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学习资料

时间:2022-10-10 12:52:44 学习资料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咏雪》学习资料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咏雪》学习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咏雪》学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二、注音:

  讲论(lùn)

  雪骤(zhòu)

  差(chà)可拟

  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

  三、解释词语:

  (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速。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

  (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问题探究: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参考答案: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

  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未若鹅毛风中舞。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谢道蕴《咏雪联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咏雪原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注释

  1.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是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

  2.凝阶:凝结于台阶。

  3.杨柳春:指杨柳发出绿叶。

  4.桂枝白:指桂树开花。

  5.零泪:落泪。

  译文

  微微的风轻摇着庭院中的树木,细细的雪落入竹帘的缝隙。

  她像雾一般在空中飘转着,而台阶上凝积着如花美丽。

  我无法看到院中杨柳发芽迎春,只见桂枝上发白,但那只是空荡的树枝而已。

  伤心泪下,此情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而,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创作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寄情山水风光,此诗即是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而作。且此诗名为咏雪,实为伤怀,诗人此时因盼春春不至而感伤,亦是由诗人此前受多方排挤、自身机遇难逢而致。

  赏析

  这首诗以咏雪为题,实际上是观雪感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写风摇庭院之树,是因树动而知风,并且知是微风,显然庭树之动不同于大风下之摇动。次句的“细雪”与前面的“微风”相应,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点。“下帘隙”的“下”,正与风之微、雪之细相应,故能从竹帘缝隙中落入。

  “萦空”二句写雪在空中、阶上之姿。这里的“转”为回环飘动之意。雪萦绕于空中如雾一样回转不定,这种状态唯“细雪”才能有。因其“细”,故能“萦空”,似乎久飘不下;因其“细”,故迷朦“如雾”。“凝阶”与“萦空”相对,但见“萦空”,但见阶上之雪凝积如花,而不见其飘落。这与“下帘隙”不同。诗人立于帘下,见帘边之雪,故知从帘隙落下。至于阶上,已为白雪凝积,则不觉其飘落。似乎空中之雪一味飘舞,阶上之雪但只凝积,一动一静,互不相涉。“似花积”既写阶上雪色,亦隐隐引出下二句。

  作者写空中、地上之后,目光复归于居中的“庭树”。“不见”二句上承首句的“庭树”展开。杨柳、桂树均为庭树中之一部分。“杨柳春”指叶绿,“桂枝白”指花发。时值隆冬,桂枝皆白,看似花,但庭中杨柳未绿,则知桂枝之白为非花。从首句至此全是写景,并且是诗人立于帘下所见之景。

  然而在景中已暗寓感伤之情。末二句则直接展现诗人自我。“零泪”是伤怀的表现。有感如此,却无人可以倾诉,故自责多情若此,无益。直以此二句表现诗人的苦寂、孤独之感。触发诗人“相思”、“零泪”的是何物,诗中没明确讲。然而从前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可以探知他的心曲。诗中先言“似花积”,又以“不见”春与“徒看”相对举,雪似花而非花,今但见非花之雪,不见春叶、春花。诗人的“相思”,就在于为似花之雪所引起的向往,在于对“不见”的春之盼望,对桂枝上徒具似花外观的假象的叹惋,同时,也隐约透露出诗人对自己机遇难逢的感伤。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受梁武帝欣赏,任为奉朝请。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有《吴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传下来。保留下来的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

【《咏雪》学习资料】相关文章:

咏雪诗句10-22

咏雪的诗句10-22

咏雪的教案01-19

《春》学习资料02-07

咏雪优秀教案08-17

《咏雪》教学设计06-11

《秋天的怀念》学习资料02-05

《济南的冬天》学习资料02-04

寒衣节的学习资料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