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8 00:35:24 专题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一):

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

  ②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二、导入。

  1、透过预习我们明白了争吵是发生在:我和克莱谛之间的股市,这节课我们就一齐走进这场争吵中,体会友情的珍贵。

  三、再读课文

  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透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述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述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样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主角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资料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教学反思:

  在这个单元中遇到了其中的一篇《争吵》,平心而论我不是很喜欢这篇文章,可能是因为我们和意大利在文化等很多方面都有着许多的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为人处事的原则,所以我对这篇文章中的小主人公之间发生的问题,一向都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一向都存在着一些困惑。

  《爱的教育》上学的时候我读过,但是之后有事情给耽搁了没有读完,当时读的感受觉得太喜欢那里面描述的情景了,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善良,所有的矛盾都那么容易迎刃而解,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主动地承担职责,遇到好的事情的时候大家都会把荣誉让给别人,那里的人都个性的善解人意,无论怎样样的孩子最后都能够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是个完美的大同世界。

  个性是结合我最近自己的一段经历,我觉得在校园中的孩子个性单纯,因为我们都会用真善美去影响孩子们,一旦发现他们如果有些不美的地方就会想尽办法去引导,期望他们都成为一个个完美的人。但是社会上是这样的吗?社会没有黑暗吗?社会里没有坏人吗?我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会被人笑为“书呆子”,所以很多经历都是因为自己太美化了这个社会,但是我担心自己这样完美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们缺少对于社会实际状况的真正认识,让他们在社会上走弯路,受到伤害。但是从我的内心深处我想用世间最完美的东西来浇灌他们,但是就是这样坏人就能放过他们吗?坏人能因为他们的单纯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吗?如果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伤害了才反应过来原先在校园里经历的都是迷幻的、都是空想的,我想这也会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我困惑、矛盾。

  争吵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故意、墨水、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互相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每一天我们都和同学们在一块学习、游戏,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矛盾,你是怎样处理的?(学生回答)这天,我们一齐来看一看文中的两个同学是怎样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

  (1)“体、缘、愤、戒”的写法。

  (2)区分“即”与“既”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将语句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1、课题是“争吵”,使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

  2、小组内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师生交流,明确课文资料:

  “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而发生争吵,最后“我”和克莱谛

  四、作业:

  把课文读熟,注意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弄脏本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资料: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体会父亲的话。

  (一)找到“我”和克莱谛吵架的有关段落,认真读一读。

  (二)当“我”和克莱谛吵架时,“我”的情绪怎样?心理怎样想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1、抓住重点语句,自主讨论交流:

  (1)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2)于是我想报复他。

  2、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就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三)体会父亲的话。

  1、父亲的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从文中标出来。(小组交流)

  2、第一次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现的?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情绪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小组自主交流: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

  (2)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3)阿,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多好!

  (4)我又记起父亲“就应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5)想到那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

  师生交流,统一认识:

  “我”不安、后悔、矛盾。

  3、第二次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现的?

  (1)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交流)

  (2)我为什么会想起这句话?此时我的情绪怎样?找到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

  (3)“最后挨到放学”为什么是“挨”?从中体会到什么?

  4、当父亲明白整个事情时,父亲的表现怎样?从文中标出来读一读。

  讨论:

  (1)父亲为什么把戒尺折成两段,扔向墙角?

  (2)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生交流:

  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5、你觉得克莱谛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

  三、小练笔:

  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遇到过文中出现的这种事情你是怎样处理的?把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事情写一写。

  板书设计:

  争吵

  我-----朋友-----克莱谛

  宽容友爱理解

  争吵教学设计(三):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默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各自的表现。领悟父亲说的话的真正含义。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

  2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互相宽容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争执的小事。

  3.准备彩色卡纸,剪刀。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法讨论交流法表演感受法

  一、导入

  1.听写石匠等词语。

  2.讲《铅笔和橡皮擦争功》的故事后提问,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铅笔和橡皮擦因争功而发生了什么揭示课题,并且板书《争吵》。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flash动画听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泡泡一: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我克莱蒂

  2.请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横线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具体体会克莱蒂是无意,我是有意的行径,

  泡泡一:他们为什么争吵(克莱蒂不留意用墨水弄脏了我的本子,我嫉妒他获奖,报复他。)

  泡泡二: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资料(我和克莱蒂争吵的原因。)

  板书争吵原因

  3.请生开火车的形式读课文58自然段,讨论交流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波浪线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

  泡泡一:我与克莱谛争吵后的表现是怎样的(我很后悔,克莱蒂用眼睛瞟我,说在外面等我。)

  泡泡二: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结合对瞟的理解,想一想克莱蒂这时在想些什么呢﹙他误会我了,我们不该这样,我们就应好好沟通一下。﹚

  泡泡三:他说我在外面等你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而我说我也在外面等你又是想的什么俩人想的一样吗﹙不一样。克莱蒂:让我认真听讲;我:表愧疚,只防御,不还手。﹚

  泡泡四:那在这一部分中,主要讲了什么资料呢用你的语言表述看看。﹙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内心活动。﹚

  板书后悔吵架

  4.请生分主角朗读课文913自然段,讨论交流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三角形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

  泡泡一:最后挨到了放学,为什么不说是等,而说是挨,那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把我的犹豫矛盾,不知该如何应对好友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请生归纳这部分的段意,并且板书:重归于好。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然后思考问题。

  泡泡一:从课文内找出父亲说过的话,想一想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板书:受到教育。

  6.同学们细读课文,分主角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透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嫉妒后悔受教育认错﹚

  四、拓展练习

  泡泡一:假如克莱蒂没有主动和我重归泡泡一于好,事情会怎样发展

  泡泡二: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并且说说理由

  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我:脾气暴躁﹑知错就改的孩子。

  泡泡三: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泡泡四:用剪刀把彩纸剪成你们自己喜欢的形状,并且写上表示歉意的话语,送给你的好友,握握手,表达你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吵架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争吵教学设计(四):

  【教材分析】

  《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述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述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此刻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出现的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资料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争吵》,齐读课题,(正音“争、吵”是翘舌音)问“争吵”是什么意思?

  2.你与同学或其他人发生过争吵吗?为什么争吵,争吵后怎样做的?谁来说一说。(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文中关于争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状况,纠正错误读音。(指名读)

  注意:嫉(jí)读音是二声,不是四声。

  “哼”的读音是hng,不读hēng。

  “侍”要区别于“寺”,读音是shì,而不是sì。

  “缩”的读音是suō。

  (2)此刻我们开火车读,看看火车能不能顺利到站。

  (3)识记生字

  过渡:大家不仅仅字音读的准确,而且读得也流利,此刻看一下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字呢?(分析难记的字)

  (4)解释词语的意思。

  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哪些?(让学生回答:查到的解释)

  报复: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愤怒: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

  防御:抗击别人的进攻。

  3.理清文章脉路

  (1)指名朗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出示:课文按()顺序叙述的,第()自然段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第()自然段写我的():为吵架而(),又没有勇气();第()自然段写克莱谛用()化解了矛盾,两人重归于好;第()自然段写父亲对我的()。

  (3)小结:同学们真会分析,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我”和克莱蒂之间发生的事情,今后大家在写叙事作文的时候,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学生朗读。

  2.写这些字时,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注意哪里?给大家提个醒。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墨”字是上下结构,上黑下土。和“默”相比较。

  “承”的第二笔是弯钩,而不是竖钩,中间是三横。

  “缘”的右半部分,注意笔画和笔顺:撇折、横撇、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愤”注意右部分的上半部分。

  “毕”的上面是“比”,而不是“化”,不要写成“华”。

  “戒”的笔画:横、横、竖撇、竖、弯钩、撇、点;和“或”相比较,偏旁相同,都是“戈”。

  “既”的右部分不是“无”,要区别于“即”。

  3.教师范写难字。

  4.学生书写,教师随机指导。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了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3.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过渡:看来上节课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和主要资料。这节课,我们就透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资料。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1~4自然段,想一想:文中两个小主人公为什么发生争吵?

  2.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用文中的话说一说。

  (1)课件出示句子:

  我正抄着,坐在身旁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①谁愿意把这两个句子读一遍。

  ②你发现了吗,这两句话中有一个相同的动词?(碰)

  ③这两个碰有什么不同吗?(克莱谛:不留意我:故意)

  ④你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a.“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从他“微笑着”向我解释看出来)

  b.“于是我想报复他。”(从“报复”这个词看出来)

  (2)明白我为什么想报复吗?(我嫉妒他)嫉妒是什么意思?()

  ①你从哪里看出“我”嫉妒克莱谛?(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这是什么描述?(心理描述)

  ②指导句子朗读。谁能读出他嫉妒的心理?

  (3)那他们对待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

  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

  ①找得真好,愿意读一次吗?

  ②我在对待克莱谛的碰是什么态度?为什么?(火、骂)

  ③能把我的样貌读好吗?

  ④克莱谛是怎样做的?(气、缩)这两句抓住了克莱谛什么描述的?(语言和动作)从他的动作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克莱谛?(宽容待人)

  ⑤能读出来吗?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1.争吵过后,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请同学们默读第5—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吵架后我的表现,用波浪线画出克莱谛的表现,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写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

  (1)我们先来看一看安利柯的表现,谁想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下。

  a.出示句子: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不安)

  ②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后悔)

  ③阿,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是该有多好!(后悔自责)

  ④想到那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矛盾)

  b.指导朗读。你们的体会很深,请你带着这种后悔、矛盾的情绪体读一读这些句子。(自读,教师指名读,评议)

  (2)正当我犹豫不决时,克莱谛有什么表现?

  出示句子: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a.“瞟”是什么意思?(“瞟”用眼睛斜着看)

  b.此时的克莱谛心里在想什么?(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感到好朋友为一点小事闹成这样不值得。)

  c.为什么要说“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他对安利柯的做法难以理解)

  d.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克莱谛对“我”行为感到悲哀。)

  e.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种情绪读出来吗?

  (3)过渡:吵架过后,一个感到后悔,一个感到悲哀。下面看看他们的对话。

  出示: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a.克莱谛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想的一样吗?(说法一样想法不一样:克莱谛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b.引导学生读好他们的对话。(同桌合作练读对话,找同桌两人朗读)

  (4)我一边想着怎样应对克莱谛一边听课,你想此时的我能听进老师的讲课吗?(不能)

  a.“毕竟”怎样理解?(到底)

  b.联系实际,谈想法:课堂上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心里什么感觉?(学生可能说出时间过的慢之类的话)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之后学习课文。

  3.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9-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最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最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这是什么描述?(表情、动作、语言)透过这些描述,能够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能够体现出来?(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透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3)指导分主角朗读(9-13自然段),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学习第四部分(14自然段)

  过渡:我和克莱谛和好了,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来想让父亲高兴一下,没想到父亲却严厉地批评了我。

  出示: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自己读读父亲的话,你体会出什么?(你如果错了,就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你错了,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举起尺子”防御。)

  (2)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其实父亲的话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出现,还有两处,快速浏览找出父亲的话。

  a.学生说,教师出示父亲的话。

  就应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b.你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有什么新的体会吗?(明白自己错了,要承认错误;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

  (3)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防御。

  (4)最后让我们齐读一遍父亲的话,记住父亲的教诲,学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理解

  1.课文学完了,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呢?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谈观点。

  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板书: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3.总结:课文虽然讲了一件平凡小事,却告诉了我们要宽以待人的道理,期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四、课后作业

  1.抄写父亲说的话。

  2.小练笔:写一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

  3.推荐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

  争吵

  我—————克莱谛

  和好

  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红笔)

  争吵教学设计(五):

  情景说明

  《争吵》选自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一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线索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争吵》一课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事情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板书发生矛盾――>心理难受――>和好如初明白道理]

  同学们,能否根据黑板上的提示给课文分成四段,用“//”做上记号,谁能上台来在相应的位置上标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呢?

  谁与谁发生矛盾?让学生站起来就说。[安利柯克莱谛]

  那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碰(无意)碰(故意)]

  二、精心悟读――心里难受(第5至8自然段)

  争吵以后,“我”和克莱谛心里都十分难受,哪两个词最能反映他们的情绪?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0页,默读5至8自然段,用“――”横线做上记号。学生交流时,老师板书[后悔悲哀]

  (一)体会安利柯的“后悔”

  1、指名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分组思考。

  2、第一组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后悔?(因我骂了他,还故意地碰了他,我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所以我很后悔)

  3、第二组学生思考:哪些词或句子能说明“我”后悔?

  ①找出相关词句用“……”标明。

  ②你能用你的情绪读一读吗?那好,开始吧!他读得好吗?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

  ③谁能和×××同学一比上下呢?

  ④我们大家学着他们的语气来读一读。

  4、第三组学生思考: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发现的?

  ①找相关词句。

  ②“诚心诚意”你能用个词代替吗?(真心真意)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③指名有感情地读。

  5、“我”明知克莱谛不是故意的,而且还是个很可爱的人,自己又做了错事,为什么还不肯向他人认错呢?(爱面子)“爱面子”体此刻哪句话里呢?(一生说,其他学生用“△△△”标明。)

  ①假如你就是安利柯,你此时此刻该是怎样的一种情绪?(犹豫不决,心里很矛盾)

  ②体会矛盾的情绪来读一读吧!

  6、所以我们再回头读第5自然段时,要读出后悔,想改正,又没有勇气改正的复杂情绪,那里是心理活动描述,声音应读得再轻些,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朗读。

  (二)体会克莱谛的“悲哀”

  1、克莱谛又是怎样的表现呢?

  2、请学生找出“悲哀”所在的那句话齐读一遍。

  3、“悲哀”是什么意思?(悲哀)

  4、我故意碰了他还骂了他,他为什么不愤怒呢?说明他怎样?那他为什么要悲哀呢?

  三、自主学习――和好如初(第9至13自然段)

  1、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他们在行动和语言中,又有什么相同的表现?结果怎样?

  2、“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说了两遍并加上感叹号,表达了“我”怎样的情绪?(高兴、激动、愧疚)

  3、“再也不了!再也不了!……”你们猜猜要安利柯还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众说纷芸。

  四、深化主题――明白道理(第14自然段)

  1、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让父亲也高兴一下,但是父亲高兴吗?(不高兴)从哪儿明白的?(把脸一沉)请同学们把脸沉下去,齐读父亲所说的话。

  ①父亲为什么不高兴呢?

  ②你认为谁比谁高尚?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够对照黑板上板书来说。

  2、读了这篇课文,你从克莱谛和“我”两个人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知错认错宽容友爱]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概括文章的主要资料

  我和克莱谛发生矛盾后,克莱谛不怨恨“我”,而且主动和“我”和好,让“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知错就改,宽容友爱。

  2、结合实际谈一谈你是怎样团结他人、宽容他人的?

  3、能否把属于你们自己的小小故事也写进你的日记里呢?老师相信你们写得也必须十分不错!下课!

  板书设计:

  (起因)(经过)(结果)

  发生矛盾心里难受和好如初明白道理

  安利柯碰(故意)后悔再不知错认错

  争吵

  克莱谛碰(无意)悲哀再不宽容友爱

  [教学反思]

  执教《争吵》一课,我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和说的潜力,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采用直奔重点资料(争吵后的情绪)进行谈话、讲读、品读,以第五自然段为突破口,有目的地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哪些词或句子能说明“我”后悔?②克莱谛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发现的?③“我”明明白自己错了,为什么还不肯向他人认错呢?学生说出“我”很爱面子,之后追问“你是怎样明白的?”这三个问题的理解,采取小组分工协作,抓关键词,透过自找、自读、他评、自悟、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后悔、喜欢、复杂的情绪。另外,在读“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这句话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运用三种不同的语气来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我还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学第9至13自然段,抓住“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在后面加上省略号,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学生用心性很高,说得也很不错。结合板书同学们从他们身上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时我让同学间相互说一说,使得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含蓄自然,水到渠成,点到为止。课堂小结之后,我又让学生结合实际,谈一谈“自己是怎样宽容团结他人的”,在此为“写”作了铺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的潜力。整

  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感知――认识――实践的认知过程,渗透了思想教育,为知识转化为潜力、情感和价值观打下了基础。

  争吵教学设计(六):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透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决定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就应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

  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必须的体会。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此刻,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一是为了帮忙学生读懂题目,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

  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理解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情绪。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明白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齐,老师相信大家也必须会为他们感到十分高兴。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齐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能够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能够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此刻,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也是保底要求。

  四、拓展延伸,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资料,此刻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能够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能够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期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重在联系学生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深化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同时教师的总结谈话,意在引导学生明白做人道理,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体现文道结合的思想。

  [总评]

  本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能根据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要求组织教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整堂课安排了多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大部分时间为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读书过程中,做到读前有目的,读后有思考、有检查,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把握理解文章资料,贴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2.紧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课上,老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大胆地放,合理地收,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学会读书,学有所得。

  争吵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资料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资料。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资料。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透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述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述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样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主角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资料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争吵教学设计(八):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资料,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述“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那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最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资料),为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但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校园,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资料: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述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情绪,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个性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能够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状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就应不就应“愤怒”?

  (就应。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情绪表现出来,个性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最后挨到了放学”,“最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能够不能够?

  (“最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状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必须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这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职责在“我”。但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述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述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述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透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透过描述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仿佛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能够不能够?

  (能够,“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能够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期望“我”告别错误,永久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就应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就应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是否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样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忙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样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阿,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但是,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争吵教学设计(九):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资料,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述“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那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最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资料),为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但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校园,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资料: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述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情绪,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个性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能够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状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就应不就应“愤怒”?

  (就应。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情绪表现出来,个性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最后挨到了放学”,“最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能够不能够?

  (“最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状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必须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这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职责在“我”。但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述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述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述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透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透过描述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仿佛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能够不能够?

  (能够,“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能够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期望“我”告别错误,永久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就应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就应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是否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样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忙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样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阿,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但是,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争吵教学设计(十):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资料,明白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潜力要求:能联系课文资料,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资料,明白课文写了什么事;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常规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明白了阮恒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是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多么令人感动,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阿!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时,我们双方都就应怎样做呢?这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从中我们也许会受到启发。

  二、布置自学

  1、读读课文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

  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状况

  1、请学生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

  ①默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

  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

  ④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

  老师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发生争吵――我很后悔――重又和好――父亲教育

  2、学习第一部分(一至四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资料

  ②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争吵后双方的表现各是什么样的?你体会到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五至八自然段)

  ①读读这部分资料

  ②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述“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情绪。

  ③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小结:这部分资料对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矛盾情绪写得十分真实具体,十分贴合常理,一般人做错事后,也常常是不安、后悔――想承认错误――又怕丢脸,没有勇气。

  4、引导弄清两个问题

  ①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对我的所作所为感到不理解,为我的表现感到悲哀。)

  ②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是一样的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习第三部分(九至十三自然段)

  ①读这部分资料,找找描述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

  ②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

  6、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

  一个人不但要认识到错误,而且要敢于认错,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争吵教学设计(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了解课文大意,懂得同学之间要多一些谅解、一些宽容,珍惜同学之间、朋友之间的友情。

  3、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联系阅读时抓住对人物言语行动的描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5、练习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中的4、5

  课是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导语,创设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当我们与同学、好朋友闹了意见,之后,自己主动和好了的时候,我们的家长、老师一般会对我们的做法持什么态度?

  (为我们高兴,表扬我们)

  是的。但是,有一位家长明白了这样的事情,却把孩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天,我们就来学这样一个故事。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学这个故事,你们想明白什么?

  二、读书自学,了解课文大意。

  1、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个性注意认读一下课后要求认识的五个生字。

  检查是自己读书状况。

  2、默读课文,思考:透过读书,自己想明白的资料,明白了哪些?全班交流。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自己准备,然后,把故事讲给给同桌听。指名2-3人在全班讲课文所讲的故事。

  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透过提示,引导学生把握故事的大致情节,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抓住重点,理解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读这个故事,一边读的时候,练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那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之后,父亲的训斥。)

  2、抓住克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要是你此时会怎样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认识克莱谛的完美品质)

  3、讨论:为什么我们已经和好了,父亲还要训斥我?假设你是安利柯,你会想些什么?从中明白了什么?

  (要知错就改,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想自己承认错误,更不就应不信任自己的朋友。)

  四、抓住重点,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1、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地方是你受到了感动?用笔勾画出来。

  2、四个人一组,小组内,联系分主角朗读。

  3、班上选代表分主角朗读表演。

  参考练习:

  ●讨论:再次阅读《她是我的朋友》和《争吵》这两篇文章,我们是怎样体会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

  争吵教学设计(十二):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搞笑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齐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这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缩回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不料既然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资料质疑:

  谁与谁争吵?

  他们为何争吵?

  争吵前后不同的表现是怎样的?……

  (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地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必须困难的同学予以帮忙。)

  四、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哪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样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承”字8画,第2笔为“弯勾”。

  “缘”字,注意右边的写法以及笔顺,

  “愤”字,共有12画,书写时注意间架结构。

  3.各自抄写。

  A、把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用铅笔描红,个性注意写上下结构的字“替、墨、骂、毕”时注意上下部位的位置。

  B、抄写在本子中,要求字的笔顺正确,间架结构恰当。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小事?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书课题,课件出示问题:

  a)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

  b)他们为什么争吵?

  c)“我”与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是怎样的?

  3.请同学透过读书找出相应的答案,然后抽学生说说。

  4.评读课文,体会泡泡的意思:

  泡泡一: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样吗?

  泡泡二:那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儿呢?

  5.同学们细读课文,分主角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6.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我”的扮演者:“透过表演,你体会到了争吵前后的心理变化吗?”

  7.受克莱谛的优秀品质。

  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看出克莱谛:宽容大度、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生活俭朴、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8.反复读父亲的话,体会话的意思。

  “我”从父亲的话中领悟到了什么?

  从课文中能够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2.写一写你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争吵教学设计(十三):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就应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资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这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两个朋友发生争吵的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状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l.自读自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样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3)“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4)“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能够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仿佛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

  (5)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能够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明白后,“我”会受到批评。从那里能够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2.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

  (l)画出描述“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②“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

  (说明我没有勇气应对错误,承认错误)

  (2)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①“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②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之后学习课文。

  3.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最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最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透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能够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能够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透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指导分主角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理解课文的第四部分(14自然段),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投影)

  (l)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期望“我”告别过去,能永久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主角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

  五、扩展延伸

  编成课本剧,表演课文资料。

  争吵教学设计(十四):

  目的与要求:

  1.理解课文资料,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就应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与难点:

  1.理解安利柯和克莱谛从争吵到和好的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2.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与同学有过争吵吗?为了什么事而争吵?最后的结果怎样样?(指明学生回答)这天也发生了一件争吵事件,我们一齐去看看。

  2.幻灯出示:我和克莱谛争吵的图片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想明白些什么?(谁和谁在争吵?他们为了什么事而争吵呢?最后结果怎样呢?)

  3.师过渡: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透过调查来处理这些事件,这天你们也帮老师调查一下这件争吵事件,行吗?

  4.揭题:18争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吵架

  2.问: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板书:我克莱谛)

  最后结果怎样样?(他们和好了。)

  3.师过渡:他们是为了什么事而争吵呢?大家一齐帮老师来调查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吧。

  三、学习1—4自然段,初步感受人物特点

  1、分析重点句子:

  出示幻灯: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望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师:为什么会这样?从中能够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明白后,“我”会受到批评。从那里能够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4.指导多种形式朗读:读出克莱谛的生气与宽容。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他们的状况了解得比较深刻,那么他们争吵过后的结果是怎样样的?

  (板书:和好如初)

  四、探究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主问题:那又是什么使他们和好了呢?请同学们继续调查这次争吵事件。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要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样研究?

  出示幻灯:

  自主合作研究:我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克莱谛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我和克莱谛的表现。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能够与你的合作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3、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幻灯出示重点句:

  (1)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2)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3)阿,要是我……该有多好!(十分的后悔)

  (4)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5)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我和克莱谛分别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时,心里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克莱谛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6)“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微笑”“温和”两词看出克莱谛宽容,友好待人)

  ……

  (从中进行朗读训练,并做到适时的评价)

  4、出示调查表。

  师:此刻你明白了吗?是什么使他们和好了呢?此刻你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五、圆满结局,感情升华

  1.过渡:当我的父亲明白了这件事,是怎样的态度呢?

  2.出示幻灯:

  “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学生讨论:父亲的话时什么意思?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为什么?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问: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期望“我”告别过去,能永久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六、总结全文

  幻灯出示:

  讨论: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板书: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如果今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

  七、拓展练习

  幻灯出示: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有那些团结友爱的事,想好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再选取一件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吵架

  我克莱谛

  和好

  相互宽容

  团结友爱

  争吵教学设计(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资料,培养知错认错、主动和好的美德。

  思想教育:培养知错认错、主动和好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资料,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资料。

  教学准备:录音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校园,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资料: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五)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述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情绪,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个性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能够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状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就应不就应“愤怒”?

  (就应。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情绪表现出来,个性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三)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最后挨到了放学”,“最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能够不能够?

  (“最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状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必须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这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职责在“我”。但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述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述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述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透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透过描述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仿佛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能够不能够?

  (能够,“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能够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期望“我”告别错误,永久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就应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四)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就应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是否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五)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板书设计】

  26*争吵

  克莱谛----“我”(争吵)

  克莱谛----“我”(和好)

  父亲:既然……就……(受教育)

【争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争吵的教学设计10-06

《争吵》教学设计03-05

争吵教学设计04-24

争吵的教学设计12-30

(精选)《争吵》教学设计10-02

《争吵》教学设计及反思10-06

《争吵》教学设计范文10-05

争吵的教学设计范文10-06

关于争吵的教学设计11-10

争吵教学设计(精选11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