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的故事

时间:2022-07-18 16:27:52 经典阅读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禹治水的故事(通用12则)

  故事是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禹治水的故事,欢迎阅览。

大禹治水的故事(通用12则)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1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理解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之后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不断交流,各种能够论著异曲纷呈,关于河事的记载也逐渐曾加。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一书就是一本专门记述地理状况的书。该书以大禹治水的故事为依托,按“九州”的地理区域,对中国的山脉、河川、疆界、贡赋等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2

  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被世人广为传颂,这个故事说的是他在治理家乡沣河和黑河时所发生的感人的事。

  大禹外出治水后,第一次飘过家门是在出门后的第十个月,他带人修渠飘过家门,这时,妻子刚刚生下儿子夏启没几天。这天,大禹飘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妻子边哄孩子边骂大禹是个不顾家的死鬼。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禹王,您回家住几天吧!”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此刻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跟随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大禹也很想进门去看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儿!可一想,工程的事多,还有许多事要他去办,因而摇了摇头,郑重地说:“我们此刻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

  第二次飘过家门时,他看见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说话了,妻子正在教儿子喊爸爸,小夏启也很乖巧地边笑边喊爸爸。大禹看到这一幕,不禁热泪盈眶,但治水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他擦了擦脸上的泪花转身就要离开。这时,妻子抱着儿子看见了大禹,赶忙出来迎接,看到大禹一副疲惫的模样,妻子疼惜地说:“快回家歇歇吧!看你累的,我给你换身衣服。”大禹接过儿子亲了亲,说:“不成哪,许多人被洪水围在高地,我要去救人哪!”说着,把儿子送到妻子怀里,安慰了她几句,就转身走了,还是没有回家。

  第三次过家门,当奶奶告诉他爸爸就在家门口时,小夏启跑出家门,一把拉住聊拉住了禹,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一把抱起了儿子,激动的热泪两行,他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叫他告诉妈,因为治水工作十分繁忙,他一时还回不了家。等开挖渠道把洪水归入大海了,就会回来和全家人团聚的。”大禹放下儿子回身就走,儿子在其后一路追撵着,哭叫着爸爸回家,大禹回头冲儿子和妻子挥了挥手,抹了一把眼泪,回身加快了脚步,又一路匆忙而去

  大禹治水在家乡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此刻还被传为美谈,仍为人们广为传颂。家乡三过村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一过家门听骂声,二过家门听笑声,三过家门捎口讯,治平洪水转家中。大禹一生为民谋福,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顾念百姓、公而忘私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这四句普普通通的家常话,能够说体现了大禹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大禹的精神难能可贵,世所罕见。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3

  传说,帝尧时,洪水成灾,天下百姓深陷愁苦之中。尧帝命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鲧率众筑坝修堰,费了九年功夫,因没把大水治伏,被尧帝流放,后诛杀于羽山。

  舜继帝位后,便命鲧的儿子禹(此时禹已做了部族首领),继续治理洪水。禹欣然领命,但他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首先认真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摸清洪水流向和走势,制定统一的治水规划,在此基础上才展开大规模的治水工作。他鉴于前辈治水无功主要是没有根据水流规律因势利导,大胆改用疏导和堰塞相结合的新办法。历时十三年之久,最后把洪渊填平,河道疏通,使水由地中行,经湖泊河流汇入海洋,有效治伏了洪水。

  大禹治水成功,除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另一重要原因是他一心为公,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不畏艰险,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手拿治水工具,亲自参加劳动,给参加治水的人做出了好样貌。为了治水重任,新婚四天便离开家,在外13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由于他常年奔波在外,人消瘦了,皮肤晒黑了,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布满了血泡,腿上的毛磨光了,连束发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顾不上收拾。老百姓见了无不心痛流泪。

  传说,大禹治水时,他顾不得回家,便于妻子涂山氏约定,以击鼓为号,把饭送到山上。为了加快挖山的速度,他化为一头神力无比的大黑熊,连推带扒,很快就把山挖掉了大半。正干的起劲时,一块劈山崩裂的.石头误触皮鼓,禹妻闻听鼓声,连忙烧火做饭。

  当她拖着已怀孕的笨身子送饭到山上时,东张西望不见丈夫踪影,却见一头威猛的大黑熊在跳跃奔忙,吓得扭头就跑,大禹见此情景,顾不得变回原形就冲妻子追去,妻子受到惊吓,顷刻间化作一块巨石。大禹大声呼唤着妻子和将要出生的孩子,只听一声巨响,巨石突然开裂,从中蹦出一个婴儿,这就是禹的儿子启。于是后人便称这块裂开的巨石为“启母石”。西汉武帝游览嵩山时,被这个传说所感动,下令在那里修建了启母庙。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河伯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

  之后,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明白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明白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此刻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多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最后治住了黄河。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4

  尧的时候,中原地带就经常闹水灾。常常是洪水漫天、无边无际,围绕着大山,淹没了丘陵,使老百姓叫苦连天。尧当时也向各部落首领访求过能治洪水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荐了鲧(gǔn)。尧对鲧是不满意的,曾说:“鲧为人好违抗命令,摧残同类,是不能胜任的。”但大家说没有比鲧更合适的人出来治理洪水了,因此尧就同意鲧去试试看。

  果然,鲧去治理洪水,只知道筑坝挡水,结果经过了九个年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这时候,舜代行了尧的职务,他在外出巡视时发现鲧治水不力,就立即下令撤了鲧的职务,并将他放逐到僻远的羽山地方。鲧最终死在了那里。

  舜登天子位以后,他最大的心事就是为老百姓治理好洪水。于是他打开国都四面的城门,请四方诸侯及十二州首领都来反映情况,议论天子的言行,替天子提意见和建议。他问大家:“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努力工作,治理好洪水,我就请他当辅政官‘司空’。”

  众人都说禹可以胜任这个职务。

  于是舜就说:“啊,不错!禹,你来治理洪水,可要恪尽职守啊!”

  禹跪下向舜叩头,想将司空的职务让给后稷、契和皋陶。但舜说:“你很合适,不要再谦让了。你现在应该到工作岗位上去负起你的责任了!”

  于是舜就让禹带着伯益、后稷做助手出发治水去了。这时候,禹与涂山氏女儿结婚刚四天。禹为人仁爱可亲、诚实忠厚,工作勤勉谨慎,手脚又灵活、敏捷。他感伤自己的父亲鲧因没有完成治水大业而受了惩罚,自己便吃苦耐劳、殚精竭虑地从事治水工作。他随身带着测量的准绳,登高山立标志,跑九州测地形,不顾暑热冬寒,不顾雨雪泥泞,日日夜夜奔走在治水工地上;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的哭声,都不进去看一下妻子和孩子;他自己饮食、衣着节俭,住房简陋低矮,可是治水兴修水利,却愿意出大钱、花大力气。就这样,整整十三个年头,他带领众百姓开辟了九州的道路,疏通了九条大河,整治了九个大泽,开凿打通了九座大山,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洪水,安定了九州,并且命令伯益教百姓在低湿的地方种稻,命令后稷教百姓种各种庄稼。于是,使五千里见方的地带成了鱼米之乡,使各方的部落都来进贡。

  禹为国家建立了大功以后,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舜也经常与禹对话,共同商讨治理天下的方略。有一次,舜对禹说:“啊!大臣啊,应该是我的大腿、臂膀和耳、目,你们要帮助我为百姓造福。如果我有什么邪僻不正当的行为,你们应该向我指出、匡正我,而不要当面恭维我,背后说我的坏话。”

  禹说:“帝说得很对。做天子,最危险的就是善恶不分,听不得批评的意见。”

  舜又说道:“我想发展六律、五声、八音等音乐,用以来体察政治、宣扬礼义智信,你看怎样?”

  于是,禹就作了名叫“九韶”的乐曲,一边用以祭祀山川神主,一边用来警喻掌权的大臣和天子。例如有一首歌曲的`歌词这样唱道:天子明哲啊!大臣贤良啊!众事安定啊!又有一首唱道:天子细碎无大略啊!大臣懈弛不进取啊!这样万事就要败坏啊!

  舜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是啊,是啊!以后大家要谨慎啊!”于是,就决定推荐禹作为他的继承人。

  十七年后,舜在南方巡狩时,死于苍梧地方的山野间。于是,禹带领着国人服丧三年。三年以后,禹为了让舜的儿子商均继承帝位,也学舜当时避让尧的儿子丹朱的办法,隐居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可是与尧死后的情况一样,当时天下的部落首领们都不去国都朝拜商均,而是去阳城朝拜禹。禹于是从阳城来到阳翟(dí)(今河南禹县)正式继位。禹接替舜以后,一方面带兵征服了南方和东方的一些部落,使中原地区的百姓有了一个安定的环境;同时,由于治好了洪水,再加上炼铜技术使生产工具有了从石器到铜器的飞跃,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很快,社会物质财富也不断增多。人们除了日常生活消费之外,物资开始有了较多的剩余。于是,财富的私人占有便开始了。私有财产的的出现,使原本一个部落内部获取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由全部落人共同分配的原始公社制开始瓦解,社会上出现了贵族和平民的阶级分化。还有,部落之间因战争而抓到的俘虏也不必再杀掉,而是将他们看管起来进行生产。奴隶们生产出来的粮食等除了供给他们生活食用之外,还有许多剩余。部落里的上层贵族便可以获取奴隶们创造的大量剩余产品。于是,原始公社制社会便开始向奴隶社会迈进了。

  与社会体制的变化相适应,部落联盟首位王位的继承方法也开始了变化。

  禹的末年,他在中原地区的权力已经相当稳固和集中了。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他下令各部落将自己冶炼的铜贡献出来,集中铸成了九个大鼎,象征他统治着九州。禹王有了这么多的特权,他就一心想在自己百年以后将这些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启,而不是按惯例禅让给自己的助手伯益。于是,他便在私下加紧培植启的势力。不久,禹在巡视会稽(今浙江绍兴)时去世。伯益按照惯例先行避让,不料启便乘机夺取了王位。

  于是,中国历史上王位的禅让制就被废除了,从此以后,开始了家属世袭制。这也便是我国夏王朝的开始。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5

  大禹的父亲鲧是个神形为白马的杯具性治水英雄。他为了治水,从天帝那里偷得神土息壤,被天帝发现杀死。鲧死不瞑目,尸身孕育儿子大禹,过三年不腐。天神派天神来剖开肚腹时,神形为虬龙的大禹趁机蹦出,一气冲天!

  老虎是大禹的幼年玩伴,长大以后威武凶猛,一向跟随大禹治水,驱兽击妖,格尽职守。

  大禹治水阻力重重,水神共工指使水怪相柳拼命反对大禹。相柳蛇怪蛇身九头,形体巨大,九张大嘴能够同时吃进九座山上的食物与动物,所经之地,寸草不生。大禹手执神斧与相柳英勇搏斗,最后杀死蛇怪,为民除了大害。

  大禹巡水过九尾狐,娶涂山氏女为妻。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不入。第一次二台子在母亲怀里,第二次儿子能够站立,第三次儿子高过了母亲的腰。大禹每次强忍思亲之情直奔治水战场。

  大禹来到长江三峡,巫山挡住了水道。于是找巫山神女瑶姬,瑶姬命天上土星化作神牛下凡相助,神牛用角撞开巫山,水路最后畅通。长江入海外口震泽,每次海潮涌入,涛声震天,水患严重。大禹指挥治水大军,使用绞盘,移动柯山挡住海潮。

  大禹一面治水,一面教民农耕;在海岛开荒,并用鸟粪肥田,使人民得鸟田之利。

  大禹擒住一贯为敌的猴头水怪巫支祁,用铁链捆住它,鼻穿铜铃,头罩青石镯,锁在龟山洞石柱上,以儆效尤。

  大禹治水成功后,再接再厉,将洪水时期分割的各个部落的'地块联成整体,划天下为九州,九州各铸一鼎,设官治理。四条神态各异的龙马,腾云驾雾拉着车,载大禹巡检阅九鼎。证明了大禹借治水成果,进一步完成了华夏统一的宏伟大业。

  大禹受万民拥戴,曾推辞舜的禅位而闭门不出。但百姓坚决拥戴禹为天子。大禹不得己,只好答应,于是百姓欢呼声震天动地。

  之后,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6

  当尧还在世的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无边无际,淹没了庄稼,淹没了山陵,淹没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离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水患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之下,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就开始访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有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边,对他们说:“各位大臣,如今水患当头,人民受尽了苦难,必须要把这大水治住,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于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都推举鲧。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于是就暂且将治水的任务委任给鲧。

  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鲧不但毫无办法,而且消极怠工,拿国家这一艰巨的任务当儿戏。后来舜开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问题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鲧的职务,将他流放到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

  舜也来征求大臣们的意见,看谁能治退这水,大臣们都推荐禹,他们说:“禹虽然是鲧的儿子,但是比他的父亲德行能力都强多了,这个人为人谦逊,待人有礼,做事认认真真,生活也非常简朴。”舜并不因他是鲧的儿子,而轻视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给了他。

  大禹实在是一个贤良的人,他并不因舜处罚了他的父亲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暗暗下定决心:“我的父亲因为没有治好水,而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职责啊!他哪里敢懈怠分毫。考虑到这一特殊的任务,舜又派伯益和后稷两位贤臣和他一道,协助他的工作。

  在当时,大禹才刚刚结婚才四天,他的妻子涂山氏是一位贤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洒泪和自己的恩爱妻子告别,就踏上了征程。

  禹就带领着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当时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穷乡僻壤,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大禹感到自己的父亲没有完成治水的大业而空留遗憾,而在他的手上这任务一定要完成。他沿途看到无数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挣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离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泪,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都会向他献上最珍贵的东西,当然他不会收下这些东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实在太浓太浓,这也倍增了他的决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矩,走到哪里就量到哪里。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的生活简朴,住在一座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上他又是最肯花钱的,每当治理一处水患而缺少钱时,他都会亲自去争取。

  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过自己的家,听到小孩的哭声,那是他的妻子涂山氏刚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多么想回去亲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务艰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个大礼,眼里噙着泪水,骑马飞奔而走了。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然后他治理山,经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荆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挝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华山、大别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往下流去,不至于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后,他就开始理通水脉,长江以北的大多数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迹。

  他治水的`讲究是智慧,如治理黄河上游的龙门山就是如此。龙门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将黄河水从甘肃的积石山引出,水被疏导到梁山时,不料被龙门山挡住了,过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觉得这地方非得凿开不可,但是诺大一个龙门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选择了一个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开了一个80步宽的口子,就将水引了过去。因为龙门太高了,许多逆水而上的鱼到了这里,就游不过去了。许多鱼拼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极少数的鱼能够跳过去,这就是我们后人所说的“鲤鱼跳龙门”,据说只要能跳龙门,马上鱼就变成了一条龙在空中飞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十三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驯服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为了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7

  当尧还在做皇帝的时候,黄河发生了一场很大的水灾,庄稼全被淹没了,房子也被洪水冲垮了,为了活命,百姓们都搬到了很高很高的山上居住。

  尧看着自己的百姓受苦,心里很是着急。他立刻把大臣们召集到一起,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尧问他的臣子。“让鲧(gǔn)去试试吧,他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

  在众大臣的推荐之下,尧便派鲧去治理洪水。可是,一晃九年过去了,鲧治理洪水却没有一点效果,洪水反而越涨越高,死去的百姓也越来越多。

  尧一气之下,命人把鲧杀死了。随后,尧又让大禹去治水,并让其他人协助大禹一同治水。

  大禹接到了尧的命令之后,就开始一心钻研治水的方法。他日夜翻查文字资料,同时还和大家一起去洪水的上下游进行实地考察。

  那一天,他们刚走到河边,忽然就刮起了大风,乌云把天遮去了一半。不多时,大雨倾盆,山洪直冲而下,卷走了不少的百姓。大禹看着水中苦苦挣扎的百姓,却无能为力,心里真是难过极了。

  从此,他更加刻苦钻研,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终于让他找到了治理洪水的办法。他让人们拿着石斧、石刀等工具,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方法开始治水。大禹不光指挥,还和大家一起劳动,就算累得腰痛腿痛也从不埋怨一句。

  有一次,大禹经过自己的家门口,忽然听到房里有叫喊声,原来是他的妻子正在生孩子,他是多想去看一看呀,旁边的百姓也劝他进去看看,可是大禹害怕耽误治水的事情,便拒绝了。

  几年之后,当他又经过家门口时,孩子已经长大了。孩子一见到大禹就大声呼喊:“爹爹……”可是,大禹为了治水,还是没有进家门。唉……为了治水,大禹一连很多年都不回家,不是他不想家,只是为了更多老百姓的.安危,他必须这么做。

  在大禹的治理之下,洪水泛滥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旧没有根本得到治理,可他并不灰心,不放弃每一处细节,遇到一个问题就努力解决一个。有一天,大禹在治水时发现了一座名叫龙门山的山。山中间有一个很小的缺口,溪水通过缝隙缓缓流过。

  周围随行的人都没有注意到,但大禹却大叫:“不好!这样小的缺口在洪水爆发的时候,水肯定是流不出去的,到时候一定会形成旋涡。我要想点办法才行。”

  于是,大禹想了一夜。第二天,他让百姓们拿着石斧、石刀,在龙门山凿出了一个大口子,当洪水到来的时候,水就可以顺利地流到大海中去了。

  就这样,在大禹的带领之下,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成功治理了洪水。大禹得到了人们最高的赞美,他治水的故事也因此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8

  在舜帝时代,黄河流域洪水泛滥,人们深受其害。舜帝派鲧治水不成,又派禹继父业治水。当时禹刚刚结婚,他离家外出,带领大家沟通九河,引济漯水入海,把汝汉淮泗导入江。

  大禹一去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是在四年后的一个早晨。大禹走近家门,听见母亲的骂声和儿子的哭声,大禹想进去劝解,又怕更惹恼了母亲,唠叨起来没完,耽搁了治水的时辰,于是就悄悄地走开了。

  治水六七年后,大禹第二次经过家门。那天中午,大禹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烟囱冒出的袅袅炊烟,又听见母亲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还是饶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的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己家的屋檐下避雨,只听见屋里母亲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平了洪水就回家。”大禹听得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禹在治水过程中公而忘私,三次路过家门,也不进去看一看。这些记载都是颂扬大禹一生为公,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除民众受水患所苦的崇高行为,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吗?大禹治水的精神,值得后世永远铭记,永远赞扬和学习!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9

  大禹姓姒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传说尧时期,有些大河每隔一年半载就要闹一次水灾。有一次,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洪水横流,滔滔不息,房屋倒塌,田地被淹,五谷不收,人民死亡。活着的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躲避。

  尧为了解除水患,请各部落首领共商治水大事。尧对大家说:“水灾无情,请大家考虑一下,派谁去治水?”大家公推鲧去办理。尧不赞成,说:“他很任性,可能办不成大事。”但是,首领们坚持让鲧去试一试。尧只好采纳大家的建议,同意鲧去治水。

  鲧到治水的地方以后,沿用了过去传统的水来土挡的办法治水,也就是用土筑堤,堵塞漏洞的办法。他把人们活动的地区搞了个象围墙似的小土城围了起来,洪水来时,不断加高加厚土层。但是由于洪水凶猛,不断冲击土墙,结果弄得堤毁墙塌,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一事无成,并没有把洪水制服。

  尧老去后,把王位禅让给了舜,舜亲自巡视治水情况。他见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把鲧处死在羽山。随后,他又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还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弃、东克族的首领伯益和皋陶等人前去协助。

  禹领命之后,首先总结了以前治水失败的教训,接着就带领契、弃等人和徒众助手一起跋山涉水,把水流的源头、上游、下游考察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堆积一些石头或砍伐树木作为记号,便于治水时作参考。这次考察是很辛苦的。据说有一次他们走到山东的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暴发了,一下子卷走了不少人。有些人在咆哮的洪水中淹没了,有些人在翻滚的水流中失踪了。大禹的徒众受了惊骇,因此后来有人就把这条河叫徒骇河(在今山东禹城和聊城县一带)。

  考察完毕,大禹对各种水情作了认真研究,最后决定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开始治水。他们一心扑在治水上,露宿野餐,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扎扎实实地劳动着。尤其是大禹,起早贪黑,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

  一次,他们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这里有座高山,属秦岭山脉的余脉,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巍峨雄姿,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就由隙缝轻轻流过。但是,特大洪水暴发时,河水就被大山挡住了去路,在缺口处形成了游涡,奔腾的河水危害着周围百姓的安全。大禹决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开道。艰苦的劳动,损坏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损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伤了,有的上山时摔死了,有的被洪水卷走了。可是,他们仍然毫不动摇,坚持劈山不止。在这艰辛的日日夜夜里,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他还在操作着、指挥着。在他的带动下,治水进展神速,大山终于豁然屏开,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洪水由此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从此畅通。

  大禹指挥人们花了十年左右的功夫,凿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开了一条又一条河渠。他公而忘私,据说大禹几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他路过家门口,正好遇上妻子生孩子,大家劝他进去看一看,照顾一下,他怕影响治水,没有进去;又有一次,他的孩子看见了父亲,非常高兴,要大禹到家里看一看,他还是没有进去。他把整个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的事业中了。

  大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舜的助手。舜死后,他继任了王位。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因此,后人也称大禹为夏禹。夏禹死后葬在茅山,后人因禹曾在这里开治水成功后的庆功大会,计功行赏,所以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山。大禹治水,为人民造福,永远受到炎黄子孙的称颂。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10

  要说大禹,应该先说他的父亲鲧。因为大禹是为了继承其父的遗志而出生,并且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其父未竟的事业,因而名垂青史的。

  鲧是黄帝众多子孙的一个,他生活在尧的时代。舜在位的时候,发生了巨大的洪水灾害,天下洪水泛滥。大水铺天盖地,老百姓有的在树梢上像鸟儿一筑巢,有的在山顶洞里像野兽一样穴居,有的干脆在木筏上安家,随着水流东漂西荡。所有这些简陋的住所在风雨之中,随时都有倾覆和被淹没的危险。飞禽走兽游蛇也无处藏身,来和人争抢地盘。由于洪水长期不消退,滋生了大量的野草。而人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却无法生长,食物也越来越少。衰弱的灾民既要忍受饥饿、疾病和寒冷的折磨,还要随时随地提防毒蛇猛兽的侵害,那悲惨绝望的日子,是多么可怕啊。

  这个时候,仁慈而盛明的尧开始为人们处于这样的困境而忧虑不安起来,他召集有文治武略的大臣,来商讨如何对付如此泛滥的洪水。天上众神,对于天下万民所遭受的苦难都无动于衷,惟有鲧真心哀怜难民。

  鲧和防风是好朋友。防风是一个巨人,站立的时候好像山那样高,躺下的时候好像河那样长。鲧则刚好相反,他的身体非常小,长三寸,重六两。当两人站在一起时,大小对比十分明显,常常令人发笑。

  鲧对防风说,找们俩应该为苍生百姓去治理洪水。于是向地皇请命。地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他俩听说在天帝那里有一种名叫“息壤”的'神奇东西,那是一团能无限膨张、生长不息的泥土。碰到水就会不停地生长,可以用来治理洪水。两人打算去天庭偷取宝贝。

  巨人防风身高百丈,站在山顶上,伸手可以触到天庭,他用手托着鲧,把鲧送上了天庭。鲧借着自己身材微小不容易被人发现的优点,在天官里来去自由,如人无人之境。息壤藏在天帝的宝座下面,鲧悄悄地来到帝座后面,很顺利地取回了东西。然后防风用手把鲧接下了天庭。

  鲧和防风两人互相配合,防风用手托着鲧,让他投下息壤,然后微微地跨出一小步,来到另一个地方,鲧再投下息壤治水。如此这般,神奇的息壤化作万里长堤,汹涌澎湃的洪水被挡在堤外,不能再肆意逞凶,堤内的积水也在泥土中干涸。一大片起伏的原野出现在人们面前。本来已经绝望的百姓纷纷从藏身之处出来,心里充满了新的希望。

  江河上游的水被制止住了,下游的水就畅通无阻地流进了大海,人民自然就免于洪水之灾了。百姓感激鲧的大恩大德,都在商量要推立鲧为王。地界的呼声越来越高,惊动了天庭里的天帝,这时他才知道息壤被偷了,于是十分的震怒,将息壤全部收回。

  这样一来,江河上游被暂时堵住的水又倾泄而来,平旷昀田地顷刻间被洪水吞没,大地变成了一片泽国。看到这个情形,地皇又担心又害怕,担心洪水无法控制,害怕天帝责怪自己,于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鲧和防风身上,要将他们斩首问罪。

  防风因为身体庞大,难以诛杀。鲧细小如蝼蚁,很轻易地就被戮杀了。鲧死前对天长叹:“我因为身小被杀,希望我的儿子如防风一样高大。”

  鲧虽然肉身被杀了,但是他的精魂因为抱有很深的冤情而久久没有散去。借着精魂的力量,鲧的尸体三年没有腐烂。而且他细小的身体越来越大,肚子里似乎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他希望新生命去完成未竟的事业。新的生命在父亲腹中生长、变化,啜吸着父亲的心血和精魂,他的能量己远远超过了父亲。

  鲧死而不腐的秘密让虎首人身、四蹄长胫、衔蛇操蛇的强良发现,他疾赴天庭向天帝汇报。天帝很担心将来会后患无穷,就派了一个天神,带了一把名叫“吴刀”的宝刀再去砍杀鲧肚子里的新生命。

  天神来到羽山,看准了就一刀砍下。刀锋所及之处,鲧的肚子突然裂开,从里面蹦出了一条细小的鱼,见风就长,越变越大,最后化身为龙,盘曲腾跃,飞上了天空。这条龙就是大禹,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治理洪水。

  新生的大禹挺立在天地之间,他的光芒照亮了三界,他身上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力量,此元气更充沛,比罡气更猛烈,比剑气更锐利,比正气更刚硬。那高高端坐在天国御座上的天帝,也被大禹的力量所震撼,主动任命他为治理洪水的总指挥。

  此后,大禹在打败了兴风作浪的水神共工的后代,战胜了一个蛇身九头的怪物相繇,又降伏了人脸虎躯、八首八尾八脚的水怪天吴及各路河妖洪魔以后,才真正地开始了他伟大的治水工作。

  开始的时候,大禹学习父亲鲧,也是采取填埋堵塞的方法,但仍难以遏止汹涌的洪水。于是大禹又改用疏导的方法。

  大禹让一只大黑龟把息壤驮在背上,跟着自己。一路上用它来填平深渊。曾经帮助黄帝打仗的应龙,在前面开路,用尾巴划地。百姓则在应龙尾巴划过的地方挖掘河道,把洪水引导到江海。

  大禹治理洪水的时候,曾经三次到了桐柏山,可是那个

  地方总是刮风下雨,雷声轰鸣,树木发出呼呼的响声,使治水的工作无法进行。大禹知道一定有妖怪作乱,于是召集天下群神,叫他们想办法除去妖怪。

  一些神仙觉得事不关己,不愿意出力,大禹就把他们拘禁起来。其他的神仙这才团结一致,在淮水边设法擒服水怪无支祁。

  这无支祁形状像猿猴,长着白脑袋、青身体,眼睛里放着灼灼的光芒。它的身躯小巧灵活,力气大得胜过九只大象,整日横蹦竖跳,没一刻安静,使得那地方总是刮风打雷。大禹拿它没有办法,就叫天神童律去制服它,童律制服不了,又让乌木去,乌木也不行,最后庚辰把无支祁制服了。

  当无支祁被制服的时候,各种山精水怪聚集起来奔走号呼,想要帮助无支祁。庚辰拿了一把极大的戟赶走了怪物们,周围才安静下来。

  大禹用大铁锁锁住无支祁的脖子,又在它的鼻孔上穿上金铃,把它压在龟山下面。从此他的治水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为了彻底解除洪涝威胁,大禹开掘了三百条大河,三千条支流,不计其数的小沟渠,用以沟通四夷九州、五湖四海。为疏通水路,禹不辞辛劳到处观察河道、地形。他向东走到海边,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乡,向西走到三危之国,向北走到犬戎国。他和手下神将太章、竖亥从东极一步一步量到西极,从南极一步一步量到北权,得到的长度都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大禹按照山川形势,运用堵塞与疏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人民抵御洪水,重建家园。洪水平息,大功告成。大禹平治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

  这时侯,尧早已逝世,舜也已老迈,大家都拥戴大禹继承帝位。舜对大禹说:“完成治水大业是你的大功,谦虚、勤奋、节俭是你的大德。我褒扬你的大德,赞美你的大功,帝位相继相承的次序应在你身上,你终当晋升为帝。”

  于是舜就将帝位让给了大禹,还送给他一块叫做玄圭的黑色的上方下圆的玉石。天帝为了表彰大禹的功劳,也赏赐给他两匹神马。

  大禹当了天子。九州的地方官送来许多铜,禹就叫工匠铸成九只宝鼎。鼎上刻绘着各种毒虫害兽和妖魔鬼怪的图像,使人预先对这些东西有所提防。人民感念禹的恩德,就叫宝鼎为“禹鼎”,以后又把禹鼎作为辨认奸邪的代名词。

  传说为了治水,大禹身先士卒,常年跋涉于沼泽地带,劳累和浸泡使大腿无肉,小腿无毛,腰背佝偻,以至后人将弯腰驼背的走法称为“禹步”。他整天奔波忙碌,树枝挂住了帽子也不顾,泥泞粘了布鞋也不管,在治水过程的十三年中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的妻子女娇感觉非常孤独,就坚决要求陪伴大禹治水。

  河渠修至堰师,被形势险峻、路径盘曲的缳辕山挡住去路。大禹见此山岩石峥嵘,极难开凿,就吩咐阿娇:“我在山崖边挂一面鼓,你切记,听见鼓声方可送饭。”他目送女娇远去,摇身一变,化作一头力大无穷的巨熊,嘴拱爪扒,硬是在坚固的岩石上挖出一条深沟。禹正忙得不亦乐乎,一不小心,后腿踩落一块碎石,不偏不倚,咚的一声,砸在崖边挂着的鼓面上。大禹由于聚精会神的劳作,没有听到响声。

  女娇听到鼓声,兴冲冲地提着饭篮来找丈夫。她转过山崖,猛然看见一头熊在拼命地拱呀扒呀,吓得大卢尖叫。大禹被妻子的尖叫声惊醒,换回人形,刚想解释,女娇早扭头拔足狂奔而去。

  女娇又吃惊又惭愧,她想不到,至善至美的丈夫原来是一头熊变的,当她回头看时,后面紧追不合的还是头熊。羞愧之下,她的身躯化成一座冰冷的石像。大禹尾随赶来,追至嵩山,见妻子已成石像,不禁又急又气,他冲着石像大喊:“还我儿子!”石像颤动,裂开一道口子,从里面滑出一个婴孩,那就是启。

  大禹也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国君。他把天下分成九州,即冀州、充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所以我们中国有时候又叫做“九州”。在他闲暇的晚年,他还和手下编写《山海经》-书,记录天下的地理风物和神话传说。

  禹归天后,生前选定的接班人伯益继承帝位。伯益懂得鸟兽语言,曾经在舜帝朝中担任管理山泽的官员。他发明了捕兽的陷阱、发明了水井。禹治洪水,他始终追随左右,是最得力的助手。

  心高气傲的启不甘心王权旁落,他利用父亲的崇高威望,凭借家族的雄厚势力,驱逐伯益,夺回帝位,将公天下一变而为家天下。启用武力废除尧传下来的禅让制,实行以父子相传为特征的世袭制,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启,名副其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11

  相传大约在5000年前,我国曾发生过一次特大的洪水灾害。当时正值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极端低下,面向茫茫大水,人们束手无策,只得逃到山躲避。为解除水患,部落联盟首领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决定推举鲧去完成排水任务。由于鲧采取“堙”、“障”等堵截的办法,治水9年,劳民伤财,不但没有治好,洪水反而越来越大。尧死后,舜当部落联盟首领。他巡视治水情况,发现鲧对治水无能为力,耽误了大事,就给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选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精明能干,办事认真。他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和涂山氏的一位姑娘结婚,但他觉得治水大事刻不容缓,便毅然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来到治水工地。 大禹请来长者和同他父亲鲧一同治水的人,商量治水办法。

  他们总结了鲧治水的经验教训,认为采取堵截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根据地势高低,顺着水流方向,开挖河道,把水引出去,才是最好的办法。大禹根据大家的`意见,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继续加固和修筑堤坝,另一方面改过去“堵塞”为“疏导”的办法来根治水患。为便于治水,大禹把整个地域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9个大州。

  大禹亲自带领27万治水群众,全面展开了疏导洪水的劳动。他不仅指挥整个治水工程,而且身先士卒,同群众一起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 由于长期的辛勤劳动,他手上长满了老茧,小腿上的汗毛也全磨光了。长年泡在水里的脚指甲也脱落了,更可贵的是在治水过程中,大禹曾三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看。在大禹领导下,经过13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顺着新开的河道,服服贴贴地流入大海。主体河流疏通后,又疏通各地的支流,让水流入主河道,从而制服了洪水灾害,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事业。在治水的同时,大禹还带领治水大军帮助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使大家安居乐业。

  大禹治水的故事 篇12

  在我国远古时代,相传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灾害。为了解除水患,部落联盟会议推举了鲧去治水,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被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了鲧的儿子禹。他是一个精明能干、大公无私的人。

  大禹请来过去治水的长辈总结过去失败的原因,并且经过实地考察,制定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加固和继续修筑堤坝,另一方面,用“疏导”的办法根治水患。大禹亲自率领二十七万治水群众,全面进行疏导洪水的劳动。

  大禹除了指挥外,还亲自参加劳动,为群众做出了榜样。他不辞辛劳,废寝忘食。在治理洪水中,曾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而不入。

  在他的领导下,人们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劳动,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伏伏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大禹治水的故事】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教案02-15

《大禹治水》教案01-13

《大禹治水》教案01-27

《大禹治水》课文反思11-26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02-16

《大禹治水》的优秀教案08-26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08-25

大禹治水优秀教案08-27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