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2-10-06 11:35:48 教育反思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第一篇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能整除的除法是用乘法来验算的,不能整除的除法,要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首先用商乘除数,再用所得的积加余数。验算的方法学生是会的,按理说,关于除法的计算是不会有错误的,但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错误,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学生没有进行验算。

  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总认为,验算太麻烦,每道题都去验算花费时间,作业的效率差。可是,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必须要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其实,验算有两种,一种大约的验算,也就是估算,一种是准备的验算。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估算,在什么情况下用验算呢?如果觉得自己计算还是比较细心的,那些个时候可以用估算,如果,觉得对自己的计算不是很放心,那么就再认真的验算一遍。

  验算,可以做一题验算一题,也可以,全部做完了一起验算。在没有时间的限制下,可以用前一种方法,如果,有时间限制就用后一种方法,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的题必须都要做。如果,是平时的作业,我则倾向于做一题验算一题。我们的学生在作业时,做完了,就觉得任务完成了,很少有主动去进行检查、验算的,所以,作业时,一定要养成验算的习惯。怎么样才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呢?

  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验算的好处。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讲清要求。第三,教师要检查学生草稿纸上的验算过程,如果学生没有验算,就让他去重新完成。这样的检查要实,要坚持一段时间,直到学生养成了验算的习惯为止。以后,有时间还要搞一些突然检查,让学生明白,老师对计算的验算是很在意。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验算的重要性,并养成验算的习惯。

  第二篇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注意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出验算的需要,并启发学生自己探索验算的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验算过程和结果的实际意义,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验算的方法。引入部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以“过生日买蛋糕”的话题导入新课,将一节课的数学学习置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新授环节结合买蛋糕的事例,由“检查小朋友的计算对不对”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除法验算方法的欲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体现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接着启发学生结合所进行的学习活动,依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获得的经验,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归纳出来。这样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除法的验算,有利于学生体会验算过程和结果的实际意义,整整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同时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感受到验算的必要性,能够在今后做计算题时主动进行验算。

  从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对验算掌握较好,但还有一些小细节要注意纠正,有的学生在写横式答案时会写成验算的结果,或忘记写余数,做解决问题时会忘记写单位名称和答,在后面的课中还要反复提醒学生多加注意。

  第三篇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没能板演竖式的验算方法,应该详实地向学生板演清楚竖式笔算过程,从而给学生做好示范,以免学生在练习中出错;当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出错时,我有些慌了,应认真聆听学生发言,并且把学生中的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以投影的形式向全班学生展现出来,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指出来,说明出错的原因,让他们引以为戒,此处我没能给以正确引导和指正,缺乏有效的课堂驾驭能力,今后还要多下功夫,多讲多反思;在整节课的教学完成中,前面的引入部分时间太长,很简单的问题没必要细讲,学生会了即可,把时间多放在教学重难点以及巩固练习上。本课的重点难点我把握的不到位,重点是没有意识的笔算验算方法,我应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学习,从而得出结论,难点是有余数的笔算验算方法,然而我却突破的不够,虽然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自主学习了,学生自己编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但我没向学生板演竖式,这是一大失误。今后教学中,我要反复钻研教材,吃透和理解教学内容,首先要把握好课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来设计教学过程,而不要一味地为了示范课挖空心思设计各个环节,是在秀课,而是真真的讲课,总是不敢讲生怕出错,缺乏实效性,以后要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篇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节课内容的时候我首先让孩子回忆了加、减、乘的验算方法,顺理引出今天的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显然是本课的重难点,但是这部分内容我并没有讲,而是让孩子自己自习的。在检测他们学习效果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虽然会写竖式,但是并没有理解为什么可以这样验算。对于问题“21乘3算的是什么?”居然只有为数不多的孩子举手,也就是说他们还不理解,面对这样的问题只有让孩子慢慢理解,多找几个孩子解释,多举例子。所以在对竖式的理解上我花了不少时间,在书写上花的时间很少,因为孩子一看就会。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注重孩子表面上的会,而忽略孩子对其本质的掌握,他们会做却不懂,那样可能只是机械的记忆,而不是真正的理解。

  第五篇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以计算100可购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并让学生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验算的作用。我通过运用模拟主题图,创设师生合作购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

  如何验算100÷7=14……2、100÷5=20?首先,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可能有的学生会用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有的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这些验算方法都应该肯定。其次,组织好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研员高学红高老师想我提出:如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进行叙述,就更为好一些!验算有余数除法,主要让学生弄清楚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当验算100÷7=14……2时,才能对用7×4的积再加上2的和等于100的道理完全理解,因而不会忘记加上余数2。

  其实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又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时,充分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

  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六篇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教学前对例题做了重新的设计,把书上的小男孩带36元去买蛋糕,每3元一块可以买多少块?还有是小女孩带了65元买蛋糕,每6元一块可以买多少块?从而解决有余数与没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把这两个例题做了重新的修改,该成了我们班老师和同学一共44人,如果每4人一块蛋糕,可以买多少块?还有一个例题时全班43人,每2人一组学习,可以分成多少组?还剩几人?虽然觉得教学更生活化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可是在教学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让本来觉得精心设计的我觉得让设计失去了价值。

  1.问题的争对性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问题问下去,学生无法理解没有反应,这问题可能是我的问题还不够精确,这就导致了课堂上时间的浪费。在教学除法验算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学生得出,一共44人全班4人一块蛋糕时全班要买11块蛋糕?当全班得出11块蛋糕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认为这11块蛋糕够不够我们全班小朋友吃呢,全班都回答我够?你怎么知道够呢?我怎么也引导不出让他们想到验算。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我干嘛问够不够呢?我问他们对不对不就行了,他们马上想到对?那你怎么知道对的呢?验算。怎么来验算?用乘法验算。马上就可以进入今天的课的主题了。所以在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他的目的性,所以在教学前应对每一个问题做有价值的设计,设计时仔细想想,你想得到怎样的回答,然后反复推敲出最精准的提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

  2.过分高估了我的学生

  我本想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对于验算有初步的概念,然后再安排了学生通过看书上的例题,最后概括出除法的验算的方法。可结果是这一段安排只是在浪费时间。三年级学生的看书概括能力还不强,让他们看书,他们也只是毫无目的的看,更不要说概括内容了。最后只得回到例题,再经过我的引导,再全班概括出验算的基本方法。在这过程中基本浪费了有5、6分钟。所以课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任何教学设计都应该是在学生有能力范围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完美。所以备课才说要要备教材,备学生,不要高估你学生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你学生的能力。

  3、课堂时间的把握

  因为上两个因素的导致,最后致使课堂练习题的无法完成。所以备课时应在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做足够的估计。当严重超出安排的时间时,就应该对课堂做最及时有效的调整,例如当我发现第一阶段例题教学时时间超出时,我马上就应该节省第二步骤的时间,这样才能让课堂节奏紧俏,也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课前一定要对课堂预设情景做最好的估计。

  所以要上一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最好的效果,让学生学的扎实,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结自己的不足,只为了下一次的更好。

  第七篇教学反思:

  近日来,学校进行的随机听课使我受益很深。

  本节课教学开始,我积极创设生活中购买图书这一情境,让学生口算、笔算用100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寓言故事》或《科普知识》,然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怎样检验计算的正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尝试和体验,在课堂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辅导和帮助,共同总结出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的关系。我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探索除法验算的方法,学生的相互交流少了,老师说的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深深地记住,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最后,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既巩固应用了新知,又是学生发展创新的一次机会。就拿第三题来说,有的学生就能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乘法很快找到正确的答案。

  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才能有所进步,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

  第八篇教学反思:

  首先通过三组口算题和一组笔算题使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引出课题。当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在练习的设计上,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一、复习沟通,建立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开始首先出示三组题目,通过计算一是起到复习的目的,另外让学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课题,让学生知道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可以验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学生知道怎样验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识基本上是已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所以例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师重点强调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

  三、应用练习,巩固提高。

  在练习的设计上,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要从情境中引入,从情境中体会,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前面的口算题可以省略,直接看图引入,让学生经历一个除法验算的过程。而不是记住“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不断的运用,计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记住从情境中引入,从情境中体会,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九篇教学反思:

  除法的验算是使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凡是题中有要求验算的,一定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应该用口算或在草稿上用笔算进行验算。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验算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判断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的计算及时纠正,以减少计算错误。教学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时,验算在将商和除数相乘后还要将余数加上。

  这一节课,我开始用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情境引入,降低了学生认知的难度,让学生在模拟解决问题中感受验算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除法验算的兴趣:

  使学生知道学习除法验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来导入新课。教学例题4时,我先创设让同学帮老师购买笔记本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出100÷5=20(本),他算得对吗?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说明他的计算是正确的?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活动概括出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教学时要求学生把例4这道题的竖式列出来,按照除法的法则一步一步地计算,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题中要求验算的除法算式做了统一的要求:在除法竖式的右边写出相应的乘法竖式。对于题中没要求的除法算式的验算,则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教到有余数的除法,100元可以买几本大的笔记本?100÷7 = 14……2,像这样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给足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除法的方法,如1、14×7+2=100 2、100-2=14×7,3、100-2=98 14×7=98 98=98……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练习的设计,注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习时通过多层分散练习加深对除法验算方法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除法验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除法的作用,在练习中感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通过练习进一步比较得出有余数除法与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全面的掌握和运用除法的验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整节课,教师能够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内容处理的经验来设计教学环节,处理教材层次清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通过各宗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教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示学生的个性,学生完全处于自主地学习过程中。

  本节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怎样直接体现教师教的如何,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怎样,能力得到了怎样的锻炼,思想方法是否有所提升。这节课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但关注学习结果却很少,学生对知识从感性理解到理性掌握,再到抽象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还不够。学生在做练习时出现了书写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现象,如果联系中加入一些判断题型,就会引起学生注意,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增加评价意识,尤其是学生之间的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问题。

  第十篇教学反思:

  除法验算教学我认为比较简单,因为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去时除法各部分的关系,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余余数,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所以,在教学本节课的知识时,我并没有把它当成新授课,而是把它当成了一节练习课来上,让孩子们把昨天晚做的家庭作业写到了黑板上:149÷6= 284÷4= 351÷3= 462÷7= 905÷5= 746-248= 239+671= 指名板演自己的计算过程,针对两道学过的加、减法试题,我问学生:“746-248= 239+671=结果对不对呢?我们数学上有它自己的检验方法。”学生们马上抢答道验算,然后,我问孩子们,谁敢来帮助这两个小朋友验算一下结果对不对?孩子们马上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接下来,我很自然的引到了除法的验算。

  我先请孩子们猜一猜:你认为除法可以怎样去验算?有反应快的孩子马上说到:“加法可以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那么除法可以用乘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孩子们为自己这一伟大发现很自豪。我接着提问:“可以怎样用乘法来检验呢?”大家都立刻安静了下来,都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去思考。想到答案的小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开始动起了笔。

  在学生胜利的喜悦中,我及时总结除法的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加余数看等不等于被除数。学生们很快的掌握了方法。针对乘法验算,我做为拓展知识,让学生尝试着做了做。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没有补充除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关系式:被除数与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