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10-05 21:47:35 教学资源 投诉 投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四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四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的兴趣。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布置学生收集谜语。

  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猜谜语,这些谜语都是字谜。

  学习前两则谜语

  两则谜语可以同时猜,也可以一则一则猜。

  1.第一则谜语。

  a.指导学生朗读谜语。(自由读,指名读)

  b.学生猜谜。

  c.说说你们是怎样猜出谜语的?

  d.老师小结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e.学习生字。

  看到同学们猜谜语这么热闹,有两个生字朋友也想参加,同学们欢迎吗?(老师贴生字卡片“团”“量”)“他们是谁?”

  学生认记生字。

  2.第二则谜语。

  a.朗读谜语。

  b.教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什么东西是“绿的”?什么东西是“红的”?

  哪些“绿的”“喜欢及时雨”?哪些“红的”“怕水来攻”?

  为什么“绿”“红”在一块儿就起凉风?

  “凉风”是在什么时候起呢?

  b.可以个人猜,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猜。

  c.当学生猜出来时,教师可用绿色和红色粉笔写出“秋”字。

  3.学生交流自己的`猜谜体会。

  4.找出这则谜语中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第三则谜语

  1.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猜,然后请同学帮助。可以提示四句话指的是同一个字。

  2.可以复习“请”“情”“晴”“清”“精”“睛”等字,启发学生思考。

  3.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4.猜出谜底,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5.识记生字。注意:“互”的声母是“h”,不是“f”;“尊”是平舌音,“重”“纯”是翘舌音。

  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团”“量”等12个生字,同桌考一考,看谁读得准。

  2.引导学生观察“谁”“怕”“跟”“凉”,发现这几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

  a.“足”作偏旁时,最后两笔“撇、捺”要变成“竖、提”。示范写“足”,让学生观察比较“足”与“跟”字中的“足字旁”。

  b.指导观察“谁”字中“亻”里“丨”的位置。

  c.观察“量”“最”这两个字,哪一个笔画最长?教师范写:中间一横长,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上下要写紧凑一点。

  d.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请指定学生向教师发问,增强师生交融。

  一、导入

  1、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2、读课题,课题有什么特点,(引号人物对话,反义词)指生读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对反义词的对比语气。还读过其他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下课记得讲给同学听。

  3、如果给你这样的文题,你打算写什么?大作家雨果就有这样的读书习惯,看了课题,马上把书合上,卧到在床,构思文本后再读书对照,如果与自己想象一致,则暗喜,不如自己则小喜,比自己想的还好,则大喜。开想吧,同学们,与书本对照,看看你能喜到什么程度。

  4、汇报交流。教师口头作文,抛砖引玉。

  5、那么,引号下的语言分别是谁说的呢?如果用笑脸怒脸标志,分别贴在哪里?(板书父亲母亲板画笑脸怒脸)

  二、初读课文

  1、请学习委员起立,初次和同学们共同学习,有劳你的指点了。我想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而且,因为时间有限,想请几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先来打头阵,你看怎么分角色,又分角色给哪些同学呢?

  请学委分配,教师点拨。

  2、朗读高手已经确定,其他同学是不是可以闭目养神了呢?听众们打算做些什么?倾听是种礼貌,更是学习的方法。指明听的同学注意学习他人朗读的技巧。同时可以用铅笔标注一下朗读同学出现的小问题。听后能作到指出他人的优点和缺点,那么就是最佳的听众,最高明的评论家了。

  3、听读后生生互动,点评交流。

  4、一篇文章总有脉络可寻,这篇课文就可以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那么怎样分呢,标志的词句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汇报交流。

  5、两部分的阅读有什么困难吗?(第一部分篇幅长,第二部分的一些句子含义深刻)第一部分是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也是理解第二部分的基础。第二部分作为下节课的内容。

  6、面对我的第一首诗,父母的评价截然不同,那么,母亲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如何,父亲怎样评价,我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部分,用横线画出父母的不同评价,用浪线画出我的表现和反映。指生汇报。

  7、初读过后,我们可以加入个人的思考,与作者产生共鸣或发出疑问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细读第一部分,思考题签上的前两题的正确理解。后两题是我们第二课时的内容。

  8、汇报交流。板书,鼓励,鞭策,小结都是一个字爱,板画心形。

  9、分角色再读。请学委指定朗读有潜力的同学读,那么朗读还不高明的同学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下一节课,就是你们表现的时候了。

  三、过渡延伸

  我在很小的时候还不能正确对待父母不同教育方法的良苦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能体会到父母不同的爱使他最终走向成功。下节课我们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并将围绕话题:到底是慈祥的爱好还是严厉的爱更好,进行实话实说辩论会。请同学们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并学习一点辩论技巧,希望下节课可以看到更多的辩论高手。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几何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或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重点和难点

  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大家随意说出一些语句,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如:

  (1)对顶角相等吗?

  (2)作一条线段AB=2cm;

  (3)我爱初二(1)班;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

  二、新课

  问:上述语句中,哪些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师指出:判断是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课堂里,只研究数学命题,如(4)、(5).

  例1 请大家说出若干个(数学)命题,再分析一下,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

  (1)等角的补角相等;

  (2)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

  (5)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若A则B”.

  练习: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 在例1的(1)至(5)个命题中,所作的判断是否都正确?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

  (l)“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已经由补角的定义得到证明.

  (2)“如果是有理数,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数”,命题 教学设计方案(二)。是不正确的命题(判断),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

  (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命题,已证.

  (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是不正确的命题,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命题,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它不正确;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 1+2”,离“ 1+1”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遥”.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真伪的判定,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

  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命题既然是一个判断,就有判断是否正确的区别.

  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不是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

  怎样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数学中,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实践证明的形式出现);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例3 试将下列各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相互颠倒或变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对顶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则ab=0;

  (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对顶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

  不是对顶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真).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

  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真).

  (3)若a=0,则ab=0(真);

  若ab=0,则a=0(假);

  若a≠0,则ab≠0(假);

  若ab≠0,则a≠0(真).

  (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假);

  两条直线相交,则一定不平行(真);

  两条直线平行,则一定不相交(真);

  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题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内”的大前提条件,那么假命题将变为真命题.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说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题,视学生接受情况,教师灵活掌握.讲还是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绍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都有较大的伸缩性.

  小结: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题的结构---;如果(题设)……,那么(结论)……;

  命题的真假---正确或错误的判断;

  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显示或挂小黑板)

  三、作业

  1.在下列语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命题的真假,并仿照例3说出一些新的命题来.

  (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

  (2)取线段AB的中点C;

  (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

  (5)若a=b,则a2=b2;

  (6)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

  (7)同角的余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

  2.选作题

  判断命题“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的真假.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的设计方案06-14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7-04

教学设计方案12-07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9-04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优)07-0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05

教学设计方案(荐)07-05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