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7 11:02:17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论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论语优秀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

  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二

  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预习检测

  1、复述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常识要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朗读选文。

  三、研习文本。

  (一)自主学习

  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二)合作解疑

  1、请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以段落为单位,逐词解释,口头翻译,每人主讲一段。

  2、请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讨论探究,尝试解决。

  3、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

  【参考译文】

  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第二章: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第三章: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第四章: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第五章: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六章: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第七章: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第八章: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第九章: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第十章: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第十一章: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第十二章: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三)全员解疑

  由各小组提出疑问,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文本探究

  1、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

  一、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二、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三、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四、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六、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七、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八、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留下终身遗憾。

  九、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它们是君子的基本品质。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十、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十一、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十二、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

  2、请结合现实说说学习选文得到的启示。

  【提示】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谈个人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私于冉有日:‘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是则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5、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7、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8、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孔子主张天命,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他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天”是宇宙万物无言的主宰者。孔子认为他自己就是秉承天命而说话做事的。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把恢复周礼看做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

  三、整理总结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检测。

  论语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情诊断

  1、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乎..

  传(chuán)不习乎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

  1、教师泛读课文,然后学生自主朗读。

  2、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论语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和编排《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往往是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第一节是讲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第二节讲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关系。第三节讲孔子的生存智慧。第四节讲孔子的“仁”的学说。第五节讲孔子对“义”的坚守。第六节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孔子和《论语》,学生较熟悉,他们在初中学过《<论语>十则》,高中必修一的“名著导读”部分,把《论语》列为必读的内容。特别是近年来,许多省市的高考把《论语》列为必考“三大文化经典”之一,学生很重视。所以,学习本单元,学生不仅有基础,而且有需要。但是,《论语》内容言简意丰,博大精深,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有效地指导。

  1、学习选文,积累文言字词句和写法方面的知识。

  2、较为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尤其是了解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从孔子的思想和思考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评点法

  四、学法指导

  1、细读《论语》,找出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并加以理解,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五、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六、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七、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3、“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二、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三、《论语》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2、《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3、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4、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5、《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译、背,做好积累工作。

  2、理解《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1、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2、重点讨论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的评价。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1、学生将文本中出自《论语》的句子全部挑出(39句),教师将学生分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每组翻译并试着理解6——7句,将本组合作完成的结果集中打印出来。

  2、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3、查阅资料,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

  教学过程: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导入本课:

  上节课了解了孔子与《论语》,那位同学能够给大家简单说一说?(不足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结合学生课外作业,完成读、译、背,做好积累工作。

  1、学生按小组展示预习结果。每组同学共同朗读本组承担的句子,随后由一名代表将本组中的一句翻译并简要阐述自己的理解。其余小组记录并随时补充自己的见解。

  2、各小组各展示一句之后,将各组合作完成并打印出来的结果相互传阅学习。

  三、文本中的句子解决完毕,大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请速度文本,思考:《论语》具体涉及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明确:

  1、春秋战国时代,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特别是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六、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请阅读《论语》,根据对孔子的了解,以《我为孔子正名》为题写一篇小文章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论语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2.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经典谈感受。

  教学过程:

  复习

  一、创设情境,回忆孔子的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二、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

  出示白板: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一个人那里汲取智慧”。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被科学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子。(简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我国春秋末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他从小生活贫困,由于勤奋好学,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曾办过私学,据说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周游列国,晚年从事整理和传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编著了《春秋》。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感觉到孔子是怎样一个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师:在《论语》一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是写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这里的“子”指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猛,庄重而安详。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两千年以前的,但它对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你知道孔子说过哪些智慧的话语吗

  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生:寝不语,食不言。

  生:……

  师:(展示《论语》一书),孔子说的这些话,全部在《论语》这部书中,《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书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导诵读

  师:今天,我们主要诵读《论语》一书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声音先于义理———放声读。

  要求做到:读准音,正确断句,读通顺,读流利。

  师: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进行第二环节:学而不思则罔——读而悟。

  请同学们对照译注的字词,自己边读边悟,或小组讨论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说洗耳听——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请同学们白板,把古文和译文对照读一读,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儿。(重在体验解读的乐趣)

  师:这些语段全是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请你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哪句话让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四幕:熟读成诵过目不忘——我乐背。

  按“镂空指示法”练习背诵。集体背,小组比赛,个人擂台赛。

  第五幕:引经据典古今为用——格言美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些语段中哪些词语和句子,我们今天仍然在用,请画出来。(学生用笔画)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这已成为一个成语,如果要表示自己谦虚好学的态度,就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成语不一定是四个字。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这是典型的四字成语。

  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师:这已成为格言警句。

  生:……

  师:我们不难看出《论语》中凝练,思辨的语言是我们今天现代汉语的源头,我们在平常的说话中,作文中,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格言警句,就会增加你语言表达的魅力。

  四、总结

  老师最后还要把孔子老师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请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弟子:年纪细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对哥哥的爱。

  师:今天的“弟子”指学生、徒弟,而《论语》中“弟子”指年纪细小的人。孔子老师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从这句话看出,孔子老师特别看重做人。

  同学们,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

  论语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2、积累文中的成语、格言、警句,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

  3、认真研读课文,了解传统文化,深入思考有关个人修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论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并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了解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课前3分钟

  背诵校本教材《经典诵读》第三组古诗。

  二、新课导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个人就是孔子。

  三、走近孔子

  还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近孔子。

  1、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孔子的知识。

  2、教师补充。

  四、简介《论语》

  孔子是流传千古的文化名人,而最能体现孔子的为人和思想的就是《论语》。北大教授郭家齐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假如只读一本书,就读《论语》;假如要读两本书,那就加上《道德经》。这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文明的源头,每个人都应该从这个源头中吸取养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声名远扬的《论语》。

  教师介绍《论语》

  五、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3、流利有感情诵读,了解大意。

  六细品课文,赏析感悟

  挑选你最喜欢的一则或几则在小组内读给大家听听,并谈谈为什么喜欢以及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名言、古诗、故事或生活中的经历)。

  1、学生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教师相机指导。

  七、拓展延伸

  《论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经典,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重读经典,哪些闪耀着智慧的话语依然鲜活如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孔子《论语》,你还了解哪位文化巨人或者读过哪些经典名著,给大家介绍一下,不要忘了带上你的感悟哦。

  学生展示交流。

  八、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三千余年丰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论语》《诗经》《孟子》四大名著等等更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的精神遗产。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够多阅读这些经典文化,感受先贤们的智慧与豪情,感受古代文人们的傲骨与诗情。总之,这些古典文学将是你养心益智的好帮手,更是你运笔挥洒自如,日后步入文学殿堂的好阶梯。

  九布置作业

  背诵《论语》六则。

  论语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具学具PPT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罔(wǎng)殆(dài)箪:(dān)曲肱(gōng)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可以;以凭借;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朗读、背诵。

  第五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4.朗读、背诵。

  第七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知:懂得、了解;好:喜欢;乐:以……为乐。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4.朗读、背诵。

  第八则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4.朗读、背诵。

  【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板书设计《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修身做人

  教学反思

  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多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会按节奏读,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累语言的习惯、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上勾,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她离我们很近,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论语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相关文章:

小学劳动优秀教学设计(通用5篇)04-02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10-22

人教版《燕子》优秀教学设计12-24

论语读书心得(通用24篇)03-02

《军神》教学设计(通用18篇)03-17

《燕子》教学设计(通用6篇)09-15

《面积》教学设计(通用5篇)09-14

清明教学设计(通用5篇)04-02

《灰椋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12-24

《早》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