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

时间:2021-01-26 17:09:48 谜底 投诉 投稿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3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3篇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1

  弯曲等于屈服吗?这个问题曾困扰我,但看完了刘燕敏的《山谷中的谜底》后,我算是彻底恍然大悟了。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两个旅行者来到加拿大魁北克省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探索为什么西坡长满松、柏、柘等杂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后来,他们发现了,原来松树被雪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弯曲。待压力减轻时再反弹。这样得以生存。那有些没有韧性,不会弯曲的植物都被雪压死了。而西坡雪小,不会压死植物,所以西坡植物很杂。

  是啊,有时,在巨大的压力下,我们必须做出适当的让步,才有可能有反弹的机会。文章中东坡的雪松在大雪的压力下适当的弯曲,等待机会反弹,所以生存下来。这种生存法则被我称为“弯曲法则”。

  古今中外都有“弯曲法则”的事例。刘邦丢咸阳。火烧栈道,暂时屈服于项羽,以求东山再起。假如,刘邦当时死守咸阳,与项羽一决胜负,可能他就等不到登基的那一天了。

  二战时期,英法联军举行了众所周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暂时屈服于德军,以保存实力,进行反击。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根据敌我力量对比,主动撤出革命圣地延安。经过一番艰苦的斗争,时机成熟,挺进大别山,转入战略反攻。取得了革命的彻底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实例,如:在国际象棋比赛中。许多有名的开局是先受到对手“王前兵”的压迫,暂时放弃攻占中心,让对方图小利。可到中局,占领中心的兵成为“孤兵”,几乎没有了战斗能力,就会变主动为被动,遭到我方“堡垒象”致命的攻击。甚至还能杀王。这不跟书上的雪松弯曲以求反弹的机会差不多吗?

  我自已也认为:弯曲有时并不是一件坏事,也许它是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宁折不屈”只会丧失所有的机会,而在弯曲中默默的努力,正是走向成功的脚步。

  以后,我也会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弯曲法则”来“以屈求伸”。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2

  在加拿大的一条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奇异的景观,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这是为什么呢?

  两位旅行者用脚步和摄像机揭开了这一奥秘。原来东坡雪大,树枝轻易被积雪压断,只有雪松枝干粗壮、叶细如针,虽被压弯了枝条却坚强地承受了下来;西坡雪小,对树枝的压迫自然小了很多,因而也存活了下来。这次经历也让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做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这不正是雪松它独特的智慧吗?我们何尝不需要学习它呢?有的人面对问题,总是“寸步不让”,从而使事情僵化,将事态扩大,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我想“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正是对青松以及像他一样的人们最好的褒奖吗?

  历史上的韩信就是这样一棵“松”。他在成为大将之前,有一天在街上被一泼皮缠住,硬要韩信在“杀了他”和“从他胯下过”中选一样,韩信思考了一会儿,选择从他胯下钻过。这是何等的屈辱!他做了。我甚至能想像出他当时在强烈的隐忍着,咬紧了牙、攥紧了拳头,可是他收起了自己的`锋芒,选择了退让。现在看来,如果他杀了那个泼皮,就无法成为大将,不能获得一系列的成功。因此胯下之辱,不是屈服,而是一种方式,一种策略,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体现了他能屈能伸的品格。

  还有近代的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不也说明了红军战士雪松般的精神吗?由于王明、李德、博古等一味地正面抗争,不懂得“弯曲”,主张左倾冒险主义,从而让工农红军受到很大的损失,被迫长征。在那漫漫征途中,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爬雪山、过草地、渡黄河,他们四渡赤水,甩掉追兵,就是为了保存实力,以求发展。当然,弯曲只是暂时的,只有“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才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要知道,没有爬不过的高山,也没有闯不过的险滩。

  作为一名现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学会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敢于抗争,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真是一首气势磅礴的词呀!周郎是人中豪杰,那么树中豪杰则是雪松了。

  恰巧,我们刚学了一篇文章《山谷中的谜底》,它也是赞美雪松的。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在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这山谷有一个奇怪的景象,东坡只有雪松,而西坡除了雪松外,还有许多杂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这一直是个谜。后来谜底终于被揭开了:因为雪松有反弹的能力。当树上的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的枝丫就慢慢地下沉,随即树上部分的雪滑下来,当压力减轻,它又重新反弹过来,就这样循环着,直到风雪停下来。

  东坡的雪松之所以能不丧失生机,是因为它们能伸能屈,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而不像其他树一样,硬战到底。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从古至今,也有许许多多的爱国的人忍辱负重才取得成就的。例如越王勾践,他为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懦弱与承认失败,而是想报仇雪恨,在吴王身边,忍辱负重了三年,最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也不忘重振国家,他每天受到唾弃,依然穿素衣,睡柴草,尝苦胆,用了十年的时间积聚力量和训练百姓,是越国强大起来,打败了吴国。除此之外。有许多像这样的事例,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司马迁忍辱著书……他们这种品质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而世界上能够向他们这样的人又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雪松面对大雪反复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蔺相如已在躲避廉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顾全大局。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同侵略者作斗争。司马迁老于之中忍辱负重,不是怕死,而是要死得有价值。卢沟桥的首桥官兵暂时推手宛平城,不是怕日本人,而是退城以后想办法来智取。

  小不忍则乱大谋,他们不都是挺过来的吗!

  确实,有时委曲求全,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生存和更好的发展作铺垫。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3篇】相关文章:

《山谷中的谜底》03-15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11-21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06-12

山谷中谜底说课稿08-19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7篇)01-12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7篇01-11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5篇)09-24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5篇09-23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4篇)09-15

《山谷中的谜底》读后感4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