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短美文,好词,好句,好文。

右溪记翻译

时间:2018-04-11 11:11:40 专题 我要投稿

右溪记翻译

  右溪记翻译版本(一):

右溪记翻译

  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秀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能够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起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之后人!

  右溪记翻译版本(二):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秀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此刻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之后的人明白。

  右溪记翻译版本(三):

  对照原文翻译:

  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流入营溪。

  原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

  译文:溪水到达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有的倾斜,有的凹陷,极不规则,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原文: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译文:清澈的溪流冲击岩石,有的构成漩涡,有的卷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

  原文: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文:岸边有美树奇竹,垂下绿荫相互遮蔽。

  原文: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译文: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应当是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就能够成为繁华都市的名胜风景区,喜爱清净的人植树建亭的地方。

  原文: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译文:然而设置州府以来,没有人欣赏喜爱;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感到很失落。

  原文: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

  译文:于是疏理开凿荒芜污秽的地方,使它变为亭台和屋宇,种植松树和桂树,加上香草,以增加景物之美。

  原文: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译文: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就命名它为“右溪”。此刻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之后的人。

  【注释】

  1、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取名“右溪”。

  2、合:汇合。

  3、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4、不可名状:无法形容它们的状态。名,形容。状,(它们的)状态。

  5、垂阴:投下阴影。相荫:荫,遮蔽。彼此遮蔽荫护。宜:适合

  6、俾(bǐ):使。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7、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8、敧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貌;“攲”,倾斜。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曲折的样貌。

  9、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10、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

  11、抵:到达。

  12、乃:于是。

  13、悉皆:都是。悉:全。

  14、彰示:宣扬,告示。来者:之后的游者。

  15、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16、都邑:都会城镇。邑:县城。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7、南:向南。

  18、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貌。

  19、为:因为。

  2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21、裨(bì)补助,增添。形胜:优美的风景。

  22、芜秽:杂草积土。

  23、兼之:并且在那里种植。

  24、佳木:秀丽的树木

  25、佳:完美洄(huí):水回旋而流。悬: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26、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芜秽:杂草积土

  27、命:命名。

  【鉴赏】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清和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透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述。第二层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到达了高度统一。

  元结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叫屈,从而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更是为人。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右溪记》写出了水流的湍急,运用了直接(正面)描述方法。

  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柳宗元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激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是同一种笔法,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引清吴先生的话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相关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2分)

  ①垂阴相荫(yìn)荫庇,遮蔽;②乃疏凿芜秽(huì)污秽,肮脏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有的构成旋涡,有的激起浪花,有的激荡倾注。(2分。“触”“洄”“悬”“激注”四个词错一个扣0.5分)

  3、下面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好处和用法不相同。

  B.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透过比较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本文透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4、文中画线句子从哪些角度描述右溪的水?请分别举例说明。(3分)

  正面描述(直接描述):如“南流数十步”写溪水的“小”;“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描述溪水触石的各种形态。侧面描述(间接描述):“攲嵌盘屈,不可名状”证明怪石是被溪水冲激所致,间接地描述了水势,同时又交待了溪水所在的环境。(3分。描述角度1分,每个0.5分;举例说明2分,每个1分)

  5、右溪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作者对右溪的喜爱与眷恋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的“,”两句表达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3分)

  怪石“攲嵌盘屈”、清流“洄悬激注”、木竹“垂阴相荫”。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分。第一问2分,三个要点错一个扣1分,错两个不得分;第二问1分)

  6、所选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段之间又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答案:两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上一段正面(直接)描述景物,为下文做铺垫;下一段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本文上半段写景,下半段写清,突出情为景设,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两段之间的关系:

  上一段写景,下一段写情,突出情为景设,以景寄情,情景交融,形神俱备。

  7、结合上下文仔细想想'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景抒情,借写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而引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惆怅。

  【相关阅读】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那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作者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右溪记》作于唐代宗广德、永泰年间(763年7月—766年11月),当时作者元结正在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元结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赴道州刺史任时,由于几经兵荒马乱,加上“西原蛮”少数民族的侵犯,道州“人十无一,户才满千”,“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极望,不见人烟”(元结《谢上表》)。作为刺史,元结施行仁政,“为民营舍造田,免徭役”。此文记叙的对道州城西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溪加以整治的前后经过,正是元结造福民众、政绩斐然的一个有力佐证。

  《右溪记》一文的写景部分,尽管着墨无多,但作者抓住景物的基本特征,既有具体描绘,又传示空间布局整体性的和谐,从而营造了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意境。整个环境以小溪为中心物象,兼以岸石、竹木,三者各具风姿、自成一趣。作者写石,不写其排列的错落有致,却突出其形状的“欹嵌盘曲”,以其怪异造成幽峭感,以其不整齐与相抵的流水互为映衬,化静为动。作者写水,不写其涓涓细流,却突出水波冲击岩石的迂回激荡,使溪水富有动势。描述竹树,不表现其枝繁叶茂,却写其浓荫相叠,营造出色彩光亮的幽暗感。作者把这些充满动感而又奇峭的景物融为一体,赋予环境鲜明的特征:宁静而有生气,和美又觉幽渺。使自然的清幽奇巧充分展现于峻洁清疏的文字之中。

  此文又因作者感情的流注而别具韵味。作者对右溪不仅仅作了观赏性的描绘,还进一步为其久不为人重视的遭遇而慨叹不已。此景无论置于山野或是都邑都会受到青睐,在那里却遭受冷遇。作者以为与此景相称的人物当是“逸民退士”或清心静欲者,这是作者对右溪美景特有的体悟,它与上文的描述文字相辅相成,突出景色清幽宁静的特征。与作者的慨叹相呼应的,是其自我形象的出现。此景无人赏爱,唯独他怅然徘徊流连。这一略觉寂寞而沉郁的意态,与环境气氛相应和,作者形象和客观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透着淡淡的怅意而带有幽幽的美感的图画。

  这篇文章的优美,还源于句式结构和所写之景的有机结合。文中写景皆为四字句,作者在组合语句时,采用一物一态的方式描绘出一幅幅图景。石、水、竹木,分别以“欹嵌盘曲”“洄悬激注”“垂阴相荫”等节律明快的四言短句,使句式与景物的动态动势极为吻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作者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蕴含着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

  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柳宗元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强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运用的是同一种笔法。高步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引清吴先生的话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

  【作者小传】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少时不羁,十七岁才折节向学,从师于元德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安史之乱中,史思明攻河陽,肃宗召他进京问策,乃上《时议》三篇,受到赏识,擢为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史思明有功,迁监察御史里行,又进水部员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进授容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罢还京师,卒赠礼部侍郎。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次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得到皇帝许可。又“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召还流民一万多人,受到人民的爱戴。其诗文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力求摆脱六朝以来雕饰华靡的弊病,清淡简洁,纯真自然。唯过于质朴,文采稍逊。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集》。他还曾编《箧中集》诗选行世。

【右溪记翻译】相关文章:

1.水墨汀溪漂流记周记

2.沅陵借母溪穿越记

3.溪滩玩耍记写景作文

4.虎丘记翻译

5.核舟记翻译

6.英语周记附带翻译

7.种花记英语日记带翻译

8.爱在左爱在右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