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总结

时间:2022-10-03 16:04:53 总结范文 投诉 投稿

课题研究总结(精选18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题研究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研究总结(精选18篇)

  课题研究总结 篇1

  本学期,以人本教育和特长发展为着眼点,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干预”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充分以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为基本渠道,靠创新求实与素质教育接轨,用坚韧恒心与特长发展相约,经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落到实处。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是确保子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制度落实、测试落实、焦点落实。对学生心理情况测试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一)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和注重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发展。通过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例如,提高这些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机会和能力,多给机会进行课堂提问,适当适时的表扬,使这些学生的心理得到有效改善。个性和心理特征有明显进步。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本学期能过轮流当文委活动,有效地锻炼了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力,使他们的自信心充分得到提高。此外还进行了文艺标兵的征选活动。在这些活动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三、注重子课题理论成果的形成。围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特点开展一系列研究。

  单粗暴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该类型的家长比例较多,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家长的情绪不佳、脾气暴躁,在子女的教育上无耐心,说服教育少,动辄谩骂、责打。有时还将自己对现实的怨气与对孩子的愤怒一起发泄到孩子的身上,采用极简单的打骂方式,强制孩子服从或改正缺点。家长的粗暴无理会使孩子变得胆小、畏惧、粗暴、撒谎、逆反。有的长期被压制而缺乏自信心、自尊心、无创造力、思维狭隘;有的'则在压制中反抗,逆反心理重,他们脾气粗暴,好攻击别人,越轨行为增多。

  放任型(忽视型)。工作环境差,找不到工作,给家庭经济带来了许多困难,他们有的情绪低落无心管教孩子;有的为生活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关心、限制少,让孩子自由发展,听其自然。在学习、品德、个性发展上无起码的要求。家长忽视,使学生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孩子自由散漫,懒惰,学习生活习惯差,不守规矩,易交上坏伙伴,沾上社会不良习气,易走上歪道。

  苛求型(期待型)。家长们目睹了知识爆炸的硝烟,经历了外出打工的艰辛,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超出实际,以致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过高要求,给孩子造成较大的思想压力,他们会因达不到要求而不安、厌学、焦虑、畏惧,产生不良的心理障碍。

  溺爱型。由于经受了许多磨难,家长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再受苦,便尽全力庇护孩子,做孩子的保护伞,百依百顺,事事包办代替。一些隔代抚养的孩子更受到了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他们的爱超过了有益的界限.不良的“爱”不可避免地产生自私、任性、骄横、不通情理、难解人意、不善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性,依赖思想严重,无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理智型。在困境中,家长能正确对待、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如既往地关心、教育孩子,与孩子谈心,并以自己的“困境”为契机教育孩子战胜困难、战胜挫折。这是良好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以正面影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将与时俱进,展望未来,扎实研究,努力开拓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新局面。

  课题研究总结 篇2

  一学期来,我们课题组加强了理论学习,落实了常规研讨,完善了课题网站,通过各种教研活动促进了师生的成长。

  一、加强理论学习

  我们注意收集学习资料,做好学习笔记,开展了专题学习沙龙、读书评比、撰写读后感、博客交流等活动,并收集了老师们的学习笔记,提升了教师理论水平。教师学习资料集“教海拾贝”已制作好第一本。

  二、落实常规研讨

  我们课题组每月召开至少一次课题研讨会,推广老师们在研究中积累的新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出出现的新问题,交流各自捕捉到的生活中的好素材,交流学生喜欢的写话方式和评价策略,探讨出实践性更强、更为详细的研究计划。布置好研究任务和研究时间。

  三、完善课题网站

  我们完善博客建设,充实了学校网站上的课题专栏,课题组内两位位老师负责及时上传课题研究活动通知、活动过程、活动总结(反思),其他老师积极参加研讨,形成经验性总结。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在实践,我们的教育智慧随之增长。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向博客投稿。学生写话集“童心飞扬”已制作好第二本。

  四、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课题组合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实验研究,课题组成员上好课题研讨课,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发现学生写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集体研讨和反思,探索有效的写话指导课的一般教学模式,并写好教学反思或教学论文,积极投稿。课题组开展的课题实验探究活动扎实有效,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的碰撞。这样的教研活动,逐步提高教师了的教学水平,优化了教学过程,教师们在交流中获益。

  五、促进师生成长

  1、学生获得成长。通过研究,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和写话习惯,感悟了写话的基本方法,写话的兴趣浓厚,写话的质量也明显提高,促进了写话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课题组老师辅导的`班级在各级各类诵读、作文等比赛中获奖。辅导的学生有多篇写话发表和获奖。

  2、教师得到发展。课题组教师认真参加教研活动,进行专题学习,提高了理论素养,整理出了一本研究资料集。整理出了学生的写话作品,做好了教科研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我们完善课题网页,展示了课题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课题组教师上校级以上公开课近40多节,多位教师作讲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课题组成员建有个人博客,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性备课,在老师群体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撰写了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论文,有三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二十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常州、溧阳市级竞赛中获奖。课题组中有1位教师被评为溧阳市学科带头人,2位教师被评为溧阳市骨干教师,3位老师在基本功竞赛中获奖,1位教师在市级评优课中获奖,3位教师被评为溧城镇先进教育工作者,多位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课题研究总结 篇3

  一、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

  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然后又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感受、不足之处等等,我们就对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每个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大家在教研例会上把各自收集到的信息汇总到一起,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从而得到一阶段我们实验的真实情况和效果。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的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

  (一)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

  把学生按3、4个人一组分成若干个组,最佳方案是好、中、差都有,男女搭配均匀,性格互补,成绩好能力强的做组长;若没有能力较强的组长,可以把三个实力接近的组员并成一个组,这样的小组是主导式和民主式两种,各有千秋。也可以把若干个小组分为2至3个大组(集团)这样便于量化比较。每个学生根据实力都定一个目标分,一般目标分要略低于实力分。如一个学生的实力是20分,那么就给他定个18分,这样他就不以及格为目标,如果考个28分,那么就为小组贡献10分,如组长的目标分为90分,若考了85分,则组长就负贡献5分,这样组员觉得比组长能干,学习就更有信心,而组长觉得拖小组后腿,挺难为情的,就会加倍努力。并且组长很快就会找到加分的重要途径,那就是最差的组员最有潜力,他距100分还有82分的空间,虽说未必能加满82分,但只要盯住组员,积极辅导,加个二三十分的希望还是挺大的,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全体成员都在努力,这样连最差的学生都要学习了,小组合作肯定走向了良性循环。 当然学生定的目标分不能一成不变,过一段时间后要把不怎么合理的分数调整过来。

  (二)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想合作”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为学生渴望得到承认,被认可,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添加剂。怎样操作呢?大家不妨这样试试。每次测验后给每位大组长发一张反馈汇总表,前六名写上“恭喜你们冠军,恭喜你们亚军直到恭喜你们第六”,学生对这六个字非常在意,分析谁拖后腿谁拉分等。到了期中或期末就对前六名18位学生发奖状和奖品,奖品不必买贵的,但必须是学生很有新鲜感的、很有兴趣的。这上来领奖的中间肯定有6位成绩是差的,看到他们脸有点红的上来领奖,你就会知道他们下次会更努力。 (三)设计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课堂教学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阵地,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盲目的小组合作。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此外,教师留的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的习题都可以设计成小组合作的内容。 (四)培养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

  首先是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要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让学优生带动学差生,让学差生抛弃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拥有成就感。组长要对组员负责,学优生要对学差生负责。小组的整体是对比竞争的基本单位,这个时候,小组成员就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他们的合作才会有较高的效率。

  二、收集资料,撰写课题论文,形成科研成果。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阶段小结,并积极撰写课题论文、随笔,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多篇获奖,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上也有发表,形成了初步的'科研成果。

  三、研究的收获

  (一)初步的实践成果:

  教师已能初步筛选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能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既要注意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要思考,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并能初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学生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已养成一些“合作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的能力。如:

  (1)学会收集。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或材料,如:“千克和克的认识,就需要学生收集同一种物品的各种包装重量,或许多不同物品的重量。

  (2)学会表达。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各人实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3)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4)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倾听也是一种学习。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间的发言;要倾听操作要点;也要倾听小组分工要求;要倾听表扬之词;也要听得进批评之言,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一)顾了“知识水平”,失了“技能”与“情感”。

  教师常常为了解决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问题,而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而合作,一种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

  (二)顾了“主体地位”,失了“主导作用”

  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现在,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又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发现,合作学习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

  (三)顾了“合作学习”,失了“独立思考”。

  我们也发现,当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等待着合作交流。为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则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思考,久之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出答案。

  (四)顾了“优秀学生”,失了“弱势群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力较强的成员受到尊重,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而反应较慢的学生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甚至会丧失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能者独尊,弱者失趣的现象,原因在于老师忽略了弱势学生,评价只关注了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进步。 (五)顾了“个人评价”,失了“小组评价”。

  开展合作学习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以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真不错”。显然,学生不正确的发言方式是由教师不科学的评价造成的,同时也把集体劳动的成果变成了个人的功劳,还会影响其积极性。

  五、下一阶段的任务:

  (一)加强学习, 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引领课题研究。

  (二)立足课堂,抓好科研常规活动。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在实际操作中着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和内容以及评价方式,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处,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三)扎实有效,实施规范化的课题管理。加强课题过程管理,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方案,并注重研究资料的积累。

  课题研究总结 篇4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做到研究课题、人员、奖惩三落实。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资料,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用心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透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透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构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理解上级验收评估。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教学反思与教育智慧生成的关系”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语文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二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三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四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五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我们透过文献学习、课堂实践、调查反思,总结提高的课研思路,组织看优质课例光碟,进行优质课堂技能竞赛撰写的论文反思等有效研究,使课题研究资料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基本实现,其成果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学反思的习惯。学校的每一位任课教师每周都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发现教育智慧,并运用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我校的教师逐渐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2.教育智慧不断生成。透过交流对话、典型引路、个案跟踪、教科互动等方式,激活了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提高了每位教师新课堂策略的构建潜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高涨。

  4.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良好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研究氛围,为师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科研的引领下,我校再一次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了又一个丰收年。我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在全国、省、市、县级各类评比中有72篇分获一、二、三等奖;有29篇文章在各级教学刊物中发表。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用心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透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因为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组织研究成果突出的研究者为全校教师上示范课。

  我们在完善已结题的课题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确立新课题,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到达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目的。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教师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由“羽毛未丰”向展翅腾飞的大雁一样凌空翱翔。去拥抱又一个灿烂的科研春天!

  课题研究总结 篇5

  1、 已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实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词汇教学的理念标准和内容。总结出有操作性的词汇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词汇的策略,创造词汇教学的高效率和大面积丰收。其研究实验内容有:①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新标准、新内容。②教师在词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词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③学生学习词汇的态度观念动机和策略。④高中不同年级的词汇要求与教学对策。⑤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词汇教学的课堂模式、词汇教学的举例创新、词汇的记忆方法、任务型词汇教学、词汇教学CAI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英语单词游戏、词汇趣味学习、竞争机制下的词汇学习、词汇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⑥高中英语词汇的等级与测试。⑦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从新课标里寻找实验研究的依据;挖掘新教材的内涵,从教材中寻找创新点;从学生对教材教学的反映寻找突破口。

  第一步是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并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对照,真正理解并掌握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提出的新理念、新标准和新内容。分析并弄清楚课程标准与词汇教学现状的差距。利用英语词汇本身的特点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按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词汇教学,指导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在这一阶段课题组还向各研究人员提供必须的参考文献。帮助研究教师解决在理论研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经常在学校英语教研活动时交流研究动向,通报研究成果。

  第二步是课题实验工作的实施。本课题的`实验首先集中在2003年高一新教材的教学。我们以新化一中为本部,在多个学校进行。参加的教师有老中青20多人。7个实验大内容都具体分配到各个研究成员。其中词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还组成了子课题研究小组。也有部分教师在高二和高三进行这方面的实验研究。2004年下半年我们又接着进行高二新教材的词汇教学实验研究。有很多老师在这一年多的新教材词汇教学中实践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实现了新教材的理想。取得了大面积学生掌握新教材词汇的可喜教学成绩。

  2、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我们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又以实验推动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理论研究。不同的研究成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并对在实践研究中所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分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论。也有的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大量的实践进行系统的观察,并加以科学总结,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取得了如下一些成绩:

  1)该课题研究已有了基本框架。通过一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实践,该课题已经积累了初具规模的各种研究资料。具体有:词汇教学理论研究的论文(10多篇),实验计划、报告和总结(5个),归纳出词汇教学模式十来种,收到关于词汇教学的说课稿、教案和CAI课件十多个,正在进行的研究成果还有:《中学英语新教材词汇词典》、《特殊音形义中学英语词汇汇编》、《中学英语构词新编》、《中学英语词汇词形变化大全》、学英语牌游戏和课题网站。

  2) 普通高中新教材的词汇教学已有整体思路。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大家都认识到:①良好的学习心理是英语词汇学习的必须前提。②健康的学习生理是英语词汇学习的根本保证。③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英语词汇学习的指路明灯,具体表现在: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识记条件, 深刻词汇的第一印象;帮助学生弄懂并把握遗忘规律, 有效保持单词的识记印象。④抓好学生的英语课外听说读写训练, 变词汇的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⑤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词汇学习的必然出路。⑥形成性评价是确保终结性评价满意结果的手段。⑦语言实践活动听说读写译是词汇学习的根本途径。

  3)词汇教学已有一些基本原则。我们已经总结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基本原则有:适应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均衡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等。

  5)课题研究成员的教学研究能力得到了相当的锻炼和提高。在这一年多的教学研究中已发表这方面论文的教师有:文亚光、吕春、张轶青、马德容、罗淼中等;论文与课件在国家省地获不同奖项的老师有:曾瑞芳、伍兴和、张岭、李艳梅、张正生、曾佩华等。其中曾瑞芳、罗淼中和伍兴等老师还获得了省级教科研成果奖。

  3、 课题研究还存在的问题

  该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楚看到,该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还存在很大的阻力,研究涉及的内容还很不平衡,至今还没有比较理想的关于词汇教学的教案、课件和说课稿。有些实验项目只是流于形式,既没有实施计划,又没有实验总结,虽然也做了一定的实验工作,但没有持之以恒,更缺乏理性的提炼和整合。很大部分教师教学任务重,同事之间竞争激烈,教学时间紧,没有把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实践统一起来的意识。一般认为搞理论和学问是教研员的事,对课题的研究没有热情。

  还有部分老师则认为搞研究没经济效益,不合算。也有部分老师确实不知怎么搞研究,做学问。

  三、课题后段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

  该课题的研究虽然是在艰难的进行之中,但已经取得的成绩却也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激励,给我们带来了成功的希望和胜利的曙光。为了圆满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打算在2005年做好如下一些工作。

  1、开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会向老师们展示前段研究工作的成果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会议定于与2005年上期开学初英语教研组的教学研究会同时进行。会前我们要把前段的研究成果装订成书,在会上交流传阅。要让全体英语老师看得见摸得着前段的研究成果,清楚课题后段的实验研究方向和方式方法。会议的具体议程是:1)课题组长做课题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报告;2)在全组展示课题研究成果;3)表彰课题研究积极分子;4)课题研究成员经验介绍;5)布置课题后段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

  2、课题后段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

  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已经进入必须统筹兼顾的阶段。在继续完成好正在开展得比较好的项目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组织力量对课题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攻关。该课题研究是一个多方面的整体工程,必须是全方位实验研究工作的整合,否则我们就难以结题。因此,后段工作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课题后段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从上面的总结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突破,但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如高一、高二和高三分年级的词汇特点和教学策略等。词汇教学模式的探讨还有待理性上的完善,特别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词汇教学模式尚待挖掘。已开展的各项实验工作要抓紧实验报告的撰写。2005上学期要特别注意词汇教学方面的教案、说课和课件的编写制作。为了促进这项工作,建议教研组结合学校的要求在本学期进行一次这方面的公开课比赛。前面提到的那些词汇学习方面的专著大部分还只是个架子,我们必须组织有学术水平的教师尽快把它们搞出来以丰富该课题的结题内容。学英语牌游戏还要积极进行实验,以获取进行大面积推广的经验。课题组也要组织力量在新化一中网站里建立新化一中英语教研组课题研究网页,也可以专门建立新化一中英语教研组网站,以把所有研究资料变成网络资源让英语界同行共享,让课题的影响扩大到最大程度。

  2)课题后段研究应注意的方式方法。做任何事情没有热情不行,光有热情也不行。首先是课题研究成员要端正思想态度。其实一个老师要想把书教好,是有必要在正确的理论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必要把自己的教学体会进行理性的升华,总结出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这样的话,教学与教学研究就结合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学与教学研究明显的会相得益彰。我们还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就是没有把这些经验写成书面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不把这些宝贵的财富奉献出来让它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呢?其次是课题研究成员应积极学习他人的经验总结、研究成果和专业文献。学习学术材料的格式、语言,学会搜集、分析、综合和整合材料,在这种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时都有可能得到灵感。当然,作为课题成员也有必要注意课题研究的整体推进,即注意课题薄弱项目的按时完成以保证课题的顺利结题。

  3)课题后段研究应拓展的交流渠道。以往的常规交流渠道有口头交流、书面交流。交流的平台是英语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课题研究又增加了网络环境的平台。大家可以相互通过发e-mail进行交流,特别是还可以通过QQ随时进行适时交流。我们打算把所有课题资料都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共享。我们相信有了这个平台,课题研究的交流会非常的方便,研究工作的进展速度就可以加快。希望所有课题研究成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和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同时也加速自身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水平的提高。以后的所有研究成果如论文、报告、教案、课件、说课稿以及著作和其它成果等都应及时通过网络这条途径汇集以进行整理实现共享。

  我们的课题结题工作预定在高中英语新教材第一轮教学结束时进行,也就是2006年的暑假。相对结题工作的要求,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大家必须看到成绩,明白后段工作的艰巨,要步调一致,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争取课题按时圆满高水平地通过结题。

  课题研究总结 篇6

  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近两年的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的最主要途径,在有限的城,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高质量地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改变以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整合后的课堂教学一改这些弊端,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拓宽了学生视野 电脑和网络,目前仅作为计算和信息处理的工具而存在,而且已经变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并以前的未有的强劲势头向前拓展,成为了一个人类共有知识的平台。学生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来攻取各种知识,这大大扩展了信息来源,全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4、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获取名教

  师的经典教案、精彩课件,在计算机题库中查找各科试卷。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经验缺乏、资料匮乏等问题,快速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5、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

  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论文及教学设计有多篇分别在省、地获奖,我校有11位老师的录像课送地区参赛。

  6、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五、存在的不足 1.在课题研究中,有部分教师对课题的理解还很片面,课堂上只注重了课件的使用,而忽略了课程改革的目标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要形成新课堂的教学观。

  2.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我们虽然利用了一年的时间来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培训,每周一次的培训时间也比较少,教师运用计算机的熟练成度还不是很高,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都有等提高。

  3、学校还应加大投入,增加计算机的台数,保证各班都有计算机,为各科教学提供便利条件,还要使电子备课室的上网速度快些。切实扭转不利局面,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保障。

  课题研究总结 篇7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课堂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可以这样说,识字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识字教学的建设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是提高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的关键。 为此我于2010年6月,撰写了“快乐识字”开题报告,制定了便于操作的课题实施方案,依照方案要求进行课题研究。

  一、采取措施

  2011年10,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家长的配合下进行并完成了前期测评,记录了珍贵的数据,把班里孩子在入学前的识字量汇总了基本精确的数据,并且在班里进行具体操作试验。

  我们组内抓好理论学习。定期学习有关理论著作,学习他人成功的做法经验,大量查阅、收集前期成果的相关信息,借鉴网络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行调查分析。组织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学习、 听评课,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

  组内要求教师认真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切实开展好识字教学课堂实验,以理论指导实践,坚持上好每一节识字课,并围绕识字课展开讨论、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

  二、 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从效果看,是基本令人满意的。实验一定程度的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

  1、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

  (1)、看实物,图画识字

  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汉字,可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体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如:教学“柿”字时,艾全平老师先出示柿子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卡学习生字。教学“象”“虎”“牛”等动物名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速了识字速度。

  (2)、演示识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则比较丰富,因而直观教学往往能提高教学效果。汉字的字形或字义与具体字物、物象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这是表义文字的一大特点。如教学“拿”这个会意字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拿”字的结构,教师边做动作边作讲解:“把手合起来就会拿起东西。”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这个笔画繁多的字,而且明白了“拿”的意思就是手合起来拿。演示识字的'特点是直观形象。采用此法,学生对学过的字印象会更深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简单易懂。

  (3)、借助色彩识字。

  熟字加偏旁、去偏旁和换偏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课堂上我们应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跑”、“抱”时,先出示“书包”的“包”,再分别用粉笔加偏旁,组成新字“跑”、“抱”,以便更好地记忆这两字的字音。

  (4)、释义识字

  汉字是表义文字。大多数汉字都是合体字,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一结构特点,适时恰当地以剖析字形结构部件说明字义,有利于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如在教学“清、情、晴、睛”等形声字时,可先让学生比较这些字的音、形差异,找出相同部件“青”字,然后辨析这几个字的声调和偏旁,最后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讲解字意。又如教学“从、众、休”等字时,教师就要用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进行讲解,即后面跟着一个人为“从”,三人为“众”,一个人靠树上为休息的“休”字。通过对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讲解,学生不仅能很快读出字音,还能理解字义,运用时不会混淆字形。这种教法符合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汉字的规律,使学生经过比较、辨析、归类,掌握识字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课题研究总结 篇8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此项研究是在“十一五”期间,即中小学年级已全面实施新教材、新课标,而新课标期望达到的培养目标与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落差很大的情况下开展的。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历时一年。

  1、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激励自我更新。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订、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方向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该项课题是为建设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让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更具有专业性而立项。

  2、课题研究实践对学校发展意义的再认识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它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校本研修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教学经验以及有效开展研修活动的制度层面上的总结、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研修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概括地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以此保证实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融合学校自身的及校外的各类资源优势和特色,在自己的学校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工作为中心的学校教学运作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教师的自我更新需求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途径,并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才能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过程

  1.建立及逐步完善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

  1).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制和管理制度建设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环境。建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工作小组,并明确将加强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整合学校各级行政和专业组室的力量,领导、开展、管理和服务于校本研修工作。各组织工作目标一致,职责明确,协调合作。

  2).以反思型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专题——主题为“链”,形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和管理网络。

  几年来,学校以校级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管理形式、理念以及专业引领辐射影响各教研组的专题研究。各教研组又以走出去、请进来和合作共营等专业引领、伙伴互助的方式影响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的研究。学校科研室在进行各研究专题的阶段课题管理中,又不断进行成功经验的发布,使各专题研究共享资源。

  2.突出学术性的专业管理,集中关注专业引领的内容。 在课改背景下,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和落实能力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专业素养,也是体现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广大教师的困惑正在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并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落实到教育实践中。为此,我们加强

  了专业引领的力度(紧密型、松散型)。除了鼓励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体验、领悟和提升外,我们突出学术性专业管理,主要采用以下两项措施:

  1).突出管理人员的.“学术性”角色作用。以管理人员学术性尝试的成功案例来诠释“专业引领”。“管理人员”原本就是教师团队中的一员,其展示的焦点是“专业引领”问题。如何解决好专业引领又是他在某一时期的主要管理问题,所以“现身说法”既为教师可亲、可接受,又为良好的教研文化建设提供了范例。另外,案例的本身也易于教师们解读、理解和便于实践。

  我校在解决落实“三维目标”问题中,其“专业引领”归结为以下四个要点:

  a).对课程标准的解读。

  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准确与否是教师忠实执行新教材的基础,同时也是广大教师自觉改变教学行为的重要困难。

  b).针对研究问题为主的教学设计(备课方案)的诊断与对话。

  这是专家在实践情景中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关键环节。

  c).以课堂教学“研究主题”为主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和对话的反思指导。

  这是有效教学技术层面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科研的主

  要目的,更是教师在实践性课程中成长的载体。

  d).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与教学改进的指导对话。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此次课改的根本目的,专业引领的重要方面应体现在研究能力的引领。对“研究主题”的再设计是在反思中逐步领会先进教育理念的抓手,也是促进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开展创新实践的举措。

  3.着力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的总结、提炼及概括,加强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形成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中心的学校教学制度建设。

  制度是对人的行为的价值导向。制度如果能被教师们认同,则这些制度就被赋予了灵魂。为此,我们十分重视从教师在校本研修成功的实践中,包括其做法、经验和成果等方面去提炼、总结和概括,逐步提升为程序、规定和标准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这种来源于教师成功经验又被逐渐系统化了的制度建设,有效地规范、帮助着教师在校本研修实践中进一步获得成功,激励着他们的成就感。同时十分重视通过制度建设有效激励教师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并在有序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提升。

  我们不断地将一些有效做法和经验提炼成制度层面上的工作标准、条例规定和要求,纳入学校现有制度中(包括不断充实《教学常规要求》,形成组织管理上、教研活动上、教学大环节上教学分析、质量监控及其反馈调整要求)。

  课题研究总结 篇9

  课题研究已进行半年有余,通过同组教师的协作努力,课题顺利进行着,对此,本人特做出如下总结:

  一、本年度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及成果:

  1,教师理论水平等到较快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全组教师共同努力,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查阅了很多文献资料,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促进了课堂高效率,在实践的同时积极总结并撰写论文,确实得到了能力

  的提升。

  2,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在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课题研究与开展,学生能独立完成只是结构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知识进

  行了一次有效信息加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立体思维能力。

  3,加强了师生的协作,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光靠老师的行动还是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积极自主的学习起来,俗话说“教学相长”,通过老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渐渐自主的培养起学习的积极性并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从而提高整整体的教学质量。

  以下是教师获得的科研成果:

  王柳明 《返璞归真的文本阅读——谈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师角度》 第十二届五四杯一等奖 2012年

  邵秋芳 《有效朗读,精彩课堂》 2011年“金帆杯”二等奖

  二、下一阶段研究规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针对学生差异,在教师的有效课前指导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要重视整体知识的构建的运用,提升自己对知识有效加工的水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在,有效指导过程中,要侧重思维方法上的指导,提供相关示范,鼓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学

  生探究新事物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乐趣。

  4,积累教育资料,撰写案例和论文。

  课题研究总结 篇10

  一、课题的提出

  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主题单调乏味,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空洞无物;语言众口一词,老调常谈,如写妈妈,就是深夜冒雨送医院;写同学,就是捡铅笔、扶盲人……学生的习作缺乏童心、童真、童趣。再加上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作文方法技巧的传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也惯于用成人的处世哲学和经验,从原则和理论的高度提出种种苛求,要求超阶段超目标,致使许多孩子面对习作无话可说,许多孩子惧怕甚至讨厌习作。教师为应试而进行的机械模式化训练,让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缺少个性展现、缺少真情流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等要求。反复琢磨,就可明白课标旨在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充分关注,同时也强调了学生在习作素材积累方面的重要性。

  二、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工作室提出的“关注读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一研修项目,以低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试验。

  三、研究目标

  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习作中有话说,说真话,发真情,做真人,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研究具体过程

  (一) 积累——寻求源头活水

  叶圣陶曾说:“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的时候就成了极关重要的东西。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就很难说了。”这里说的基础,就是平时的积累。小学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在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平时积累充实,习作就不会感到难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的学生就是缺少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有见闻写不出;有想法大脑空白。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可是,他们常常感觉无事可写,无情可抒。积累是习作的基础,是创新的源泉。为了丰富学生的积累,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阅读积累

  ①、以课堂为“主阵地”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40分钟的课堂,学生一天的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上。立足课堂,重视课本的阅读教学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众多专家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上乘之作。我们学校要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要书声琅琅,每一节语文课都要扎实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每一节语文课都要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读写结合有效指导单元习作。在阅读教学中,借助课文这些经典之作,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学习写作方法,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在低年级教学中,主要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字词,理解字词、积累字词的为教学重点。教学时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训练学生听词、写词、说句、造句的语言基本功。低年级的大部分课文朗朗上口,童趣盎然,在40分钟学习中,利用多种朗读形式力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随着学生进入中年级的学习,我除了关注学生在词句上的积累外,还让学生掌握“读书三法”:初读、细读、精读。要求初读知意,细读悟情,精读品文。让学生在这样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学习中,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②、以课外为“百宝箱”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叶圣陶先生在50多年前就说过“但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a、 推荐好书,好书大家看。学校图书室经过改革以后,学生借阅图书非常方面,于是我让学生每周争取读完一本书,尽量做好读书笔记,中年级的读书笔记主要是让他们摘抄自己所喜欢的词句或段落,如果喜欢的内容太多,不能原文摘抄,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理由用语言表达出来。班级以每周一下午第六节课作为是“好书推荐课”。在这节课上,我让孩子把自己一周以来所读的好书向全班同学推荐,推荐形式主要是朗读精美句段、介绍书的内容,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这样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有读有感有积累也有收获。

  b、黑板一角,采蜜大比拼。我充分利用教室后面供学生布置学习园地用的黑板,把黑板空出一定的位置,每天由学生轮流推荐十个好词或两三句好句,推荐者早晨到校板书好,其他人到校后用采蜜本记下,然后在晨读时进行背诵比赛。由于每天积累的数量不多,学生都能及时掌握。有时,在语文课开头,我还会和全班学生一起品评好句,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和表达方法。

  c、围绕专题,拓展阅读。结合课文专题阅读,根据课本的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如:三年级的名人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爱的力量等等这些专题,我在进行这些单元教学时,都适时地安排学生拓展阅读,这既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2、生活积累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没有生活的阅历写出的作文犹如干枯的鲜花,浮夸的假花,缺少自然情感的清香之气。

  ① 借助课堂,激发观察的兴趣。

  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处在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中。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在学校、在家里……每天所看到的事物何其多,但许多孩子缺少一双会观察的眼睛,于是,习作苍白,内容空洞。我紧扣课堂这个阵地,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将语文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后,我就引导学生思考,校园一年四季景色的不同以及我们乡村四季景色的变化。由于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在农村,对学校和乡村的自然再熟悉不过。于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夏日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等丰富的说法。

  ② 走进生活,养成观察的习惯。

  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并不一定天天写,而是哪天记忆深刻就哪天写。这样,从思想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为了让学生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我的第一步是紧扣单元训练,让学生有法可依。如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是“找春天”。于是,我就带领学生首先在校园寻找,在找中指导学生观察,然后在课堂上说、评、改。这样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然后放手学生课外寻找。一周的日记内容以“找春天”为主题。于是就有了“春天来了,满山遍野开满了黄黄的迎春花,她吹着金色的小喇叭,告诉人们春天来啦。”“春天来了,我家门前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像给桃树穿上了一件花衣裳。”……这样诗一般的语言。第二步,扩展活动空间,让学生有事可写。许多孩子由于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提起笔来总是无从下手,让他写日记更是有如攀登蜀山,不是寥寥几笔就是东拼西凑或抄袭,敷衍完事。于是,我以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为素材:如运动会、庆六一、卫生大扫除,学生的课间游戏……这些都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身体验的,让他们适时进行日记,学生就会有事可写,有感抒发。第三步,从小处着手,让学生自我提高。有了前面基础的引导,学生已经踏入了观察的.大门。在中高年级,我就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描绘生活。告诉他们从生活中常见的小现象、小问题、小游戏、小发现、小烦恼、小秘密、小事情以及读书的感悟入手,及时记录下来。

  (二) 口语交际——提供厚实基石。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他能让学生自信心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的口语训练,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学生们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具有逐步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能准确地表达所见所感。

  1、紧扣教材展开训练。万变不离其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材,口语表达的训练离不开教材。平日,抓住教材中的插图、精彩处、空白点、趣味性引导学生模仿、想象、复述、延伸。如一年级的《识字四》,学生仿说:猴子树上荡秋千,小牛草地吃青草。三年级的《小摄影师》,有这样一段话“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引导学生想象,接着往下续编故事。学生的想象力一经启发,有的孩子想象小男孩经过努力,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整个故事内容都渗透着一种无比满足的喜悦;有的孩子想象小男孩后来发生了意外,是他的好朋友帮他完成了他的心愿……

  2、联系生活展开训练。生活是语文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口语训练的良好素材。同学之间发生的不愉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电视上的热点新闻都可以作为交际的素材,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写作素材,而且还能让学生的倾听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 个性习作——给予展现舞台。

  个性化习作就是要学生用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真实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1、内容开放,富有个性。在习作内容方面,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所写内容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尽量少写让学生无话可说的命题作文。教材中的作文练习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与学生的实际远离的不写。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灵感自由选择。如,三年级上册园地二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选题各具特色。有写同学、老师的,也有写家人或邻居的,题目有“我的xx”“他(她)真好”“我喜欢xx”“xx,你这样做不对”……从一个个题目中就可看出学生的思想,学生想表达,想交流的愿望,他们既可以歌颂真善美,也可以批评假恶丑。在本次的研修过程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习作内容集。季节集:按季节的变化,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写写观察日记或写景文章。活动集:有活动就有体验,有体验就有感受,及时记录所见所感。如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写写表扬稿,赞赞某个人,描描活动场面。人物集:观察同学,老师及身边熟悉的人物,感受人物特点。感动集:用心体会亲情、友情,抒发对世间真善美的赞美。小事集:生活中的烦事、趣事,开心事、后悔事……倾诉集:“xx,我想对你说。”“xx,您不能再xx了。”……把自己的愿望、渴望尽情抒发。想象集:编故事、想未来。每一集内容都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学生能用眼看到,用耳听到,用手摸到,用心体会到,因而,写起来得心,写出来真实。

  2、方法开放。用学生愿写的方式。没有提纲,没有框框,没有不合时宜的技法指导,鼓励学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使用个性化的表现手法,去反映个性化的生活经历,畅谈个性化的认识感悟,抒发个性化的体验和感受。低年级,可用图画或文字,以及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中年级,可以用儿歌、日记等形式来体验作文的乐趣。

  3、评价开放。

  ① 改变评价人员。 鼓励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评价者。我采用“自我赏识”、“小组赏识”“教师赏识”等方式去发现孩子习作中的亮点,赏识孩子们的创造性。因人而异,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要求,设置宽松的评价环境,力求人人参与,人人成功,人人进步,力争提高每一个学生的习作能力,增强每一个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② 改变评价形式。习作再不是优秀者的天下,每个孩子都可以品尝愉悦。我把学生的习作进行分级分项要求,有“最佳习作”、“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标题”、“我最喜欢的小作者”、“最大进步”、“最美语句”等奖项,奖项越多,成功者便越多,争取人人拿奖,人人成功,既增强了习作的愉悦感,也促进了作文良性循环。为了激励学生更好的进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些奖项内容制作成一份份班级习作简报,供全班同学传看。这样,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习作的兴趣高涨。

  五、研究所取得的结果

  1、学生阅读兴趣和习作兴趣增强。现在,学生对作文课及阅读兴趣明显高于实验前,家长普遍反映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随处可见捧书的学生。较大部分学生在阅读后主动做笔记,咬笔杆的同学越来越少,许多同学愿意把习作拿出来让同伴和老师欣赏、评改。这项实验工程从“启动”到“竣工”,极大地挖掘了学生阅读及习作潜能,增强了学生发展的后劲。

  2、学生观察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常根据课文的需要续写片段,填写空白,改写诗歌,想象场景等。日记篇幅不再“短小精悍”,习作语言不再匮乏、生硬。

  3、通过研修,我在习作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为了习作研究顺利进行,我阅读了一本又一本与阅读习作相关的书籍,学习了一位又一位名师的阅读、习作讲课,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课,通过不懈努力,以前对习作非常迷惘的我逐渐探索出习作教学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六、研究存在问题

  1、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人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一样,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如何进一步提高相对能力较弱的学生的习作水平,仍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2、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处理习作指导与习作个性化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摸索下去。

  课题研究总结 篇11

  走上工作岗位三四年的时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地摸索教学方式,不断地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模式(课题学习)慢慢的有了一点点理解。课题学习作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有一些这样的特征,首先它有一个主问题,在这个主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根据问题的要求,去搜集资料组成小组,寻找资源,最后解决问题。

  一、课题学习的的意义

  1、课题学习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把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比如在学习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学期的“概率”一章时,因为我们的学校在农村,现在学生家长买地下xxx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由此我设计了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研究性课题中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课题学习有利于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认为适时适度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课题学习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需要我们去挖掘。面对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方法通过猜想、假设,再推翻假设,重新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修正猜想,一步一步探索,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如:“无理数近似值”研究过程中的“逼近思想”;“勾股定理”和“一次函数”中的“数形结合”和“数学建模”思想;“四边形计算”中的转化思想等。

  3、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和接受性学习相比,课题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能够自己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我想,这样的学习成果,只有在课题学习的基础上才会出现,学生的探究能力,自然在学习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4、课题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题学习”改变了常规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它是学生在比较广泛教育资源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独特的自我。学生表现出比课堂更高的学习热情,研究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课后整理成方案,这要比教师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效果好得多,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地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二、实施“课题学习”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学生是“课题学习”的主人。

  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它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都要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深入学习新课标,转变观念,通过课题学习,教师和学生同步成长。

  2、实施“课题学习”不能急功近利。

  课程改革刚刚启动,对学生来说,课题学习极具挑战性;对教师来说,课题学习是一个新的内容,它对教师对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要具体一些,问题的提出要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初次学习就能积累一点经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3、把握教学目标要重过程。

  “课题学习”应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而不以仅仅有正确的解答为满足。

  4、多注意收集合适的“课题学习”素材。

  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课本外的)学习材料,供学生选择,这种材料不一定都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最好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5、要重视“课题学习”的教学。

  研究性试题在各届中考中所占比例日趋上。

  课题研究总结 篇12

  课题开题之后,我校在课题组负责人的协调下,在新课标指导下,把“学科知识生活经验知识、技能”作为起点,推进化学教学方式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机结合的研究,对以往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化学与各种教学方式、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化学、化学与学科之间等几个方面展开研究,改变教学行为,使全体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更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取得的成果

  1、教师的教育理念初步更新

  化学学科教学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化学教学方式的教学研究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措施;也是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科教兴国,必须重视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教育方式要多样化,首先教育思想要现代化,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其次教育技术手段要现代化,要积极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

  量。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建设拥有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和科学管理的室,是中学教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达到教学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运用教育技术促进化学教学现代化和多种教学方式的最优化。

  2、初步实现将教学方式与教育技术之间的整合

  课题组成员积极搜集网上已有资源,整合原有的资料,各项目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将自己的做法汇集起来,初步形成了资源库,实现了资源共享。

  课堂教学中以现代教育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注重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强调教师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教学中注重运用情景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运用常规教学媒体和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探索一套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组合实现教学优化的教学方法,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活化”现象,刺激学生视、听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教学模式。我们设计和验证的教学模式类型为:A、演示类: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1)、先演示后操作型,即教师先演示

  全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操作;(2)、边演示边操作型,即教师边演示、讲解,同时学生边动手完成操作。(3)、探究—合作学习型,即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创设模拟教学环境和条件供学生做各种实验,并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和问题讨论。B、复习、考核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反馈和知识积累。(1)、大容量强化复习型,即在考试前将内容集中演示,供学生复习、强化记忆;(2)练习、考核型,即利用计算机练习题库,随机抽取试题供学生考核和练习。

  3、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视听信息相互干扰变为行为一致,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的演示更加清晰可见,给学生更好的师范作用。只有通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可见性非常重要)学生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4、化学科教学赛课等取得初步成果

  我校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也使很多老师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孙红霞老师的论文《“乙醇”的教学情境设计》在国家级刊物《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等。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资源库收录的内容不够丰富

  课题开题后,基础年级的教师研究的力度较大,初步研究了一些主要的教学方法。高三面临升学的压力,很多老师的研究热情不高,

  仅仅提供了以前基础年级教学中的几个范例。致使课题的研究的力度受到限制,目前收到的效果打了折扣。资源库的内容不够丰富。

  2、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力度需要加强我校多媒体设备初装,很多老师的使用不够流畅,致使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今年暑期培训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相信这次培训能够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

  3、良好的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探讨

  很多老师对演示和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不够协调,课题节奏不够紧凑,目前还没有形成初步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4、教学研究发展不平衡

  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各种教学方式掌握的熟悉度参差不齐,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此项研究工作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通过暑期的全员培训及后续培训为平台,加大对教师对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全面、业务技术精的教师队伍。明确目标,对参加课题师生进行一次现代教育理论、课题目标、方法、步骤、预期成效测试等各项教学指标的专题培训,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参与教学的各项教学工作。结合教师继续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考核,通过实际教学检验,培养教师队伍,积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经验。

  2、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初步形成资源库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教学软件资料库。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网络资源。目前网上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多家企业也已经或正在开发教学资源库,这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校园网和服务器的建设是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基础部分,是构成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第一步,要使资源库“活”起来,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资源。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可谓重中之重。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工程,它需要更多的教师一起来参与、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资源网络的支持与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只有资源库实用、丰富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共建,并习惯于以此作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

  3、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教案,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认真选择教学媒体,针对教学重点内容创设情景。按照情景教学法五要素: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时机选准、环境适宜、手段恰当等各项标准,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教育技术优势,增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实现教学省时、高效的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生源状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总结 篇13

  本年度,根据学校课题研究计划,我们子课题组承担的是进行教师、家长、学生共读活动与三者之间沟通能力的关系的研究,一年来,我立足于本班实际,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丰富学生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为了抓好课外阅读,我针对一些学生不愿意读书的实际情况总结原因:一是我们学校可以说是属于城乡结合体,部分学生文化知识起点低,底子薄。二是家长不注重物质投资。(比如,帮孩子购买书籍);三是家庭辅导时间少。(很多家长都是做生意的,忙于赚钱,无暇顾及孩子)。居于这些原因,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学生有了课外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得到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兴趣。于是,培养兴趣成了课题在研究初始阶段的重点工作。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系列活动弥漫书香

  在研究过程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好书推荐,每学期开学,我都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这些书分别是《夏洛的网》、《我要做个好孩子》、《草房子》、《笑猫日记》、《不一样的卡梅拉》、《窗边的小豆豆》等。在阅读课上师生共度,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共读。

  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段,开展“课外阅读之星”评选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同时在教室设立读书角,课余时间同学们逐步对一本本课外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至爱不释手。为切实引导学

  生多读书、读好书,我班还举办了读书节活动,以“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计划举办了读后感征文竞赛、读书笔记展览、好书伴我成长演讲赛以及读书之星评比等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以读促写读写互动

  当孩子们广泛的阅读,形成一定的阅读积累以后,他们早已领略和感受文字世界的精彩,但如果不写作,回到自己身边,依旧是干巴巴的文字,只有阅读而不写作,容易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所提高,促进阅读的吸收,让阅读兴趣成就写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提高家长参与度,构建阅读网络。

  为了确保我班阅读活动的有力开展和顺利进行,我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方案,学生和家长在阅读方案的引领下,开展相应的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了让书香飘进每个家庭,在活动中,我们经常邀请家长参与,家长和孩子共同朗诵诗文,为课题研究增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今后,我们将在如何争取家长配合这一点上,开展研究,努力培养一个个书香少年,在营造书香校园的基础上,评选出一大批书香家庭。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我校的课题研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课题研究总结 篇14

  本学期的课例教研活动基本告一段落,心中的颇多感受,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消逝而淡忘,却像一杯香茶,清香沉淀心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散发着经久的香气。静下心来梳理,是本次课例教研活动的收获,也是今后教研活动的启迪。

  一、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例教研活动开始后,我们教研组就根据统一的课题进行了集体备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运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合作、研讨、探究的研究方式,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点子,大家都把自己的想法贡献出来,以智慧点燃智慧,思想火花的碰撞激发了每一位参与教师教研的激情。不知不觉中,对课文内容的处理就烂熟于心,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每一节研讨课后,大家都能坦诚相待,对别人的课堂教学实事求事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评课议课的过程中,从他人的'课堂教学中取长补短,并反思自己的教案,进行反复的修改,这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教材的能力、掌控课堂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这种成长和提高的力量源泉来自于集体的智慧,是集体教研促进了每位教师的成长。

  全市课例教研研讨会上,我们欣赏到了两位教师执教的三节课,每位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材处理、教学调控、情感投入等细节处理,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作用。可以想见,他们的精彩同样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力量。课堂上展示的是一个团队的整体水平,甚至是全体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

  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此次课例教研的网上研讨阶段,崔老师为我们提出了“如何从“学”的角度研究“教”的有效性”的研讨主题,引发了各位同仁们的热烈讨论。网上研讨气氛空前热烈,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匪浅。通过对主题贴的不断深入研讨,我们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修改教案和课堂施教时,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有目的地从课堂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真正提高了教的实效性。这也许正是达到了举行此次课例教研活动的初衷。对于快速提高教师的整体施教能力,这种扎实有效的大课例教研活动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小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也要讲求实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课堂实际,以具体的教学过程、教学情境中存在的,有着明显的需要改进或者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的现象作为研究的问题,扎实有效开展研究工作,改进并完善自身的教学。同时把小课题研究与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以研究促进教学,以研究提高质量。自从进行小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确立课题、制定方案小而精,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中来,为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而立;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在常态的教学实践中扎实有效地实施课题方案,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让教师们通过研究个性化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提高整体素质,并让学生从中受益。

  我想,这次的教研活动只是一个提升和成长的开始,它对于我们的触动和启示一定会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课题研究总结 篇15

  回顾这一学期,我们忙碌着也收获着。在校语文教研大组的指导下,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在“目标引领下的有效教学”这个研修活动主题的引领下,结合本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有效拓展丰富积累’为年段研训主题,对有效拓展进行了探索,营造了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扎实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学习提升

  在研训活动的学习思辨阶段,老师们重点学习了学校总课题《课堂教学提升师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方案。我们语文组确定“目标引领下的有效思维”为本学期的研训主题。在此基础上,以备课组为单位,分散学习,在组长的主持下,并根据本年段的实际情况,确定我们组的研训主题为“有效拓展丰富积累”。在确立好年段主题之后,由组长负责搜集学习资料,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理论学习,每位教师又根据主题认真撰写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在年段进行交流、碰撞。通过学习与撰写心得体会,教师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理性认识,为实践阶段的操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实践反思

  我们年段的每一位老师认真聆听了听课周安排的.公开课。课后,每位老师根据年段研训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认真撰写了听课心得,及时上传到学校校本研训平台上,借助网络研修平台这个载体,使老师们的思考交流更具交互性、即时性,在碰撞中,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得以提升。

  三、检查督促

  在鼓励语文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其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我组结合语文教研大组参加宁波和奉化规范教研组评选活动,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学生作业的批改是否及时、认真,教师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等方面。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非常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作业设计科学合理,批改细致准确。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成绩属于昨天,明天的我们将自信满满,扬长避短,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实在更有效。

  课题研究总结 篇16

  《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课题于20XX年10月申报,20XX年12月被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批准为徐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中心课题组

  在校教科室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热爱学困生、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队伍。确定徐立民为课题组主持人,曹艳玲、李青、王景安、张永、宋宗向、彭新龙、赵兴亮等为课题组成员。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学困生研究在国内外已有悠久的历史。我校是一所偏远农村初级中学,每年的生源较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教师致力于学困生的研究,其中涌现出一批有丰富差生帮教经验的教师。为此,我们确立《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研究》课题,并做一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思考,力争积累一些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案例,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最后达到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学困生的表现、特点及成因‘学困生课堂教学研究对策;师生情感;教育管理;教育评价;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⑵调查研究法--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⑶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协作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⑷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三、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及辅助课题研究的其他全体教师集中进行了座谈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座谈,使全体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四、理论学习

  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新课程标准;新《义务教育法》;“赏识”教育;陶行知思想研究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积极参加课题培训,走出去、请进来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区教科室、市教科所、市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培训:3月17日参加贾汪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课题开题报告会,市教科所李燕主任、候集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柳方平给我们作了精彩的报告,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3月24日又参加了徐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大会,郑飞所长、成尚荣院长对课题主持人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我们收益匪浅;我校还邀请区教科室主任张荣远给教师们进行教科研知识的培训。

  六、收集整理资料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全体实验教师查找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资料及以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是实施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我们将综合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做好开题研究的一切准备。

  七、建立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保证该项科研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促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取得有实际应用价值、有理论突破的高水平研究成果。课题组制定了课题管理办法,建立课题研究的过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

  工作记录;2.研究过程记录,相关的原始资料存档;

  3.会议活动记录(包含文字、图片);

  4.成绩与奖励记录;

  5.教师研究材料(教案、课堂教学随笔,学生反馈意见,相关业务领导部门的评价、录像、图片、报道)等等。我校建立了符合学校实际的课题研究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教学观摩制度,综合考评制度。

  八、设计调查问卷,开展成因调查

  为了解目前学生的思想、学习及家庭情况,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第一手详实资料,课题组设计调查调查问卷,对我校七、八年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从中抽取200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经调查,学困生造成的主要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

  九、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师整体认识有差异,致使部分教师还没有明显

  的行动,还在初期的探索。

  十、努力方向:

  1、继续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不断优化实验教师队伍。

  2、深入进行课题实验,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实验,努力探究如何转化学困生。要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勇于探索。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和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课题研究总结 篇17

  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教师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深入到日常的教学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效。

  一、研究进展情况

  1、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采取个人自立学习与集体学习培训相结合,加强了课题实验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系统、全面、多渠道地进行理论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学习教材及教材分析;观看相关课例录像;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5月,黄燕老师做《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探究》的讲座,讲座从“何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当今阅读教学提问的现状分析、有效提问的方法”四个方面展开,条理清楚,富有说服力。

  2、调查研究,摸清现状

  为了了解我校语文教学提问的现状,使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课题组开展了几项调查。(1)教师课堂提问调查。共向语文科组14位教师发放调查问卷14份,收回14份。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也曾有意识地去改善,但所取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没有认真地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梳理,对问题没有进行理性的分析。(2)学生课堂提问调查。向学生发放《语文课堂提问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8份。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提问是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帮助自己更加注意听讲,积极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最好是在思考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不主动回答问题的几个原因,提醒老师设计问题时难易要适度,提出问题后能够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对问题的表述语言要清晰、简洁。(3)观察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情况。为了了解学校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课题组成员听了我校五节语文课,分别从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获得问题的途径、学生候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等方面进行观察,完成了《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的填写。从调查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课堂提问效率的状况是令人担忧的。数据反映,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随意性较大,没有针对性,大部分提问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问题浅、偏、散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些调查,帮助我们认识到了我校目前在阅读教学提问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研究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

  3、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改变教师教学行为。

  课题的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研究者必须对课题的思想进行领会,具体落实、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课堂就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检验我们研究效果的主途径。为保证课题研讨课的质量,每节研讨课授课老师都要提前将教学设计拿出来探讨,在集体备课中优化问题设计。授课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要分工完成《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观察量表》,分别从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获得问题的途径、学生候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教师理答方式、问题设计与目标达成的关联度五个方面进行观察,形成观察小结和个人反思,在评课中大家共同探讨本节课中学到的闪光点,在问题设计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在研究中,教师们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特征、兴趣爱好等来巧妙地创设问题,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研究,对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认识,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探讨和交流中形成共识。

  4、创建课题研究博客,及时上传材料

  按照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课题研究实施网络化管理的`要求,课题组于20XX年3月创建了课题研究专题博客,通过网络动态展示研究进程和成果,接受省专家的指导。借助博客这个平台,我们还能与别人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提高研究的质量。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三个月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部分阶段性的成果。

  1、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意识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理论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讨,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课题的本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写出了一些有借鉴价值的教学论文,如陈彩元老师撰写的论文《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

  2、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

  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问题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整体推进与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备课时多考虑备学生,设计问题时多考虑怎样问学生能接受、问题是否太简单或太难、环节间的问题是否能帮助学生的思维更进一步。通过研究我们认为要提高阅读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就要做到:

  (1)老师要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读懂文本是精心设计问题的前提。如果教师钻研教材不透,就难以把握教材的联系点,提问时信手拈来,不假思索,带着学生游离于文本中心、脱离文本重点去讨论问题,消耗时间。教者对课文缺乏整体理解,缺乏深度把握,如何能通过有效的提问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领学生阅读感悟呢?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整个过程中,要潜下心来,认真钻研教材,切实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切入点,弄清哪些是主要的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非重点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哪些是课内必须解决的问题,哪些是有助于课内问题解决的课外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合理安排,然后反复推敲如何用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2)调控课堂提问的难易度

  人的认知水平是在“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的。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仅使学生无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教学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来设置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化归为“已知区”。

  (3)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思考时间)

  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方面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适当控制提问的等候时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以提高学生回答的准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对于等候多长时间为宜,一般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至少应该等待3~5秒钟为宜。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那么留给学生的等待时间以10秒左右为宜。

  (4)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让他们学得快乐,学得自主,学得创新,不能老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回答问题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这样的应答还是处于被动的。在课堂中,教师要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这才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问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要多元化。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评价最好使用的语言要富有鼓励性。教师绝不能用尖刻的语言侮辱学生,伤害学生。应该多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如:“答得太好了”,“有创见”等。即使学生回答不够妥切,也应该说:“敢于发表个人意见”、“想想怎样回答更精彩”等等。对学生的评价要敢于打破常规,鼓励有独创性的见解。语文学科有开放性,课堂问答同样也有开放性。因此,学生的回答即使有悖于传统认识、有悖于教师设计问题的计划,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该予以肯定,予以鼓励,并且适当的给予表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发展。

  3、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往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时常跟着教师走,教师一问学生一答,丝毫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全由教师或好学生替代。而今的课堂被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贯穿着,有效的问题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得到了提升,从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适当的提高。

  三、存在问题

  1、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仍处于初步的了解层面,没能深刻理解课题的指导思想,导致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没能够做到完全渗透,更多的只是从表面上来进行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导向不强,导致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

  2、繁重的事务,课务,使一些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老师们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四、下一步研究计划

  1、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组织老师们学习业务知识。

  2、加强对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的收集与研究,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提问的策略成果。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课题研究总结 篇18

  《高中语文必修课学习疑难问题探究》的课题从开展实施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下面我把这半年时间内课题开展的情况做个小结:

  一、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我了解到:语文学科的疑难问题研究伴随着这一学科的出现而出现,从未停止过,尤其是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数都是个人研究,没有系统性的研究,源于我们学校的生源质量的特殊,加上近年来学校心新入编的青年教师多,有这个能力和资源对此空白加以补缺,一方面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素质,尽快融入到教师队伍中去,另一方面,于学校积极进行教学实践改革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进而对整体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升教学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学”和“教”两个方面,既关注学生实际的学情,又要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和经验总结,反思,这对教师专业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问卷调查

  课题研究必须基于实际,而我们这个课题更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学情。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对课文理解深度,提升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和准备。

  但问卷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已经让我们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问卷的'本身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够明确和细致。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问卷的回收率低,相互抄袭,提出的问题不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效问题较多,重理轻文思想严重等。

  3、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调查不重视,要求不到位、课研意识淡薄等。

  对此我们应当引起重视,问卷调查能够反映问题,也是今后课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它让我知道要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端正学生及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态度,不断增强自己的课研意识。这也正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方向所在,教育课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的一项必然要求,更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水平的体现。

  三、在实践中集体实施

  每个人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开展自己的个人研究和阶段性研究结合起来,原以为每个月都得写会很累很麻烦,可是越到后来越发现积少成多,尤其是针对每一个问题都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原来教学的基础之上有更深,更新,更精的见解。这让我感觉语文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拼音汉字拼接,而是众多知识的综合。趣味也随着研究越来越多。

  四、下一步工作

  课题研究工作已经进行到了第四阶段了,这更进一步的要求我们要把研究的课题成果及时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引导教学,在全校推广。

  我深信,课题研究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探索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困难。例如:教学任务重,研究时间不够;手头缺少研究资料;教学教研理论水平有限等。但我相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组长的精心组织和策划和课研组成员的通力协作,课题研究一定能完满结题,并有效引导课堂教学。

【课题研究总结】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总结08-12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03-16

课题研究个人总结04-03

小课题研究总结03-12

个人课题研究总结09-27

学校课题研究总结11-25

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03-15

科研课题研究总结01-18

课题研究总结15篇08-12

课题研究总结(15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