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反思

时间:2022-10-05 06:11:40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反思

  《纲要》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而教育是通过教师的工作去实现的。因此,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最终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即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如今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创造性的学生,这就迫使我们转换角色,成为创造型的教师,实施创造型的教育。《纲要》中指出,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互动、交往,必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教师还必须成为“学习者、研究者、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作为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幼儿教育的需要。

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反思

  一、 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孩子们经常会无拘无束的说话、交往、热情很高,但是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冷淡,有的孩子甚至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之间可以积极的交谈,但是和老师在一起却显得无话可说,这些现象很常见,我并没有在意,也没思考为什么,直到有一天,丁丁小朋友对我说的那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神经:那天我和丁丁一起在盥洗间洗手,丁丁忽然冒出一句话:“杨老师,你真好!” 我愣住了:“什么,你说什么?”对于我的反问,丁丁反而不好意思结结巴巴地又说一遍。当时虽然搞不清楚他为什么这么说,可我看得出来他是发自内心的。事情过去了,可话始终在我耳边回荡。我不停的在问自己“为什么”。一个念头闪过,可我不确定,便找来丁丁,求证似的问他:“你为什么说老师好?”“你对我笑了。”听了孩子的话,我的脸象发烧似的,望着丁丁不知说什么好。回想起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情景,我给与他们的笑容太少了。换而言之,是我太严肃,总是绷着脸同他们说话,给孩子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孩子们很想同我亲近,可是由于我那严肃的面孔使他们忘而却步。而我一直以为自己能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真诚的爱他们,关心他们,可是我连笑容都舍不得给他们;今天我只是对丁丁灿烂的笑了笑,便换来丁丁赞扬,孩子是多么的容易满足,希望老师笑这又是多么简单的要求。想到这,我真是愧疚极了。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里所倡导的是教师应与幼儿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人性的、民主的、宽容的教育气氛和教育方式,还需要与孩子之间有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心灵交流;就象教育家苏霍姆林司基说过的:“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美妙的相互接触”。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只要我们常用一个简单的爱抚,随意的一个暗示,一个信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尽最大努力去唤醒和激活孩子的主体意识,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给孩子已成功的体验,让孩子们时时刻刻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让每个孩子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的生活、成长的同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要用实际行动改变我与小朋友之间的这种关系,我要把灿烂的笑容给幼儿,热情的参与幼儿的活动,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与幼儿建立真正地平等的师幼关系,和他们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并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

  二、 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具体的教育行为。

  现代儿童发展观指出,幼儿是一个主体,在主客体活动中,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构建知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任何活动都应是教师和幼儿之间共同的活动,教师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幼儿则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双边的活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因此,《纲要》要求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将新的教育观念转变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即与幼儿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从前的学习大多是教师教,幼儿被动的学习。现在我把单方面地教师的活动,变为教师和幼儿共同的活动。例如,在进行《服装与衣料》这个活动时,我改变以往的那种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服装是什么样子,是用什么衣料制成的,有什么特点等方式,而是将幼儿置身于一个服装店中,通过让幼儿自由地看、摸、试中来发现,来探索这些用不同衣料制成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是自由、自主、自如的探索、发现、和交流,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再如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整个教育活动中,幼儿一直是在自己玩纸过程中探索发现不同纸的特点,特别是当幼儿把纸放到水里,再进一步观察时,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在活动过程适当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幼儿探索。活动结束后,幼儿意犹未尽,因为他们真正参与了活动,在与教师的交互作用中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不仅仅是知识上的。

  三、 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在自我反思中成长。

  新的课程观要求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本,突出幼儿为主体。因此要求教师把视角由原来的注重教师如何教转向幼儿是如何学的上面来。这样,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幼儿变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观察记录是教师了解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特点、学习方式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教师成功反思的基础,为教师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虽然在工作中我一直坚持写观察记录,但大多数是流于形式;因为工作的繁杂,而忽视了对幼儿的细心观察,总是等到问题发生了,再去思考如何去解决。我也常为自己找借口——忙,太忙了。在我学习《纲要》之后,我才意识到“会观察幼儿”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有意识的观察幼儿,了解他们的能力、需要和成长,尽可能收集每个幼儿学习成长的信息,并随时记录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对我来说也很重要。渐渐的我发现,原来孩子们的世界是这么丰富多彩,他们是天生的研究者,在时时刻刻研究着、探索着,他们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行为。通过写幼儿观察记录,我发现:孩子们喜欢泥鳅,是因为它总是在水里窜来窜去(在探索后发现原来泥鳅不喜欢阳光);幼儿把保温壶上的水龙头手柄拿下来,是想看看没有手柄,水还会不会流下来;他们总是趁老师不注意用小棒将种植区的泥土挖洞,是想学蚯蚓翻土……这些看似破坏性的行为,其实正是幼儿好奇心的表现,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如果不观察幼儿,不记录幼儿的行为,不加以分析。怎么会了解幼儿呢?便会失去许多教育契机,这正是幼儿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课程。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我设计了几个教学活动如《泥鳅的秘密》、《可爱的蚯蚓》、《水是怎样流动的》;在这些由幼儿生成的课程中,我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与幼儿展开互动学习。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而且提高我观察记录幼儿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优秀教师。

  优秀教师 = 教育过程 + 反思,这是林崇德教授的主张。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 = 经验 + 反思。“教然后而知困” ,我们不仅要做好教师,更重要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那么,反思是提升思想的最佳方式。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进行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从教师的角度看,反思教学是教师的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有效方式。在工作中我经常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思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注意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细节,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修炼与成长,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孩子营造一个更好的、更适合他们发展的学习环境,以更好地成就教育的大业。

【教育观念的转变及反思】相关文章:

教育观念转变与更新学习总结10-17

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的心得体会10-07

如何转变教师观念学习心得11-01

心态的转变10-06

生物课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反思10-07

观念的较量美文欣赏10-07

生物课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反思10-07

班级的转变周记10-07

思维转变作文08-23

神奇的转变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