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时间:2022-10-12 07:07:26 专题 投诉 投稿
  • 相关推荐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一):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课堂实录

  师: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说个绕口令。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三棵……来,谁先来试试。

  几个学生读。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一口气说到十二棵柳树。

  全体鼓掌。

  师:我说得不错嘛,对不对,同学们,老师也需要鼓励一下。

  生:是。

  师:好,开始上课。同学们,昨日我们初次见面,期望大家能从不同的途径收集黄山的资料,大家带来了吗?

  师: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资料。

  师:给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师:你带的什么资料?

  生:照片。

  师:这么美的资料如果不给大家展示真可惜,来,到这来。

  投影出示照片。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

  师:感谢您搜集的资料,大家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能不能给教师一个机会,让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资料。

  师:这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师:好,请大家齐读课题。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放开声音读书。读吧,自己读。

  生自由读。

  师:书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各组小组长负起职责来。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利用生字卡片,学得最好。

  小组学习生字。

  师:有的同学已经进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来。我发现咱们八个组的小组长都十分负职责。我们来接读课文。

  生读。

  师:好,请坐,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十分容易志错,此刻谁来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出示:攀

  师:一齐读。

  生读攀

  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资料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

  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

  生:是。

  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能够提出来。

  生:犹豫?

  师:把话说完整。

  生:犹豫是什么意思?

  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

  生:石级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忙他?

  生:就是楼梯的样貌一层一层的。

  师:还有问题吗?

  生:汲取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师板书:汲取)我们一齐来解决这些问题。那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比较熟的天都峰。

  出示:我站在天都峰……

  师: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生画。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所画的天都峰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同学作品。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天都峰的高。

  师:来,你说。

  生:画出天都的石级,铁链。

  师:谁来补充?

  生:就是画出了险。

  师:为什么险?你自己来说说,想透过这幅图想体现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体现天都峰的石级,铁链。

  师:看来同学们只是看到了这段天都峰的石级,铁链,谁再来展示。

  展示学生画的图片。

  师: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哪幅好,为什么?

  生:第二幅图山很多,又画出了太阳,比较好。

  生:第二幅图好,是因为他把第二自然段的云彩那句话画出来了。

  师:说得十分好,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天都峰十分高,在云彩上面呢,并把他的想象画出来了。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你们能把他读出来吗?自己来试,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

  生读。

  师:读的这个地方多好了,这样读就把天都峰的高读了出来。谁能来读,读得比他更好。

  生读。

  师:哪位同学也能像刚才老师一样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呀?

  生:读得流利、响亮。

  师:你来说说?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哪里有感情?

  生:他读得好的地方就是真叫人发颤的颤。

  师:此刻谁还想读,而且比前边两个同学读得都要好。好,你来读。

  生读。

  师:谁来评?

  生:和前边一样,颤读得有感情。

  师:有没有听出不一样的呢?

  生:他读出了害怕的感觉。

  师:读得好,评得妙,那我们该怎样读这一段呢?来,放开声音,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此刻我邀请我们班同学读这一段,能够站着读,坐着读,如果能加上动作表情更好。

  生读。

  师:读得好。天都峰如此的高,如此的险,小姑娘站在天都峰的脚上她在想,我爬还是不爬,她犹豫了。

  师板书:犹豫

  师:正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这三段话,告诉老师你最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呀!

  生:分主角表演。

  师:大家觉得这样能够吗?

  生:能够。

  师:那此刻就请我们三人一组分头学习,立刻开始吧!

  投影出示这一段。

  师:此刻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读的状况。你来。

  生读。

  师:同学们他们读得怎样样啊?

  生:读得比较流利有感情。

  师:你的标准比较宽松。

  生:我觉得读得不太好。

  师:老师也觉得这组同学没有读出最高水平来。那怎样才能读出最好的感情呢!

  出示:用标点符号提示句子语气。

  师:读到人物语言时,心里就要想一想,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小组读。

  师:首先我们来看那里,哪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说说。

  生:老爷爷说:小朋友你也爬天都峰。老爷爷在想,小姑娘会不会也能跟他一齐爬。

  师:他为什么会怀疑小朋友是来爬天都峰的呢?

  生:因为前边课文讲了她犹豫。

  师:是啊,前面讲了天都峰那么险,那我们究竟就应怎样读呢?

  生读: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谁能说说小朋友见到老爷爷会怎样想?

  生:那么老的老爷爷都来爬我也就应爬。

  师:那这句就应怎样读呢?

  生: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那老爷爷来爬天都峰又是怎样想的?

  生:咱们一齐爬吧。

  师:对,为什么?因为他想这个老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来爬天都峰,所以他想努力一齐和老爷爷爬天都峰。那我们就应怎样读呢。

  生读。

  师:谁能再坚定些。

  生读。

  师:同学们理解了这三句话的语气,此刻三个人再开始朗读。

  生读。

  师:此刻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展示给大家。来,你们三人来。

  三人小组读。

  师:小爷爷和作者已经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们向天都峰爬去。请大家一齐读。

  生读。

  师:同学们这一老一小已经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们信心百倍,那你们把他们的勇气都读出来了吗?准备一下,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一老一小经过努力最后爬上了天都峰,我们向他们祝贺,这节课开头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此刻大家明白了吗,汲取是什么意思?

  生:汲取力量。

  生:汲取爬天都峰的力量。

  生:汲取了鼓舞。

  师:受到了鼓舞,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这一老一小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天都峰,同时,我们也透过读课文理解了我们不明白的资料。同学们请课下利用我们查到的资料出一期壁报,下节我们继续学习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二):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透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资料,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资料,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到达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应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个性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主角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到达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样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样想呢(3)之后,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用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代替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潜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能够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而且如前所述,老爷爷在小妹妹的鼓舞下最后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体会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个方面,因此那里能够作为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设计了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样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样想呢(3)之后,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这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爬天都峰。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么样貌的呢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已经解答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请翻开书,一齐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好。(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透过引读课文、观察课件画面和教师语言描述相结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生动地再现。这样的开讲紧扣课题,承前启后,显得较为干净利落。]

  师: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最后都爬上了天都峰。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要解答的主要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样说的。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简洁的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提出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又从问题自然引入具体语言文字,切入简捷,起点恰当,资料具体。]

  师:小妹妹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妹妹的话)

  师:好,请坐。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妹妹的话)

  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爬上的时候,她……

  师:她怎样样啊

  [再提示学生联系写天都峰“陡”的语句去深入体会小妹妹的感受,切实、具体、全面,使学生的体会自然、贴切。]

  师:来到天都峰脚下,小妹妹犹豫了。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样想呢请你来说。

  生:她看到老爷爷的时候,她就应想,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会害怕。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来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就应鼓起勇气来爬上天都峰。

  师:你是说老爷爷的勇气鼓舞了小妹妹。她还会怎样想呢

  生:小妹妹看见老爷爷,是这样想的,她想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啊!

  师:她感到怎样样啊

  生:她感到心里就不怎样害怕了。老爷爷那么大年纪,还来爬,自己那么活跃,怎样没有胆量爬呢

  师:说得真好!对,老爷爷不怕,小妹妹也不怕!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呢你读。

  生:我从“比我爷爷还大哩”那里看出来这个老爷爷比她爷爷还大。

  师:还从哪儿看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我从“白发苍苍”看出来老爷爷的年纪很大。

  [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既能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答案,又不断要求找出“是从哪儿看出”的,把对课文资料的理解落实到了语言文字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一齐来读一读,透过读表现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齐读相关句子)

  [透过读表现理解,增强体会,不失为较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好办法。]

  师:你们从哪儿看出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呢

  生:我是从“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齐爬吧!’”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她发现的,你又从哪儿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请你读。

  生:我还从“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那里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同学们会学习。你们又从哪儿看出小妹妹这时下定决心,自己也要爬天都峰了呢

  生:我是从“我不再犹豫”那里看出小妹妹要爬天都峰。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完整,好吗

  (生读句子,师相机板书:不再犹豫)

  师:请你们透过读让老师感受到小妹妹不再犹豫了。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下定了决心,就应读得再坚决一点儿,再读一次。

  (生再读相关句子)

  [这段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体会思想变化,突现出语言内涵,到达深入理解,训练了学生深究语言的潜力。]

  师:小妹妹看到老爷爷要爬天都峰,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爬天都峰。她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你来说。

  生:她是奋力向峰顶爬去。

  (板书:奋力)

  师:“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样读。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思考。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师:那“攀着铁链上”该怎样读,一齐读。

  (生齐读)

  师:多险啊!再读“攀着铁链上”。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真有力气!那“手脚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手脚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脚一齐用力向上爬。

  师:说得对!小妹妹为什么要手和脚一齐用力向上爬

  生:因为她不手和脚一齐用,她就会摔下来。这样比较安全。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齐爬的话就比较省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样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齐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师:小妹妹就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下面,老师之后念,同学们看到第7自然段,请注意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你发现老师念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少念了个“最后”。

  师:那句子中有了“最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教师有意读掉“最后”,让学生去发现,进而体会句子中“最后”这个词的作用,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把听力的训练与语感的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最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透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齐读。

  (生齐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教师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最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教学环节紧紧相扣,资料理解步步深入,语言训练落实到位,情感体验贴切、细致,问题解答巧妙、自然。]

  师:同学们提出的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此刻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所以,小妹妹说——请女同学读。

  (女生读小妹妹的话)

  [透过前应对三个小问题逐步深入、具体的理解,对“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也就水到渠成,自然地迎刃而解了。这时再读小妹妹的话,既是呼应首尾、贯通始终,又是加深感受、强化理解。]

  师:那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师:老爷爷说他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爷爷是小妹妹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师: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爷爷的话来说一说。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齐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思考题:(l)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样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样想呢(3)之后,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思考题参照了前面理解“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三个小问题,为学生成功想象提示了思维的顺序,想象的方向。]

  师: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完了以后,孩子们能够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师:很多小组讨论得十分热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受深,就说哪些问题。哪个同学愿意先说

  生:他看到小妹妹心里会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还来爬,可能爬不上去吧

  师:老爷爷看到小妹妹这样想,是吗下来再静心读读老爷爷的话,再想想。——还有吗

  生:老爷爷站在天都峰脚下,心里会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能爬上天都峰吗

  师:你能联系天都峰的高和陡来想象,很好!——还有吗

  生:老爷爷他看到小妹妹以后,心里会想,小妹妹年纪这么小,爬得上去吗再看看我年纪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这时,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必须会爬上去的。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觉得老爷爷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老爷爷说的话,一齐读画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

  [教师发觉部分学生对课文理解有误,没有敷衍过去,而是立即暂停了讨论,引导学生重新学习有关语句。这反映出教师心中不忘全体学生。]

  师:老爷爷一开始就下决心爬天都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什么状况下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师:那刚才两个同学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时想,我年纪这么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开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说。

  生:是的。

  师:那你再读一读老爷爷的话。大家一齐帮他,好吗

  (生齐读)

  师:老爷爷先下决心了吗

  生:老爷爷一开始还没有下决心。

  师:对了。什么时候下决心的

  生:是老爷爷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状况下才下决心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说法——

  生:不对。

  师:刚才那个同学也说老爷爷一开始就要爬,你说的,是吗你此刻觉得你该怎样说

  生:我觉得就应说老爷爷是看到小妹妹那么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此刻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继续讨论。请你说。

  [经历了再次阅读、交流,直到那几个学生对课文也有了正确的理解,教师才回到先前的议题。这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学过程总是要学生配合教师、学生适应教师到此刻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配合学生、教师适应学生。这是个性值得肯定的。]

  生:之后,他是这样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能够看到黄山的云海了。然后,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给小妹妹鼓励,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必须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请坐下。有没有同学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想了这么多能干的同学都思考了,请你来说。

  生:老爷爷在峰顶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这么老的年纪,要来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对自己有些怀疑。他看到小妹妹,他会想,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都来爬天都峰了,我必须也要爬。之后,他看见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时候,他说,小妹妹,必须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们就又能够休息,能够看黄山的云海了。老爷爷爬不上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必须要爬上去呀!

  师: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会向同学学习,能干!同学们想得很好,用心开动了脑筋。那么,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几个学生的发言语句流畅、生动,想象合理、丰富。教师敏锐的感受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在碰撞,便不失时机地给予了热情的、充分的、恰当的鼓励:“答得棒”、“会向同学学习,能干”……激励学生用心、自主地学习。这种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断地给予用心的、正确的评价,将他们引向成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作法,体现了教师注意尊重学生学习成果,激发了学习热情,起到了激励作用。]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男生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鉴于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罗老师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讨论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潜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书;汲取力量)

  [前面教师分别采用“深入读议”和“启发想象”的方法,由“扶”到“放”,“扶”“放”结合,层层深入地体会了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那里再来理解爸爸对一老一小说的话,从而认识课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师: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吧!这节课上到那里。

  总评:

  本课从资料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超多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就应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罗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资料;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潜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潜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潜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群众读、分主角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构成阅读潜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潜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潜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7#

  发表于2010-10-1819:12:00|只看该作者

  重实践重运用──《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南钢小学周红梅

  江西省南昌市南钢小学周红梅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资料,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完美。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潜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完美。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配上表现秋天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

  2.各种秋景的图片。

  二、听听,秋的声音

  师:秋天不仅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仔细聆听。(播放录音)

  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

  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动听吗?师: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录音)

  学生自由交流想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齐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完美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三、读读,秋的声音

  1.初读。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落叶、昆虫、大雁、秋风的声音。

  2.再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生自学后分小组交流。

  师: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理解了什么词语,还有没解决的词语吗?

  学生踊跃发言,汇报自学状况。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3.选读。

  师: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师: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齐欣赏。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师: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样样?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生:第一节能够要读得快活一些,因为这是快乐的树叶,它在落下时在翩翩起舞呢!

  生:我认为能够读出一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生:第二节读得太好了,让我想象到了自己是一只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蛐蛐”“蛐蛐”,实在太好听了。

  生:读大雁的这句话要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因为它就要去南方了

  生:读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4.演读

  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秋景图片及句子:

  大树抖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完美。

  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

  师:让我们一齐来感受秋的完美吧!

  全班配乐朗读

  [透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完美;在读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说,秋的声音

  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

  生: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

  生:“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生:“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貌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再全班交流。

  生: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是它们欢快的歌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

  生: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仅开阔学生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真可谓一举两得。]

  五、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让我们把自己写好的小诗展示出来吧!请小组代表把合作写的诗,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指名学生代表上台,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三):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黄山不仅仅有奇异的巨石,还有险峻的山峰呢,而黄山最险峻的山峰就是天都峰,这天我们要一齐来学习第三课,一齐来读课题,《爬天都峰》,老师要先请同学来自学课文,自学课文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词语的读音,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还要把课文读正确,

  同学们自读课文,

  师:好,此刻我们来读词语,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词语是由要认的词语组成的,

  笔陡,铁链,发颤,攀着,鲫,笑呵呵

  师:这些词语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请谁来提醒大家一下,

  生1:颤字是翘舌音,很容易读错,很大家跟我读一读,颤,发颤.

  生2:鲫鱼的鲫是第四声,请大家跟我一齐读鲫,鲫鱼。

  师:攀着的着,要读轻声。请大家再读一遍。

  师:课文当中还有一些多音字,请大家看屏幕,这几上个性难读,谁能带大家来读一读呢?

  请这位同学来读一读,她读对了,我们跟他一齐读,他读错了,我们帮他指正。

  领读:照相,似乎,假日,白发苍苍

  师:读得很好,老师把大家刚才读过的词语连在一齐,请大家地认真的读一读。

  自读词语:笔陡,铁链,发颤,攀着,鲫鱼,照相,假日,似乎,笑呵呵,白发苍苍。

  师:词语读得很认真,课文也发读正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师:接下来我们就轮流读课文吧,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生轮流读课文,

  师:谁能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样样?

  师:接下去想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生1:课文主要写了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师:我爬上天都峰了吗?我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谁能把这件事情说得更清楚些?请你们先练着说一说吧。

  师:谁能来说给大家听,

  生2:课文主要写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一齐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陌生的老爷爷一齐互相鼓励,最后一齐爬上了峰顶的事情,

  师:说得真清楚,十分好,那么我到底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吧。这节课我们还要写生字呢。请大家看屏幕。这些词语当中带有很多我们这天要写的生字,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爬山,天都峰,山顶,似乎,咱们,奋力,辫子,勇气,居然,仰起头,白发苍苍。山顶的顶要读后鼻音,我们一齐再来读一读。

  师:十分好,请大家再把课文翻到第11页,我们一齐来看看田字格中的生字,你能说说这些生字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生1:勇气的勇和白发苍苍的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苍写的时候上扁下宽,而勇气的勇两部分都是差不多的,

  师:比较着观察,说得十分好.

  生2:辫子的辫和花瓣的瓣很像,只要把中间的瓜改成纟就能够了.写的时候要注意三部分要紧凑一些.

  师:能用学过的字来记新字,这是很好的识字方法,

  生3:仰起脸的仰,右半部分和我们以前学的柳树的柳右半部分很相似,只是和了一撇,我们写时候可不要画蛇添足.

  师:说得可真好,老师还想提醒大家一个了,爬山的爬字不太容易写好,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写,

  师:先写一个爪子的爪,一捺要长一些,再写一个小小的巴.

  师:你们看清楚了吗,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写字吧.请大家打开田字格本,每个生字各写一遍.写完以后再把大屏幕上的词语也抄写一遍.开始吧.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习的很投入,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吧.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我们先来听写一个句子,我们要听写的句子就在课文里面,翻到第九页,请大家看第一段,这一段只有一句话,我们待会儿来听写,请大家认真看一下,要个性注意标点符号,

  生自看第一段。

  师:请大家打开本子,我们一齐来听写。老师把这句话读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请大家不要写,认真听一听,记一记,第二遍读的时候,再把它写下来。

  师读句子“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生默写

  师;这段话很清楚地写了什么时间,谁跟谁到哪儿去干什么,请大家对照着大屏幕上的句子,自己批改一下,批改的时候要个性注意标点符号。

  生自己批改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好,让我们一齐所自己听写的句子读一读。

  生齐读这个句子。

  师:还有很多同学没有去过黄山,想看看天都峰是什么样貌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多媒体出示天都峰景致

  师:谁能来说说,你看到的天都峰是什么样儿的?

  生1:天都峰顶个性高,在云雾上面哩。

  师:这个词语用得好,天都峰的确很高,师板书:高

  生2:我觉得天都峰个性险,山路很陡又很窄,要爬上去不容易。

  师:天都峰不仅仅很高,而且还很陡呢,师板书:陡,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就描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述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或词语,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师:那些词语或句子能看出天都峰又高又陡呢?

  生1:我找到了这一句,“啊,峰顶这么高……”云彩是在天上的,天都峰顶在云彩上面,那可真是太高了。

  生2:我也找到了一句“再看看笔……发颤”这一段话中的笔陡和挂用得真好,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而挂下来简直就是垂直的了,

  师:说得可真清楚呀,

  生3:刚才他们读的两个句子,都用上了感叹号,这也能说明天都峰真是又高又陡,

  师:天都峰又高又陡,令人发颤,怪不得小作者要问自己“我爬得上去吗?”让我闪一齐来读好第二自然段,再次来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吧。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这么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是怎样爬到天都峰顶的呢?

  生1:小作者在山脚下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两人相互鼓励,一齐爬上了天都峰

  师: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要来爬天都峰,真了不起,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请大家再读读六七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要爬天都峰不容易。

  生自读六七自然段,

  师: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找到的词语,

  生1:奋力这个词语能够看出作者用尽了力气。

  生2:这两个一会儿也能看出小作者在爬山的时候用了很多方法,

  生3:这一个省略号也能说明小作者用了好多其他的方法爬,而且爬了好长时间呢。

  生4:爬呀爬也有说明爬了很长时间,

  生5:从最后这个词体现出小作者和老爷爷爬天都峰不容易,他们用了很大的力气才爬上峰顶的。

  师:你能找到带有最后这个词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5读带有最后这个词语的句子。

  师:要爬上天都峰顶,真不是件容易事,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读一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自齐读六七自然段,

  师:我和老爷爷奋力向上爬,爬呀爬,最后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到峰顶以后,我和老爷爷情绪特点高兴,他们又说了些什么呢?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1生2读小作者与老爷爷的对话

  生1:我有一个疑问,课后也有这个问题:小作者为什么要跟老爷爷相互道谢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也来看看这个问题,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1页,我们来看看课后的第二道练习题,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问题

  师:是啊,小作者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顶后为什么要相互道谢呢?请你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

  同讨论

  师:谁能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如果小作者和老爷爷不互相鼓励,他们是爬不到天都,峰顶的,所以他们要互相感谢

  师:说得有道理

  生2:是的,文中的爸爸也说道,我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对方学习,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我们要互相道谢。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请大家一齐再把小作者说的话和老爷爷说的话来读一读吧,请男同学读读老爷爷说的话,女同学读读小作者说的话。

  男女生主角读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好,此刻,老师想请大家把课文连起来自己再去读一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自生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呢?

  生1:我觉得遇到困难时,我们大家就应互相鼓励,

  生2:我体会到只要有信心,就必须能克服困难。

  师:是啊,只要有坚定的信心,同们之间能相互鼓励,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这天的课文,大这学得很不错,上次,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让大家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已经有一位同学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请大家快速地读一读这位同学所做的记录,

  这位同学是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课余生活,那么用又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呢?

  生1:我已经用照相机把课余生活拍了下来。

  生2:我家养了几条金鱼,我已经写好观察日记了师:你们真能干,还没有做好课余生活记录的同学在课后可要抓紧呀,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四):

  师: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说个绕口令。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三棵……来,谁先来试试。

  几个学生读。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一口气说到十二棵柳树。

  全体鼓掌。

  师:我说得不错嘛,对不对,同学们,老师也需要鼓励一下。

  生:是。

  师:好,开始上课。同学们,昨日我们初次见面,期望大家能从不同的途径收集黄山的资料,大家带来了吗?

  师: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资料。

  师:给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师:你带的什么资料?

  生:照片。

  师:这么美的资料如果不给大家展示真可惜,来,到这来。

  投影出示照片。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

  师:感谢您搜集的资料,大家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能不能给教师一个机会,让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资料。

  师:这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

  师:好,请大家齐读课题。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放开声音读书。读吧,自己读。

  生自由读。

  师:书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各组小组长负起职责来。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利用生字卡片,学得最好。

  小组学习生字。

  师:有的同学已经进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来。我发现咱们八个组的小组长都十分负职责。我们来接读课文。

  生读。

  师:好,请坐,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十分容易志错,此刻谁来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出示:攀

  师:一齐读。

  生读攀

  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资料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

  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

  生:是。

  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能够提出来。

  生:犹豫?

  师:把话说完整。

  生:犹豫是什么意思?

  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

  生:石级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忙他?

  生:就是楼梯的样貌一层一层的。

  师:还有问题吗?

  生:汲取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有价值(师板书:汲取)我们一齐来解决这些问题。那首先我们来看看大家都比较熟的天都峰。

  出示:我站在天都峰……

  师:老师教给你们一些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简洁的线条画出来。看谁画得最快,最好。

  生画。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所画的天都峰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同学作品。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画出了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天都峰的高。

  师:来,你说。

  生:画出天都的石级,铁链。

  师:谁来补充?

  生:就是画出了险。

  师:为什么险?你自己来说说,想透过这幅图想体现天都峰什么特点?

  生:体现天都峰的石级,铁链。

  师:看来同学们只是看到了这段天都峰的石级,铁链,谁再来展示。

  展示学生画的图片。

  师: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哪幅好,为什么?

  生:第二幅图山很多,又画出了太阳,比较好。

  生:第二幅图好,是因为他把第二自然段的云彩那句话画出来了。

  师:说得十分好,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天都峰十分高,在云彩上面呢,并把他的想象画出来了。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险,那你们能把他读出来吗?自己来试,你的感受会更深。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读?

  生读。

  师:读的这个地方多好了,这样读就把天都峰的高读了出来。谁能来读,读得比他更好。

  生读。

  师:哪位同学也能像刚才老师一样评价一下这位同学呀?

  生:读得流利、响亮。

  师:你来说说?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

  师:哪里有感情?

  生:他读得好的地方就是真叫人发颤的颤。

  师:此刻谁还想读,而且比前边两个同学读得都要好。好,你来读。

  生读。

  师:谁来评?

  生:和前边一样,颤读得有感情。

  师:有没有听出不一样的呢?

  生:他读出了害怕的感觉。

  师:读得好,评得妙,那我们该怎样读这一段呢?来,放开声音,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此刻我邀请我们班同学读这一段,能够站着读,坐着读,如果能加上动作表情更好。

  生读。

  师:读得好。天都峰如此的高,如此的险,小姑娘站在天都峰的脚上她在想,我爬还是不爬,她犹豫了。

  师板书:犹豫

  师:正在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看这三段话,告诉老师你最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呀!

  生:分主角表演。

  师:大家觉得这样能够吗?

  生:能够。

  师:那此刻就请我们三人一组分头学习,立刻开始吧!

  投影出示这一段。

  师:此刻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读的状况。你来。

  生读。

  师:同学们他们读得怎样样啊?

  生:读得比较流利有感情。

  师:你的标准比较宽松。

  生:我觉得读得不太好。

  师:老师也觉得这组同学没有读出最高水平来。那怎样才能读出最好的感情呢!

  出示:用标点符号提示句子语气。

  师:读到人物语言时,心里就要想一想,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小组读。

  师:首先我们来看那里,哪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说说。

  生:老爷爷说:小朋友你也爬天都峰。老爷爷在想,小姑娘会不会也能跟他一齐爬。

  师:他为什么会怀疑小朋友是来爬天都峰的呢?

  生:因为前边课文讲了她犹豫。

  师:是啊,前面讲了天都峰那么险,那我们究竟就应怎样读呢?

  生读: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谁能说说小朋友见到老爷爷会怎样想?

  生:那么老的老爷爷都来爬我也就应爬。

  师:那这句就应怎样读呢?

  生: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

  师:那老爷爷来爬天都峰又是怎样想的?

  生:咱们一齐爬吧。

  师:对,为什么?因为他想这个老爷爷年纪已经很大了,还来爬天都峰,所以他想努力一齐和老爷爷爬天都峰。那我们就应怎样读呢。

  生读。

  师:谁能再坚定些。

  生读。

  师:同学们理解了这三句话的语气,此刻三个人再开始朗读。

  生读。

  师:此刻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展示给大家。来,你们三人来。

  三人小组读。

  师:小爷爷和作者已经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们向天都峰爬去。请大家一齐读。

  生读。

  师:同学们这一老一小已经从对方身上受到了鼓舞,他们信心百倍,那你们把他们的勇气都读出来了吗?准备一下,我们再来读一下。

  生读。

  师:这一老一小经过努力最后爬上了天都峰,我们向他们祝贺,这节课开头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此刻大家明白了吗,汲取是什么意思?

  生:汲取力量。

  生:汲取爬天都峰的力量。

  生:汲取了鼓舞。

  师:受到了鼓舞,汲取战胜困难的力量。这一老一小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天都峰,同时,我们也透过读课文理解了我们不明白的资料。同学们请课下利用我们查到的资料出一期壁报,下节我们继续学习。

  结束。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五):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透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资料,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资料,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到达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应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

  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

  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

  (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个性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主角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到达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样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样想呢(3)之后,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以指导学生读书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活动。

  2.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主体潜能,用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不再用自己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去代替学生自身的主体感受,而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在学生活动方式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全班学习这一形式,而是以个体的独立学习为主,加强同桌及小组的合作学习,有机地把各种方式恰当地安排、组合,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使学生们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

  3.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潜力。

  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学生们能够凭借前面理解到的小妹妹在老爷爷鼓舞之下爬上天都峰的那些认识,在自己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来。而且如前所述,老爷爷在小妹妹的鼓舞下最后爬上了天都峰,又正是体会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一个方面,因此那里能够作为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设计了一组想象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样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样想呢(3)之后,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这天,我们继续学习——

  生:爬天都峰。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么样貌的呢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已经解答了。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请翻开书,一齐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好。(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透过引读课文、观察课件画面和教师语言描述相结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生动地再现。这样的开讲紧扣课题,承前启后,显得较为干净利落。]

  师: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最后都爬上了天都峰。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要解答的主要问题。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样说的。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简洁的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提出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又从问题自然引入具体语言文字,切入简捷,起点恰当,资料具体。]

  师:小妹妹说了什么

  (指名读小妹妹的话)

  师:好,请坐。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妹妹的话)

  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爬上的时候,她……

  师:她怎样样啊

  [再提示学生联系写天都峰“陡”的语句去深入体会小妹妹的感受,切实、具体、全面,使学生的体会自然、贴切。]

  师:来到天都峰脚下,小妹妹犹豫了。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样想呢请你来说。

  生:她看到老爷爷的时候,她就应想,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会害怕。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来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就应鼓起勇气来爬上天都峰。

  师:你是说老爷爷的勇气鼓舞了小妹妹。她还会怎样想呢

  生:小妹妹看见老爷爷,是这样想的,她想老爷爷那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啊!

  师:她感到怎样样啊

  生:她感到心里就不怎样害怕了。老爷爷那么大年纪,还来爬,自己那么活跃,怎样没有胆量爬呢

  师:说得真好!对,老爷爷不怕,小妹妹也不怕!你们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呢你读。

  生:我从“比我爷爷还大哩”那里看出来这个老爷爷比她爷爷还大。

  师:还从哪儿看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我从“白发苍苍”看出来老爷爷的年纪很大。

  [组织交流讨论时,教师既能及时肯定学生正确的答案,又不断要求找出“是从哪儿看出”的,把对课文资料的理解落实到了语言文字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一齐来读一读,透过读表现出老爷爷年纪很大。

  (生齐读相关句子)

  [透过读表现理解,增强体会,不失为较低年级学生阅读理解的好办法。]

  师:你们从哪儿看出这位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呢

  生:我是从“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也点点头:‘对,咱们一齐爬吧!’”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她发现的,你又从哪儿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请你读。

  生:我还从“小妹妹,你也来爬天都峰”那里看出老爷爷也要爬天都峰。

  师:同学们会学习。你们又从哪儿看出小妹妹这时下定决心,自己也要爬天都峰了呢

  生:我是从“我不再犹豫”那里看出小妹妹要爬天都峰。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完整,好吗

  (生读句子,师相机板书:不再犹豫)

  师:请你们透过读让老师感受到小妹妹不再犹豫了。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小妹妹下定了决心,就应读得再坚决一点儿,再读一次。

  (生再读相关句子)

  [这段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体会思想变化,突现出语言内涵,到达深入理解,训练了学生深究语言的潜力。]

  师:小妹妹看到老爷爷要爬天都峰,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爬天都峰。她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你来说。

  生:她是奋力向峰顶爬去。

  (板书:奋力)

  师:“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体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样读。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思考。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师:那“攀着铁链上”该怎样读,一齐读。

  (生齐读)

  师:多险啊!再读“攀着铁链上”。

  (生再读)

  师:读得好!再读一次。

  (生再读)

  师:真有力气!那“手脚并用向上爬”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手脚并用向上爬”的意思是手和脚一齐用力向上爬。

  师:说得对!小妹妹为什么要手和脚一齐用力向上爬

  生:因为她不手和脚一齐用,她就会摔下来。这样比较安全。

  师:这是你的理解。还有吗

  生:因为如果她用两只脚走的话,有时候脚会走累了,她用手一齐爬的话就比较省力。

  师:有感受。你还怎样想联系天都峰又高又陡来想想。

  生:因为天都峰那儿铁链是直下来的,不“手脚并用向上爬”,只用脚爬,是爬不成的。

  师:噢,有道理。那我们来读“手脚并用向上爬”。

  (生齐读)

  师:读得好。小妹妹就是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板书:奋力攀登)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我们再一齐读。

  (生齐读第6自然段)

  师:小妹妹就这样奋力向峰顶爬去。下面,老师之后念,同学们看到第7自然段,请注意听:“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你发现老师念的和书上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少念了个“最后”。

  师:那句子中有了“最后”这个词,让你感觉到什么呢请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试读体会)

  [教师有意读掉“最后”,让学生去发现,进而体会句子中“最后”这个词的作用,感知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与分寸感,把听力的训练与语感的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师: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他们爬得很累,很不容易。

  师:理解得好!还有吗

  生:我体会到他们爬呀爬,最后最后爬上了峰顶,他们感到无比的喜悦!

  师:这个词用得好!那你能把你的体会透过读表现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句子)

  师:读得多好啊!同学们,拿起书,一齐读。

  (生齐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孩子读的时候笑眯眯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顶一样。请大家再读一读。好多小脸儿都笑起来了,多可爱啊!

  (生齐读)

  [对“小妹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教师启发学生紧紧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从抽象的“奋力”,到具体的“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再到“最后”包含的艰辛与喜悦,有词句意思的理解与指导,有读的训练,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体验的表达。教学环节紧紧相扣,资料理解步步深入,语言训练落实到位,情感体验贴切、细致,问题解答巧妙、自然。]

  师:同学们提出的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此刻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所以,小妹妹说——请女同学读。

  (女生读小妹妹的话)

  [透过前应对三个小问题逐步深入、具体的理解,对“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也就水到渠成,自然地迎刃而解了。这时再读小妹妹的话,既是呼应首尾、贯通始终,又是加深感受、强化理解。]

  师:那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老爷爷爬上峰顶后说的话。

  (生自由读老爷爷的话)

  师:老爷爷说他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

  生:老爷爷是小妹妹的勇气鼓舞了他,他才爬上天都峰的。

  师:理解得好!你能不能用老爷爷的话来说一说。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齐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课文中没有具体告诉我们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但你们只要仔细读书就能体会出来。请同学们静静地再认真读第2至7自然段。(多媒体出示思考题:(l)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样想(2)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样想呢(3)之后,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师巡视、指导。)

  [这三个思考题参照了前面理解“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三个小问题,为学生成功想象提示了思维的顺序,想象的方向。]

  师:想好了自己说一说。

  (生自由练说)

  师:说完了以后,孩子们能够讨论一下。

  (生分组讨论,师巡视倾听。)

  师:很多小组讨论得十分热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受深,就说哪些问题。哪个同学愿意先说

  生:他看到小妹妹心里会想,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还来爬,可能爬不上去吧

  师:老爷爷看到小妹妹这样想,是吗下来再静心读读老爷爷的话,再想想。——还有吗

  生:老爷爷站在天都峰脚下,心里会想,我这么大的年纪,能爬上天都峰吗

  师:你能联系天都峰的高和陡来想象,很好!——还有吗

  生:老爷爷他看到小妹妹以后,心里会想,小妹妹年纪这么小,爬得上去吗再看看我年纪这么大,肯定能爬上去。这时,他不害怕了,心里充满了信心。他想,他必须会爬上去的。

  师:老师发现不少同学觉得老爷爷一开始就敢爬天都峰,是不是这样

  生:是。

  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老爷爷说的话,一齐读画红线的部分。

  (生齐读)

  [教师发觉部分学生对课文理解有误,没有敷衍过去,而是立即暂停了讨论,引导学生重新学习有关语句。这反映出教师心中不忘全体学生。]

  师:老爷爷一开始就下决心爬天都峰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什么状况下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生:他是看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才下决心爬天都峰的。

  师:那刚才两个同学提到的他看到小妹妹时想,我年纪这么大了,肯定能爬上去。是不是一开始就想的我肯定爬得上去你说。

  生:是的。

  师:那你再读一读老爷爷的话。大家一齐帮他,好吗

  (生齐读)

  师:老爷爷先下决心了吗

  生:老爷爷一开始还没有下决心。

  师:对了。什么时候下决心的

  生:是老爷爷看到小妹妹也要爬天都峰的状况下才下决心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说法——

  生:不对。

  师:刚才那个同学也说老爷爷一开始就要爬,你说的,是吗你此刻觉得你该怎样说

  生:我觉得就应说老爷爷是看到小妹妹那么小也要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师:此刻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继续讨论。请你说。

  [经历了再次阅读、交流,直到那几个学生对课文也有了正确的理解,教师才回到先前的议题。这体现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教学过程总是要学生配合教师、学生适应教师到此刻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配合学生、教师适应学生。这是个性值得肯定的。]

  生:之后,他是这样爬上天都峰的。我想老爷爷爬不上去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你要有勇气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能够看到黄山的云海了。然后,小妹妹没有信心的时候,老爷爷又会给小妹妹鼓励,又会说:小妹妹,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必须能看到美丽的风景。

  师:他们始终在相互鼓舞。答得棒!请坐下。有没有同学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想了这么多能干的同学都思考了,请你来说。

  生:老爷爷在峰顶下面,他看到天都峰,心想,我这么老的年纪,要来爬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可能爬不上去吧他对自己有些怀疑。他看到小妹妹,他会想,小妹妹这么小的年纪都来爬天都峰了,我必须也要爬。之后,他看见小妹妹爬不上去的时候,他说,小妹妹,必须要爬上去,爬到上面,我们就又能够休息,能够看黄山的云海了。老爷爷爬不上的时候,小妹妹会说,老爷爷,你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必须要爬上去呀!

  师:无限风光在险峰。你会向同学学习,能干!同学们想得很好,用心开动了脑筋。那么,老爷爷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这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几个学生的发言语句流畅、生动,想象合理、丰富。教师敏锐的感受到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在闪耀、在碰撞,便不失时机地给予了热情的、充分的、恰当的鼓励:“答得棒”、“会向同学学习,能干”……激励学生用心、自主地学习。这种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不断地给予用心的、正确的评价,将他们引向成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的作法,体现了教师注意尊重学生学习成果,激发了学习热情,起到了激励作用。]

  师:那我们再来读一读老爷爷说的话。请男生读。

  (男生齐读老爷爷说的话)

  [鉴于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老爷爷怎样受小妹妹勇气鼓舞,下决心爬上天都峰的,对他为什么也能爬上天都峰的理解难以具体。这一环节教学,罗老师采用静心读书、独立想象、自由练说、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讨论等方式,借助前面学习的方法和认识基础,启发学生联系天都峰的特点、老爷爷的年纪和话语来合理想象,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具体理解了老爷爷的话的内涵,顺利解答了问题,又较好展现了启发想象这一“放”的教学环节,落实了学生创造思维潜力培养,发展了语言。]

  师: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后,爸爸为什么要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这一老一小哪点儿有意思,有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他们都会从别人身上——

  生:汲取力量。

  (板书;汲取力量)

  [前面教师分别采用“深入读议”和“启发想象”的方法,由“扶”到“放”,“扶”“放”结合,层层深入地体会了小妹妹和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那里再来理解爸爸对一老一小说的话,从而认识课文的中心思想,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师:爸爸笑着说的话是对这一老一小的赞扬。让我们学着爸爸,也笑着来赞扬这一老一小吧!

  (生齐读爸爸的话)

  师:让我们记住爸爸的话吧!这节课上到那里。

  总评:

  本课从资料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超多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就应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

  罗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资料;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着眼于学生自学潜力的培养。

  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潜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潜力。

  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

  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群众读、分主角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构成阅读潜力与习惯。

  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各个阶段的训练目的与需要,适时地交换着教学组织形式,或个体静心读书,或小组合作学习,或全班讨论、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学习。

  4.着眼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潜力。

  教师在启发学生理解老爷爷感谢小妹妹的话时,安排了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大胆想象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下决心爬天都峰的情景和过程,然后进行说话表达。这既落实了创新思维潜力的培养,又锻炼了语言表达。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03-05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01-16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2-09

爬天都峰教学反思04-12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教学10-07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热】03-25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荐】03-25

【荐】爬天都峰教学设计03-25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03-25

【推荐】爬天都峰教学设计05-08