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小常识

时间:2022-07-27 16:09:29 专题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小常识

  导语: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人群也急剧增加。所谓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心理健康小常识,希望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小常识

  心理健康小常识1

  一、心里健康常识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适应良好。

  3、情绪稳定、意志正常。

  4、良好的自我意识。

  5、有良好的人格。

  6、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潜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潜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透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忙,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中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3、恋爱与性心理问题。中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4、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中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构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靠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5、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6、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中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优化个性的关键是什么?

  优化个性的基础是丰富和充实自己,途径是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土壤是融入群众,关键是把握适度。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对自己和生活的世界有用心的看法。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和对人信任。有时间冷静地独处和反省。在社会性、智力以及职业的各种技能方面取得成功。接触新思想、新知识以及与有独特见解的人交往。找出能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有兴趣爱好。经常提高独立的程度,减少对他人的依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关爱他人,支持和扶助他人。

  (五)中学生应掌握哪些与人交往的基本技能?

  1、微笑,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功。

  2、倾听是沟通的一半。

  3、感激,是真情的回报。

  4、赞美,一种诚恳的自然的情感流露,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

  5、认同是沟通的切入点。

  (六)一个人成就动机的强和弱有哪些特征?

  成就动机强者的心理行为是:

  1、工作效率高,能科学地运筹时间,不轻易浪费时间,珍惜时间。

  2、能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获得成功。

  3、乐意选取有难度有把握的目标。对人人都能取胜的`目标不屑为之。

  4、有冒险精神,对学习工作全力以赴,为了成功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期望得到公正的评价。

  5、在失败面前不低头,乐观地对待挫折,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成功有自豪感。

  成就动机弱者的心理行为是:

  1、做事没计划没效率,得过且过,拖拉,懒散。

  2、在失败面前,怨天尤人,不肯承认自己的主观努力不够。

  3、不祈求成功,没有明确地目标,不敢冒险。从众心理强。同时也期望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喜欢选取最容易或最难的目标,以持续自信。当任务最难时,一旦失败,便可找到借口,以持续自尊心不受伤害。

  4、对机遇不敏感,机遇到来也会丢失。

  (七)挫折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有哪些?

  1、降低目标的难度,重新审视目标和调整行为。

  2、对压力主动进攻或缓解,即运用有效方法对压力进行管理。

  3、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调节沮丧等不良心态。

  (八)什么是恋爱?健康的恋爱心理包括哪些要素?

  恋爱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给男女之爱下的定义是:“恋爱是一种与异性接近的欲望。是一种欲求两人合而为一的冲动。”

  健康的恋爱心理包括以下四个要素:恋爱的目的是为了寻求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终身伴侣。恋爱的双方要追求思想感情的一致。恋人之间尽量做到心理相容。恋爱过程中要有健康的理智感。

  (九)网络综合症的表现及自我调适方法是什么?网络综合症也称:“互联网痴癖症”,其表现是:无节制地上网、不上网时情绪低落、无愉快无兴趣。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思维迟缓。不愿与人交往等。

  自我调适的方法主要是:早发现早节制、理智上网、完善自我、科学用脑等。

  二、持续心理健康的小窍门

  (一)心灵减压十二招

  1、世上没有完美,甚至缺少公正,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要计较结果。

  2、作错了事安慰自己“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以便继续工作。

  3、对小事不去计较,装糊涂最好。

  4、车到山前必有路,今日很快就会过去。

  5、与人为善,不要怀恨在心。

  6、不要害怕应对自己的潜力有限,学会适当地说“不”。

  7、听音乐阅读书报是增长知识和乐趣的最好办法。

  8、给久未联系的朋友写封信,吐露自己的感受。

  9、开怀大笑,进行发泄。

  10、持续沉默有助于降压。

  11、在无人处大声喊叫或大哭。

  1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找出恰当的解决办法。

  (二)自我心理平衡术

  1、自嘲法。生活中当遇到一些尴尬或难堪的场合时,若一味埋怨和逃避往往会使自己的心态越来越坏。不妨自己调侃一下自己,透过自我贬抑而达出奇制胜的效果,从而使心理到达一种高层次的平衡。

  2、移情法。它是宣泄调节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中学生们来说,校园感情是他们中学生活中重要的一课。

  3、闲聊法。闲聊对心理调适起很大功效。它可缓解紧张消除隔膜表达温情躲避碰撞化解怨气发泄怒火。

  4、遗忘法。现实中不少人终日生活在对往事的痛苦回忆中,反复品尝旧时受到的挫折,陷入恶性循环中,使心理愈加不平衡。因此务必学会遗忘,这是对痛苦的解脱。能使身心获得宽慰,从而激发出新的力量,人性得到了升华。

  5、哭泣法。我们当放弃有泪不轻弹的传统戒条,让自己随情绪波动而哭泣。哭能使人产生有益的激素,使人体更加协调反应。

  6、激励法。要走出每日“消沉—后悔”的心理不平衡怪圈,给自己确立一个值得去追求的目标。出去找个朋友开怀一下踏踏实实干点活发笔小财参加一个培训使自己的精力集中起来等。有了成功的经验和自信,我们就能再选取更高的目标激励自己。

  心理健康小常识2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但是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状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用心的丰富状况。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状况。不仅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理解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持续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1)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

  (3)既能悦纳本身,也能悦纳他人。

  (4)在环境中能持续独立,欣赏宁静。

  (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

  (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一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持续兴趣。

  (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贴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必须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到达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持续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情绪,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期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状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潜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持续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用心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持续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持续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贴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务必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此刻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此刻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潜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持续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持续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群众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人是自然万物的灵长,是自然的杰作。人有极高的潜能。我们人人都具有象体育运动员邓亚萍、郎平那样的灵敏准确的感觉与反应,那样的承受潜力。象小品喜剧演员赵本山、洛桑那样的充满着极大的活力与幽默。象电视节目主持人王雪纯、大专辩论会上优秀的辩手那样流畅的语言潜力。象思想家孔子、科学家爱因斯坦那样的思辩潜力。象文学家郭沫若那样的想象潜力。象能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数的人那样的记忆潜力。象恋爱中的少男少女那样的精神涣发、乐观。象健康教练马华那样的健美。象登上珠穆郎玛峰的运动员那样的毅力。象百岁长寿老人那样健康,无病。象生活中的李兰文那样服装整洁。象慈父、慈母对待子女那样是建设性的、是善的。

  人本来能够是无压抑的人,是不受其内在的压抑驱使而自我决定其行动的人。如果他想喝酒就喝,并且喝的有滋有味。他并不是务必经常喝酒,不喝酒就难受的人。也不是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就难受的人。

  人本来能够是心想事成的人,是应付自如的人。他没有犹豫,立刻能够决断。他每一言行都是理智高效的。是用一只手也能够战胜世界的人。如果他想考大学就能一心一意地复习,考上大学,并且能考上一个名牌大学……

  我们每一个人本应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潜力有很大的差距。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安眠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让我们运用心理科学持续我们自己和亲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较好的身心状态工作、生活,享受人生。

  心理健康小常识3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状态的等级: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①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②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③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①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②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③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①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②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③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如:社交焦虑考(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③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①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②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③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④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小常识4

  一、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二、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满意的心境

  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心理教育教会中学生这些心理健康小常识,相信我们的中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

  心理疲劳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一个人如果长期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不能摆脱,势必会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专家实验证明,长期的心理疲劳,甚至会超过饥饿对人体的摧残。那么,心理疲劳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以及该如何应对?

  心理疲劳的症状表现:

  频繁的抱怨,对生活和工作无所适从,这就是心理疲劳的警告信号;长期的压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人际交往减少,这是第二个信号,这是目前疲劳病的最常见信号。只要出现这些信号说明你心理压力很大,且心理很疲劳。

  心理疲劳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心理疲劳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工作效率降低,而长期的心理疲劳会影响心理健康,使人心情压抑、百无聊赖、心烦意乱、筋疲力尽,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怕光等,还可能发生其他心因性疾病。

  职场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不愿起床、上班迟到次数增多、处理公务时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映迟缓、遗忘率增加。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参加工作5年左右的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这些人会频繁出现紧张、郁闷,觉得自己在职位上没用,甚至有人会觉得自己力不从心。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显示,有25.05%的上班族认为自己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小常识5

  心理烦恼

  心理烦恼是指有重大或者持久的心理刺激因素,或伴有不良教育及文化背景,导致出现暂时的情绪烦恼,但是自己可以识别、调节,身边人可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完全能够理解并提供有效帮助。

  一般不会持续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包括日常生活中各种超出正常的情绪烦恼如天灾人祸、生离死别等等,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就不会出现情绪烦恼。这种明显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烦恼治疗效果好,损害完全可逆,一般在一周以内缓解。

  但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有可能形成持续的心理问题,这种类型是心理咨询的最佳选择,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即使需要也是短期的,当然如果当事人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一定需要专业帮助。

  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是指不良教育或者文化背景造成一定的个性偏差,可能由一定的心理刺激因素诱发,出现暂时或局部的情绪问题,自己可以识别但是难以摆脱,必须需要旁人或者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也许能发现但是发现了只能部分理解,正常人如果处于相同的环境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也许不会马上出问题,但以后仍然可能出现。在局部轻度影响社会功能,不影响他人,中枢神经系统或许功能性异常、治疗效果较好,损害是可逆的,一般在半年以内缓解,也有可能长期遗留少许症状,这种类型是心理治疗的主要选择,如果配合药物治疗也是辅助手段。

  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有明显的个性偏差,伴随一些轻度的心理刺激因素,出现持久的、较大范围的情绪障碍,自己可以识别但是无法摆脱,因此主动求助,普通人难以提供帮助,一般需要心理医生调节。身边人经常可以发现异样但是难以理解,正常人在相同处境下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如果没有刺激性社会因素,当事人也会出现情绪烦恼。部分影响自己的社会功能、一般不影响其他人,有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障碍,治疗效果尚可,部分损害有可能不可逆,但是程度较轻,这种类型可以叫神经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样重要。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指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出现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的障碍,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影响严重、广泛而持久,一般病人自己无法识别和调节,也拒绝治疗,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并且会影响他人。普通人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种异常,但是非专业的帮助可能无效甚至是有害的。

  社会学、心理学因素不是主要原因,和遗传变异、神经生化以及脑结构异常等关系密切。在社会干预下治疗效果尚可,损害基本上是不可逆的,需要长期治疗和社会监护,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在康复期是有效的,这种类型一般叫精神病。

  看完上述对心理的分类后是不是加深了你对心理健康认识的深度呢?若还想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可向本站心理健康专家在线咨询。

  心理健康小常识6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定义: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心理健康小常识7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心理健康小常识8

  从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下面带给大家知识。

  一、10个有趣的心理小常识

  1.易怒的人伤口好得慢

  美国研究人员研究发现,易怒的人伤口愈合所需时间会比较长。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志愿者事先都在其前臂上制造小的烧伤,接受了一系列心理测试,以评估他们日常发怒的频率,然后被按“发怒等级”分类。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不能控制愤怒情绪的人来说,测试中的小伤口需要4天以上时间才能痊愈,约是好脾气的人的3倍。研究人员推测说,易怒的人应激激素皮质醇分泌量比较高,这可能是他们伤口难以痊愈的原因。

  2.移动家具可以改善心情

  大卫·贝克汉姆每当心情紧张、情绪焦虑的时候,他就会不停地搬动家具,将房间重新布置。当然,他也不是个例,我们很多人在收拾完房间后会觉得心情舒畅。

  其实,这种嗜好从心理学上不难找到解释。人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心理的平衡被破坏了。压力越积越多,就容易使人产生紧张和焦躁的情绪,如果从内心无法找到宣泄的出口,这时可以借助外部环境的有序来刺激内心,如重新布置家具,就会给心理带来愉悦感,这对缓解焦躁情绪确实大有裨益。

  3.研究称男性每天凝望靓女数分钟寿命延长4至5年

  男性喜欢观看美女,除了是出于男性的本能反应外,其实还有一个好处。根据英国一份医学杂志报道,男性每天凝望漂亮女性几分钟,可以延长平均寿命4至5年。

  英国研究人员耗时5年对200名男性进行的一项实验发现,每天都能凝望漂亮女性的男性,血压相对较低,脉搏跳动较慢,心脏疾病也较少,平均寿命可以延长4至5年。

  研究显示,男性彬彬有礼地凝视美丽的女性,就好像是欣赏美丽的风景画一样,有助于身心健康。而凝视美丽的女性10分钟,健身效果差不多相当于做了30分钟的有氧运动。

  虽然男性突然见到美女会产生自律神经亢奋,出现脸红心跳、手脚冰冷等现象。但是每天都能见到美女,大脑中的回路控制机制,就会使脑中产生好的情绪记忆,让情绪中枢保持稳定状态,能减低心血管疾病或中风的风险,而这项研究也透露出男性喜欢观赏美女的原因。

  4.“出点丑”心情更开朗

  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发明了一种“打击羞耻”的练**方法:让人在公交车上大声地报站名,或是跟陌生人借一块钱等等。做完这些“蠢事”后,人们觉得很多担心的事“不过如此”,从而心情大好。如果你怕出丑,没有勇气去追求心爱的姑娘,那么穿一件滑稽的衣服让同事们尽情嘲笑一天后,你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会**提高你的被人嘲笑的“免疫力”,从而把自认为很困难的事情就轻轻松松地完成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出丑,只要表现出明朗快乐的样子就会被忽略,开开玩笑就能借此度过尴尬场面。

  5.喝咖啡可让人易妥协

  想情人全听你的话吗?那请他或她喝咖啡吧!澳洲一项新研究发现,喝咖啡不只能提神,更有令人“耳软”(听话)的奇效。

  昆士兰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人员请来140名学生。询问他们对安乐死及堕胎的看法。其后,他们获安排喝橙汁或咖啡,再看一些跟他们意见相反的游说文章。结果显示,喝咖啡的学生较容易改变立场。

  6.逛街跳绳有利女性健康

  中国妇联组织的一次女性健康调查显示,当前中国职业女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女性体质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心肺功能较弱,脉搏频率达不到正常值;二是身体柔韧性较差。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虚胖,影响身体的灵敏度和协调性。在为自己身体状况担忧的同时,许多女性却抱怨平时太忙,没有时间健身。专家表示,女性朋友可以采取一些随时随地的简易健身方法。

  逛街,这个最受女性欢迎的消闲方式,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女性逛街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这样不停地走动可增加腿部力量,消耗体内大部分热量,达到健身效果。

  跳绳,这种再熟悉不过的童年娱乐方式,恰恰是女性最有效的健身方式之一。一根简单的跳绳舞动起来,就是一种全身运动,使身体各部分肌肉都能得到放松。

  对长时间坐办公室的女性来说,爬楼梯又是一个简单可行的锻炼方法。健身专家研究发现,一天多次爬楼梯运动,可降低体内胆固醇,增加静止时脉搏跳动次数,增进心血管功能。端坐在椅子上,双脚着地收腹数十次,或者抬起双脚,尽量用双手将身体撑离椅子,再轻轻放下。这种健身操可让女性在工作间隙轻松健身。

  7.爱之源头在何处

  有过恋爱史的人都品尝过爱情这杯神奇之酒的滋味。那么,这种令人如痴如醉、神魂颠倒的情感来源于何处呢?

  一位美国医疗心理学家这样描述人在恋爱时脑中电化学活动的过程:在柔和的烛光里,男子望着女子,丘脑下部的神经活动受到突然激发,神奇的爱情物质大量产生,并随血液循环流遍全身,引起飘飘欲仙的感觉;女性也一样,脑细胞发生同样的电化学活动过程,于是两颗心激发出炽热的爱情火花。

  当然,这样的词句比起文学家的描写不知枯燥到何种程度,但它却更真实,更接近于爱情的本质。

  科学家的爱情源于丘脑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他们系统地观察了一批脑垂体异常的男女,发现这些人,没有热恋中的狂热心理活动,即使有伴侣,也无**的燃烧与美妙无比的感觉,补充激素也只能保证其体格方面的发育。究其奥妙,在于这类人丘脑下部通道的某一特定部位出现了故障,而这个部位恰在脑垂体附近,因而引起脑垂体病变。事实上,脑垂体受到各种损害(如肿瘤或结核菌的侵袭等),都可能“株连”**。

  8.人在饿的时候爱乱花钱

  在你感到饥饿时,最好不要轻易上街购物,因为饥饿会让你更爱花钱!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科学家发现,饥饿时人的购物欲望会**增加,不仅觉得食物更加诱人,对其他商品也更容易动心。

  研究人员发现,人在饥饿时会分泌一种“饥饿激素”,这种激素会提高我们对食物的注意力,同时会对大脑施加影响,让我们对货架上的食物垂涎欲滴。参与研究的神经病学家达格赫说:“这种激素会对整个大脑产生影响,人们会认为食物更有诱惑力,同时在购买其他商品时也变得更加大方。”

  9.养狗比养猫更有利于身心

  英国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犬科行为研究”中心资深演讲家、心理学家戴博拉·韦尔斯博士研究发现,养狗主人较少患低血压症与胆固醇偏高症,较少患有身体不适症,发展成严重医学疾病的几率也较小。韦尔斯的研究调查同时显示,与养狗相比,养猫却不能改善健康。

  这项研究的简单结论是:在帮助防止癌症与癫痫症等严重疾病发生方面,狗可以发挥人类类似“早期预警机制”的作用。

  10.自言自语有益健康

  和亲朋好友说说自己的近况与烦恼,能舒缓压力,增强身体抵抗力,对健康大有好处。但亲友们却不一定总是有时间和耐心洗耳恭听。弄不好反而伤害感情。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你的唠叨让朋友觉得不耐烦,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倾听者,不如自言自语。与自己说说你的烦恼与不满,一来可以调节自身情绪,二来能够理清头绪,帮助自己更理智地看待事情。而且不会耽误别人的时间,更不会泄露自己的隐

  二、儿童心理健康几个主要标志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要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三、心理健康的十个标准

  之一:心理活动耐受力

  这是指人的心理对于现实生活中长期反复出现的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刺激虽不似一次性的那样强大剧烈,但却久久不易消失,几乎每时每日都缠绕着人的心灵。

  之二: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就是人的生存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等。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实践和认识去改造环境。

  之三: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集中、适于工作:晚上能正常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如果一个人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那表明其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之四: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

  之五: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之六: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从而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精神活动有不太稳定的特点。

  之七:心理康复能力

  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

  之八:社交往

  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当一个人严重地、毫无理由地与亲友断绝来往,或变得十分冷漠时,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也可能处于一种躁狂状态。

  之九:心理活动强度

  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致病。

  之十:自信心

  一个人是否有恰当的自信心是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一种自我认知和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四、教你如何赶走坏情绪

  饮食法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科学家朱迪思·沃特曼认为,碳水化合物能促使大脑分泌一种神经递质,帮助人冷静并放松下来。约42克的碳水化合物就能起到舒缓情绪的效果,比如适当吃点薯条、爆米花等。多吃鸡肉、瘦牛肉、海鱼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也有好处。

  懂得满足

  人生在世,如果不懂得满足,就会一直生活的很累,因为要不停的追求。到达某个阶段的时候就停下来休息一下,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吧,不要一直忙着往前赶,这样会身心俱疲。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达到这个目标了就奖励自己一下,这样也会在工作中比较容易有好心情。

  颜色法

  美国纽约颜色心理学家帕特里夏认为,颜色对情绪的作用,就像维生素之于身体健康。如果你想控制愤怒,就远离红色;如果你想对抗抑郁,就别穿黑色或深蓝色的衣服,它们会让你情绪更差;如果你想缓解焦虑或紧张,就应该选择能让你冷静的颜色,如淡蓝。

  眼光向前看

  人们常说一直爱生活在回忆里面的人看不到未来,所以不要一直生活在回忆里,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都已经过去,眼光要向前看,要相信未来,不要认为自己过去犯了什么错现在还会重蹈覆辙,要相信自己,从往事吸取教训,得到经验,而不要一直沉溺在往事中不可自拔。

  与宠物亲密接触

  研究证明,抚摸猫狗等动物有助于降低血压和平稳心率,进而降低心脏病等病症的发病几率。人与动物亲密接触,具有惊人的安抚效应,有助于人体缓解自身压力。

【心理健康小常识】相关文章:

养生小常识短信11-06

养生小常识短信11-19

幼儿安全小常识07-14

秋季养生小常识短信10-01

春季养生小常识短信11-02

夏季养生小常识短信12-31

养生小常识短信15篇11-06

养生小常识短信(15篇)11-06

养生小常识短信(精选15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