前,最后爬上峰顶。第二天,他再爬上莲花峰。原先人们都说天都峰是黄山最高峰,经过亲身攀爬,徐霞客发现莲花峰高于天都峰,纠正了这一说法。

  人迹罕至的深山古洞,常常有豺狼虎豹出没,有神仙鬼怪的传说,但都阻止不了徐霞客考察的`脚步。他到湖南茶陵云嵝山,听说山中古木参天,还有一座古寺,景色幽美。但因为有老虎,吃过和尚,此刻已经荒无人迹了。村民劝他不要去送死。他却连夜进山,与几个带路山民,拿起器械,打着火把,冒着滂沱大雨,走了十多里,最后找到那座古庙,完成了考察。

  听说茶陵麻叶洞里有神龙和妖怪,偏要下去看看。村里人死也不肯做向导。有个年轻人,先是答应带路,可临到洞口,明白徐霞客不是能捉妖怪的大法师,说:“我才不给你去陪死哩!”变了卦,逃走了。

  徐霞客只得与仆人擎着火把钻进洞里。下到洞底,见到奇形怪状的石头,焕发出异样的色彩,晶莹欲滴。有的像楼台亭阁,有的像倒挂的莲花,倒立的梁柱,飞舞的禽鸟,十分精彩。直到火把快烧光,他们才依依不舍地退出,洞口围观着几十个村民,还以为主仆二人被妖怪吃了呢。

  徐霞客常常还能对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给以科学的解释。广西浔州龙洞,洞底有个大而深的水潭。他与带路的道人下到潭边,火把熄后,黑暗中,却见很远的水面,有微光闪烁。道人说是鬼光作怪。

  徐霞客根据经验说:“恐怕到洞旁有孔穴透光吧?”

  道人答:“从前,村里人划竹筏去看过,石壁上没有洞。”

  徐霞客说:“那里距离来时的洞口已经很深了,估计离南面洞口不远,光是从水面反射过来的吧。如果真是妖怪,为什么谁也没见过呢?”

  徐霞客在旅游途中,三次遇到强盗,盗走了他的衣服和路费,多次遭到生命危险,但都没有改变他游遍神州的决心和壮举。公元1636年后,他西游贵州、云南,到过云南、缅甸边境的腾冲,这是他平生路程最远,时光最长的一次壮游。

  徐霞客在旅游途中,有天天记日记的习惯,将他的行踪,所见到的山川景色,遇到的人和事,他对大自然的描述、观察、研究心得,他自我的感受,都写到日记中。这些日记,保存了丰富的科学资料,而文字简明流畅,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徐霞客的壮游,对中国的地质、地理及水文、植物学,个性对西南地区的岩溶地貌的考察,作出了很大贡献。

  徐霞客的故事 篇2

  徐霞客在“楚游”期间做环湘南游,自衡州之永州、郴州返衡州,主要的目的地就是九疑山。游九疑山,主要的地点是三分石。

  楚游,是先生有意识的、主动的、系统的地理研究的发端。在衡州期间,他已经对南岳山脉进行了考察,发现了1000多年前徐灵期对南岳山脉的错误论断。这次做环湘南游,与其说旅行游览,不如说“潇源考”,考察湘江上游潇水的源流。而三分石,很可能就是潇水的源头。

  崇祯十年三月二十四日,徐霞客带着顾行抵达九疑山,当天即打听三分石的状况,土人言:“去此甚远,俱瑶窟中,须得瑶人为导。然中无宿处,须携火露宿乃可。”徐霞客许下优厚的酬劳请了一位刘姓平地瑶做向导,约好明日若晴爽便去三分石。

  因连日风雨,一推再推,直到二十八日才成行。

  攀山涉水,一路风物亦养眼

  他们从玉绾岩出发,东南行,一路都是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但也不乏可观可赏的风景:

  “茅窝”,有耸立于树丛草蔟之中的山石,似经鬼斧神工的剔削,奇形怪状,修长挺拔,“瘦透漏皱丑”五相俱全,高者两三人,矮者一两人,多者十余座相处,少者独耸孤立……最大的特点,是漆黑如墨的石面上,附着斑斑驳驳白色的苔痕,反差极为鲜明。

  “九龟岩”,在深不可测的山涧中,蜇伏着九座石峰,肖似九只神龟居于一窝。

  接近蓝山县地界的“空寮原”,一道裸露的白色石崖,由山顶直到山脚,就象披挂着一匹白布。土人们称之为“白绵绸”。

  再往南就是香炉石,山巅有肖似一尊香炉的巨石而名,其高次于三分石。香炉石的山坳间有一个清沏碧绿的水溏,面积约有二三亩大小,溏中有两枝削长的岩石,亭亭如石笋般、耸出于水面三丈余高。相关的《志》中讲到九疑的风物,记述山麓有一处“天湖”。徐霞客在山外时打听过,回答没听说过。他自我在山下时各处留意,也没有找到。此时他才悟到:既名“天湖”,必然在高处,就应就是此湖了。《志》上说在“山麓”,是笔误。

  爬到鳌头山上,向导说,就应能够看到三分石了,向南眺望,群山之上一片云雾,什么也看不到。歇息了一阵,云雾突然散去,隐隐约约能看见三分石的影廓。转眼之间,又被云雾掩住了。这三分石原先与徐霞客游历过多次的浙江江郎山十分的相似,江郎山是浙水的源头,三分石是潇水发源地,江郎山耸立于平畴之上,而三分石却是悬于万峰绝顶,更为奇异。

  徐霞客远望三分石,趋近的情绪更加迫切,催促向导快些走。

  下鳌头岭,早已过中午,三个人都饿得不行了,找到一处泉水做午饭。饭后由烂泥河边过冷水坳,山坳里面就是匪贼盘踞的地方;坳下是高梁原,属蓝山县的西境,也是匪盗的窝。

  走在向阳的山坡上,徐霞客发现两种紫色的山花,一种较大的如山茶,一种较小的如杜鹃,都鲜艳可爱。此前在鳌头山,他已经看到一种蓝色的山鹃,本地人称为“映山红”。在枯树下,生长着一种奇大的、黄白色的蘑菇,“厚大如盘”,也是他从未见到过的,问清向导能够食用,他摘了一些放进袖筒里,想着做晚饭时煮了吃。

  一路之上还看到一些珍贵的树木,大的要四、五人围,高则数十丈。向导介绍:山里最贵的是独木,次之为楠木;有一种叫寿木的,叶扁如侧柏,属柏类。还说,二十年前,朝庭曾派人来那里采伐过巨木。

  下至山涧,有条小溪,徐霞客问向导“有不有名”,向导说“叫潇源水”,“从哪流来”?“三分石”。徐霞客估计,这就应就是潇水的正源了。

  逆潇源水走,看到溪边横卧着一株巨木,围大至人的眉眼高,长度超过三十步。向导说:“这就是楠木。”徐霞客拍着树干,说:“就应是朝庭采木时,被人遗忘在那里了。”向导也点头:“只怕是呢。”

  越“潇源水”后几里,就到了三分岭的脚下。上山的路很难走,这地方是九疑山斑竹面积最大、长得最粗壮的地方,羊肠小道在竹丛间时现时隐,山岭峻削踩不稳脚,只好双手挽着竹枝,一步一移往上爬。这一路走得太累,徐霞客已没有余力琢磨这些奇怪的斑竹了,在他的日记里,没有留下描述斑竹的只言片语。

  诡异旋风,夜半惊魂人无眠

  当天断黑后,山间雾气越来越重,离三分石大约还有大几里路,向导不敢再走了,三个人只好找一株老松,在下方清理出巴掌大一块平地过夜。山高无水,没办法做饭。徐霞客命刘姓向导拾来枯枝烧一堆火,将袖筒里的蘑菇倒出来,用竹枝穿着烧烤,三个人分食了。少是少了,味道却象香蕈,十分的鲜美。

  睡前,瑶人向导劈枯木架了几个火堆来驱寒,也为防野物。

  本应一宿无话,一觉醒来去爬三分石。没料想到了深夜,这块巴掌大的地方突然刮起旋风,把火苗扯至数丈高,将火星卷到半空中,山间的雾汽被灼烤得四分五裂,变幻出种种怪异的形状,一时如猛兽从头顶扑来,一时似妖人飘然而去,一时象魔影摇晃不止;瞬间有更换不止的奇妙色彩,如锦缎、似玛瑙、似晚霞,把个半天染得五彩缤纷……

  连同刘姓瑶人,三个人都是头一次碰上这种壮观、诡异、神秘的情景,一个个拥着衣被看得目瞪口呆。

  大风息后是细雨纷纷,三个人忙撑起伞来遮雨,却难免被子浸湿。细雨渐渐变大变急,到五鼓时,已经成了倾盆大雨,使得三个人淋漓尽致。待雨稍歇,也没办法再睡了,只能围着火堆烘烤衣被。

  天降怒雨,旅人止步指顾间

  天一透亮,雨停息了,“仰见三分石,露影在指顾间”,即收拾好身上,忍着腹中饥饿,从滴水的竹林里向南攀爬,一路走,一堆堆的巨石象迷魂阵一样,把向导也搞懵了,转来转去,刚才还看到的三分石不见了。

  总算在乱岩中搜到一串零散的石磴,正要顺路前行,突然间瓢泼大雨劈头而下,伞和行李都放在昨夜睡觉的地方了,三个人无遮无挡,顿时成了落汤鸡。

  瑶人突然掴了自我一个耳光,惊恐地呼叫起来:“唉呀,走不得了、走不得了。”徐霞客问:“为何呀?”瑶人说:“进山时忘了拜山神呀。又是怪风,又是鬼火,又是大雨,本来烂熟的路也找不到……是山神爷发怒了,再要往上走,会有大难呀。”也不等徐霞客回话,逃命似地下山了。

  三分石就在一箭之地,就应绕过眼前岩坡就到了,要不要再往前走呢?徐霞客抹一把脸上雨水,一时打不定主意。

  跟随在身后的顾行想:“又是我们两个人了,老爷只怕还是要上山的。”心里就有些发悚。

  徐霞客撑着探路的竹杖,透过雨幕去寻望三分石,却“不见真形”。再往四周看,山坳间雨丝如帘、雾团涌动、阴霾重重,三五丈外一片茫然。雨点击打着身边的树叶,如狂人乱拨着琴弦……一种不祥之兆突然窜上心头。

  他想,这楚游路上一而再、再而三,我们已经冒过不少险了。但万事皆有个度,总不能一味弄险啊。决然地向顾行说:“下山吧。”顾行不敢相信,指那边方向说:“不爬三分石了?”“走吧。”徐霞客撑着竹杖走在前头。

  《楚游日记》中的'原文是:“……雨巨不可上,上亦不得有所见。遂从故道下……”

  穷极潇源,三分石下辩三水

  徐霞客喜欢冒险、探险,多少次不惧以身试险,不说前几十年,便是楚游期间,还有过绕虎穴上云嵝山、滚冰雪下云阳山、探从未有人进过的麻叶洞的胆气。这一次,抱那么迫切的期望,经如此艰难的路程,三分石似乎能够摸得到了,就这样掉头而返,在徐霞客的游历生涯中是头一回。破天荒。

  话又说回来,那么大的雨,那么陡峭而且滑溜的巨石,他这一次的退缩、避让,说不准真的避过了一场生死大祸呢……

  虽然没有攀登三分石,但徐霞客另有收获。他曾在志书上看到一种对三分石的解释,说三分石是巨石下有三条清泉涌出,一支流进广东,一支流进广西,一支即是潇水之源。此刻已经明白,并非石下出三泉才叫三分石,而是一座耸天巨岩分为三枝;而且,源自石下的溪河,出北麓的是潇水源,出东麓的是岿水源,下南麓的是沲水源,皆是湘江的源流或支流,因为南面有山阻挡,从那里发源的河流不能流入两广。

  这次溯潇纪源,是徐霞客第一次对一条河流做追根寻源的考察,为他此后在云南考察长江源流,订正“岷山导江”的历史谬误,完成一生中最伟大的地理学成就,做了一次实战的演练。

  徐霞客的故事 篇3

  一个雨后放晴的夜晚,停泊在湘水之中的一艘客船上,乘客们在连绵好些日子的阻雨之后,看到了皎洁的明月,观赏月光下的山形水色,精神顿觉爽朗异常正当乘客们尽兴之后上床休息时,忽然喊杀声骤起,一群强盗窜上船来,一时火炬乱晃,刀光剑影交错,大难降临船上这时,只见一个人飞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这个跳水的人,年约五十开外,身材修长,看上去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他的祖上以前做过官在明代,知识分子要做官,就要按照政府的规定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并参加考试,即所谓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也得遵循政府规定的八股形式,超出规定的范围就不会被选取,也就是落第因此,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走上了死读经书,硬作八股文的道路知识分子的思想被紧紧地束缚住,学术风气死气沉沉徐霞客也曾参加过八股考试,但失败了此后,他便决定不再走考试做官的道路,决心进行自我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这一抉择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它意味着与当时流行的社会风习的决裂,是要有勇气和胆识的,而且还要承受一些守旧的人的讥笑和指责徐霞客坚定地这样做了,他的家庭,个性是他的母亲有力地支持了他,她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哪能让儿子像篱笆中的鸡,车辕下马,被困着呢?

  徐霞客从小就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在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便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著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著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在攻读中,他发现前人著述的资料,很多是历代沿袭,转抄自较早的地理学著作,很少有人进行实地的考察因而,有的地理著作记述错了,也被照抄照搬,以讹传讹前代的人错了,后代的人也跟着错他对前人著作中的不少问题,提出了大胆的怀疑例如关于长江的源头问题,在被认为是经典地理著作的禹贡中,说是岷山导江,之后不少人都沿袭这一说法,徐霞客提出了为什么长江比黄河长,而长江之源那么短,黄河之源却那么长的疑问,认为禹贡上的说法是解释不通的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此刻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律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我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这从中也能够看到,徐霞客献身大自然的决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坚强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能够说,徐霞客把自我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以前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上方说的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便是发生在公元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我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能够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他踩在脚下,他最后到达了自我的目的

  更为可贵的是,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一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有时跋涉百余里,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残垣老树之下,他也要点起油灯,燃起篝火,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可惜的是,他的日记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仅存的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仍然向我们展现了他广阔范围的考察记实,个性是边远地区的地理风貌

  在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愈多,收获也就愈大徐霞客艰苦卓绝的地理考察活动,最后结出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徐霞客透过亲身的考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他认真地观察河水流经地带的地形状况,看到了水流对所经地带的侵蚀作用,并认识到在河岸凹处的侵蚀作用个性厉害他还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一样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一样状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对温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必须的科学认识

  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欧洲人中,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光是公元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光是公元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

  我国的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带,是世界上石灰岩地貌分布面积最广阔发育最完整的'区域之一公元1630——1640年,徐霞客在这一带游历考察了3年时光,并做了详细的日记,对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各地区间石灰岩地貌的差异各种石灰岩地貌的类型及其成因,都有详细科学的记述,因而他的游记成了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的文献从他的游记中能够看到,他已经明确地认识到构成石灰岩奇异地貌的重要原因由于发育的时期不一样,而构成不一样的地区差异,如桂林阳朔一带,因为缺乏风化物质,无土壤覆盖,构成的是石峰峻峭,各自矗立,争奇斗胜的地貌;而柳州西北一带则不一样,它是土石间出,土山迤逦,忽石峰数十,似锥处囊中一般用现代地质学的术语说,桂林阳朔一带体现的是石灰岩地貌发育最盛时期的特征,柳州西北一带体现的则是处于石灰岩地貌发育晚期的状况可见,徐霞客的观察是很准确精细的,他的分类与现代地质学的分类基本一致。

  石灰岩地貌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探查过的岩洞达100多个,足迹所到之处,他总要想方设法探究其中的奥秘对岩洞石钟乳的结构和成因,他都有真切的描述和深刻的见解他指出,岩洞是由于流水的侵蚀造成的,石钟乳则是由于石灰岩溶于水,从石灰岩中滴下的水蒸发后,石灰岩凝聚而成钟乳石,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这些见解,大部分贴合现代科学的原理

  徐霞客不仅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这一点也但是分读他的游记,使人感到是一真与美的享受大自然雨雾晴晦的千变万化,山水树岩的千姿百态,再此刻徐霞客的笔端,仿佛使我们也随着徐霞客的足迹,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险滩,置身于祖国的秀丽山河之中,为之陶醉,为之骄傲,心中油然升起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徐霞客的故事 篇4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私塾读书的时候,老师督促他读儒家经书,他往往背着老师,把地理书放在经书下方偷看,看到出神的时候,禁不住眉飞色舞。

  十几岁那年,他的父亲死去,他决心亲自到名山大川去游历考察一番。但是他想到母亲年纪老了,家里没人照顾,没敢提这件事。

  他的心事毕竟被母亲觉察到了。当母亲了解到他有这样的愿望,跟他说:“男儿志在四方,哪能为了我留在家里,做篱笆下的小鸡、马圈里的小马呢!”母亲为他准备行装,还给他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有了母亲的热情支持,徐霞客远游的决心更坚定了。

  徐霞客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开始离家外出游历。他先后游历了太湖、洞庭山、天台山、雁荡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每次游历回家,他跟亲友谈起各地的奇风异俗和游历中的惊险情景,别人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他母亲却听得津津有味。

  之后,老母亲死了,徐霞客就把他全副精力扑在游历考察的事业上。在他五十岁那年,他开始了一次路程漫长的旅行。他化了整整四年时光,游历了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省,一向到我国边境腾冲。他跋山涉水,到过许多人迹不到的地方,攀登悬崖峭壁,考察奇峰异洞。有一次他在腾越经过一座高耸的山峰,发现悬崖上有一个岩洞,根本没路可通。他冒着生命危险,像猿猴一样爬上了悬崖,最后到达了洞口。

  又有一次,他在湖南茶陵,听说当地有个麻叶洞,洞里有神龙或者精怪,不是有法术的人,都不敢进洞。徐霞客不信神怪,他出了高价雇个当地人当向导,进洞考察。正要进洞的时候,向导问他是什么人,当他明白徐霞客是个普通读书人的时候,向导吓得直往后退,说:“我以为您是什么法师,才敢跟您一齐进洞,原先是个读书人,我才不冒这个险呢。”

  徐霞客并不罢休,带着他的仆人举起火把进洞。村里的百姓听到有人进洞,都拥到洞口来看热闹。徐霞客在洞里考察了很久,一向到火把快烧完才出来。围在洞口的百姓看他们安全出洞,都十分惊奇:说:“我们等了好久,以为你们必须给妖精吃了呢。”

  徐霞客漫游西南的'时候,除了随身的一个仆人外,还有一个名叫静闻的和尚和他们作伴。有一次,他们在湘江乘船的时候,遇到了强盗,他们的行李财物被抢劫一空,静闻和尚因为受伤,在半路上死去。到最后,连他随身的仆人也离开他逃走了。但是这些挫折都没有动摇他探索自然的决心。

  徐霞客在旅途中,每一天晚上休息之前,把当天见到的听到的都详细记录,即使在荒山野林里露宿的日子,也总是在篝火旁,伏在包袱上坚持写日记。公元1641年徐霞客去世后,留下了超多日记,这实际上是他的地理考察记录。经过他的实地考察,纠正了过去地理书上记载的错误,发现了过去没人记载过的地理现象。像古代地理书上说岷江是长江的上游,徐霞客经过考察,弄清楚长江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又像他在云南腾冲打鹰山考察的时候,发现了那里以前发生火山爆发的遗迹,他在游历中考察最多的是岩溶现象,在桂林七星岩,他对那里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石笋、石乳等地形,进行详细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现象的记录。之后,人们把他的日记编成一本《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不但是我国古代地理学上宝贵文献,还称得上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呢!

  徐霞客的故事 篇5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徐霞客的故事 篇6

  四十岁的徐霞客说,他的一生中有八次心醉神迷。一回是梦,一回是记忆,还有一回是一幅画。那幅画描绘在冷庙的破壁上,有一个像他的人,还有一个像她的人。徐霞客举着火,他们同在一幅画上,却隔着山隔着水。

  第四回是崇祯即位的那一年,他终于动身云游。三月入闽,风雨通宵达旦,野溪喧闹如雷。水涨船高,轻快无比,顺流而下八十里,过如飞鸟。他敞开衣襟,须发张开,浑然忘记了自己的年纪。

  第五回是在林田,雨大,突然停止。有两条溪水在眼前闪耀,一条浑赤如血,一条碧绿如蓝。两条小溪竟然在此合流。有金蓝色的细鸟在林间鸣叫。于是他抬头看,突然看见悬挂的山峰,漆黑如墨,而脚下的峡谷,凝白如雪。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不做一声言语。

  第六回是隆冬,清晨他叫醒忠心的.顾仆,走入深山。瀑布僵冻,如同白练横挂。冰块满枝,在风中摇坠。走到树深崖穷处,不再有路,只能小心翼翼,赤手抓着野藤枯荆,滚爬而下坠。好容易在悬崖底下,找到一条枯涧,才算脚踏实地。抬头一看,危崖高耸,简直恍如隔世。发现怀里还有一块剩饼,和顾仆两个人烤了吃,一边吃一边发现对方非常狼狈,两人不禁朗声大笑起来。笑声惊动了一个僧人,僧人骇异,大雪封山,已经三个月不见生人了。

  第七回是在麻叶洞。洞口大如斗,洞外水流湍急,只能伏水而入。当地人不敢进入,说有神龙精怪。徐霞客脱去外衣,爬进洞穴,爬了数十步,叫顾仆送火把来。像蛇一样爬行,背磨腰贴,肌肤被刮擦得生疼。向西有一处缝隙,于是爬行上去,突然豁然开朗。平坦如榻,平平整整。顶上有石,如同莲花倒垂,结成宝盖,莹润洁白。四周的山石轻红,如同桃花。

  再往前行,洞天开阔,竟然到了山中。小如天井的地方,有一个老僧,怀抱着衣襟,张目承接正午的日精。红日当头,老僧久久不错一瞬。

  徐霞客悄悄地折回去,爬出小洞,只见一村的村人都守在洞外,见他生还,都喜笑颜开。于是他一一感谢,说:“我探我的胜,却惊动了大家,害你们守候!”村人大笑着说:“读书人啊,你说的话文绉绉的,咱们也不懂!韭菜刚割下来,倒还鲜嫩,炒点小肉,打一些浊酒,家去吃饭!”

  那天晚上,他在村人的灶台边喝得醉醺醺。灶火红融融的,乡野的村姑,看上了顾仆,两人在偷偷地嬉笑。他闭上眼,笑着睡着了。

  最后一回是在香炉峰,突然遇见了大雾。云气浓勃,奔驰而来。在这样的大雾中,突然看到了心中的幻象。老迈苍苍的母亲,跛足脓肿的疼痛,盗贼钢刀的恐惧,温柔难舍的女人,此时都一一涌来。觉得疼,痒,酸,麻,想哭,想喝骂,想笑,想到死。一年年,一日日奔波流离,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阵阵的浓雾如同流水,从他身上翻卷而过。水气淋漓,须发都湿透了。雾气散去,山间寂然,万物寥阔,坦荡。一切都是天地之初的模样。突然觉得自己渺小的身躯,就要与眼前的山树人烟交融,变成水晶一块,再也没有形体,没有渣滓,没有魂魄。

  为什么我在这里?我到底要行去何处?哪里是我的终点?“不重要了,”徐霞客对自己说,“重要的是,我行走在天地之间。”

  徐霞客的故事 篇7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将自己的大半生花在了探险旅行上,《徐霞客游记》留给后世的不仅是中国地理地貌、风俗人情的多样,更是展示了徐霞客探险故事的精彩。徐霞客,出生于1587年,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记》,后世将其尊称为游圣。徐霞客本名徐弘祖,江苏人,字振之,号霞客。徐霞客出身于一个富庶之家,祖上可以说是书香门第。徐霞客的祖上修有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条件。徐霞客对读书十分痴迷,从小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的人生观大多是受其父母影响,徐霞客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与权贵结交,喜爱到处观山赏水。徐霞客受其父亲的影响,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想出去看世界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母亲在世,所以压制了自己的念头。徐霞客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

  徐霞客听母亲的谅解和劝慰后,决心去远游,这一年,他22岁。此后的30多年,徐霞客都在进行他的探险旅行。直到1640年,徐霞客在云南身患重病,被人送回家乡,第二年在家乡江阴去世。徐霞客先后游历了今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在三十多年的旅行生涯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自己背着行囊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至的地区。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徐霞客28岁时在温州雁荡山探险旅行,据古书上记载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徐霞客想一睹湖貌,就决定爬到山顶去。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人难以立足,根本没有湖。可是,徐霞客依旧继续前行,遇到了悬崖,绳子断裂,徐霞客差点粉身碎骨,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接起来,又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

  还有一次是在黄山,徐霞客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根本找不到路,但徐霞客拄了一根铁杖开始登山。到了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背阴的地方已经结成坚冰,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为了攀爬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缓慢攀登,爬了上去。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徐霞客给后世留下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贡献,最难能可贵的是徐霞客为了自己的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徐霞客的故事 篇8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出生在江苏江阴县一户地主家庭里。他家的后院有一座藏书丰富的“万卷楼”。徐霞客小时候,常常在楼里潜心苦读,有时甚至秉烛达旦。

  可有一段时间,他读书不加选择,被一些荒诞的传奇志怪小说迷住了,相信世间真有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仙,一个心眼儿要找仙人学仙术。

  一天早晨,他瞒着父母溜出家门,径直向北寻访仙踪,但始终不见神仙的影子。夕阳西沉,徐霞客又饿又累。他没精打采地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正准备打个盹儿,忽然,眼前飘飘然走来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

  啊,这不就是书中写的神仙吗?徐霞客喜出望外,连忙跪拜:“仙翁,请收下我这个小徒弟吧!”

  老人一听,哈哈大笑:“你认错了,我哪是什么仙翁啊!”

  徐霞客不相信,执拗着跪在地上,就是不肯站起来。

  老人露出无可奈何的.样子,慢吞吞地说:“孩子,看来你是求仙心切啊,好吧,我可以告诉你神仙在哪儿。他刚从这里往南走去,你快追去,越快越好!”

  徐霞客忙问:“神仙长得什么样?”

  老人捋捋白须答道:“倒拖鞋子反穿裙,眼泪汪汪笑盈盈。”

  徐霞客向老人恭敬地鞠了一躬,掉头向南追去。追呀追,追呀追,不知不觉来到了家门口。

  神仙哪儿去了呢?他抬头望望黑沉沉的天,眼泪都快急出来了。

  哎,神仙真难找。他有气无力地敲响了家门。可门一开,徐霞客惊呆了:站在面前的母亲,竟同老人讲的神仙一模一样。

  原来,这是老人设下的一个圈套。他叫徐霞客往南追神仙,意在让他回家。也真巧,徐霞客的母亲听见敲门声,知是儿子回来了,心中一急,慌乱中把鞋子和裙子都穿反了。

  徐霞客恍然大悟,深感自己上了那些荒诞小说的当。从此,他毅然把注意力转移到阅读古今史地典籍和方志上,终于成了一个有作为的人。

  徐霞客的故事 篇9

  其实人的一生很短,如果有梦想了,就赶紧行动……

  当一名厨师,是否只能在厨房里呆一辈子?浙江温州的厨师金亮不这样认为。他的梦想是走出厨房,成为一名厨界徐霞客式的人物,不但游遍天下山水,同时吃遍天下美味,过一种快意悠哉的生活。

  走出方寸厨房放飞梦想

  金亮是浙江温州人,因为父亲也是一名厨师,他从小就对烹饪很有兴趣,不但师从父亲学一些烹饪技巧,而且就读的也是烹饪学校。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金亮很快被温州的一家四星级酒店录用,成为行政总厨,工资近万。

  做了一段时间的厨师,他渐渐对自己的生活不感兴趣了,长期封闭在狭小的后厨,信息缺失,不会和人交流:难道我的人生,一辈子只能在厨房里烟熏火燎吗?厨房里空间狭小,难道我要困在这斗大的地方,慢慢地让梦想窒息吗?

  他很不甘心。

  酒店里各种各样的客人非常多,担当行政总厨,金亮的职责之一就是要走出后厨倾听客人对菜式的意见。他为此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有一位客人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那位客人以前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后来辞掉工作,像飞特族一样,工作一段时间后攒够了钱就四处旅行。他去过许多地方,并且乐意把这些游记记录下来。

  他的故事对于金亮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吸引。金亮这才发现,原来人生也可以这样过:不按常规,随心所欲。可是,自己一没有好的文笔,二没有优越的经济实力,如果辞职四处旅行,自己的那点积蓄能不能撑上半年都不好说。

  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金亮自费报名去上海参加一次厨艺大赛。因为成绩优异,他得了金奖,事后一家酒店找到他,希望由他来帮助培训其酒店厨师。金亮第一次走上讲台做培训,看着台下许多同行,他心里忐忑不安。他给自己打气:没有关系,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掏心窝子地给别人讲就行。

  结果培训很成功,酒店老板不但给他讲师费,还苦恼地对他说,要是他经常过来给酒店里的厨师上上课就好了。老板感觉现在的厨师,一是视野狭小,厨艺难以长进;二是酒店里的菜式创新不够。因为缺少有趣的原材料,很少推新菜,所以难以吸引到更多客人。好多酒店就是因为常年没有什么新菜品推出,结果客人越来越不买账,只好关门大吉。

  “要是有人能够四处挖掘一些新食材,并且推荐给我,我就可以不断推出新菜品了。”那位酒店老板感慨地说。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金亮想:自己不正渴望四处旅行,过一种厨界徐霞客式的生活但又为费用发愁吗?如果我能够一边四处旅行一边寻找各种新鲜的有趣食材,推荐给各大酒店,这样是不是就会有酒店给我的旅行费用买单?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板,问对方说:“如果我能够给你找一些食材,你愿意付费给我吗?”

  那位老板说:“当然,只要能给我推荐一些新鲜的有趣的食材,让我赚大钱,付出这点小钱算什么?

  有梦想就及时出发

  从上海回到温州后,金亮就辞职了。他决心趁着年轻去为梦想努力地拼一把,不然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他想颠覆人们对厨师的传统印象:只在厨房里呆一辈子。他想做一个新型厨师,四处游历讲学,推广新食材,成为厨界徐霞客。

  和别人的旅行不一样,他首先在全国地图上标出他听说过的美食特色城市,然后再查阅那里的特色美食一条街、特色餐馆、食材批发市场等。他决心用三年时间,“向一百个城市进军”——这后来成了他在新浪点击率颇高的博客名字。

  他还记得第一站是桂林,之所以选择桂林,是因为当年他特别喜欢一首歌:“我想去桂林,当我有钱的时候却没有时间……”他到达桂林的第一天,烟雨朦胧。看着漓江边的桂林,他有些兴奋又有些不安:以后就得自谋生路了,这样的生活真的可行吗?

  他去桂林的小吃街仔细游逛,因为是专业厨师出身,他能轻易尝出哪家店食材的好坏、特色美味之处在哪里。每到一处,他还用心地将那些特色小店和吃过的美味拍摄下来。他建立了一个名叫“游走厨师”的博客,将这些图片上传到博客上。他的本意是将这些游历与大家分享,没有想到后来他的博客点击率越来越高,达到几百万次,已经成为许多厨师和美食爱好者经常浏览的博客。

  他把发现的各种有趣食材也一一记录下来,然后主动推销给他熟悉的酒店。有一次,他听说贵州的某个大山里有一道有趣的食材,虽然要翻越好几座大山,并且那里不通公路,但他还是决定冒险一去。

  没有想到他在山里迷路了。在贵西南的大山里,他越走觉得路越长,天快要黑下来时,他甚至听到山里传来的兽鸣声。白天他还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的好心情开始被一种本能的恐惧代替了,他以一通狂吼乱叫式地大唱革命歌曲给自己壮胆,直到好不容易看见山下寨子里的灯光时,他才如遇见救星一般,发现自己已经浑身都快汗湿了。

  有一家酒店得到他费尽千辛万苦推荐的食材后,创新了一道新菜品,结果让不少食客闻风而来,酒店生意大振,乐得老板合不拢嘴,当即给了金亮一笔可观的推荐费。

  靠着一边游走一边赚来的钱,金亮开始沿着设定好的线路“向全国一百个城市进军”。当然,搜寻美味的过程有苦有乐,有时候,金亮在一些小吃店品尝美食后拍摄时,警惕的店主以为他是同行来偷学菜品,狐疑地盯着他,看见他拿起相机拍摄,立刻上前去询问他拍摄这些干什么用?遇到这种情况,金亮要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即使如此,有些店主还是不放心,非要金亮删除相片,人生地不熟,好汉不吃眼前亏,金亮只好照办。

  岂止如此,连食材商也有不相信他的时候。

  他去陕西游历时,发现当地有一种特别有趣的食材。他和老板联系,希望推荐到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餐厅。老板对他的身份将信将疑,以为他是个骗子。直到金亮后来将食材成功推荐出去,带动了销量,老板才对他感激不尽。他离开陕西前,那位食材商不但全程陪同,还一再表示要继续和他合作。

  最初金亮就是靠着推荐食材支撑着自己游历各地的。他很快发现,这里面商机很大,不但酒店希望他成为新鲜食材的情报员,而且食材商也很渴望通过他的推荐,将自己的食材打入各大酒店。金亮由此想,我何不做一个食材的中间人呢?通过我的游历发现和推荐,让双方都获益?

  他很快积累了一大批客户,他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游历发现和图片以及文字上传给需要的餐厅老板,然后收取食材经销商和餐厅老板的费用。作为厨师,他很快发现自己不应该只是满足于简单的推荐,还应该通过自己的厨艺,创新这些菜品。

  于是,发现一种新食材后,他就仔细琢磨:这些食材应该怎么搭配才能做出一道有意思的新菜品?他像个化学家一样反复试验,再用美食家的味蕾尝过后,自己满意了才推荐出去。

  很快,找上门来的客户越来越多。

  不但要走遍中国,还要走遍全世界

  几年下来,金亮游走了全国不少有特色的美食城市。他去过阳朔,品尝过当地的漓江鱼做成的啤酒鱼;他在四川成都的锦里美食一条街探访川西古镇风情,品尝成都小吃;他在厦门的鼓浪屿,拍摄当地的闽菜风情;他在福州的三坊七巷,考察福建客家人的美食风情……几年的游历下来,他不但开阔了视野,在拜访了五湖四海的名师后,厨艺更是大有长进。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随着中国近些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外的食材商都希望打入中国市场。加拿大海产局听说了他的经历后,主动找到他要求合作。他们希望通过金亮的介绍,让更多的中国餐饮机构认识加拿大海产。

  结果,金亮的游走步伐又到了国外。他去加拿大的温迪克龙虾之都品尝当地的龙虾,站在夕阳西下的港口,看着当地人将他们喜爱的龙虾雕成一个巨大的模型树立在港口,任何一个游客来到温迪克,第一眼就会对当地的龙虾留下栩栩如生的印象。这让金亮非常感动,深深地感到加拿大人对自己的食材的尊重和自豪。

  他通过自己的研究烹饪出来的加拿大龙虾,很快成了许多餐厅的特色美味。加拿大龙虾因此在国内许多高档餐厅声名大震。

  很快,挪威海产局等众多食材商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和他合作。这样金亮四处游历后还多了一项工作内容:在这些大食材商的支持下,给许多城市的高档酒店厨师上课,推荐用他们的食材做出来的创新菜。

  后来,中央电视台的“天天饮食”节目也邀请金亮做节目,一些出版社和媒体也找到他,希望和他合作开发菜谱等。

  金亮的“向一百个城市进军”的美食游历博客也受到了许多网友的追捧。有许多网友给他留言,羡慕他的生活。有网友说自己也很想过这种随心所欲天南海北行走的生活,但是却困于现实,难以成行。还有的网友对他说:“老兄,你四处游玩还尝遍天下美味,真是皇帝也羡慕啊。”

  每每碰到这样的网友,金亮就留言给他们:“其实人一生很短,如果有梦想了,就赶紧行动。不然到老了,只剩下怅惘和追忆。”在他看来,人到老了,其实能够带走的东西非常少,属于自己的只有那些生命中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比起积攒万贯家财,他更想给自己的人生积累厚重丰富的生命体验。

  徐霞客的故事 篇10

  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明代后期是个群星灿烂的时代。除了李时珍、徐光启之外,还出现了一位用毕生精力考察研究祖国山川的伟大地理学家,他就是被称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

  徐霞客献身于考察祖国山河的宏大志向,是从他小时候就开始树立的。

  公元1586年,在南直隶(今江苏、安徽两省)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县)南呖岐村的一个徐姓书香门第,出生了一个婴儿,他名叫弘祖,字振之,号霞客。他在父母的影响下,从两三岁开始,便已见聪慧颖敏,而且好读诗书。他的父亲叫徐有勉,因不愿做官而专攻经书,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学者。徐有勉见儿子那么幼小就知道用心读书,心中当然异常高兴,便经常抽出时间,有意识地对他进行辅导。因此,当徐霞客六岁被送到学校读书的时候,便已读完了《诗经》、《孝经》和《论语》。

  徐霞客在学校里,仍然主学四书五经。由于刻苦认真,又有学经书的基础,他学得特别快,往往别的学生三天五天学会的内容,他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学会了。因此,他一直是学校的佼佼者,老师经常表扬他,偏爱他,周围的人也都夸他是个有志向的孩子。

  他每天从学校回来,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后,便一头扎在父亲的书房中翻书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对历史、地理、游记和地方志一类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一看到这方面的书,不管是多么大的部头,他都想一口气看完,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有一天,他在书房看书看得人了迷,母亲几次喊他吃饭,他都没有听见,父亲便又去叫他。父亲一进书房,看到徐霞客一边看书,一边在笑。父亲觉得奇怪,不由问道:“看的什么书,这么高兴?”

  他说:“有位古代学者认为,天下有九州,能去其八,地上有五岳,能去其四,就很了不起了。其实,这有什么了不起?我长大后,一定要足踏九州,手攀五岳!”

  父亲一听不对劲,便拿过他面前的书一看,竟是一本游记方面的书,便责备他说:“你现在正是学知识长才干的时候,应该一心一意地学习经书,怎么看起这些书来了?”

  徐霞客不服气地说:“看这些书有什么不好?也可以开眼界,长知识呀!况且,我的作业已经做完了。”

  父亲耐心地对他解释说:“这些书可以看,但不是时候,等将来长大了,功成名就以后,随便看,可现在不行。你以为做完作业就算完事了吗?还差得远着哩!孩子,你要记住,知识无止境,什么时候都不能满足啊!”

  徐霞客听了,只好点点头。

  虽然如此,徐霞客并没有放弃他的爱好,只不过改变方法罢了。他常常上面摆着的是“四书”、“五经”,但在下面压的却是有关历史、地理、游记方面的书。就是靠这种方法,徐霞客在通读“四书”、“五经”的同时,得到了不少地理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徐霞客不是死读书,而是像他读经书那样,一边读,一边思考,常常提出些问题。他发现,过去的地理书,对中原地区叙述得比较详细,也很清楚;一写到边远地区的山川河流,大都是沿袭前人的说法,甚至把不相关的事情也附会进去。这样一代一代陈陈相因,竟变成了固定不变的看法;可是这些说法究竟对不对?符合不符合实际?却没有人去考证。

  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完经书中的问题后又提出了这些疑问。

  老师听后大为惊奇。老师感到,徐霞客提出的这些问题,一些专家学者,包括自己,都曾在讲述这方面的知识时,产生过类似的疑问,但谁也没有像徐霞客这样系统地提出过。他感到,这孩子的思维非同凡响,如果坚持下去,很有可能要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随后,老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徐霞客的父亲听。父亲听了也大为惊奇。他过去总认为徐霞客看这方面的书是看着玩,却根本没想到他对这方面的问题看得这么深,这么细。于是,父亲便对老师谈起了徐霞客曾对他说过“要足踏九州,手攀五岳”的话。

  老师大为感慨地说:“看来这孩子有志祖国山河的研究,真是人小志大啊!”

  父亲很是高兴,不但不再禁止他看历史、地理方面的书,还到处购买介绍旅行家的书供他阅读,有意识地在这方面对他加强培养。

  徐霞客的家乡江阴濒临长江,他天天都能看到宽阔的江面上滔滔的巨浪一泻千里的气势,推动着滚滚的江水向东奔流而去;每当这时,他都觉得随着汹涌的波涛,自己身上的热血也已经沸腾起来。

  有一天,这位好动脑子的少年,望着那滔滔不绝的江水,却对长江的发源地产生了疑问。他想道,自古以来,那本被奉为地理学经典的《禹贡》说:“氓山导江。”这意思是说,长江的发源地,是地处四川甘肃交界处的岷山。若果真这样。长江就应比黄河短;但是,以长江的水势之猛,流量之大进行分析,它的流程怎么会比黄河短呢?黄河、长江,究竟谁长谁短?

  徐霞客决心长大后亲自去做一番考察。这时,他才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徐霞客像他的父亲一样,虽然通晓经书、诗词,却无意于功名,他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考察祖国山河的宏伟事业。

  在徐霞客十八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但在母亲的支持鼓励下,他仍踏上了考察祖国山河的征途。

  他先游览了离家不远的太湖,登上东西洞庭山,然后去珞迦山、天台山、雁荡山,接着到了古都南京,又攀百岳山、黄山,转而又南下福建,爬上了武夷山。

  徐霞客自1607年游太湖开始,到1640年从云南抱病回家为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区,总计三十四年,写出了一部近七十万字、震惊于世的游记巨著《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故事】相关文章: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教案08-26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通用20篇)08-30

承诺的故事09-12

我的故事05-27

高尔基的故事11-15

聂耳的故事11-24

施瓦辛格的故事11-21

刘伟的故事01-18

古诗的故事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