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的特点

时间:2022-10-07 02:16:58 总结范文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一):

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

  (一)强烈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属于文学范畴,它是报告,也是文学。它的新闻性(主要是真实性)与文学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除了虚构与概括的手法不宜引进报告文学,其它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能够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调动得越好,就越逼真;越真实,就越富于艺术的感染力。”(理由:《和青年谈谈报告文学》)这就告诉我们,报告文学需要从文学引进多样化的表现方法与技巧,如提炼、剪裁、描摹、比兴、工笔刻划、重笔渲染、精选角度、截取断面、澎湃的抒情、恰当的议论,以及艺术语言的调动等等。总之,除虚构和夸张外,艺术构思、艺术想象、描述、抒情和修辞手法,都是能够采取的文学手段。

  (二)鲜明的新闻性

  报告文学作家黄钢认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至少能够涉及到两点,第一是具有报道的价值;第二,之后就涉及到真实性的问题。”(《试谈报告文学》)我们能够用两个字说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一是“快”,二是“真”。所谓“快”,这是因为报告文学要对急遽变化的现实生活作出及时的生动的反映,要追随时代的脚步,用较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动人的情景描绘出来。所谓“真”,是指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真实。报告文学之所以具有不同于小说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它的作者依靠新闻敏感来选取生活中发生的、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和事件,运用恰当的文学语言形象地、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因为严格地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虚构、造假,所以报告文学才被许多人视为“社会史的信实资料”。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复合的概念,它包含几个层次。首先,是材料的真实性。作者所采访的材料,都应是实有其事的。这是报告文学真实性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材料的准确性。准确的材料就是要贴合五个“W”,其一不可或缺,也不可歪曲。

  第三,是本质的真实性。报告文学作者总是调动有限的例证(包括情节、细节、背景和其它)去描述生活、刻划人物、揭示本质的。

  (三)深刻的政论性

  优秀的报告文学,是时代的号角,历史的见证。

  它总是要针对着现实生活,大声“发言”的。同时,报告文学的作者在满腔热情地向读者报告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重大事件时,常常要在作品中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了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事件的好处更突出,有时作者要直接站出来报告。因此,报告文学比起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来,更能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带有强烈的政论色彩。

  综上所述,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特点。明确认识这三个特点,对于学习报告文学写作至为重要。

  报告文学的特点(二):

  报告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一)、报告文学的定义:

  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它是用文学手段来表现当前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好处的真人真事,是带有新闻报道性质的一种文学样式,是处于新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题材。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将报告文学称为它是介于调查报告与短篇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

  (二)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闻性。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是有其题材和资料来说的。大家明白,新闻讲究时效,报告文学也要求务必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好处的真人真事,以配合当前的现实斗争,它和新闻通讯一样,以最快的速度把现实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传递给读者。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及时向读者传达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前方战士打击美国侵略者的战斗信息,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崇高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因此,人们常把它称为“文学的轻骑兵”。同时,报告文学新闻性除了表此刻“快”上之外,还表此刻“真”上。小说创造人物时,能够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是“拼凑起来的主角”,但报告文学不能,它所写的人物务必是生活中实有的,有通讯地址的,它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和拼凑。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报告文学。

  第二,文学性。报告文学要求真实、准确,并不意味着能够对生活作简单的摹写,或允许粗制滥造,它就应具有文学性,寓报告于文学之中。报告文学不允许虚构,却能够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透过精心选材、剪裁、提炼主题,合理布局,并运用人物刻划、景物描述、气氛烘托等手段来表现人物,再现事件。做到既具体,又形象,把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活生生的反映出来,使读者受到教育和感染。报告文学的文学性除了形象性外,还体此刻它的艺术构思和文学语言的运用上。对于报告文学来说,艺术构思的任务就是再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描绘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图画,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来。同时报告文学对语言的要求更形象,更个性化,更富于感情色彩,作者务必对真人真事所包含的语言素材进行提炼、概括,使它既真实又富有文学色彩,使读者能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第三,政论性。报告文学的本质是“报道”,它是服务于当前的形势,这就对其题材的选取和主题的提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报告文学中,我们能够看到作者热情歌颂新事物的诞生,以促使它迅速成长、壮大,也能够看到作者无情地鞭挞旧事物,以加速它的灭亡。作者的这种鲜明的战斗风格,使报告文学具有强烈的政论色彩。另外,报告文学的作者,本身就是报告员,根据报告的资料,作者能够随时发表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可在务必的场合报告出自己的认识同读者进行交流,或者把作者自己受到的情绪感染直截了当地传达给读者,这样,就使报告文学带上了强烈的政论性。

  总之,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三个主要特点,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是革命的政治资料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辨证统一。因此,报告文学的作者,务必有机地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写好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的特点(三):

  “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报告”指资料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

  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述,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

  “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这段话证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

  报告文学的写作

  报告文学能够说是一种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它比通讯的形象性更强。因此,写作报告文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其写作方式能够表述为: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从这样的独特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写作报告文学就应做到:

  一、进行深入采访

  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透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素材)。

  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就应“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这是因为,写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

  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采访对象决不会说:“我有几个细节,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能够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

  二、精心刻划人物

  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从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体。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有的,不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所以说,报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

  那么,怎样刻划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划。刻划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划出来。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能够使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刻划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4、认真、精心刻划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述、环境描述。

  三、巧妙安排结构

  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资料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带给了可供学习的经验。主要是:

  (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资料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作者要从描述的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样树立远大理想,怎样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到达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放到最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开头,也能够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和横断面,加以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四、展开合理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听过。写这些资料,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样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

  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是再造想象。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如理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

  五、写好精彩议论

  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个性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的任务,它能够也就应向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写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怎样写出这种议论呢?

  (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那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此,这样的议论往往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如《扬眉剑出鞘》写到栾菊杰负伤,决定继续比赛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议论道:

  呵!多么纯真的思想,多么可爱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击剑台上,经过独立的决定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我们就应为有这样毫光四射的年青一代而骄傲。

  (二)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务必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包身工》最后一段对“包身工”制度的议论:?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从以上例子能够看出,采用比拟、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进行议论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议论的艺术性。

  报告文学的特点(四):

  报告文学的采访艺术

  报告文学在题材确定以后,常常需要进行采访。因此,有的同志讲:写好一篇报告文学,就应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采访是一门艺术,那么如何进行采访呢?

  (一)采访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毛泽东同志讲:“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打仗是这样,采访也是这样,如果事先对采访对象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一切都是胸中无数,这样在采访时提不出中肯的问题,还会使采访事倍功半。反之,准备工作越充分,采访时就越省力,越容易见效。那么,采访之前做那些准备工作呢?

  第一,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宣传的主要任务。这是为了掌握采访的方向和指针,只有这样,才能站的高、看的远。

  第二,搜集查阅与报告文学资料有关的书面资料。这样作者就能对所要采访的对象有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报告文学人物的状况,熟悉北京,掌握线索,采访时就能有的放矢。另外,有些状况,人家已经报道过了,自己写的时候务必要避免重复,要换个角度,写出个新意,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三,熟悉与报告文学资料有关的专业知识。报告文学要接触一个新人物,就要设计一个新领域,一门新的专业。要使自己写什么象什么,并且有所见地,就务必与之有关的专业知识,不能精通,也要争取粗通,虽然写的时候主要是写人,但是不弄懂这方面的知识,就不能了解人物的作为,有时会说外行话,闹出常识性的笑话,使报告文学失去价值。

  第四,确定采访的重点、角度,甚至对报告文学的主题能够有个初步设想,对报告文学主题事先要做个初步设想,这个初步设想,在采访过程中能够随时改动甚至推翻它,以不断丰富和深化主题。因此在采访的时候就应一边采访一边思索,脑子仿佛磨盘一样,转个不停。

  第五,制定采访计划,列出访问提纲。角度、重点大体确定了,就能够着手制定采访计划和采访提纲了。采访计划包括采访目的、要求、对象、时间、步骤、顺序、资料等。采访提纲是作者在采访时准备提问的资料,它是引导双方谈话的路标,有了提纲、一边采访,一边查对,还能够避免遗漏,保证获得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材料。

  那里请大家注意:报告文学的采访与新闻角度的采访有相同的地方,都强调其真实性和严肃性;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新闻通讯往往从事件着眼,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则更多的从人着眼,以人带事。因此,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过程中把了解人,熟悉人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从人物关系的纠葛中去寻找故事。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之前务必要有所准备,其准备工作中重要的一项资料就是研究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然后透过采访,从这许多组人物关系中找到一组最能表现主人公性格的人物关系,这组任务关系所构成的链条的中心环节,往往是报告文学中的故事脊梁骨。为了真正了解、熟悉报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作者就应了解主人公的性格、脾气、爱好、经历、特长、动作特征、习惯性语言,喜怒哀乐的表现方式等,要从文学的角度去选取最有表现力的材料。但是东西虽然不务必写进报告文学,但对理解作品中主人公性格有务必的好处,就是要去了解,就要列入采访提纲。而这些资料,对新闻通讯的采访来说,就不务必都要去了解。

  (二)、从外围入手进行采访

  所谓报告文学的“打外围”是指在正式采访对象之前,首先要访问报告文学主人公周围的人,透过他周围的人去了解熟悉报告文学中的主人公。

  报告文学的主人公的“打外围”工作的确定,一般能够找与主人公有关系的领导、群众,找与主人公周围熟悉了解他的人,如他的同学、朋友、师傅、徒弟甚至爱人、父母、兄弟姐妹等。

  报告文学外围采访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访问和座谈会等。开座谈会的好处是作者能与与会者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作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材料,是一种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其缺点是参加座谈会的人有时不容易把心理话往外掏,个性是对采访对象有不同意见时,这就要求作者要把开座谈会与个别采访结合起来。同时座谈会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3至5人就够了。多了常常因时间匆促,谈不透。作者在开座谈会之前要把开座谈会的目的告诉与会人员,好让与会人员做准备。作者自己也要列个座谈会的提纲,开座谈会时,要创造生动活泼的气氛。座谈会要使用漫谈式的方法,让与会人员不至于受拘束。在漫谈中,要巧妙的穿插各种问题,引导与会人员深入反映主人公的状况,当与会人员发言时,作者不要随意打断,不要为了追求一个细节而丢掉了重要事例。作者能够记下线索与要点,会后进行补充采访。

  报告文学作者在“打外围”时,除了要听外围人员的正面意见外,也要听反面意见,这样,有利于作者更好地全面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更能实事求是的反映一个人或一件事。

  (三)、向报告文学主人公采访

  作者找报告文学主人公采访的任务是听取主人公的自我介绍,从中了解某些事件的细节、场景和本人当时的感受,验证并核实第三者所带给的材料,同时还要从主人公本身发现和挖掘一些新材料来对作品资料的丰富。那么,怎样对主人公进行采访呢?

  第一,要与主人公以心相交,建立感情,向作品主人公采访时,要千方百计地消除主人公的忧虑,与主人公建立起感情,使主人公与你在感情上进行交流与共鸣,这样能使主人公毫无拘束地作到无话不谈。

  第二,对主人公要作到启发诱导,善于提问。采访一些比较谦虚或不善言辞的主人公时,务必要关心他的事业,理解他的心理,善于启发诱导他,使他在兴奋中将话谈出来。在谈话过程中要善于对主人公启发诱导,发问要巧妙、得当,这样你才能得到重要的材料、生动的细节和真实的思想。

  (四)、采访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报告文学作品采访时,务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采访时要看采访对象。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时务必要看采访对象,对不同身份、经历、文化程度和个性特点的人,要采取不同的采访方法。如对于健谈的人,你能够单刀直入,直接提出中心问题,有对方畅谈;应对那些不肯谈或不善于谈的对象,作者就要从对方最熟悉、最关心的问题谈起,从思想感情上与对方打成一片,消除对方对你的隔阂与戒心。以利于采访。

  第二,对采访对象提问的角度要小。如果对采访对象提问的题目很大、很笼统,对方是很难一下子讲清楚的。这就要求作者应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提得简要,使采访对象便于回答,一个小问题采访完再转到另一个。只要你掌握了提问的主动权,对方将一连串的小问题谈清楚了,你的大问题也就明确了。同时,这样的提问既能够得到细节的描述,又能够得到事物的概貌。

  第三,倾听采访对象的谈话。当采访对象在漫无边际地与你谈话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急躁,不要粗暴的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而要善于从中寻找契机,巧妙地将采访对象的谈话引导采访正题上来。

  第四,要注意采访对象的表情与神态。在采访中,务必要注意采访对象的表情和神态,从表情、神态上观察出采访对象对所谈的人物事物的态度,揣摩他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等。对采访对象感兴趣的事情,作者就应表示关心,适当的时候,也能够谈谈自己的经历、看法,以便与采访对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采访对象谈出自己思想深处的东西。

  第五,要思想敏锐,边问边思考。报告文学采访工作是一项十分紧张的脑力劳动,这就要求作者要思想精力集中,要有高度的敏感性。一方面,要随时注意谈话中生动地细节和适合于文字表现的材料;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对得到的新状况进行思考,抓住一些新的线索,提出一些新的问题。要使采访对象始终觉得有话可谈,不至于冷场,出现尴尬局面。

  第六,对采访重点要当场弄清楚。对采访中涉及到的时间、地点、姓名、数字等都要记准确;对不清楚的问题,要尽量当场问,听不懂的地方,可请采访对象写一下,直至弄清楚为止。

  第七,采访气氛要融洽、自然。在采访中,如果采访对象一时回答不上或不愿意谈的问题。不要三番五次的追问,要善于转换话题,缓和气氛,或用商量的办法与采访对象讨论,在讨论中弄清楚状况。非要掌握而采访对象又不愿意谈的问题,能够用打外围的方式来解决,也可寻找新机会,运用迂回战术,旁敲侧击,从侧面向采访对象了解,到达采访的目的。在采访过程中,要尽量不让采访对象厌倦,使采访对象沉醉在回忆的乐趣中。若实在采访不下去,而采访目的又未到达,能够先休息以下,或改日再采访,给采访对象一个思考的机会,或拉拉家常,说说笑笑,使采访对象无拘无束,情绪愉快,愿意与你合作

  第八,必要时,能够反复采访。由于第一次采访,采访对象对你不熟悉,思想上又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许多状况又一时回忆不起来,这就要求你进行反复采访,以到达采访的目的。

  第九,认真记录好采访笔记。在采访中,要一边采访,一边要记好笔记。采访笔记记录的越详细越具体越好,对原始材料务必要忠实地去整理搜集,不要随意区分“有用”和“无用”。这样会使你疏漏了真正有用的采访材料。同时,也不要私自对采访材料进行加工,要以采访对象的原话作采访笔记为好。

  (五)、采访中要细心观察现场

  在采访过程中不要光靠问、听,还要用眼、用心来细心观察采访现场。只要你到了现场,并能认真观察,就务必能获取生动、具体、形象的材料来丰富你的报告文学作品。同时,对当时采访现场的场景,气氛也得到了解,从而受其感染,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你观察的越深越细致,就越能使你的报告文学作品越有思想性、越精确、生动,越具有亲切的现场感等。

  对采访现场观察的资料很多,如对现场环境的观察,有利于你作品的环境描述;对采访对象的谈吐、风度神态、情绪以及手势、表情的观察,有利于你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调,使人物的音容笑貌深深地留在你的脑海里。在观察中,要注意扑捉细节,这样得到的细节往往是活生生的,饱含着作者自己的感受,是传神和生动的。

  报告文学的题材与选取

  (一)、报告文学的题材要求

  报告文学要求写真人真事,但并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都能写成报告文学,这就涉及到一个报告文学选取题材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题材才能写成报告文学呢?笔者认为,能写成报告文学的题材务必具有以下三个特性:

  第一、时代性,报告文学的题材务必反映时代的要求与风貌,揭示时代的本质,体现时代的精神。一篇好的报告文学,它能及时回答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充分表达出人民的情绪、声音,反映出时代的精神。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作者要从时代的洪流中去汲取题材,透过生活的浪花映出时代的光辉,报告文学不像史传文学那样以记载历史事实为主,它要求在作品中处处洋溢出浓厚的时代气息,服务于现实的革命斗争。

  第二,典型性。报告文学选取的题材务必有务必的社会普遍好处。小说、戏剧能够透过虚构手段来塑造典型,而报告文学不能虚构,它的典型好处完全靠真人真事的本身来表现,这就要求作者在选取题材时应选取具有独立完整典型好处的题材。

  第三,生动性。报告文学要求材料生动鲜明,能够构成文学形象,这就要求作者选取形象比较鲜明、素材比较生动的题材,为报告文学作品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报告文学题材处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报告文学题材处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讲究时效与把握本质的问题。报告文学要求迅速及时反映生活,题材就要讲究时效性,个性时报告某些突发性的事件、战争生活、体育比赛等的题材,时间性很强,发表不及时,就会削弱它们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效用。报告文学所谓及时,是指作者是否及时地把握时代的脉搏,及时地抓住现实生活中最新的东西,及时答复读者的要求。有些事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大家并不明白它,而此刻读者仍感兴趣,因此,这些题材仍具有新闻性,仍有新闻价值。当然,如果大部分报告文学都去写过去的事情,必然会削弱它的轻骑兵作用。

  第二,名人与普通人的问题。当前大多数报告文学都写名人名家,但名人名家毕竟是少数,而普通人则占大多数,报告文学要及时传达千百万人民的心声,就要多写反映人民群众为国家建设努力奋斗的生动事迹。实际上,普通人的事迹并不普通,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我们的国家不正是由这些普通人坚强的骨干支撑着社会主义的金碧辉煌的大厦吗?我们的历史脉搏也正是随着这些普通人的一呼一吸在跳动吗?

  第三,歌颂与暴露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务必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务必歌颂之。”无可非议,我们此刻的社会主义是主要面,我们报告文学就应以歌颂光明为主,给前进中的人民以鼓舞和信心;但是,我们的社会也有阴暗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有绊脚石,把这些揭露出来,让人们清醒起来并与之展开坚决的斗争,也是报告文学的重要任务。

  第四,人物与事件的问题。报告文学不但能够反映时代新人,而且还要体现时代精神的事件,也能够专门以研究生活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为主的报告文学。

  (三)、报告文学题材的发掘途径

  报告文学的作者要获取有时代好处的题材,务必深入到现实的斗争生活中去,自觉得站在时代的前列,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就要求报告文学的作者应明确自己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鼓动员。要用活生生的事实来反映时代的风云,传达时代的召唤。因此,报告文学的作者务必和人民群众持续最密切的联系,了解人民生活中所发生的新鲜而动人的事迹。当然,光深入生活发掘报告文学题材是不够的,作者还务必具有深邃的政治洞察力和饱满的政治热情,否则,就看不出生活的变化和动向,看不出事物特有的价值和典型好处,看不出生活中的诗情画意。那么,如何提高作者的洞察力呢?报告文学作者在选取一个典型时,要洞悉国内、国际形势和全国宣传动向,以了解这个典型的普遍好处;要洞悉这一典型的全部材料,以了解这个典型的特殊好处;要洞悉这一典型有关的反面教材,以作为正面宣传的放矢之的。

  发掘报告文学题材的具体线索,能够来自作者自己的生活,这就要求作者平时做有心人,能够敏锐地发现自己周围有好处的人和事。也能够来自于报纸,电台的新闻消息,领导和修改部门。因为新闻消息比较广泛,作者选取范围大,又加上新闻消息比较概括、简单、将它用于报告文学的手段与形式表现出来,更大有可为的。

  报告文学的特点(五):

  报告文学模式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时还尽力使描述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能够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间。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注意二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资料的特质。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能够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这种结构能够称为横向结构。这种结构还能够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取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作者务必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务必是生活中的真人。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此刻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取提炼其言行上。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好处。

  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一般要概括或透露文章中重大事件。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这片国土上》等。

  开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开头相似,一般要求描述较大的场面或事件的高潮。还能够交待作者的写作动机来开头,如《热流》。议论入手,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中间。与典型人物报告文学的中间结构安排方式相似,或借用情节小说的结构,或借用“以线穿珠”式结构。

  常常借用电影电视“蒙太奇”的镜头连缀手法,以时间为经,经空间为纬,灵活跳跃,称为“全景式”报告文学。《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同一时间内,展示了不同地点的人们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抢救中毒民工的紧张活动。又称纵横交叉式结构。

  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强调交待事件的全过程及其重点,涉及社会生活面比较广泛。它透过事件本身及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来体现主题思想,事件贯穿全文,而人物刻划则服从于事件展示。写到的人物往往很多,对多个人物进行简略的粗线条的描述。往往要写出不同人物共同的精神特点。写作时一般都采用特写镜头式的描述方法,也就是在交待事件和揭示问题的过程中,把镜头对准一个又一个的人,寥寥数笔,白描勾勒。当然,也要注意抓住人物的精神闪光点和性格特征,常常用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谓重大事件,往往是需要歌颂的社会新事物,当然也有不少对历史进行反思、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阴暗面进行暴露的事件,更可能是歌颂和暴露兼而有之的事件。如《历史沉思录--井岗山红卫兵大串连三十周年祭》、《丐帮漂流记》和《大兴安岭大火灾》就是这样。

  结尾。常常是主题的总结和升华,或者一种感慨和展望。

  社会问题报告文学模式

  标题。突出证明这类报告文学的特点:颇具气魄,一揽无余。如《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强国梦》等。

  开头。议论为主,宏观把握。常以一个细节引起。

  中间。综合表现社会问题。从某一社会问题出发,广泛采访,综合研究,以宏观的表现和理论的升华见长。随着八十年代经济及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原先长期被封闭的种种社会矛盾一一暴露出来,开放搞活政策也给正视和解决这些问题带给了背景。诸如物价、教育、留学、人口、住房、独生子女、家庭婚姻乃至妓女、吸毒等问题,日益引起人民大众的关注,更激起报告文学作家对社会生活深层开掘的勇气。这类报告文学继承了我国报告文学作为“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分支的优秀传统,忠实于生活的本质,坚持题材严格的纪实性。作者往往在全国范围内超多收集同属于一个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的主导下进行选取、提炼。

  结构常常采用“全景式”、“卡片式”。

  人物形象往往较多,与重大事件报告文学一样,要求写出共同的精神特质,写出各自的个性和语言,服从于全文主题的表达。

  具有宏观全景的气魄。然而,易于产生贪大求全、罗列见闻的毛病。要有理论的升华、形象描绘的细致生动。不能过份追求轰动效应。要以严肃和求实的态度来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用文学的手法反映新闻事实的一种文体.它融文学和新闻于一体,是处于新闻和文学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但新闻性是它的主导方面.

  报告文学是充分运用文学艺术手法,对当代社会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形象化报道,是新闻性和文学性有机结合的独立文体样式.

  报告文学的特点

  与通讯相比:还抒写作者的感受和情怀,展示人内心世界,具有文学的审美性质.

  与散文相比: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求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完整,选材上是选取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政治事件.

  与小说相比:务必恪受事实真实的原则,一切艺术加工都不得造成人物和事件的失真.

  与传记文学相比: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强调新闻性,要求干预生活.

  报告文学的特点

  1.新闻性

  它能够使读者在确信无疑的心理状态下感知到生活中的种种真实存在,使人相信它所反映的资料是经得起核对的,从而对读者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冲击.

  报告文学的特点

  2.文学性

  报告文学的艺术加工,是指在反映现实生活时能够精心剪裁和巧妙构思,利用一切文学艺术手段生动形象地立体感地再现真实情景,绘声绘色地显示事实发生的环境,过程和细节,使事实和人物活生生地呈此刻读者面前,造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和强烈的现场感.

  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是指一种叙述策略,能够把笔墨的重点放在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上,着意于刻划性格,着意于人物精神风貌和人文风范的表扬;

  3.政论性

  报告文学不仅仅仅叙述事实,而且用政论性的语言有时简直是用论战的笔调来说服读者.它把生动的事实叙述,优美的哲理语言和巧妙的逻辑分析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融合在一齐,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战斗的风格.

  报告文学的分类

  (1)人物类

  以新闻人物为主要对象,或写人物一生的光辉业绩或坎坷经历,或只写人物一生的一个阶段或一个侧面.

  写人的报告文学,主要是透过人物的经历,揭示个人命运同人民和时代的关系.不仅仅仅要写出他们的事迹和经历,更要写出他们的情感和精神气质,展现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激发人们对杰出人士的敬仰,对生活的感悟,对弱者的悲悯.

  (2)事件类

  事件贯穿整个作品,比较强调事件的来龙去脉,注重事件的完整性,人物刻画服从于事件.写人往往采用闪电式,特写式.

  (3)问题类

  以探讨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为主.它在八十年代曾是最活跃,也是反响最强烈的报告文学.

  标题就突出证明这类报告文学的特点:颇具气魄,一揽无余.如《神圣忧思录--中小学教育危境纪实》徐刚的《伐木者,醒来》,陈冠柏《黑色的七月》等.

  写作报告文学,既应像记者那样进行采访,又要像小说那样构思.报告文学作家类似"记者作家"新闻采访+艺术构思=报告文学.

  1.对作者素质的要求

  要有高度的社会职责感,要有灵敏的感应生活的潜力,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

  2.进行深入采访

  1936年,31岁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乘坐一辆破烂不堪的列车冒险进入"红区",独家采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4个月后,斯诺带着一手提袋的材料回到北京埋头写作.1937年,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了斯诺的长篇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两个月里出了5版.1938年,中译本《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

  3.选材典型

  并不是所有的真人真事都能写成报告文学的.要选取那些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个性鲜明事迹感人的,或能够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现实生活底蕴的事.

  报告文学要求资料有务必的传奇色彩,既十分重大,又十分新奇,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特点.

  4.精心刻画人物

  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

  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真实地揭示人物的丰富内心世界和感情活动.

  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

  5.结构灵活,手法多样

  把与人物性格刻画有关的生活资料强化成内在联系很强的情节因素.

  材料零碎不连贯靠主题连起来.

  结构方式灵活多样,顺序,断切,蒙太奇等结构方式的运用.

  语言风格异彩纷呈.

  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

  开头就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6.展开合理想象

  报告文学作者不可能对所报道的事一一亲历,这就务必借助材料透过再现性想象弥补因种种原因或限制无法到现场观察体验所造成的不足.

  7.精彩议论

  深刻——就事论理

  它就应是作者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对社会本质的透视,对人生道路的洞察,精深独到,哲理丰富,针对性强,能帮忙读者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激情——有感而发

  它是作者思想感情撞击时迸发出来的火花,是作者强烈爱憎的主观陈述.

  形象——画龙点睛

  报告文学的评论,务必建立在形象的描述和丰富的情节的基础上,既议论风生又形象如画.

  择机——水到渠成

  就应出此刻叙事写人构成高潮的地方,决不能滥用.

  把握时代精神.立意站在时代的高度,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坚持真实性原则.报告文学反映客观事实,适当运用再造性想象.

  超多选取典型细节.报告文学只能在忠实生活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选取细节.

  报告文学的特点(六):

  报告文学的要求手法

  选材采访选材的要求。报告文学选材的关键是紧扣典型性。即要选取典型的人物、事件、问题、现象等,选取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社会风貌和生活本质的题材,而不仅仅仅仅指单一的重点、热点和焦点题材。采访的要求。报告文学采访较之一般新闻采访要细、要深。报告文学采访的时间、过程较长。报告文学采访是“心灵的采访”。立意角度报告文学的立意和角度的关键有3点:第一,要深入开掘,找到最有表现价值的角度,即最能表现社会生活本质和时代精神的角度。第二,在非虚构性的前提下,力避某些主观和客观上的消极因素的介入,做到既不刻意美化和拔高,也不刻意丑化和贬低,既“不虚美”,也“不隐恶”。第三,要有洞见和独到的发现,找到最具独特性的角度。谋篇结构报告文学结构的特殊性。报告文学应对的是确实存在的真实材料,但又不能对其作原原本本的简单罗列,而是要对其作取舍、剪裁;既要遵照真实人物本身的行为、思想、性格发展的实际,遵循客观事实、生活本身发展变化的逻辑,又要对它们作多种多样的艺术处理,使其得以艺术地再现。报告文学结构的多样性。报告文学的结构形式灵活多样,如封闭式结构、开放性结构、板块式结构、卡片式结构等。写人手法写好人物是关键。报告文学写人物要注意:选好典型人

  物

  ;运用典型的事件、片断和细节;用典型的环境描述来衬托人物。非虚构基础上的想象腾飞。报告文学的想象不是创造性想象,而是再造性想象。在非虚构性这一轨道之上,报告文学能够展开想象,以再现事实、复原形象。多种文体手法的渗透。首先,吸取小说手法;其次,吸取诗歌技巧;再次,吸取戏剧和影视技法;此外,还可吸取散文手法。

  报告文学的基本简介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根据茅盾先生的解释是: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透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好处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务必充分地形象化。务必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述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特征是写真纪实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三种特点。

  报告文学的特点(七):

  报告文学是一种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的“两栖类”体裁,它既有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即真实性与时代感,又有文学写作的基本特征,即典型性与艺术化。

  1、真实性

  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它的基本特征和特殊价值,就在于用确凿的、生动的、典型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来影阿、感染读者或听众。

  报告文学也是一种新闻体裁,因为它是文学性的“报告”。所有,同其它新闻体裁一样,务必遵循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真实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政治上的真实,二是事实上的真实。政治上的真实是指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准确性;事实上的真实是指选用材料的准确无误,确凿可靠。

  真实性原则不仅仅仅仅是一个说假话的问题,因为不真实既包括道听途说未经核实的失真现象以及虚构、捏造的不实之词,还包括以偏概全的片面认识以及任意拔高的“艺术想象”。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威力;真实,也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真实性是报告文学写作的第一原则,那种认为报告文学具有文学性因而能够放松真实性原则的看法无疑是不准确的。

  2、时代感

  新闻写作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宣传政策、指导工作。这同样适用于报告文学的写作。“报告”就应传达时代的脉搏,因此,报告文学的资料就应有鲜明的时代感。

  什么是时代感?时代感就是时代精神的颂扬,时代趋向的展示,时事的报道和研究以及时弊的揭露和鞭笞。“报告”的含义,就是作者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以热情的艺术笔墨,向党、向人民群众作忠实的汇报。

  新闻新闻在于“新”。报告文学的时代感同样来自“新”。一是材料新,及时报道新时代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二是观点新,及时宣传新人物的新思想,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鲜和及时,同样是报告文学所必要的。

  3、典型性

  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是文学创作的任务,也是文学作品的特征。报告文学既然是报告式的“文学”,那么,它同样就应坚持人物、事件的典型性原则。但是,报告文学的典型性不能来自艺术虚构和塑造,而只能是依靠发现、开掘和提炼。

  报告文学的典型性首先来自作者的敏锐发现。善于发现典型是报告文学作者的一种特长。尽管生活中的人物千姿百态,社会上的事件千差万异,一眼望去似乎迷茫一片。但是报告文学作者务必而且只能深入下去捕捉典型。

  黄宗英笔下的科技工作者秦官属,柯岩笔下的船长贝汉廷,肖复兴笔下的国际象棋大师刘文哲......不都是作家们从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发现并捕捉到的吗?

  报告文学的典型性还来自作者的开掘和提炼。报告文学的真实性要求务必用事实说话,因此,依靠艺术想象塑造典型是不适用的。报告文学的作者务必在超多的事实中开掘、筛选、提炼、包括。

  事实证明,报告文学中的典型形象并不务必比小说中的逊色。因此,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蕴藏着不计其数的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报告文学的特点(八):

  报告文学的特点

  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内含新闻报导的特点,不仅仅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导好处上的真实性。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而是透过选取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好处,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述,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小说有它

  自

  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这段话证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深入采访小说作家靠积累生活,从生活中得到暗示,获得主题,进行创作。报告文学作家则透过采访获得生活材料(素材)。采访是十分重要的。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就应“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医生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报告文学作者来说,“生命在于奔跑”。这是因为,写小说是“付出性劳动”,写报告文学是“收入性劳动”,要有“踏破铁鞋”的精神。我们进行采访,重点应是写作对象周围的有关的人。采访对象决不会说:“我有几个细节,你写进去准保会成为一篇好文章”。事实往往是:会说的人不会做,会做的人不会说。而向对象的周围的人采访,却能够采访到许多生动的典型的细节。刻画人物报告文学要写人物,但不是“塑造”人物,因为它写的人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体。而且,写小说的典型化的方法也不适用于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中的人物是生活中实有的,不

  因作者运用典型化而变得高一点或矮一点,胖一点或瘦一点。报告文学写人好似治玉,报告文学作者就是玉石匠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所以说,报告文学是刻划人物,作者应精心刻划人物。那么,怎样刻画人物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从这样几方面努力: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刻画报告文学人物,只有抓住人物思想性格的特征,才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刻画出来。

  2、使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言为心声。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能够使报告文学中的人物鲜明地活动起来,以得呼之欲出的效果。

  3、努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报告文学只有写出人物的灵魂,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刻画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4、认真、精心刻画人物还要注意细节描述、环境描述。安排结构艺术构思中一个重要的资料是巧妙地安排结构。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为我们带给了可供学习的经验。主要是:(一)结构属于表现形式,是资料的延伸。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格式。作者要从描述的对象出发,从面临的读者出发。能写成横断面的,不要拉成纵剖面,更不要总是写成三段式或五段式,即:写一个先进人物,开始写他怎样树立远大理想,怎样经过一个攀登的过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后到达光辉的顶点。这种公式化的结构不新颖,不为读者欢迎。

  过去已有不少作者在努力探索横断面的结构方面取得成就,如理由、陈祖芬的一些作品。至于纵断面的结构,当然也是由许多横断面组成的。

  (二)要善于把最精彩、最感人、自已感受最深而最能吸引、打动读者的关键材料,放到最显著的地位,以增强艺术效果。当然,把关键材料放在显著的地位,并非一律要放在开头,也能够放在其他地方。但是不管放在那里,作者都要想办法突出它,着力写好它,使它处于显著的位置。

  (三)巧妙地安排结构,还要善于将生活中真实可靠的一刹那进行相对的集中,必要的调动。如在《包身工》中,作者就很巧妙地把包身工所受的苦难的一些特写镜头和横断面,加以调动和集中,组织到一天来写。

  (四)展开合理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也就没有报告文学,那种把想象同虚构等同起来,从而认为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不需要想象的观点是不对的。想象是使报告文学增强文学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是因为报告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有很大时间跨度的。理由曾说:“我写过马德里体育宫,但我没有到过;写过巴黎铁塔,但我没上去过;写到过闺房儿女私话,但本人保证没有去偷听过。写这些资料,如果排斥、离开了想象,还怎样写”因此,只有展开想象,才能写好。需要说明的是,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与小说创作中的想象不同。小说创作中的想象是故事情节的生发,而报告文学写作中的想象是情节的落实、生活的再现。前者是创造想象,后者是再造想象。报告文学作家写在稿纸上的远远落后于采访本上的,但有时也可能相反。如理由写的《痴情》的最后有一万多字,而采访本上只有几页。他写好后读给写的对象听,被写的人说:“真是那么一回事”。(五)写好精彩议论在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最忌作者的议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个性把它指点出来。”而报告文学肩负着向读者“报告”的任务,它能够也就应向读者报告,说明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报告文学中常常出现作者的议论。这些议论如画龙点睛,写

  得形象而精彩,常常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议论写作

  (一)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那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因此,这样的议论往往是作者、读者共同发出的心声。如《扬眉剑出鞘》写到栾菊杰负伤,决定继续比赛时,作者情不自禁地议论道:呵!多么纯真的思想,多么可爱的品格!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欧洲击剑台上,经过独立的决定迸发出的心灵的火花!……我们就应为有这样毫光四射的年青一代而骄傲。

  (二)在报告文学中发表议论,务必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基础,否则议论就会“空洞”。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中的议论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如《包身工》最后一段对“包身工”制度的议论。“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从以上例子能够看出,采用比拟、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进行议论是必要的,有助于增强议论的艺术性。

【报告文学的特点】相关文章:

梅花的特点10-10

批复的特点10-06

松树的特点10-06

菊花的特点10-06

狗的特点10-08

游记的特点10-07

枫叶的特点10-06

骈文的特点10-07

《沙的特点》教案10-07

小猫的特点作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