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时间:2024-04-18 18:25:15 许清 专题 投诉 投稿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精选11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精选11篇)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1

  一、基本状况

  本单位成立于XX年XX月,是XX(单位属性)单位,法人代表XX,主管部门是XX。本单位人员编制XX人,在编干部职工XX人,实有人员XX人,退休XX人。单位主要职能为xxx。

  二、重大事项

  本单位XX年国有资产总额为XX元,2014年增加国有资产XX元。XX年国有资产总额为XX元。

  三、状况分析

  本单位国有资产概况。截至XX年XX月XX日,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XX元其中:流动资产XX万元,占XX%;固定资产XX元,占XX%;对外投资XX万元,占XX%;无形资产XX万元,占XX%;其他资产XX万元,占XX%。

  四、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资产报表编报和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了资产管理工作更有效地保护了国有资产。但在对资产的编报和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具体问题)暴露出单位在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显示了日常管理工作不够扎实。

  五、工作推荐

  我们将以本次资产报表编报和资产管理作为提高我单位资产管理水平的一个契机,进一步做好资产编报和管理工作。加强实物管理,针对资产报表编报和资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作进一步地分析,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更有效地管理我单位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2

  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现对我单位本年度资产占有、使用、变动以及管理状况等分析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状况

  说明单位性质、财务隶属关系、资产管理部门(岗位)设置状况、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状况、单位人员状况、预算收支状况等基本状况。

  二、资产状况分析

  (一)结合预算收支、债务以及资产盘点状况分析资产总量、分布、构成、变动状况。

  (二)分析本单位主要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状况。

  (三)分析本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或处置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状况。

  (四)分析本单位利用资产履行职能的状况。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一)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方面。

  主要包括本单位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和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二)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方面。

  主要包括本单位现行资产管理的流程、工作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三)信息化建设方面。

  主要包括本单位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四)其他做法和经验。

  四、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个性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三)管理方式和工作流程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四)其他问题及原因。

  五、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推荐

  从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设和工作流程等方面提出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推荐。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

  对本单位财产损失、权属不清晰的重要资产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3

  一、基本状况

  说明本部门(地区)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数、人员数、预算收支等基本状况。

  二、状况分析

  分析本部门(地区)资产、固定资产(土地、房屋、车辆)、无形资产等总量、结构和变化状况,可结合预算收支、债务、历年状况等进行总体分析。对资产报表与决算报表同口径数据不一致的状况进行差异分析说明。

  三、重大事项

  对资产报表中重大事项或个别数据的'说明。

  四、存在问题

  分析说明本部门(地区)资产报表编报和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五、工作推荐

  关于改善资产报表编报和资产管理工作的推荐。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4

  按照《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赣财资[20xx]5号)要求,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资产清查,目前资产清查报表编报已完成,本套报表由我单位录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资料汇总生成。报表数据经反复审核,相关指标间勾稽关系正确、报表数据指标合理,有关指标与预决算数据一致,我单位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单位人员情况

  截止20xx年12月31日,编制人数xx人,其中:行政编制xx人,事业编制xx人;实有在职人员xx人,离退休xx人。

  二、单位资产清查情况(根据贵单位资产实际情况报送相关内容)

  (一)截止20xx年12月31日,资产总计xx元,负债总计xx元,净资产总计xx元。资产清查待处理资产总计xx元。

  (二)截止20xx年12月31日,应收票据xx元,应收账款xx元,预付账款xx元,其他应收款xx元,存货xx元,等。

  (三)截止20xx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清查值xx元;其中房屋xx平方米,xx元,车辆xx台,xx元;固定资产清查待处理xx元,其中:单件资产价值超过10万元的有xx台(件、套),价值xx元。

  (四)截止20xx年12月31日,土地xx平方米,有产权证xx平方米,无产权证xx平方米;出租xx平方米,出借xx平方米;房屋xx平方米,有产权证xx平方米,无产权证xx平方米;出租xx平方米,出借xx平方米;

  (五)截止20xx年12月31日,应付票据xx元,应付账款xx元,预收账款xx元,其他应付款xx元,等。

  以上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5

  一、单位基本情况

  我单位是1个独立编制的副处级行政机关单位,实行财务独立核算,归口市X局管理。截至12月31日,我单位共有行政编制74人,工勤编制6人;实有在职人员80人,退休人员9人。

  二、资产基本情况

  截至12月31日,我单位资产总额为937.45万元,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流动资产4.53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48%,主要为现金及银行存款;

  2、固定资产724.3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77.27%,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家具、取证器材、汽车和摩托车、服务热线系统等;

  3、其他资产208.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22.25%,主要为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经认真统计、对比,我单位填报的资产情况报表数据与部门决算报表数据相符,资产状况良好。

  三、资产管理情况

  为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我单位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摸清家底。对本单位的资产定期进行清查,做到“不打埋伏、不留死角”,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二是加强管理。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资产管理内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在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维护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从而为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努力方向

  在今后,我单位将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相关规定、制度,同时规范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章整制,从制度上保证国有资产规范化、高效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三是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按照“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对资产进行合理调剂,做到物尽其用,实现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6

  一、引言:资产评估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的核心要件,沪、深两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总数及交易资产总量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并购重组整体呈现出涉及行业广、交易金额大、热点领域集中等特点,市场涌现出多起控股股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以及跨沪深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等影响力空前的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资产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资产评估在更高的监管要求下,在并购重组中的定价功能和应用效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市场实践也促使资产评估在理论、规范、实务操作以及执业监管方面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评协与上交所编写本专题报告,对20沪深两市的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情况,以实证论述的方式,进行全景式统计、分类别梳理和系统性分析,总结问题,提出建议。该报告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有序推进和深度发展,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评估机构以更好的执业水准服务于并购重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20并购重组资产评估的整体状况分析

  (一)年重大资产并购重组整体状况

  1.并购重组总体概览与重点行业分述

  以将相关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为标志,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有95家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交易规模总计达3,205.96亿元,其中沪市60家,交易规模2,471.11亿元,深市35家,交易规模逾734.85亿元。

  95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重组后导致公司主业发生重大变化的有49家,占51.58%,未发生变化的46家,占48.42%.注入资产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有29家,占30.53%;其次较多的行业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电子等。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点集中在与产业整合、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较密切的电力、钢铁、房地产、航空航天和医药等行业。

  行业评述:电力行业是2009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交易规模最大、产业整合和升级力度最强的行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仍是钢铁行业的主基调,地方政府在兼并重组中起重要作用,整体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重组方式不断创新;对资金需求极大的房地产企业依然是资本市场重组并购的积极参与者;医药行业并购进一步加速,整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整体上市的趋势明显;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类行业仍然以“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为主,也不缺乏通过借壳上市实现公司价值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零售业、军工航空航天、一般制造业都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加入到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行列。

  从六大行业置入资产的平均增值率来看,房地产行业最高,为133.02%,钢铁和医药行业都超过80%,最低的行业当属航空航天,为33.32%.在电力、钢铁、煤炭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担当主导者,较高资产的增值率同样显示出,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行效率。

  2.2009年并购重组的主要特点

  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仍然成为资产重组的主力军,以产业战略调整为目的的'重组增多,并且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尤其在钢铁、资源类及能源等基础类产业的重组依然体现了国家产业调整的意志和以市场化手段构筑国有资产高地的趋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在这些产业保持了绝对的控制力。

  以省为界的区域性的资产整合和业务整合增多,体现了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也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如上海医药(601607)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整合旗下医药资产的代表,唐钢股份作为河北省国资委整合旗下钢铁资产的代表。

  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盛行,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2009年重组标的为房地产的交易总数和交易总金额分别为29宗和556.09亿元,分别占市场重组类交易总量的30.53%和17.35%.主要案例包括*ST商务、德棉股份、交大博通、中南建设、万方地产、方向光电等。

  3.2009年经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并购重组概况

  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计62家上市公司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除5家未获得通过外,通过的57家目前已基本完成并购重组事项,总交易金额高达2323亿元,超过了2009年沪深A股首发筹资的1831.38亿元总金额。

  根据对这57家过会重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度的并购重组在交易类型、交易目的、行业特点、实施效率、主体性质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结合,其中定向增发成为并购重组的主导方式,股份支付的手段创新给并购重组打开了新的空间。

  可以看出,定向增发,包括有资产置换情况下的定向增发,从家数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87.71%,从发行规模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74.79%.吸收合并,包括含有定向增发的吸收合并,合计6家,交易规模576.33亿元,在家数上所占的比例为10.52%,在规模上所占的比例高达34.94%.吸收合并虽然家数不多,但交易规模却较其他方式高。单纯的资产置换家数2家,交易规模7.85亿元。

  按业务类型的平均交易规模来看,吸收合并平均值超过80亿元,资产置换仅3.93亿元,而占并购重组主导地位的定向增发平均值为20亿元左右。各交易类型的评估值及平均增值率差异也很明显。

  (2)以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的被动式并购重组,已逐步转向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为交易目的的积极式并购重组。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目的主要有行业整合、产业升级、挽救危机、国企重组等。上述57家重组过会上市公司中,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上市公司家数为22家,占全部的38.60%,紧随其后的是行业整合21家,占比36.84%,产业升级11家,占比19.30%,后两类占比已达到56.14%.并购重组肩负着多重目标,交易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积极进取的态势。

  (3)有较多的房企加入并购重组大潮,或实现借壳上市,而部分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的企业则选择退出上市公司。

  2009年通过并购重组委审核的57家企业中有16家与房地产行业相关。例如,ST耀华、ST天香、ST雅砻、ST华源、ST东源和方向光电等。有19家制造类的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有6家在并购重组后主业变为其他行业。另外,近年我国航空、航天行业整合力度加大,也通过并购重组进入到上市公司行列。合理规划上市公司行业和产业分布在国际化的竞争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重大资产重组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到并购重组委审核的时间总体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

  2009年,在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的62家上市公司中,共47家上市公司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由申请停牌,其中沪市有25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有16家,占比为64%,深市有22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的有15家,占比为68%.

  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披露预案并复牌、股东大会审议重组方案到上重组会审核的时间统计,沪市30家公司最短为5个月,最长的达20个月,80%的企业在一年内完成;深市32家公司最短为4个月,最长的达32个月,65%企业在一年内完成。

  总的来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把优质资产经评估后置入公众公司,通过评估发现资产的潜在价值,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提升全体股东的共同价值,所用时间总体相对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充分体现了并购重组对于合理配置资源的效力。新的高效的监管审核流程支援了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并购重组来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新的监管办法下的亮色。

  (5)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

  按照重组主体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分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从资产购买方(被重组方)角度分析,其控股股东主体为民营性质的占27.3%,国有性质的占72.7%,其中央企占36.3%,国有性质的企业比民营企业高45.4%,表明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中扮演主要角色;从资产出售方(重组方)角度看,主体性质为民营、国有和央企的比例分别为23.6%、74.6%和14.5%,表明具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向上市公司置入资产的家数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比央企高60.1%,表明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取向,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同时也提示市场化的道路与国家的调控布局需要更加紧密和切合实际的结合。

  (二)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业务整体状况

  1.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95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业务的总体情况分析

  沪深两市2009年度共有95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涉及注入资产的有87家,账面值合计1,727.89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2,748.77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59.08%,其中注入资产价值最大1家是长江电力,账面值835.63亿元,评估后资产价值1,073.15亿元。若不计长江电力,其余86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87.79%.其中最大增值率3446.03%,最小是-8.05%.

  涉及置出资产的有34家,账面值合计76.66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130.83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70.66%.最大的增值率为610.25%,最小增值率-937.50%.置出资产价值最大的是锦江股份,评估值为30.67亿元,增值率452.70%,其目的是该公司控股股东锦江酒店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而进行的经营业务整合,与通常借壳上市而置出资产目的不同。若不计锦江股份,其余33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40.85%,不到置入资产增值率的一半。

  置出净资产评估价值与注入净资产评估价值相比,仅为4.76%,说明通过增发股份将优质、盈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上市是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推力和重要构成。

  注入资产的评估方法中,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结合,并多以成本法评估结果定价;而置出资产采用了一种方法成本法,或成本法与收益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估,并均以成本法进行定价。

  2.经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的57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业务的主要特点分析

  (1)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并购重组交易定价基础是交易各方主要的选择。

  2009年过会的57家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有49家以评估结果定价,占比85.96%;属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而采用交易价格定价的4家,占比7.02%;另有4家企业置入资产定价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下调,其中:世荣兆业(SZ.002144)下调比例为15%,闽闽东(SZ.000536)下调比例为12%,另2家企业下调金额为1000万元。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除个别公司外均按评估价出售。

  (2)并购重组中购买、出售资产的评估方法仍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评估结果以成本法结果为主,但收益法结果定价的比例显著提高。

  置入资产基本上采用了二种及二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其中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同时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的企业有44家,同时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企业有1家,单独采用成本法评估的企业有8家。

  单独采用成本法的这8家企业置入资产主要类型7家为房地产、1家为矿产资源。究其原因在于,房地产如土地采用了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成本逼近法、假设开发法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评估,矿业权评估主要是现金流量评估法,从整个企业价值角度看采用的是成本法路径,但单项资产实际上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

  对于上市公司之间的吸引合并有4家,合并方无一例外采取决议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作为股票发行价格,被合并方采取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再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作为换股价格。

  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已从单一采取成本法,转向采取成本法和收益法或市场法二种方法结合评估,但定价全部采用了成本法的评估结果。这种转变有利于重组各方了解置出资产的真实获得能力和价值。

  (3)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增值率

  过会的57家并购重组评估结果较原账面值增幅较大,上市公司购买大股东资产的平均评估增值率与增值额均显著高于大股东购买上市公司资产时的平均增值率与增值额,含有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增值额远高于其他类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增值平均132.48%,而置出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平均不到10.57%.注入资产类型为房地产、矿产资源的溢价率较高,并多以成本法结果定价,但其中主要资产则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评估;而其他溢价率高的资产类型,均采用收益法结果定价。如,深圳华强(SZ.000062),溢价率为1315.29%,注入资产类型为商业地产,虽整体采用成本法定价,但商业地产采用的是收益法评估。又如,中材国际(SH.600970),溢价率为626.07%,注入资产主要业务为水泥工业工程建设,采用了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最终采用收益法的评估结果。

  (4)并购重组评估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属地”色彩相当明显

  上述57家过会上市公司购买、出售资产共涉及77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其中51家是由注册地在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的,占比66.23%;其余26家由注册地非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占比33.77%,均为企业当地的评估机构。而北京的评估机构涉及17家评估单位,各家承做的项目数差异很大,最多的一家资产评估公司承做了12家,最少仅1家。承做数排前两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21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27.27%,排前五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33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42.86%.

  3.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实务操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009年度资产评估执业环境和执业过程中仍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并购重组中作为交易方之一的上市公司往往处于劣势、弱势或不平等地位,对资产的交易定价、交易方式没有对等的话语权;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少数评估机构对于整体资产的评估结论以及单项资产的具体评估政策方面选择性地使用评估方法;部分项目评估方法的选用以及评估结果的取舍受制于交易各方在博弈中的主动权、交易的目的、资产的性质、交易的关联性、重组方案设计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大大影响最终的评估增值率和增值额,影响了交易定价机制的正常运作。

  上述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并购重组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对评估执业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个别评估机构和执业人员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欠缺,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效率,需要引起执业机构的警觉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7

  一、概况

  xx商场成立于1984年,现位于xx路79号,法定代表人:戴xx,注册资金:422万元,经营范围:纺织品、五金交电、化工、日用杂品、工艺美术、家具销售、出租柜台设施、润滑油(以上经营范围不含需专项审批)现有资产:706.1934.10元(其中流动资产:2.212.569.37元,固定资产3.849.364.73元,净资产:5.059.012.73元。

  现在在册职工121名,都与商场签定了10年的劳动合同,其中在岗27人,现在每月支付在岗职工工资为23400元,平均工资866元,支付66名下岗职工生活费10920元(45岁以上每月240元,45岁以下每月120元),27名自己要求下岗的不发生活费,另有一名挂靠(单位不缴纳统筹)。

  现在每月支付统筹29200元,职工工资高于587元按实际工资作为缴纳统筹的`基数,职工工资低于587元和所有下岗职工均按587这个基数来缴纳,近两年达到退休年龄有8人,在岗27名职工中,有11名男同志,16名女同志,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7名。

  二、资产情况

  1、流动资产:2.212.569.37元。

  其中货币资金:240947.05元

  其他应收款:1.916.677.41元。

  存货:7.534.82元。

  2、固定资产:3.849.364.73元。

  其中固定资产原值:4.856.977.39元

  累及折旧:1.007.612.66元。

  固定资产净值:3.849.364.73元。

  三、负债情况

  流动负债合计:1.975.729.84元。

  其中:应付账款:41.220.96元。

  其他应交款:101.840.19元。

  其他应付款:1.507.468.57元

  应付福利费:309.382.18元。

  应交税金:15.817.94元。

  长期负债:27191.53元

  四、所有者权益情况

  其中:实收资本:4.221.398.26元。

  资本公积:459.02元

  盈余公积:920.387.65元。

  未分配利润:-83.232.20元。

  所有者权益:5.059.012.73元(净资产)。

  五、经营情况

  (1-6)月份收入:476.544.80元,税金及附加:26209.97元,管理费用:519.769.55元,利润:-69.434.72元

  六、存在问题

  1、其他应收款中已经形成的盘亏、呆帐、未做待处理资产净损失的帐务调整。

  2、二七办事处投资4221.398.26元,已收回1174.353.83元,现实际投资:3047.044.44元。

  3、xx路市场是xx商场投资,金额为173.825.23元,xx路时常管理属二七办事处。

  4、济南第一震动机械厂借二七商场款6.5万元。

  七、建议

  1、对资产的盘亏、呆帐、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2、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正确、真实的反映财务成果。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8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我单位已按时完成资产清查的主体工作,并经主审计所 XX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清查专项审计,现将有关资产清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包括单位性质、财务隶属关系、资产管理部门或岗位设置情况、执行财务会计制度情况、单位人员情况、预算收支情况等基本情况。

  二、资产清查工作总体状况

  (一)资产清查工作基准日。

  (二)资产清查范围。

  (三)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1.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制定情况。

  2.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实施情况。

  3.聘请中介审计情况。

  (四)资产清查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资产清查工作结果

  (一)单位清查出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资金挂账情况。

  (二)资产盘盈、资产损失、资金挂账原因分析。

  (三)资产盘盈、资产损失、资金挂账证明材料。

  (四)经XX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后的资产盘盈、资产损失、资金挂账情况。

  (五)单位申报核实资产盘盈、资产损失、资金挂账的.处理预案。

  四、对资产清查暴露出来的单位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一)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三)改进措施。

  五、单位资产管理情况

  具体包括资产使用状况和国有资产收益情况等。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9

  为适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的要求,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现对我单位本年度资产占有、使用、变动以及管理情况等分析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实验中学截止20XX年12月31日编制人数128人,年末在职117人,离休0人,退休42人,属二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初中阶段义务教育。

  截止20XX年12月31日,本单位资产总额55428.08元,固定资产总额200807.5元。所有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无资金挂账等现象。

  二、资产情况分析

  1、资产盘点无资金挂账情况,预算收支平衡,无债务。

  2、单位固定资产共计200807.5元,全部在使用状态,做到了合理配置资产、合理使用资产、合理处置资产,资产全部登记,建立台账,并有专人管理。

  3、本单位无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及国有资产处置收入。

  4、本单位对资产管理比较完善,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良好。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我们的资产管理工作,由于领导高度重视,部署周密,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去年的资产清查工作,我们全面摸清了家底,对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资产情况等得到了全面清理和核查,提高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进一步夯实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真实、完整地掌握了本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提升财务效能、全面服务单位业务工作提供了保证。

  但是,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收入、重购置、轻管理”的传统思想,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缺乏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随意购置、任意处置、不讲效益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财务管理缺少专业人员,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准确性、严肃性、高效性的发挥。这些问题的发现,为我们以后在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中找到了着力点。

  四、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特别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1、平时对国有资产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2、对固定资产没有做到定期检查,对新增资产没有做到及时入账,处置的资产没有及时减少。

  (三)改进措施

  1、完善制度。结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办法,制定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方案。

  2、明确职责。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同实物使用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要求、分级管理、各尽所能,各负其职的管理职责。

  3、加强管理。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规范程序,健全账、卡、物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10

  为加强对资产的管理,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由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牵头于X月XX日-XX日对本部门新区、老区的固定资产进行自查盘点,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部门自查情况

  1、计财部于X月XX日将X月底台账发至各部门信箱中,为实地核查提前做了准备工作。

  2、为明确责任,各部门对此次自查盘点非常重视,积极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积极开展工作,由于资产种类及数量较多,使用情况变动多。自查盘点比规定时间推迟10天,除餐饮部未按时报送自查盘点表,其它部门于X月XX日前完成了此次自查工作。

  二、存在问题

  1、资产管理不到位,管理意识不强、未能及时按月做报废、调拨等手续,在此次自查后出现大量资产变动和报废的情况。计财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按调整后的'资产由各部门资产管理员、部门经理签字后存档,做为年底全面清查的依据。

  此次自查固定资产各部门报废数量16项,其中:KL部4项、工程部2项、中航大学服务部2项、客房部1项、人力资源部7项),部门间资产调拨及存放地点发生变动情况更多。所以各部门平时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如有调拨、报废、变更、资产名称不符等原因必须按月及时做手续,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账实相符。

  2、闲置及待报废资产57项,其中KL部闲置资产25项、前厅部待报废资产11项、闲置资产19项、中航大学服务部闲置资产2项。计财部将在9月同使用部门对以上资产进行实地查看,合理进行调配,对于确实不能使用资产可进行处理,做到盘活资产。

  三、盘亏项目

  1、综合办公室盘亏E5700联想笔记本电脑1台(卡片编号00192#),20XX年X月出库。(X月XX日找到,在前厅部,已做调拨)

  2、KL部和华楼烘手器账面14台(卡片编号00349#),20XX年4月出库,实际盘点12台,盘亏2台。(12台已在库房)

  3、餐饮部也存在账实不符现象,自查盘点表目前还没有报送计财部,另老区餐饮固定资产存放地点发生改变的必须按财务发送的表格卡片编号依次修改,不应打乱顺序。(X月XX日报送盘点表)餐饮部老区盘亏项目:

  A、沙发(卡片编号00182#)账面2个,实物盘点1个,盘亏1个(转综办1个正在核实中)。

  B、屏风(卡片编号00215#)账面1个,实物盘点没有。盘亏1个(已作报废处理正在核实中)

  C、椅子(卡片编号01528#)账面1把,实物盘点没有。盘亏1把(转工程部电工班正在核实中)。

  D、椅子(卡片编号01700#)账面3把,实物盘点2把。盘亏1把(转工程部正在核实中)。

  餐饮部新区盘亏项目:

  A、不锈钢贵重物品柜(卡片编号00408#)账面2个,实物盘点不知哪,正在与供货商联系核实。

  四、下一步资产方面工作:

  因新区低值物品价值较高,同时为明年预算做好基础工作,计财部将于9月建立新区低值台账,按20XX年1-8月实际出库发送各部门邮箱,届时各部门要按现有低值资产进行核对,并按规定时间完成此项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 11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基本情况

  我区纳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单位共有163家,独立核算机构数144家;编制人数7294人(其中行政人员1896人,事业人员5398人);实有在职人数6560人(其中行政人员1701人,事业人员4859人);实有离退休人员2216人;有其他人员1259人;遗属人员106人。全部实行资产新增、处置、调拨等动态管理,按年度报送国有资产年度报表。

  (一)资产总体情况分析

  1.资产分布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区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下同)214000.99万元,较上年增长-2.7%。负债总额73371.36万元,较上年增长-4.66%。净资产140629.62万元,较上年增长-1.72%。其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120,200.69万元,占全区资产总额的56.17%;事业单位国有资产93800.29万元,占全区资产总额的43.83%。

  2.资产构成情况

  流动资产104,676.12 万元,较上年增长-26.21%,占资产总额 48.91%;固定资产71,882.75万元,较上年增长-4.83%,占资产总额33.6 % ,在建工程 526.84万元,较上年增长10.64% ,占资产总额0.25% ;无形资产1,993.64万元,较上年增长42.57%,占资产总额0.93%;公共基础设施34,761.33万元,占资产总额16.24% ;受托代理资产144.23万元,占资产总额0.07%。

  3.固定资产构成情况

  土地、房屋及构筑物43,755.72万元,占固定资产的 60.87%(其中房屋41,081.69万元,占固定资产的 57.15%);通用设备14,785.85万元,占固定资产的20.57 %(其中车辆 4,918.87万元,占固定资产的6.84%,单价50万(含)以上(不含车辆)设备2,154.95万元,占固定资产的3%);专用设备7,435.43万元,占固定资产的10.34%(单价100万(含)以上设备3,164.5万元,占固定资产的4.4%);文物和陈列品42.84万元,占固定资产的0.06 % ;图书档案1,269.66万元,占固定资产的1.77%;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4,593.24万元,占固定资产的6.39%。

  (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情况分析

  1.资产配置情况

  2021年度,全区配置固定资产45,789.95万元(账面原值,下同)。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土地、房屋及构筑物42,138.25万元,占92.03%;配置通用设备2,081.25 万元,占4.54% ;配置专用设备1,029.21万元,占2.25% ;配置图书档案63.92万元,占0.14%;配置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477.33万元,占 1.04% 。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 43,022.92万元,占93.96%;调拨1,575.08万元,占3.44%;其他方式新增1,191.95万元,占2.60%。

  全区配置无形资产865.05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计算机软件 840.2万元,占97.13%。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113.04万元,占13.07%;调拨0.16万元,占0.02 %;其他方式新增751.85万元,占86.91%。

  2.资产使用情况

  (1)资产自用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区固定资产总额账面原值133025.08万元,自用固定资产132,996.89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99.98%,其中:在用132,503.86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99.61% ;闲置135.14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 0.10% ;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357.9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0.27%。自用无形资产2,608.89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100% ;其中在用2,574.99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98.7%;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33.9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1.30% 。

  (2)出租出借情况

  2021年度,全区出租出借资产28.19万元,占资产总额的 0.01 %。

  3.资产处置情况

  2021年度,全区处置资产41,646.08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固定资产41,645.5万元,占99.99%;无形资产0.58万元,占0.001%。从处置形式上分析,无偿调拨(划转)40427.77万元(其中黄河楼项目39,751.05万元),占97.07%;报废报损1,218.31万元,占2.93%。

  4.资产收益情况

  2021年度,全区出租出借资产收益6.7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收益6.77万元,占100%;资产处置收益0.19万元,其中:本期处置资产收益0.19万元,占100%。

  (三)重点资产情况

  1.土地资产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区土地账面面积674,385.3平方米,账面原值140.48万元,账面净值140.48万元。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674,385.3平方米,占比100%。本年度新增3,694.6平方米,账面原值1元。

  2.房屋资产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区房屋账面面积448,804.75平方米,账面价值54,178.15万元,其中办公用房面积89501.81平方米,占房屋的19.94%;业务用房面积318652.23平方米,占71%;其他用房面积40650.71平方米,占9.06%。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442,831.25平方米,占98.67%,出租出借96.70平方米,占0.02%,闲置1,569.20平方米,占0.35%, 待处置4,307.6平方米,占0.96% 。

  本年度新增账面面积1,378.82平方米,账面原值481.54万元;本年度处置账面面积4,626.47平方米,账面原值311.38万元。

  3.车辆资产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区车辆账面数量746辆,账面原值17,169.85万元,账面净值4,918.87万元。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738辆,占98.93%,待处置8辆,占1.07%。

  本年度新增车辆18辆(其中新购置6辆;调拨12辆),账面原值468.17万元;处置车辆29辆,账面原值313.03万元。

  4.在建工程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区账面在建工程526.84万元,其中,在建285.88万元,占54.26%;已投入使用240.96万元,占45.74%。

  本年度新增在建工程359.76万元。

  (四)资产总体绩效情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区固定资产成新率为54.04%;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为99.35%。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

  (一)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责任意识,确保国资管理规范统一。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薄弱环节,逐步规范、优化资产处置审批程序,强化主管部门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要求主管部门除履行本部门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责外,对所属二级部门资产采购、调拨、处置进行审核把关,发挥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本系统资产管理。

  (二)逐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采购、处置。2021年3月在国有资产管理QQ工作群发布《七里河区国有资产采购、处置程序及所需资料》,进一步规范采购、处置资产程序,强化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依据《兰州市七里河区行政事业单位计算机等电子办公设备配置标准》(七财发〔2020〕22号)文件规定对电子办公设备数量配置标准、电子办公设备价格配置标准严格进行审核。

  (三)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严格落实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按规定设置资产账簿,对资产增减变动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并定期与资产卡片核对,确保账卡相符。针对已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长期挂账问题,督促有关单位及时转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四)积极探索推行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为了推进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节约化管理,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理念,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结合我区实际,积极筹建区级党政机关利用公共资源保障机关办公物资的仓库,简称“公物仓”。2021年6月制定并出台了《兰州市七里河区区级党政机关公物仓管理办法(暂行)》(七政办发〔2021〕43号),进一步推进区级党政机关公物仓建设,以此来提高全区党政机关办公物资使用效率,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定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分配、轻管理”的现象。主体管理职责落实不够得力,主管单位对所属二级单位资产的监管职责有缺失;资产家底不够清晰;资产上账不及时。没有确定资产管理员,或者资产管理员变动频繁,直接影响着全区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是业务水平上的问题。因各单位频繁更换财务人员,且多数财务人员非财会专业,工作交接不细致、不规范,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处理程序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掌握不准,造成国有资产账务日常处理不及时,资产月报、年报不及时填报,工作QQ群不交接,工作断档,影响动态信息的准确性。

  三是贯彻落实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制度不严的问题。有的单位新购、接受捐赠、调拨的资产不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管理和申报处置,长期游离于单位资产管理之外;不开展定期资产清理核对工作,不及时向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处置资产,资产闲置、损毁、丢失、使用效率不高现象普遍存在。在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我区公共基础设施中公路资产2020年之前都是空白,2021年系统录入34,119.12万元,导致我区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为99.35%。

  四是职责划分不明确及资产管理人员的问题。在工作中发现存在与区财政局工作职能捋不顺分不清的问题。例如我局工作职责范围是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不在我局管理范围内,但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让我局来办理的情况。

  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后,2020年8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从区财政局划转到我局,但人员未转隶,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紧缺对开展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总结10-07

资产管理述职报告02-26

销售分析报告10-10

资产管理述职报告8篇03-25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10-09

学业分析报告会10-01

事故分析报告(精选10篇)09-20

试卷分析报告(精选16篇)07-21

个人成长分析报告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